首页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

举报
开通vip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第一章资源科学发展概述§1.1资源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理论基础一什么是资源科学资源科学是研究有关资财来源实践经验结晶的学科。二资源科学研究对象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是资源系统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管理的科学三资源科学的研究任务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资源科学发展概述
第一章资源科学发展概述§1.1资源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理论基础一什么是资源科学资源科学是研究有关资财来源实践经验结晶的学科。二资源科学研究对象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是资源系统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管理的科学三资源科学的研究任务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理。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与潜力。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四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资源科学包括三大分支:综合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社会资源学。综合资源学包括: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信息学、资源法学。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海洋资源学、旅游资源学。社会资源学包括:旅游资源学、人力资源学、资本资源学、科技资源学、教育资源学。五资源科学的理论基础(一)资源科学发展借鉴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物质循环原理地域分异规律原理因地制宜原理自然节律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林德曼定律原理最低因子限制律原理系统论原理10价值规律原理(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新理论支柱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自然资源地理学理论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1.2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学科起源与发展一·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区域性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资源系统的全球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的国际性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资源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资源调查法定量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3S”技术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三·人类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历史演进以土地为核心的自然崇拜时期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技术革命时期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心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四·资源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对自然资源记载描述时期分学科进行自然资源研究的时期资源科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时期五·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究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从自然资源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以合理化为内容的资源管理研究正逐步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半定量研究,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课后习题:资源科学的研究特点是什么?2.资源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资源与资源系统§2.1资源的含义与本质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我们把资源的概念归纳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2.2资源的特征一、构成的复杂性包括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时间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二、内涵的动态性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内涵与外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技术经济的提高而不断扩展、深化。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自然资源处于资源的中心地位。20世纪20年代之后,资本资源处于资源的中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资源被纳入进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也纳入到自然资源概念之中。近些年来,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都纳入了资源的范畴,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结构的层次性从组成上看,资源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资源子系统所组成,因此资源系统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四、功能的多样性§2.3资源分类系统一、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和自然环境的总称。⑴土地资源⑵气候资源⑶水资源⑷生物资源⑸矿产资源⑹能源资源⑺海洋资源⑻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⑴有限性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②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⑵区域性⑶整体性⑷多用性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⑴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⑵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社会资源1.社会资源的概念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社会资源的特点⑴易变性⑵不平衡性⑶社会性⑷继承性二、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一)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连续或往复供应的资源。包括:①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②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如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区域水资源。③人类劳动的产物,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二)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人类的自身的再生产及人类的经济再生产的周期而言是不能再生的各种地质和半地质资源。三、软资源和硬资源所谓硬资源是指主要在量上,或归根结底表现为量上的稀缺性的资源,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所谓软资源是指主要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一)硬资源硬资源按其量的稀缺特征有可分为两类。1.储量有限的资源⑴可更新资源,如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⑵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容量有限的资源,如土地、旅游资源、交通网等,这类资源的重复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也可分为两类。⑴承载性资源,比如土地、交通网等。⑵条件性资源。如气候资源、风景资源。(二)软资源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⑴软资源的分类:①信息和技术类资源②区位和市场类资源③文化信息和技术类资源有四个重要特点:①载体依附性②非消耗性③可传染性④时效性区位和市场的一个特性是它是作为硬资源的对偶而存在的,经济活动“从硬资源身上抽了根骨头而创造了区位与市场”。即是硬资源的衍生物又是具有活化硬资源意义的对偶。⑵总体来看,软资源有如下特点:①软资源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②软资源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③软资源具有共享性④软资源的快速更新性软资源的作用⑴软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⑵使自然资源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⑶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课后习题:1.概念: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软资源硬资源2.软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1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一、矿产资源形成规律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与地球外营力有关,即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以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资源。在陆相沉积中,干旱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现代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如钾、锂、硼、溴、碘、铜、铀等;潮湿气候沉积一般形成风化壳型矿、砂矿等,如镍、铝、钨、锡、金、铀、油页岩、粘土等。在海相、海陆交互沉积相中,干旱-半干旱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砂岩、盐类及碳酸盐类矿产,如灰岩、白云岩中的岩盐、钾盐,砂岩中的铜、钴、铀矿,白云岩中的铅锌矿;潮湿气候沉积一般形成煤、铝土矿、鲕状赤铁矿和磷块状岩矿产。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深处的岩浆熔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三)变质矿。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一)时间分布规律表3.1各造山运动时期金属矿产储量分配简表(%)造山运动时期锡钨钼金铜铅镍钴新生代1439113472676.5中生代50815162301414.5华力西运动24161482716.517加里东运动2-261417--前寒武纪10-16129-62.562全世界储量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二)空间分布规律1.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地核:大量铁元素和亲铁元素镍、钴、钼等,其余是少量的硫、磷、碳以及铂和铂族元素。地幔:属于硫化物、氧化物带,主要由六方硫铁矿(FeS)组成,部分为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但主要是亲硫元素集中的地方。地壳:主要是亲石元素的硅酸盐化合物。2.资源的现实分布规律我国地质构造上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从横向看,我国境内南北方向上有三条明显的纬向构造带,一是北纬40度-43度的阴山-天山构造成矿带,二是北纬32.5-34.5度的秦岭-昆仑构造成矿带,三是北纬23.5-25.5度的南岭构造成矿带。从纵向上看,我国东西向存在北东向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自东至西依次为:第一隆起带,指台、日、琉球、菲;第一沉降带,指黄、东、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东半岛至胶东半岛;第二沉降带,指松辽、华北、江汉、渤海、北部湾;第三隆起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湘黔边境诸山脉;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3.2生物圈资源的分布规律生物圈资源是指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生物圈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个生物圈资源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陆上形成统一的系统,即生态系统”。生物圈资源地理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具有地带性、区域性和不平衡性课后习题:1生物圈资源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我国资源的现实分布情况具有什么规律?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4.1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一资源评价的概念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或评估。二资源评价的分类(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自然资源评价分类有三种方法1根据评价对象,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2根据评价侧重,分为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土地资源评价属于单项资源评价,又可进一步分为:1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也称土地潜力分级。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⑴定性土地适宜性分类。⑵定量土地适宜性分类。3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4.2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一评价目的国土资源评价是为正确制定国土区域开发规划与政治的战略决策,为强化国土区域的整体功能服务的,它是国土规划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对于国土规划的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二评价内容国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社会(或人力)资源。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自然资源系统主要包括水、土、气候、生物和矿产等五大资源。经济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与通信业、建筑业与商业五大资源。社会资源系统以人力资源为主体,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劳力、智力(指科技人才)三大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评价时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我国的国土区域可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类型: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资源开发型地域。⑵经济与技术资源优势明显的技术开发型地域。⑶以自然保护、环境治理、旅游观光为主的特殊功能的国土地域。在评价时重点应抓住对各自功能有重大影响的资源项目。有些评价内容是共同的:①国土资源的整体优劣势。②国土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③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于地域差异。④制约国土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4.3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需坚持:⑴将优势资源与非优质资源紧密结合。⑵将局部与全局相结合。2实践性原则需搞好四个结合:⑴“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结合。⑵宏观与微观层次评价相结合。⑶现状与潜力评价相结合。⑷顺向与逆向评价相结合。3可持续利用原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⑴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任何一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保证其利用强度不超过自然资源可承载能力;从而使自然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也能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⑵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相结合。课后习题:1国土资源评价的原则是什么?2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3国土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5.1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覆盖: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况。土地利用: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取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也就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土地利用市土地覆盖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盖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全球不同区域土地覆盖的性质主要决定于自然因素,但目前的土地覆盖状况则主要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整治活动造成的。由于需要维持生存,人类不断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长期以来,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基本趋势是在人口增长的驱动下,大量的森林转变为农田。到目前为止,世界森林和林地的面积已减少了1/3以上。早期森林进少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而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则更多地出现在热带地区。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森林的保护,温带森林和北方森林已不再急剧减少,但热带森林的减少人是一个重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草原占据了地球表面将近40%,居住了大约10亿人口。几百年来,全球草原面积减少了7200万hm2,其中仅少最多的是北美、亚洲和欧洲,北美的草原几乎全部消失了。有些草原虽没有消失,但退化非常严重,占了草原面积的20%。300年来全球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2.36亿hm2。增加的耕地面积大致等于减少的森林和草原面积之和,其差值仅为200万km2。这部分耕地可能是由开垦耕地得来的。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土地利用变化中显得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面积在以每年3.5%~4.8%的速度扩大。城市的延伸取代了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最集中的生产和消费中心,这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类的土地利用范围越类越多地延伸到更加边缘的生态脆弱区这使得土地利用的环境效果更为严重。如对湿地的开发可能造成许多濒危物种的灭绝。§5.2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水资源短缺:原因,一是总量不足,二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无节制开采、利用。水环境污染:特征:城市、工业发达地区水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农药进入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二矿产资源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我国煤的利用,造成区域性环境酸化。对矿产资源的乱采乱开造成有毒物质的泄漏,造成严重污染。三土地、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严重。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土壤肥力下降、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和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森林资源的采伐量超过更新量。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5.3资源开发与全球变化一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1臭氧减少与紫外线(UV-B)辐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平流层臭氧强烈耗减的同时,观测到了地面UV-B辐射的显著增加,而且对全球后又冷却效应。相反,对流层臭氧的形成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对气候有变暖效应。2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有显著增加。二气候变化1温室气体浓度有显著增加。2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大陆冰川后退3南极半岛区域性升温4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5~95cm5即使温室气体浓度可以稳定,温室气体的变暖效应也将长期存在。三生物多样性变化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重要意义,并引起了物种灭绝速度的急剧上升。在诸多影响因子中,栖息地扰动的严重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重要。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使物种栖息地斑块化,造成了许多交错带,产生了边界效应,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四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1全球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以热带森林(热带雨林)最为严重2全球的沙漠化的扩大3污染使全球的环境质量下降课后习题:1概念:土地利用、土地覆盖2资源开发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全球变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1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古代: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孟子、荀子近代:马尔萨斯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客观现实3传统发展理论的失败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论述1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⑴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⑵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⑶从经济属性可持续发展2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3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含义:⑴经济可持续发展⑵社会可持续发展⑶资源可持续利用⑷环境可持续性⑸全球可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通过正确方式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4可持续发展承认资源环境的价值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五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是系统论2人地关系理论3生态系统理论4资源环境价值论5经济学的理论和基本原理§6.2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一资源的地位观二资源的前景观三环境资源观:1环境是资源2环境资源的概念3幻境资源观的意义四资源的系统观五资源的辩证观六资源的价值观七资源的伦理观八资源的法制观§6.3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因地制宜的原则5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6.4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一编制科学的开发规划1资源开发规划具有战略意义2资源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⑴分析国情⑵确定资源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⑶搞好生产力的总体布局⑷制定资源开发和重点建设的专项规划⑸编制地区综合开发规划3资源规划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主体,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⑴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⑵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⑶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⑷正确处理好国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4实现资源开发规划的措施二利用价值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三建立资源集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课后习题:1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2资源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资源总体态势与战略对策§7.1中国资源总体态势分析一中国资源的总体态势1资源总量多,相对量少2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分布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资源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4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达二中国资源的国际地位1中国资源的总体地位2中国资源人均值的国际地位三中国非再生资源安全保障态势1保证程度高的。煤、钨、稀土2保证程度中等的。铁、锰、铜、铝3保证程度低的。石油、天然气4保证程度差的。铬、铂、金、金刚石、钾盐四中国未来资源形势严峻§7.2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一前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不尖锐二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最大三后工业化阶段。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可望得到缓解§7.3世界也面临资源供应的危机一资源短缺是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威胁二资源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三资源的国际分割使得国际资源的供应随时有中断的可能四国际资源贸易的不稳定性危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7.4中国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优化区域资源配置1促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2区域生产综合体的建设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1提高资源利用率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3加强资源的管理与保护⑴强化宣传⑵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⑶完善法制建设⑷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三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1加强对国际资源的研究2促进国际贸易,增强资源进口能力3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保证中国短缺资源的国际供应4广开国际资源进口渠道,确保资源安全供应5发展创汇农业,出口储量丰富的资源四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课后习题:1中国资源的总体态势如何?2中国应采取那些资源战略对策?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8.1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一、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三、山地多、平原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大四、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8、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严峻态势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东部高,西部低2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差异明显3人均占有量东多西少,南少北多4少东多西少,西部最少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㈠已利用和可利用土地1耕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潜力2林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潜力3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潜力4内陆水域的开发利用㈡难以利用的土地状况㈢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估算㈣21世纪中国土地需求趋势三中国土地资源的严峻态势1.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及相对量减少趋势,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益萎缩,已成为中国农业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8、3国际经验及中国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略一国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㈠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⑴有重土地资源开发到重土地资源保护⑵重视农地保护⑶重视市场手段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⑷强调政策的灵活性㈡日本的土地利用及管理特征⑴长期坚持国土调查,摸清了国土资源家底。⑵重视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合理配置国家土地资源。⑶规范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⑷农地保护非常严格,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⑸土地管理体系完善,依法管理土地二、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1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的承载压力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强化土地生态化管理3加强农地划定工作,有效保护农用土地,尤其是切实保护耕地的数量、质量4高效与集约用地,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5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遏制土地退化6做好土地资源的调研、评价和规划工作,强化土地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7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健全土地信息系统,依法管理土地课后习题:1日本的土地利用及管理特征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2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哪些对策与措施?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9.1中国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中国水资源特点㈠水量的特点1径流总量不甚丰富,人均、亩均数量相当少2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3年内、年际分配不平衡,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㈡水能资源特点1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2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㈠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2各种水利工程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3目前,我国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低,南北方开发不均衡㈡水能开发利用现状1949以后,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建成数十座大型骨干水电站,同时,还建成了10万kw以上的水电站50-60余座。三水能开发展望重点建设:㈠金沙江水电站基地。㈡雅砻江水电站基地㈢大渡河水电站基地㈣乌江水电站基地㈤长江中上游水电站基地㈥南盘江、红水河水电站基地㈦澜沧江水电站基地㈧黄河上游水电站基地㈨黄河中游水电站基地㈩湘西水电站基地(十一)闽浙赣水电站基地(十二)东北水电站基地§9.2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㈠中国水资源需求预测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控水工程不足,旱涝灾害频繁三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四水域污染严重五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六湖泊面积减少,影响水资源综合开发效益§9.3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对策一更新水资源观念、建立节水型社会二合理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三加强使资源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手段及能力㈠改革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㈡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水利事业产业化进程㈢要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㈣建立健全书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㈤健全立法与管理规划四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与节约用水并重五搞好重点工程的除险加固,进一步发展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六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进行跨流域调水,改善水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㈠南水北调的西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主要线路有三条:1从通天河引水70亿m3,穿越巴颜喀拉山入格尔木河到柴达木盆地,线路长度不足100km。2在青海玉树附近通天河上筑高坝,引水经色达、阿坝,在积玉山东端入黄河,引水渠长约500km。3从金沙江的翁水河口饮水,穿越横断山脉,跨雅砻江、大渡河、岷山、白龙江到甘肃的定西,在经祖厉河入黄河,以增加黄河水量。全长约3000余,年引水量1000亿m3。㈡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主要解决海河平原、京津用水和黄河下游补水。远景设想是从三峡水库引水,近期先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引汉水至北京。㈢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引水,大体上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北京。主要解决淮河下游、沂沭河下游、海河流域东部、胶东半岛及天津用水问题。七加强水面保护与开发,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课后习题:1简述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现状?2对比分析三条南水北调线路的各自优缺点?中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10.1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成矿条件优越,矿产类型齐全㈠成矿构造与矿产㈡成矿地质时期与主要矿产1前寒武纪成矿期2后寒武纪成矿期二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三矿产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四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10.2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开发现状㈠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㈡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在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2主要矿产品产量在逐年增加3在矿业发展中实行以大矿为骨干,大中小矿并举的方针4以国有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开发利用粗放,资源利用率低2管理体制落后,管理失控现象严重3矿区环境保护有待加强4矿产资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5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10.2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对策一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做到有序开发二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三提高矿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五建立矿产资源储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六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资源效益七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八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九实行沿海内地兼顾,逐步加强西部的方针课后习题:1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2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对策?讨论课: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2.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3.我国生物资源分布特点4.我国海洋资源分布特点5.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点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3.我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点4.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5.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特点三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1.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2.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3.我国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4.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5.我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本文档为【资源科学发展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春之晓
擅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制作表单等
格式:doc
大小:60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6-29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