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湿陷性黄土规范

湿陷性黄土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湿陷性黄土规范湿陷性黄土规范 篇一: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基础应以采取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1. 黄土的湿陷性是在一定的外压力或上层土自重压力下才能发生显著下沉变形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 饱和、欠压密土,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压缩性低、高强度的特点,但是在浸湿后在一定压力下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的失稳性沉陷的特点; 2. 处理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结构措施; 3. 湿陷系数,(天然湿度及结构的式样在一...

湿陷性黄土规范
湿陷性黄土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篇一: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学习笔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基础应以采取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1. 黄土的湿陷性是在一定的外压力或上层土自重压力下才能发生显著下沉变形的;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 饱和、欠压密土,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压缩性低、高强度的特点,但是在浸湿后在一定压力下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的失稳性沉陷的特点; 2. 处理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结构措施; 3. 湿陷系数,(天然湿度及结构的式样在一定压力下达到变形稳定后的试件高度,上诉加压稳定试件在 浸水发生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试件的原始高度) 4. 评价标准:当湿陷系数,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0.015?湿陷系数?0.03时,为湿陷性轻微 0.03,湿陷系数?0.07时, 为湿陷性中等 1 0.07,湿陷系数,为湿陷性强烈 5. 桥梁设计可以借鉴的措施要求: 6.1 黄土边坡宜作防护; 6.2 结构基坑边缘25米内不得有水渠或水池; 6.3 黄土排水纵坡不得小于0.005; 6.4 填方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5 桥涵基坑处于自重性湿陷黄土地区时,在基坑回填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5,同时在表面设置15-30cm后的灰土表层,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6.6 桩基础应穿过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并支承在非湿陷性土层中;对于自重性湿陷土层中的桩基应穿过湿陷性土层并支承在可靠的岩(土)层; 6.7 关于桩基计算的摩阻参考取值详见5.7.5及5.7.6条的有关规定; 6.8 桩基的配筋长度应穿过自重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或通常配筋; 7.湿陷性黄土地基平面处理范围的建议:根据本规范6.1.2条关于甲级建筑物处理范围的意见,我个人理解应该可以借鉴在桥涵基础的处理平面范围的确定上,具体如下:当为局部处理时,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1/4,并不得小于0.5m;在自重性湿陷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基础 2 底面宽度的3/4,并不得小于1.0m. 当为整片处理时,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的面积。超出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得小于2.0m. 建议:对于涵洞的基础处理,考虑到路基范围的地基同时进行处理,建议可以按照局部处理的意见确定的范围进行确定处理范围;对于桥梁基础的处理范围,我个人认为由于桥墩的孤立性,建议按照整片处理的意见来确定桥梁基础的平面处理范围。 8.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0.95;当大于 3m时,超出3m的部分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7。垫层的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8.1.2 垫层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根据试验确定。在无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土垫层的应力不得大于180kpa、灰土垫层的应力不得大于250kpa. 8.1.3 其它要求详见P41页6.2.5-6.2.6的要求。 8.2.1 强夯法应先进行试验在施工工程应用。采用强夯法消除湿陷性的有效深度估算见下表: 篇二: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黄土分布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 3 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在250mm,500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地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湿陷(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根据基底下各上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规定见表1( 2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管道设计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给水排水管道时,最可靠的措施是彻底处理地基,全部消除湿陷量[1],使给水排水管道座落在可靠的人工地基上,免除湿陷,确保正常使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往往不能彻底处理地基,只能部分处理地基,很多情况是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和减少给水排水管道的湿陷( 2.1 管道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和预浸法等[2](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由于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因此,对每一具体线段都 4 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材料、机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2 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 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加强其刚度,以适应给水排水管道漏水对其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2.3 管道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对只能部分处理地基的地段,还必须采取防水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给排水管道的湿陷程度(但是,防水措施经常维护管理较为困难(即使短暂时间疏忽,也可能造成地基浸水,因此,给排水管道布置尤为重要( ? 添加评论 湿陷性黄土地基下沉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2011-7-8 08:24 提问者: xf730112 | 浏览次数:1362次 土质是湿陷性黄土,由于地基未夯实导致地基下沉。 问题补充: 现在房屋已经成型,换填是不可能了,只能想补救措施。 我来帮他解答 2011-7-9 10:03 满意回答 一、垫层法 5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 6 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 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 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 单点强夯是通过反复巨大的冲击能及伴随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等对地基发挥综合作用,使土体受到瞬间加荷,加荷的拉压交替使用,使土颗粒间的原有接触形式 7 迅速改变,产生位移,完成土体压缩-加密的过程。加固后土体的内聚力虽受到破坏或扰动有所降低,但原始内聚力随土体密度增大而得以大幅提高;单点强夯如图1所示,夯锤底下形成夯实核,呈近似的抛物线型,夯实核的最大厚度与夯锤半径相近,土体成千层饼状,其干密度大于1.85g/cm3; 三、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时,先按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从而形成复合地基。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灰土挤密桩和土桩地基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14%,22%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黄土和人工填土,处理深度可达5,10米。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打入或振动沉管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在成孔和夯实填料的过程中,原来处于桩孔部位的土全部被挤入周围土体,通过这一挤密过程,从而彻底改变土层的湿陷性质并提高其承载力。其主要作用机理分两部分: (一)机械打桩成孔横向加密土层,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 8 在土中挤压成孔时,桩孔内原有土被强制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土层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使桩周土孔隙比减小,土中气体溢出,从而增加土体密实程度,降低土压缩性,提高土体承载能力。土体挤密范围,是从桩孔边向四周减弱,孔壁边土干密度可接近或超过最大干密度,也就是说压实系数可以接近或超过1.0,其挤密影响半径通常为1.5,2d(d为挤密桩直径),渐次向外,干密度逐渐减小,直至土的天然干密度,试验证明沉管对土体挤密效果可以相互叠加,桩距愈小,挤密效果愈显著。 (二)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合成复合地基 上部荷载通过它传递时,由于它们能互相适应变形,因此能有效而均匀地扩散应力,地基应力扩散得很快,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应力已大为衰减,无需坚实的下卧层。 桩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 桩距可为桩径的2.0~2.5倍;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筑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 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低压电线电缆技术规范低压电缆技术规范书 》JGJ79-2002规定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 9 大于处理前的2倍,并不大于250kpa;对于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 用静载荷试验可测定单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也可测定单桩复合地基或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当不用载荷试验时,桩间土的承载力可采用静力初探测定。 桩体特别是灰土填孔的桩体,采用静力初探测定其承载力不一定可行,但可采用动力触探测定。 处理后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202中附录A的要求进行。 对高层建筑或更重要的建筑工程,应尽量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这样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不受规范中承载力特征值的限制,拓宽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地基的使用范围。 当基础的埋深大于0.5米时,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有关规范进行计算,深度修正系数取1.0,宽度不作修正,即:Fa=Fak+0+1.0*γm *(d-0.5) 工程资料表明:灰土挤密桩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已超过了400kpa,拓宽了灰土桩应用范围。 随着灰土桩应用范围的扩展,有的方法对桩间土并不产生挤密效应,应用的土质也不限于黄土和填土,在此情况下,需要有一个理论计算方法,根据其作用机理,完全可以建立 10 一个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1)、 Fspk=(K1*Fpk*Ap+K2*Fsk*As)/A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pk—土桩或灰土桩承载力特征值(kpa) Fsk—天然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A— 有效加固面积(平方米),A=Ap+As Ap—土桩或灰土桩截面积(平方米) As—桩间土受压面积(平方米) K1—与土桩或灰土桩不同桩径、不同土质材料有关的系数,对于孔隙比不大于1.3、液性指数不大于1的一般粘 性土和杂填土,K1可查表(表略) K2—挤密后沉降量在10mm时的承载力特征值与挤密前地基受压沉降量在10mmm时承载力的比值,亦可取K2=1.0 (2)、若已知桩体的承载力特征值Fpk和变形模量Eop、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和变形模量Eos(一般按原地基取值)、处理地基中桩的置换率m,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m*Fpk+(1-m)Fsk E0sp=m*Eop+(1-m)Eos 一般情况下,上式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但少量工程除外,即设计值高于实测值。 (3)、若已知桩土应力比,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 11 下式计算: Fspk=m*n*Fsk+(1-m)Fsk=[1+m(n-1)]Fsk=Fsk/Us 式中:n—桩土应力比 Us—应力扩散系数,Us=1/[1+m(n-1)] 篇三:湿陷性黄土地基判定与检验 湿陷性黄土地基评定与检验 一、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一、黄土的特征 黄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当缺少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的称为黄土状土。 1、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2、颗粒组成以粉粒(粒径0.05~0.005mm)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粒径大于0.25mm的甚为少见; 3、有肉眼可见的大孔,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 4、富含碳酸盐类,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分布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250~600mm之间,年降雨量小于250mm的地区,黄土很少出现,主要为沙漠和戈壁。年降雨量大于750mm的地区,也基本没有黄土。依据《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32?-47?之间, 34?-35?之间最为发育,而以黄土高原区的黄土分布最为集中,黄土沉积最为典型。黄土高原的范围是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青海、宁夏、陕西、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总面积达 12 35.85万平方公里。 二、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 1、颗粒组成 表1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2、孔隙比:变化在0.85~1.24之间,大多数在1.0~1.1之间。孔隙比是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之一。е,0.86时,一般不具湿陷性或湿陷性很弱。 3、天然含水量:黄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湿陷性关系密切。当ω,24%时,一般不具湿陷性。 4、饱和度:饱和度愈小,黄土湿陷系数愈大。当Sr,75%时,黄土已不具湿陷性。 5、液限:是决定黄土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当ωL,30%时,黄土的湿陷性一般较 弱。 三、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1、湿陷变形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量,湿陷变形是在充分浸水饱和情况下产生的,它的大小除了与土本身密度和结构性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土的初始含水量和浸水饱和时的作用压力。 2、初始含水量 湿陷性黄土在进行湿陷性试验时浸水增湿前的含水量。初始含水量较低的湿陷性黄土,其湿陷变形相对较大。 3、湿陷系数 13 单位厚度的土样所产生的湿陷变形,以小数表示。 4、湿陷压力 产生湿陷变形时所作用的压力。 测定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应自地面下1.5m)算起,10m以内的土层应采用200kPa,10m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应采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时,仍采用300kPa)。当基底压力大于300 kPa时,宜采用实际压力。 5、湿陷黄土试验结果判定 1)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释义手册 表21- B 黄土湿陷性与非湿陷性的划分 表21- C 湿陷性黄土湿陷作用强烈程度的划分 表21-D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划分 2)依据《公路路基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 表7.9.4-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注:当300mm<?s<500mm,70mm<?zs<300mm时,定为?级;当500 mm??s?600 mm,300 mm??zs?350 mm时,定为?级。 二、 湿陷性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检测、评价 一、试验段 一)冲压前原地面检测、试验与评价 1、清表后,应检测原地面高程(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 14 2、检验项目、内容、频率及要求: 1)地基土的液塑限取代表性土样一处、易溶盐取代表性地点一处(1m深度内分层取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取代表性试样一处(20cm~80cm范围内); 2)取1处代表性试样分层检测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 3)取1处分层检测土的湿陷系数,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 4)随机取6处检测地基承载力(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 5)结果评价:将原地面检验结果汇总列表示出。 二)冲击碾压过程中及碾压过后的检验 1、冲击碾压10遍、15遍、20遍、30遍后,分别检测整平后地面高程(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且与清表后原地面测点吻合); 2、冲击碾压10遍、15遍、20遍、30遍后随机取6处,分层检验土的密度、含水量 (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 3、冲击碾压20遍、30遍后取代表性位置2处,分别检验湿陷性系数(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 4、冲击碾压分别在10遍、15遍、20遍、30遍后,随机取6处,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 5、按不同冲击碾压遍数,将检验结果列表示出,得出以下曲线: 1)冲压遍数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冲压遍数与压 15 实度关系曲线 3)冲压遍数与贯入量关系曲线 4)干密度与湿陷系数关系曲线 三)试验段结论:达到设计要求湿陷性指标和压实度的最优冲击碾压遍数;合适的冲击碾压工艺;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二、施工常规检验 1、冲击碾压前,在作业段中(300~500m)取代表性土样1处,测定土的液塑限(确定土名)、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冲击碾压完成后,随机取6处,分层检测压实度(清表以下20cm、50cm、80cm),相邻位置做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6处(测深90cm);取1处,分层检测湿陷性系数(清表以下20cm、50cm、80cm); 3、每个作业段完成后,应评定分层压实度(或贯入值)和湿陷系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治检测与评价 一、试验段 一)强夯前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提供的典型地质路段,选定400~800m2的试验区(明示区域界限); 2、清表、整平,检测地面高程(每个分区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 3、根据强夯机械性能,第一、二遍选择不同的单点夯锤与落距组合实施夯击,不同组合夯击的施工区域应图示清 16 晰; 二)检测参数及频率 强夯处理前应准确确定原状土检测点位和强夯处理后的检测点位,强夯处理后检测点位必须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中心且不能与处理前检测点位重合。 1、强夯处理前 1)取代表性试样1处检测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和液塑限,土层有变化时增加检测频率;在该点地表1m内按易溶盐取样规则分层取样检测易溶盐; 2)取1处位置按不同深度取原状土检测天然密度(密实度)、天然含水量、湿陷性系数(分层取样,竖向间距为1m); 3)检测地基承载力直至穿透黄土层; 2、强夯处理后 1)满夯夯击完成并整平后,检测地面高程(每个分区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且与清表后原地面测点吻合); 2)在选定点位不同深度处检测密度(含水量)、湿陷性系数(分层取样,竖向间距为1m); 3)在选定点位不同深度检测地基承载力; 三)试验段结论 1、不同夯击区域选定的锤重、落距、夯击能; 2、不同试验区域一、二、三遍平均夯击次数及满夯后平均沉降量; 3、强夯前后的试验检测数据汇总分析,按设计要求处理 17 深度和标准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判定,确定达到要求湿陷处理深度时的合理夯击能、最佳夯击数、夯沉量、密实度和承载力。(汇总表可参照附表格式) 二、施工常规检验 强夯处理前应准确确定原状土检测点位和强夯处理后的检测点位,强夯处理后检测点位必须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中心且不能与处理前检测点位重合。 1、强夯施工前 1)在施工区域检测整平后地面高程,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 2)取代表性试样1处检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液塑限,土层有变化时增加检测频率;在该点地表1m内按易溶盐取样规则分层取样检测易溶盐; 3)在施工区域取1处位置按不同深度取原状土检测天然密度(密实度)、天然含水量(分层取样,竖向间距为1m),必要时检测地基湿陷系数; 18
本文档为【湿陷性黄土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