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举报
开通vip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祝华英 【编者按】祝华英,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道号达智子。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的 一个农民家庭。祝道长幼时多病,成人后发奋自学中医。他在学习和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黄 帝内经》的过程中,被十二经脉、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经脉路线和分支路线 引入了茫茫之境。为了探索和求征“十二经脉”的玄机奥秘,祝道长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 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逐步将祖国医学与仙学相贯通,终于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 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并将古圣人所隐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祝华英 【编者按】祝华英,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道号达智子。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的 一个农民家庭。祝道长幼时多病,成人后发奋自学中医。他在学习和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黄 帝内经》的过程中,被十二经脉、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经脉路线和分支路线 引入了茫茫之境。为了探索和求征“十二经脉”的玄机奥秘,祝道长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 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逐步将祖国医学与仙学相贯通,终于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 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并将古圣人所隐秘 的部分详尽剖析阐明,以成全璧。 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被中国古代高士和民间方士视为医学的大经大法,它 阐明的尊生疗疾之理,特别是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学术体系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一直被后世奉为圭臬,迄今仍有效地指导着治病和养生。然而,由于古人的保守 思想,在论述“十二经脉”时,却隐瞒了四分之三的内容。祝华英道长以他博大的胸怀,将 其三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必将有助祖国传统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繁 荣。 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 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素问》、《灵枢》。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 二经脉”各有两条经脉,一道在左侧,一道在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 只一个侧面而已。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 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如果仅凭《灵枢 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会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 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 的规律循行,即形成如下的自我矛盾。 (一)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 行于经渠为经,入于足泽为合。”经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 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 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 我矛盾现象(图 1)。 《灵枢·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 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 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入走于“曲池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 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 “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图 2)。 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入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 “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二)根结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极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 于窍阴,结于窗笼。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墩, 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曰:“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若联系以上足 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走向来推理阴、阳、根、结的居点:其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是合乎循 行规律的,因为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应根左足,而结在胸上(图 3~1、3~2、3~3)。若 是将足三阳经的根、结居点来结合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理,其足三阳的“根”当 在头,“结”当在足。而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此乃根结矛盾(图 4~1、 4~2、4~~3)。 (三)根、溜、注、入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足少阳根 于窍阴,溜于立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 迎。手太阴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 支沟,入于天牖。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据以上足三阳经与 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走向,若结合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的道理分析: 其手三阳经之根、溜、注、入的循行路线是合理的,它是随着手之三阳从手走头的路线而根、 溜、注、入的。但是,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路线就不符合道理了——不但不能从头走 足来根、溜、注、入,反而“从足走头”而根、溜、注、入,此乃根、溜、注、入矛盾(图 5)。 诸如以上有关“十二经脉”的出、入、根结及根、溜、注、入等经脉循环迂回的逆行矛 盾,从古至今著书者众理纷纭,皆附和围绕着“经典的理义”注释,未有剖析说明“十二经 脉”之内在所形成的“各种矛盾”而难圆其说。 二修身炼性方悟真谛 贫道初学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犹如乱丝难以理顺。观历代医家对“经络学说”各持己 见,未能获得“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面对以上所提出的种种矛盾而百思不解。 由于《黄帝内经》中之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素问》、 《灵枢》的黄帝、岐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有关经络循行运动的道理是古圣人在养生炼道中 由自身显示出来的玄机奥秘。所以,虽然著出《素问》、《灵枢》于世,却是藏头去尾深隐 保密,如未经真师口传心授,实难解释其“真谛”。 为了解开数千年没有解开的“十二经脉”运行的矛盾之谜,贫道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 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 出并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 和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的运动一样,“十二经脉”也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 向进退运动”。根据其阴阳对立的双向运动,使以前研究“十二经脉”的三个矛盾得到了合 理的解释。 关于“十二经脉”在脏腑表里相配合的阴阳对立运动是小循环运动,贫道能清楚的用文 字表达出来,在后面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章上详述。而每一个侧面有三道大循环运动, 但因隐隐约约,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环运动更深奥、更玄妙,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 达,故只揭示一下而已。 附: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 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 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但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 3cm 的透明圆球在 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地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 路线一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运动着。即内 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 运行时,内侧足三阴经则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 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 其余的三阴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 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动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 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旋运动不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 在。 我处于这种“胎息”的状态时间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 1、左手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足之三阳经 运行至足,三阴经即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 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图 6)。再接 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 约正负各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负各运行二次。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负无休 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 1、左侧正运、右侧反运 左侧手三阴从胸  手 左侧手三阳从手  头 左侧足三阳从头  足 左侧足三阴从足  腹 右侧足三阴从腹  足 右侧足三阳从足  头 右侧手三阳从头  手 右侧手三阴从手  胸中 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2、右侧正运、左侧反运 右侧手三阴从胸  手 右侧手三阳从手  头 右侧足三阳从头  足 右侧足三阴从足  腹 左侧足三阴从腹  足 左侧足三阳从足  头 左侧手三阳从头  手 左侧手三阴从手  胸中 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 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 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这一现象,在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 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 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颈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 分辨清楚。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 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 周身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行机能也消失。根据这次“胎息”的体验,使我 多年研究“十二经脉”所遇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释。 三、解释根源注入矛盾 关于足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的机能运动,应区别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不 同运动道理。足三阳经是反运动之时产生根、溜、注、人的;手三阳经是正运动时产生根、 溜、注、入的。只举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例: 正当足阳明经反运而经气上行之时,其在足的足阳明经气即由“厉兑穴”处退缩而上行 溜流于“冲阳穴”,继续上注于“下陵穴”。同时,颈部和足阳明经气即从“人迎穴”处上 升运行至“颡大穴”而终结;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而进入于“人迎穴”。这进入于人迎 穴的别行经气进入于何所呢?是由人迎穴“人贯舌中”与足太阴脾经的“散舌下之脉吻 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图 7)。 如足阳明经正运下行之时,在头部的足阳明经气即由“颡大穴”下降至人迎穴处。同时, 处于下肢的足阳明经气即由“下陵穴”下降运行至”厉兑穴”而终止;及同时,还分支一道 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而进入于足太阴经与之相“吻合”。这说明“十二经脉”不论正运与 反运,都是“如环之无端”的运动机能。 《灵枢·根结篇》云:“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人于人迎、丰隆也”。 所谓“人于人迎、丰隆”,是言其足阳明经气根、溜、注、人反运上行时,该经气由“人迎 之别穴”而入;正运下行时,该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而人。 当手阳明经正运而经气上行时,在手的手阳明经气即由“商阳穴”处退缩而上溜流于 “合谷穴”,继续上注于“阳溪穴”。同时在颈部的手阳明经气即由“扶突穴”处上升运行 至“迎香穴”而终;及同时,还分支一道经气别行而进入于“扶突穴”内。这进入于“扶突 穴”的别行经气又进入于何处呢?是经过“扶突穴”人喉咙至缺盆与手太阴肺经的“循喉咙 之脉相吻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机能。 当手阳明经反运下行时,在头部的手阳明经气由“迎香穴”下降至“扶突穴”处,同时 在手部的手阳明经气,即从“阳溪穴”下行即伸进至“商阳穴”而止;及同时,还分支一道 经气由“偏历别穴”而进入于手太阴经与之“相吻合”,即形成“如环之无端”的阴阳交合 机能。 《灵枢·根结篇》云:“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阳溪,人于扶突、偏历也。” 所谓“人于扶突、偏历”,是言手阳明经根、溜、注、人正运上行时该经气由“扶突别穴” 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图 8);反运下行时皆经气从“偏历,别穴”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也 就说明了阴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阳经的经气来占领;阳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阴经的经气 来占领,这就形成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循环不息功能。手足三阴三阳的十二经脉,就这 样“如环之无端”往返不息地运动着。 《灵枢·官能篇》曾云:“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故此之根、 溜、注、人的阴阳出入升降屈伸条理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手足三阴三阳之肘膝以下的阴、阳、进、退、伸、缩机能,可证明肘、膝以下之井、 荥、俞、经、合五个穴位调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当注意,其“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 是固定不移的,但各阴阳经脉的经气,是有规律的升、降、出、人而上下移动的。 四、要一隅而三反之才得十二经脉的全壁 根据上述“足阳明经与手阳明经”的根、溜、注、人的运行机理,来结合研究《灵枢· 根结篇》之原文,就知《灵枢·根结篇》中仅仅说出了十二经脉的四分之一,却隐藏了四分 之三的机理。所以研究各阴阳经脉的内在运动机理,应在《灵枢·根结篇}原文中再来“一 隅而三反之”,才能获得十二经脉的“全璧”。 经曰:“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人于人迎、丰隆也。”按这几句经语 来研究分析,实际上只说出了足阳明经在反运上行之时,其经气由“人迎”的别穴而人内, 而没有说出足阳明经在正运下行之时,其经气由“丰隆”之别穴而内人。但只以一句上下文 不相衔接的句词“丰隆也”而了之。更没有说出正当足阳明经气在反运上行的同时,而与其 相配合阴阳运动的“足太阴脾经”此时此际正在反运下行至“隐白穴”而止。及同时,还分 支一道经气由“公孙”之别穴外出而交会于足阳明胃经。以上还只说出了此一侧的足阳明经 与足太阴经的运行规律。再同时,还要了解到彼一侧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的运行规律,却与 此侧相反。因此,故当“一隅而三反之”,才能获得各阴阳经脉之左右侧的完整机理。可见, 古人对十二经脉之内在的正负机理非常保密,仅只说出了一隅之词。贫道若不是在“功态” 中发现左、右、正、负的经脉运动,也难以悟出左右四肢阴阳对立的正负机理之真谛。 五、解释手太阴和手阳明的出井入矛盾 前面反复说明了“十二经脉”的正反运行机理,现根据这种阴、阳、正、负的机理,对 前面有关“十二经脉”的运行所提出的三个矛盾,就能够取得合理的解释。当手太阴经脉正 运外出时,其经气运行到“井穴”;手太阴经脉反运内入时,其经气运行至“合穴”(图 9)。 手阳明经脉正运上行时,其经气运行到“合穴”;手阳明经脉反运下行时,其经气运行至“井 穴”(图 10)。 《灵枢·本输篇》在论“十二经脉”的开端时,就典型提出五脏的井、荥、俞、经、合 五俞穴;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并详细说明了手足三阴经的井、荥、俞、 经、合五穴,与手足三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六穴的位置,但对周身其他的穴位置 而不讲,可证明五脏的“五俞穴”与六腑的“六俞穴”是调治阴阳经脉的重要穴位,也是调 治一切疾病的重要穴位。 由于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都处 于肘膝以下,是阴阳经气交换的重要场所。根据贫道“胎息”时的体验,手足四肢三阴三阳 经脉最明显的出入运动机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就认为阴阳经气的交换重点是在于手 足四肢。虽然头颈之上、脏腑之内亦存在阴阳经气相互交换,但是次于手足四肢之处的,故 手足四肢肘膝以下的俞穴,能调治五脏六腑各经脉的有余或不足,是外治百病的常用穴位。 六、解释足三阴足三阳根结矛盾 当足三阴经正运上升之时,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于“结穴”;足三阴经负运下降之时, 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于“根穴”。 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于“根穴”;足三阳经负运上升之时, 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于“结穴”。所以足三阴及足三阳都是与它相表里的阴阳经无间断的 “根结”着。如阳经在“根”,而阴经就在“结”;如阴经在“根”,而阳经就在“结”。 《灵枢·根结篇》说:“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 而走。阴阳火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 道咸绝。”根据以上经言,就足以说明这根结机能活动的始终机理,却能挽回五脏六腑,折 关败枢,阴阳大失的危证救治。所以,明白“十二经脉”的根结机理,该是何等的关键! 七、简叙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当贫道进入 “胎息功态”之时,感到自身前后中线的任督两脉都在运动;并感觉到任脉与督脉各呈现两 条经脉线合并成一起运动。以前,我认为任脉与督脉均只有“单独一条经脉”,谁知却是“两 条经脉相合并”的。因为前人传承下来的“奇经八脉图”,对于冲脉、带脉、阴跷、阳跷、 阴维、阳维等六脉,在人体都有两条经脉而分于左右两侧,但对于“任督二脉”在人体中线, 却是独一无二的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据此,便充分 证明了“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脉相并而为一的,亦呈现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运动(图 11、图 12)。 任脉属阴,却与足三阴经的运动相反;督脉属阳,却与足三阳经的运动相反。正当左侧 足三阳经的经气反运上升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下降;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正 运下降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上升。其右侧之足三阳经和左侧“督脉”的升降运 动亦如上运行(图 13)。 正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正运上升的同时,其右侧的“任脉”则运动下降;当右侧足三 阴经的经气反运下降时,右侧的“任脉”则运行上升。其左侧之足三阴经和左侧“任脉”的 升降运动亦如上运动(图 14)。由于任督二脉与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阴阳运动不同,全是 “排斥性反作用”的运动机能。 关于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六脉,因受左右两侧“十二经脉” 明显的升降运动所混淆,故难以体验出这“六条奇经”的升降运动规律。如借鉴“任督二 脉”的运动机理,即认为全体“奇经”都是在配合“十二经脉”的运动中,而起着“排斥 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功能。 八、论十二经脉与天地阴阳之道 祖国医学发源于《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从始到终都贯串着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 根据贫道练功的体验,认为发现“经络学说”是古圣人通过养生达到与宇宙的大自然之道合 体之时所取得的中医理论——“十二经脉”理论。 祖国医学理论虽“玄”,却是通过自身反应,故是十分科学实用的,所以数千年来一直 指导着人类疾病的治疗与防治。 祖国的“医学理论”和我们道家的“道学理论”相同,都是持“天人合一”的观点,认 为宇宙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在运行“五运六气”,才能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 迁;人体之内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即十二经脉路线)在运行“五脏六腑”, 才能体现春季脉弦、夏季脉钩、秋季脉浮、冬季脉实的脉象变迁。在宇宙间若没有自然大道 的运动场,其日月星辰即不能有规律的运行,万物也不能生长。在人体内若没有“十二经脉” 的运动场,人就没有生命。所以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之道是至关重要,又非常玄微的。 《灵枢·经脉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 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 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又如《素问·气交变大论》 以天人相应的观点说:“肝应岁星(木星)、心应荧惑星(火星)、脾应镇星(土星)、肺应太白 星(金星)、肾应辰星(水星)。”这说明:宇宙是个大天地,人体是个小天地。前圣曰:“人 乃天地之精灵。”可以说,人体即是“天体”的一个缩影,其太阳系的天体结构在人体内都 有,但隐藏着;因而许多修行人在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时(有日月会合境界)就能见到太阳、月 亮、星辰。故我们道家说,“大道在自身,身外无道”。也就是说明我们的人体己具备天地 之全璧,应予珍惜修养。 贫道之所以在乎生劳心费神挖掘古圣“经络学说”的隐秘,期望揭开十二经脉机理使之 真相大自来服务于健康事业。贫道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探讨,确认十二经脉阴阳正负的“灵机 运动场”是枢转不息的,所以古圣著作针经者而定名为《灵枢》。即明确的指示我们人体之 内有这个视之不能见,听之不能闻的“灵机”(或称元神)在枢转。这个阴阳、正负无止息的 运动灵机一直到人死亡时才告终结。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 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 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以上说明:我们人体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生化能量无形 难辨。但是,当古圣人在阐述五脏六腑之“十二经脉”的机理起源时,却是从很微小、很暂 短、一霎那、一瞬间而不到一个呼吸的往返运动为起点,再沿着这一个微小呼吸,由一呼脉 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的推移来“推之大之”,就可能演化一秒、一分、一刻、一时、一日、 一月及一年的五运六气阴阳运行。 所以,大道理是从微小道理产生的。贫道研究后认为:《灵枢经》对有关“十二经脉” 运行过程的论述,都未有达到一个呼吸的时间。据论述最多的章节,实质也只达到“半个呼 吸”的运行时间。而论述最少的章节就只有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运行时间。例如: 1、论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 走腹”。这证明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十二经脉的“正运机理”。 2、论述手三阳经的“根、溜、注、人”之运行,也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之手三阳经 的“正运机理”。 3、论述足三阳经的“根、溜、注、人”之运行,亦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之足三阳经 的“反运机理”。 以上三例,都不过只说到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再例如:论述 阴阳十二经脉的别正、六合运动,乃是一侧面之正负运行的阴阳交合,故有一往一来的运行 时间。又如:论述足三阴与足三阳经的根、结,其运行机理从根运行到结,由结运行到根, 亦只有一升一降的往返时间。 故以上二例,都只是论述到一个呼吸之“二分之一”的十二经脉运行时间。所以说,《灵 枢经》中有关人体“十二经脉”的全部论述,确实没有达到人之一个呼吸的所有循环过程。 由此证明我国古圣人发现的“经络学说”是非常玄微深奥的。可是,这个最微、最小、最简 捷的十二经脉道理之中,却又包涵着最浩大的天地之理。 五行天干地支〈疾病判断〉 (一)五行十干表征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 血液、汗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 六、古诀: 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心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 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辰土为皮肩胸类, 巳面齿咽下*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乾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 (二)各类疾病 一、木 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经之疾。 2、日干为甲木,流年与日柱天克地冲,多有伤头之灾。 3、甲乙居前见庚辛,忌为头面。干上有甲或乙,又有庚或辛,庚辛克甲乙,头面有伤,破 相。 4、甲乙无根、怕逢申酉、杀合逢此、双目定瞽。 5、木被金伤,筋骨腰肋疼痛。 6、木太旺而病乃悬梁自缢,虎啖蛇吸。 7、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目眩、气血不调、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如果严 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腿足损伤等。 8、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脉沉 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9、水木相胜,伤脾胃。 10、金水多而木腐朽,且甲木极弱,又无火疏通,易患胆结石、秃头之病。命局燥土过多, 木气极弱者,头发分*或断裂。 12、甲胆乙肝,甲乙木又代表毛发及交感神经。水泛木浮,甲木极弱,易患脾湿之病。严 重者往往导致皮肤萎缩,轻者秃头无发。 13、火多木焚,木气弱者,不是肝虚就是目赤,眼经常发红。 14、八字木为喜用,而遭强金克冲损伤,大多数有交感神经方面的障碍,否则有肝胆之病, 并防车祸外伤。 15、甲申、乙酉,小儿肝经风病。 二、土 1、 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干有戊或己,见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风病、 瘫痪之疾,或有卧病在床之人。日干为戊或己,防自身病。 2、一杀三财双火主目疾(己日)。 3、己日月戌、火神无气、多水多金、眼昏目闭。 4、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 恶心等。 5、土虚木旺之乡,定伤脾胃。 6、火土烁蒸,则发秃眼盲。 7、土虚木盛必伤残。 8、土多疾呆 9、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 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如果严重一点的话,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可 能。 10、四柱或岁运遇两辰冲戌或两戌冲辰者,易患胃病、脾湿病、花柳病。 11、四柱或岁运遇两丑冲未,两未冲丑时,易患脾疾病或肝气不和,浮肿之症。或有饮食 不振,中气不足的小毛病。 12、戊土丁火两弱,而局中湿气太重,易患胃溃疡、胃出血之 症。若戊土遭甲木克绝,或被癸水合化,而戊土为喜用神被冲者,也有胃出血之症。 13、戊土弱、金旺多,泄气太过,患胃下垂之病症。 14、四柱中火旺土衰,或水多土弱都是易患皮肤病的标志。 15、门中有土,土金而腰脚须沉滞。己卯、己酉,日时见之,此乃受湿气,主腰脚沉滞。 16、壬辰、戊辰为天罡只位,戊己土命或壬水命,逢寅卯木、再逢一辰位,则主男儿小肠 疝气、急腹症,女命经血症。 17、丑戌未三刑者,主四肢病难痊。 18、辰为天罡、卯为太冲,辰卯互见,主腰脚之痛疾。19、丑午相害,主久病内气肚腹之 灾疾。 20、子未相害,子水临未土,则生脾胃之疾病。21、土太旺而病主山崩石压,泥陷墙崩 三、金 1、大肠有病,丙丁克损庚辛。 2、 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灾,伤肢残体之祸, 杀伤,应此,柱中火多或纳音火多更验 3、秋金生午、丙火透露、运至南方、血伤泉路。 4、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气血之病。 5、辛金亥日、月逢临戌、水运初行、须防目疾。 6、金弱遇火旺,血疾无疑。金主肺,受火冲克,酒色成疾。 7、金遇旺水,伤筋骨之疾。 8、土金相生而太旺,气常多虚,常有腹满、便秘、口渴等症状。 9、金太旺而病主刀刃刑伤。 10、金太弱或死绝,应多注意气虚、咳嗽、皮肤干燥、骨节疼痛、大肠泄痢便血,并常有 呼吸不畅、常受感冒之患,如果严重的话,有得肺病的可能。 11、金被火克,呼吸系统有事(因金主肺),如有木助火克金,则木主风寒,故经常感冒。 金衰不能生水,则感冒时鼻涕不挂。 12、辛金代表肺部及支气管,土厚金埋,如辛金弱湿气又重者,易患肺肿或结核。要是燥 土重者,易患肺炎、肺痨之症。 13、辛金弱遇强水过泄,易感冒、先烧后寒,生浓痰易咳。辛金弱而强火来克,感冒时多 数先发喉炎,口干、咳嗽而后怕寒怕热。 14、女命庚金弱时,怀胎生产后,最易腰酸背痛,筋骨抽疼,爱吃硬脆食物。辛金弱时, 怀胎生产后,易发牙病或胸口发闷,爱吃软酥食物,特喜香味。 15、水旺辛金弱或土强埋金者,有支气管炎、鼻塞、咳嗽。 16、命中丙庚两旺时,再逢燥土包金常有便秘痔疮之症。 17、命局金弱又遇强木强水泄盗,骨骼易脆而不坚实,易筋骨受伤。庚金代表骨骼、辛金 代表牙齿。强木来冲庚金或强火来克庚金,多主骨伤;强木来冲辛金或强火来克辛,多主 牙炎或口腔毛病。 18、金多水滞,庚金强壬水弱时,易患膀胱结石。若是庚金强癸水弱时,易患肾结石。 19、庚寅、辛卯,犹忌大人骨痨疾。 20、辛亥、辛卯生人,见乙卯日或时,主头面之疾或缺唇。 21、辛丑金见丙午火,主四肢深部疼痛之病厄。 22、金水伤官,寒则咳嗽、热则痰火。 四、水 1、火土焦干癸水, 双眼无瞳,眼目之疾。 2、金水枯伤,肾必虚。 3、壬癸加土旺,下肢虚耗。 4、亥子加巳午,眼疾。 5、柱中亥子多者,主疝气。 6、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7、下元冷疾,必是水值火伤。 8、水太旺而病乃溺水而死。 9、润下纯,润生气返,神清骨秀,如或乘旺临东南,中风失音。 10、金水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气滞、哮喘、咳嗽、鼻塞,微觉烦躁不安、往往自觉胸下 有创伤,并有呼吸急迫、口渴的现象。 11、柱中亥多(要月令也是亥),可能是有风湿病。因为亥中壬水甲木,木可以代表神经, 木浸泡在水中就是风湿的神经痛。 12、壬水代表膀胱、癸水代表肾脏。四柱水旺、水缺或土盛水弱者易患膀胱、肾脏疾病。 13、男命癸水落库又逢刑冲克破,或者癸水落库又逢旺火长期熏蒸,必患肾虚亏或肾水不 足之症。 14、男命生于冬天,水气冻结,四柱不见木来通水,不见火来融化冻冰。肾水冻结不通, 导致阳痿早泄,而到冬天更为严重。 15、命局中水旺金衰,或木旺水衰者,晚年定患糖尿病。 16、六癸生人,地支亥子丑全者,局中无土,主奔流不定。若在休囚之地,主生肾病。 五、火 1、火遭水克,眼目昏暗。 2、四柱火多,少年脓血之疾。 3、火太旺而病则夜眠颠倒,蛇伤烧焚。 4、火太弱或死绝,易患心脏病、败血病、关节炎、脚气、眼疾等疾病,年纪轻或正值壮年, 主肠胃不好。 5、木火相生而太旺,易患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耳鸣、眩晕、注意散漫、心脏有压迫 感、呼吸急迫等症状,此外有便秘、下肢麻木、风湿等。 6、丙火过旺时,必将牵涉到小肠、视力、眼疾病、脑神经。 7、丙火代表小肠、庚金代表大肠,四柱中如果丙庚两弱,而水土特强时,多有肠疾病。 8、四柱中木多水滞、丙火极弱,脑神经刺激而亢奋,精神不健之症。水多土弱而火掩,丙 火极弱或命局中伤官旺而丙火弱,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之症。 9、命局丙火旺,庚金弱,平时视力较好,但耳功能差,不灵敏或常有耳鸣。 10、命局丁火弱而入库,易患心脏病,再逢刑冲克害,因心脏病开刀。 11、丁火弱土气强,定有贫血,这是因为丁火被旺土所泄,使气血涣散缺乏之故。丁火代 表心脏血液,命中有强水压克弱火,易患高血压或心跳过快之症。 12、丁火强而土气弱,往往血压较低,心跳较缓,心口不舒服、喘气。 13、丙丁火人,运到申酉之地,主口舌生疮。 14、申巳双加遇刑,则臂肢有患。柱有申字,巳字,臂肢有病,或受伤,或关节炎、肩周 炎之类,干支纳音相克祸重,如柱甲申水克乙巳火等。 15、冬生无火,下肢寒冷。 六、杂项 1、 哑巴 “丙丁善克庚辛,少制而喑哑”。印主语言,食神主口才、讲话,大凡命中二者 休囚或金水受克太重、被合绊、入墓、落入空亡等,语言表达就会受到影响,重者成为哑 巴。 2、子息星坐空亡,食神坐空,有可能是孩子聋哑或讲话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3、 木旺火炎或火炎土焦,而不见湿气之八字是无生育之人,无子女能长寿,如有子女本 人常有意外伤残、血光之灾或凶死。 4、 女命子女宫坐羊刃,或子女星落于其它柱之羊刃中,可能生产时或子宫卵巢有病而开 刀,否则一定克子女。 5、火炎土燥者不得善终,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死于血光恶疾或开刀手术之中。 6、命局中七杀强于日主,而食神正印较弱,一生常遭伤灾或有一种久治不愈的暗病。 7、蛀牙的看法金主骨骼,食神主口,食神为金时主牙齿,临空亡主牙上有洞为蛀牙 8、与外伤或残疾有关的因素 9、七杀透干; B、官杀同透天干(头面显眼处带伤破相); C、伤官与官或杀在天干; D、羊刃冲刑; E、金旺克木(木不一定是日干); F、官杀在支被刑冲(四肢肚腹带伤破相); G、伤官见官; H、八字刑冲(又带七杀更验); I、天干有庚,地支有寅卯二字,防兽咬,或下肢有病伤; J、支有申、巳二字,四肢受过伤或手脚有病,如关节炎、肩周炎之类; K、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杀伤或肢体伤残之祸。 9、和近视有关的因素 A、八字中有火被水克; B、火土熬干癸水; C、天干有庚或辛,同时又有丙或丁。 10、腰痛 A、柱有卯辰二字(若日支卯,时支辰,易遭官非牢狱); B、金木相战; C、壬癸水弱戊己土重。 11、肠胃不好 A、八字中戊己土被木克(戊己土不一官是日干); B、偏印多; C 食神逢枭; D、丙丁克庚辛。 12、皮肤过敏 A、戊己日干,柱中火多火旺,泛水或无水。
本文档为【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171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1-10-06
浏览量: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