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

举报
开通vip

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 $ 1、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及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联合欧洲的构想便在欧洲政坛酝酿,1939— 1940年间,英国政府就向法国政府示意成立欧洲联合政府。1946年9月19日,英 国首相丘吉尔倡导成立欧罗巴合众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时任法国计划委员会主任 的让?莫奈就试图成立欧洲联合机构,他首先把目光投向英国,希望英、法两国成立一个联 合经济组织,但法国的提议遭到了英国的拒绝。英国对法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感到失望,从 而对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失去了信心。 二战结束时...

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 $ 1、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及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联合欧洲的构想便在欧洲政坛酝酿,1939— 1940年间,英国政府就向法国政府示意成立欧洲联合政府。1946年9月19日,英 国首相丘吉尔倡导成立欧罗巴合众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时任法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委员会主任 的让?莫奈就试图成立欧洲联合机构,他首先把目光投向英国,希望英、法两国成立一个联 合经济组织,但法国的提议遭到了英国的拒绝。英国对法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感到失望,从 而对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失去了信心。 二战结束时的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马歇尔援欧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美国 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 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制订欧洲经济恢复计划和酝酿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为了 利于自由贸易,这一组织很快就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其成员国几乎遍布世界。 在共同防御方面,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五国于1948年签署了《布鲁 塞尔公约》,结成军事同盟以对抗来自德国与前苏联的潜在威胁。次年,西欧五国又与美国、 加拿大、丹麦、冰岛、意大利、挪威、葡萄牙等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 北约是一个在军事上更具国际性,但不涉及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组织。同样,成立于1949 年的欧洲委员会致力于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实现统一,并召开了著名的保护人权大会。欧洲委 员会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支持,为后来三个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做了铺垫。 1951年4月18日,在法国外长舒曼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卢森堡、荷兰等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协议》, 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缩写为 ECSC), 对煤炭与钢铁实行统一管理,比如价格和产量等,需由该共同体与各成员国进行协商,最后 由共同体裁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控制了煤炭与钢铁这两大战略物资, 任何人都 无法发动战争。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参加,从而失去了本为欧盟魁首的地位。没有 英国的参加, 欧洲煤钢共同体照样成功运作,使西欧六国大喜过望,以至在后来的数年里, 反而几次拒绝英国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加入的申请。历史证明,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与荷兰六国作为欧盟创 始国而载入史册。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签订了《罗马 协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缩写为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称为《罗马协议》 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旨在使西欧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参与国际事务。《罗马协议》提出在 共同体内设置必要的机构与职能部门,这些机构与部门的权力应不同于以前的欧洲煤钢共同 体,以利于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歧。同时,又要为各成员国保留较大的权力空间, 以确保欧洲一体化的实现不会损害各成员国的利益。罗马协议意义深远,为以后的欧洲联盟 构建了思想框架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 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 、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原因 1972 年,在有英国、丹麦和爱尔兰等新成员国代表出席的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 要把欧共体的作用推向国际,同美国、加拿大、日本建立积极的对话关系。 进入80年代后,东欧形势巨变,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产业结构重组,失业率居高不下。 这种新的国际形势对欧共体的作用与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欧共体能否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共同市场。80年代中期,《欧洲单一法案》应运而生, 该法案把建立单一市场的时间表定在 1992 年。单一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成本、劳务、服 务与商品自由化。单一法案还包括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涉及环境、卫生、 劳保、技术开发、经济、金融等等。德国统一后,东南欧国家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加盟欧共 体。显而易见,此时的欧共体己今非昔比 。 1991年12月,欧共体理事会在荷兰的马斯特希特召开会议,起草了《欧盟协议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1993年11月1日,协议书得到所有成员国的认可 ,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 。欧盟成立之后, 相应的机构名称也随之更改。1993年6 月,根据欧盟东扩的新情况,欧盟理事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提出申请国必须实行民主制, 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具备采用统一货币的基础。1994年制定的《阿姆斯特丹协议》 认为,确保欧盟职能部门的有效运作,是欧盟东扩的先决条件。1995年随着奥地利、芬 兰和瑞士的加入,欧盟成员国达到了15个,人口占西欧总人口的90% 。 2002年12月13日,欧盟15国领导人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峰会,完成了 与10个候选国的入盟谈判, 正式向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托 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个候选国发出了2004年5月1日加入 欧盟的邀请。至此,欧盟完成了第五次扩展。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为防止成员国及其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欧盟协议强调尊重成员国国民的利益与尊重基 本人权的重要性。为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设置了欧盟法院与审计署,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 条款,以防滋生官僚腐败。欧洲议会由各国首脑组成,议会有权对欧盟的重大事务进行表决。 欧洲联盟由三大权力机构所组成,即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另设欧 洲法院和欧洲审计署两个监督机构,欧洲法院负责维护欧盟法律的尊严,欧洲审计署负责财 务审计。 此外,欧洲联盟还设有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地区事务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投资 银行和欧盟投诉中心等5个分支机构,共同参与欧盟事务。 3、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关税同盟为起点,通过实施共同市场、统一大市场而最终向全面 的经济货币联盟迈进。 1968年7月1日,欧盟实现关税同盟。1985年6月,欧委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完成内 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提出在欧共体内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真正实行人员、商品、 资本、服务的自由流通。1985年12月,委员会的“白皮书”得到理事会批准。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商品、资金、服务和人员开始在欧盟成员国内部自由流通。 为巩固工业品关税同盟及共同农业政策,避免汇率的过度波动,欧共体于1979年3月13日正式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为单一货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89年6月,欧共体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关于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明确提出自1990年7月1日分三阶段实施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的《马约》 对经济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实施途径及最后期限做了明确规定。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3月1日,欧元区各国原货币停止流通,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国家的 唯一法定货币。欧元区现有12个国家。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 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 尽管摩纳哥、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并不是欧盟国家,但是由于他们以前使用法国法郎或者 意大利里拉作为货币,现在也使用欧元并授权铸造少量的他们自己的欧元硬币。一些非欧盟 国家和地区,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尔,也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工具。 欧元的出现使欧洲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股票交易更趋一体化,欧洲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欧元作为国际清算、交易和储备货币的地位直接向美元的霸权地 位发动了挑战,从而在经济上也有助于多极化世界的发展。 中国与欧盟自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其发展 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政治、经济良好发展阶段(1975年—1989年)。这一阶段总体来说,政治关系良好, 经济往来发展迅速。 1、 良好的政治关系初步建立。 中欧之间政治交往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1).1974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提出同中国谈判缔结贸易协定。1975年5月,欧共体同中国达成建交协议,同年9月,中国在布鲁塞尔设立了驻欧共同体使团。1988年5月,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正式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团。 (2)欧共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与德洛尔主席先后于1979年和1985年访华。 (3)中国———欧盟政治合作部长级会议于1987年启动。中欧之间能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 是由双方有较多的共同利益而无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对欧共体而言,中国是第一个在政治上 正式承认欧共体的发展中国家,不仅积极支持欧洲联合和成员国的扩大,对欧共体重视发展 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表示赞赏,而且也是牵制霸权主义威胁的重要力量。欧共体在反对霸权 主义问题上与中国立场一致。在这一阶段,美欧、日欧之间存在不断的磨擦,中美、中日之 间也不时发生碰撞、存在难以消散的历史阴影;而中欧之间不仅设有大的矛盾,而且还面临 着发展本地区经济、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等共同问题。但由于中欧在文化、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意识形 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对人权、价值观等理解分歧,加之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双方并未建立 稳固的政治对话机制。 2、 经贸往来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欧经贸往来迅速发展。 (1)1978年4月中国同欧共体签订了为期5年的贸易协定,并3次延长。 (2)1985年中欧签订了《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成立了贸易与经济合作委员会。 (3)1979年7月双方草签了为期5年的纺织品贸易协定,1984年签订了《附加议定书》,1988年签订了新《纺织品协定》。 (4)从1980年起,欧共体给予中国普遍优惠制待遇。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双边 贸易额迅速增长。但双方在科技、投资等领域关系发展滞后于贸易关系。 (二) 短暂的低潮阶段(1989年—1992年) 中欧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人权方面一直存在分歧。冷战时期,美欧以大的战略 利益为重,一致奉行联中抗苏政策,把这些分歧暂置一边;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对欧共体的威胁已不存在。1989年风波后,欧共体首脑会议于6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实行一系列制裁措施,双方在人权领域发生争执。欧共体各成员国也纷纷断绝与 中国的政治合作和经贸往来,中欧关系出现严重倒退,政治往来和经贸合作受挫。尽管欧共 体12国外长会议于1990年10月做出决定取消欧共本对中国采取的制裁措施,恢复同中国 的正常关系,但直到1992年李鹏总理访问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和西班牙,我国同西欧的 关系基本实现正常化,双方关系才有所回升。 (三)加深对话与合作阶段(1992年—2003年)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双方关系于1992年开始回升,政治对话和高层互访日益频繁,中欧经贸关系迅猛发展。 1、中欧政治对话与合作全面展开。 (1)1994年6月中欧达成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对话协议。协议规定:第一,保证中国外长同欧 盟“三驾马车”外长每年一次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的会晤;第二,中国外长同欧盟“三驾马车” 外长不定期地轮流在北京和欧盟主席国的首都或布鲁塞尔举行会晤;第三,中国外长同欧盟 驻北京的大使们每半年举行一次会晤;第四,欧盟主席国外长同中国驻欧盟主席国首都的大 使每半年举行一次会晤等。 (2)1994年,欧盟制定了《走向新亚洲战略》,1996年、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先后举行了四届亚欧首脑会议。 (3)1995年,欧盟通过了《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这是欧盟制定的第一个对华政策 文件,标志着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中欧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4)1998年3月,欧盟发表《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 俄同等水平, 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998年4月2日,朱钅容基总理与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伦敦 举行首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希望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的 中欧建设性伙伴关系,并决定建立双方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 (5)2001年5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又通过了第三个对华政策文件《欧盟对中国的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与今后使欧盟政策更有效的步骤》,明确表示进一步推进欧中关系的发展, 愿与中国加强对话与合作。 (6)2002年3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欧盟国别战略文件—《中国篇》,其整体政策目标已在1998年和2001年文件中阐明,即:“主要通过政治对话,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向基于法治的开放社会转变;通过将中国进一步带入世界贸易体系,通过支持经济社会改革 进程,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更好地利用欧盟现有资源;提升欧盟在华形象”。 (7)在人权问题上,欧盟主张对话,1998年2月,欧盟决定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不搞针对 中国的提案。 2、经贸关系迅猛发展。 (1)据中国海关统计,双方贸易额1998年为489亿美元,1999年为556.76亿美元,2000年为690亿美元,2001年为766亿美元,2002年为867.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82.1亿美元。2003年1—6月为555.1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311.5亿美元。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 贸易伙伴。 (2)欧盟对华投资额迅速增长。欧盟是中国引进技术和设备最多的地区。截止2001年底,中国引进欧盟设备项目为13495项,合同金额为671.7亿美元。 (3)中欧科技合作明显加快。1998年中欧签署《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协定》。中国于1999年全面参加欧盟第五个科技框架计划,目前合作项目已达70余项目,总项目金额达9200万欧元。欧盟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在中国第一次公开招标已于2002年12月17日正式开始,招标总项目50亿欧元。 (4)在中国加入世界贸组织问题上给予积极支持,通过15轮谈判进行一系列的对话、磋商与 合作,于2000年5月19日达成双边协议。 3、援助合作和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1)欧盟对华援助明显增强,1999年欧盟对华援助资金达7000万欧元,欧盟已决定2001年—2005年中,对华发展援助的预算约为2.5亿欧元。对华合作项目集中于:支持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向与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关系密切的部门提供培训及技术援助;帮助解决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环保合作、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中欧商业对话和产业合作等。 (2)1997年,为期四年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以及欧盟—中国学术网的开通,有力地 推动了双方问题研究,加强学术和人员的交流。(3)中欧文化交流频繁,展览、文艺团体互 访不断。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虽然3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仍然存在 不少障碍。在政治上,鉴于中国和西欧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欧 盟对华政策上也有明显的消极一面。 首先,欧盟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力量,不会放弃对中国推行西化加分化的战略,他们会 想方设法向中国兜售西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影响中国的发展。1989年“6?4”风波 时,西欧国家曾伙同美国推波助澜,并对中国实行了制裁,今后如有风吹草动,他们也可能 故伎重演。 其次,台湾问题将是影响中国和欧盟关系的难点问题。长期以来,虽然由于中国的斗争 和工作,西欧对华政策的消极方面有所抑制,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摩擦时有发生,某些方面 甚至更趋复杂。一些西欧国家在发展与中国关系时,仍在谋求对台关系的发展,欧台官方、 “准官方”的接触往来增加。1994年以来,德、法、英等国均有内阁部长访台。台湾的“经 济部长”汪丙坤访问了意大利和德国。台湾的“行政部长”连战以“过境”名义访问了奥地 利、荷兰。军方人员或明或暗往来不断,法国甚至试图突破“1.12”公报,对台湾再次出售军火。欧盟一些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先后访台,台“立法院长”和一些“立法议员”也多次 到欧洲活动。此外,允许台湾的派驻机构升格的动向也值得关注。今后西欧国家官方与台机 构的往来可能会日益公开,台湾驻西欧的机构实际上起着变相大使馆的作用。 再次,在人权问题上,西欧经常联合向中国施压。西欧国家利用各种机会表示对中国人 权状况的关注”,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欧盟一些国家多次搞反华提案,干涉中国内政,虽 然后来放弃了以集体名义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关于中国人权提案的作法但在人权问题上中 欧双方仍存在严重的分歧。 我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限制、普惠制待遇 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第一,反倾销调查问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 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此外,欧共体也是对我国出口 产品第一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经济体。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歧 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接受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 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第二,单方面 的数量限制问题。1994年颁布了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进行配额管理的办法,以 欧盟统一的配额管理取代了国别限制,提高了数量限制的力度。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鞋、陶瓷 器等七大类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商品设置了进口数量限制。第三,外贸关税壁垒问题。 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品。第四,普惠制问题。1980年欧共体给予我国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促 进了我国对欧共体产品的出口。但是,欧盟于1995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实施为期7年的新普 惠制度,旨在限制竞争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享受这一待遇,只提供给最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 被列入第二类国家即属于竞争力较强的国家,被划在不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范围内。以上存 在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是中欧关系中的一个支流。但是已严重地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 对法国总统希拉克来说,5月15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晚上,他将最后一次 以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16日上午,在21响礼炮声中,新任总统萨科齐将正式接任总统 职务。不过,离开爱丽舍宫后,希拉克还将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因为他已建立了一个基 金会,准备致力于推动有关全球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活动。 希拉克在担任法国总统的12年间既受到赞誉也遭到嘲讽。他留给法国的东西就像他本 人一样复杂而含糊不清。 希拉克在法国取得的成就既赶不上他的榜样夏尔?戴高乐将军也不及其前任、社会党人弗朗索瓦?密特朗。 在国际上,他对伊拉克战争公然说“不”的行为仍在造成影响。此举迫使美国总统布什 2003年在没有获得联合国支持的情况下出兵伊拉克。 希拉克时代另一次说“不”的行为也仍在造成影响。2005年,法国人投票反对欧洲为进一步实现一体化而进行的努力。 如今,很多人渴望看到希拉克离开。在受公众关注40年后,他成了一道并不鼓舞人心的风景,并没有真正受到注意。 对于一些人来说,希拉克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对这个国家大胆地进行变革和领导。这个国 家正在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世界上努力维持自己的地位。有时候,希拉克 似乎决心尽可能不激怒法国人,制定了畏手畏脚的中间改革路线并对街头示威妥协退让。 尽管希拉克被视为保守主义者,但其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却难以归类。在他执政期间, 法国减少了税收、使大型工业企业私有化并将法郎换成欧洲通用货币欧元。 尽管他的工作是权力的象征,但希拉克爱好简单。比起香槟,他更喜欢啤酒,见到放牛 的人似乎比会见各国政要更让他开心。 送走希拉克之后,爱丽舍宫将迎来新主人———52岁的萨科齐,今后5年他都将住在这里。 在萨科齐就任总统职务仪式后,希拉克将带着萨科齐在爱丽舍宫巡视一番,并将核按 钮密码交给他。然后,希拉克和夫人将回到自己的新居。希拉克身边的助手透露说,这几天, 希拉克显得十分疲惫,还多少有些伤感。 在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以“强人”和“硬汉”的形象出现,他主张法国应以 激进的改革为特色,其最主要的变革思路体现在经济领域。 萨科齐一贯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和增加就业、改革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工制度。上任之 后,萨科齐将会努力进行包括就业、工作时间、企业用工等方面的经济改革。 “与过去决裂”,是法国右翼总统候选人萨科奇在此次大选中提出的主要竞选口号;他 最终成功当选,关键是其务实的经济改革政纲,获得传统右翼选民的支持,彰显法国“人心 思变”。 所谓“与过去决裂”,这个“过去”,是指自从1981年社会党的密特朗担任总统以来,法国政坛长期处于“左右共治”局面。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浪潮冲击下,法国政治的 左摇右摆,使其未能如英国、德国那样适时改革,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综合国力持续下滑。 GDP在最近25年从世界排名第7位跌到第17位;人均财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 5位跌到2006年的第13位。 凡此种种,皆令民众深感不满,产生强烈的变革愿望。萨科奇和罗雅尔同属1950年代 出生、锐意改革的法国新一代政治人物。不过,两人的改革理念和方法不同:萨科奇看重自 由市场经济所突显的市场和竞争;罗雅尔则强调欧洲左翼传统势力所主张的福利和公平。 针对法国经济体制的弊端,萨科奇提出减少企业压力、减轻公民赋税、搞活劳动力市场 等措施,力主提高法国的竞争力。针对法国高福利制度造成人们依赖福利政策,萨科奇不断 以“多劳多得”的口号吸引低收入阶层,他特别指出,失业者领取的救济金竟然比工人得到 的报酬还多,这是不能容忍的。萨科奇的主张,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让工人和企业都有较 大的自由去创新、拼搏、赚钱。 在当选后,萨科奇宣示,法国选择了变革,他要使变革成为现实。但是,改革之路不会 一帆风顺,尤其是他主张废除每周35小时工作制等等,在法国社会备受争议,并曾触发暴 动。改革的阵痛是否值得,端视萨科奇能否如默克尔夫人当选德国总理后那样,短短两年时 间的向右转改革进程,就令奄奄一息的德国经济重新变得生机盎然。 在英国历史上,一位首相连续执政10年绝对是一个不短的纪录。1997年布莱尔喊着“新工党”的口号,推进“第三条道路”,力主创建一个“新英国”。10年过去,布莱尔的确也有建树,其中两大功绩不能不表。 第一,经济持续增长: 10年来,英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超过了战后2.5%的平均水平;创造2500 多万个工作岗位,就业形势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好的状态;通货膨胀率虽然前不久达到 了3.1%,但总体看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第二,推动北爱和平: 北爱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势不两立30多年,在过去10年中,对立两派也是谈了斗,斗了谈,和平进程一波三折。但是在布莱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北爱尔兰对立的两派领导人3 月26日终于达成协议,同意从5月8日起共同组建地方自治联合政府。这让布莱尔足以青 史留名。 但布莱尔在担任首相10年间犯下了3大错误。 第一:滥用新干涉主义 英国《卫报》说,布莱尔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外交政策方面,这些错误甚至使得他的内政 成绩变得黯然无光。 布莱尔曾经表示,他对外政策中的核心就是“自由干涉主义”。这一思想被广泛贯彻到 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布莱尔政府跟随北约出兵南联盟,出兵阿富汗, 并且顶着英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进攻伊拉克,使自己的支持率一跌再跌。伊拉克至今乱成一团, 而支持布莱尔的人也只剩22%,另有59%的英国人认为,布莱尔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并 没能提升英国的国家形象。 第二:充当美国小跟班 伊拉克问题极大地伤害了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感情。《卫报》说,布莱尔曾表示,英 国要在欧盟和美国之间充当“桥梁”,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沟通美国,另一方面与欧盟 共同对美国施加影响。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在美国面前更像是一个“小跟班”,而 没有能够发挥布莱尔所期望的“独特的”作用。《卫报》指出,尽管英国紧跟美国的脚步, 但只有一个“强大的、发出统一声音的欧洲”才是英国真正的利益所在。 第三:没有加入欧元区 《卫报》评论说,布莱尔政府缺乏决断。为了加快欧盟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变得强大起 来,英国政府理应更加融入欧洲社会。对此,布莱尔有着清醒的认识。例如在欧元问题上, 布莱尔一直倾向于加入欧元区。 但英国媒体和反对派的声音却更加“强大”。他们持“欧盟怀疑论”。在这样的情况下, 布莱尔政府一直没能有力地引导媒体和民众,而是做出了让步的姿态。 从2006年施罗德将德国总理宝座交给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到现在法国总 统希拉克离任,而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已经宣布辞职计划,即将交权给布朗。有媒体分析说, 这标志着以施罗德、希拉克和布莱尔为代表的德法英三国领导人的“三剑客”时代已经结束, 欧洲开始进入新“三剑客”时代,默克尔、萨科齐和布朗将吸引各方更多新的关注。
本文档为【中国与欧盟:历史现状与未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29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