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

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

举报
开通vip

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19446月22-8月29日————byLCWilliamM.Connor一.战役态势1.1.重要事件巴格拉季昂战役发生在苏联学者常说的战争第三阶段,此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标志着苏联武装力量胜过德国国防军的苏军战略进攻。在这一阶段苏联武装力量牢牢地抓住了战略主动权,并且运用手中的战略主动权战胜了德国国防军,取得了对东欧的控制,反攻到德国的领土,并最终在1945年4月25日与盟军会师于易北河。一般认为战争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开始...

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
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19446月22-8月29日————byLCWilliamM.Connor一.战役态势1.1.重要事件巴格拉季昂战役发生在苏联学者常说的战争第三阶段,此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标志着苏联武装力量胜过德国国防军的苏军战略进攻。在这一阶段苏联武装力量牢牢地抓住了战略主动权,并且运用手中的战略主动权战胜了德国国防军,取得了对东欧的控制,反攻到德国的领土,并最终在1945年4月25日与盟军会师于易北河。一般认为战争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开始结束于1945年5月7日欧洲胜利日。在战争的前两个阶段中红军不得不更多地依赖部队的实际力量遂行战略防御而不是合理的战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前两个战略防御时期(1941年6月22日-1942年11月19日),德国国防军基本上能够掌握战略主动权并运用手中的主动权取得战果。国防军的第一阶段攻势(1941年6月22日-12月5日)结束时几乎占领了莫斯科;正如同德军在开战前预见的那样,这阶段的德军攻势也导致了苏军的大溃败。虽然德军正确地预见了苏军这阶段的溃败,但是他们当初既没有计算到苏军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和组建新锐部队的巨大能力,也没想到苏联工业设施大规模东迁行动的深远影响。虽然突如其来地遭受到德国入侵带来的巨大的打击,但是苏联政府仅仅是震惊而不是慌乱,更没有崩溃。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政府改组也极大地提高了苏联在制定战略计划和战役方针方面的能力。在国防军的第一阶段攻势中苏联也无法接受潜在盟友实际的强有力的援助,因为英国也仅仅是刚刚可以抵御自己的领土免遭德军入侵而已。最后德军也没有考虑到苏军增调他们的远东的部队来加强欧洲的防线,尽管这已经因为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之间签订了中立条约而成为可能(这就是德国的盟国)。因为德军兵力的极大损失,也因为德军1在莫斯科城下的战斗中遇到了重新组建并加强了的红军部队,德军一往无前的攻势终于被制止住了。12月6日苏军开始反攻,一开始是从一线德军的兵力薄弱处展开的局部反攻,最后发展成为全线反攻。在1942年春季,苏军再次试图展开自己的攻势,但这次他们失败了,德军利用这一机会于苏联西南部开始了德军的1942年夏季攻势。这一攻势引发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因为苏军的顽强防御也因为自己的巨大兵力损失,德军被阻滞在了伏尔加河边和高加索山区中。战争第二阶段开始于苏军对正在包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发动的的反攻。这一次苏军的反攻就不再主要依赖指挥官在现地作出的决策,而是以最高统帅部(STAVKA,苏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制定的战役计划为依据实施的。反攻是成功的,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围并最终于1943年2月向苏军投降。苏军试图扩大战果,不过他们又一次遭到了失败,这次失败发生在曼施坦因指挥下的1943年2月18日到3月底的德军反击。情况很清楚,红军仍然无法与国防军正面对抗。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不先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意料之中的德军进攻行动发起,在击败德军的攻势以后再发动反攻。由于有像东京的佐尔格、柏林的红色合唱团、LUCY这样的优秀的HUMINT情报来源(红水兵:LUCY可能也是1个苏联间谍组织的代号,HUMINT也许是英文“人力情报来源”的简称,我就懒得去查资料了),也由于德军的战场准备,苏军不仅预测到了即将到来的德军攻势的地点,库尔斯克,也准确预测到了攻势到来的时间,7月。红军准备好了防御工事和预备队以抵御这场进攻,最终德国国防军在东线做出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的努力被苏军彻底击碎了。苏军乘胜追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攻解放了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领土,最终在1943年11月解放了乌克兰首府——基辅,同年12月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取了几个桥头堡。苏军积极筹划着解放余下的乌克兰领土。时间迈入1944年年初,很明显,红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不仅如此,在战争第二阶段开始前苏联拥有了两个可以提供强有力支援的盟友——美国和英国。(由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可以算是同盟国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在苏联看来,两个盟国能提供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援莫过于开辟第二战场。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在战争第一阶段出现,虽然如此两个盟国还是可以通过其他两个主要途径支援苏联:一是美国启动租借法案,当然在1943年年末和1944年年初期间租借法案带来的物资数量还不足以在苏军2战役层面产生显著的影响。二是美英联合开展的针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和他们在苏军战争第二阶段开始时发动的针对轴心国军队的北非攻势。之后发生的西西里战役和登陆意大利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也让德国不得不分兵防守意大利。盟军在意大利的攻势也许也是德军在1943年中止库尔斯克方向上的攻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不仅如此,战争第二阶段结束时,盟军也已经完成了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和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苏联领导人也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获知了这个计划。事实上,当时仅仅是盟军将于法国登陆的可能性就已经可以让德军出现战略性的转移了。另外到这一阶段租借法案已经为苏联军队带来了很大的物资输送规模了。在战争的第三阶段,苏军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了著名的“十次打击”,这年年初就以其中的两次打击开了头:列宁格勒和乌克兰。列宁格勒方向上的苏军攻势始于1944年1月14日,止于3月1日,这次进攻解了列宁格勒之围、击溃了德军第16、18两个集团军,苏军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公里进抵爱沙尼亚边境。乌克兰方向上的攻势开始于1944年1月24日,直到4月中旬才宣告结束,乌克兰方向上的所有方面军都参与了这次攻势。这之后,在4月17日至5月6日期间,乌克兰各方面军陆续接到最高统帅部为了准备夏季攻势而转入防御的命令。当苏军攻势停止的时候,他们已经解放了几乎全部乌克兰领土,已经可以威胁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边境。在4、5月份苏军又解放了克里米亚和敖德萨。苏军的攻势席卷了德军5个集团军:两个在北部,两个在南部,1个在克里米亚。仅仅在南方向上德军的伤亡总数就有可能已经上升到100万之多。苏军声称在1944年上半年德军仅物资器材方面就已经损失了:8100门火炮、3500门迫击炮、23500挺机关枪、18400支步枪,1000辆坦克和突击炮、3300辆牵引车辆、61300辆其他交通工具、1170万发弹药、230万枚地雷。德军的失败也给像芬兰、罗马尼亚这样的轴心国盟友造成了压力。苏军在6月10日发动了针对芬兰的1944年“第四次打击”,维堡于10日后沦陷。战斗一直持续了一整个夏天,终于迫使芬兰在9月4日退出战争。在其他战线,罗马于6月4日被盟军解放,盟军于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31.2.战略目标1.2.1.苏联方面(a)光复德军占领下的苏联领土(b)歼灭德军(c)解放德军占领下的其他欧洲国家(d)让部队次序地发动战役而不是同时发动。1945年4月5日召开的国防委员会会议上苏军领导人正式开始思考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构想。他们最终集中到下述三个选择上来:第一种选择:苏军可以继续他们在南方的攻势,让苏军向南打进巴尔干地区;此举有希望切断仍停留在南乌克兰的德军的退路。除了可以歼灭的军有生力量以外这个选择还可以解放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进而动摇其他的德国的盟友。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攻势的方向并不是朝着德国,而且在进攻的苏军队伍后方和侧翼有一支几乎未受打击的德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另外苏联余下的沦陷国土还在普里皮亚季沼泽的北面。第二种选择:从被乌克兰向北向波罗的海进军。如果这项计划成功的话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北的德军将会遭到合围,进而解放苏联余下最主要沦陷国土,为进军柏林扫平道路。但是这项计划是超过苏军承受能力的,而且该计划丝毫未提及如何削弱或消灭被合围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更何况该集群还在进攻的苏军部队侧翼。于是苏军只能选择第三种选择——直接以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为目标的计划。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是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支未受严重打击的集团军群。如果计划成功,苏军将会解放最后一块主要的沦陷国土,这之后苏军还可以向波罗的海方向进攻,直捣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或者向里加方向进攻,合围德北方集团军群残部。对苏军来说最重要的是,该计划是现实可行的,而且可以为战略性的胜利创造条件。尽管他比起另外两个计划的前景来仅能带来较少的直接战略影响。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于4月12日同意了会议的建议,4月17日发出了终止前文所述方向上进攻行动的命令。会议结论认为同时开始所有进攻行动也是不可4能的,因此即将到来的夏季攻势只能是由一系列先后发动的进攻行动组成。因此战略目标决定如下:(a)从德军手中光复白俄罗斯(b)歼灭或重创盘踞在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c)解放那些尚在德军铁蹄下的欧洲国家。(d)在夏季攻势中次第展开进攻行动,而不是同时发动他们。1.2.2.德军方面(a)击败盟军在法国的登陆行动(b)为(迎接预想中即将到来的)同盟国之间的决裂赢得时间(c)用东线的现有部队成功抵御苏军进攻(d)用北乌克兰的机动预备队击败预料中的苏军夏季攻势(e)保持德军在意大利的战线在制定德国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德国人必须先对他们受到的威胁情况有1个清楚的估计。最终希特勒指出,预料中盟军于法国北部的登陆行动是德国当时最急迫的威胁;因为苏军距离德国国境尚有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而盟军距离登陆仅有500甚至300公里的距离。于是东线的德军在盟军登陆部队被击败,被赶回大海或是被德军彻底牵制为止,不会得到一点增援部队。在西线的决定性胜利到来以前,德军东线部队必须守住所有阵地。不允许任何以空间换时间的行为。德军的情报机构也预见到了苏军的前两种行动可能,他们满怀信心地认为,德军部署在北乌克兰的强大装甲集群可以成功地应付苏军可能发起的进攻。德军并不担心中央集团军群的处境,因为该集群已经成功地阻止了苏军在冬季和春季的进攻;更何况4月份该集群当面的两军兵力对比并不像苏军往常在进攻前喜欢保证的比例。此外,中央集团军群所处的地域易守难攻,尤其不利于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最后,作为德军预测苏联人进攻方向的最重要依据,1944年4月时,苏联的全部5个坦克集团军都部署在乌克兰。51.3.兵力对比1.3.1.兵力和部队构成.(参见附录A)在1944年夏初苏联与轴心国在东线上的兵力对比是:人员,1.7:1;火炮和迫击炮,1.8:1;坦克和自行火炮,1.6:1;飞机,4.9:1。需要补充的是苏联火炮一般比同等级的德国火炮口径更大。上面的兵力对比中没有计及苏军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和德军的国防军司令部(OKW)预备队,但是上述对比在苏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与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之间的差距之大要远远超过刚才的比例。还有,如前所述苏军最高统帅部可以将这些预备队用于东线战场,而德军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却更可能投入到西线战场。这样苏德两军的总兵力对比是:人员2:1,火炮2:1,坦克1.8:1,飞机5.4:1。面对这样的兵力对比,苏军最高统帅部确信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同时发动全线攻势。1.3.1.1德国的情况(参见附录A)截至1944年6月,德国全部武装力量的总人数是910万人,其中455万人在地面部队(包括党卫军),共编成324个师:258个步兵师、34个装甲师、17个装甲掷弹兵师,以及6个伞兵师。这其中又有313万人部署在东线,共计179个师、5个旅,包括23个装甲师和7个装甲掷弹兵师。在东线的德国仆从国军队共计80万人,共计49个师、18个旅,主要是步兵。他们主要部署在南方。这些师的数目占德军总的可作战师数目的63%,这些师的总士兵人数则占德国及其仆从国总可作战陆军士兵人数的70%强。东线德军也拥有了德军全部装甲兵器和航空兵器的主要部分:共计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796架作战飞机。西线德军的坦克拥有量是1550辆,突击炮的数目则是300辆,1943年12月时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50和220。东线德军据估计共拥有48,635门火炮/迫击炮。上述装备在德军对应类的兵器数目中的比重分别为:火炮/迫击炮71%,坦克/突击炮57%,作战飞机51%。也就是说,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空中这些也被认为是德国主要作战地域的德军总兵力不过是德国总的武装力量的30-35%。东线德军兵力分布并不是平均的。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60%),德军部署了东线40%的师和仅仅10-15%的机动师。一线德军师6的防御正面平均宽度达到了19公里。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的德军战线(占总战线长度的40%),在这里布置了东线60%的师,仆从国师的大部分和全部3个仆从国集团军,以及80-85%的机动师。师负责的防御正面平均为8公里。在之前的苏军冬季攻势中德军损失了大约30个师。虽然4月到5月的相对平静期给了那些不处于紧张方向上的德军部队一些补充、整编的机会,但是那些侥幸逃过被歼灭厄运的师的战斗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此时,东线德军师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每师6000-8000人(步兵2000人),或者说平均每个步兵营300人。1.3.1.2苏联的情况(参见附录A)虽然像德国一样,苏联也需要在战略上应付两条战线,但是他们仅仅需要把苏军整个战斗力的7%放在与日本人对峙的远东战线。这要归功于从远东到俄国欧洲部分之间的遥远距离带来的战略纵深,还有1941年日苏之间签订的中立条约。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军工产品和新组建的部队全都运往了欧洲战场,东线苏军兵力占其总兵力的比重在一直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几乎不能继续担负守备任务的程度。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月,苏军开始从欧洲中部转移部队着手准备歼灭关东军的战役为止。虽然苏军在冬季战役中自身也受到了损失,但是红军的实力仍然在增长。虽然总人数仅仅增长了20万人,但是这已经意味着红军受到的损失被很好的补充了。苏军的坦克/自行火炮的数目增加了4,357辆(增长了77%),其中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坦克/自行火炮数目增长了8倍。苏军的作战飞机数目增加了5,969架(增长了68%),其中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中的作战飞机数目增加了4倍。苏军中的火炮数目变化不大,但是因为苏军普遍更换了更大口径的火炮/迫击炮和其他更具威力的武器(红水兵:可能是指喀秋莎),所以苏军的火力还是增加了。苏军在战线上的兵力配置恰恰与前面提到的德军情况相反,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的战线上仅仅布置了40的步兵师和80-85%的机动师。实际上在冬季战役期间所有的苏军坦克集团军都集中到了战线南部,苏军希望这样做可以让德军确信南部就是下一次攻势开始的地方。但是在苏军着手准备“巴格拉季昂”战役的过程中实际上却会进行另一场隐蔽的兵力集结,在接下来的第2部分我们会描述这个情况。苏军的步兵师的人数将会因为这次兵力集结上升到6000-8000人(师的满编人数是9600人)。7苏军的部队结构和兵力编成请参见附录B。1.4.战前的准备德国的情况完全可以用江河日下来形容。尽管师的数目一直在增加,但是师中间的总人数却一直在下降,特别是步兵的人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编制上的原因,步兵团仅有两个步兵营;二是东线巨大的伤亡。战争第三阶段开始以后,德军累计共计减员328万人,陆军普遍感到兵员不足,估计总共的缺口达到了20%。在冬季战役中德军损失了100万人,但是军队仅仅得到了10万人的补充。德国的人力资源极端匮乏,最起码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恶梦不仅仅是这些,土地的丢失也意味着人口的丧失,因为苏军反攻丢失的土地意味着每月丢掉50-60万人口。这些“丢掉”的人口往往也成为了苏联士兵。德国劳工总数从1939年的1050万人下降到1943年年底的775万人,这还包括了250万女性工人。盟军的空中打击和战略轰炸保证了德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甚至从东线抽调部队)用于德国本土的空防作战。也不能说此时的德国就没有亮点,德国的军工生产一直在持续增长,1944年达到了其顶峰。但是这一成就也因为下述事实而显得黯淡了,德国的军工生产不仅无法弥补德军在战场上的损失,他们也无法赶上苏联在相应指标上的增长,更别提后面将要讨论的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了。德国1943年的坦克年产量是10,800辆,到1944年时跃升到了17,800辆。而整个战争期间的德国坦克总产量是76,000辆。火炮年产量也从1942年的12,000门增长到1944年的40,600门。飞机年产量从1943年的15,200架增长到1944年的34,300架。但是仅在1943年就有17,400架的飞机被击毁,这个比例(红水兵:什么比例?难道是飞机的击毁与生产数量比吗?)被一直保持了整个1944年,特别是在西线。全额补充被击毁的飞机并不容易,但是对于德国空军来说更困难的事情是补充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造成这个局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的巨大人员损失,二是燃料短缺(这会导致飞行员训练飞行时间减少,更多的训练课目在地面上完成),燃料短缺问题在1944年仍在继续恶化。德军的作战条令已经完全是由希特勒一人操纵了。元首坚持国防军寸土必争不得退后半步,尤其是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军队不得放弃任何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筑垒地域,没有8希特勒亲自首肯即使集团军群司令官也不得调遣这些部队。自然,希特勒也不会允许在战线纵深构筑防线备用,因为他认为构筑这样的防线就已经说明军队打算打败仗了。任何指挥官,只要可能不服从元首的指挥的,或是之前这么干过的,都会遭到解职。此时最新遭到解职的是三月份的两位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红水兵:虚拟语气的语法结构我不太熟,希望没翻译错,原文是:Thosecommanderswhowouldhavecontradictedhim,andhaddonesointhepast,hadbeenrelievedbynow,thelastbeingManstainandKleistinMarch.)与德国相比,苏军的情况则可以用蒸蒸日上来形容。苏军可以补充他在人员上的巨大损失。苏联从全国的人力资源中(据估计总数为35,000,000人)征召了2500万人,这2500万人中有1370万人牺牲,另外死于战争的平民也达到了700万人。(红水兵:我拿不准,还是放出原文:Outofanavailablemanpowerpoolofanestimated35,000,000,theyeventuallycalledup25,000,000,and13,700,000werekilled,alongwith7,000,000civilians.)到了1944年,苏联在光复的国土上还可以获得每月50万到60万人的人力资源补充。苏联每年新增适龄青年人数是德国的三倍。因此虽然苏联步兵师也不能达到满员,但是至少要比德国步兵师满员程度高,而且会随着兵员的补充越来越高。从生产的角度看苏联的情况也比德国要好得多。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军事工业生产了107,000辆坦克/自行火炮,德国的该数字只有76,000辆。苏军还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总共13,000辆装甲车辆。1943年苏联的坦克年产量是24,000辆,1944年增长到了29,000辆。苏联的火炮年产量是,1943年45,000门地炮/反坦克炮,1944年56,000门地炮/反坦克炮。作为另一项主要生产项目的作战飞机,苏联1943年的年产量是30,000架,1944年是32,200架(仅仅是这一年德国的飞机年产量超过了苏联)。整个战争期间苏联还通过“租借法案”得到了19,000架飞机。但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物资中最重要的是卡车,4轮和6轮载重卡车。到1944年4月为止,苏联共接收了220,817辆卡车,整个战争期间共接收了427,000辆卡车,而苏军总共的卡车拥有量是665,000辆卡车。这些美国产的卡车在乡村道路上的通过能力要比德国卡车强,他们可以给苏军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提供必要的运载能力,以运送足够的士兵及时支援坦克作战。而且这些卡9车优越的地形通过能力也让苏军有能力向那些远离铁路终端的苏军作战部队运送物资。这些租借法案提供的卡车不仅在质量上优于德军卡车,也在数量上超过的德国在1939-1945年间的卡车总产量。苏联的作战条令到此时已经比较成熟了,巴格拉季昂战役将会是这种成熟的反映。苏联的战役指挥强调保持主动权,通过贯彻马斯基洛夫卡条例(maskirovka——这个词的含义包括了欺敌、伪装和战役安全工作)和做好战役伪装、欺骗工作来达到隐蔽主要突击方向的目的;在选定方向上集中起对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兵力;攻击敌人全战术纵深并完成战术突破;将战术突破迅速扩大为战役纵深的突破;投入快速兵团与敌战役预备队交战并歼灭之;并最终将战役成果转化为战略上的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军从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实现了数量的优势(虽然在这个战例里数量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二是采取了合适的部队组织形式。为了这个目的出现的部队组织形式就是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由2-3个坦克军组成,也有1-2个机械化军(详细情况请参见附录B)。实际情况中,坦克集团军的变成情况变化非常大,可能编入更少的坦克军编入更多的机械化军,这取决于其所肩负的任务性质和敌人的情况。另1个用于大纵深作战的部队组织形式是骑兵-机械化集团,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中有两个这样的集群参与了战斗。这样的部队一般是暂时性的编制,组建的原因也是因为作战地形不适合坦克集团军战斗。苏联的作战条令中把一些集团军,或者是经过专门加强的集团军,称为突击集团军;这些集团军一般被赋予突破敌人战术防御的任务。方面军会给那些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集团军加强坦克军或机械化军。在之后的战斗中这些集团军会把突击集群用于突破敌战术纵深或者是扩大战果。不论是坦克集团军还是骑兵-机械化集群,都是直接受方面军指挥员指挥的,方面军指挥员在经过最高统帅部批准的作战计划内,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最高统帅部的批准下指挥这些兵团。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可能来自于莫斯科的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还可能来自于莫斯科派出来协调几个方面军作战行动的最高统帅部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命令。第二种命令是比较常见的情况。10二.战役/战术态势2.1.双方兵力对比(具体部队编成情况参见附录c)2.1.1.苏军兵力苏军参加巴格拉季昂的参战部队共计166个师,其中的124个(包括6个骑兵师)将参与第一波进攻。苏军的机动力量,8个坦克/机械化军(分别相当于德军的装甲军和装甲掷弹兵师)的配置情况是: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下辖2个坦克军,白俄罗斯第1、第3方面军的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各下辖1个机械化军,余下四个坦克军则作为独立的坦克军配属给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第3方面军。两个骑兵军都在骑兵机械化集群编成下战斗,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中有1个骑兵军。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坦克军(机械化军)拥有的坦克数量是德国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拥有坦克数量的两倍。在刚才提到的8个坦克军/机械化军编成内作战的坦克/自行火炮的数量约占苏军总拥有量的40%-50%。有6000架作战飞机,在5个空军集团军的编成下,支援参加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各方面军作战行动。2个空军集团军支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战行动,余下的3个方面军各有1个空军集团军负责他们的空中支援。此外还有将近苏军远程航空兵的1000架飞机从位于俄罗斯南部的机场起飞支援战役进攻行动。在这些参与第一波攻击行动的部队中,97个师将会在6个主要方向上突破德军的防线。在选定的突击方向上苏军会集中65%的士兵、63%的火炮和迫击炮、76%的坦克和自行火炮、73%的作战飞机。这些数字中均不包括方面军和集团军后方的人员、空军的人员,以及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的人员。从整个战役全局来看苏军比德军有:人员上3:1的优势(这也是师数目上的比例)、火炮上8:1的优势、坦克/自行火炮上10:1的优势、作战飞机4:1的优势;但是通过集中兵力,苏军可以在预定突破方向上造成上述所有类别上的10:1的优势。这些兵力集结的过程并没有完全瞒过德国人,但是苏军的战役伪装和欺骗行动(马斯基洛夫卡条例)导致德军对这些集结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关于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会在后面章节详细阐述。附录中的苏军兵力编成表没有反映战线南部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兵11团的情况。这部分兵团有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航空兵集团军,共计42个师。巴格拉季昂战役开始以后,一旦其他部队攻克位于该兵团西方向上的重要城市斯罗尼姆(Slonim),这些部队将会转入进攻。附表中也没有反映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中的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情况。这两支集团军将用于部署在预料中攻克的斯摩林斯科,除非最高统帅部批准,方面军司令员无权指挥这些部队。并不是说苏军就完全没有弱点,他们也有自身潜在的隐患。第一点,苏军步兵师当时的编制人数就要比德军步兵师少1/3,而且苏军步兵师此时实际人数大约是编制人数的一半。虽然苏军为此次战役经过了补充,师的实际人数有所上升,但是仍不是满编。第二点,苏军步兵师一级的师属炮兵单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如德军步兵师,而且苏军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只能提供直瞄火力支援步兵,间瞄火力只能由加强炮兵和军属炮兵提供。不仅师属炮兵,苏军步兵师的其他支援火力单位也都是这个特点。所以德军步兵师的支援火力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强于苏军步兵师。苏军步兵师依赖于上级加强兵器和军属炮兵为其提供那些德军步兵师自己就能提供的炮兵火力。苏德两军此时步兵师的步兵人数倒是相当(营级单位,2000名步兵),虽然双方都不满编。总的来说,苏军步兵师在战斗力上仍然只相当于德军步兵师的一半,这就意味着118个苏军步兵师只相当于59个德军步兵师。如果把此时的苏军与美军作1个比较我们会发现,1944年的美军步兵师加上1个步兵师通常应有的加强单位相当于苏军由两到三个步兵师组成的步兵军;因此,苏军的1个集团军相当于美军的1个军,苏军的方面军则相当于美军的野战集团军(Fieldarmy)。2.1.2.德军兵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由50个师3个旅组成。这包括了38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装甲掷弹兵师(其中1个还是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3个匈牙利师,以及战线后方的5个警察师。匈牙利师和警察师是不能用来与苏军正规军战斗的。38个师(包括2个装甲掷弹兵师)部署在防线上,4个师(1个装甲师、1个国防军司令部预备队装甲掷弹兵师、2个步兵师)作为集团军预备队。在中央集团军群南面的克维尔(Kowel)还有第56装甲军(下辖两个装甲师),该军在5月以前仍然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苏军估计,中央集团军群可以从南面和北面调集12的增援部队数量在63-66个师左右。中央集团军群防区纵深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既有可能少到200辆也有可能多到400辆。不过德军可能的增援兵力将会把中央集团军群可调遣的坦克/突击炮数量提升到900辆。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大约拥有9,500门火炮和迫击炮。第六航空队(1,342架作战飞机)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支援,不过有情报指出中央集团军群只有40架战斗机可以飞行。此次战役的参与者在报告上说,战役期间并没有见到德军飞机。为了防御盟军对德国开展的战略轰炸,德国空军在东线的兵力一直在下降。德国空军在1944年4、5月间的飞机和驾驶员的损失已经达到5,000。他们只能从东线的抽调部队补充这些损失。2.1.3.后勤保障因为参战兵力规模大、部队数目多,为了保障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后勤供应苏军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战役开始前,每天有90-100列火车发向预定参与此次战役的各方面军,据估计总共有5,000列火车,每列火车50节车皮。这其中有2,000列火车用于运输人员与装备,另外3,000列火车用于运输补给物资。苏军战役开始前步兵师的储备达到了5个弹药基数(需要13,500节车皮运输)、14天的给养、10-20个基数的燃滑油料。苏军最后的物资储备达到了了150,000吨给养、900,000吨炮弹、1,200,000吨燃滑油料(红水兵:非特殊说明均为公吨,不是美吨),这三项物资的运输占去了苏军总运输量的3/4。需要指出的是,苏军战役进攻行动中需要消耗补给物资45,000吨/天,约为平均275吨/天·师(可以对比一下,相同条件下美军需要消耗补给物资600吨/天·师)。苏军为战役设置的野战医院中有294,000张床位,这个数字相当于参战总人数的18%。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军的这个比例平均为20%。为了从铁路网的末端将这些物资运输到部队,苏军集结了大约12,000辆卡车,编成4个汽车旅(1,275辆卡车)。每个方面军下辖1个汽车旅,每个集团军下辖1个汽车团(348),平均每师40辆卡车。为了补充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不足苏军在战役期间还进行了空中运输。当然,空中运输不可能是大规模的,但对苏军的行动总归是有帮助的。整个战役期间苏军空中运输总共向前进军团(主要是纵深突击集团)送去了1,182吨燃料、1,240吨弹药,以及大约1,000吨器材和零件。132.1.4.通讯、指挥战役的筹划阶段是严格集中在莫斯科的高层中,进入执行阶段后开始让第二层的人员接触战役计划。参与战役筹划次序是首先由最高统帅部开始,然后是方面军指挥人员参与,并不断交替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参与者甚至包括最高统帅——斯大林本人。战役的主要执行人员则自然是集团军和方面军的指挥员。派驻各方面军的最高统帅部代表有: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北面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南面的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最高统帅部代表们扮演着连接战役计划环节和执行环节,协调最高统帅部与方面军的重要角色。最高统帅部代表们也常常直接在某个方面军指挥所中担任主要角色,比如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的,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朱可夫。在临近战役执行阶段,负责协调航空兵力的最高统帅部代表也会派驻到各方面军。由于莫斯科的总参谋部需要与各方面军建立直接快速的通讯联系,于是各方面军就都设置了1个负责战役通讯联络的主管人员——方面军通信部主任。以作战处主官或者副参谋长为首的司令部负责组织指挥战役作战集群,司令部的参谋人员来自作战处、侦查处、和密码处。集团军战役指挥集体中还有炮兵代表、装甲兵代表、以及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兵代表。方面军战役指挥集体中除了有这些部队的首长外,还有航空兵部队的首长,以及他们从自己的指挥部中挑选出来的参谋。所有战役指挥集体都配属有移动通讯中心,这些通讯中心一般都会在靠近前沿的地方工作。通讯措施的实施必然与战役伪装和战役欺骗,或者说与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相矛盾。但是苏军找到了解决方法。因为对于无线电的使用苏军有着严格的管制条例,因此有线方式成为了战役开始前通讯的主要手段。即使是战役开始之后集团军以下部队也要把有线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为了保证前线指挥员拥有良好的通讯条件,常会给他们配属1个专门的通讯小分队,该小分队的通讯军官们装备有专门的无线电台、加密齿轮,甚至还有观察机。这些通讯军官肩负有向方面军首长汇报的任务,这包括向方面军首长汇报任何前线不利的情况,他们甚至还有权利扣压方面军首长发给下级指挥员的命令。这些通讯军官的任务并不仅限于为他们的方面军首长提供通讯方面的支持,他们甚至可以直接与总参谋部或者派14驻方面军的最高统帅部代表联络。每个方面军还设有专门用于与最高统帅部建立直接联系的通讯中心。2.1.5.战役欺骗与情报工作战役伪装与欺骗部分是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苏联人也管这部分叫做“马斯基洛夫卡条例”。在苏军中“马斯基洛夫卡”这个词的含义不仅仅只包括单纯的伪装和欺骗,它的含义中还包括通过消极甚至积极的方式去操纵敌人。到了1944年的时候马斯基洛夫卡条例更多的就表现为这方面的含义。这表现为:在广阔战线上同时频繁实施侦查,不分主、次要方向航空兵一律积极活动,在多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开始进攻战役的准备,让次要方向上的方面军更早地从防御转为进攻,最后还有集中使用烟雾。最重要的是马斯基洛夫卡条例从一开始,也就是从最高统帅部,就得到协调、贯彻、实施的;在下级部队逐渐参与到战役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马斯基多夫卡条例也始终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中因为贯彻马斯基洛夫卡条例为苏军带来了足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第一,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确切的地点,前面提及的后勤保障集结完全处在德军的视野之外。第二,苏军的为此次战役集结或变更部署的部队包括: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2个机械化军、2个骑兵军、11个航空兵军,再加上参战部队接受的210,000补充兵员,所有这些都成功地瞒过了德国人。更重要的是,苏军从战略上成功地隐蔽了进攻的时间、地点和参战兵力,从战役上成功地隐蔽了进攻部队的兵力、进攻地点和战役目标,从战术上成功地隐蔽了进攻前为突破防线完成的步兵和炮兵集结。所有这些成果都是因为苏军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都良好地贯彻了马斯基多夫卡条例而取得的。最高统帅部指导下的各参战方面军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保证马斯基洛夫卡条例在战略上得到贯彻。有些时候这些措施是与该方面军后续进攻战役的准备相协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主要战线侧翼进行虚假的以转移敌人注意力为目的的部队集结。44年6月5日至15日苏军就是这么干的。在南方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基什尼奥夫(Kishinev)附近完成了一次这样的集结。波罗的海第3方面军也在该方面军后方的彻热卡河(CherekhaRiver)以东完成了一次类似的集结。这两次集结都会让德军看到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加强有坦克和火炮的8到9个步兵师)。重要措施之二,为把德军的注意力从中部引开而选择其它进攻战役的地15点和发动时间。例如4月8日至5月12日的克里米亚进攻战役就成功地转移了德军注意力。同样地针对芬兰的卡累利阿进攻战役在战役发动时间的确定上目的性就很明确,6月10日,这次战役也成功地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重要措施之三,凡是可以作为下1个进攻战役标志物的主要部队,一定要放在德国人希望他们出现的地方。举个例子,乌克兰第1方面军下辖的3个坦克集团军就还让他们留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样做可以帮助德国人确信他们对南方攻势预测的准确性。自然,苏军这么做也可以让德国人继续从中央集团军群手中调离机动部队。实际上这很可能就是德军5月份把中央集团军群唯一的装甲部队——56装甲军(包括下辖的所有装甲师)转隶给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原因。苏军虽然的确要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从南方调往中部战线参加巴格拉季昂战役,但是他们却先将该部队调往更南部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后方;这之后才将该坦克集团军北调,等部队到达集结地域时已经是6月16日了。苏军还组建了一支新的坦克集团军,这样苏军就有了完全不在德国人关注的5支坦克集团军之内的第6支坦克集团军。为了进一步让德国人确信苏军下1个攻势一定发生在南方,苏军将远程航空兵的8个集团军中的6个部署在南方,其实巴格拉季昂战役的预定攻击目标依然在这些飞机的作战航程之内。为实施马斯基洛夫卡条例而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将了解战役计划全貌的人员控制在斯大林身边的5个人之内。朱可夫(副最高统帅),华西列夫斯基(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副总参谋长),什捷缅科(总参作战部长),以及什捷缅科的副官。虽然之后有更多的人获准接触战役计划,但也是严格局限在各方面军、军种及后勤支援部门的少数主要指挥员之中。苏联政府的公开声明也是以防御为主要基调,例如斯大林在1944年劳动节游行上的讲话。部队接到的指示也是守住自己的阵地等到计划中南方的攻势一打响就转入进攻。另外苏军的兵力集结的方式也很隐蔽,主要通过加强进攻方向上已有部队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作法就是向原部队补充连、排这样的低级建制的单位和补充士兵及武器装备。通过加强原有部队的实力而不是调入新部队的方式隐蔽兵力动向。在非机动部队采取这样的方法,苏军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骗过了德国人。战役上实施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的措施着眼于隐蔽方面军主要攻击地段的选择和在该地段上就仅投入兵力的数量,以及攻击发起时间。苏军特别注意隐蔽316个集团军的变更部署。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的近卫第6集团军从该方面军右翼转移到中部靠近43集团军的位置,以便突破德军阵地并在维捷布斯克以北合围德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转移到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左翼后方。第28集团军,为了突破敌人防线并从南面包围博布鲁伊斯克而变更部署。苏军向德军表现出打算在罗加乔夫(Rogachev)方向上从罗加乔夫城以北和别列津诺(Beresina)以东地段发动夺取奥尔沙(Orsha)、莫吉廖夫(Mogilev)和博布鲁伊斯克的进攻战役的样子。苏军甚至造成一种假象让德国人相信苏军对维捷布斯克的进攻将从该突出部正面发动而不是突出部的肩部,而实际上的计划突破地段恰恰是在突出部肩部。苏军也采取了措施隐蔽其从博布鲁伊斯克城以南和别列津诺以西合围博布鲁伊斯克德军的企图。苏军在6月20日至23日由波罗的海第2、第3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行了大量有转移德军注意力性质的武装侦察行动(Reconnaissances-in-force,RIF)。参与该行动的兵力大多为加强连或加强营的级别。之后,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第2、第3方面军也开始了各自的武装侦察行动。随着参与这项行动的方面军增多,总共有60个小分队,在超过1,000公里的战线上开展了武装侦察行动。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的武装侦察行动进行得如此成功,以至于该方面军首长在后来的进攻行动中直接利用武装侦察的战果达成突破,而取消了原来计划的预备进攻。其他战役层次的措施还有建立25公里的警戒区,不仅在参加巴格拉季昂战役的方面军,而是在整个战线上都建立起这样的警戒区。特别警戒区的建立是为了隐蔽苏军向白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大量的步兵师正在(如果可能的话,一般是夜间)通过铁路运输和步行的方式进入集结地域。苏军手中的空中优势让德国人无法使用他们的航空侦察手段,苏军对方面军和集团军都实行了无线电管制,而且新来的成建制的部队都没有派驻一线阵地。大的部队编制中苏军都建立了专门的委员会(GeneralControllers'Service)负责监督、管理部队的伪装措施(机动部队的隐蔽和驻扎部队的伪装)。在方面军级,该委员会是以参谋长负责领导,在集团军和军级则是由相应的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战术层次的措施着眼于不让德军掌握机动集团(装甲集团)和苏军纵深增援部队存在的证据。因此在战役开始之前通过有线方式和信使就成了苏军通讯联络17的主要手段。在这25公里的警戒区以内,德军进行地面侦察的可能性也因为苏军精力旺盛的警戒巡逻而消失了。苏军对地面和空中机动的管制范围一直延伸到方面军纵深的后界,任何成规模的机动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苏军在夜间都会忙于他们的伪装作业,他们用垂直的、水平的、各种各样的伪装设施防止德军发现到他们存在,而且所有的这些伪装作业到了第二天都会被仔细的检查,检查的结果也会按日上报方面军首长。苏联人也没打算什么事都瞒着德国人,他们会故意暴露些东西给德国人看,装成没有隐藏任何东西的样子。他们还会有针对性地根据德军掌握的情况暴露一些目标给德军,或者当他们希望让德军发现什么的时候他们也会这么干。苏军战役伪装、欺骗工作和情报侦察工作由于白俄罗斯游击队的存在而受益匪浅。白俄罗斯的游击队接受在戈梅尔(Gomel)的白俄罗斯游击队参谋部领导。游击队常常扮演方面军侦察兵的角色。,他们有时也会在德军纵深扮演阻击部队的角色。尽管德军在春季给白俄罗斯的游击队以沉重打击,但是游击队的实力仍然达到150个旅、49个小分队共计143,000人。6月19日至22日,游击队对德军铁路线共计划了2,000处破坏,成功了1,000处;平均每天晚上对德军发动大约10,000次独立的骚扰行动;他们共攻击了德军26个指挥部。游击队的这些活动导致德军与苏联正规军的战斗开始以后增援迟迟不能到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也是德军防线崩溃的主要原因。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苏军的航空兵并不会执行专门的封锁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苏军在战场上的空中优势,为地面部队担当侦察任务和提供近距离的空中支援,特别是那些必须离开己方炮兵射程的纵深突破部队。苏军的远程航空兵也主要执行对德军司令部目标和德军空军集结机场的轰炸任务,他们也不参加空中封锁任务。对于苏军的动作德国人也并非一无所知,只不过因为他们之前就已经倾向于苏军将在南部发动攻势的判定,所以德军认为已掌握的情报反映了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方向上的防御企图而不是进攻准备。国防军司令部确知的是苏军所有的坦克集团军(德军认为这个数字是5个)都部署在南方,德军并没有意识到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取代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第6支坦克集团军。国防军总参谋部也知道坦克第2集团军部署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左翼,但他们认为该部队将18被用于苏军南方的攻势而不是针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他们也不知道苏军参加解放克里米亚战役的3个集团军究竟去了哪里。这3个集团军中的2个,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移动到斯默棱斯克组成了巴格拉季昂战役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他们还发现了苏军的在南方的前线航空兵是苏联空军的主力,并且兵力一直在增加,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中部战线上的前线航空兵力量的增长幅度要超过南部战线的增长幅度(不过南方的前线航空兵依然是主力)。因为苏军远程航空兵的主力依然留在南方,所以是德军更忽视了苏军中部战线上航空兵兵力的增长。总之,在德国国防军总司令部看来,苏军在白俄罗斯战线上的所有进攻准备动作都不足为虑,即使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考虑也不过是苏军在北乌克兰的主要进攻开始之前的牵制性佯攻而已。中央集团军群也对状况略有察觉,不过他们也对整体情况缺乏认识。他们已经获知的苏军下达给炮兵和航空兵的战斗命令还算准确,不过他们显然严重低估了中央集团军群当面苏军步兵师规模和装甲突破力量的规模。他们仅查明140个苏军师级单位和3个苏军坦克/机械化军,有40%的苏军师和300%的坦克军没能查明。(红水兵:解释一下,这个算法是“未查明比例”=“遗漏单位数”/“查明单位数”)这种严重的失误在中央集团军群估计其当面苏军坦克总数时依然存在。他们估计苏军在其当面部署了400至1,800辆坦克,可是实际上苏军在其当面部署的坦克总数是4,000到5,200辆。不过至少德国人还是正确地判断出白俄罗斯第1和第3方面军是苏军坦克主力所在的位置。到6月14日的时候才对局势有了足够的警觉,他们在与国防军司令部代表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他们的焦虑,即他们相信在其侧翼苏军将会发动一场主力进攻,而且很快就会发起。德军的集团军因为距离苏军更近的关系对局势看的又更清楚一些,不过他们同样低估了苏军的兵力,而且也没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比如战役全局上,看清苏军的企图。中央集团军群北部的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已经发现了苏军有向维捷布斯克东南发动主力进攻的企图,还根据已查明的3个新步兵师、100辆坦克和新出现的火炮判定,苏军还将发动向维捷布斯克西北的辅助攻势。从6月13日开始,该集团军还发现了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明斯克”公路奥尔沙段以北的一次兵力集结。实际上他们发现的是不遵守伪装纪律的苏军突破炮兵第5军的一次行动。从6月19日开始该集团军就已经判断苏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他们估计最19有可能的后果是苏军在维捷布斯克附近完成一次局部合围。该集团军虽然意识到苏军在奥尔沙附近的公路上正进行的兵力集结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后果,但是他们却没有进一步查明这个后果会有多严重。德军第4集团军更早注意到苏军在奥尔沙公路上的集结行动是为了一次主力进攻在做准备,从6月16日起他们还注意到了在莫吉廖夫当面苏军兵力的增长。该集团军自6月11日起判断苏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16日时判定苏军的进攻将开始于22日,到6月19日他们确信进攻将会在未来2到3天内打响。不过第4集团军也没能发现关于苏军进攻兵力和地点的更进一步的证据。在南面的第9集团军是对局势最清楚的了,但是他们也仅仅注意到了一些局部的表现而缺乏对全局的判断。从5月30日起他们就注意到了苏军在积极准备从罗加乔夫向博布鲁伊斯克进攻。不过因为他们不知道28集团军的存在而严重低估了这个攻势可能带来的后果。6月13日,该集团军判断苏军发起攻击的日子将会是15日、20日、22日这三天。6月17日,他们估计那个日子是20日,到了20日他们又估计那个日子是22日。第9集团军认为苏军的企图仅在夺取博布鲁伊斯克、割裂德军防线进而包围别列津诺以东的德军。综上所述,苏军成功地在战略上隐蔽了夏季攻势的地点和兵力。在战役上,虽然他们开始对局势感到焦虑,但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没能查明苏军的参战兵力,没能将他们观察到的苏军兵力集结行动放在比战术意义更高的层次上考虑。德军各集团军对苏军的进攻发起地段和时间有着更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没能看出手中情报所蕴含的战役、战略意义。2.1.6.作战方式2.1.6.1苏军进入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以后苏军的作战条例中认为双重包围是大规模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此目标的战役分为5个步骤: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幅;投入纵深突击部队扩大突破口、分割、合围敌军;建立包围圈的对内正面和;建立包围圈的对外正面;继续进行下阶段战役。一般来说为了集中完成这样大规模的合围作战所需的兵力,苏军通常是安排至少两个方面军共同来完成的。在总计30次的苏军包围作战中22次包围作战是由多个方面军共同完成的。20据报道在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阶段,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就因为坚持主张由他自己1个方面军来完成一次这样的合围博布鲁伊斯克的战役而与斯大林本人发生争执;即使在莫洛托夫将其拉到另1个房间提醒他正在与什么人物争辩之后,罗科索夫斯基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斯大林让步了,不过斯大林提醒罗科索夫斯基,他要个人对战役后果负全部责任。(红水兵:我接触的故事版本不是这样的。罗科索夫斯基与斯大林的分歧在于,斯大林认为两个突击方向就必然要分为1个主要1个次要,而罗科索夫斯基坚持用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同时完成两个主要突击,包围博布鲁伊斯克。故事其他部分倒是差别不大。)在这样的合围战役中各方面军都将自己的部队分为“突击集群”和“机动集群”两类。苏军通常将加强有合适的加强兵器和专门的任务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作为首次进攻的部队,这些部队将负责突破敌人战术防御地幅。机动集群将用于投入突破口对敌军构成合围,形成合围对外正面并进行下一阶段战役。战役第一梯队中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者第二梯队的集团军将形成合围对内正面。为了完成上述目标苏军通常将兵力兵器大规模集中于预定突破地段以在形成极高的战术密度,梯次配置部队以满足纵深突破的要求。为了突破防御阵地达成战术突破,苏军方面军首长会根据面临的战术任务用步兵、装甲兵、炮兵以及工程兵等兵种组成突击集群。突击集群的指挥员则会根据需要在集群的先头步兵师中建立该集群自己的“机动集群”,这样的“机动集群”通常包括1个步兵营、1个坦克团或坦克旅、工程兵和自行火炮,集群的指挥员常常由师副师长直接担任,集群的任务是快速突破以攻占敌纵深重要的战术目标。比较典型的任务包括:突破战术防御地幅,控制桥梁、渡口、山隘这样的屏障通道。在战争第三阶段苏军突击力量常常在进攻发起后的第1个昼夜完成对德军主要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之后利用步兵师的先遣分队为战役第二梯队或者方面军突击集群打开前进通道。苏军通过这样的努力甚至可以在突击集群仍在于德军防守部队激战的时候就把机动集群送入了德军防御的纵深。当诸兵种合成突击部队完成对敌人战术防御的突破后对战役结局及其关键的时刻就到来了,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纵深突破集群将投入突破口向敌军防御纵深的战役目标发动进攻。此时进攻部队是否足够机动灵活就成为了战役进攻能否取得的胜利的关键了。方面军的纵深突破集群(mobilegroups)一般由坦克集团军21构成,有时候也可能是由“骑兵机械化集群”构成的。所谓“骑兵机械化集群”就是1个骑兵军(我们可以将马匹看成有机坦克)再加强1个机械化军(少数情况下是坦克军)。“骑兵机械化集群”一般在不
本文档为【大纵深作战分析:白俄罗斯,巴格拉季昂战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807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7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8-02-12
浏览量: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