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

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

举报
开通vip

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 【例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中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这种说法对吗?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不管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导体的这种性质(电阻)都是存在的.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导体电阻是导体自身的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例2】 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已知A、B等长,但B比A粗;C和A等粗,但C比A长,则三个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是       . 解析:由控制变量法可...

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
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 【例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中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这种说法对吗?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不管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导体的这种性质(电阻)都是存在的.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导体电阻是导体自身的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例2】 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已知A、B等长,但B比A粗;C和A等粗,但C比A长,则三个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是       . 解析:由控制变量法可知,A和B材料相同,长度相等,但B比A粗,因此RA>RB.A和C材料相同,等粗(横截面积相同),但C比A长,因此RC>RA.故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C>RA>RB.本题若借助数学工具,把A、B、C用图示法或表格表示出来更直观. 【例3】下列几种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使导体中没有电流,导体还仍然有电阻 解析: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有三个,即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我们分析问题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题中A、B、C、三个选项都只考虑了决定电阻大小的一个因素,因此是不全面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应选择D。 【例4】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使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接法是(     )。 解析:找准滑动变阻器的那一段电阻线连人电路是解题的关键。判断方法有两种,一是电流流向法。如(A)图,电流的路径是由C→P→B,电流流经PB段,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PB段接人电路的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 二是直观法,就是看接人电路的接线柱是滑动变阻器下端的哪一个,靠近它的哪部分电阻线是接人电路的。如(B)(C)两图,都接的是A 接线柱,则接人电路的就是AP段电阻,正确判断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段电阻线,当电阻线接人电路的长度增加时,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增大;反之,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将变小。变阻器原理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很多,是联系实际问题的题源背景,这一点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分析与变阻器相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当滑片P 向右移时,接人电路的电阻线部分变长,电阻则变大,与上端的接线柱接在何处无关。正确答案为(A)、(D)。 【例5】如图所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C端滑动时灯变亮,则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正确的接法是(  ) A.C接M,D接N B.A接M,B接N C.C接M,A接N D.A接M,D接N 解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任何情况下都只有接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才能起变阻的作用,当接下面左端接线柱时滑片向左移电阻减小,当接下面右端接线柱时滑片向左移电阻增大,根据题意要求,滑片P向C(左)移灯要变亮,要求电流变大,电阻变小,则M(N)应与C相接,关于A、B两接线柱连接任何一个都满足要求.应选C.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原理的掌握情况,要判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滑片滑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弄清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关键. 【例6】某同学用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他第一次实验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闭合开关后,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他第二次实验仅将定值电阻的阻值 换为2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结果发现 I2<I1,但I2≠ ,由此,他认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他 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 是                        . 他接下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解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的电阻为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在图示电路中,有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共同构成总电阻R总,即R总=R+R′,那么,由欧姆定律I应与R总成反比,而不是与R成反比.要使I与R成反比,应保证R两端的电压不变.该同学的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电流变为原来 的条件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向左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恢复到第一次的数值. 物理规律的成立一般都有附加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查是否附合相应的条件. 【例7】一导体接在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其电 压为    V.若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则它的电阻 为    Ω.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 导体的电阻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解析:通过对右图的观察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每小格为0.5V,则不难看出电压表的读数为6V.当导体两端电压为6V,通过其电流为0.2A时,则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求得电阻R=30Ω;导体的电阻只与其材料、长度、粗细及温度有关,而与电压、电流无关,这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答案:6,30,不变. 本题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一,电压表读数能力;其二,欧姆定律公式的运用能力;其三,判断导体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能力. 【例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从a端向 b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的示数变大,A的示数变大   B.V的示数变大,A的示数变小   C.V的示数变小,A的示数变大   D.V的示数变小,A的示数变小 解析:灯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A测电路的电流,V测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当P由a滑到b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A的示数变小,据UL=IRL知,灯两端的电压变小,由UR=U-UL知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V的示数变大.故选B. 根据电阻变化来推知电流变化,这是欧姆定律最基本的应用,我们要熟练掌握.如果再能够应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解决此类问题,就会使解答变得更加简洁. 【例9】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导体中的电流为1A,如果将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V时,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 A.0.25A  B.0.5A   C.2A   D.3A 解析:由导体两端电压4V和流过它的电流为1A,很容易求出导体的电阻.当它两端的电压减小到2V时,利用 即可求此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了. 体的电阻为R:                 当它两端加的电压为2V时,电阻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 本题的要点是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仅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在导体的两端电压变化了后,导体的电阻并没有发生变化. 【例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 V,电压表示 数是2 V,电压表测的是灯      两端的电压,灯 L1两端的电压为      V。 解析:用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电压表应与该元件 并联,所以图6—2中的电压表测的是灯L2两端的电压。 从电路图可知,灯L1、L2串联。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 于各串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由此可得灯L1两端的电压U1=U-U2=6V-2V=4V。 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电路,电压表测哪里电压,电路连接方式是怎样的,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求解。 【例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供电电压保持不变,R1、 R2是两个定值电阻. (1)闭合开关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流表A的读数增 大时,电压表甲的读数将 ,电压表乙的读数将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两只电压表的读数相同但不为零,则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解析: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的实物图,对于这类实物图的问题,首先采取的方法是画出它的电路图,然后再进行分析,如图所示.设R1、R2、滑动变阻器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甲表测量的是R1两端电压即U甲=U1,乙表测量的电压是R1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即U1+U3.由于电流变大,由U=IR可知R1和R2两端的电压都变大,所甲表的示数变大,而乙表的示数U乙=U1+U3=U-U2,由于U2变大,所以U乙变大. 关于第(2)问,由于甲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即U1,而乙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是R1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即U1+U3.这两只仪表的示数相同,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U3=0,即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现象,另一种是甲、乙两只仪表的共同测量对象中发生了断路,此时,两只仪表测量的值变都会是电源的电压. 答案:(1)变大、变小; (2)一是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二是可能电阻R发生了断路. 这种问题是典型的串联电路的示数变化问题.本题的难点是电压表V乙的示数变化情况,当电流表示数变大,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滑动变阻器R3的阻值变小,故不能利用U乙=I(R1+R3)来判断V乙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了.当然我们不仅要理解上述的理论分析过程,还要领会这类问题的规律,如通过这类问题的分析,我们应发现:串联电路中,某一段电路的阻值变小了,它两端的电压将会变小.这个结论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例12】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1=3Ω、R2=6Ω,电流表A的示数是0.6A, 则电流表A1的示数…( ) A.0.6A  B.0.4A C.0.2A  D.0.1A 解析:由图可知,R1和R2并联,A1表测量R1的电流,A表测量总电流.题 目中要求A1表的示数即R1中的电流,就需要知道R1两端的电压.由 于并联电路中每条支路两端的电压与并联后总电阻两端的电压都是相同的,因此可先求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即可. 当然本题还可以利用并联电路的合流原理来解决.由R1、R2的阻值可求出I1和I2的比值,再利用I=I1+I2即可求出I1的值了. 答案:(方法一)设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则:       R总=2Ω U1=U总=I总·R总=0.6A·2Ω  =1.2V (方法二)利用合流原理得: 而I1+I2=I=0.6A 联立上述两式得:I1=0.4A 本题的考查的要点是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公式的熟练运用.当然并联电路中的合流原理,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条捷径. 【例13】在电工学中常用物理量“电导”(符号为G)来表示导体的导电能力.导电能力强,则电导G的值大;导电能力弱,则电导G的值小.对于同一导体,其电导G和电阻R的关系为G=1/R.现有甲、乙两个导体,已知导体甲的电导为G1,导体乙的电导为G2,则导体甲和导体乙串联时的总电导G总=_____________. 解析:由电导与电阻的关系G=1/R  可知:     , 然后利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关系就可求出总电导了. 正确解答本题,要求利用已学的概念和知识,进行扩展和迁移.这是应用已知和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的一种能力. 【例14】小刚同学用如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将电池个数增加 解析:本题是对控制变量法在欧姆定律研究中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使用的考查.题中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应该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具体操作过程是开关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AB两点间电阻R1=5Ω两端的电压为一合适的值如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不变,断开开关,将R1取下,换上阻值为10Ω的电阻R2.但是闭合开关后,AB两端即R2两端的电压却不为3V了.这是因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AB两点间相当于是一个变阻器,它的阻值变大,那么它两端的电压就变大(此分析过程与例2相似).为了减小AB两端的电压,就应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所以可将滑动变阻器向阻值增大的方向调节.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要点有两个:一是对欧姆定律的研究方法的考查;另一个是对串联电路中示数变化的考查.难点是如何在换上另一只电阻后保证它两端的电压不变.解决的捷径是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串联电路中电阻变化引起电压变化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阻变大了,那么它两端的电压就要变大. 【例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阻R一定断路 B.电阻R一定短路 C.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 D.灯L可能变亮.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不仅仅是电路中哪里发生了故障,而且要求对 各种故障产生的现象都要有较好的认识.电路是一个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R两端的电压.本题电路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是指电阻R和灯泡L的断路或短路,它们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列: 故障 灯L现象 A表示数 V表示数 灯L断路 不亮 示数变为0 示数变为0 灯L短路 不亮 示数变大 示数变大 R断路 不亮 示数变为0 示数变大 R短路 变亮 示数变大 示数变为0 题中所描述的故障是一只电表示数变大,一只示数变小,因此只可能是R断路或短路,而此时灯泡的亮度不可能不变,显然答案只能是选项D了. 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路中的两类故障断路、和短路以及与两类故障所产生的现象.以本题中电阻R产生故障为例进行分析:如果R发生了断路,此时电源的正极、开关、电压表、小灯泡到电源的负极形成通路,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在此通路中,由于电压表电阻很大,通过电路的电流极小,电流表示数为零,灯泡不亮.如果R发生短路,此时在由电源、灯泡、电流表、开关所构成的通路中,电阻变小,电流将大,灯泡亮度将变亮;而由于电压表此时所测量的是电流表和短路后的R的电压,这一段电路电阻似为零,由欧姆定律不难求出电压表示数为零. 【例16】有额定电压及外形相同的甲、乙两盏小灯泡,在不计温度对 电阻影响的条件下,某同学得到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 如图所示. (1)请你比较两灯电阻大小,并说明判断方法. (2)通过分析你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像分析题,图像描述的是两个阻值不变的灯泡中 流过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果要分析两个灯泡的电阻的大小, 一般的方法是保证某一个量相同,如保证电压相等,此时采取的 方法是画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如图所示:此时对应的甲、乙 两灯中的电流分别是IA和IB,显然IA>IB,由欧姆定律很容易得 到RA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接在图中虚线框内标有A、B、C、D的有关接线柱上,使它们各组成一个完整电路,并使甲、乙两电路分别都能同时满足以下要求。⑴在接线柱A、D间正确地接入电池组 ⑵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I 解析:如图甲所示,S断开,R1与R​2串联, ,S闭合,R2短路, 乙图中,R1与R2并联,S控制R1,电流表在干路中,S断开, 【例25】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的亮度”的实验。他用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和电源组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且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电池没电了 B.开关处有断路 C.灯座处有短路 D.变阻器处有断路 解析: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问题,是一类难度较大的问题。这 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这说明电池正 常、开关处完好,因此可排除A、B选项。若灯座处短路(即 灯泡两极短路),则小灯泡不亮;若变阻器处有断路现象, 电路不通,小灯泡也不亮。故C、D两选项均符合题中要求。【例26】现在要测定标有“3.6V、0.32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 丝电阻,给你的器材如下:开关一只,导线若干,4.5V和6V的电源各一套(电源电压恒定),量程为0.6A、3A的电流表和3V、15V的电压表各一只,“5Ω、2A”和“10Ω、1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只。测量时电表示数必须超过所用量程的一半。 (1)应选择电压为 V的电源; (2)电流表量程应选择 A; (3)电压表量程应选择 V; (4)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选择 ; (5)画出符合本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解析:本题是一道运用伏安法测电阻的设计性实验题,主要考查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串并联电路特点、实验设计和实验器材选择。题中要求“测量时电表示数必须超过所用量程的一半”,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选择电压为6V的电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由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32A,要满足题中的要求,电流表必须选择量程为“O.6A”的,电压表必须选择量程为“3V”的。 据欧姆定律可估算出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即 。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起分压作用,其阻值设为 ,据欧姆定律有 ,将 、 代入上式解得 =7.5Ω。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10Ω、1A”的。 由于所选电压表的量程小于小灯炮正常发光时的额定电压,因此应将电压表并接在 滑动变阻器的两端,这样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6V减去电压表的示数。实验电路图如图上所示。 【例27】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时,晓晓同学将电路连成了如图1所示,还差两条导线。 (1)请你在图中连上那根导线。 (2)晓晓与冬冬交流时,认为冬冬的记录数据 (见下表)有误,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晓晓仔细检查冬冬连接的电路后找到了他连接线 路的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U/V 2.7 2.5 2.3 I/A 0.33 0.35 0.37 R/Ω (3)晓晓与冬冬研究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 其中电源电压恒为1.5V,将M、N两线头相接,调 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在0.6A处,则此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_______Ω,保持 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若在M、N之间接入电 阻Rx,电流表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电阻Rx的阻 值是_______Ω。 解析:该题涉及的问题较多,但各问题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可以各个击破。 (1)欲补画出两条线,首先应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电路图,然后顺次寻找电路中的元件。一般由电源正极开始,到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应在电压表的“3”接线柱上到电阻的右边引一条导线,在变阻器到开关间连一条导线即可。在此变阻器应接到A接线柱上。 我们也可以用先画出电路图的方法来寻找应补接的两条导线。如图3所示为实物所对应的电路图,很明显在电流表与电压表间与电阻间缺少一条导线,在变阻器与开关间也缺少一条导线(图中的两条虚线)。 (2)由数据判断故障时,要理解数据反映的规律,电压增大,电流反而减小。看来这组数值并不针对一个导体而言,电压表可能并联在另一个导体——滑动变阻器上了,为了给电阻加上不同的电压,它的阻值是变化的。 (3)由M、N直接相接的情况可知,变阻器的电阻为 ;当M、N中接入了电阻Rx后,电路的总电阻为 ,则M、N间待测电阻Rx=R-R0=5Ω-2.5Ω=2.5Ω。 【例28】小刚同学测量2.5V小灯泡的电阻时,连接的电路如图1所示。 (1)检查电路,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若没有发现错误,闭合开关,会出现_________现象。在图中补画出正确的连线,闭合开关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_________端(选填“A”或“B”); (2)小刚改正错误后,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第一次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R1为___________;从表中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电阻不相等,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0 2.5 2.7 电流I/A 0.20 0.24 0.23 解析:该题涉及故障判断、数据分析等问题,各问题间没有必然地联系,也可以各个击破。 (1)对电路的检查,我们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排查,由电源的正极到开关、电流表,通过电流表后灯泡与变阻器并联,就是不对的,应将这两条导线去掉一条。如果去掉连变阻器的那条,则B点应该接回电源的负极,这样电压表与电源负极相接的那条导线也应去掉,这就会去掉两条导线,不符合题意;如果我们去掉电流表与灯泡间的导线,灯泡右端再与电源负极相连,电压表正好测量的是灯泡两端电压,符合题意。 为了更清晰地看清电路的连接方式,我们也可以先画出它的实物电路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如果闭合开关,灯泡将不会发光,电流表也没有示数,而电压表的示数将会是电源电压(该空填其中的一种现象即可)。连好电路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B端,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才最大。 (2)第一次测得灯泡的电阻为 ;由数据 可得,三次的电阻值不等,且随着电压的增大灯泡的电阻值也随着增大,这其中的原因是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的原因造成的。 可见这些小综合类实验题一般都由几个小问题组成,各小题之间还没有必然地联系,要学会各个击破。 【例29】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为( ) A .1:3 B. 3:l C.2:3 D .3:2 解析:该题通过开关的闭合或断开明显地出现了两种情况,为了容易 理解题意,我们将这两种情况分开进行讨论。 (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变为如图2甲 所示的样子,电路实际上是电阻R1、R2串联。由于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故由欧姆定律可列方 程得:U=(R1+R2)×0.2A。 (2)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阻R2被短路,则电路变为如图2乙所示的样子,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R1存在,由于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故也可以列方程得:U=R1×0.8A。 将上面所列的两式子整理可得R1:R2=1:3。故选A。 【例30】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当S1、S2闭合, S3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R1的电阻值为 Ω;当S1、 S3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V。则R2的电阻值为 Ω; 如果电路中只闭合S3,电压表示数是 V。 解析:该题分为三种情况,我们也要分别加以讨论。 (1)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1连入电路中,电 路变为如图2甲所示;由于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示数为0.5A, 则电阻 R1= =12Ω。 (2)当S1、S3断开,S2闭合时,电路变为电阻R1和R2串联的电路,电压表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电路变为如图2乙所示;由于电压表的示数为4V,故R1两端电压为6V-4V=2V,R2两端电压是R1的2倍,则R2的阻值也是R1的2倍,即R2=12Ω×2=24Ω。 (3)当只闭合S3时,电路中只有 电阻R2连入电路,电压表测电 源电压,电路变为如图2丙所 示;故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就是 电源电压,大小为6V。 【例3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R=10Ω,滑动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0Ω。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是_________。 解析:当滑片P处于A端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0.3A;当滑片P处于B端时,电路变为电阻R与R′串 联的电路,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0.1A,故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1A (或0.1A~0.3A)。 【例3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来回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1.5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6~3V。则电源电压为 ( ) A.6V B.7.5V C.9V D.15V 解析:我们也可以分出两种情况来讨论。一是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 电压表示数为6V,由欧姆定律可得U-6V=0.5A×R0。 当电流表示数为1.5A时,电压表示数为3V,则仍由欧姆定律可得 U-3V=1.5A×R0;由以上两式联立方程,解之得U =7.5V,故选B。 可见,解这类题时,无论开关电路还是变阻器电路,我们都要依题意分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为了避免彼此间的混淆,最好各自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来,然后再依欧姆定律进行判断。 【例3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l=5 Ω, R2= 15Ω。 (1)若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则电 源电压是      V。 (2)若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9 A,则通 过电阻R3的电流是      A。 解析:(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阻R1 与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R1+R2==5Ω+15Ω==20Ω,电源电压为U=IR=0.2 A×20Ω=4 V。 (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阻R 1与R3并联,R2被短路,此时R1与R3两端的电压均为电源电压,即4 V,通过R1的电流为 I=U/R1=0.8 A,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I=I1+I3所以通过R3的电流为I3=I-I1= 0.9 A-0.8 A=0.1 A。 本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时首先要看清电路及其变化,然后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求解。 � EMBED PBrush ��� M B A D P C S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图1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V A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S1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图1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 EMBED AutoCAD.Drawing.14 ��� A N U=1.5V 图2 (甲) (乙) A V 图3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A B 图1 A V A B 图2 A R1 R2 甲 A R1 乙 图2 R1 图1 V A S3 S2 R2 S1 A R1 甲 A R1 R2 乙 V A R2 丙 V 图2 A R′ P A B R S V A R0 S A B C D P M N S P A V S R R′ 1 0 1 2 3 V 0 5 10 15 - 3 15 3 0.63 - 3 2 1 0 A 0.6 0.4 0.2 0 15 3 - 图2 15 10 5 0 V 3 2 1 0 R Rx b S A V P a 图1 P A V a b L S R S2 R2 R1 A _1191778167.unknown _1210697011.unknown _1211649402.unknown _1241326859.unknown _1241333914.unknown _1273564198.unknown _1241333841.unknown _1211740329.unknown _1211166938.unknown _1211250818.unknown _1211166283.unknown _1192038498.unknown _1195197858.unknown _1195197985.unknown _1192038638.unknown _1192037616.unknown _1192037673.unknown _1192037918.unknown _1192037541.unknown _987245383.unknown _1118852383.unknown _1118852730.unknown _1191567642.unknown _1191695982.unknown _1118854808.unknown _1191564410.unknown _1191565406.unknown _1118854120.unknown _1118852565.unknown _1118852686.unknown _987245947.unknown _1118852122.unknown _987319383.dwg _1118852074.unknown _987319062.dwg _987319144.dwg _987318965.dwg _987245826.unknown _987245862.unknown _987245473.unknown _987244837.unknown _987245200.unknown _987245299.unknown _987244901.unknown _987244267.unknown _987244501.unknown _986902863.dwg _987244192.unknown _986902568.dwg
本文档为【题点系列14:欧姆定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40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2-12-23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