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南庄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执教:李银拴 2016.2.24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试卷,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南庄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执教:李银拴 2016.2.24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2、指导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引导学生开展“种植物”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3、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4、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5、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 难点:关心天气 五、教学措施: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二单元 1、果实和种子 2 2、根和茎 2 3、叶和花 2 4、植物和我们 1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 2、了解土壤 1 3、肥沃的土壤 2 4、土壤的保护 2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三单元 1、认识固体 2 2、把固体放到水里 1 3、认识液体 2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四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 2、气温有多高 1 3、雨下得有多大 2 4、今天刮什么风 1 5、气候与季节 1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1 第五单元 1、观察 1 2、测量 1 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1 复习考试 2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单元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学生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沦,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伴随着这个种植活动,可以围绕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下列要求来建构的。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 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二、提出问题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 3、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三、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4、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四、交流与质疑 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3、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五、科学知识: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4、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在地球上的万物之中,植物是人们最常见、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本单元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由“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四课构成:前三课是并列的关系,采用观察、比较、实验、解剖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过自己的“器官”制造养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果实和种子 2 2、根和茎 2 3、叶和花 2 4、植物和我们 1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8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1果实和种子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3、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重 点 难 点 知道什么是果实。 教 学 方 法 动手实践法 教 具 水果或蔬菜 视频资料 实践 活动 检 查 找种子活动 板 书 设 计 2.1果实和种子 果皮 果实 种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学习新课 1、果实展览,说说哪里有种子 (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来,现在请各小组同学将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实展览会,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名称。 (3)提问:你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 (4)学生交流讨论 (5)提问:什么样的才叫果实? (6)分组观察活动:切开果实,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说说发现了什么。 (7)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8)讨论:萝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9)小结: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所以说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萝卜内部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无子西瓜、无子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的种子退化了,不容易找到,但它们仍然属于果实。 (10)欣赏视频: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 (11)学生活动:找种子:找出本小组其他果实的种子在哪里。 2、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欣赏短文:二年级语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讨论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 (3)、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4)、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P66活动记录表格。 (5)、欣赏视频:种子的旅行 (6)、小结: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利用风力、利用动物、利用弹力、利用水力等方式来传播种子。 学生介绍 果实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观察 交流观察结果 讨论 欣赏视频 找种子活动 欣赏短文 小组讨论交流 欣赏视频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1果实和种子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2、能够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浸泡过的种子 镊子 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种植一棵植物 板 书 设 计 2.1果实和种子 适量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2、谈话: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本节课我们来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种子的构造 1、(出示干湿花生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两颗种子)观察: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和干花生种子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种子里面有什么?将自己的预测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 2、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3、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4、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花生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5、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 6、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7、学生再用黄豆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8、小结: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做“胚”。 (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谈话:老师带来了很多种子,为什么这些种子一直没有发育成一棵棵小苗呢?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完成实验。 4、欣赏种子萌发的视频,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5、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1)适量的水分 (2)充足的空气 (3)适宜的温度 (四)、动手实践:种植一棵自己的植物。 要求:学生要精心培育自己的植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解剖种子 并观察 小组讨论 实验方案 交流 欣赏 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2 根和茎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认识根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重 点 难 点 认识根的形态与作用 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 学 方 法 观察实践法 教 具 视频 植物的根 实践 活动 检 查 学生分组把自己带来的根按直根、须根分类 板 书 设 计 2.2根和茎 直根 根 须根 植物的根的作用:1、吸收水分和养料 2、固定植物的作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谁来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今天我们来认识植物的根和茎。(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葱和菠菜。你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 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叫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叫须根。 5、在P67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 (二)、认识根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根的作用的视频。 4、学生看后谈谈感想。 5、小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观察葱和菠菜的 根汇报观察结果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给根分类 欣赏视频并谈感想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认识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重 点 难 点 认识茎的形态与作用 教 学 方 法 观察实践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板 书 设 计 2.2根和茎 直立茎 茎 缠绕茎 攀缘茎 匍匐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本节课我们来认识植物的茎的形态及其作用。 二、学习新课 (一)茎有各种形态。 1、观察书上P20图片,提问: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结: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应植物更好地生长。 (二)、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观察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4、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 5、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6、学生讨论交流。 7、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间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作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三)、实践活动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观察 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 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讨论交流 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3叶和花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对比实验。 重 点 难 点 认识叶的构造与功能 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观察法 教 具 树叶 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给树叶分类 板 书 设 计 2.3叶和花 叶柄 叶 叶片 (叶片上有叶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另外两大组成部分—— 叶和花。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长出嫩绿的叶子,(出示一片树叶)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自己带的树叶,观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填写P68活动记录。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谈话:树叶的形状有很多种,把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 5、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6、汇报分类结果。 (二)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出示P22图,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猜猜看,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欣赏叶的光合作用视频 3、小结: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学生观察 填写活动记录 给树叶分类 猜猜看 欣赏视频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3叶和花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 功能。 2、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重 点 难 点 认识花的构造与功能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观察法 教 具 花、镊子、放大镜 课件 实践 活动 检 查 解剖花 板 书 设 计 2.3叶和花 雄蕊 —— 制造花粉 花的构造 雌蕊 —— 接受花粉 花瓣 —— 吸引昆虫 萼片 —— 保护未开的花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花的构造 1、用多媒体出各种花卉的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花。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你们想知道花的构造是怎样的吗?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 6、指导学生观察认识花各部分的名称并猜测各自的作用。 7、小结: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见板书)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二)认识花粉的传播方式 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发现了什么?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 2、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3、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4、用视频演示花粉的传播方式。 5、小结: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三、拓展延伸 你种的植物长的怎样了?把你的观察日记在班级和同学进行交流。 观察模型 解剖花 用放大镜 观察雄蕊 欣赏视频 交流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4植物和我们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以上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 命周期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 2、能够通过调查,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重 点 难 点 在“种植物”经历的基础上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那些部分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教 具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实践 活动 检 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板 书 设 计 2.4植物和我们 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25,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4、讲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带来的植物,讨论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 5、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我们要吃它的多个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相应食用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么夸张都不会过分,大家说说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都离开植物? 2、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3、各小组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小结。如可以做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 4、提问: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没有植物,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 5、讲述:是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我们需要植物、热爱植物。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填写活动记录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讨论交流 课外调查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 )、( )、( )、( )、( )、( )六个部分。 2、( )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 )的功能。 4、有( )、( )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 )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 ) 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 )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 ) 5、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会结出种子。 ( ) 三、连线题 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请你用线连起来。 西红柿 根 甘 薯 茎 马铃薯 种子 花 生 果实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单元分析 在我们生活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乡村的田野里,城市的花圃里……土壤为绿色植物提供着养料。许多小朋友在田地或花圃边玩耍的时候,会发现土壤里有许多秘密——土壤里面有虫子、岩石等。他们也许会在菜园肥沃的土壤上栽花种树,或者挤压潮湿的黏土来塑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实验,学习怎样分析、了解土壤中有沙、黏土和腐殖质,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并且能够观察到枯死的植物是怎样在虫子的帮助下分解并变成土壤的一部分的。 同时,从日益严峻的土地问题出发,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土地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教育。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均国土资源却很少。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乡村也越来越城镇化,土地资源也相应地减少。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也使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土地意识,进而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显得特别重要。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构建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 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二、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分析与解释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三、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合的物质。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研究土壤、生物、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土壤的概念,促进学生探究技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单元从实用价值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土壤概况开始,去了解土壤的成分、月巴力以及如何保护土壤,呈逐渐深入的编排体系。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 2、了解土壤 1 3、肥沃的土壤 2 4、土壤的保护 2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7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重 点 难 点 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 学 方 法 观察、讨论 教 具 放大镜 、小铲子、 木棍 实践 活动 检 查 填写P62活动记录 板 书 设 计 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外观 颜色 闻 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把课前准备的泥土袋子拿出来,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 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 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可以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怎样的变化。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小组交流 观察 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2了解土壤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粘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重 点 难 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 教 具 放大镜、烧杯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2了解土壤 沙土 土壤的种类 黏土 壤土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土壤 (1)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带来的土壤,并记录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把从土壤中看到的东西记下来。 观察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讨论: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不相同?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 ② 倒入相同的水。 ③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交流 2、小结:红薯、花生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蔬菜最适合壤土。 观察土壤 分组实验探究 讨论 分组实验 分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3肥沃的土壤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 教 具 插图 实践 活动 检 查 课后观察土壤 板 书 设 计 1.3肥沃的土壤 表层土壤:腐殖质和养分都很丰富 土壤 下层土:含有黏土成分 岩床:土壤深度增加,岩石就增多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观察土壤:仔细观察落叶下面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2)小结: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这就是土壤的表层。 (3)设问: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土壤的分层 (1)观察P8图片,观察土壤分成几层?每层土壤有什么特点? (2)讨论:土壤动物对土壤的影响? (3)小结: 表层土壤:腐殖质和养分都很丰富 土壤 下层土:含有黏土成分 岩床:土壤深度增加,岩石就增多 3、土壤的肥力及腐殖质 (1)讲述: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阅读P9资料,提问:土壤的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 观察 观察 讨论 阅读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教 具 自制肥料袋 实践 活动 检 查 学生自制肥料袋 板 书 设 计 1.3肥沃的土壤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自制的肥料袋 二、学习新课 1、为蚯蚓安一个家,观察蚯蚓 (1)让学生来描述他们看到过的蚯蚓 ① 你在哪里看见过它们? ②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③它们当时在干什么? (2)组织学生观察蚯蚓,提醒学生要温柔地对待蚯蚓,想学生简单介绍蚯蚓的种类,以及蚯蚓生活环境的常识。 (3)讨论如何给蚯蚓安家:首先倒进土壤然后混入一些植物,最好放入蚯蚓。 (4)观察蚯蚓在土壤里的生活 (5)阅读有关土壤小动物的小资料 2、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3、制作肥料袋 (1)讨论:落在森林里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叶都到哪里去了? (2)让学生推测哪些东西会变成肥料 (3)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 ①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②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 观察蚯蚓 讨论 阅读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4土壤的保护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植被、水壶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4土壤的保护 土壤 养育 保护、千万不能破坏 动植物 人类 提供生存环境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4、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5、谈话:土壤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述: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 2、观察P13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和补充。 5、演示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强调:(1)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保证一样,惟一的变量时一个土堆有草皮,一个没有。 (2)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的是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6、阅读P13阅读资料了解塑料垃圾和废旧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三、拓展 讨论: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观察图片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 阅读资料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1.4土壤的保护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植被、水壶 实践 活动 检 查 布置学生办一期宣传保护土壤的小报。 板 书 设 计 1.4土壤的保护 土壤 养育 保护、千万不能破坏 动植物 人类 提供生存环境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所以说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土壤的保护。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讲述: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 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研究,汇报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 4、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6、小结:我们人类就这样破坏、破坏、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3、组织全班交流。 4、布置学生办一期宣传保护土壤的小报。 汇报交流 讨论 办宣传小报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土壤由( )、( )、( )、( )、( )等物质组成。 二、选择题 1、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① 泥土 ② 动植物遗体 ③ 塑料袋 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 ① 蜗牛 ② 蚂蚁 ③ 蚯蚓 3、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 ① 挖土烧砖 ② 植树造林 ③ 过量喷洒农药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 )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 )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收集证据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交流与质疑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5、结论与拓展 (1)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物质在不同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或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材的整体设计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采用隐性化处理的方法,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并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认识固体 2 2、把固体放到水里 1 3、认识液体 2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8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3.1认识固体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固体。 2、能够按物体的形态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4、知道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差异。 重 点 难 点 知道固体的性质 通过辨析物体的形态来认识固体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 具 一些常见的固体 实践 活动 检 查 观察四种固体的性质 板 书 设 计 3.1认识固体 固体的共同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文具盒、铅笔、胶水、尺子、墨水、小刀、石块、生鸡蛋、牙膏、粉笔、面粉、沙子、大米、大豆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2、小组分类活动:把这些物体按照固体液体分类。 3、谈话:说说哪些物体是固体?为什么说它们是固体? 4、提问:生鸡蛋、胶水、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5、讨论:“能不能说和好的面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二、研究固体的性质 1、谈话:我们以前已经掌握了运用看、闻、尝、听、摸等多种方法认识水的性质,今天我们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准备好的四种固体,把观察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2、学生活动、汇报 3、小结: (1)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2)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给物体分类 讨论 观察固体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3.1认识固体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不同颗粒状的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重 点 难 点 知道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将混合的固体分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天平 烧杯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分离混合的固体 板 书 设 计 3.1认识固体 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三、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认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图,通过实例认识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2)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讨论固体混合前后会不会发生变化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学生预测并思考、验证猜测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 学生预测并思考、验证猜测 3、实验:全班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用天平测量大豆和大米混合前后的重量;另一部分学生用量杯测量黄豆、绿豆、玉米粉的体积。 提问:前后两次数据比较,发现了什么? 4、想办法分离混合的固体 (1)提问:怎样将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分开? (2)学生操作 四、总结 本节课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法全面地认识了固体,说说都了解了固体的什么性质。 讨论 预测 验证 动手操作 分离混合 的固体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水槽、烧杯、玻棒、盐、高锰酸钾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制作彩色树枝 板 书 设 计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沉浮情况,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71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4)小结: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糖、盐、面粉、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71。 3、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P33的阅读资料。 (2)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3)提问:你还说出其他分离方法吗? 4、结晶实验。 (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 (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 (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 (5)布置学生制作彩色树枝 观察 分组实验 溶解固体 分组实验 阅读 制作彩色树枝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3.3认识液体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不同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 重 点 难 点 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等方面的的形状差异。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观察法 教 具 烧杯、油、水、牛奶、蜂蜜 实践 活动 检 查 观察四种液体的性质 板 书 设 计 3.3认识液体 液体的共同性质: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液体,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每位同学选一种液体,说出它的样子和作用,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液体。 2、学生游戏。请一名学生说出液体的样子和作用,全班同学在纸上写出这种液体的名称。然后请这位同学公布答案,比一比,谁猜对的比较多。然后换其他同学继续游戏。 二、运用感官、观察四种液体性质 1、请学生说说指定的几种液体的性质。 (1)出示鲜牛奶、菜油、蜂蜜、水等。观察它们的颜色、气味、透明度。 (2)学生分组观察并完成P72第一题的活动记录 (3)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液体在颜色、气味、味道上的性质,那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呢? (4)小结:液体的共同性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猜液体游戏 观察液体的性质 完成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3.3认识液体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不同液体在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具有不同 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 重 点 难 点 知道液体在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的形状差异。 认识液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观察法 教 具 烧杯、天平、玻璃板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3认识液体 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液体在其他方面的性质 1、比较“谁轻谁重” (1)出示一杯水和一杯蜂蜜(同样体积)。 (2)提问:水和蜂蜜比,谁轻谁重。 (3)启发学生讨论:如果想知道水和蜂蜜比、水和油比,谁轻谁重。应该怎样做? (4)学生讨论交流 (5)验证讨论结果 2、利用斜坡观察不同的液体流动的快慢(粘稠度) (1)讨论确定比赛规则:同时倒,液体倒得同样多 (2)学生按照规则比赛 (3)将四种液体按流淌速度的快慢排序后与大家交流。 (4)观察汇报结果 3、液体的表面张力 演示:用滴管滴一滴水在蜡纸上,拿着蜡纸左右晃晃,让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进行描述 4、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探究发现,液体在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总结 1、谈话:想一想,我们知道了液体的哪些性质?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质。) 2、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讨论探究 验证 汇报交流 观察并描述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4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认识液体的性质。 2、知道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 3、会比较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重 点 难 点 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烧杯、天平、量杯、食用油、蜂蜜、水 实践 活动 检 查 观察热水、冷水的相对流动 板 书 设 计 3.4把液体倒进水里 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液体,知道了液体的许多性质,请同学们说说你都了解了液体的哪些性质? 2、学生思考发言 3、谈话:今天我们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1、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演示:把油和蜂蜜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2)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2、提问:看到油和蜂蜜在水中的沉浮,你有什么问题呢? 3、思考:你想怎样把油和蜂蜜倒入水中? 4、谈话:通过把油和蜂蜜倒入水中所看到的现象,说说你对液体在水中沉浮的看法。 5、小结:无论按什么顺序倒,油总是浮在水面上。看来液体在水中也和固体一样,有的沉,有的浮。 6、出示鸡尾酒的P37图片:提问:你知道鸡尾酒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吗?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三、观察热水在冷水里怎样流动 1、提问: (1)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2)怎样能够看到你说的现象?有什么办法吗? 2、演示“水火山爆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四、研究液体倒入水中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1、研究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1)学生预测、验证猜测 (2)用天平测量、混合前后的重量 (3)比较两次的数据、发现了什么? 2、研究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1)学生预测:验证猜测 (2)用量筒测量混合前后的体积 (3)提问:前后两次数据比较,发现了什么? 3、小结 五、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液体倒入水中的方法认识了液体更多的性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自己再想些办法继续研究液体,看还能发现什么。 观察演示 观察图片 观察演示 学生预测 验证猜测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 点 难 点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水槽、橡皮泥、吸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板 书 设 计 3.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体借助漂浮物 3、减轻自身重量 4、水中加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演示:把一块橡皮泥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结果橡皮泥沉入水中。 2、提问: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 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使橡皮泥浮起来 (1) 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做成船形 (2) 学生实验 (3) 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4) 提问:如果不改变物体的形状,用下面这些材料,如木筷、吸管、泡沫塑料能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 (5)指导学生做筏子,硬的学生发现漂浮物都很轻的特点。 (6)小结: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起来。 2、使小潜艇浮起来或沉下去 (1)发给学生充满水的小潜艇,使小潜艇沉入水中,想办法让它浮起来。 (2)解释小潜艇通过排水,进水控制上浮、下沉的道理。 (3)小结:减轻自身重量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使土豆浮起来 (1)介绍死海 (2)提问:有没有办法让土豆也浮起来?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3)小结:水中加盐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三、物体沉浮的应用 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几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船、浮标、救生圈、救生衣等) 观察演示 讨论 做筏子 玩小潜水艇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1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物体的序号填在相应的圆圈内 1 盘子 ②玻璃球 ③果汁 ④大树 ⑤塑料杯 ⑥牛奶 ⑦钥匙 ⑧橡皮 ⑨洗发剂 ⑩钢笔水 2、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 ),下沉的是( )。 ①香油 ②塑料瓶盖 ③硬币 ④蜂蜜 ⑤兵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卵石 ⑩泡沫板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和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科学知识: 1.1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1.2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进行观测,收集并分析有关数据。 1.5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6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1.7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对天气以及气象变化总会有一些认识和了解,然而,这些认识大多数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层面上,未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也未与随季节变化而导致的生产生活以及生物的活动变化建立对应的联系。本单元正是基于此点,采用总一分一总的整体布局与逐渐引申的结构来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的变化。 其总一分一总的整体布局表现在先从讨论今天的天气情况人手,导引出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以及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为下一阶段测量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风向做好铺垫。而接下来的分则是教会学生如何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风向以及统计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其后,又在观测记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季节的特征,引导了解相对宏观的天气变化。 在逐渐引申方面,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的“气候与季节’’与本单元首课“今天天气怎么样”遥相呼应,将某日的天气情况扩展到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同时,“今天天气怎么样”只涉及人的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而“气候与季节’’还涉及到动植物的变化,并通过连续观察活动再一次扩展和延伸学生的视角。 由于本单元教学涉及到对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需要客观天气条件的支持,所以,可以不必完全依次上“气温有多高”、“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等课,可针对天气情况,自主调整第二次级主题中教学活动的时间顺序,以便学生切实在实践中学会观测。 第四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 2、气温有多高 1 3、雨下得有多大 2 4、今天刮什么风 1 5、气候与季节 1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7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和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3、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4、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预报。 重 点 难 点 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 具 水彩笔 实践 活动 检 查 设计天气符号 板 书 设 计 4.1今天天气怎么样 天气信息来源: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找、电话咨询 天气谚语: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雨) 2、欣赏单元小诗,试着将这首诗补充完整 3、讲述: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现象。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不同的天气 (1)谈话: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2)提问: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天气?(气温、风力、风向、云层等) (3)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能具体描述一下吗?今天的天气会影响你的生活吗?为什么? 2、设计天气符号 (1)谈话:我们一般是从哪里了解天气情况的? (2)提问:天气预报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预报天气的,又是怎样表示不同天气的? (3)出示一些天气符号,说说这些表示什么天气?思考:符号有什么优点?(简略、直观) 3、了解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1)介绍现代的天气预报 (2)历史上预报天气的方法 4、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猜谜语 欣赏小诗 并补充 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2气温有多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4、理解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重 点 难 点 通过观测记录,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正确认读温度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讨论法 教 具 温度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实践 活动 检 查 用自己学会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板 书 设 计 4.2气温有多高 读作: 20摄氏度 写作:20℃ 读作: 零下6摄氏度 写作:-6℃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上节课《今天天气怎么样》学习之后,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关心天气。那平时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关心天气情况的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了,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4、谈话:昨天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们今天气温是多高?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气温预测一下我们教室里现在的气温有多高?(板书课题:气温有多高) 5、谈话: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现在教室里气温呢?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使用温度表 (1)介绍温度表的构造;介绍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温度表的模型,向同学们演示温度的读和写。 (3)学生练习温度表的读和写。特别强调“零下”温度的读和写。 2、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 (1)教师介绍温度表使用要求 ①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温度表的上端。 ②等液面完全静止时再读数。 ③眼睛要平视红色液柱顶端,读出刻度。 (2)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 (3)谈话:现在就让我们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请同学们把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 (4)学生交流测量出的数据,教师板书学生汇报测量数据。 (5)提问:从这些数据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数据不太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读数时存在误差的原因;另外是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测量) 3、讨论:(出示P46页的数据)这是一份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记录,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呢? 4、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简单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三)课后实践: 用自己学会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 练习测量、 读、写 学生交流 测量数据 讨论交流 课后实践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4.3雨下得有多大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重 点 难 点 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制雨量筒并测量降雨量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教 具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制作雨量筒 板 书 设 计 4.3雨下得有多大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下雨的天气。有时,我们要根据雨的大小来决定做什么,在下雨的时候,你们是怎样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的呢? 2、提问:这些方法能准确测量雨下得大小吗?为什么? 3、讨论: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学习新课 1、制作雨量器 (1)讲述: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作单位 (2)出示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雨量器 (3)谈话:雨量器的类型很多,最简单的是一个透明的容器,外面贴着刻度。(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想学生展示)大家想不想做一个,来测量雨量的大小? (4)阅读P47制作步骤 (5)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2、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展示各组的雨量器 (2)学生讨论使用方法 ①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应该注意些什么? ②量雨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量雨前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准备工作? ③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 ④下次测量前怎么办? (3)模拟降雨,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讨论 阅读 制作雨量器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4.3雨下得有多大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重 点 难 点 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4.3雨下得有多大 降雨强度: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能说出自制的雨量器里盛的水相当于什么等级的吗?你知道天气预报报告的雨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二)学习新课 1、降雨强度的划分 (1)阅读P48资料:“天气预报中的各种降雨是如何界定的。 (2)提问:通过阅读,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测量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连续24小时,测量的降雨高度单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 2、了解降雨强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提问: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有哪些影响? (2)讨论:雨下得大小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有哪些影响? (3)提问:雨下得大小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4)小结: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春雨贵如油” “一阵秋雨一阵凉” 阅读资料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4今天刮什么风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 2、能够用一些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大致了解风级歌的 内容 重 点 难 点 判断风向和风级 使自制风向标的箭头保持水平和面对复合现象判断风级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讲授法 教 具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 板 书 设 计 4.2今天刮什么风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级歌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水知道今天的天气情况,刮什么风,风级是几级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风向和风力 (1)认识方位,学生辨别方位(8个方位) (2)风向的认识 ①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从东边吹来就是东风。 ②用风中漂浮物判断风向 红旗向东飘扬,此时吹的是西风 ③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生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和风力计,并运用它测风向及风力 2、学习风级歌 (1)阅读P50风级歌 (2)背诵风级歌 制作活动 阅读 背诵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5气候与季节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气候特殊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及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重 点 难 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教 具 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观察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板 书 设 计 4.5气候与季节 春 细雨连绵 夏 荷塘翠波 秋 金黄田野 冬 白雪飘飞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这儿的气候怎样? 2、讲述: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学习新课 1、各季节不同的气候特征 (1)出示P51四幅图片,提问:图片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2)提问:在每个季节里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3)小结:在一定的季节里,总有特定的气候特征? (4)欣赏视频 四季 2、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1)谈话:看P52图,说说在不同的季节里,银杏树有什么变化? (2)提问:动物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有哪些变化? (3)回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呢? (4)活动: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记下它现在的情况,过三四个月后再进行比较。 观察图片 欣赏视频 观察图片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从( )、( )、( )、( )、( )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 )环境来进行。 3、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的风力应该是( )。 4、根据温度的读法或写法进行转换。 37摄氏度写作( ) 0摄氏度写作(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 4℃读作( ) 12℃读作( ) -8℃读作( ) 二、判断题: 1、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 ) 2、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不可能一致。( ) 三、连线题: 把器材与用其观测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寒暑表 风速 湿度计 降水量 雨量筒 风向 风向标 空气的湿度 风力计 气温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这两个方法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的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这两种方法而言,观察是测量的基础,测量促使观察更加准确,因此,本单元从两个方面人手展开: 第一方面,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方法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观察是学生首选的、最便利使用自身感官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所以,教材试图通过三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体会。其具体意图如下: 首先,观察不仅是视觉的,更是需要运用多种感官的。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将观察只等同于用眼睛看的偏误。其次,观察不仅是运用感官的,还常常是借助于观察工具的。再次,观察不仅可以单一地运用感官或工具,有时还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工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不仅是一种趣味,更是一种科学素养;我们应该认真思索前人关于“观察,观察,再观察”论述的深刻含义。 第二方面,测量。此方面的内容起于观察,而又精准于一般的观察,教材虽然没有给测量下文字定义,但是,从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角度,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追求科学、客观的观察结果,将观察引向精确化、技术化,从而可以使其应用于描述、运算和比对等,促进学生逐渐学会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 本部分从质疑我们的感官是否可靠开始,指导学生在多种力所能及的测量活动中,先研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测量工具,后研讨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测量什么,并进行实测练习。最后,指导学生将难以量化的对象大约地估算出来。试图让学生体会到测量是深度观察所必须的、方式方法是丰富的,精确观察与模糊观察(估计)是可能的和有趣的。 第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观察 1 2、测量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3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5.1观察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重 点 难 点 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描述闻、品茶的感觉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讲授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5.1观察 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敢接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1) 什么是观察 1、出示镜子、苹果、香蕉等,提问:分别观察这些材料,在描述你的观察结果、 2、学生分组观察并交流 3、小结 4、味觉的作用 (1)出示一杯液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液体吗?怎么知道的呢?(尝、闻、看) (2)小结 5、体会听觉的作用 学生活动:猜声音,是谁?怎么知道? 6、小结 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提问:用放大镜观察与用肉眼看有什么不同? 3、小结 三、观察茶叶 1、交流茶的知识,把你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告诉同学们。 2、观察茶叶 (1)怎样辨别茶叶?学生讨论 (2)辨认茶叶活动 (3)小结 四、阅读资料 1、学生阅读P57资料 2、小组交流 3、小结 学生分组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茶叶 阅读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5.2测量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2、知道常用的测量单位。 3、知道精确测量与估算的区别和作用。 重 点 难 点 能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估测树叶的面积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讲授法 教 具 皮尺 台秤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5.2测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大小接近的烧杯,提问:哪一个烧杯看上去重一些? 2、谈话: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3、小结: (二)比较两杯水谁多谁少 1、出示两杯水,问哪杯水多呢? 2、学生讨论 3、小结 (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 1、任选两位同学,提问:他们的身高各是什么吗?用比较的方法能测量出来吗? 2、讲解:要想进行精确地测量,就要使用合适的工具,你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3、介绍教材P59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 4、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介绍珠峰高度测量结果的变化 五、阅读P60资料“古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六、测量树叶的面积 1、向学生介绍用画格法估算树叶面积 2、学生在画有格子的白纸上测量树叶面积 七、介绍其他的测量工具 学生讨论 阅读 测量树叶面积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五单元测试题 1、 填空题 1、平时我们主要用( )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 )、( )、( )、( )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2、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 )来进行观察。 3、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使用( )进行测量。 4、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 )和( )。 二、连线题(把各种测量仪器和它们的用处用直线连起来) 温度表 时间长短 秒 表 一桶水的多少 水 表 用电量的多少 天 平 物体质量 电 表 用水量的多少 直 尺 人体温度 量 筒 物体长短 第 周 2 课时 期末复习题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 31分) 1、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 、 、 、 、 、 六个部分。 2、 和 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适量 、适宜 和充足的 。 4、根有 和 的作用。 5、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 和 啊 传粉。 6、大多数植物利用 ,泥土中的 和空气中的 ,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7、转换温度的读法或写法。 37摄氏度写作 、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 4℃读作 8、平常我们主要用 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 、 、 、 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9、风吹来的方向叫做 ,风从东边吹来是 风,红旗向西南方飘扬是 风。 10、 和 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爱因斯坦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 ) 2、所有的土壤都是适合庄稼生长。 ( ) 3、含沙量越多的土,渗水越快。 ( ) 4、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 快。 ( ) 5、六级迎风走不便,七级举伞步行艰。 ( ) 6、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 ) 7、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可能结出种子。 ( ) 8、虫媒花一般都有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 ) 9、雨量计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结果不可能一致。 ( ) 10、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 ) 三、我会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 为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 ) A过量喷洒农药 B挖地卖土 C植树造林 2、 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 塑料袋 3、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 ) A测力计 B寒暑表 C体温表 4、两种颗粒大小不同的固体混合后体积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5、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      ) A硬币       B蜂蜜     C香油     四、我会连(共22分) 1、将花的各部分构造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8分) 西红柿 根 甘薯 茎 马铃薯 种子 花生 果实 2、把各种测量仪器和它们的用处用直线连起来。(14分) 体温表 时间长短 秒表 一杯水的多少 水表 用电量的多少 天平 物体质量 电表 用水量的多少 直尺 人体的温度 量筒 物体长短 四、我能将它们送回家(序号填在相应的圆圈内)(12分) ①香油 ②塑料瓶盖 ③硬币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卵石 ⑩泡沫板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 EMBED PBrush ��� 在水中下沉的 在水中上浮的 PAGE 74 .
本文档为【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09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