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

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

举报
开通vip

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拟行路难(其四)第一篇 江蓝雨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1 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作家与作品 ...

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
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拟行路难(其四)第一篇 江蓝雨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1 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作家与作品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2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二、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三、学生讨论,研读课文(结合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3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四、整体感知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一)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 4 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三)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者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 5 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四)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五)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 6 “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打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高潮。 五、小结 《拟行路难》其四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诗。课外背诵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拟行路难(其四)第二篇 第一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7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庑门(wǔ) (((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 C(迂讷(nè) 膝盖(xī) 仙袂(kuài) ((( D(尽管(jǐn) 比拟(nǐ) 汀洲(tīnɡ) ((( 解析:A.“歧”应读“qí”;B.“应”应读“yīnɡ”;C.“袂”应读“mèi” 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 C(自宽 精练 华丽 解析:D.概—慨。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作为地方主要领导一定要有大局观,对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要进行全面分析和整体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切忌目无全牛,就事论事。 (((( B(易建联回到国内CBA赛场上打球,把在美国职业联赛中学到的球技运用得如鱼得水,((((不断刷新自己篮球生涯的得分纪录。 C(台湾诗人余光中深谙中国语言文字的韵致,其诗作大都锦心绣口、音韵铿锵,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诗歌品格和美学特征。 8 D(从当前的舆论氛围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已经到了跃跃欲试的程度,而杨达才“手表(((( 门”事件无疑为这个制度的出台又添了一把火。 解析:C.锦心绣口:形容文辞优美。A.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B.如鱼得水: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D.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青岛降下大雾,胶州湾大桥为此封闭三个多小时,青岛机场边检站、民航等机场多部门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预案。 B(马拉松组委会通过网络、纸媒、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向市民宣传长跑健身注意事项,提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C(这个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非一个能够解决当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具B(斟酌 悲愤 徘徊 D(慷概 歌谣 风骨 体方案,而更有可能是一个原则性、框架式的方案。 D(源自生活、源自百姓的年度“汉语盘点”,最能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 9 解析:A.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者“为此”。 C(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D.语序不当,调整为“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答案:B 二、提升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5,6题。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5(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10 6(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 【注】?商风:秋风。?怆悢(liànɡ):悲伤。 7(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 11 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阮籍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志向高远的艺术形象,那就是奇鸟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两句描写凤凰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怀才不遇,没有知音。这样的处境和阮籍自己的处境是一致的。阮籍曾经多么意气风发地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然而当权者荒淫腐朽,昏庸无道,在这种局面下,诗人的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正如志向远大、心系苍生的凤凰,本想展翅追求理想,却被秋风摧折了羽翼,只能怆悢心伤——这个凤凰正是阮籍的化身。 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8(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写了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阮籍以凤凰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以及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实际上是诗人的自况,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因为他身仕乱朝,处境危险,不得不处世谨慎,所以反映在诗歌中,则表现为运用象征来寄托自己的思想,从而形成若即若离、隐晦曲折的表达特点。这首诗就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是阮籍“咏怀诗”的优秀篇目。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三、语言运用 9(阅读下面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完成题目。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学生报》记者就采访莫言准备了几个问题: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 13 样的奖项,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不少评论说,您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事业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您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在这样浮躁环境里,您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真是不可思议。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现状,您是怎么评价的呢, ?实际上您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在记者为采访准备的几个问题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个问题中“我代表全国人民”口气太大,不合身份。?第二个问题中“不可思议”一词用词不准,有贬低莫言之感。 10(下面是画家梵高讲的极富哲理的一句话,请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蕴含相同的哲理。 你是麦子,必须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不 14 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是小鸟,必须要把你放到天空中去,才能展翅翱翔,不要在漂亮的鸟笼中蹉跎。 拟行路难(其四)第三篇 江蓝雨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15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作家与作品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 16 不入。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二、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三、学生讨论,研读课文(结合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 17 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四、整体感知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一)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 18 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二)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三)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者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 19 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四)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五)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 20 “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打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高潮。 五、小结 《拟行路难》其四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诗。课外背诵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0三拟行路难(其四)第四篇 第3课 拟行路难 一、整体把握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21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答案 (1)泻水/置/平地(2)各自/东西南北/流(3)举杯/断绝/歌/路难(4)心非/木石/岂/无感(5)吞声/踯躅/不敢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 (1)各自东西南北流 (2)心非木石岂无感 二、细部探微 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 泻水置于平地之上,就会依着地势的高低而流。命运也是一样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 从诗歌本身看,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 22 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一、中心主旨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比较偏于哀怨。 二、写作特色 诗歌跌宕起伏,心理历程曲折婉转,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 23 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三、文白对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 东西 南 北流 。人生亦有命, 平地流水,水流方向不一而恰如人生贵贱不齐;人生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酌 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 歌路难。 愁闷须自己宽解,举杯酌酒,暂时使我不得悲唱。但人心非木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石,宽解实在是太难,更何况,有时所愁所感是难言或不敢言。 24
本文档为【拟行路难其四思想感情(文档4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6-04
浏览量: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