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_

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_

举报
开通vip

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_第5章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本文第4章中介绍的无功补偿电容器是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其阻抗是固定的,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也就是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无功功率进行快速动态补偿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是同步调相机(SynchronousCondenser,缩写为SC)。它是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在过激磁或欠激磁的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几十年中,同步调相机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中一度发挥着主要作用。然而,由于它...

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_
第5章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本文第4章中介绍的无功补偿电容器是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其阻抗是固定的,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也就是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而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无功功率进行快速动态补偿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是同步调相机(SynchronousCondenser,缩写为SC)。它是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在过激磁或欠激磁的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几十年中,同步调相机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中一度发挥着主要作用。然而,由于它是旋转电机,因此损耗和噪声都较大,运行维护复杂,而且响应速度慢,在很多情况下已无法适应快速无功功率控制的要求。所以七十年代以来,同步调相机开始逐渐被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StaticVarCompensator,缩写为SVC)所取代,目前有些国家甚至已不再使用同步调相机。早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饱和电抗器(SaturatedReactor,缩写为SR)型的。1967年,英国GEC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饱和电抗器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此后,各国厂家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饱和电抗器与同步调相机相比,具有静止型的优点,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其铁芯需磁化到饱和状态,因而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又不能分相调节以补偿负荷的不平衡,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使用晶闸管器件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推上了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的舞台。1977年美国GE公司首次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演示运行了其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1978年,在美国电力研究院(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的支持下,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ElectricCorp.)制造的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投入实际运行。随后,世界各大电气公司都竞相推出了各具特点的系列产品。我国也先后引进了数套这类装置。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这类装置的能力,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已先后承接了十多个此类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并向泰国出口。由于使用晶闸管器件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近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市场一直在迅速而稳定地增长,已占据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导地位。因此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或SVC)这个词往往是专指使用晶闸管器件的静补装置,包括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ControlledReactor,缩写为TCR)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SwitchedCapacitor,缩写为TSC),以及这两者的混合装置(TCR+TSC),或者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FixedCapacitor,缩写为FC)或机械投切电容器(MechanicallySwitchedCapacitor,缩写为MSC)混合使用的装置(如TCR+FC、TCR+MSC等)。本章在对动态无功补偿的原理作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之后,将分别对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这两种主要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作详细介绍。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八十年代以来,一种更为先进的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出现了,这就是采用自换相变流电路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本书称之为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VarGenerator,缩写为SVG),也有人称之为高级静止无功补偿器(AdvancedStaticVarCompensator,缩写为ASVC),或者静止调相器(StaticCondenser,缩写为STATCON)。最近,日本和美国已分别有数台SVG装置投入实际运行。本章将在5.4节对这种新型静补装置作细致介绍。最后,在本章结尾,作者将对各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作简单对比,并就有关的发展趋势作一讨论。5.1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的原理对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进行快速的动态补偿,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103,108]⑴对动态无功负荷的功率因数校正;⑵改善电压调整;⑶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阻尼功率振荡;⑷降低过电压;⑸减少电压闪烁;⑹阻尼次同步振荡;⑺减少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应当指出,以上这些功能虽然是相互关联的,但实际的静止无功补偿器往往只能以其中某一条或某几条为直接控制目标,其控制策略也因此而不同。此外,这些功能有的属于对一个或几个在一起的负荷的补偿效果(负荷补偿),有的则是以整个输电系统性能的改善和传输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输电补偿),而改善电压调整,提高电压的稳定度,则可以看作是二者的共同目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对补偿装置容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以电弧炉、电解、轧机等大容量工业冲击负荷为直接补偿对象的无功补偿装置,要求的容量较小,而以电力系统性能为直接控制目标的系统用无功补偿装置,则要求具有较大的容量,往往达到几十或几百兆乏。补偿功率因数的功能及其原理是大家熟知的,下面仅以改善电压调整的基本功能为例,对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的原理作一简要介绍。​​​​a)b)图5-1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的原理a)单相电路图b)动态补偿原理图5-1a所示为系统、负荷和补偿器的单相等效电路图。其中V为系统线电压,R和X分别为系统电阻和电抗。设负荷变化很小,故有△V<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即采用k-1个电容值均为C的电容,和一个电容值为C/2的电容,这样的分组法可使组合成的电容值有2k级。电容器的分组投切在较早的时候大都是用机械断路器来实现的,这就是机械投切电容器MSC。和机械断路器相比,晶闸管的操作寿命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晶闸管的投切时刻可以精确控制以减少投切时的冲击电流和操作困难。另外,与TCR相比,TSC虽然不能连续调节无功,但具有运行时不产生谐波而且损耗较小的优点。因此,TSC已在电力系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而且有许多是与TCR配合使用构成TCR+TSC混合型补偿器。5.3.2投入时刻的选取总的原则是,TSC投入电容的时刻,也就是晶闸管开通的时刻,必须是在电源电压与电容器预先充电电压相等的时刻。因为根据电容器的特性,当加在电容上的电压有阶跃变化时(若电容器投入的时刻电源电压与电容器充电电压不相等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将产生一冲击电流,很可能破坏晶闸管或给电源带来高频振荡等不利影响。通常来讲,希望电容器预先充电电压为电源电压峰值,而且将晶闸管的触发相位也固定在电源电压的峰值点。因为根据电容器的特性方程如果在导通前电容器充电电压也等于电源电压峰值,则在电源峰值点投入电容时,由于在这一点电源电压的变化率(时间导数)为零,因此,电流iC即为零,随后电源电压(也即电容电压)的变化率才按正弦规律上升,电流iC即按正弦规律上升。这样,整个投入过程不但不会产生冲击电流,而且电流也没有阶跃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理想投入时刻。图5-23以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和投切时的波形对此作了说明。图5-23TSC理想投切时刻原理说明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为eS,在本次导通开始之前,电容器的端电压VC已通过上次导通时段最后导通的晶闸管T1充电至电源电压eS的峰值,且极性为正。本次导通开始时刻取为eS和VC相等的时刻t1,给T2以触发脉冲而使之开通,电容电流iC开始流通。以后每半个周波发触发脉冲轮流给T1和T2。直到需要切除这条电容支路时,如在t2时刻,停止发脉冲,iC为零,则T2关断,T1因未获触发而不导通,电容器电压保持T2导通结束时的电源电压负峰值,为下次投入电容器做了准备。实际上,在投入电网之前电容电压有时不能被充电到电源电压峰值。这就需要找出在电容充电电压为各种情况下的最佳投入时刻。图5-24给出了各种情况下使暂态现象最小的投入时刻[112]。其中b和c就是前述的理想工作状态;a是电容充电电压VCCh为零时的情况(TSC装置起动时为此情况),这时,投入时刻应取电压零点,给正向晶闸管T1发出最初的触发脉冲;d为电容充电电压VCCh比电源eS的峰值电压Emax低的情况,这时应在eS与VCCh相等的时刻投入,给正向晶闸管T1最初触发脉冲;e为VCCh比Emax高的情况,这时应在eS达到峰值的时刻投入,给反向晶闸管T2最初触发脉冲,这种情况下会有冲击电流产生,但可受到串联小电感的抑制。图5-24各种情况下使暂态现象最小的导通时刻图5-25晶闸管和二极管反并联方式的TSC采用晶闸管和二极管反并联的方式代替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可以使导通前电容充电电压维持在电源电压的峰值。如图5-25所示,一旦电容电压比电源峰值有所降低,二极管都会将其充电至峰值电压,因此不会发生两晶闸管反并联的方式中电容器充电电压下降的现象。但是,由于二极管是不可控的,当要切除此电容支路时,最大的时间滞后为一个周波,因此其响应速度比两晶闸管反并联的方式稍差,但成本上却要低一些。应该注意的是,在以上讨论的最佳投入时刻中,两个晶闸管触发脉冲的顺序不能搞反了,或者说应避免触发脉冲相位错开180,否则将如图5-26所示的那样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和过电压。图5-26TSC晶闸管误触发时的情况5.3.3控制系统有关静止补偿器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控制策略、工作原理和具体控制方法实际上已在5.2.3节做了详细介绍。TSC控制系统的思路也是类似的,只不过其中的控制电路部分是以决定哪组电容投入或切除的逻辑功能为中心的。作为例子,图5-27给出了一个TSC用于对波动负载进行负荷补偿时的控制系统示意图。​​图5-27TSC用于负荷补偿时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应当注意的是,在TSC控制系统中引入一定的滞环非线性环节是必要的,这可以避免在切换点处电容器组在短时间内来回地投入与切除。例如,当补偿器以稳定电压为目标时,在控制系统中引入滞环非线性环节可使得TSC的电容器在系统电压低于某一较低阈值时接入系统,而在系统电压高于某一较高阈值时切除,而不是在相等的阈值下投入和切除,以防止在切换电压附近振荡不定。此外,当TSC与TCR配合使用构成混合型补偿器时,其控制系统应该能使TSC电容器组的切换与TCR触发控制角的调节相互配合,以使补偿器的电压—电流特性保持连续。5.3.4动态过程分析同样可以通过判断系统负载特性与补偿器电压—电流特性交点的方法来分析TSC的动态调节过程。​​图5-28TSC对扰动的动态调节过程图5-28所示的是以改善电压调整为目标的TSC受扰动后的动态调节过程。在系统受到扰动前其负载线为l1,TSC有一组电容投入运行,其伏安特性为OA,因此系统稳定工作在l1与OA的交点a。若系统受到干扰,负载线突然由l1降低至l2,则工作点会突然降至l2与OA的交点b,系统电压因此降到b点电压,这个电压下降被TSC控制系统检测到后,由其逻辑电路决定投入第二组电容,补偿器电压—电流特性因此变为OB,系统工作点移至OB与l2的交点C,从而将电压恢复到能接受的范围。​​图5-29TCR+TSC型补偿器的动态调节过程图5-29示出了TSC与TCR配合使用的混合型补偿器作为改善电压调整使用时,对扰动的动态调节过程。图中0-(1)-(1’)是TCR与一组固定电容器并联后的电压—电流特性,而0-(2)-(2’)是再由TSC投入一组电容器后的电压—电流特性。受扰动前系统负载线为l1,因此系统工作点为l1与0-(1)-(1’)的交点a。a点对应TCR的导通角为a。因此a点也就是TCR加上固定电容器,在导通角为a时总等效阻抗的伏安特性OA与l1的交点。设系统受干扰,其负载线突然降至l2,则工作点将一下子移到l2与TCR加固定电容器在导通角a下等效阻抗伏安特性OA的交点b,系统电压因此降至b点对应的电压。补偿器控制系统检测到这一电压变化,将随之调节TCR导通角减小至零,系统工作点到达仅并联固定电容器时其伏安特性0-(1)与l2的交点c。由于c点仍未达到补偿器总的电压—电流特性的要求,因此向TSC发出投入一组电容的命令,补偿器工作点因此由c迁至两组电容并联时等效伏安特性0-(2)与l2的交点d。然后再由TCR调节其导通角由零逐渐增大,最终使工作点到达0-(2)-(2’)与l2的交点e。整个调节过程是按a-b-c-d-e这几步完成的。可以看出,在调节过程中TCR导通角的变化与TSC投切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二者的配合适当,定时精确的话,整个过程很可能简化为a-b-e这三步,调节时间大为缩短,补偿器动态性能将得到较大提高。5.4采用自关断器件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所谓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在本书中就是专指由自换相的电力半导体桥式变流器来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采用电力半导体变流器实现无功补偿的思想早在七十年代就已有人提出,1972年日本就发表了用强迫换相的晶闸管桥式电路作为调相装置的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113];1976年,美国学者L.Gyugyi在其论文中提出了用电力半导体变流器进行无功补偿的各种方案[114],其中使用自换相桥式变流电路的方案最受青睐。限于当时的器件水平,采用强迫换相的晶闸管器件是实现自换相桥式电路的唯一手段。1980年日本研制出了20MVA的采用强迫换相晶闸管桥式电路的SVG,并成功地投入了电网运行[115]。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GTO等自关断器件开始达到了可用于SVG中的电压和电流等级,并逐渐成为SVG的自换相桥式电路中的主力。1987年美国西屋公司研制成1MVA的采用GTO器件的SVG实验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现场试验[116]。1991年和1994年日本和美国分别研制成功了一套80MVA和一套100MVA的采用GTO器件的SVG装置,并且最终成功地投入了商业运行[117,118]。以上是迄今为止有关SVG的实际装置用于改善电网性能的报道。另外,用SVG来补偿工业负荷的研究也时有报道,使用的大都也是GTO和IGBT这样的自关断器件。可以说,目前国际上有关SVG的研究和将其应用于电网或工业实际的兴趣真是方兴未艾。国内有关的研究也已见诸报道,并且已开始有投入工程实际的行动。与传统的以TCR为代表的SVC装置相比,SVG的调节速度更快,运行范围宽,而且在采取多重化或PWM技术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补偿电流中谐波的含量。更重要的是,SVG使用的电抗器和电容元件远比SVC中使用的电抗器和电容要小,这将大大缩小装置的体积和成本。SVG具有如此优越的性能,显示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方向。5.4.1基本原理简单地说,SVG的基本原理就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在电网上,适当地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就可以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众所周知,在单相电路中,与基波无功功率有关的能量是在电源和负载之间来回往返的。但是在平衡的三相电路中,不论负载的功率因数如何,三相瞬时功率的和是一定的,在任何时刻都是等于三相总的有功功率。因此总的来看,在三相电路的电源和负载之间没有无功能量的来回往返,各相的无功能量是在三相之间来回往返的。所以,如果能用某种方法将三相各部分总的统一起来处理,则因为总的来看三相电路电源和负载间没有无功能量的传递,在总的负载侧就无需设置无功储能元件。三相桥式变流电路实际上就具有这种将三相各部分总的统一起来处理的特点。因此,理论上讲SVG的桥式变流电路的直流侧可以不设储能元件。实际上,考虑到变流电路吸收的电流并不仅含基波,其谐波的存在多少会造成总体看来有少许无功能量在电源和SVG之间往返。所以,为了维持桥式变流电路的正常工作,其直流侧仍需要一定大小的电感或电容作为储能元件,但所需储能元件的容量远比SVG所能提供的无功容量要小。而对传统的SVC装置,其所需储能元件的容量至少要等于其所提供无功功率的容量。因此,SVG中储能元件的体积和成本比同容量的SVC中大大减小。严格地讲,SVG应该分为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和电流型桥式电路两种类型。其电路基本结构分别如图5-30a和b所示,直流侧分别采用的是电容和电感这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对电压型桥式电路,还需再串联上连接电抗器才能并入电网;对电流型桥式电路,还需在交流侧并联上吸收换相产生的过电压的电容器。实际上,由于运行效率的原因迄今投入实用的SVG大都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因此SVG往往专指采用自换相的电压型桥式电路作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因此,在以下的内容中,本文将以采用自换相电压型桥式电路的SVG为对象作详细介绍,并且就简称之为SVG。​​​​a)b)图5-30SVG的电路基本结构a)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b)采用电流型桥式电路由于SVG正常工作时就是通过电力半导体开关的通断将直流侧电压转换成交流侧与电网同频率的输出电压,就象一个电压型逆变器,只不过其交流侧输出接的不是无源负载,而是电网。因此,当仅考虑基波频率时,SVG可以等效地被视为幅值和相位均可以控制的一个与电网同频率的交流电压源。它通过交流电抗器连接到电网上。所以,SVG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用如图5-31a所示的单相等效电路图来说明。设电网电压和SVG输出的交流电压分别用相量和表示,则连接电抗X上的电压即为和的相量差,而连接电抗的电流是可以由其电压来控制的。这个电流就是SVG从电网吸收的电流。因此,改变SVG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及其相对于的相位,就可以改变连接电抗上的电压,从而控制SVG从电网吸收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也就控制了SVG吸收无功功率的性质和大小。​​​​​​a)b)图5-31SVG等效电路及工作原理(不考虑损耗)a)单相等效电路b)工作相量图在图5-31a的等效电路中,将连接电抗器视为纯电感,没有考虑其损耗以及变流器的损耗,因此不必从电网吸收有功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只需使与同相,仅改变的幅值大小即可以控制SVG从电网吸收的电流是超前还是滞后90,并且能控制该电流的大小。如图5-31b所示,当VI大于VS时,电流超前电压90,SVG吸收容性的无功功率;当VI小于VS时,电流滞后电压90,SVG吸收感性的无功功率。考虑到连接电抗器的损耗和变流器本身的损耗(如管压降、线路电阻等),并将总的损耗集中作为连接电抗器的电阻考虑,则SVG的实际等效电路如图5-32a所示,其电流超前和滞后工作的相量图如图5-32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变流器电压与电流仍是相差90,因为变流器无需有功能量。而电网电压与电流的相差则不再是90,而是比90小了角,因此电网提供了有功功率来补充电路中的损耗,也就是说相对于电网电压来讲,电流中有一定量的有功分量。这个角也就是变流器电压与电网电压的相位差。改变这个相位差,并且改变的幅值,则产生的电流的相位和大小也就随之改变,SVG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也就因此得到调节。​​​​​​a)b)图5-32SVG等效电路及工作原理(计及损耗)a)单相等效电路b)工作相量图在图5-32中是将变流器本身的损耗也归算到了交流侧,归入连接电抗器电阻中统一考虑。实际上,这部分损耗发生在变流器内部,应该由变流器从交流侧吸收一定有功能量来补充。因此,实际上变流器交流侧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并不是严格的90,而是比90略小。另外,工程实际中还有一种由直流侧提供损耗能量的方案。与以上所述由交流电网侧提供有功能量的方案不同,在这种方案中,直流侧有并联的直流电压源(如蓄电池等)。其工作相量图也与图5-32b不一样,其电流与交流电网电压的相位差是90,而与变流器交流侧电压的相位差为90+,如图5-33所示。在本书中,如未特别指明,均讨论损耗能量由交流电网侧提供的情况。​​​​图5-33损耗能量由直流侧电源提供时SVG的工作相量图根据以上对工作原理的分析,可得SVG的电压─电流特性如图5-34所示。同TCR等传统SVC装置一样,改变控制系统的参数(电网电压的参考值Vref)可以使得到的电压─电流特性上下移动。但是可以看出,与图5-10所示的传统SVC电压─电流特性不同的是,当电网电压下降,补偿器的电压─电流特性向下调整时,SVG可以调整其变流器交流侧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以使其所能提供的最大无功电流ILmax和ICmax维持不变,仅受其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电流容量限制。而对传统的SVC,由于其所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分别是受其并联电抗器和并联电容器的阻抗特性限制的,因而随着电压的降低而减小。因此SVG的运行范围比传统SVC大,SVC的运行范围是向下收缩的三角形区域,而SVG的运行范围是上下等宽的近似矩形的区域。这是SVG优越于传统SVC的又一特点。​​图5-34SVG的电压─电流特性此外,对于那些以输电补偿为目的SVG来讲,如果直流侧采用较大的储能电容,或者其它直流电源(如蓄电池组,采用电流型变流器时直流侧用超导储能装置等),则SVG还可以在必要时短时间内向电网提供一定量的有功功率。这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119],而又是传统的SVC装置所望尘莫及的。至于在传统SVC装置中令人头痛的谐波问题,在SVG中则完全可以采用桥式变流电路的多重化技术或PWM技术来进行处理,以消除次数较低的谐波,并使较高次数的谐波电流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应该指出的是,SVG接入电网的连接电抗,其作用一是滤除电流中可能存在的较高次谐波,另外起到将变流器和电网这两个交流电压源连接起来的作用,因此所需的电感值也并不大,也远小于补偿容量相同的TCR等SVC装置所需的电感量。如果使用降压变压器将SVG连入电网,则还可以利用降压变压器的漏抗,所需的连接电抗器将进一步减小。至此,有关SVG基本工作原理的内容已经结合其相对于传统SVC装置的优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当然,SVG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显然要比传统SVC复杂,这在下文中将进一步看到;另外,SVG要使用数量较多的较大容量自关断器件,其价格目前仍比SVC使用的普通晶闸管高得多,因此,SVG由于用小的储能元件而具有的总体成本的潜在优势,还有待于随着器件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来得以发挥。这些都是SVG目前的困难所在。还应该说明的是,如果对SVG补偿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进行反馈控制,则其响应速度也将超过传统SVC,显示了SVG的又一优势。特别是如果将电流跟踪型PWM技术应用于SVG中,则可以实现对SVG电流的瞬时控制,其动态性能将更加优越,这时SVG的工作原理用受控的无功电流源来描述可能比用交流电压源来描述更为确切。其具体控制方法在下文中将作详细论述。5.4.2控制方法作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类型之一,SVG的控制不论是从大的控制策略的选择来讲,还是从其外闭环反馈控制量和调节器的选取来说,其原则都与传统的SVC装置是完全一样的。如控制策略的选择应根据补偿器要实现的功能和应用的场合,以决定采用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而外闭环反馈控制量和调节器的选取也应根据补偿器要实现的功能,例如要实现改善电压调整的功能,控制系统即需采用系统电压的外闭环反馈控制,设置电压调节器,如果还要附加其它补偿功能,则可以采用如图5-19所示的附加闭环和调节器来修正系统电压参考值的方法。这些,都可以参考本书5.2.3节的内容。在控制上SVG与SVC的区别在于,在SVC中,由外闭环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是作为SVC等效电纳的参考值Bref,以此信号来控制SVC调节到所需的等效电纳,而在SVG中,外闭环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则被视为补偿器应产生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的参考值。正是在如何由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参考值调节SVG真正产生所需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这个环节上,形成了SVG多种多样的具体控制方法。而这与传统SVC所采用的触发角移相控制原理是完全不同的。由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参考值调节SVG产生所需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的具体控制方法,可以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大类。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因为在系统电压值基本维持恒定时,对无功电
本文档为【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21-02-04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