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性,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运动。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流派或思想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畴。它大致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1830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2.湖畔诗人: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特点是:早年都热烈欢迎法国大革命,后来转为消极遁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的守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守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因此被称为“湖畔诗人”。 3.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他们都是高傲、孤独、倔强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他们又脱离群众,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拜伦通过他们对社会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就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4..多余人 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5.新人 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新人的意义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为争取社会解放的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通过新人的行动,为俄国第二阶段的社会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6.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所宣扬的政治和道德主张,他在猛烈抨击沙皇旧制度的同时,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原则、宣扬对上帝的信仰,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说教,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托尔斯泰主义所起的是麻醉人民的作用。 7.复调小说 由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针对托尔斯泰的“独白小说”。大意为:陀笔下的人,是破碎的完整体。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囿于自身,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陀的世界,根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世界。小说具有对话性。 8.冰山文体 这个理论最早是海明威在一部关于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里提出来的。以后又不断阐发,意即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1/8,7/8都在海面以下。下面的就是作家省略掉的、需要读者去感受的部分。它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简约的艺术。即删掉一切不必要的文字,“电报体风格”;第二,经验的省略。 9.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 、帕索斯( 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10.自然主义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11.象征主义 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 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12.荒诞派戏剧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 ,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第一,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第二,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第三,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代表作家有S.贝克特、E.尤内斯库、J.热内等。代表作品有《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椅子》、《阳台》、《屏风》等。荒诞派戏剧在西方剧坛享有极高声誉,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潮流则已成陈迹。 13.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流派。发轫于30年代。早期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美洲印第安人或黑人神话传说的发掘,代表作是危地马拉作家M.A.阿斯图里亚斯的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中期魔幻现实主义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主要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神话原型的显现以展示拉丁美洲的文化混杂和社会矛盾是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此后,魔幻现实主义盛极而衰,但它的某些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到70年代甚至更晚。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艺术批评家弗兰兹?罗在1924年《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出来的。意大利作家M.邦滕佩利也曾用它评论未来主义。在拉丁美洲,最先起用这一术语的是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得里。他在《委内瑞拉文学与人》一书中将它界定为对人的“本质描写”和某种文化积淀的演示。 1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世纪),产生的新生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基督老文化的重重樊篱,打开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观念形态上开辟了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为中心的人文中心。它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17.卡夫卡式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社会批判的主题,是一种暴露文学;作品的基调是悲观和令人压抑的,笼罩着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主人公几乎都是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且都是一些受欺压、受凌辱的弱者。 18.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为自然主义打下思想基础的是泰纳。在吕卡思医生的《自然遗传论》特别是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的启发下以及文学上龚古尔兄弟的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的影响下,左拉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P.414。 其特点:1、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2、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3、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7、 夸饰主义文学流派(即“巴洛克”文学):诗中堆砌典故,雕琢词藻,追求华丽的形式。其特点是思想上的彷徨、悲观、颓丧和艺术上的刻意雕琢,追求怪谲。 《人间喜剧》的历史内容 1、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作品有:《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 如《古物陈列室》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外省两个集团的对抗。一个是以德•爱斯格里翁侯爵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另一个是以“工商界的领袖”古久西埃为首的资产阶级集团。最终以贵族落败而告终。又如《弃妇》中的鲍赛昂夫人,在情场上的失意。 2、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品有:《高利贷者》、《欧也妮•葛郎台》、《纽沁根银行》 如《高利贷者》的主人公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发家的方式又比高布赛克进了一步,是巴尔扎克创作中著名的资产者典型。如《纽沁根银行》的银行家纽沁根又不同了,他非但不装穷,反而尽量摆阔,制造豪华的假象,骗取存户的信任。 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作品有:《幻灭》、《欧也妮•葛郎台》、《高老头》 如《幻灭》讲的是王政复辟时期两个有才能的外省青年吕西安和大卫被金钱毁灭的故事,吕西安就是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作品有:《农民》、《幻灭》 如《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和《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巴尔扎克特别强调和突出的是他们性格中的忍让精神。 5、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主题 1、在小说里雨果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被注定过贫苦的生活。他在《悲惨世界》的“作者序”中说明,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还明确的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悲惨世界》的明确目的就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合理和不正义。(贫穷男子指冉阿让,饥饿妇女指芳汀,黑暗儿童指克赛克。) 2、雨果的《悲惨世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 3、《悲惨世界》里共和党人起义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十分壮烈。 4、小说中压倒一切和贯穿全书的乃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的通过冉阿让的形象以及恶人最终受到报应表现出来。 5、雨果通过冉阿让的转变向读者说明:以刑罚为手段的现行法律,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 6、雨果已经把他的博爱主义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学结合起来了。(他所写的小城居民实际是就是一种乌托邦思想。) 7、雨果是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他始终主张对人进行道德感化。(感化了沙威和冉阿让) 《艰难时世》主题 1、狄更斯没有被四五十年代英国社会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他认识到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劳资矛盾,看到社会的巨大危机,敏锐地认识到这个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无情、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工业城市焦煤镇里。主宰这里的两个资本家,一个是国会议员、退休五金批发商和教育家葛雷硬;另一个是工厂主、银行家庞得贝。他们都信奉功利主义哲学,追求个人的实际利益。 3、通过写葛雷硬的“事实哲学”扼杀人性,庞得贝鼓吹自由竞争多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事实,谴责功利主义哲学和曼彻斯特学派政治经济学说的罪恶,并加以讽刺。 作者看到力量阶级对立,正面描写劳资矛盾问题;他同情工人,对资产阶级及其欺骗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但是,他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他们的丧失人性和缺乏仁爱精神。他解决社会矛盾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人性感化。小说集中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象征主义 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欧,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外,还存在有其它文学流派。象征主义在法国产生于七十和八十年代。 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在一八八六年,诗人让•莫雷阿斯发表了一篇象征主义的宣言。 发起人:《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更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人物:马拉梅、魏尔伦、兰波达式。 特点: 象征主义者厌弃庸俗丑恶和现实世界,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中有不少模糊的、扑朔迷离的诗句,十分晦涩,诗中意象令人厌恶。就象《恶之花》一样,追求丑和效果。魏尔伦有些诗表达的感情极为深刻,如《无言浪漫曲》。也有不少粗俗淫秽的内容,他自己称晚年的一部诗集为“粪池”。 兰波的代表作有《母音》(《元音字母》)、《醉舟》。马拉梅最重要的作品是《牧神的午后》。在“马拉梅星期二茶话会”的与会诗人中有的成了诗坛的大师,如保尔•瓦雷里。象征主义诗人在思想与艺术上的特点是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悲观主义。他们的诗歌晦涩、朦胧。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九十年代初就解体了。但它的思潮却传到了比利时、奥地利、德国和俄国。到二十世纪,象征主义又以更大的声势发展开来,是谓后期象征主义。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最重要的剧作家。代表作《闯入者》 《草叶集》意义 艺术形式 《草叶集》是美国作家惠特曼于一八八五年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草叶集》是惠特曼深邃而神秘的宇宙观的一种诗的体现。闪耀着神的灵光。惠特曼是一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意识的作家,他以澎湃的激情抒发主人公的政治热情和他对哲理的探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草叶集》的特色表现在反抗黑暗势力的战斗精神,反对蓄奴制度。从诗歌艺术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草叶集》堪称一座里程碑,其艺术特色如下: 1、《草叶集》中采用的自由体,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旧套,成为诗人内在情感自然流露和自由抒发的最恰当的形式。《草叶集》中的大部分诗都不遵循传统的格律,不押韵,也没有规律的音步,诗句像口语和散文那样长短不一,全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与诗中的自由精神浑然一体。用“我在屋里屋外戴帽不戴帽,全凭我自己的意愿。” 2、惠特曼还以重复、排比、平行等手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和气势,造成一种雄浑、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 3、在这奔涌的诗潮下面,还有一股持续不断的潜流,在这鼓舞人心的宏朗的格调中还有一种可以把人带入瞑思境界的低回的乐律。A从内容上看,《草叶集》中的强烈的政治热情与对更高意义上的哲理的探索是结合在一起的;B从形式上看,它的雄浑、直率、奔放的格调与深沉、含蓄已至神秘的色彩也是不可分的。 4、惠特曼在诗歌艺术中的创新与他对音乐的爱好有关。 5、作为一个诗歌艺术的革新者,惠特曼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在《草叶集》中,毫无诗意的狂喊并不少见,有些半通不通的外文词汇也夹在中间。 苔丝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1、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和勤劳的农家姑娘。 2、她纯朴,感情真挚,有一颗高尚的心灵;她热爱劳动,从未感到自己的贫苦农民出身是什么耻辱。她对克莱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她对克莱坦白,诚实,她不仅勤劳、善良、心地纯洁,而且性格刚强,富于反抗精神。 3、她的斗争性和反抗性是不彻底的,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命运是安排,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也有一种逆来顺受的特点。 4、她的悲剧命运有着明显的社会性质。这种社会压迫来自资产阶级恶势力和剥削者,也来自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和宗教,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3、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艺术特色: 1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苔丝被亚雷骗奸的那个晚上,森林中昏暗多露,四面不见人。) 2出色的对比手法。两家德伯的对比:一贫;一富。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淫邪不正。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多余人”形象分析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普希金以奥涅金的形象,概括了当代贵族进步青年性格的基本特征。贵族青年中觉醒了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十二月党人的道路,决心用暴力改变俄国现状,而大多数庸俗的贵族青年却仍然在上流社会里鬼混。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既不能像十二月党人那样立志改革,奋起战斗,也不能像一般贵族青年那样自甘堕落。他们有良好的教养,聪明的头脑。想有所作为,却有脱离人民,找不到出路,结果一事无成。奥涅金就是这类贵族青年的一个典型。 蒙托夫在《当代英雄》里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即彼巧林的形象。他是俄国三十年代“多余人”的形象。 他比二十年代的奥涅金要痛苦,烦闷得多。这时候,贵族革命正成为过去,进步的人民所受的压制比二十难道更加沉重。彼巧林聪明过人、精力充沛,却又十分孤独。内心的矛盾折磨着他。他不断的制造恶作剧,却又不完全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卑鄙无耻的。体现在他性格中的反农奴制的倾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作者对他的形象抱着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彼巧林是俄国社会的产物。 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第三个“多余人”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四十年代“多余人”性格的特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过渡性质。 罗亭的世界观是四十年代形成的。他是一个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我祖国进步不惜牺牲了一切,具有崇高的人生态度。然而,他不了解俄国,不了解俄国人民,也不了解自己。因此,他的改革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个人生活也很不幸。最后,于1848年牺牲在巴黎街头的街垒之上。 冈察洛夫在1859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塑造了第五个“多余人”形象,即奥勃洛摩夫,他是五十年代的“多余人”的形象。 奥勃洛摩夫是个地主,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聪明的头脑。可是,他懒散,脆弱,好空想,精神麻木,害怕生活发生变动,没有出事实际活动的能力。 卡夫卡对现实有哪些批判 二、《城堡》 长篇小说《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一部、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一向被推崇为卡夫卡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堪称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 小说揭露了人在神秘力量控制下的孤独、恐惧与茫然失措。城堡统辖下的世界是一个直观、神秘而荒诞的世界。K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好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周围的一切都窥视着他,在他面前设置层层障碍。他明明看到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无法走近它。每一次的努力似乎使他接近一点所要达到的目标,但实际上离开目标更远了许多。他所面对的已非具体可见的人,而是某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高高在上,紧紧地纠缠并控制着他,使其永远摆脱不了恐惧、孤独感。 小说还对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给予了犀利辛辣的揭露。统辖着城堡及小村子的是官僚体制与僵化的官员,他们高高在上,神秘莫测,整日忙碌不停,却毫无任何实绩。层层叠叠的管理机构中,部门之间彼此隔绝,出了事后则相互推诿。官员们从不明确发布命令,所谓指示根本无法执行。就是这样一个臃肿腐败的机构,牢牢控制着人们的心灵,摧残着人们的希望,使人们陷于永恒的恐惧甚至死亡的绝境。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被推崇为作家本人最杰出代表作之一,乃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它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描写人之异化的杰作。 小说揭露了人在神秘力量控制下的孤独、恐惧与茫然失措。城堡统辖下的世界是一个直观、神秘而荒诞的世界。K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好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周围的一切都窥视着他,在他面前设置层层障碍。他明明看到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无法走近它。每一次的努力似乎使他接近一点所要达到的目标,但实际上离开目标更远了许多。他所面对的已非具体可见的人,而是某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高高在上,紧紧地纠缠并控制着他,使其永远摆脱不了恐惧、孤独感。 小说还对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给予了犀利辛辣的揭露。统辖着城堡及小村子的是官僚体制与僵化的官员,他们高高在上,神秘莫测,整日忙碌不停,却毫无任何实绩。层层叠叠的管理机构中,部门之间彼此隔绝,出了事后则相互推诿。官员们从不明确发布命令,所谓指示根本无法执行。就是这样一个臃肿腐败的机构,牢牢控制着人们的心灵,摧残着人们的希望,使人们陷于永恒的恐惧甚至死亡的绝境。 1、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 2、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 3、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时期的“困惑感”。 4、暴露官僚机构的腐朽专横和反动统治的罪恶残忍。 5、齐克加德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在文学上的反映和卡夫卡本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海明威艺术风格 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称之为“冰山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电报式文体,亦即那种简洁、清新、明晰、干净的散文文体。海明威总是避免使用描写手法和堆砌华丽辞藻与花花绿绿的形容词,而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短小语句。由此其冰山风格又被称作“电报式风格” (二)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既然倡导以八分之一部分来表现八之之七部分,亦即“以少胜多”,努力要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趣外之旨。而为了获得这种艺术效果,作家又主要依赖了象征、简洁和零式结局的手法。 1、明威相当广泛地使用象征手法,表现在其作品中,无论是情节、主题、意象乃至通篇诸方面,均富有突出的象征性。如《永别了,武器》中“武器”一词又可作“怀抱”解,暗示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2、运用简洁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作者退避一旁,完全由人物自己说话,以此让读者去体味丰富的潜台词,去捕捉人物隐秘的情感活动,以补充和再现作家故意省略的八分之七部分。试以《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为例。 3、海明威小说的结尾,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不是那种精心安排的有头有尾的收场,而是戛然而止,给人中途刹车、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的感觉。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继承以往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奉守“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的基本原则,保持现实主义固有的艺术上的严谨性——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结构的严密性、人物的典型化和语言的纯洁明晰性等,显示了现实主义的顽强生命力。但严格说来,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吸收了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已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富有自身鲜明的新特点。 1、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在反映现实上表现出及时快捷性。 以往的世纪总体而言,其发展变化的节奏是相当缓慢的。作家有较充裕的时间观察、体验、构思与创作,从容地反映那个时代。而现代生活的节奏显然大大加快了,作家在反映现实时,若不能做到及时快捷,便很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要求。所以很多作品往往是其所描写的事件尚未或者刚刚结束,就创作出来了。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中,法国作家巴比塞便写出了著名的“反战小说”《火线》;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美国作家里德就赶写出了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 2、撷取重大的社会生活题材,富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作家,旗帜鲜明地反对“现代派”及“纯文学派”脱离现实政治的主张,其作品常常在重大的政治事件背景上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显露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如以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为题材的剧本《马门教授》,布莱德尔揭露法西斯集中营真相的小说《考验》等。 3、大胆借鉴、融汇各种流派的艺术手法,呈现出艺术上的多样性 现代生活的崭新内容与快节奏,现代人的审美观,及人们审美能力的普遍提高,要求现实主义文学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对传统手法加以革新,大胆借鉴、融汇其他许多流派尤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艺术手法,为我所用,以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这便使得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以其艺术的千姿百态,而区别于它的古典时代。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或先锋主义文学,它并非单纯统一的文学流派,而是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以来西方文坛上纷纷登台亮相、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以反传统为显著特征的形形色色文学思潮及流派的一个总称,属于自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范畴,是西方文学现当代发展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公认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以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欧洲第一部真正的象征主义诗集的问世为标志。20世纪20年代出现第一次高潮,主要产生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文学五大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年代、50年代为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风靡一时,影响甚广,形成第二次高潮,主要出现了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五大流派。而在上述诸多流派中,又以意识流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 现代派文学的崛起对整个西方传统文学的价值体系构成极大的冲击,成为令人瞩目、蔚然壮观的20世纪西方文坛一大文学景观。它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性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独异的特征。 1、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现代派文学主要有两个显著特征 (1)它以非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潮为其思想基础 与传统作家普遍接受理性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现代派作家所接受的是形形色色的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潮的影响,诸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等等。它们对于人的直觉、本能、冲动、无意识(包括潜意意、下意识等)的强调,在现代派作家的创作中留下了相当明显的痕迹。 (2)表现了全面异化的思想内涵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便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与精神危机。也正是从此角度而论,现代派文学具有着积极的社会认识价值与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2、为表现上述特定内容,现代派作家在艺术性上颇费了一番匠心,从而赋予了现代派文学带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着力发掘“心理的隐曲” 现代派作家认为,传统文学过分追求表面真实,偏重并满足于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属于一种舍本逐末。因此主张文学应当“向内心看”,努力发掘“心理的隐曲”,表现出人的内在生命律动与心理真实。其笔触往往深入到人物的灵魂底处,着力刻画人物的深层意识,诸如人的各种本能冲动、梦幻、幻觉、潜意识活动等,均得到生动、具体的展露。当然这种热衷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发掘,并非意味着对客观现实的全然摒弃,只不过现代派作家较之于传统作家,更注重通过富于变化的人物心灵的观照与折射,从一个特殊视角,以一种特殊方式显现客观现实而已。 (2)惯常使用象征手法,努力使思想知觉化 现代派作家认为,文学应当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使人能够“像闻到玫瑰花香味似地感知思想”。因此他们反对现实主义的对客观事物的繁琐描绘,也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情怀,而强调人之内心世界同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与契合,大量采用象征手法,努力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使原本抽象的思想变得具体、形象、可感,亦即所谓思想的知觉化。如艾略特以“荒原”来象征、隐寓堕落颓废的西方文明。 (3)长于捕捉飘来忽去、稍纵即逝的人物意识活动 现代派作家普遍接受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思潮影响,认为人的意识处在无休止的动态中,宛如一条奔腾不息、无法斩断的河流,而并非如人们从前所描述的那样,始终带有逻辑性、规律性,而往往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相重叠、随意跳跃。因此他们便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强调表现“心理时空”,注意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直觉、梦幻等。概括说来他们主要是运用了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两种基本手法,将印象与幻觉、幻想与想象,甚至梦境与现实杂糅并蓄,使人物的意识活动呈现一种超越客观时空关系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如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女主公莫莉在睡意朦胧中由中国人——钟声——牧师——闹钟——花朵——糊墙纸——裙子……的天马行空式的自由联想颇具典型性:它或由周围环境触发,或由心绪变化所致,或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可谓突兀多变,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 (4)大胆反传统的革新精神,追求与探索新颍奇特的艺术形式 现代派作家反对因袭传统,崇尚创新,不断标新立异、花样翻新。比如语言上的革新:喜爱选用怪僻奇峻的词汇,甚至打破传统拼写方式,以没有标点符号或不同的排列方式重新组合,来表现某些思想内容。再如针对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刻画、结构的严谨完整等做法,现代派作家创作的“反小说”或曰“新小说”,故意淡化甚至消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模糊不清,乃至退避一旁,其中心地位被“物”所取代等。
本文档为【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65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27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