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举报
开通vip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2006年3月 第24卷第2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 Mar.2006 V01.24NO.2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 ——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江守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从叙事逻辑解读唐传奇,着眼于故事内容,唐传奇主要有复仇式、报恩式、劝诫式、觉悟式等模式,这 些模式都有自己的逻辑序列。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说明了唐传奇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开始。 [关键词]叙事逻辑;唐传奇...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2006年3月 第24卷第2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 Mar.2006 V01.24NO.2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 ——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江守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从叙事逻辑解读唐传奇,着眼于故事内容,唐传奇主要有复仇式、报恩式、劝诫式、觉悟式等模式,这 些模式都有自己的逻辑序列。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说明了唐传奇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开始。 [关键词]叙事逻辑;唐传奇;模式 [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6)02—0072—04 所谓叙事逻辑,是说叙事作品总要服从一定的 逻辑规则的制约,这是让人理解叙事的前提。法国叙 事学家布雷蒙借助普罗普的“功能”来说明叙事的逻 辑。他认为在探讨故事时,不应该像普罗普那样仅仅 列举一连串功能,而应该“先将叙事作品逻辑可能性 的图式勾画出来”,研究每个功能为故事发展的下一 步提供了哪些可能性。为此,他用自己的四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法 取代了普罗普的功能分析,其核心的第三步指出: “与普罗普所见不同,这些功能在序列中并不要求前 一个功能发生以后,后一个功能一定要跟随发生。相 反,开始序列的功能出现以后,叙述者既可以使这一 功能进入实现阶段,也可以将它保持在可能阶段:既 然一个行动是以即将发生的形式出现的,那么,这一 行动或这一事件既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另外,叙 述者可以把这一行动或这一事件化为现实,也有自 由或者让变化过程发展到底或者在中路把它截断: 行动可能达到目的,也可能达不到目的;事件可能发 展到底,也可能不发展到底。”[1伸”3_”4’这样,他就用 注重可能性的“树型”结构代替了普罗普注重功能的 “线性”结构。对布雷蒙的这一做法,巴特认为是“比 较真正意义上的逻辑途径”E1](P19)。因此,一般的叙事 学著作都沿用布雷蒙的方法来谈叙事逻辑。但在我 们看来,这种方法本身也值得怀疑。用作品中并没有 出现的可能性来代替作品中已经出现的事实情况, 只能说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对故事发展可能性的猜 测,并不是从文本出发对已经完成的叙事进行逻辑 分析。只有在整个叙事完成之后,才可以谈论叙事逻 辑,在叙事过程中讨论故事发展的可能方向,可以为 理解叙事提供一定的参照系,却不是在理解叙事本 72 身。乔纳森·卡勒认为,功能是某一事件在整个故事 中起的作用,只有知道后面的事件,才能确定前面事 件的功能,以此言之,布雷蒙实际上“混淆了阐释代 码的活动与选择行为代码的活动。后者的成分必须 作反时间顺序的界定,而前者的成分则是按时间顺 序加以识别”[2¨P3”’,他的方法其实是不科学的,他 “研究的是情节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情节结 构”[3](P3"。里蒙一凯南则指出,布雷蒙的方法“不能 表现参与者的意愿与他们的行动的叙述关联之间可 能存在的脱节,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布雷蒙认为 叙述者既可以使功能进入实际阶段,又可使功能保 持在可能阶段,言下之意,叙述者对自己的行为总是 有所意识的。但是,在叙事作品中,“人物并非总是意 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4](P2”’。因此,即使就情节的 发展过程看,布雷蒙的考虑也不够周全。 从叙事可能性出发,布雷蒙指出叙事作品大致 可以出现三种典型的序列组合,即首尾接续式、中间 包含式和左右并连式[1](n55’,这三种组合就是“叙述 可能之逻辑”。应该说,这样的结论是有道理的,就所 有的叙事作品而言,三种序列组合确实涵盖了叙事 逻辑的基本情况,但是,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以丧失 具体性为代价的。对形形色色的叙事作品来说,三种 序列组合毕竟太简单,无法揭示叙事的真正魅力。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所说的唐传奇的叙事逻辑, [收稿日期]2005—09—0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05sk042);“安徽省高 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项目(2005jqw030)。 [作者简介]江守义(1972一),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是就具体传奇作品的实际情况而言的,而不是就作 品的可能情况而言的。传奇作品通过哪些带有逻辑 性的方式来组织结构,从而让人们可以较好地理解 叙事。换言之,这些逻辑性的方式要符合人们理解叙 事的一般要求,否则谈不上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谈叙 事逻辑,唐传奇显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既有常见的 三段论式的叙事逻辑,也有很多其他的叙事逻辑,有 的通过隐性叙事来点明主旨,有的通过侧面叙事来 进行构思,有的强调事件的变化和人物命运的浮沉 来凸现叙事的魅力,等等。在此,我们通过对唐传奇 故事内容的具体解读,来寻找其中的叙事逻辑。 就唐传奇的故事内容来看,叙述者在讲故事时, 会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安排,从而形成不同 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内容要求采用’不同的逻辑序列, 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事的序列,从这个角度看, 叙事内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读者的理 解。着眼于故事内容,唐传奇主要有复仇式、报恩式、 劝戒式、觉悟式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有自己的逻辑序 列。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模式是从不同角度考察故事 的结果,其间不乏交叉现象。 1.复仇式 复仇式是说按照主人公复仇为线索来组织故 事,一般的序列是:仇恨产生——努力报仇——完成 报仇,只不过在不同的传奇中,这种序列的具体情况 有所差异而已。蒋防《霍小玉传》通过李益的负情薄 幸,反衬出小玉对爱情的坚贞,但这种坚贞却没有结 果,小玉最终含恨而死。小玉死后,李益对自己的妻 妾倍加猜忌,生活不得安宁,这显然是小玉向李益报 复的结果。就传奇内容看,主要写的是小玉对李益的 爱情以及这种由爱生恨的原因,李益后来生活的狼 狈写得并不多,而小玉的报复心理只有小玉临死时 说过的一句话:“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 Et不安!”正是通过详写仇恨产生的原因而略写小玉 报仇的努力,才更显示出小玉对爱情的执着,让人对 她产生同情之-心;她死后的报复虽然让李益猜忌无 度,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想让自己的心上人不要忘了 自己,所以在临死时说过那番报复的话之后,也说出 了“愧君相送,尚有余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的相 思之语。这就使小玉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受爱情折磨 而死的多情女子,而不是一个复仇者形象。和霍小玉 形象形成反差的是李公佐《谢小娥传》中的谢小娥形 象,小娥父兄被害,和凶手仇深似海,在多方求证梦 中隐语之后,处心积虑杀死了仇敌。小说对小娥仇恨 的产生写得比较简略,详细地展示了小娥复仇的努 力过程和具体的报仇经过:经过“广求智者”,小娥终 于得知杀害父兄的仇人是申春、申兰,于是她先乔装 到申兰家帮工,然后找机会趁仇人喝醉后,“潜锁春 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 正是由于仇恨的力量和复仇的决心,才使得小娥百 折不挠地矢志复仇,复仇时她的举动不像是一个弱 女子,俨然一副侠者形象。对报仇的努力过程和最终 报仇经过的详细描写使谢小娥成为唐传奇中著名的 复仇者形象。 2.报恩式 报恩式主要以人物的报恩为线索来展开故事。 有时候报恩人是主人公,有时候施恩人是主人公。以 报恩人为主人公的叙事序列一般是:受恩——感恩 ——报恩,以施恩人为主人公的叙事序列一般是:施 恩——考验——接受报恩,当然,报恩人和施恩人的 序列是同时展开的,施恩人的施恩过程同时也是报 恩人的受恩过程。就唐传奇中的报恩式序列来说,主 要两种情况:有的侧重于主人公的报恩,有的同时展 开施恩和报恩。柳王呈《上清传》中的侍妾上清平时很 受丞相窦参的宠爱,所以当她发现刺客的时候,便要 求窦参离开散步的庭院,到房中“谨避之”。这件表面 上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反映了上清对窦参平 时的宠爱已经有所回报。窦参自知难免一死,嘱咐上 清有机会向皇上说清真实情况。后来,窦参被赐死, 上清被送入宫中为奴,她在宫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 唐德宗的注意,德宗在她面前表示窦参死有余辜,她 便乘机为窦参所蒙受的不白之冤辨别,举证陆贽为 陷害窦参所做的手脚,德宗最终为窦参平反昭雪。就 这个故事的序列看,受恩——感恩——报恩,主要是 写上清的知恩图报,即报恩。小说的受恩写得非常简 单,一句“常所宠”轻轻带过,小说的感恩写得也很简 略,在窦参嘱托上清时,上清表示,“诚如是,死生以 之”,以后就没有再写她的感恩了。而报恩在小说中 则多有表现。小说开头,上清提醒窦参注意刺客已经 多少有点报恩的意思,这种提醒也为后文上清人宫 后找机会为窦参陈情作了铺垫;报恩的重心是在上 清人宫后为窦参的辨别。按理说,此时窦参已死,上 清完全可以不必要冒这个危险,毕竟是皇帝让窦参 去死的,弄得不好可能会让上清自己也陪上性命,但 上清为了报恩,“死生以之”,不顾这些后果,终于让 窦参得到平反。整篇《上清传》,就是围绕上清的报恩 活动来进行的,小说以“上清”命名,突出了唐传奇中 这个独特的报恩者形象。如果说《上清传》是正面描 写主人公的报恩,《柳毅传》则是通过正面描写主人 公的施恩来反映受恩者的报恩。如果说《上清传》中 73 万方数据 窦参对上清的恩情是一贯的,《柳毅传》中柳毅对龙 女的恩情则是通过特定事件来体现的。在这个序列 中,施恩写得比较详细,因为它是报恩的基础,如果 施恩得不到充分的展开,后文的报恩也就让人难以 理解。柳毅激于义愤,答应为龙女去洞庭湖报信,但 洞庭湖路途遥远,柳毅不畏艰险,在武士的带领下见 到了洞庭龙君。至此,柳毅完成了他的诺言,施恩过 程结束。就施恩过程看,龙女的苦楚写得较具体,这 是促使柳毅施恩的直接原因,详写龙女的苦楚,衬托 出柳毅报信的重要性,因而实际上也就是在详写柳 毅的施恩;同时,施恩的过程也是考验的过程,人洞 庭湖底,对凡人而言,无疑是困难重重,虽然有人引 导,但也需要胆量,因此,柳毅报信也是对他胆量的 考验。考验过程一开始与施恩过程紧紧交织在一起, 但施恩过程结束后,考验过程仍在继续,此时的考验 过程与接受报恩的过程交织在一起。洞庭龙宫的气 派、钱塘君的威严,对柳毅的心理承受力来说,多少 可算是一种考验,尤其是柳毅义正词严地拒绝钱塘 君的求婚请求并责骂钱塘君,更需要勇气。就《柳毅 传》的叙事序列而言,前后两个部分非常明显。前一 个部分主要是柳毅的施恩过程,后一个部分主要是 龙女的报恩过程(对主人公柳毅而言,则是接受报恩 的过程)。就龙女的报恩而言,先是钱塘君的求婚,接 着是洞庭君夫人的送别,最后是龙女化为范阳卢氏 女嫁给了柳毅。对柳毅来说,他主动地拒绝了钱塘君 的求婚,最后和范阳卢氏女结婚生子。虽然他一开始 并不知道范阳卢氏女就是龙女,但龙女的下嫁是出 于报恩,他既然和她结婚,就等于接受了她的报恩, 而且在知道真相后也很欣然,表明他一方面在无意 中接受了对方的报恩,另一方面对接受这种报恩也 很坦然。《柳毅传》后半部分对柳毅接受报恩的过程 写得非常曲折细致,和前半部分相对平稳的施恩过 程对照,小说通过这两个部分,构成了整体的叙事序 列,突出地显示了柳毅的义气和“善有善报”的结果。 3.劝诫式 劝诫式着眼于某种观念、戒律组织故事来进行 告诫。这些观念、戒律在唐传奇中一般都和宗教有 关。《宣室志·闾丘子》虽然主要是借助尘世中的门 第观念来进行劝诫的,但和宗教仍有关联。《唐阙史 ·李可及戏三教》《宣室志·惠照》等则是直接借助 宗教的戒律来进行劝诫。重视门第是唐代的事实,这 在唐传奇中也有很多反映,但单纯借助门第进行劝 诫的并不多。《宣室志·间丘子》是比较突出的一篇。 郑右玄由于出身名门,所以看不起同门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寒贱 的闾丘子,看不起同室而居的商人的儿子仇生,对不 74 问门第观念的“黄老之道”也无法坚持修行,后来在 聪慧童子说明真相之后,忧惭而死。这个故事共有四 个序列:骄闾丘子——骄仇生——弃“黄老”——道 真相,前面三个是平行序列,这三个序列背后的原因 都是“门第观念”,最后一个序列是总结性的,总体上 看,这个故事是采取分——总的叙事逻辑。前面三个 平行的序列已经将郑右玄的门第观念形象地刻画出 来,最后总结性的序列就显得很有说服力。故事之所 以是劝诫的,是由于其着眼点是最后一个序列,前面 三个序列都是为最后的序列服务的,多一个少一个 都不影响整个故事;最后一个序列中,郑右玄忧惭而 死是由于以门第自傲,这就告诫人们不能过分看中 门第,否则可能会和郑右玄有同样的下场。《唐阙史 ·李可及戏三教》通过李可及借助谐音将佛家的释 迦如来、道家的太上老君、儒家的孔子统统说成是妇 人,戏谑三教,在小说中,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由 头,小说的重心在于后半部分真实作者由此故事而 生发的感慨。李可及戏三教的故事和真实作者的感 慨所占篇幅大致相当,而且在真实作者的感慨中还 夹杂着唐文宗纳谏不予乐官官职的故事,这样,李可 及戏三教的故事和真实作者的感慨就形成前后紧密 相关的两个序列:戏谑三教——对戏{虐行为的不 满。这个序列如此简单,非常突出地显示出真实作者 的价值立场:一方面李可及“以不稽之词,非圣人之 论,狐媚于上,遽受崇秩”,这不应该;另一方面当时 “非无谏官,竟不能证引近例,抗疏论列”,让人痛惜。 作者感慨的最后是一个“吁”字,这个“吁”字既将作 者的满腔悲愤和不满发泄出来,也暗示了这个故事 的序列安排最终要服务于这个“吁”字所包含的作者 的意愿。《宣室志·惠照》先简单介绍开元寺的惠照 “好言人之休戚而皆中”,并通过八十多岁老者的话 使惠照的年龄、来历进一步神秘化;然后是小说的主 体部分:陈广和惠照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惠 照用自己交代了来历,并详细说明了自己神奇本领 的原因;最后,叙述者出面以史书为证,说明惠照所 言属实。就叙事序列看,开头的简单介绍已经让主人 公惠照传奇化,主体部分则是通过主人公之口交代 了传奇的缘由,最后叙述者进一步证实这种传奇的 可靠性。这样就形成了一组传奇序列:人物有传奇色 彩——具体事例看出人物传奇色彩——进一步证实 人物的传奇色彩。就这组序列看,开头和结尾两个序 列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中间一个序列是 故事的主体,在这个序列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观念是 对佛家的赞扬。这个序列包括:惠照遇佛——惠照信 佛显神奇——陈广求佛而不得。惠照年轻时,有老僧 万方数据 便对他说:“子骨甚奇,当无疾耳”,后果然如此,惠照 一直活了二百九十岁;老僧还告诉惠照:“尘世以名 利相胜⋯⋯唯释氏可以舍此”,显示出佛家的超凡脱 俗。陈广愿意弃官跟随惠照“为物外之游”,几次都以 失败告终,这说明佛法并非一般人想学就能学的,反 衬出佛法的威力。如果说《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 是通过从反面批评对三教调侃来维护三教的话,《宣 室志·惠照》则直接从正面来赞扬佛法无边,劝导人 们诚心向佛。这显然和唐代佛教的盛行有关。 4.觉悟式 觉悟式以人物的觉悟为着眼点来组织情节。既 然是觉悟,人物一般首先都处在迷茫之中,这种迷茫 是人物幡然悔悟后才发觉的,起初并不觉得这种迷 茫,而认为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叙事逻辑注重人物的 觉悟,叙事时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人物觉悟前后有 巨大反差。细究觉悟的具体情况,唐传奇中大致有三 种情形:一是人物在追求失败后犹如醍醐灌顶,大彻 大悟,往往通过人物梦境的幻灭来实现。二是人物先 前有过错,也为这过错承担着责任,后来在完成某种 重大举措后对先前的过错有新的认识。三是人物在 苦苦追求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追求没有真正价值, 从而放弃追求并表现出忏悔之情。沈既济《枕中记》 是第一种觉悟的代表。主人公卢生热中于功名,对自 己的困顿发出“生世不谐”之感慨。后来吕翁让他在 黄粱梦中实现了自己平生的愿望,但一觉醒来,一切 成空,卢生由此而大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 理,死生之情”。就整个故事看,卢生的梦想——梦想 在梦中的实现——梦醒后的觉悟三个环节环环相 扣,梦境和现实的强烈对比使卢生的觉悟很容易让 人理解。这种觉悟可称为明晰的觉悟。和《枕中记》 明晰的觉悟不同,袁郊的《甘泽谣·红线》是一种暗 含的觉悟,是第二种觉悟的代表。红线是潞州节度史 薛嵩的侍女,看到薛嵩为魏博节度史田承嗣将侵犯 自己的疆界而犯愁时,红线于一夜之间往返七百里, 盗取了田承嗣床头的“金合”,从而消除了一场可能 爆发的战争。到此为止,红线一直是侍女身份,红线 的侠义行为主要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胸襟和本领。但 在完成这项壮举之后,红线要别薛嵩而去,并诉说了 原委:她本来是男子,因误伤三条人命,“阴力见诛, 降为女子”,如今有功于世,可以恢复本来面目。就这 一原委看,红线的侠义行为多少有觉悟的成分在内。 这种觉悟是一种暗含的觉悟,原因有三:其一,红线 先一直以侍女身份行事,事情完成后才醒悟到要回 到男子身,在行事的过程中,红线对自己的行为是否 有明晰的觉悟,我们不得而知。其二,即使红线有觉 悟,也需要机会来表现自己的觉悟,而这个机会是她 自己所无法控制的,无法控制机会就无法使觉悟完 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一旦没有这个机会,也就 无法表现自己的觉悟,因而人物无法使这种觉悟明 晰化。其三,即使就红线本人而言,有非常明确的觉 悟,要通过自己的侠义行为来为过去赎罪,就小说叙 述而言,这种觉悟仍然是暗含的,一方面,小说主体 是展示红线的勇敢和武艺超群,最后的辞别及其原 因相对说来次要得多,而且可以从侧面进一步反映 出红线的功劳,这就大大冲淡了其中的觉悟成分,使 觉悟显得不那么明显,成为暗含的觉悟;另一方面, 后来的辞别可以说是主要事件以外的另一件事,没 有它,小说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既然小说觉悟的 部分不影响小说的大致面貌,这种觉悟也就很难说 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能在某个部分内是明 晰的,对小说的整体而言,只能是不明晰的。比较一 下上文《枕中记》的觉悟,这一点更清楚。着眼于觉 悟,《红线》的叙事逻辑大致可归纳为:事件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束和另一事件的开始 (后一事件中包含有对前一事件的觉悟),觉悟中有 强烈的男尊女卑观念。明晰的觉悟和暗含的觉悟中 虽然都有说教的成分在内,但小说中的觉悟都可以 让人理解,就是说,小说本身是合乎逻辑的。《枕中 记》的觉悟是故事发展的结局;《红线》的觉悟是对故 事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与此不同的是,唐传奇中的另 一种情况是小说中的觉悟和其他部分之间不协调, 多少有不合乎逻辑的地方,觉悟是一回事,其他部分 显示的则是另一回事。典型的代表就是元稹的《莺莺 传》。《莺莺传》故事的主体是写张生和莺莺之问的缠 绵爱情,但张生却突然决定和莺莺断绝关系,表现出 对过去行为的某种觉悟,其理由是:“大凡天之所命 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胜妖 孽,是用忍情”。和张生前面的行为相比,这里的理由 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张生一见到莺莺,便“自是惑之, 愿致以情”,和莺莺在西厢同居将近一个月,然后又 缠绵多日,临别之时,愁叹不已,十足一个情种形象。 一个情种是很难摆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类道 学家的面孔的。如果说,张生的觉悟有由于自己的科 举落榜,他在落榜后还给莺莺写信,“以广其意”,并 将莺莺的回信告诉了很多人,从这些行为看,他不应 该陡然产生断绝关系的“觉悟”。就故事本身看,张生 的行为前后矛盾,其问又没有任何有力的说明,其觉 悟毫无正当理由,可以说是一种无理的觉悟。也许是 顾忌到觉悟的无理性,小说的真实作者便用“知之者 (下转第127页) 75 万方数据 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讲述秦始皇兵 马俑、万里长城、北京明清故宫甚至包括安徽古村落 等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时,可让学生收 集相关资料,一则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历 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 主义观念;二则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 性及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重要思想,从而树立基 于文化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世界意识。 五、教师在历史瓤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合拍 教师要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合理的动作 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营造出一种既和谐又生动的教 学气氛和情景,让学生在心理倍感愉悦的氛围中获 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语言上说,教师既要注意讲述 语言的精练、风趣、幽默,又要注意在学生回答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出现差错时教师评议语言所包涵的平等、民主、文明 的内核;从表情来看,教师呆板僵硬严肃的面孔往往 会引起学生心理的不悦,相反,丰富而可亲的面容却 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从动作来看,在课堂上,学 生就是演奏家,教师就是指挥家,教师的一举一动都 应成为学生心理活动的指挥棒。当学生与教师完全 融为一体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达到 了完美的境地。 总之,在全面落实历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过程中,历史 教师应该时时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导向,加 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成学生人格的健康发 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课程独特的教育功能。 (责任编辑操申斌) (上接第75页) 不为,为之者不惑”为张生的觉悟做进一步补充,从 而使这种无理的觉悟又成为一种说教的觉悟。可以 说,故事中的觉悟主要是为说教服务的,是一种为觉 悟而觉悟。从这种觉悟看,其叙事逻辑可概括为:故 事朝一个方向发展——故事朝相反的方向结束(觉 悟的结果)——寻找一些说教式的理由。就小说而 言,本来应该着眼于故事的发展过程,却突然将读者 的注意力转到故事的说教上去,让人意外。 以上就复仇式、报恩式、劝诫式、觉悟式对唐传 奇故事内容的叙事逻辑进行了具体的探讨,由此我 们知道唐传奇叙事逻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从一 个侧面体现了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说明了唐传奇是 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开始。 [参 考 文 献] [1]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2]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I-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1. I-3-1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8. [4]里蒙一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三联书店,1989. (责任编辑何旺生) TheLogicSequenceofContentModelsintheLegendsoftheTangDynasty ——oneofNarrativeLogicaboutTangRomance JIANGShou—yi (SchoolofLiteratur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ThepaperinterpretstheTanglegend,awritingstyleintheTangDynastyinChina,innarrative logic,pointingoutthatitsmainmodelsarerevenge,repayinganobligation,admonishmentawakeningand SOon,andthesemodelsreflecttheartisticachievementsoftheTanglegendsfromoneaspectandalso demonstratethatTanglegendsarethebeginningofChinesenovels’maturity. Keywords:narrativelogic;Tanglegend;model 127 万方数据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作者: 江守义, JIANG Shou-yi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名: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06,24(2)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4条) 1.张寅德 叙述学研究 1989 2.乔纳森·卡勒 结构主义诗学 1991 3.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1998 4.里蒙-凯南 叙事虚构作品 1989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 黄亚强 唐传奇叙事特征研究 2007 本文以唐传奇为对象,对唐代文言短篇小说中部分名篇的叙事艺术进行理论的梳理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参照西方叙事理论体系,借鉴相关 的一些概念和范畴,细读小说文本,试图从现代意义上阐释唐传奇的叙事艺术。通过对唐传奇进行初步的叙事学研究,以期从中找寻出中国古典叙事文 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密码。 本文由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介绍了本课题目前的研究动态。论文主体分为五部分:一、关于叙事结构的考察:唐传奇在结构上 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者还通过设置“结构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二、关于叙事逻辑的考察:着眼于故事内容,唐传奇主要 有复仇式、报恩式、劝诫式、觉悟式等模式,这些模式都有自己的逻辑序列。三、关于叙事视角的考察:分析了唐传奇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 视角自身的特点。四、关于叙事时间的考察:介绍了唐传奇的时距,有意识地采用了“扭曲时间”的手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手段 的综合运用构成了唐传奇独特的叙事时序。最后的结语部分概括了本文的基本内容,指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唐传奇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经摆脱子、史的束缚,开始走向成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指 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传奇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运用叙事学原理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不仅对于继承中国古代文艺 思想,而且对于发展、完善中国当代叙事乃至文学理论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jyxyxb200602018.aspx 授权使用:淮阴师范学院(hysfxy),授权号:400215b1-e88c-4da1-8a38-9e9f00ee07b4 下载时间:2011年3月7日
本文档为【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45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7-03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