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与教学论3

举报
开通vip

课程论与教学论3课程论(A) 课程论(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论与教学论3
课程论(A) 课程论(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计10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A.进步主义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要素主义课程 2.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  ) A.斯克瑞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3.“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 A.独立论      B.统一论 C.平行论                                 D.超越论 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2.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5.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20分,本题共40分) 1.试述课程开发中的泰勒模式。 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请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题分 100 1、​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空格,计20分) 1.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学科内容。 2.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3.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4.关联性,统一性,内在联系。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计20分) 1.B    2.A   3.A   4.D  5.B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6小题,计30分) 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经验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够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2.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从课程价值观看,二者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等价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5.确定课程价值观;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取向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内容。 6.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计40分) 1.(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了解学生的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包括分析当代生活的决定性方面。揭示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基本原理;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应儿童的兴趣需要;要经过教育哲学的选择。学科专家的建议。对所获得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行选择。有效地陈述目标。 (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 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 (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境,编制评价工具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即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包括校长和教师。 (3)学校外部的因素。包括:校区与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社会团体的影响。 课程论(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1918年博比特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7.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 3.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4.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 A.实践理性  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6.(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 塔巴     D.奥利沃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8.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9.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10.(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2.如何有效地开发综合课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CIPP评价模式。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课程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请评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空格,计20分) 1.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2.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 3.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4.关联性,统一性,内在联系。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课程》 7.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计20分) 1.C   2.C   3.B   4.D   5.C   6.A   7.C   8.B   9.B   10.A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6小题,计30分) 1.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2.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计划。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CIPP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tier)的英文第一十字母的缩写。CIPP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该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为四类:第一,设计决定,它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第二,终结性决定,它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第三,实施决策;第四,循环决策,即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变革是否纳入课程,抑或再次试验。 5.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6.实践性课程取决于四要素持续的相互作用;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课程审议;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本位;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小题,计30分) 1.(1)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儿个问题:第一,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把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第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这类知识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即是课程实施过程对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现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2)相互适应取向(或相互适应观)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课程论(C)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1918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排列课程内容。 4.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把“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2.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 A.被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整合论                                                D.主动适应论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     )。    A.塔巴模式               B.惠勒模式    C.泰勒模式               D.坦纳模式 5.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7.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 A.实践理性  B.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8.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 塔巴     D.奥利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2.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课程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如何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3.试述课程开发中的泰勒模式。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博比特,《课程》。 2.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3.连续性、顺序性、先后顺序。 4.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5.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 7.八年研究。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A   2.B   3.D   4.C   5.C   6.B   7.D   8.C   9.C   10.A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从课程价值观看,二者是“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等价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2.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3.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与计划到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正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隐并重;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校内校外并重。 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5.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6.实践性课程取决于四要素持续的相互作用;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课程审议;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本位;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四、论述题(请从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本题共30分) 1. (1)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的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 (3)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儿个问题:第一,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把知识的价值指向于理解世界以与世界更好地和谐共存,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而非仅限于功利追求。第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使生活的意义得以提升的知识;是使个人获得自由解放、社会不断臻于民主公正的知识,这类知识整合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三,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要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以下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2)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向于人的自由。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对等与融合,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3(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了解学生的现状;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包括分析当代生活的决定性方面。揭示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领域;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基本原理;特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应儿童的兴趣需要;要经过教育哲学的选择。学科专家的建议。对所获得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进行选择。有效地陈述目标。 (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 (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界说教育目标,确认评价情境,编制评价工具。 教学论(A)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             )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 2、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设计良好的问题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目标明确集中; (2) (             );(3)发展思维能力。 4、(                 )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 5、上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                  )四个基本程序步骤。 6、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1)(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 权威式      b 放任式      c 民主式     d 协商式 2、根据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a 诊断性评价    b 相对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3、一般而言,好的行为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a 确定可以作为成绩的证据的行为   b 确定行为的必要条件 c 确定合格的标准                 d 确定行为的评价者 4、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               ) a 发散性问题    b 聚合式问题    c 封闭式问题    d 开放式问题 5、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表现在:(               ) a 具有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的作用 b 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反馈信息 c 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动力 d 本身具有教学和发展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教学与教育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4、如何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5、教师提问具有那些教学功能? 6、当代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你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例,试分析说明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你是如何看待班级授课的?试阐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夸美纽斯  2、基本途径  3、切合学生特点  4、学生学业评价  5、课外辅导  6、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 b c  2、b c d  3、a b c  4、c d  5、b 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方法是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引)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 2、(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知识与智力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两者不一定成正比。 3、(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激发学习动机;(2)提示学习重点;(3)发展思维能力;(4)培养参与能力;(5)诊断学习成效。 (1)评价模式多样综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某种教学模式的简要阐述;(2)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1)班级授课的特点: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单位;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以“课”为教学获活动的单位。 (2)班级授课的优点:多;快;好;省(3)班级授课的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规定的课时和日课表施教,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容易采用讲述法、复现法和演绎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3、(1)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2)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般包括准备、预演、课堂展示和反馈强化四个环节。(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教学论(B)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论 1、(             )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 2、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设计良好的问题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目标明确集中; (2) (             );(3)发展思维能力。 4、(                 )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 5、上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                  )四个基本程序步骤。 6、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1)(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 权威式      b 放任式      c 民主式     d 协商式 2、根据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a 诊断性评价    b 相对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3、一般而言,好的行为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a 确定可以作为成绩的证据的行为   b 确定行为的必要条件 c 确定合格的标准                 d 确定行为的评价者 4、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               ) a 发散性问题    b 聚合式问题    c 封闭式问题    d 开放式问题 5、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表现在:(               ) a 具有鉴别质量、区分优劣、选拔安置的作用 b 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反馈信息 c 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动力 d 本身具有教学和发展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教学与教育 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4、如何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5、教师提问具有那些教学功能? 6、当代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你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例,试分析说明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你是如何看待班级授课的?试阐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夸美纽斯  2、基本途径  3、切合学生特点  4、学生学业评价  5、课外辅导  6、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 b c  2、b c d  3、a b c  4、c d  5、b 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方法是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教化;(2)教学是诊断;(3)教学是探究;(4)教学是(引)发问;(5)教学是求异;(6)教学是交往。 2、(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知识与智力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两者不一定成正比。 3、(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激发学习动机;(2)提示学习重点;(3)发展思维能力;(4)培养参与能力;(5)诊断学习成效。 (1)评价模式多样综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某种教学模式的简要阐述;(2)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1)班级授课的特点: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单位;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以“课”为教学获活动的单位。 2)班级授课的优点:多;快;好;省(3)班级授课的缺点: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规定的课时和日课表施教,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容易采用讲述法、复现法和演绎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3、(1)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2)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般包括准备、预演、课堂展示和反馈强化四个环节。(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教学论(C) 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称之为(             )。 2、教师的职责是(                  )。 3、以学生的行为方式叙述,并借助于学生的具体行为或活动而达到的一种教学目标称之为(               )。 4、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包括(                             )四个教学程序。 5、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              )。 6、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教学评价类型称之为(                )。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 a 教学本质    b  教学规律     c 教学现象      d 教学问题 2、按照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可分为:(          ) a 综合课       b 单一课      c 讲授课      d讨论课 3、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a 说明具体行为                   b 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c 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d 说明行为的评价者 4、班级授课的优越性表现在:(           ) a 多       b 快         c 好          d 省 5、从性质看,教学评价具有:(             ) a 教育性功能        b 管理性功能       c 正功能       d 负功能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 2、教学媒体与教学手段 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教学的本质涵义。 2、简述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解。 3、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反复实践中掌握提问技能? 简述选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在确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时,应处理好那些问题? 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过程? 2、你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 3、有人认为:“只要备好课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一、填空(每题2分,共12分) 1、产婆术   2、教书育人  3、行为目标  4、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开放式问题  6、绝对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c d     2、 a b      3、 a b c     4、 a b c d      5、 c d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2分) 1、(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2)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育目的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教育目的与教学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2、教学媒体是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媒体。 四、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1)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2)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3)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4)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1)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3、(1)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2)由归纳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3)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1)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2)问题具有适当的难度,落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3)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4)在学生思维起点上设计问题;(5)要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5、(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 6、(1)评价标准与评价目的的关系问题;(2)评价标准的广度与深度问题;(3)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执行者,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调节和推动者。(2)智力因素活动是非智力因素活动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3)教学过程既是利用教师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积极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2、本题答案是开放的,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3、备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不仅包括备课,还包括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以及课外辅导。(根据具体阐述酌情给分) 三.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题     1.实践是( )的感性活动。     2.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3.教学过程具有一种特殊的程序结构,具有下列四个特点( )、( )、( )、( )。     4.( )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一般包括( )两个方面。     5.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有( )、( )和( )。     6.教学策略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 )和( )。     7.常用的课堂提问技巧有( )、( )、( )和( )。 二.选择题     1.在广义上,教学是指( )     A.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B.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C.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D.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2.下面有关教学问题定义最准确的是( )     A.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B.产生于教学实践的问题。     C.产生于教学实践同理论的对立的问题。     D.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有( )     A.信息意识,信息知识。     B.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C.信息伦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     D.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     4.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 )  a 教学目标    b 教师和学生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和手段        e 教学组织形式         f 教学环境    g 教学评价     A.bcdfg     B.acdeg     C.abcdef     D.abcdefg     5.教育目的是( )     A.学生能取得好成绩     B.培养优秀人才     C.培养人的总目标     D.让人们得到知识 三.判断题     1.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条件。( )     2.教室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     3.时间条件与空间条件是孤立存在的。( )     4.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     5.教学媒体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学互动。( )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原则。     2.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主要有哪几点,请一一列举出来。     3.用自己的话概要地阐述教学方法的实质。     4.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见习,以具体的课例具体阐释一下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2.从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出发,分析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与对象的多元化,多层次化。 答案 一.填空   1.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 2.教学管理,研制或开发,应用 3.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化 4.教学环境 5.全班上课,班 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6.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7.转向,启发,追问,等待 二.选择   1.B 2.D 3.D 4.D 5.C 三.判断   1.√ 2.√ 3.×不是孤立存在的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5.√ 四.简答   1.   ①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②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 ③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 ④以实现课堂目标为根本; ⑤以教学内容特点为依据;   ⑥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 2.   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随心所欲的;   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3.教学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原则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 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狭义理解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   ①在教学目标上,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再到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②在师生互动关系中,既强调学生的整体能动性,又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③在评价上,将诊断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尤其强调发挥形成评价的作用;   ④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 五.论述   1.通过教育见习,我发现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育能够规范有序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教育的总体质量和目标,但我们应 该清楚的认识到课堂教学其自身具有缺陷性,如果我们仅仅靠课堂教学就要完成对一个人的塑造的话,就太有些不切实际了。首先课堂 教学具有时间有限的缺点,不可能让学生们24小时全天候的去接受课堂教育,而更多的教育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生活。其次我们的课 堂教学所传授的仅仅是一些理论的系统的知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跟我们所学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需要在 生活中实践,用实践去验证真理。   2.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教学参与者”和“教学系统要素”两大类。包括课程与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是重点,教学运行 系统是前提。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的评价,这是教学评价的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其次教师教的行为与质 量。教师教的行为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教学设计行为,组织实施行为,课堂管理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等。 四.教学论试题 程代码:1000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_______、培养智能和_______。 2.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有_______、直接式和_______。 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是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_______、文化知识和_______。 5.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是_______。 6.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二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活动根本因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课程 D.方法 2.最近发展区理论是( )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叶希波夫 C.维果茨基 D.达维多夫 3.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 )的教育家。 A.中国 B.美国 C.苏联 D.德国 4.被称为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兰喀斯特制 D.文纳特卡制 5.目标管理是( )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 B.泰罗 C.斯金纳 D.加涅 6.表示测验成绩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 )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7.苏格拉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情境教学法 B.产婆法 C.发现法 D.暗示教学法 8.卢仲衡所主持的中常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出了( )原则。 A.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B.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C.启、读、练、知、结 D.高速度、高难度 9.核心课程又叫( ) A.关联课程 B.问题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10.教学计划就是( ) A.学校课程方案 B.教学进度计划 C.教学管理计划 D.课堂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环境 2.教学模式 3.教学管理 4.教学评价 5.广域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目标的特点有哪些? 3.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的结构包括哪些成份?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论教学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依据。 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的有序性原则。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形成技能、发展个性 2.辅助式、循环式 3.京师同文馆 4.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单一课、综合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B 4.C 5.A 6.B 7.B 8.C 9.B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2.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3.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 4.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主要是任课教师。 5.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广域课程的优点就在于它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技文化常识,开拓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表象。这样的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所谓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那些不但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而且对教学过程的性质、方向和结果具有决定作用的那些本质联系。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本文档为【课程论与教学论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66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0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1-06-17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