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化

消化

举报
开通vip

消化null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一、消化器官 二、口腔内消化 三、胃内消化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内消化 六、吸收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一、消化器官一、消化器官㈠ 组成:  消化器官=消化道+消化腺 ㈡ 生理功能 1.消化 2.吸收 3.外分泌 4.内分泌(胃肠激素) ㈢ 消化道生理特性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3. 胃肠血流特点 ㈣ 胃肠道神经支配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

消化
null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一、消化器官 二、口腔内消化 三、胃内消化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内消化 六、吸收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一、消化器官一、消化器官㈠ 组成:  消化器官=消化道+消化腺 ㈡ 生理功能 1.消化 2.吸收 3.外分泌 4.内分泌(胃肠激素) ㈢ 消化道生理特性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3. 胃肠血流特点 ㈣ 胃肠道神经支配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具有自动节律性运动; 3)具有紧张性; 4)具有伸展性; 5)对电刺激不敏感, 对牵张、温度、 化学刺激敏感1)血流量与局部组织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2)肠绒毛血流具有逆流交换机制 3)胃肠血流受外来神经控制null口腔 ↓ 咽 ↓ 食管 ↓ 胃 ↓ 小肠 ↓ 大肠 ↓ 直肠 ↓ 肛门 ← 唾液←唾液腺 胃腺→胃液 →小肠腺 →小肠液→大肠腺 →大肠液→↑ 胆汁 ↑ 肝↑ 胰液 ↑ 胰胃肠激素←↓(十二指肠)1、消化1、消化 1)定义:在消化道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的过程。        →糖→葡萄糖 混合食物  →脂肪→脂肪酸+甘油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2)消化方式 ⑴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依靠肌肉舒缩把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的过程 ⑵ 化学性消化:消化道依靠消化酶把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 1)定义:消化后的小分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吸收方式 ⑴ 主动吸收:离子泵; ⑵ 被动吸收:过滤、扩散、渗透、易化。 null消化液的生理作用: 1)稀释食物与血浆等渗,有利吸收; 2)提供最适pH,提高消化酶活性; 3)分解食物,有利吸收; 4)保护消化道,防止损伤。消化液的成分4.内分泌(胃肠激素)4.内分泌(胃肠激素)1)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包括: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 2)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⑴ 形态学:基底颗粒细胞和锥型细胞 ⑵ 生化学: APUD细胞即具有摄取胺前体,脱羧生成肽或活性胺的细胞 3)胃肠激素作用方式: ⑴ 远距分泌;⑵ 旁分泌;⑶ 神经分泌 4)胃肠激素细胞的名称、分布、分泌产物 5)生理作用 6)脑-肠肽: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共有的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nullnull胃肠激素细胞的名称、分布、分泌产物 (P171, 表6-1,表6-3) 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 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⑵ 调节其他激素分泌: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⑶ 营养作用:   胃肠激素促进消化道的代谢和生长作用 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慢波)-动作电位-收缩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慢波)-动作电位-收缩1)静息电位(RP) 1)静息电位(RP) ⑴ 数值:-50 ~ -60 mV; ⑵ 形成机制:K+平衡电位+钠泵; ⑶ 影响因素:影响胃肠平滑肌RP水平的因素影响胃肠平滑肌RP水平的因素2)基本电节律(慢波) 2)基本电节律(慢波) ⑴ 定义: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产生节律性自发性去极化 ⑵ 产生机制: ① Cajal细胞; ② Na-K泵的周期性。 ⑶ 意义:基本电节律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 3)动作电位 机制: 去极相:慢Ca2+内流+Na+内流(少); 复极相:K+外流。 ㈣ 胃肠道神经支配㈣ 胃肠道神经支配null胃肠道外来神经支配图6-2 胃肠壁内神经丛 图6-2 胃肠壁内神经丛 二、口腔内消化二、口腔内消化㈠ 化学性消化——唾液 1.唾液性质:无色,无味,中性; 2.唾液成分: 无机物:Na+、K+、Cl—、Ca2+、HCO3—、硫酸氢盐等 有机物:粘蛋白、淀粉酶、溶菌酶、舌脂酶、免疫球蛋白A(Ig A)、乳铁蛋白、血型物 3.唾液生理作用 1) 湿润和溶解食物 2) 清洁保护口腔 3) 分解(消化)淀粉成麦芽糖 4)抗菌 4.唾液分泌调节 1)非条件反射弧: 2)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杯弓蛇影 ㈡ 机械性消化 1.咀嚼:反射性活动 2.吞咽: 1)分三期: ⑴ 口腔→咽; ⑵ 咽→食管; ⑶ 食管→胃。 2)反射弧: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延髓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Ⅴ、Ⅸ、Ⅹ) (Ⅴ、Ⅸ、Ⅻ)唾液腺唾液腺颌下现 舌下腺 腮 腺null混合唾液与血浆成分nullnullnull唾液分泌调节唾液分泌调节感受器 (口腔粘膜-末梢) ↓ 传入神经 (舌神经-骨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 延髓初级中枢 ↓ 高级中枢 (下丘脑-皮层) ↓ 传出神经 (舌咽神经-面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 ↓ NA Ach ↓ ↓ 唾液腺 唾液腺 β受体 M受体 ↓ ↓ cAMP↑ IP3↑ Ca2+↑ ↓ ↓ (稠)唾液↑ 唾液(稀) ↑nullnull吞咽反射吞咽反射三、胃内消化三、胃内消化㈠ 化学性消化——胃液 1. 胃液性质:无色、酸性pH=0.9~1.5 2. 胃液成分和生理作用 无机物:HCl、 NaCl、KCl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内因子 3. 胃液分泌调节 1)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 2)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㈡ 机械性消化——胃运动 1.胃容受性舒张 2.移行性复合运动 3.胃蠕动 4.胃排空 5.呕吐 null胃酸 (HCl)胃酸 (HCl)① 分泌细胞: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 ② 壁细胞结构 ③ HCl分泌机制 ( H泵的工作机制 p 176, 图6-7 ) ④ 餐后碱潮: 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 ⑤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中糖蛋白和HCO3-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保护层,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作用 ⑥ 生理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促进铁钙吸收 D)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E)胃溃疡病因之一 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胃酸排出量与壁细胞数量的关系壁细胞结构壁细胞结构HCl 分 泌 机 制HCl 分 泌 机 制基底膜:钠泵/HCO3--Cl-逆向转运体/K+通道 顶端膜(官腔膜):氢泵/K+通道/Cl-通道 氢泵:1ATP:1H+(出):1K+(入)null餐后碱潮: 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餐后碱潮: 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的同时大量HCO3-入血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nullnull内因子-VB12吸收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nullM受体阻断剂是阿托品 (atropine) H2受体阻断剂是甲氰咪呱(西咪替丁cimetidine) 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 (proglumide) 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前列腺素E2 组胺酸脱羧酶抑制ECL合成组胺 ◇ 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PGE2/PGI2)、上皮生长因子 ⑴ 迷走神经 ↓ Ach + 壁细胞M3受体 ↓ IP3↑ ↓ Ca2+↑ ↓ H+↑⑵ G细胞 ↓ 胃泌素 + 壁细胞胃泌素受体 ↓ IP3↑ ↓ Ca2+↑ ↓ H+↑⑶ 肠嗜铬样细胞(ECL) ↓ 组织胺 + 壁细胞胃H2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 ↓ cAMP↑ ↓ H+↑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⑴ 头期 ① 定义: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实验方法:假饲 ③ 作用调节途径: ④ 特点:量占30%、酸度(pH)、消化力(胃蛋白酶)都很高 ⑵ 胃期 ① 定义:食物入胃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 ③ 特点:量占60%、酸度、消化力也很高。 ⑶ 肠期 ① 定义:食糜入肠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食糜→胃泌素、肠泌酸素、氨基酸→胃酸↑ ③ 特点:量、酸度、消化力较低。假饲 ( sham feeding ) 在食管行切断术,食物不能入胃,在胃造瘘收集胃液的方法假饲 ( sham feeding ) 在食管行切断术,食物不能入胃,在胃造瘘收集胃液的方法null食物 ↓ 头部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中枢神经 ↓ 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 ↓乙酰胆碱 (Ach) ↓ 胃腺壁细胞 ↓ 胃液↑ (为主)乙酰胆碱 (Ach) ↓ ECL细胞 ↓ 胃液↑肽类物质 ↓ 促胃液素释放肽 GRP ↓ G细胞 ↓ 胃泌素↑ ↓ 胃液↑nullnull↓ 胃感受器 ↓ 迷走-迷走反射 壁内神经丛反射 ↓多肽食物 (蛋白产物-氨基酸)↓ 壁内神经丛 ↓ G细胞 ↓↓ 胃泌素 ↓ 胃液↑ 食 物 ↓nullnull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胃容受性舒张1.胃容受性舒张1)定义:进食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的舒张 2)途径 3)生理意义:暂时贮存食物。食物 ↓ 咽、食管感受器 ↓ 迷走-迷走短反射 ↓ 传出神经 ↓ 肽类VIP或NO ↓ 胃舒张 ?← CCK 易化作用2. 移行性复合运动 2. 移行性复合运动 1)定义:收缩胃中部→幽门推进,1次/90 min,持续3-5 min 2)意义:胃内遗留食物推送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作准备 3)波形: VD: PD: LP: I C: PY:3.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3.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1)过程:起步点(胃中部)→幽门 2)生理意义: 搅拌、粉碎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有利消化 3)影响因素:→基本电节律↑→胃蠕动↑迷走神经 胃 泌 素 胃 动 素→基本电节律↓→胃蠕动↓交感神经 促胰液素 抑 胃 肽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 4.胃排空 ( gastic emptying ) 4.胃排空 ( gastic emptying )1)定义: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各类物质的排空速度: 糖>蛋白质>脂肪; 稀食物 > 稠食物 > 固体食物。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时间4~6小时。 3)影响因素: ⑴ 促进胃排空的因素: ① 胃内容物、② 胃泌素、③ 情绪; ⑵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十二指肠内因素): ① 肠-胃反射、② 肠抑胃素。 null 5.呕吐(vomiting) 5.呕吐(vomiting) 感受器 (舌根、咽、胃肠、总胆管、泌尿生殖器官) ↓ 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舌神经) ↓ 呕吐中枢 (延髓外侧网状结构背外侧缘) ↓ 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膈神经、脊神经) ↓ 效应器 (胃肠、膈肌、腹肌)null四、小肠内消化四、小肠内消化㈠ 化学性消化 1. 胰液 2. 胆汁 3. 小肠液 ㈡ 机械性消化 1. 小肠运动的形式和生理作用 2. 小肠运动的调节 1. 胰液1. 胰液1)胰腺的解剖 2)胰液性质:无色、无嗅、碱性pH = 7.8~8.4 3)胰液成分和作用 4)胰液分泌调节肝胆-胰腺的解剖肝胆-胰腺的解剖胰岛细胞的分泌物及其肿瘤胰岛细胞的分泌物及其肿瘤胰液与血浆的电解质比较胰液与血浆的电解质比较null胰液分泌调节胰液分泌调节null实线:水样分泌  虚线:酶样分泌胰液与胆汁的分泌调节胰液与胆汁的分泌调节胰腺分泌NaHCO3-的机制 胰腺分泌NaHCO3-的机制 基底膜: Na+-H+交换 CO2扩散 顶端膜: Na+扩散, HCO3-主动分泌2. 胆汁2. 胆汁1) 胆汁的来源:肝脏 2)胆汁性质:有色、苦味 肝胆汁(金黄色/桔黄色、弱碱性 pH=7.4) 胆囊胆汁(深绿褐色、酸性 pH=6.8) 3)胆汁成分: 无机成分:水、钠、钙、钾等; 有机成分: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胆盐、无机盐等。 无消化酶。 4)生理作用: ⑴ 胆色素、卵磷脂、胆盐组成乳化剂,促进脂肪消化; ⑵ 胆盐构成微胶粒运输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⑷ 中和胃酸; ⑸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胆汁的利胆作用) 5) 胆汁分泌的调节 null5) 胆汁分泌的调节 ⑴ 促胆汁分泌物顺序: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 ⑵ 神经因素: 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 ⑶ 体液因素: ① 胃泌素→ 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肝胆汁↑ ② 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 ③ 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 ④ 胆盐肠-肝循环: 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胆汁↑胆汁的肝脏分泌 胆汁的肝脏分泌 肝脏分泌胆汁肝脏分泌胆汁null胆盐构成微胶粒胆盐构成微胶粒胆汁的利胆作用胆汁的利胆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 3.小肠液 3.小肠液1) 小肠腺 2)性质: 弱碱性 pH=7.6 ,分泌量 1-3L/day 3)成分:水-电解质、 粘液、肠致活酶 4)调节:小肠液为经常性分泌 ① 神经性调节: 迷走神经㈩ → 十二指肠腺分泌    交感神经㈠ → 十二指肠腺分泌    壁内神经丛(为主)→肠腺→肠液↑ ② 体液调节:  胃 泌 素 促 胰 液 素 → 肠液↑ 胆 囊 收 缩 素 血管活性肠肽null小肠分泌电解质和水的机制 ------继发性转运机制 小肠分泌电解质和水的机制 ------继发性转运机制 基底膜: Na+-2Cl--K+同向转运体/钠泵/K通道 细胞旁路: Na+扩散 顶端膜: Cl-通道(Ca2+激活;cAMP激活) 插图187页图6-15肠致活酶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机制 肠致活酶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机制 ㈡ 小肠机械性消化----小肠运动 ㈡ 小肠机械性消化----小肠运动 1.形式和生理作用:2.调节: 1)内在神经丛有两种神经元: ⑴ 抑制性运动神经元含血管活性肠肽、腺苷酸环化酶、一氧化氮合成酶 ⑵ 兴奋性运动神经元含乙酰胆碱、P物质等 2)神经性调节: 交感神经抑制小肠运动,副交感神经促进小肠运动 3)体液性调节: ⑴ 抑制小肠运动的物质: ACh、5-HT、胃泌素、CCK、P物质、脑肠-肽; ⑵ 促进小肠运动的物质: 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分节运动分节运动null蠕动 ( peristalsis )五、大肠内消化五、大肠内消化1.大肠的生理作用: ⑴ 吸收水盐,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⑵ 吸收维生素B和维生素K; ⑶ 形成和贮存粪便。 2.大肠液的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 3.大肠运动形式:   ⑴ 袋状运动(混合运动)   ⑵ 蠕动   ⑶ 集团运动: 由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参与 4.排便反射:受意识控制的脊髓反射,由胃-结肠反射引起便意.   ⑴ 神经支配   ⑵ 反射弧null排便反射排便反射降结肠收缩 乙状结肠收缩 直肠收缩 肛内括约肌舒张腰 骶 髓 初级中枢直 肠 压 力 感受器传 出 神 经盆神经腹下神经→阴部神经 ㈠ →肛外括约肌舒张大脑皮层盆 神 经㈩排 便便潴留 便失禁躯体运动神经 交 感 神 经 副 交 感 神 经六、吸收六、吸收1.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 2.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1)面积大(200平方米)  2)停留时间长(3~8小时)  3)食物已消化成小分子 3.小肠吸收途径   1)旁细胞途径   2)跨细胞途径 4.各种物质的吸收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物质1)口腔、食管:无吸收作用 2)胃:可吸收酒精、水 3)十二指肠、空肠:吸收糖、脂肪、蛋白质 4)回肠:主动吸收胆盐、维生素B12 5)大肠:吸收水和无机盐nullnullnullnull1)水吸收   ⑴ 机制:被动吸收,其动力是NaCl产生的渗透压。   ⑵ 部位:小肠。 2)Na+吸收   ⑴ 机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⑵ 过程:管腔粘膜侧:Na+顺电-化学浓度被动扩散;基底-侧旁侧:Na+泵   ⑶ 部位:小肠和结肠。 3)铁吸收   ⑴ 机制:主动吸收。   ⑵ 过程:食物Fe3+ 在维生素C作用下变成Fe2+ →入粘膜细胞→ 入血。   ⑶ 部位:小肠上部(十二指肠、空肠)。   ⑷ 促吸收物:① 维生素C;② HCl(胃大切病人常伴缺铁性贫血)。 4)钙吸收   ⑴ 机制:主动吸收。   ⑵ 过程  钙盐 → Ca2+(离子钙)→钙结合蛋白→主动吸收。   ⑶ 部位:小肠。   ⑷ 促吸收物:① 维生素D;② HCl;③ 脂肪。 5)负离子吸收   ⑴ 机制:被动转运,钠泵电位差为动力或静电吸引。   ⑵ 部位:小肠null6)糖吸收   ⑴ 单糖吸收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戊糖。   ⑵ 吸收机制:2Na+:葡萄糖的同向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⑶ 部位:小肠上部 7)蛋白质吸收   ⑴ 吸收速率:二肽、三肽>中性氨基酸>酸或碱性氨基酸。   ⑵ 吸收机制:2Na+:氨基酸的同向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⑶ 部位:小肠上部。 8)脂肪吸收   ⑴ 机制:被动转运为主。   ⑵ 方式:     ① 中、短链脂肪酸通过血液途径吸收;     ② 长链脂肪酸通过淋巴途径吸收。   ⑶ 部位:小肠。 9)胆固醇吸收   ⑴ 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和胆汁;   ⑵ 吸收部位:小肠上部;   ⑶ 吸收过程: 物酯化胆固醇→胆固醇→微胶粒→胆固醇酯→运载蛋白→乳糜微粒→淋巴 →入血   ⑷ 影响因素: 脂肪、脂肪酸促进胆固醇吸收;植物固醇(豆固醇、β-谷固醇)抑制胆固醇吸收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何谓胃肠激素?其作用方式和生理作用如何(请各举一例)。 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3.简述基本电节律的概念、产生机理和生理学意义,与动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关系 4.试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在电生理学上的区别。 5.简述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生理作用。 6.简述唾液腺分泌的神经调节途径或机制。 7.试述胃液的组成成分、分泌细胞及各成分的生理作用。 8.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哪些?各内源性物质引起胃酸分泌的机制是什么? 9.进餐后胃液分泌有何变化?为什么?(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10.将200毫升蛋白质水解产物直接灌入胃内,对胃酸分泌有何影响?为什么? 11.胃肠道内有哪些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其作用机制怎样? 12.试述胃泌素的来源、有效刺激物、最小活性片段、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3.何谓胃排空?它是如何调控的? 14.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胰液分泌受哪些因素调节?各有何特点? 1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对胰液分泌有何影响?为什么? 16.试述胆汁的性质、成分和生理作用,以及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7.小肠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它们有何生理作用或意义? 18.消化道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小肠和大肠有哪些运动形式?) 19.如何从排便反射的反射途径(反射弧)来理解便潴留和便失禁的损伤部位? 20.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21.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是如何被吸收的? 22.简述下列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   1)唾液;2)胃液;3)胰液;4)胆汁
本文档为【消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221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09-2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