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

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

举报
开通vip

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 返回 1、在开机前,按住四个调整键,再开机,OK; 2、用欧陆公司的通讯软件,或自己编程直接读密码即可 [replyview]。 变频器维修检测方法 返回 一、静态测试 1、测试整流电路 找到变频器内部直流电源的P端和N端,将万用表调到电阻X10档,红表棒接到P,黑表棒分别依到R、S、T,应该有大约几十欧的阻值,且基本平衡。相反将黑表棒接到P端,红表棒依次接到R、S、T,有一个接近于无穷大的阻值。将红表棒接到N端,重复以上步骤,都应得到相同结果。如果有以下结果,可以判定电路...

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
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 返回 1、在开机前,按住四个调整键,再开机,OK; 2、用欧陆公司的通讯软件,或自己编程直接读密码即可 [replyview]。 变频器维修检测方法 返回 一、静态测试 1、测试整流电路 找到变频器内部直流电源的P端和N端,将万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调到电阻X10档,红表棒接到P,黑表棒分别依到R、S、T,应该有大约几十欧的阻值,且基本平衡。相反将黑表棒接到P端,红表棒依次接到R、S、T,有一个接近于无穷大的阻值。将红表棒接到N端,重复以上步骤,都应得到相同结果。如果有以下结果,可以判定电路已出现异常,A.阻值三相不平衡,可以说明整流桥故障。B.红表棒接P端时,电阻无穷大,可以断定整流桥故障或起动电阻出现故障。 2、测试逆变电路 将红表棒接到P端,黑表棒分别接U、V、W上,应该有几十欧的阻值,且各相阻值基本相同,反相应该为无穷大。将黑表棒接到N端,重复以上步骤应得到相同结果,否则可确定逆变模块故障 二、动态测试 在静态测试结果正常以后,才可进行动态测试,即上电试机。在上电前后必须注意以下几 点: 1、上电之前,须确认输入电压是否有误,将380V电源接入220V级变频器之中会出现炸机(炸电容、压敏电阻、模块等)。 2、检查变频器各接播口是否已正确连接,连接是否有松动,连接异常有时可能导致变频器出现故障,严重时会出现炸机等情况。 3、上电后检测故障显示内容,并初步断定故障及原因。 4、如未显示故障,首先检查参数是否有异常,并将参数复归后,进行空载(不接电机)情况下启动变频器,并测试U、V、W三相输出电压值。如出现缺相、三相不平衡等情况,则模块或驱动板等有故障 5、在输出电压正常(无缺相、三相平衡)的情况下,带载测试。测试时,最好是满负载 测试。 三、故障判断 1、整流模块损坏 一般是由于电网电压或内部短路引起。在排除内部短路情况下,更换整流桥。在现场处理 故障时,应重点检查用户电网情况,如电网电压,有无电焊机等对电网有污染的设备等。 2、逆变模块损坏 一般是由于电机或电缆损坏及驱动电路故障引起。在修复驱动电路之后,测驱动波形良好 状态下,更换模块。在现场服务中更换驱动板之后,还必须注意检查马达及连接电缆。在确定无任何故障下,运行变频器。 3、上电无显示 一般是由于开关电源损坏或软充电电路损坏使直流电路无直流电引起,如启动电阻损,也 有可能是面板损坏。 4、上电后显示过电压或欠电压 一般由于输入缺相,电路老化及电路板受潮引起。找出其电压检测电路及检测点,更换损 坏的器件。 5、上电后显示过电流或接地短路 一般是由于电流检测电路损坏。如霍尔元件、运放等。 6、启动显示过电流 一般是由于驱动电路或逆变模块损坏引起。 7、空载输出电压正常,带载后显示过载或过电流 该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参数设置不当或驱动电路老化,模块损伤引起。 PLC的发展、结构及基础知识 返回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PL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 一、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 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 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 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 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 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 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 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 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二、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 合配置。 三、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 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 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 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 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 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四、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 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五、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 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AC 220V/110V,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六、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 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七、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 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 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 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八、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 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 PLC的通信,还未实现互操作性,IEC规定了多种现场总线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PLC各厂家均有采用。 对于一个自动化工程(特别是中大规模控制系统)来讲,选择网络非常重要的。首先,网络必须是开放的,以方便不同设备的集成及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展;其次,针对不同网络层次的传输性能要求,选择网络的形式,这必须在较深入地了解该网络标准的协议、机制 的前提下进行;再次,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设备兼容性、现场环境适用性等具体问题,确 定不同层次所使用的网络标准。 PLC在数控系统点位控制中的应用 返回 一、 引言 数控技术是综合应用了电子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与自动检测等现代科学技术成 就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机械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控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划分有点位控制系统、直线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在机械 加工时,数控系统的点位控制一般用在孔加工机床上(例如钻孔、铰孔、镗孔的数控机床), 其特点是,机床移动部件能实现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精确移动,即准确控制移动部 件的终点位置,但并不考虑其运动轨迹,在移动过程中刀具不切削工件。 实现数控系统点位控制的通常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采用全功能的数控装置,这种装 置功能十分完善,但其价格却很昂贵,而且许多功能对点位控制来说是多余的;二是采用 单板机或单片机控制,这种方法除了要进行软件开发外,还要设计硬件电路、接口电路、驱动电路,特别是要考虑工业现场中的抗干扰问题。 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极高、体积小、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装置等显著优点, 因此通过实践与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利用PLC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数控系统点位控制功能的有关见解与方法,介绍了控制系统研制中需要认识与解决的若干问题,给出了控制系 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及软硬件结构的设计思路,对于工矿企业实现相关机床改造具有较高的应用与参考 价值。 二、控制系统研制中需要认识与解决的若干问题 1. 防止步进电机运行时出现失步和误差 步进电机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数字化执行元件,在数控系统的点位控制中,可利用步进 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在开环控制中,步进电机由一定频率的脉冲控制。由PLC直接产生脉冲来控制步进电机可以有效地简化系统的硬件电路,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由于PLC是以循环扫描方式工作,其扫描周期一般在几毫秒至几十毫秒之间,因此受到PLC工作方式的限制以及扫描周期的影响,步进电机不能在高频下工作。例如,若控制步进电机的脉 冲频率为4000HZ,则脉冲周期为0.25毫秒,这样脉冲周期的数量级就比扫描周期小很多,如采用此频率来控制步进电机。则PLC在还未完成输出刷新任务时就已经发出许多个控制脉冲,但步进电机仍一动不动,出现了严重的失步现象。若控制步进电机的脉冲频率为 100HZ,则脉冲周期为10毫秒,与PLC的扫描周期约处于同一数量级,步进电机运行时亦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用PLC驱动步进电机时,为防止步进电机运行时出现失步与误差,步进电机应在低频下运行,脉冲信号频率选为十至几十赫兹左右,这可以利用 程序设计加以实现。 2. 保证定位精度与提高定位速度之间的矛盾 步进电机的转速与其控制脉冲的频率成正比,当步进电机在极低频下运行时,其转速 必然很低。而为了保证系统的定位精度,脉冲当量即步进电机转一个步距角时刀具或工作 台移动的距离又不能太大,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带来了一个突出问题:定位时间太长。例 如若步进电机的工作频率为20HZ,即50ms走一步,取脉冲当量为δ,0.01mm/步,则1秒钟刀具或工作台移动的距离为20x0.01,0.2mm,1分钟移动的距离为60x0.2,12mm,如果定位距离为120mm,则定位时间需要10分钟,如此慢的定位速度在实际运行中是难以忍受的。 为了保证定位精度,脉冲当量不能太大,但却影响了定位速度。因此如何既能提高定 位速度,同时又能保证定位精度是一项需要认真考虑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3. 可变控制参数的在线修改 PLC应用于点位控制时,用户显然希望当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的某些控制参数 能作相应的修改,例如步进电机步数的改变,速度的调整等。为满足生产的连续性,要求 对控制系统可变参数的修改应在线进行。尽管使用编程器可以方便快速地改变原设定参 数,但编程器一般不能交现场操作人员使用;虽然利用PLC的输入按键并配合软件设计也能实现控制参数的在线修改,但由于PLC没有提供数码显示单元,因此需要为此单独设计数码输入显示电路,这又将极大地占用PLC的输入点,导致硬件成本增加,而且操作不便,数据输入速度慢。所以,应考虑开发其他简便有效的方法实现PLC的可变控制参数的在线修改。 4. 其他问题 为了实现点位控制过程中数字变化的显示及故障输出代码的显示等要求,另外还得单 独设计PLC的数码输出显示电路。由于目前PLC I/O点的价格仍较高,因此应着重考虑选用能压缩显示输出点的合适方法。此外,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还应解决 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问题,如系统的行程保护、故障元件的自动检测等。 三、控制系统方案 1. 将定位过程划分为脉冲当量不同的两个阶段 要获得高的定位速度,同时又要保证定位精度,可以把整个定位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粗定位阶段和精定位阶段。这两个阶段均采用相同频率的脉冲控制步进电机,但采用不同 的脉冲当量。粗定位阶段:由于在点位过程中,刀具不切削工件,因此在这一阶段,可采 用较大的脉冲当量,如0.1mm/步或1mm/步,甚至更高。例如步进电机控制脉冲频率为20HZ,脉冲当量为0.1mm/步,定位距离为120mm,则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1分钟,这样为速度显然已能满足要求。精定位阶段:当使用较大的脉冲当量使刀具或工作台快速移动 至接近定位点时,(即完成粗定位阶段),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再换用较小的脉冲当量进入 精定位阶段,让刀具或工作台慢慢趋近于定位点,例如取脉冲当量为0.01mm/步。尽管脉冲当量变小,但由于精定位行程很短(可定为全行程的五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并不会影 响到定位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机械方面,应采用两套变速机构。在粗定位阶段,由步进电机 直接驱动刀具或工作台传动,在精定位阶段,则采用降速传动。这两套变速机构使用哪一套,由电磁离合器控制。 2. 应用功能指令实现BCD码拨盘数据输入 目前较为先进的PLC不仅具有满足顺序控制要求的基本逻辑指令,而且还提供了丰 富的功能指令。如果说基本逻辑指令是对继电器控制原理的一种抽象提高的话,那么功能 指令就象是对汇编语言的一种抽象提高。BCD码数据拨盘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到的十进制拨盘数据输入装置。拨盘共有0~9+个位置,每一位置都有相应的数字指示。一个拨盘可代表一位十进制数据,若需输入多位数据,可以用多片BCD码拨盘并联使用。 笔者选用BCD码拨盘装置应用于PLC控制的系统,这样无需再设计数码输入显示电路,有效地节省了PLC的输入点,简化了硬件电路,并利用先进的功能指令实现数据的 存储和传输,因此能极方便地实现数据的在线输入或修改(如计数器设定值的修改等), 若配合简单的硬件译码电路,就可显示有关参数的动态变化(如电机步数的递减变化等)。 为避免在系统运行中拨动拨盘可能给系统造成的波动,最好设置一输入键,当确认各片拨 盘都拨到位后再按该键,这时数据才被PLC读入并处理。 3. “软件编码、硬件解码” 为满足压缩输出点这一前提条件,采用“软件编码、硬件解码”的方法设计PLC的数码输出显示电路。例如,对于9种及其以下的故障状态显示,可采用8-4软件编码,4-8硬件解码,使显示故障的输出点压缩为4个,硬件电路包含74LS04、74LS48、共阴数码管等器件。 4. PLC外部元件故障的自动检测 由于PLC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此PLC控制系统中绝大部分的故障不是来自PLC本身,而是由于外部元件故障引起的,例如常见的按钮或行程开关触点的熔焊及氧化就分别对应 着短路故障及开路故障。系统一旦自动检测到元件故障,应不仅具有声光报警功能,而且 能立即显示故障代码,以便用户据此迅速判断出故障原因。为节省篇幅,此项内容的程序设计思路见参考文献。 四、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1. 软件结构 软件结构根据控制要求而设计,主要划分为五大模块:即步进电机控制模块、定位控 制模块、数据拨盘输入及数据传输模块、数码输出显示模块、元件故障的自动检测与报警 模块。 由于整个软件结构较为庞大,脉冲控制器产生0.1秒的控制脉冲,使移位寄存器移位,提供六拍时序脉冲,通过三相六拍环形分配器使三个输出继电器Y430、Y431、Y432按照单双六拍的通电方式控制步进电机。为实现定位控制,采用不同的计数器分别控制粗定位行程和精定位行程,计数器的设定值依据行程而定。例如,设刀具或工作台欲从A点移至C点,已知AC,200mm,把AC划分为AB与BC两段,AB,196mm,BC,4mm,AB 段为粗定位行程,采用0.1mm/步的脉冲当量快速移动,利用了6位计数器(C660/C661),而BC段为精定位行程,采用0.01mm/步的脉冲当量精确定位,利用了3位计数器C460,在粗定位结束进入精定位的同时,PLC自动接通电磁离合器输出点Y433以实现变速机构的更换。 五、结束语 系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应用PLC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数控系统点位控制功能的方法能满足控制要求,在实际运行中是切实可行的。所研制的控制系统具有程序设计思路清 晰、硬件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等显著优点, 其软硬件的设计思路可应用于工矿企业的相关机床改造。 造纸电传自动化 返回 1994年,率先在国内采用的全数字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在广宁人民造纸厂1760/300文化纸机上得到成功应用。由此,获得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在浙江民丰纸业集团1880/230卷烟纸机上采用西门子公司以S5-155PLC中心控制系统、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方式的全数字交流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在北京航空工业部碳纤维特种材料生产线上采用集散型网络通讯方式完成计算机三 级网络控制的自动过程控制系统。 在鹰潭合成洗涤剂厂的附聚成型法洗衣粉生产线上,采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的包括系列 化自动配方、自动计量和报告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山东茌平1650/120干法纸机全数字交流变频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采用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S7-414PLC,S7-214PLC,TP27触摸屏操作显示。计算机集中控制,全车间DCS控制。 山东曲阜造纸厂1760/400文化纸机全数字交流传动控制系统,采用P- TO-P光纤网络通讯。 浙江武义2100/80白卡涂布纸机全数字交流传动控制系统,采用USS网络通讯。 天津造纸厂2820/250四叠网纸机全数字交流变频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采用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TP27触摸屏操作显示。计算机集中控制。 凯恩纸业1100/120高透气度纸机和1200/80侧浪式纸机全数字交流变频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采用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ET扩展单元,采用工业以太网,计算机集中控制。 晨明齐河纸业135吨/日化浆、150吨/日半化浆麦草连续蒸煮生产线DCS集成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集成的DCS控制系统。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采用WinCC监控软件、Microsof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通过工业乙态网与自动化中心控制系统联接;采用 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方式于分布式远程控制站和检测仪表联接,组成全系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海盐大洋纸业3600/300高强瓦楞叠网纸机全数字交流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采用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上位计算机集中控制。 中冶集团出口缅甸的3600/125浆板机全数字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系统, 采用USS网络 通讯,TP27触摸屏操作显示。 山东鲁南纸业特种纸制浆生产线上,采用西门子公司集成的DCS控制系统。操作员站 和工程师站采用WinCC监控软件、Microsof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通过工业乙态网与 自动化中心控制系统联接;采用PR0FIBUS L2-DP网络通讯方式于分布式远程控制站和检 测仪表联接。 DCS基本知识 返回 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 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 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 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 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 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 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 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 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 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 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 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 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 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 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 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 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 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 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 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 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 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 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 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 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 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 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 程。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 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 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 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 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 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 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 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 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 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 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 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 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辑。 现场总线技术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 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 系统的主角。 变频器的控制电路及几种常见故障分析 返回 摘要:主要介绍了变频器控制电路结构及其抗干扰,同时分析了变频器几种常见故障。 1 引言 随着变频器在工业生产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了解变频器的结构,主要器件的电气特性和一些常用参数的作用,及其常见故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2 变频器控制电路 给异步电动机供电 (电压、频率可调)的主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的回路,称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由以下电路组成:频率、电压的运算电路、主电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电动机的速度检测电路、将运算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电路,以及 逆变器和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1)运算电路将外部的速度、转矩等指令同检测电路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运算, 决定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 2)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与主回路电位隔离检测电压、电流等。 3)驱动电路 为驱动主电路器件的电路,它与控制电路隔离使主电路器件导通、关断。 4)I/0输入输出电路 为了变频器更好人机交互,变频器具有多种输入信号的输入 (比如运行、多段速度运行等)信号,还有各种内部参数的输出“比如电流、频率、保护动作驱动等)信号。 5)速度检测电路 以装在异步电动轴机上的速度检测器 (TG、PLG等)的信号为速度信号,送入运算回路,根据指令和运算可使电动机按指令速度运转。 6)保护电路 检测主电路的电压、电流等,当发生过载或过电压等异常时,为了防止逆变器和异 步电动机损坏,使逆变器停止工作或抑制电压、电流值。 逆变器控制电路中的保护电路,可分为逆变器保护和异步电动机保护两种,保护功 能如下 (1)逆变器保护 ?瞬时过电流保护由于逆变电流负载侧短路等,流过逆变器器件的电流达到异常值 (超过容许值)时,瞬时停止逆变器运转,切断电流。变流器的输出电流达到异常值,也同 样停止逆变器运转。 ?过载保护 逆变器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且持续流通达规定的时间以上,为了防止逆变器器件、 电线等损坏要停止运转。恰当的保护需要反时限特性,采用热继电器或者电子热保护 (使用电子电路)。过载是由于负载的GD2(惯性)过大或因负载过大使电动机堵转而产生。 ?再生过电压保护 采用逆变器是电动机快速减速时,由于再生功率直流电路电压将升高,有时超过容许值。可以采取停止逆变器运转或停止快速减速的方法,防止过电压。 ?瞬时停电保护 对于数毫秒以内的瞬时停电,控制电路工作正常。但瞬时停电如果达数 10ms以上时,通常不仅控制电路误动作,主电路也不能供电,所以检出后使逆变器停止运转。 ?接地过电流保护 逆变器负载接地时,为了保护逆变器有时要有接地过电流保护功能。但为了确保人 身安全,需要装设漏电断路器。 ?冷却风机异常 有冷却风机的装置,当风机异常时装置内温度将上升,因此采用风机热继电器或器 件散热片温度传感器,检出异常后停止逆变器。在温度上升很小对运转无妨碍的场合,可 以省略。 (2)异步电机的保护 ?过载保护 过载检出装置与逆变器保护共用,但考虑低速运转的过热时,在异步电动机内埋入 温度检出器,或者利用装在逆变器内的电子热保护来检出过热。动作频繁时,可以考虑减 轻电动机负载、增加电动机及逆变器容量等。 ?超额 (超速)保护 逆变器的输出频率或者异步电动机的速度超过规定值时,停止逆变器运转。 其它保护 ?防止失速过电流 急加速时,如果异步电动跟踪迟缓,则过电流保护电路动作,运转就不能继续进行 (失速)。所以,在负载电流减小之前要进行控制,抑制频率上升或使频率下降。对于恒速 运转中的过电流,有时也进行同样的控制。 ?防止失速再生过电压 减速时产生的再生能量使主电路直流电压上升,为了防止再生过电压电路保护动 作,在直流电压下降之前要进行控制,抑制频率下降,防止不能运转 (失速)。 3 变频器控制回路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主回路的非线性 (进行开关动作),变频器本身就是谐波干扰源,而其周边控制回路却是小能量、弱信号回路,极易遭受其它装置产生的干扰,造成变频器自身和周边设备无法正常的工作。因此,变频器在安装使用时,必须对控制回路采取抗干扰措施。 1)变频器的基本控制回路 同外部进行信号交流的基本回路有模拟与数字两种: ? 4,20mA电流信号回路(模拟);1,5V/0,5V电压信号回路(模拟)。 ?开关信号回路,变频器的开停指令、正反转指令等 (数字)。 外部控制指令信号通过上述基本回路导入变频器,同时干扰源也在其回路上产生干 扰电势,以控制电缆为媒体入侵变频器。 2)干扰的基本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静电耦合干扰:指控制电缆与周围电气回路的静电容耦合,在电缆中产生的电势。 措施:加大与干扰源电缆的距离,达到导体直径 40倍以上时,干扰程度就不大明显。 在两电缆间设置屏蔽导体,再将屏蔽导体接地。 ?静电感应干扰:指周围电气回路产生的磁通变化在电缆中感应出的电势。干扰的大 小取决干扰源电缆产生的磁通大小,控制电缆形成的闭环面积和干扰源电缆与控制电缆间 的相对角度。 措施:一般将控制电缆与主回路电缆或其它动力电缆分离铺设,分离距离通常在 30cm以上(最低为10cm),分离困难时,将控制电缆穿过铁管铺设。将控制导体绞合,绞合间距越小,铺设的路线越短,抗干扰效果越好。 ?电波干扰:指控制电缆成为天线,由外来电波在电缆中产生电势。 措施:同 1和2所述。必要时将变频器放入铁箱内进行电波屏蔽,屏蔽用的铁箱要接地。 ?接触不良干扰:指变频器控制电缆的电接点及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电阻发生变化 在电缆中产生的干扰。 措施:对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采用并联触点或镀金触点继电器或选用密封式继电 器。对电缆连接点应定期做拧紧加固处理。 ?电源线传导干扰:指各种电气设备从同一电源系统获得供电时,由其它设备在电源系统直接产生电势。 措施:变频器的控制电源由另外系统供电,在控制电源的输入侧装设线路滤波器; 装设绝缘变压器,且屏蔽接地。 ?接地干扰:指机体接地和信号接地。对于弱电压电流回路及任何不合理的接地均可 诱发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比如设置两个以上接地点,接地处会产生电位差,产生干扰。 措施:速度给定的控制电缆取 1点接地,接地线不作为信号的通路使用。电缆的接地在变频器侧进行,使用专设的接地端子,不与其它接地端子共用,并尽量减少接地端子 引接点的电阻,一般不大于100d。 3)其它注意事项 ?装有变频器的控制柜,应尽量远离大容量变压器和电动机。其控制电缆线路也应避 开这些漏磁通大的设备。 ?弱电压电流控制电缆不要接近易产生电弧的断路器和接触器。 ?控制电缆建议采用 1.25mm×2或2mm×2屏蔽绞合绝缘电缆。 ?屏蔽电缆的屏蔽要连续到电缆导体同样长。电缆在端子箱中连接时,屏蔽端子要互 相连接。 4 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 1)变频器充电起动电路故障 通用变频器一般为电压型变频器,采用交—直—交工作方式,即是输入为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三相整流桥整流后变为直流电压,然后直流电压经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变换为调压 调频的三相交流电输出到负载。当变频器刚上电时,由于直流侧的平波电容容量非常大, 充电电流很大,通常采用一个起动电阻来限制充电电流,常见的变频起动两种电路,如图 1所示。充电完成后,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的触点或晶闸管将电阻短路,起动电路故障一 般表现为起动电阻烧坏,变频器报警显示为直流母线电压故障,一般设计者在设计变频器 的起动电路时,为了减少变频器的体积选择起动电阻,都选择小一些,电阻值在10,50Ω,功率为10,50W。 当变频器的交流输入电源频繁通时,或者旁路接触器的触点接触不良时,以及旁路晶闸管的导通阻值变大时,都会导致起动电阻烧坏。如遇此情况,可购买同规格的电阻换 之,同时必须找出引出电阻烧坏的原因。如果故障是由输入侧电源频率开合引起的,必须 消除这种现象才能将变频器投入使用;如果故障是由旁路继电器触点或旁路晶闸管引起, 则必须更换这些器件。 2)变频器无故障显示,但不能高速运行 我厂一台变频器状态正常,但调不到高速运行,经检查,变频器并无故障,参数设 置正确,调速输入信号正常,上电运行时测试出现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只有 450V左右,正常值为580,600V,再测输入侧,发现缺了一相,故障原因是输入侧的一个空气开关的一相接触不良造成的,为什么变频器输入缺相不报警仍能在低频段工作呢?实际上变频器缺一相输入时,是可以工作的,多数变频器的母线电压下限为400V,即是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400V以下时,变频器才报告直流母线低电压故障。当两相输入时,直流母线电压 为380*1.2,452V>400V。当变频器不运行时,由于平波电容的作用,直流电压也可达到正常值,新型的变频器都是采用PWM控制技术,调压调频的工作在逆变桥完成,所以在低频段输入缺相仍可以正常工作,但因为输入电压低输出电压低,造成异步电机转矩低, 频率上不去。 3)变频器显示过流 出现这种故障显示时,首先检查加速时间参数是否太短,力矩提升参数是否太大, 然后检查负载是否太重。如果无这些现象,可以断开输出侧的电流互感器和直流侧的霍尔 电流检测点,复位后运行,看是否出现过流现象,如果出现的话,很可能是 1PM模块出现故障,因为1PM模块内含有过压过流、欠压、过载、过热、缺相、短路等保护功能,而这些故障信号都是经模块控制引脚的输出Fn引脚传送到微控器的,微控器接收到故障信息后,一方面封锁脉冲输出,另一方面将故障信息显示在面板上,一般更换1PM模块。 4)变频器显示过压故障 变频器出现过压故障,一般是雷雨天气,由于雷电串入变频器的电源中,使变频器 直流侧的电压检测器动作而跳闸,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须断开变频器电源 1min左右,再合上电源,即可复位;另一种情况是变频器驱动大惯性负载,就出现过压现象,因为这 种情况下,变频器的减速停止属于再生制动,在停止过程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按线性下 降,而负载电机的频率高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负载电机处于发电状态,机械能转化为电 能,并被变频器直流侧的平波电容吸收,当这种能量足够大时,就会产生所谓的“泵升现 象”,变频器直流侧的电压会超过直流母线的最大电压而跳闸,对于这种故障,一是将减 速时间参数设置长些或增大制动电阻或增加制动单元;二是将变频器的停止方式设置为自 由停车。 5)电机发热,变频器显示过载 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变频器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就必须检查负载的状况;对于新安 装的变频器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很可能是 V/F曲线设置不当或电机参数设置有问题,如一台新装变频器,其驱动的是一台变频电机,电机额定参数为220V/50Hz,而变频器出厂时设置为380V/50Hz,由于安装人员没有正确设定变频器的V/F参数,导致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子出现磁饱和,致使电机转速降低,发热而过载。所以在新变频器使用以前,必 须设置好该参数,另外使用变频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时,没有正确的设置负载 电机的额定电压、电流、容量等参数,也会导致电机热过载,还有一种情形是设置的变频 器载波率过高时,也会导致电机发热过载,最后一种情形是电气设计者设计变频器常常在 低频段工作,而没有考虑到在低频段工作的电机散热变差的问题,致使电机工作一段时间 后发热过载,对于这种,需加装散热装置。 5 结束语 采用变频器作为异步电动机驱动器,尽管采用先进工艺和器件制造出来的新的可靠 性非常高,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偶然事件也会发生造成变频器的损坏。要想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好变频器,熟悉变频器的结构原理,了解常见故障,对技术人员尤为重要。 变频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返回 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变频器应用范围的扩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高次谐波、噪声与振动、负载匹配、发热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谐波问题及对策 通用变频器的主电路形式一般由整流、逆变和滤波三部分组成。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 控整流器,中间滤波部分采用大电容作为滤波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项桥式逆变器,且输入为PWM波形。输出电压中含有除基波以外的其它谐波,较低次谐波通常对电动机负 载影响较大,引起转矩脉动;而较高的谐波又使变频器输出电缆的漏电流增加,使电动机 出力不足,因此变频器输出的高低次谐波都必须抑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抑制谐波。 (1) 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内阻抗 通常电源设备的内阻抗可以器到缓冲变频器直流滤波电容的无功功率的作用,内阻抗越 大,谐波含量越小,这种内阻抗就是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因此选择变频器供电电源时,最 好选择短路阻抗大的变压器。 (2) 安装电抗器 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串接合适的电抗器,或安装谐波滤波器,滤波器的组成为LC 型,吸收谐波和增大电源或负载阻抗,达到抑制目的。 (3) 采用变压器多项运行 通用变频器为六脉波整流器,因此产生的谐波较大。如果采用变压器多相运行,使相位角 互差30?,如Y,?、?,?组合的变压器构成12脉波的效果,可减小低次谐波电流,很好的抑制了谐波。 (4) 设置专用谐波 设置专用滤波器用来检测变频器和相位,并产生一个与谐波电流的幅值相同且相位正好相 反的电流,通到变频器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吸收谐波电流。 二、噪声与振动及其对策 采用变频器调速,将产生噪声和振动,这是变频器输出波形中含有高次谐波分量所产生的 影响。随着运转频率的变化,基波分量、高次谐波分量都在大范围内变化,很可能引起与 电动机的各个部分产生谐振等。 (1) 噪声问题及对策 用变频器传动电动机时,由于输出电压电流中含有高次谐波分量,气隙的高次谐波磁通增 加,故噪声增大。电磁噪声由以下特征:由于变频器输出中的低次谐波分量与转子固有机 械频率谐振,则转子固有频率附近的噪声增大。变频器输出中的高次谐波分量与铁心机壳 轴承架等谐振,在这些部件的各自固有频率附近处的噪声增大。 变频器传动电动机产生的噪声特别是刺耳的噪声与PWM控制的开关频率有关,尤其在低频区更为显著。一般采用以下措施平抑和减小噪声:在变频器输出侧连接交流电抗器。如 果电磁转矩有余量,可将U / f定小些。采用特殊电动机在较低频的噪声音量较严重时,要检查与轴系统(含负载)固有频率的谐振。 (2) 振动问题及对策 变频器工作时,输出波形中的高次谐波引起的磁场对许多机械部件产生电磁策动力,策动 力的频率总能与这些机械部件的固有频率相近或重合,造成电磁原因导致的振动。对振动 影响大的高次谐波主要是较低次的谐波分量,在PAM方式和方波PWM方式时有较大的影响。但采用正弦波PWM方式时,低次的谐波分量小,影响变小。 减弱或消除振动的方法,可以在变频器输出侧接入交流电抗器以吸收变频器输出电流中的 高次谐波电流成分。使用PAM方式或方波PWM方式变频器时,可改用正弦波PWM方式变频器,以减小脉动转矩。从电动机与负载相连而成的机械系统,为防止振动,必须使整个系统不与电动机产生的电磁力谐波。 三、负载匹配及对策 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性能和工艺要求各异,其转矩特性不同,因此应用变频器前首先要 搞清电动机所带负载的性质,即负载特性,然后再选择变频器和电动机。负载有三种类型: 恒转矩负载、风机泵类负载和恒功率负载。不同的负载类型,应选不同类型的变频器。 (1) 恒转矩负载 恒转矩负载又分为摩擦类负载和位能式负载。 摩擦类负载的起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50%左右,制动转矩一般要求额定转矩的100%左右,所以变频器应选择具有恒定转矩特性,而且起动和制动转矩都比较大,过载时间和过载能力大的变频器,如FR-A540系列。 位能负载一般要求大的起动转矩和能量回馈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正反转,变频器应选择具 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变频器,如FR-A241系列。 (2) 风机泵类负载 风机泵类负载是典型的平方转矩负载,低速下负载非常小,并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通用变 频器与标准电动机的组合最合适。这类负载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不高,只要求经济性和可 靠性,所以选择具有U/f=const控制模式的变频器即可,如FR-A540(L)。如果将变频器输出频率提高到工频以上时,功率急剧增加,有时超过电动机变频器的容量,导致电动机过热或不能运转,故对这类负载转矩,不要轻易将频率提高到工频以上。 (3) 恒功率负载 恒功率负载指转矩与转速成反比,但功率保持恒定的负载,如卷取机、机床等。对恒功率 特性的负载配用变频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工频以上频率范围内变频器输出电压为定值 控制,,所以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为恒功率特性,使用标准电动机与通用变频器的组合没有 问题。而在工频以下频率范围内为U/f定值控制,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与负载转矩又相反倾向,标准电动机与通用变频器的组合难以适应,因此要专门设计。 四、发热问题及对策 变频器发热是由于内部的损耗而产生的,以主电路为主,约占98%,控制电路占2%。为保证变频器正常可靠运行,必须对变频器进行散热。主要方法有: (1) 采用风扇散热:变频器的内装风扇可将变频器箱体内部散热带走。 (2) 环境温度:变频器是电子装置,内含电子元件机电解电容等,所以温度对其寿命 影响较大。通用变频器的环境运行温度一般要求,10?~+50?,如果能降低变频器运行温度,就延长了变频器的使用寿命,性能也稳定。 使用变频器的注意事项 返回 一、物理环境 1) 工作温度。 变频器内部是大功率的电子元件,极易受到工作温度的影响,产品一般要求为0,55?,但为了保证工作安全、可靠,使用时应考虑留有余地,最好控制在40?以下。在控制箱中,变频器一般应安装在箱体上部,并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安装要求,绝对不允许把 发热元件或易发热的元件紧靠变频器的底部安装。 2)环境温度。 温度太高且温度变化较大时,变频器内部易出现结露现象,其绝缘性能就会大大降低,甚 至可能引发短路事故。必要时,必须在箱中增加干燥剂和加热器。 3)腐蚀性气体。 使用环境如果腐蚀性气体浓度大,不仅会腐蚀元器件的引线、印刷电路板等,而且还会加 速塑料器件的老化,降低绝缘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应把控制箱制成封闭式结构,并进行 换气。 4)振动和冲击。 装有变频器的控制柜受到机械振动和冲击时,会引起电气接触不良。这时除了提高控制柜 的机械强度、远离振动源和冲击源外,还应使用抗震橡皮垫固定控制柜外和内电磁开关之 类产生振动的元器件。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电气环境 1)防止电磁波干扰。 变频器在工作中由于整流和变频,周围产生了很多的干扰电磁波,这些高频电磁波对附近 的仪表、仪器有一定的干扰。因此,柜内仪表和电子系统,应该选用金属外壳,屏蔽变频 器对仪表的干扰。所有的元器件均应可靠接地,除此之外,各电气元件、仪器及仪表之间 的连线应选用屏蔽控制电缆,且屏蔽层应接地。如果处理不好电磁干扰,往往会使整个系 统无法工作,导致控制单元失灵或损坏。 2)防止输入端过电压。 变频器电源输入端往往有过电压保护,但是,如果输入端高电压作用时间长,会使变频器 输入端损坏。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核实变频器的输入电压、单相还是三相和变频器使 用额定电压。特别是电源电压极不稳定时要有稳压设备,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变频器正 确接地是提高控制系统灵敏度、抑制噪声能力的重要手段,变频器接地端子E(G)接地电 阻越小越好,接地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mm2,长度应控制在20m以内。变频器的接地必 须与动力设备接地点分开,不能共地。信号输入线的屏蔽层,应接至E(G)上,其另一端 绝不能接于地端,否则会引起信号变化波动,使系统振荡不止。变频器与控制柜之间应电 气连通,如果实际安装有困难,可利用铜芯导线跨接。在变频器中,一般都设有雷电吸收 网络,主要防止瞬间的雷电侵入,使变频器损坏 。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电源线架空 引入的情况下,单靠变频器的吸收网络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在雷电活跃地区,这一问题尤 为重要,如果电源是架空进线,在进线处装设变频专用避雷器(选件),或有按规范要求在 离变频器20m的远处预埋钢管做专用接地保护。如果电源是电缆引入,则应做好控制室 的防雷系统,以防雷电窜入破坏设备。实践表明,这一方法基本上能够有效解决雷击问题。 普通异步电动机与变频电机的区别 返回 一、普通异步电动机都是按恒频恒压设计的,不可能完全适应变频调速的要求。 以下为变频器对电机的影响 1、电动机的效率和温升的问题 不论那种形式的变频器,在运行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谐波电压和电流,使电动机在非正弦电压、 电流下运行。拒资料介绍,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正弦波PWM型变频器为例,其低次谐波基本为零,剩下的比载波频率大一倍左右的高次谐波分量为:2u+1(u为调制比)。 高次谐波会引起电动机定子铜耗、转子铜(铝)耗、铁耗及附加损耗的增加,最为显著的是转 子铜(铝)耗。因为异步电动机是以接近于基波频率所对应的同步转速旋转的,因此,高次谐波电压以较大的转差切割转子导条后,便会产生很大的转子损耗。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因集肤效应所产 生的附加铜耗。这些损耗都会使电动机额外发热,效率降低,输出功率减小,如将普通三相异步电 动机运行于变频器输出的非正弦电源条件下,其温升一般要增加10%--20%。 2、电动机绝缘强度问题 目前中小型变频器,不少是采用PWM的控制方式。他的载波频率约为几千到十几千赫,这就使得电动机定子绕组要承受很高的电压上升率,相当于对电动机施加陡度很大的冲击电压,使电动 机的匝间绝缘承受较为严酷的考验。另外,由PWM变频器产生的矩形斩波冲击电压叠加在电动机运行电压上,会对电动机对地绝缘构成威胁,对地绝缘在高压的反复冲击下会加速老化。 3、谐波电磁噪声与震动 普通异步电动机采用变频器供电时,会使由电磁、机械、通风等因素所引起的震动和噪声变的 更加复杂。变频电源中含有的各次时间谐波与电动机电磁部分的固有空间谐波相互干涉,形成各种 电磁激振力。当电磁力波的频率和电动机机体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将产生共振现象,从 而加大噪声。由于电动机工作频率范围宽,转速变化范围大,各种电磁力波的频率很难避开电动机的各构件的固有震动频率。 4、电动机对频繁启动、制动的适应能力 由于采用变频器供电后,电动机可以在很低的频率和电压下以无冲击电流的方式启动,并可利 用变频器所供的各种制动方式进行快速制动,为实现频繁启动和制动创造了条件,因而电动机的机 械系统和电磁系统处于循环交变力的作用下,给机械结构和绝缘结构带来疲劳和加速老化问题。 5、低转速时的冷却问题 首先,异步电动机的阻抗不尽理想,当电源频率较底时,电源中高次谐波所引起的损耗较大。 其次,普通异步电动机再转速降低时,冷却风量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比例减小,致使电动机的低速冷却状况变坏,温升急剧增加,难以实现恒转矩输出。 二、变频电动机的特点 1、电磁设计 对普通异步电动机来说,再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性能参数是过载能力、启动性能、效率和功率因 数。而变频电动机,由于临界转差率反比于电源频率,可以在临界转差率接近1时直接启动,因此,过载能力和启动性能不在需要过多考虑,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善电动机对非正弦波电源的 适应能力。方式一般如下: 1) 尽可能的减小定子和转子电阻。 减小定子电阻即可降低基波铜耗,以弥补高次谐波引起的铜耗增 2)为抑制电流中的高次谐波,需适当增加电动机的电感。但转子槽漏抗较大其集肤效应也大, 高次谐波铜耗也增大。因此,电动机漏抗的大小要兼顾到整个调速范围内阻抗匹配的合理性。 3)变频电动机的主磁路一般设计成不饱和状态,一是考虑高次谐波会加深磁路饱和,二是考 虑在低频时,为了提高输出转矩而适当提高变频器的输出电压。 2、结构设计 再结构设计时,主要也是考虑非正弦电源特性对变频电机的绝缘结构、振动、噪声冷却方式等 方面的影响,一般注意以下问题: 1)绝缘等级,一般为F级或更高,加强对地绝缘和线匝绝缘强度,特别要考虑绝缘耐冲击电压的能力。 2)对电机的振动、噪声问题,要充分考虑电动机构件及整体的刚性,尽力提高其固有频率, 以避开与各次力波产生共振现象。 3)冷却方式:一般采用强迫通风冷却,即主电机散热风扇采用独立的电机驱动。 4)防止轴电流措施,对容量超过160KW电动机应采用轴承绝缘措施。主要是易产生磁路不对称,也会产生轴电流,当其他高频分量所产生的电流结合一起作用时,轴电流将大为增加,从而导 致轴承损坏,所以一般要采取绝缘措施。 5)对恒功率变频电动机,当转速超过3000/min时,应采用耐高温的特殊润滑脂,以补偿轴承的温度升高。 三、同步电动机: 1、 特点: 1) 功率因数超前,一般额定功率因数为0.9,有利于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增加电网容量。 2) 运行稳定性高,当电网电压突然下降到额定值的80%时,其励磁系统一般能自动调节实行强行励磁,保证电动机的运行稳定。 3) 过载能力比相应的异步电动机大。 4) 运行效率高,尤其是低速异步电动机。 2、 启动方式 1) 异步启动法,,同步电动机多数在转子上装有类似与异步电机笼式绕组的启动绕组。再励磁 回路串接约为励磁绕组电阻值10倍的附加电阻来构成闭合电路,把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直接接入电网,使之按异步电动机启动,当转速达到亚同步转速(95%)时,再切除附加电阻。 2) 变频启动,用变频器启动,不在赘述。 3、 应用 作过油田节电的师傅都知道,油田的抽油机电机,由于要求的启动转矩大,工程师设计时一般 将电机设计的很大,这就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如:55KW的抽油机电机,再平衡块基本调好后,其实际有功一般在十几个KW,有时还小。我曾做过这样的改造,将抽油机55KW异步电动机改为22KW同步电机,后用变频器控制,当然也可以根据排液量或别的信号进行自动控制。节电率可达40%。 因此,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变频电动机三者各有特点,主要看您所控制的工况环境,当 然还要根据工程成本,能用异步电机尽量用异步电动机。 变频器基础问答集锦 返回 1、什么是变频器,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2、PWM和PAM的不同点是什么, 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缩写,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 宽度,以调节输出量和波形的一种调值方式。PAM是英文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 冲幅度调制)缩写,是按一定规律改变脉冲列的脉冲幅度,以调节输出量值和波形的一种 调制方式。 3、电压型与电流型有什么不同, 变频器的主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电压型是将电压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直流 回路的滤波是电容;电流型是将电流源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变频器,其直流回路滤波石电 感。 4、为什么变频器的电压与电流成比例的改变,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是电机的磁通与转子内流过电流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额定频率 下,如果电压一定而只降低频率,那么磁通就过大,磁回路饱和,严重时将烧毁电机。因 此,频率与电压要成比例地改变,即改变频率的同时控制变频器输出电压,使电动机的磁 通保持一定,避免弱磁和磁饱和现象的产生。这种控制方式多用于风机、泵类节能型变频 器。 5、电动机使用工频电源驱动时,电压下降则电流增加;对于变频器驱动,如果频率下降时电压也下降,那么电流是否增加, 频率下降(低速)时,如果输出相同的功率,则电流增加,但在转矩一定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变。 6、采用变频器运转时,电机的起动电流、起动转矩怎样, 采用变频器运转,随着电机的加速相应提高频率和电压,起动电流被限制在150%额定电流以下(根据机种不同,为125%~200%)。用工频电源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6~7倍,因此,将产生机械电气上的冲击。采用变频器传动可以平滑地起动(起动时间变长)。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起动转矩为70%~120%额定转矩;对于带有转矩自动增强功能的变频器,起动转矩为100%以上,可以带全负载起动。 7、V/f模式是什么意思, 频率下降时电压V也成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已在回答4说明。V与f的比例关系是考虑了电机特性而预先决定的,通常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ROM)中存有几种特性,可以用开关或标度盘进行选择。 8、按比例地改V和f时,电机的转矩如何变化, 频率下降时完全成比例地降低电压,那么由于交流阻抗变小而直流电阻不变,将造成在低 速下产生地转矩有减小的倾向。因此,在低频时给定V/f,要使输出电压提高一些,以便获得一定地起动转矩,这种补偿称增强起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实现,有自动进行的方法、选择V/f模式或调整电位器等方法。 9、在说明书上写着变速范围60~6Hz,即10:1,那么在6Hz以下就没有输出功率吗, 在6Hz以下仍可输出功率,但根据电机温升和起动转矩的大小等条件,最低使用频率取 6Hz左右,此时电动机可输出额定转矩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发热问题。变频器实际输出频率 (起动频率)根据机种为0.5~3Hz. 10、对于一般电机的组合是在60Hz以上也要求转矩一定,是否可以, 通常情况下时不可以的。在60Hz以上(也有50Hz以上的模式)电压不变,大体为恒功率特性,在高速下要求相同转矩时,必须注意电机与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11、所谓开环是什么意思, 给所使用的电机装置设速度检出器(PG),将实际转速反馈给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称为“闭环”,不用PG运转的就叫作“开环”。通用变频器多为开环方式,也有的机种利用选件可 进行PG反馈。 12、实际转速对于给定速度有偏差时如何办, 开环时,变频器即使输出给定频率,电机在带负载运行时,电机的转速在额定转差率的范 围内(1%~5%)变动。对于要求调速精度比较高,即使负载变动也要求在近于给定速度下运 转的场合,可采用具有PG反馈功能的变频器(选用件)。 13、如果用带有PG的电机,进行反馈后速度精度能提高吗, 具有,,反馈功能的变频器,精度有提高。但速度精度的植取决于,,本身的精度和变频 器输出频率的分辨率。 14、失速防止功能是什么意思, 如果给定的加速时间过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变化远远超过转速(电角频率)的变化,变频 器将因流过过电流而跳闸,运转停止,这就叫作失速。为了防止失速使电机继续运转,就要检出电流的大小进行频率控制。当加速电流过大时适当放慢加速速率。减速时也是如此。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失速功能。 15、 有加速时间与减速时间可以分别给定的机种,和加减速时间共同给定的机种,这有什么意义, 加减速可以分别给定的机种,对于短时间加速、缓慢减速场合,或者对于小型机床需要严格给定生产节拍时间的场合是适宜的,但对于风机传动等场合,加减速时间都较长,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可以共同给定。 16、 什么是再生制动, 电动机在运转中如果降低指令频率,则电动机变为异步发电机状态运行,作为制动器而工作,这就叫作再生(电气)制动。 17 、是否能得到更大的制动力, 从电机再生出来的能量贮积在变频器的滤波电容器中,由于电容器的容量和耐压的关系,通用变频器的再生制动力约为额定转矩的10%~20%。如采用选用件制动单元,可以达到 50%~100%。 18 、转矩提升问题 自控系统的设定信号可通过变频器灵活自如地指挥频率变化,控制工艺指标,如在烟草行业的糖料、香料工序,可由皮带称的流量信号来控制变频器频率,使泵的转速随流量信号自动变化,调节加料量,均匀地加入香精、糖料。也可利用生产线起停信号通过正、反端子控制变频器的起、停及正、反转,成为自动流水线的一部分。此外在流水生产线上,当前方设备有故障时后方设备应自动停机。变频器的紧急停止端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在SANKEN、MF、FUT和FVT系列变频器中可以预先设定三四个甚至多达七个频率,在有 些设备上可据此设置自动生产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设定好工作频率及时间后,变频器可使电机按顺序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转速运行,形成一个自动的生产流程。 S7-200常见问题之一 返回 1、Step7 Micro/WIN V4.0安装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 Step7 Micro/WIN V4.0的安装、运行环境为: Windows 2000 SP3以上 Windows XP Home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西门子没有在其他操作系统下测试,不保证能够使用。 2、Step7 Micro/WIN V4.0和其他的版本兼容性如何, Micro/WIN V4.0生成的项目文件,旧版本的Micro/WIN不能打开或上载。 3、siemens200 PLC硬件版本有什么区别, 二代S7-200(CPU22x)系列也分几个主要的硬件版本。 6ES721x-xxx21-xxxx是21版;6ES721x-xxx22-xxxx是22版。 22版与21版相比,硬件、软件都有改进。22版向下兼容21版的功能。 22版与21的主要区别是: 21版CPU的自由口通讯速率300、600被22版的57600、115200所取代,22版不再支持300和600波特率 ,22版不再有智能模块位置的限制 4、plc的电源改如何连接, 在给CPU进行供电接线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分清是哪一种供电方式,如果把220VAC接到24VDC供电的CPU上,或者不小心接到24VDC传感器输出电源上,都会造成CPU的损坏。 5、200PLC的处理器是多少位的, S7-200 CPU的中央处理芯片数据长度为32位。从CPU累加器AC0/AC1/AC2/AC3的数据长度也可以看出。 6、如何进行S7-200的电源需求与计算, S7-200 CPU模块提供5VDC和24VDC电源: 当有扩展模块时CPU通过I/O总线为其提供5V电源,所有扩展模块的5V电源消耗之和不能超过该CPU提供的电源额定。若不够用不能外接5V电源。 每个CPU都有一个24VDC传感器电源,它为本机输入点和扩展模块输入点及扩展模块继 电器线圈提供24VDC。如果电源要求超出了CPU模块的电源定额,你可以增加一个外部24VDC电源来提供给扩展模块。 所谓电源计算,就是用CPU所能提供的电源容量,减去各模块所需要的电源消耗量。 注意: EM277模块本身不需要24VDC电源,这个电源是专供通讯端口用的。24VDC电源需求取决于通讯端口上的负载大小。 CPU上的通讯口,可以连接PC/PPI电缆和TD 200并为它们供电,此电源消耗已经不必再纳入计算。 7、200PLC能在零下20度工作吗, S7-200的工作环境要求为: 0?C,55?C,水平安装 0?C,45?C,垂直安装 相对湿度95%,不结露 西门子还提供S7-200的宽温度范围产品(SIPLUS S7-200): 工作温度范围:-25?C,+70?C 相对湿度:55?C时98%,70?C时45% 其他参数与普通S7-200产品相同 S7-200的宽温型产品,每种都有其单独的订货号,可以到SIPLUS产品主页查询。如果没有找到,则说明目前没有对应的SIPLUS产品。 文本和图形显示面板没有宽温型产品。 还要注意国内没有现货,如需要请和当地西门子办事处或经销商联系。 8、数字量输入/输出(DI/DO)响应速度有多快,能作高速输入和输出吗, S7-200在CPU单元上设有硬件电路(芯片等)处理高速数字量I/O,如高速计数器(输入)、高速脉冲输出。这些硬件电路在用户程序的控制下工作,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但点数受 到硬件资源的限制。 S7-200 CPU按照以下机制循环工作: 读取输入点的状态到输入映像区 执行用户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输出信号的新状态 将输出信号写入到输出映像区 只要CPU处于运行状态,上述步骤就周而复始地执行。在第二步中,CPU也执行通讯、自检等工作。 上述三个步骤是S7-200 CPU的软件处理过程,可以认为就是程序扫描时间。 实际上,S7-200对数字量的处理速度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限制: 输入硬件延时(从输入信号状态改变的那一刻开始,到CPU刷新输入映像区时能够识别其改变的时间) CPU的内部处理时间,包括: 读取输入点的状态到输入映像区 执行用户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输出信号的新状态 将输出信号写入到输出映像区 输出硬件延时(从输出缓冲区状态改变到输出点真实电平改变的时间) 上述A,B,C三段时间,就是限制PLC处理数字量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一个实际的系统可能还需要考虑输入、输出器件的延时,如输出点外接的中间继电器动作时间等 见附表:输入点硬件延时 以上数据都在《S7-200系统手册》中标明,这里只是列表比较。CPU上的部分输入点延时(滤波)时间可以在编程软件Micro/WIN的“系统块”中设置,其缺省的滤波时间是6.4ms。 如果把容易受到干扰的信号接到CPU上可改变滤波时间的DI点上,调整滤波时间可能改善信号检测的质量。 支持高速计数器功能的输入点在相应功能开通时不受此滤波时间约束。滤波设置对输入映 像区的刷新、开关量输入中断、脉冲捕捉功能同样有效。 表2. CPU输出硬件延时 有些输出点要比其他点更快些,是因为它们可以用于高速输出功能,在硬件上有特殊设计。没有专门使用硬件高速输出功能时,它们只是和普通点一样处理 继电器输出开关频率为1Hz。 见附表:扩展模块输出硬件延时 9、S7-200处理快速响应信号的对策有那些, 使用CPU内置的高速计数器和高速脉冲发生器处理序列脉冲信号 使用部分CPU数字量输入点的硬件中断功能,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处理;进入中断的延时可以忽略S7-200拥有“直接读输入”和“直接写输出”指令,可以越过程序扫描周期的时间限制使用部分CPU数字量输入点的“脉冲捕捉”功能捕捉短暂的脉冲 注意: S7-200系统中最小周期的定时任务为1ms。 所有实现快速信号处理的措施,都要考虑所有限制因素的影响。例如,为一个需要毫秒级 响应速度的信号选择500μs输出延时的硬件,显然是不合理的。 10、S7-200程序扫描时间和程序大小有关系吗, 程序扫描时间与用户程序的大小成正比。 《S7-200系统手册》中有每个指令所需执行时间的数据。实际上很难事先预先精确计算 出程序扫描时间,特别是还没有开始编程序时。 可以看出,常规的PLC处理模式不适合时间响应要求高的数字量信号。可能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S7-200常见问题之二 返回 21、智能模块的地址是如何分配的, S7-200系统中除了数字量和模拟量I/O扩展模块占用输入/输出地址外,一些智能模块(特殊功能模块)也需要在地址范围中占用地址。这些数据地址被模块用来进行功能控制, 一般不直接连接到外部信号。 CP243-2(AS-Interface模块)除了使用IB/QB作为状态和控制字节外,AI和AQ用于AS-Interface从站的地址映射。 22、Step7 - Micro/WIN 的兼容性如何, 目前常见的Micro/WIN版本有V4.0和V3.2。再老的版本,如V2.1,除了用于转化老项目文件,已经没有继续应用的价值。 不同版本的Micro/WIN生成的项目文件不同。高版本的Micro/WIN能够向下兼容低版本软件生成的项目文件;低版本的软件不能打开高版本保存的项目文件。建议用户总是使 用最新的版本,目前最新的版本是Step7 - Micro/WIN V4.0 SP1。 23、通讯口参数如何设置, 缺省情况下,S7-200 CPU的通讯口处于PPI从站模式,地址为2,通讯速率为9.6K。 要更改通讯口的地址或通讯速率,必须在系统块中的Communicaiton Ports(通讯端口)选项卡中设置,然后将系统块下载到CPU中,新的设置才能起作用。 24、如何设置通讯口参数才能提高网络的运行性能, 假设一个网络中有2号站和10号站作为主站,(10号站的)最高地址设置为15。则对于2号站来说,所谓地址间隙就是3到9的范围;对于10号站来说,地址间隙就是11到最高站址15的范围,同时还包括0号和1号站。 网络通讯中的主站之间会传递令牌,分时单独控制整个网络上的通讯活动。网络上的 所有主站不会同时加入到令牌传递环内,因此必须由某个持有令牌的主站定时查看比自己 高的站址是否有新的主站加入。刷新因数指的就是在第几次获得令牌后检查一次高站址。 如果为2号站设置了地址间隙因数3,则在2号站第三次拿到令牌时会检查地址间隙中的一个地址,看是否有新的主站加入。 设置比较大的因数会提高网络的性能(因为无谓的站址检查少了),但会影响新的主 站加入的速度。如下设置会使网络的运行性能提高: 1)设置最接近实际最高站址的最高地址 2)使所有主站地址连续排列,这样就不会再进行地址间隙中的新主站检测。 25、如何设置数据保持功能, 数据保持设置定义CPU如何处理各数据区的数据保持任务。在数据保持设置区中选中 的就是要“保持”其数据内容的数据区。所谓“保持”就是在CPU断电后再上电,数据区域的内容是否保持断电前的状态。在这里设置的数据保持功能靠如下几种方式实现: 在这里设置的数据保持功能靠CPU内置的超级电容实现,超级电容放电完毕后,如果安装了外插电池(或CPU221/222用的时钟/电池)卡,则电池卡会继续数据保持的电源供电,直到放电完毕数据在断电前被自动写入相应的EEPROM数据区中(如果设置MB0 - MB13为保持) 26、数据保持设置与EEPROM有什么关系, 如果将MB0 - MB13共14个字节范围中的存储单元设置为“保持”,则CPU在断电时会自动将其内容写入到EEPROM的相应区域中,在重新上电后用EEPROM的内容覆盖这些存储区 如果将其他数据区的范围设置为“不保持”,CPU会在重新上电后将EEPROM中数值复制到相应的地址 如果将数据区范围设置为“保持”,如果内置超级电容(,电池卡)未能成功保持数 据,则会将EEPROM的内容覆盖相应的数据区,反之则不覆盖 27、设置的密码分哪几种, 在系统块中设置CPU密码以限制用户对CPU的访问。可以分等级设置密码,给其他人员开放不同等级的权限。 28、设置了CPU密码后,为何看不出密码已经生效, 在系统块中设置了CPU密码并下载后,因为你仍然保持了Micro/WIN与CPU的通讯连接,所以CPU不会对设置密码的Micro/WIN做保护。 要检验密码是否生效,可以: 1)停止Micro/WIN与CPU的通讯一分钟以上 2)关闭Micro/WIN程序,再打开 3)停止CPU的供电,再送电 29、数字量/模拟量有冻结功能吗, 数字量/模拟量输出表规定的是当CPU处于停机(STOP)状态时,数字量输出点或者模拟量输出通道如何操作。 此功能对于一些必须保持动作、运转的设备非常重要。如抱闸,或者一些关键的阀门 等,不允许在调试PLC时停止动作,就必须在系统块的输出表中进行设置。 数字量:在选中“Freeze output in last state”后,冻结最后的状态,则在CPU进入STOP状态时数字量输出点保持停机前的状态(是1仍然是1,是0保持为0),同时下面的b.表不起作用 如果未选中,那么选中的输出点会保持ON(1)的状态,未选中的为0。 模拟量:在选中“Freeze output in last state”后,冻结最后的状态,则在CPU进入STOP状态时模拟量输出通道保持停机前的状态,同时下面的表不起作用,未选中时.在下面表中各个规定模拟量输出通道在CPU进入STOP状态时的输出值。 30、数字量输入滤波器是什么作用,该如何设置, 可以为CPU上的数字量输入点选择不同的输入滤波时间。如果输入信号有干扰、噪音, 可调整输入滤波时间,滤除干扰,以免误动作。滤波时间可在0.20 ~ 12.8ms的范围中选择几档 。如果滤波时间设定为6.40ms,数字量输入信号的有效电平(高或低)持续时间小于6.4ms时,CPU会忽略它;只有持续时间长于6.4ms时,才有可能识别。 另外:支持高速计数器功能的输入点在相应功能开通时不受此滤波时间约束。滤波设 置对输入映像区的刷新、开关量输入中断、脉冲捕捉功能都有效。 S7-200常见问题之三 返回 41、如何打开老版本Micro/Win创建的项目文件, 在正版STEP7 Micro/WIN软件光盘中,都可在Old Realeses文件夹中找到V2.1版本的Micro/WIN安装软件,此版本的Micro/WIN可打开以前老版本创建的项目文件。通过它作为桥梁,另存老版本的软件后,可在最新版本STEP7 Micro/WIN软件中打开。 注:如果打开后发现有的网络显示为红色的invalid(非法),则可能是PLC型号太低、版本太旧了,此时可选择高型号或者新版本的CPU。如:在命令菜单的PLC > Type中将CPU222改为CPU224。 42、如何知道自己所编程序大小, Micro/WIN中的命令菜单中执行PLC>Compile后,在Micro/WIN下方的显示窗口(消息输出窗口)可找到你所编程序的大小、占用数据块的大小等。 43、编译出错怎么办, 在编译后,如果有错,将不能下装程序到CPU。可在Micro/WIN下方的窗口查看错误,双击该错误即进入到程序中该错误所在处,根据系统手册中的指令要求进行修改。 44、如何知道自己所编程序的扫描时间? 在程序运行过一次以后,可在Micro/WIN中的命令菜单中在线查看PLC>Information可找到CPU中程序的扫描时间。 45、如何查找所使用的程序地址空间是否重复使用, 在对程序进行编译后,可以点击View浏览条中的交叉参考(Cross Reference)按钮进入,可以看到程序中所使用元素的详细的交叉参考信息及字节和位的使用情况。在交叉参考中 可直接点击该地址,便进入到程序中该地址所在处。 46、在线监控时,在程序块中为何指令功能块竟然是红色, 如果在程序编辑器中在线监控,发现有红色的指令功能块,说明发生了错误或问题。从系 统手册可以查到导致ENO=0的错误。如果是“非致命”故障,可以在菜单PLC > Information对话框中查看错误类型。 对于NetR/NetW(网络读/写)、XMT/RCV(自由口发送/接收) 、PLS等等与PLC操作系统或硬件设置有关的指令,在运行时变红,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在指令仍然在执行的过程中 多次调用,或者当时通讯口忙。 47、S7-200的高速输入、输出如何使用, S7-200 CPU上的高速输入、输出端子,其接线与普通数字量I/O相同。但高速脉冲输出必须使用直流晶体管输出型的CPU(即DC/DC/DC型)。 48、NPN/PNP输出的旋转编码器(和其他传感器),能否接到S7-200 CPU上, 都可以。S7-200 CPU和扩展模块上的数字量输入可以连接源型或漏型的传感器输出,连 接时只要相应地改变公共端子的接法(是电源L,连接到输入公共端、还是电源的M连接到公共端)。 49、S7-200能否使用两线制的数字量(开关量)传感器, 可以,但必须保证传感器的静态工作电流(漏电流)小于1mA。西门子有相关的产品,如用于PLC的接近开关(BERO)等。 50、S7-200是否有输入、输出点可以复用的模块, S7-200的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点不能复用(即既能当作输入,又能当作输出)。 51、CPU224 XP的高速输入输出到底能达到100K还是200K, 新产品CPU224 XP高速输入中的两路支持更加高的速度。用作单相脉冲输入时,可以达 到200KHz;用作双相90?正交脉冲输入时,速度可达100KHz。 CPU224 XP的两路高速数字量输出速率可以达到100KHz。 52、CPU224 XP的高速输入(I0.3/4/5)是5VDC信号,其他输入点是否可以接24VDC信号, 可以。只需将两种信号供电电源的公共端都连接到1M端子。这两种信号必须同时为漏型或源型输入信号。 53、CPU224 XP的高速输出点Q0.0和Q0.1接5V电源,其他点如Q0.2/3/4是否可以接24V电压, 不可以。必须成组连接相同的电压等级。 54、竟然有模拟量无法滤波, 由于CPU 224 XP本体上的模拟量转换芯片的原理与扩展模拟量模块不同,不需要选择滤 波。 55、什么是单极性、双极性, 双极性就是信号在变化的过程中要经过“零”,单极性不过零。由于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是有符号整数,所以双极性信号对应的数值会有负数。在S7-200中,单极性模拟量输入/输出信号的数值范围是 0 - 32000;双极性模拟量信号的数值范围是 -32000,+32000。 56、同一个模块的不同通道是否可以分别接电流和电压型输入信号, 可以分别按照电流和电压型信号的要求接线。但是DIP开关设置对整个模块的所有通道有效,在这种情况下,电流、电压信号的规格必须能设置为相同的DIP开关状态。如上面表1、表2中,0 - 5V和0 - 20mA信号具有相同的DIP设置状态,可以接入同一个模拟量模块的不同通道。 57、模拟量应该如何换算成期望的工程量值, 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都可以用下列的通用换算公式换算: Ov = [(Osh - Osl)*(Iv - Isl)/(Ish - Isl)] + Osl 其中: Ov: 换算结果 Iv: 换算对象 Osh: 换算结果的高限 Osl: 换算结果的低限 Ish: 换算对象的高限 Isl: 换算对象的低限 58、S7-200模拟量输入信号的精度能达到多少, 拟量输入模块有两个参数容易混淆: 1)模拟量转换的分辨率 2)模拟量转换的精度(误差) 分辨率是A/D模拟量转换芯片的转换精度,即用多少位的数值来表示模拟量。S7-200模 拟量模块的转换分辨率是12位,能够反映模拟量变化的最小单位是满量程的1/4096。 模拟量转换的精度除了取决于A/D转换的分辨率,还受到转换芯片的外围电路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输入的模拟量信号会有波动、噪声和干扰,内部模拟电路也会产生噪声、漂移,这些都会对转换的最后精度造成影响。这些因素造成的误差要大于A/D芯片的转换误差。 59、为什么模拟量是一个变动很大的不稳定的值, 可能是如下原因: 你可能使用了一个自供电或隔离的传感器电源,两个电源没有彼此连接,即模拟量输入模块的电源地和传感器的信号地没有连接。这将会产生一个很高的上下振动的共模电压,影响模拟量输入值。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模拟量输入模块接线太长或绝缘不好。 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 连接传感器输入的负端与模块上的公共M 端以补偿此种波动。(但要注意确保这是两个电源系统之间的唯一联系。) 背景是: 模拟量输入模块内部是不隔离的; 共模电压不应大于 12V; 对于60Hz干扰信号的共模抑制比为40dB。 2)使用模拟量输入滤波器。 60、EM231模块上的SF红灯为何闪烁, SF红灯闪烁有两个原因:模块内部软件检测出外接热电阻断线,或者输入超出范围。由于上述检测是两个输入通道共用的,所以当只有一个通道外接热电阻时,SF灯必然闪烁。解决方法是将一个100 Ohm的电阻,按照与已用通道相同的接线方式连接到空的通道;或者将已经接好的那一路热电阻的所有引线,一一对应连接到空的通道上 热电偶的应用原理 返回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 ?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 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二个导体的二个执着点 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 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 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 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 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 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 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 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 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 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 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 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 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 温度不能超过100?。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干扰问题 返回 德国百格拉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VRDM3913及其配套驱动器 WD3-007除具有一般步进电机的特点外,其独到之处是:该三 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采用交流伺服原理工作,转子和定子的直径 比高达50%,高速时工作扭矩大,低速时运行极其平稳,几乎 无共振区。其配套驱动器具有单相220V/50Hz输入,三相正弦输出,输出电流可设置,具有十细分和半流额定值60%功能;控制方式灵活,有“脉冲+方向控制”,也有“正转脉冲+反转脉冲”控制方式;有过热保护功能,因此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由于驱动器输出电流3A,电压325V,再加上其外壳未采用铝、钛、镁合金外壳进行磁屏蔽,因此对高灵敏的接收机系统造成干扰,使其无法工作,并且污染电源,造成控制系统的单片机 和上位机无法进行通讯,严重者造成单片机死机,给正常使用 造成了困难,因此干扰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作者在所做系统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装电源滤波器,减少对交流电源的污染。 2、“一点接地”原则。将电源滤波器的地、驱动器PE(地)(驱动器与机箱底板绝缘)、控制脉冲PULSE-和方向脉冲DIR-短接后的引出线、电机接地线、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电缆防护套、驱 动器屏蔽线均接到机箱壁上的接地柱上,并要求接触良好。 3、尽量加大控制线与电源线(L、N)、电机驱动线(U、V、W)之间的距离, 避免交叉.比如我们在处理双轴驱动系统中两个处在同一机箱的驱动器安装位置时,一个驱动器铭牌朝前,另一个则朝后,并在结构布置上使这些引线尽量短。 4、使用屏蔽线减轻外界对自己的干扰,或自己(电源线)对外 界的干扰。 经过以上处理后,WD3-007/VRDM3913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考验证明了上述处理方法得当,系统工作可 靠。
本文档为【欧陆590密码丢失解决办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2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08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