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举报
开通vip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中医诊病的方法,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医生就根据反应的不同,还了疾病、脏腑不合的情况。但是,色与脉...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中医诊病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医生就根据反应的不同,还了疾病、脏腑不合的情况。但是,色与脉必须相合,才有把握,才更有准确性。因此,除了色之外,还要用指诊治法。色脉结合,可以万全。   现在我们当医生的,查色、切脉,还讲究,但是比较粗线条的了,不细,不细微。病人来了,人的胖瘦、脸上发红、发黄,我们也看一看。但是,这是很不够的,这些都是粗线条的。郁微,就是到了很细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机。宋邵康节一个话,知机,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机了,这就有点神了,先知先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知机了,事物刚一萌动,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观止里有一句话,础润而雨,月晕而见,见微知著,见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当医生辨色,就是要知机,他有一点反应,医生的眼睛丝毫不爽,就看出来,就知道病情的情况了,就知道了。但是色与脉要结合起来,这样把握性才大一些。   上一次课我们讲的就是色脉结合诊病的方法,讲了三条。我们讲了,色莫知真。因为色脉结合了,我们才能洞悉病情。举了三个例子,恐在气血下,而脉细,而面白。脉细面白,气血不能向上,恐在气下,气血行于下,而不注于上,所以才脉细面白。人有羞愧,人心气馁了,心气不足,心就虚了,人的面色就乍赤乍白而无定,脉就浮了,浮者,气散于外,气不扰了。人无精液了,脉就涩了,唇口干涸,脉涩是切诊,唇口干燥是望诊。举例是说明,人的情志的变化,影响气血,能反应于人面,人的面色、脉色有变化。有了疾病了,也影响人的脏腑气血,人的面色,脉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色与脉密切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人的疾病、情志的变化,是很科学的。   所以,我们读书就有所启发,这短短三条,字并不太多,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临床看病的时候不要净切脉,还要望色,脉与色、和他的神态要结合起来,来反应脏腑气血荣卫的情况。所以说辨脉法,并不是辨脉的,结合望色的。如果从这三个例子,我们重视了,色脉之真,重视了人的情志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人的疾病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我们就收获无知处。我们读书要有所收获,有所得,有所用,这样在临床上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古人不能一个一个都说出来,举一反三,由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及里。如果人怒了,怒发冲冠了,脉是细的,面是细的吗?因此,面是红的,脉是洪大的。这你就要推理啊。如果人惭愧了,面一会红一会白,叫人看到心神不定,那人没什么事呢?   下面又讲了两个重要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个是举按寻的指法,切脉有举按寻,有三菽六菽九菽12菽这样的轻重之分,来候五脏之气。脉有浮取,有中取,有沉取,我们一般切脉的方法,叫浮中沉,所以要先从三菽开始。这叫常规。我们现在有些学生没受过常规的训练,切脉的时候,一下子就按下去了,中医你要先轻取,你得先看它是肺脉啊,看看是不是有表证,有外感。浮取没有才中取,然后再沉下去,所以叫浮中沉,举起来,按下去,叫寻,最后才推筋找骨。脉有浮中沉就是人有下中下三焦。浮就是看上焦的病,是表,按就是脾胃,寻就是肝肾了。指法,辨脉篇就告诉我们了,切脉的方法由轻取来候脉,候之不得然后向六菽,然后至骨,这样循序渐进,来候五脏之气。这就是知识,是理论,这也有手法,指法。我学了辨脉篇了,学到了什么了?这就是收获,就是能耐。指法,应该由轻而重,由上而下,一点一点地往下来。   下面讲的就是寸关尺,讲三部脉,再加上浮中沉,三三得九,这就是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之法,三部就是寸关尺,九候就是三部各有浮中沉,与内经讲的三部九候之法不同。   三部九候里最主要的是讲肾脉、根脉。脉讲胃神根,脉有了根了,人就有救了,脉要无根,人就危险了。所以“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跳两下的,)者,肾气也,反应还有肾气,肾气没绝。“要见损脉来至”,脉 来的很困难了,不是再举头了,跳一下的,“为难治”,这病就不好治了。这里突出了根脉的意义。这就是上次课的基本精神。   要掌握了这一部份内容,要指导我们诊断。这就是提高了我们的水平。这里有理论有手法,有判断疾病的方法。不要因为这么点书,看长了就没意思了,那就错了,我越琢磨越有意思,得琢磨,得体会,才能体会出精神。   下面讲27条,问日: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日:水行乘水,金行乘木,名日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日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日逆;金行乘木,木行乘火,名日顺也。   这一条是论脉有综合纵横顺逆之变,以测病之轻重之理。用纵横顺逆来测病轻重之理。纵横顺逆,这四个字。相乘,就是互相加临了。纵,就是放纵,放纵他的势力,无所顾忌,纵其力,来伤害正气。水克火,如果无制,就是放纵,因为气在盛了。横者,乘势妄行,无所忌惮,火行乘水,火是怕水的,但火的势力太大了,不但来克金,反倒来乘水,这就是横。逆,子乘母;顺,以尊临卑,名正言顺。   这一条,我认为要讲两个问题,脉有相乘,有纵有横。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讲平脉。突出了春夏秋冬,四时之平脉。春弦。。。。。第二个事实是,平人出现了反常的病脉,出现了脉有相乘的病脉。出现了,按之五行的生克关系,来判断是轻是重。是病脉。夏天当见洪脉,主于火,上盛下衰,为正常之脉,但反见沉脉,是水脉,是冬天之脉,就是火行乘火,是纵;冬天当见沉脉,而反见洪脉,这就叫火行乘水,火连水都不怕了,就叫横脉。什么叫顺逆呢?相生就是顺,金水相生,金行乘水。冬天应该见沉脉,现在见了浮脉了,这就是金行乘水,问题不太大。逆,秋天当见浮,反倒见沉,水行乘金,是以下犯上,这就是逆。一个是四时之正脉,一个就是相乘之脉,正常的时候不见正常之脉,就要用五行的方法,跟平脉,互相衡量一下,来推论一下。推论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见五脏之气,相互之间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从而我们来理解疾病的轻重顺逆,甚至来理解它的危险。 28条,“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日:“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日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这一条是论残害正气的邪气,出现的脉相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六种病脉,就是这六种。什么叫残贼呢?残贼就是指伤害正气的邪气,成无已的注很细:伤良日残,害良为贼。这一条的重点内容,病脉较多,张仲景只举弦紧、浮、滑、沉涩六脉为残贼之脉,这六个脉常见。为什么这六个多见呢?浮主表病,表受邪,脉 就浮;沉主里,主里病,里面有病了,就见沉了,邪气入里了,脉才沉;滑生痰,弦主饮,痰饮病临床上很多见,有一个滑、有一人弦,痰饮病很多见,所以才能残害正气;紧主寒实,涩这血虚,是正虚。这个是临床的总结和归纳,概括为痰饮表里虚实,作为一个医生,你要了解残害正气的邪气,有这六种之脉。 “能为诸脉作病”,怎么理解?脉很多,但是这六种能为诸脉作病也。浮沉还有间脉,作为主体,同其他的脉结合起来,病就很多了。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它是残贼之邪,能伤人,伤人了,就能为人体三阳三阴诸脉做病了,这里有脉指的就是经脉了,太阳、少阳之类。因此,学这条有什么用处呢?什么都得考虑临床意义啊,书要离开临床了就没有意思了。切脉在平脉法里开头讲,脉有阴阳合为也。要抓纲,要先分阴阳,来指导我们切脉的方法。这一条明日残贼,凡是邪气伤人的,反应于脉了,就要抓这六个脉,代表六种不同类型的邪气。因此在临床,给人切脉的时候,是不是这六个脉啊,同时我们作为医生,脑子里要有六个残贼之脉,临床,这六个脉相当常见,来指导临床。脉很多,只有这六个脉是残贼之脉。 29条,“问日,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日: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烫手,如食顷,病人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日,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日:何缘作此吐利?答日: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上一节讲残贼,这个讲灾怪,是相互就的。这一条的重点,就告诉我们医生,发生灾怪之变了,必有所因。不是凭空而来的。必有所因,你就得了解这个因,因为什么啊?你心里才能有谱,才能不慌,才能了解情况。如果不是这样,灾怪来了,发生意义之怪了,你就慌了神了。所以通过这一条,在治疗当中,发生灾怪了,你当医生的要了解这个原因,不要张皇失措。   这一条有四层意思。第一,脉得太阳,与证相应,因作汤治。是第一层意思。病得的太阳病,是太阳病的脉证,开了发汗解表的药。第二,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比当从字讲,一送一还,汉朝时是不是代煎啊,这个来回就是一顿饭时间,要不有还有送做什么啊?很可能是医生煎了药,送给病人吃。病人大吐,下利,腹痛。医生开的是解表的药,出现的是太阴病证。医生说,我前来不见此证,现在变异了,这个病在张仲景的时候叫作灾怪。成无已之注:药证相符而生变异。这不是误治,不是错治。这是第三层意思?那什么原因出现此吐利呢?发生灾怪必有所因?可能是旧时服药,现在发作了。开始曾请了个医生,没告诉给现在这个医生,所以吃了解表的药,现在变成太阴了。当医生要审时度势 30“问日: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日: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藏伤,故知死也。” 这条主要是讲肝的平脉和死脉。也就是说,肝有病了,见了平脉了,病就要好了,如果见了死脉了,病就恶化了。从肝脉开始到了肺脉为止,这几条都是说明人体的五脏,上合天之四时三阴,下合地这五方五行。这几条来说明,人的五脏,上合天之四时、阴阳,下合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脉与天之五运六气,地之五行,都是相通的。但是都要有胃气,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同时突出与天之阴阳六气,地之阴阳五行,相结合,这个一个特殊的理论,这个只有中医有,其他医学没有。   先说肝,五行在于五方,所以叫东方肝脉,肝应东方,内经去,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东方甲乙木。这是特殊的医学理论,肝是属于木的。这个只有中医这说么,只有中医这么理解。一个人肝跟东方有什么关系?在天为风,在地成形为木,在五方属于东方。在三阴三阳属于厥阴。这个样子,肝和天地,和气候相通了。这就叫做,中医的整体观。第一个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个整体,所以肝是东方,在天为见,在地成木,这就是人与自然的特点。第二个整体观,就是肝与眼睛、筋膜、瓜甲,经络的络属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人的整体。人可以说,牵一发可以动全身,一发跟一个人的整体是有关的。所以中医的整体观是大整体观,人体的、体外,都是一个整体,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完全是一体的。这个科学性很强,现在逐渐被国际上的医学界承认。生物钟、气象医学和人体的关系,科学越发达,中医的科学性越被人认可。如果有人问,中医的科学是什么啊。你就回答,你现在才80年代,科学越发达,中医越能被人所崇拜。这就是中医的科学。过去的人认为,科学越发达,中医越应该淘汰,他们反了。   有个朋友跟我说,纽约挂牌的中医有200多人。现在世界的医学的眼光都注视在东方,因为中医科学,很有精当的议论。如果不是把人的脏器,不仅仅看看是个解剖单位,那么我们中知叫脏相。什么叫脏相?光一个肝不是整体的,这个肝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要互相结合,要跟人体的互相结合,那才叫一个肝,这就叫肝相。如果一个人眼睛花了,脉很细舌苔白、淡,就知道肝血不足了,肝开窍于目啊,我们中医就说,吃明目养肝丸,回去煮羊肝,买点白蒺藜,研成粉,用羊肝粘着吃,10天以后,眼睛看东西好了,因为羊肝是补肝血的,蒺藜是明目的。如果还腰疼,还有点口干舌燥,心烦晚上睡不好觉,这是肾水虚了,水不涵木,开点六味地黄汤,加点龟板,补补肾阴,一补肾阴,肝也好了,眼睛也亮了,肾也好了。这就是说肝肾整体的关系。一个人,不能吃东西,浑身懒惰,眼睛无神,耳聋目胀,这个由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肝胆之气不能上升,给你开个益气冲明汤,治脾胃,眼睛也亮了。中医啊   以无谷神,谷神就是谷气。人的荣卫的来源,都是来源于谷气。人病脉不病,只是因为饮食不及,吃的少,形体衰,是这么情况。只要是病好了以后,饮食正常了,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不涉及到死的问题,只是病的问题。跟行尸不一样,行尸走肉,看起来很好,没有病态的特点,但是脉绝了,这个人就完了。由此可见,脉的重要性。辩脉法也讲到这一点。可以结合起来,加以体会。   39条“问日:翕奄沉,名日滑,何谓也。师日,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这一条,论脉由阴阳之相合,而成滑脉。但是有阴阳平与不平之分,如果平了,是正常的,阴阳相合,也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之分。翕,日浮而盛。奄,忽然。人的根本、生气之源,在于阴阳,阴阳一个是先天阴阳,叫少阴,后天阴阳,叫阳明,是脉的生死之源,是脉的根本。阴阳,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凡是有阴有阳的,就应该两相和合,应该互相平衡互相依赖,这样才是没有病。这是一个精神。   第二,沉都是属于少阴的。翕属于正阳,阳明。脉来浮盛,是反应阳明的正阳之气。这个脉,浮而盛,忽然又见沉,由沉到浮盛,反应了少阴、阳明,阴阳之气是两相合和的。这个就是滑脉。滑脉的波动特点,就明浮盛而又沉,沉而又浮盛。这个就说明,少阴之阴与阳明和合,形成了滑脉。所以脉是滑的。关是主于阳明的,尺是主于少阴的,现在阳明的脉为沉,这个叫阳中有阴,阳中有阴,阴阳相得,关自平和,就没有病了。少阴的尺脉,微滑,为阴中有阳,尺脉自然就平和了。关尺自平,就概括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特点。这个时候饮食自可,就正常了,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少阴脉微滑,阴中有阳,阳明微沉,阳中有阴,这是阴阳和合,没有病,饮食自可。   滑和紧脉。滑者,紧之浮名也。这句话怎么解释呢,滑与紧有个分别,脉 来急切有力的,而没有阳和,没有缓和之气的,就是紧脉,紧脉来的力量很大,弹人手。所以紧脉为寒脉。滑脉,也是浮盛,来的有力,脉博浮盛而有鼓动之相者谓之滑。翕,为正阳,有浮盛的样子。浮盛之中忽有沉。所以紧脉与滑脉的分别,紧脉来急切有力,滑脉来而浮盛,有相同之处。滑脉也就是浮紧,也点象紧,但是滑脉有沉,紧脉没有翕奄沉这个特点。滑脉,脉来浮盛,有点紧的特点。所以滑者,紧之浮名也。在浮的这一方面,滑有紧脉浮而有力的特点。这样一来,少阴脉微滑,阴中有阳,如果滑的浮盛,有紧的意思,这个就是阴分里有阳血,实指邪气说的,少阴里有阳热的实邪,为病,一个是股内汗出,一个是是阴下湿也。股内就是阴股,大腿一个是内侧,一个是外侧。外面是阳面,阳经所经之地,内侧为阴股,为阴经所经之地。阳加之阴,所以谓之汗,阴股会出汗,阴下湿,男性阴囊,发潮发湿。   这一条总的来说,有阴阳相和的滑脉,也有阴中阳气太盛的滑脉,变成湿邪。这个在临床很有体会了。比如妇女之脉,脉见沉,这是少阴脉,沉是水脉,是肾脉,滑是阳脉,沉滑,就是阴中伏热,我们就要问:如果有带下,味大的,这个就是少阴藏有湿热之邪。必须要用黄柏、茯苓、滑石、知母、苦参,清阴分之热,病就好了。这个还很准,这个有效率,10个见7个。小便黄短,有刺激症。第二点,男性,见沉滑了,如果腰疼,腿疼,腿胀,问问小便,会黄、重,太黄,特重,这个就是湿热,是湿热之邪下陷阴中,必须用黄柏、茯苓、二纱、清热利湿利小便,才能好。这个病如果当成风寒治了,越治越坏。成无已注:   同志们可以问了,那沉数不也行吗?沉数可不可以说,带下啊?沉数,这个例子不合适了。因为滑脉 主于痰湿的,所以下面带下也好,两条腿疼痛也好,常怀湿邪。滑而紧、滑而实,就是阴中有热邪,此为阴实。所以才发生股内汗出、男子腿疼。阴囊潮湿,一个人一天得换   五次内裤,怎么治也治不好,刺猬皮炒灰,用黄柏,治就治好了。刺猬是阴兽。   还有,现在温胆汤证,大家都不知道,失眠、口苦、心烦、头晕、恶心,这个就是火,就是热啊,痰就是阴啊,也是个阴阳相杂的病,如果心烦、多梦,如果只认为是有火,怎么用黄岑、黄连,怎么治也治不好,晚上还是睡不好,必须加上半夏、陈皮、生姜,一去痰,就好了。因为火是属阳的,痰湿是阴邪,把痰去掉了,病就好了,否则火是去不下去的。所以阴阳有两者依伏之病,单治一个,是治不好的,必须得抓住病的根底。   40条“问日,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日: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有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这一条,主要是论紧脉主寒,以至于紧脉产生的条件。   紧脉之来,有三个原因,总的来说,都是跟寒邪分不开的,紧主寒、主痛、主实。寒是根本。 假令亡汗,汗出太多,汗里有阳气,汗出太多,阳气受伤,阳气一伤,阴气就盛了,就可以促成寒相了。呕吐,伤了伤了胃了。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此坐,当因字讲,不是坐着喝冷水。所以才有训诂学。杜牧有首诗,停车坐爱枫林晚,此坐,也是因的意思。就因为喝凉水,行寒饮冷再伤肺,水寒之邪伤了肺,水寒上射,肺胃有寒故咳,故令脉紧。一个是误治,亡汗药吐,是误治,下利,胃虚冷,也可以出现脉紧。一个是寒,一个阳气虚、正气虚,寒邪盛。   脉紧有三个来源,都可以出现脉紧。   学这个有什么意义呢?知道紧脉所生的原因,临床辩证就有了依据了。亡汗,越吐是肺里寒,可以出现脉紧。胃虚寒,也可以脉紧。由于水饮之邪上逆,也可以产生紧脉。临床凭脉辩证时,要考虑这三个来路,来探索寒邪的来路。   上面讲滑脉,这条讲紧脉 ,这两个有没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意思?有的。滑者,紧之浮名也,为阴实,下面,就讲紧脉 从何而来。但是滑主热,是阴中伏阳,而紧主寒。   下面这八条,九条,总而言之,是论荣卫强弱,强就是实了,弱就是虚了,还有一个就是平和。主要讲荣卫盛衰,平和。   原文:“寸口卫气盛,名日高,高者暴狂而肥。荣气盛,名日章。章者,暴泽而光。高章相搏,名日纲。纲者身筋急,脉强直故也。卫气弱,名日心世木(揲),(揲)者,心中气动迫怯。荣气弱,名日卑。卑者,心中常自羞愧。揲卑相搏,名日损。损者,五脏六腑乏气,虚掇故也。卫气和,名日缓。缓者,四肢不能自收。荣气和,名日迟。迟者,身体俱重,但欲眠也。缓迟相搏,名日沉。沉者,腰中直,腹内急痛,但欲卧,不欲行。” 寸口之脉 ,为脉 之大会,荣卫之气会于寸口。所以要了解荣卫盛衰、平和,应该在寸口脉处求。高、章,指荣卫有余,气血刚强,揲卑,指荣卫之气不足,气血为之减损,而少也。缓迟,指荣卫相和,既不盛也不衰,处理和平的状态,是正常的,这样荣卫抱困,荣卫之气不浮散了。   卫气太盛,脉也盛。所以名日高,高者高大。荣气盛 名日章,章者章注也。荣是阴血,荣气太盛,就章。高、章,反应了荣卫之气有余,太盛。高章相搏,名日纲。这个纲,同于刚,刚强有力。荣卫太盛,人就刚强有力。这个是不是好事呢?不是,是太过了,会得有余之病,得实证。为什么荣卫太盛呢?那是病邪导致的,卫气弱,名日揲,是恐怯,不足。荣气弱,名日卑,荣血之气不足,卑,低下了。揲卑结合名日损,就是减少了,就是不足了,荣卫之气受到伤害了。这个样子,发病当中,都是荣卫不足的疾病发现。伤寒论中,荣卫不足,血少故也,桂枝新加汤主之。荣卫是灌溉周身,荣卫不足,就会周身疼痛,浑身无力。所以损指正气不足而言。   正常的,卫气和,名日缓,就是舒缓,很正常。荣气和,名日迟,不快不慢,很徐,这样荣卫相和,名日沉。这样,荣卫抱团了,不会散了,无太过无不及,脉就沉。沉者荣卫互相结合,能够安静,不被邪扰。这个就是正常的情况了。这几条,因为脉,“脉为血脉,气血之先,血。。。。气息应焉”,脉道就是荣卫之行,荣卫之行而辩见寸口的,就有盛衰、平和。伤寒表实,脉来浮紧,就是太过了,名日纲表实,头疼、腰疼。非用麻黄汤发汗不可。桂枝加人参汤,荣气不足,血少了,也是浑身疼痛,汗后身痛脉沉迟,脉见沉迟,发汗后,脉见沉迟了。这个疼痛跟伤寒表实的就不一样了,那个是邪气盛,这个是正气虚,那个用麻黄汤发汗,这个用桂枝加人参汤,来补荣卫气血的。这个方子很有效。   一个产后流血比较多,浑身疼痛。我一看,浑身疼痛、脉沉迟缓,舌苔淡,就开了这个汤,吃三付,就好了。伤寒歌括、长沙歌括,都得背下来,有无穷无尽的好处,记而不忘,就是临床辩证的有力支持。这些歌,是我那个时候,启蒙学医的时候背的,今年六十八了,还能上口,受之不尽。现在就不行了,这也不背,那也不背,怕苦,这个说是要是能学到什么东西,恐怕困难。所以中医要讲究背,背是基本功。那些老大夫,背原文,倒背如流。荣卫的平和,要从寸口脉反应出来。   上堂课主要介绍了这样几个内容,一个是时脉与非时之脉的生克关系。时脉,就是指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言的,非时之脉,就是跟时脉不一样的脉。非时之脉用五行的学说,有生克顺逆的关系。所以举出了,二月见毛浮之脉,毛是肺,属金,是不好的。举这一个例子,其他的就可以类推了。夏见沉,秋见洪,都可以类推。这样的一个诊断,大家是不是有意见呢?能不能这么准确?其说可信不可信?这个有个前提:这个人要有病,有肝病,脉和病、证是相联系的,见了这种病,又得了相克之脉,可以推测生克顺逆,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的疾病的前提之下,来反应时脉和非时之脉。这是很重要的,要记住了,要在临床检验。根据张仲景十券22篇,他的话可以产基本上都是对的。从后汉到现在,1700年,历代的医家,都异口同音地承认,他的话是兑现的,都是实事求是的。   第二个内容,脉病人不病,人病脉不病。真脏脉现,人却没有病,作为医生的怎么判断?或者,这个人有病,但是脉倒不病,还比较正常,不是见了真脏脉了,这个是结合临床而言的。在临床中确实有这些情况,所以张仲景就告诉我们,脉病人不病,叫行尸,容易发生意外之变。因为脉是五脏六府反应最灵敏的方法,如果已经出现了真脏脉了,这个人还能活得长吗?那么,人病脉不病,面上的颜色不好看,但是脉不病,比较好,所以五脏之气还存在,根本还没拨,所以虽困无苦,这个死不了。由此来看,38条,说明脉是根本,解释了切脉的重要性。可以先知啊。可以先知是有依据的,不是唯心的。这个据我个人在临床体验,这个还是确实如此。只要我们细心,凝神于指下,只要看没有胃气了,仔细观察,可以测知生死。反之,这个病很厉害,人病脉不病,论五脏、四时,都是调和的,是可治的。   第三个,以寸尺、关,不仅候下中下三焦,也可以候阴阳存亡的问题。关者有出有入,是阴阳上下交通的交界。阴上交于阳、阳下交于阴,必须通过交。所以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上不至交,为阴绝。这个脉就是半截脉了,短了。三部本是相连的,如果寸就在寸,下而不至于关,到关脉上就没有了,就别说到尺了。或者,尺脉上不至关,这个脉都不是好的。注意不治这两个字,这个是个死证。所以我们在切脉 的时候要加以注意,阴阳之气绝了,绝者断也,两者不能接续了,阴阳断绝人岂能生?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这两个脉是测生死的。这个要重视,要琢磨,要在思想里打上一个深刻的烙印,然后才能指导临床实践。 第四,论了一个滑,一个紧。滑为阳而紧为阴,滑主热而紧为寒,大体上告诉我们了,滑是属于阳属于热的。滑脉的形成,翕奄沉。翕,只有成无已讲的对。翕是浮盛之相,脉来很浮盛,又忽然又变沉,一个是代表阳明,一个是代表少阴。所以滑,是阴阳和合之脉,从先   湿的问题,还要看是不是春木来克脾土了?医生不能只看即时的发病,还要看到其他的问题。比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我在临床上我看到过。温病是伤阴的,伤寒是伤阳的。温病伤阴能伤到什么程度呢?从即病之温病来说,那个病轻,吃点药就好。要是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那个伤阴,就厉害了。我在大连我治一个病人,生地麦冬玄参,论斤来计算,这个病我给治好了。大剂的生地、麦冬、玄参。所以伏邪伤阴伤的厉害,而外感的很浅,吃一点药就好。这里面讲的不是一个季节的病,而是跨两个季节。当医生的要有这个眼光,在用药的时候才能兼而有之。比如冬天咳嗽,就可能寒加饮加湿,光去寒,不去饮、湿就不行。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健脾运湿的同时,还得疏木气,用点李东桓的升阳益胃汤,加点防风羌活把风气鼓动起来。所以这个就是中医的一个理论,不要轻视,要重视,要很捉摸他。四时的发病有一个联系。这是必然之规律。   23“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   这条是诊治伤寒以日期的浅深来施方治,是讲时间的,辨证治疗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不计较时间是不对的。   伤寒之病,什么叫逐日浅深。就是说,你当医生的,你要排列一个日期,患者得病了,两天的、五天的、七天的、十二天的能一样吗?应该要依次排列日期,看看哪个深哪个浅。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七八日,就可能邪入于里了。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死的,不能拿病对号,但是要考虑时间,要有时间观念,同时要辩证。   过去中医有些外科病,都是要考虑时间因素的,而且有些病跟时间因素也是很有关系的,过了这个时间,病就不好治。   看出了时间,看出了病的浅深,再根据辨证,对证治疗。   所以我们在临床看急性热病,外感热病,要看时间。在这里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与时间对号入座,一个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正常的要考虑时间的因素,新旧、深浅,这样才是对的。   24“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取证候、依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   这一条论伤寒失治、误治,从而引申至张仲景医学的重要。   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这是论失治,有病不早看,病家负责。或治不对病,这是误治。或日数久淹,时间长了这个病就有点缠绵不治了。困乃告医,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病重了,一个是没办法了。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次第是讲法的,是有次序的,先汗后下,先表后里,治病是有规律的。医人又不能依照客观的先后,这样就治不好病。那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是应该这样的,皆宜临时消息制方,就是说应该在临病的时候,根据病情的具体的情况、临时的信息来治病。这个信息是什么呢?比如说是邪正的消长、疾病的赢虚消长。所以治病要根据临时的信息,了解到正邪的消长的关系,来制方,就会见效了。这在强调,治病要有观察、有辨证,然后再制方,这样治病才能有效。以下是王叔和的语气说的。   今收采仲景旧论,望闻问切四诊之法,对病真正的方子,有神验者,言其功效卓著,很管用,以防范世急。   从这个来看,王叔和是实事求是的。现在伤寒论的学术里有争鸣的问题,争鸣是好事,但容易把人搞的迷糊。第二个,有大家说,伤寒例不是张仲景的书,是王叔和打着张仲景的旗号加进来的,这个你信还是不信啊?这个我就不信,这个24条说的很好,“今收采仲景旧论”啊。古人那么大个学问家,太医令王叔和人有自己的作品,有脉经,会这么样没有人格吗?但伤寒为兵水残余,王叔和调整一点加一点减一点也是正常的,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所以成无已说,。。。。。。。。。。。这个书已经没有了,丢了,这全靠王叔和的力量,我们应该感谢   他,现在可倒好,都是攻击他的话。所以读书也好,学医也好,要明,明理,不能人云亦云。 上次课讲的是冬夏二至阴阳和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成无已的注说的很简练,意思说的也很清楚,阳生于子,阴生于午,是阴阳相接故日和,阳退于酉是八月,阴退于卯是二月,是阴阳相背,故日离,内经日气。。。。。。。。。。。所以四时之阴阳,有离合的运动。到了冬至夏至,阴阳就和了,春秋二分,阴阳就离了,这是阴阳离合的规律。   25“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临病之工,家须两审也。”   古文都得学啊,光学医啊,那不行。你看人这个文,又简洁又明了。这一条是讲医生要两审,一个是要审四时之阴阳,一个是审地,然后再审病。   这个有来路,来于素问医法方异论,医之治病一病而治不同而皆愈,地势使然也。治病要结合地势,有地方性。不但四时有温凉不同,地势亦有温凉高下不同,特性刚柔,饮食、居所都有区别。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东方以。。西方以。。。南方。。。北方以。。。。。   所以张仲景这块把这个意思举出来了,他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提醒医生临病的时候要审时审地,居处、饮食。当医生的不能审地就不能审时,刚才的记载大致是黄河流域的,是中州之地,还有四方呢。   有一年我去昆明,下了飞机还挺好,一住下就来了病了,觉得短气。我个人有经验,我有心脉病,我就叫我的学生给我买红人参,喝了,就好一点,过一会气又不够用,后来一了解昆明海拔高,缺氧。我在北京就好,到了昆明就不行了,地势不同。还有地方热,今年暑假我去了一次杭州,热的我害怕了,太热了。   所以四时的阴阳要结合四方,北方寒冷,气候都跟着寒冷。所以光有审时,不审地,就片面了。麻黄汤,在北京也用,不过比较少,但在甘肃、东北,那个用的就多,那个病也多,吃别的不行,只能吃麻黄汤。所以要因时、因地,才有整体的观念,否则就片面了。   我们总结一下,现在讲了25条,论四时的正气和预防伤寒之法,以及即病伤寒、伏气伤寒与温热病的因果关系。又论了时行之气,非时行之气,以及气候占验之法。寒邪伤人,因寒之轻重有微甚之变,四时之病与四方之病的关系。前25条主要讲这些方面的内容。   这25条是带有主要的意义,带有指导意义。作为伤寒例内容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是起个指导作用的。所以他有指导下文之意义。所以这25条是以下的内容的一个总论。因此,可以管它叫做伤寒例的总论。下面就具体讲病了,讲各经了。   26“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这两条是辨伤寒的生死。它是有根由的,根由在热论。   发热为发于阳,阳主生而阴主死,虽然阳证发热发的很重,但不会死人的,因为它病于阳。伤寒寒气作伤于阳,阳气起而抗之,热虽然甚但不至于死。阳是浅,而阴深。阳证里很少有死证。   成无已引针经,多热者亦已,多寒者难已,是热虽甚不死。所以伤寒病热发热虽然很高,不能死人。阳主外主表,有气血抵抗。   什么能死人?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伤寒是在一经,两感于寒就是表里为病,阴阳为病,脏腑皆病。太阳、少阴同感寒邪而发病,这个病就危险了。详细内容见36条。   这两条是说,病发于阳而在一经者,虽热不死。但是两感于寒,病就危险了。这是临床判断预后的一种知识。   以下就是讲六经为病生理、病理、证候的特点。   28“ 尺寸 手机海报尺寸公章尺寸朋友圈海报尺寸停车场尺寸印章尺寸 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痛,腰脊强。” 尺寸俱浮,寸关尺三脉都浮,一二天就出现病证了。太阳经经脉受邪,经脉所以行血气而行阴阳,气血不利了,头项痛,腰脊强,都是太阳受邪的反应。这一条要分析这样几个问题。   张仲景在六经辨证前有个伤寒例,例有准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意思,以此为法。六经之为病就应该按照伤寒例为法。现在有些有在这个地方纠缠不清,不知道有伤寒例,有伤寒例又认为其为伪书。现在不重视它了,就没有准则了。所以这一条就是指导太阳之为病的准则。这是第一层意思。   根据这样的意思来看,太阳就不用说太阳经之为病了,因为已经说了,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痛,腰脊强。现在有些同志们,六经非经论,因为张仲景根本就没有说太阳经,只说太阳病。但是人家伤寒例有了。所以我们读伤寒例就带来了好处了,能澄清是非。所以太阳病是讲六经的,要有经脉脏腑荣卫气血内容的。   正是因为有了经脉脏腑荣卫气血的内容,所以才决定了它的生理病理的特点,才决定了六经辨证的生理病理特点。   何以见之?我们说太阳病是表病,太阳主表总六经而统荣卫为一身之外范,所以太阳病就是表受邪,风寒之邪克表,表受邪了就是太阳病。太阳为什么主表啊?和太阳经、太阳腑、太阳表里、经脉的络属都有关系。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痛,腰脊强。这就是说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脊强,是因为其经脉上连风府。经脉不利了,就会出现这个病证。这是第一点,用经脉的不利来解释证候。这句话是张仲景引热论的。热论是这么说的巨阳者,连风府热论是这么说的,巨阳者,诸阳之属也,以其脉连连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太阳叫大阳,也叫巨阳,是三阳里最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是诸阳之主气,所以阳气盛大,所以才能主表。阳不大,就不能主表,人身上的体表的面积有多大啊,体表的阳气,只有太阳当之而无愧,因为他是诸阳主气,小了就不行了。所以太阳主表。   太阳主表,为什么说以其脉连风府呢?因为太阳脉连风府,风府属督脉、阳维,督脉为一身之总督。人体上的阴阳二气主要有两个脉,任、督脉管,督为阳气之总督。但是督脉的作用在医学里很少,没说的很完全。说的完全的是十二经脉,奇经说的很少,为什么?因为中医学跟中国的道教,很有渊源,很有关系。黄老之学里有一些延年益寿,所谓的神仙这样一些术数之法,所以内经上可以见其端睨,上古天真论里谈到了很多,但是超越了医学的范围,很少有“游行于天地之间,四听于八达之外”这谁能做到啊?所以内经里,有些道家思想在里面,所以内经不好讲。恬淡虚无,这四个怎么讲啊?这是内功的境界。这个样子,凡是属于道教的,超越生死的,仲景就不讲了,把医学方面,调理阴阳、脏腑等治病之法讲出来了。所以内经里包括黄老之术。   奇经八脉里要把任督二脉接起来,所以现在炼周天搬运功,得把两脉接起来,任督二脉接起来了人就健康了。这个在医学里不太讲,但却事实存在。   太阳经,上连风府,就和督脉接合了,风府为督脉之穴。后人练周天要透三关,尾闾、夹脊、泥丸,这很不容易呢,这个。所以太阳之脉所以为巨阳者,因其与督脉相合,能借助于督脉的力量,所以才能为诸阳主气。   咱们说督脉为全身阳所总督,现在又讲太阳为诸阳之主气,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际上,太阳与督脉的关系,就象心包络与心似的,包络带心而用事,人身上太阳之经脉用事,实际上,就是督脉的活动,否则为什么刺风池风府,反给予桂枝汤则愈呢?   所以太阳经脉主表,不是一条脉的问题。连柯云伯在这个地方都糊涂了。太阳一条脉怎么能讲一身之表呢?所以他就用内经的皮部论,所以他划块,太阳经就是一块,是板块学说,不   是讲经了,非得那么一条线。他就不知道,太阳之经与督脉联系,而能吸收督阳之气,作为太阳的后盾、源泉。所以就这么一句话,“巨阳者诸阳之属也,以其脉连风府,故为诸阳之主气也。”就是因为连风府,所以就是诸阳主气。他不说连风府不行吗?“以其脉连于脑,为诸阳主气也。”这就不行了。以其脉连风府,就是眼,是点睛之笔,就点到风府了。有经有穴,才有气之出入。井荣俞经合,人的穴道是有生理作用的,不是净为针灸才设的,有病了,刺这个地方就是作用啊。   所以从“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痛,腰脊强。”,从内经上理解这个意思,就为太阳主表,伸张了理论的基础,因为太阳之脉联于督脉,督脉为周身阳气之总督,所以太阳才是大阳、巨阳。这是上面一支。   下面还有一支呢。足经太阳络脑下项抵腰络肾,还到于肾脏,所以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者,肾为阳阴之根,肾里的阳气是根阳,所以少阴的阳气,与足太阳膀胱的阳气是相合而不可分的。所以足太阳膀胱要借助足少阴肾阳的气化,它才能够抵抵抗风寒总统荣卫。如果少阴的阳气不足了,虚了,膀胱之气凉了,荣卫之气随之衰。所以太阳病,在于表恶“发热恶寒体痛呕逆”,也有“脉沉、欲寐、下利”等少阴的证候。为什么?因为太阳少阴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联系,实在太阳虚在少阴,看他的阳气的盛衰而为前提而为决定。所以少阴之阳气衰了,在表之邪气就飞度少阴。   那么从这里来看,太阳之经借助少阴、督脉作为自己的后台、支持者,所以它才得天独厚,所以才能总六经统荣卫,为一身之外范。太阳一个腑气怎么这么大的本事这么大的力量?因为有督脉之阳肾中之阳支持太阳的阳气,所以才有这个作用。当然太阳、少阴的关系还要看柯云伯的注。   所以“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强痛,腰脊强”,要结合热论这一篇来看,不但解决了经脉为病的问题,也解决了太阳主表的问题。膀胱者,州督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主焉。气化的作用要借助于肾阳。   比如在临床上,我经常看到这种病,这个人小肚子胀,尿少、下肢沉甚至有点肿,舌头大,这个时候你开点五苓散,五苓散有桂枝能通阳气,吃着吃着就好了,胀也消了,尿也多了。肿也消了。如果小便不利,下肢沉甚至有点肿,舌头大,但是周身恶寒的,再吃五苓散就不行了,就得用真武汤,非加附子不可。因为膀胱的气用桂枝这么点力就能拨过来的,但是真正到了少阴阳虚,就不行了,加了附子,就成了真武汤,非加附子不可。一恶寒,少阴病就出现了。   第三种意思,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经络学说。因为经络能辨证,没有经络怎么辨证啊。因为经络有络属,发病就有反应。为什么要提个一二日发呢?是因为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因为一二日发,这个病浅啊,时间并不长。所以这叫开始为病,开始受邪,是表病。脉浮,是浮主表,因为阳气抗邪于外,荣卫向外,而脉浮起,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知道邪气在表。所以一个是凭脉一个是辨证,就知道是太阳受病了。所以要讲经,不讲经是不行的。伤寒论,太阳病篇也是讲经,不过现在有些研究的学者,就不承认这个。所以我们要承认经,有好处,不丢失中医的特色。   这是太阳受邪,这个要和太阳病、热论发生联系。从中看出张仲景的继承发展情况。   28“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这个说的阳明病,跟伤寒论的就不太一样了。这条的意思在伤寒论的第48条,那条里还能看出伤寒例的阳明经病。   阳明经行于前,所以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所以阳明经受邪的特点是,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医宗金鉴为了让大家记住阳明经证,阳明有经证有腑证,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腑证。这条讲的是阳明经证,阳明经是二阳合明,阳气隆盛,热气比较大,虽然是经证,   但是也有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不得卧,就是有烦燥的意思。   医宗金鉴认为阳明经证要用草根汤治疗,“葛根浮长表阳明,源源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个就是阳明经证,是葛根汤证。这个有没有用呢?是有用的。我们知道阳明经行于面鼻,和眼睛有关系。在临床上,如果出现阳明经不利的经证了,用草根汤治疗,就会取得很好的疗效。在这里我举两种病。   第一个就是燎面。面红、热,总发烧。怎么治?这就是阳明胃腑有热,影响经脉,经脉之热不除,所以出现燎面。开了一个调胃承气,大黄芒硝灸甘草加黄连犀角,吃着吃着就好了。为什么燎面病用调胃承气?因为阳明胃腑有热啊,影响到经脉,由经脉到脸上,就象阳明火郁之牙痛,吃点大黄就好了,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医生就知道脏腑经络,就把这个病治好了。第二个,是我个人的。我在京西矿区看病,有个女人口紧不能开,不能吃饭。因为这个医院有个上级积水潭医院诊断是下颌关节炎,治了半天没治好。我认为是阳明经病,张不开口在夹车,是阳明经病,脉弦而长。弦主风风邪郁于阳明,我重用葛根、石膏,葛根清经中之热,石膏清腑气分之热,丹皮、白芍再加上玉竹,吃了,吃了就好了。这个为什么夹车紧急用葛根这么多呢?因为葛根入阳明,疏通经络,缓解经脉拘紧。   以上治燎面、口紧不开,都是根据六经辩证,所以经络学说不能废。所以伤寒例的六经为病都有经络。除了太阳是寒,下面的阳明、少阳都是热邪。所以伤寒例为我们六经辩证给了我们一个规范。      
本文档为【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妍妍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03
浏览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