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举报
开通vip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附录一用回弹法检测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F1.1对于在用混凝土桥梁结构或构件,当只有一个可测面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其结构混凝土强度。F1.2下列情况下,不宜应用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1)遭受冻害、化学腐蚀、火灾、高温损伤的混凝土;(2)被测构件厚度小于10cm;(3)结构表面温度低于-4℃或高于60℃;(4)其它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F1.3回弹仪F1.3.1技术要求(1)测定回弹值的仪器,宜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2)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附录一用回弹法检测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F1.1对于在用混凝土桥梁结构或构件,当只有一个可测面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其结构混凝土强度。F1.2下列情况下,不宜应用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1)遭受冻害、化学腐蚀、火灾、高温损伤的混凝土;(2)被测构件厚度小于10cm;(3)结构表面温度低于-4℃或高于60℃;(4)其它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F1.3回弹仪F1.3.1技术要求(1)测定回弹值的仪器,宜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2)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位置上具有下列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中国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CMC及许可证证号等。(3)回弹仪应符合下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状态的要求:a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准能量应为2.207J;b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c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4)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F1.3.2检定(1)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a新回弹仪启用前;b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半年);c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d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e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2)回弹仪应由法定部门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回弹仪》JJG817对回弹仪进行-1-检定。(3)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并应符合第F1.3.1条(3)的有关规定。(4)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干燥、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90o。弹击杆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80±2。F1.3.3回弹仪的保养(1)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a弹击超过2000次;b对检测值有怀疑时;c在钢钻上的率定值不合格。(2)常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弹击锤脱钩后取出机芯,然后卸下弹击杆,取出里面的缓冲压簧,并取出弹击锤、弹击拉簧和拉簧座;b机芯各零部件应进行清洗,重点清洗中心导杆、弹击锤和弹击杆的内孔和冲击面。清洗后应在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钟表油,其他零部件均不得抹油;c应清理机壳内壁,牌子下刻度尺,并应检查指针,其磨擦力应为0.5~0.8N;d不得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e不得自制或更换零部件;f保养后应按本规程F1.3.2条(4)的要求进行率定试验。(3)回弹仪使用完毕后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清除弹击杆、杆前端球面、以及刻度尺表面和外壳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入仪器内,经弹击后方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装入仪器箱,平放在干燥阴凉处。F1.4检测技术F1.4.1一般规定(1)采用回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宜具有下列资料:a工程名称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c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出厂厂名,砂、石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2-d模板类型,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情况,以及成型日期;e检测原因。(2)桥梁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a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b部位检测:适用于对结构或构件关键控制部位的检测。(3)按构件检测方式检测时,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b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6个;c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d测区距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2e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且应均匀分布;f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4)按部位检测方式检测时,每一部位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一部位的测区数不应少于6个;b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0.4m以内;c测区距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4m,且不宜小于0.2m;2d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且应均匀分布,并应避开预埋件。(5)混凝土检测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6)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纸上描述测区布置和外观质量情况。F1.4.2回弹值的测量(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F1.4.3碳化深度值测量(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测区-3-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2)当碳化深度值级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3)碳化深度值的测量方法参见附录八,每一测孔测量值应不少于3个,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F1.5回弹值的计算F1.5.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3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10Rm=∑Ri/10(F1.5.1)i=1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F1.5.2非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进行修正:Ra=Rma+Raα(F1.5.2)式中Rm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a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可按表F1.5.2采用;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表F1.5.2α测试角度αRmaRαaoooooooo+90+60+45+30-30-45-60-9020-6.0-5.0-4.0-3.0+2.5+3.0+3.5+4.030-5.0-4.0-3.5-2.5+2.0+2.5+3.0+3.540-4.0-3.5-3.0-2.0+1.5+2.0+2.5+3.050-3.5-3.0-2.5-1.5+1.0+1.5+2.0+2.51、表中修正值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备注2、Rmα小于20或大于50时,均分别按20或50查表。F1.5.3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ttRm=Rm+Ra(F1.5.3-1)bbRm=Rm+Ra(F1.5.3-2)tb式中Rm、Rm-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tbRa、Ra-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表F1.5.3采用。-4-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表F1.5.3?RsRm混凝土浇注表面混凝土浇注底面20+2.5-3.025+2.0-2.5301.5-2.035+1.0-1.540+0.5-1.0450-0.550001、表中修正值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tb2、Rm、Rm小于20或大于50时,均分别按20或50查表;备注3、混凝土浇筑表面为一般原浆抹面;4、表列修正值为底面和侧面采用同一类模板在正常浇筑情况下的修正值。F1.5.4检测时,如回弹仪处于非水平状态,同时混凝土检测面又不是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对测得的测区平均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再进行不同浇筑面的修正。F1.6测强曲线F1.6.1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类测强曲线计算:(1)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2)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3)专用测强曲线:由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F1.6.2检测时,应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F1.6.3统一测强曲线的表达式为:c2.0108-0.0358dmifcu,i=0.0250?Rmi?10(F1.6.3)c式中:fcu,i—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Rmi—测区经修正后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5-dmi—测区平均碳化深度,精确至0.5mm。dmi<0.5mm时,按无碳化处理;dmi≥6mm时,按dmi=6mm计算。F1.6.4统一测强曲线的平均相对误差(δ)为±14.0%,相对标准差(er)为±17.0%F1.6.5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得使用统一测强曲线换算:(1)粗集料最大粒径大于60mm;(2)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3)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4)潮湿或浸水混凝土。F1.6.6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标准能量大于2.207J的混凝土回弹仪,并应另行制订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F1.7混凝土强度的计算F1.7.1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附录F1.5节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按本附录F1.4.3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本附录式F1.6.3计算得出。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F1.7.2对于泵送混凝土,当碳化深度值不大于2.0mm时,每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表F1.7.2进行修正,当碳化深度大于2.0mm时,可按附录三的规定进行检测。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值表附1.7.2碳化深度值抗压强度值(MPa)cfcu(MPa)≤40.045.050.055.0~60.00.0;0.5;1.0k(MPa)+4.5+3.0+1.50.0cfcu(MPa)≤30.035.040.0~60.01.5;2.0k(MPa)+3.0+1.50.0c备注表中未列入的fcu,i(MPa)值可用内插法求得其修正值,精确至0.1MPaF1.7.3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m1cmc=fcu,i(F1.7.3-1)fcu∑ni=1nc22(fcu,i)-n(mc)∑fcui=1Sc=(F1.7.3-2)fcun-1式中:mc—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精确至0.1MPa;fcun—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cSfcu—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标准差,精确至0.01MPa;F1.7.4结构或构件或关键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1)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cfcu,e=fcu,min(F1.7.4-1)c式中:fcu,min—结构或构件中或关键控制部位最小的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2)当该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fcu,e=10.0Mpa(F1.7.4-2)(3)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fcu,e=mc-1.645Scfcufcu(F1.7.4-3)(4)当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大于10个时,但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标准差过大(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或等于C30时,Sc>4.0Mpa;当混凝土强fcuc度等级高于C30时,Sc>5.0Mpa)时,则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可按下式计fcu算:ccfcu,e=fcu,min(F1.7.4-4)F1.7.5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或关键部位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F1.8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F1.8.1制定专用测强曲线的试件应与欲测结构或构件在原材料(含品种、规格)的成型工艺与养护方法等方面条件相同。F1.8.2试件的制作、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最佳配合比设计5个强度等级,每一强度等级每一龄期制作6个150mm-7-立方体试件,同一龄期试件宜在同一天内成型完毕。(2)在成型后的第二天,应将试件移至与被测结构或构件相同的条件下养护,试件拆模日期宜与结构或构件的拆模日期相同。F1.8.3试件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到达龄期的试件表面应擦净,以浇筑侧面的两个相对面置于压力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30~80kN(低强度试件取低值加压)。(2)在试件保持30~80kN的压力下,用符合本附录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操作方法,在试件的另外两个相对侧面上分别选择均匀分布的8个点按本附录要求进行弹击。(3)从每一试件的16个回弹值分别剔除其中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再求余下的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即得该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m。(4)将试件加荷直至破坏,然后计算试件的抗压强度值fcu,精确至0.1Mpa。F1.8.4专用测强曲线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试件求得的Rm和fcu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2)回归方程宜采用下式:cBfcu=ARm(F1.8.4)(3)用下式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δ和强度相对标准差er,当δ和er均符合平均相对误差(δ)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er)不应大于±14.0%的规定时,即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n1fcu,iF1.8.4-1δ=±∑c-1×100%()ni=1fcu,infcu,i-2∑(c1)i=1fcu,ier=×100%(F1.8.4-2)n-1式中:δ-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精确至0.1;er—回归方程式的强度相对标准差(%),精确至0.1;fcu,i—由第i个试件抗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8-cfcu,i—由同一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m按回归方程式算出的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精确至0.1MPa;n—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F1.8.5当需制定具有较宽龄期范围的专用测强曲线时,应在试验及回归分析时引入碳化深度变量,并求得碳化深度修正系数。F1.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编号()第号第页共页混凝土生产单位委托单位输送方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监督单位工程名称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日期检测原因检测环境检测依据回弹仪生产厂回弹仪编号检测日期回弹仪检定证号检测结果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Mpa)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备注名称编号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值(Mpa)(有需要说明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或表格不够请续页)批准:审核:主检:出具报告日期年月日单位公章-9-附录二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F2.1对在用混凝土桥梁结构或构件,当有两个可测面时,宜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其结构混凝土强度。F2.2在下列情况下,不宜应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1)遭受冻害、化学腐蚀、火灾、高温损伤的混凝土;(2)被测构件厚度小于10cm;(3)结构表面温度低于-4℃或高于60℃。F2.3超声回弹综合法所使用的回弹仪应满足回弹单一参数检测时的各项要求,参见附录一。F2.4超声波检测仪器F2.4.1超声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1)超声波检测仪器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并应是通过计量检定的。(2)仪器的声时范围应为0.5~9999μS,测读精度为0.1μS。(3)仪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声时显示调节在20~30μS范围内时,2小时内声时显示的漂移不得大于±0.2μS。(4)仪器的放大器频率响应宜分为10~200kHz,200~500kHz两频段。(5)仪器宜具有示波屏显示及手动游标测读功能。显示应清晰稳定。若采用整形自动测读,混凝土超声测距不得超过1米。(6)仪器应能适用于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电源电压波动为220V±22V的环境中,且能连续4小时正常工作。F2.4.2换能器技术要求(1)换能器宜采用厚度振动形式压电材料。(2)换能器的频率宜在50~100kHz范围以内。(3)换能器实测频率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F2.4.3超声波检测仪器检验和操作(1)超声仪器检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缓慢调节延时旋钮,数字显示满足十进位递变的要求;②调节聚焦、辉度和扫描延时旋钮,扫描基线清晰稳定;③换能器与标准棒耦合良好,衰减器及发射电压正常;④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计算声-10-速与实测声速值相比,相差不大于±0.5%。(2)超声仪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①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②仪器在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源电压,接上电源后,仪器宜预热10分钟;③换能器与标准棒应耦合良好,调节首波幅度至30~40mm后测读声时值。有调零装置的仪器,应调节调零电位器以扣除初读数;④在实测时,接收信号的首波幅度均应调至30~40mm后,才能测读每个测点的声时值。F2.4.4检测仪器维护(1)超声仪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维护:①如仪器在较长时间内停用、每月应通电一次,每次不小于1小时;②仪器需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无论存放或工作,均需防尘;③在搬运过程中须防止碰撞和剧烈振动。(2)换能器应避免摔损和撞击,工作完毕应擦拭干净,单独存放。换能器的耦合面应避免磨损。F2.5检测技术F2.5.1一般规定(1)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桥梁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前,应按附录一第F1.4.1条(1)的规定搜集有关资料。(2)桥梁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的检测方式有如下两种:①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②部位检测:适用于对结构或构件关键控制部位的检测。(3)结构或构件上的测区、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测区尺寸为200mm×200mm;②测区应均匀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测区在两个相对应的侧面上应对称布置;③按构件检测方式检测时,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应布置在结构或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④按部位检测方式检测时,每一部位的测区数不应少于6个,相邻两测区的问距应控制在0.4m以内;⑤测区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⑥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间距不宜大于0.4m,也不宜小于0.2m;⑦测区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11-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⑧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4)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每一测区内,宜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5)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及超声声速值,在计算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时不得混用。F2.5.2回弹值的测量与计算(1)用回弹仪测试时,宜使仪器处于水平状态,测试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非水平状态测试,或测试混凝土浇筑方向的顶面或底面。(2)应按附录一的各项关要求,对构件上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每一测区的两个相对测试面各弹击8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0。(3)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宜均匀分布,但不得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小于50mm,且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4)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两个相对测试面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附录一的有关规定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F2.5.3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1)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应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2)测区的声时值应精确至0.1μS,声速值应精确至0.01km/s。超声测距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3)每个测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布置三个测点,且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4)测区声速应按下式计算υi=l/tmi(F2.5.3-1)tmi=(t1+t2+t3)/3(F2.5.3-2)式中:υi—测区声速值(km/s);l—超声测距(mm);-12-tmi—测区平均声时值μs;t1、t2、t3—分别为测区中三个测点的声时值。(5)当在混凝土浇注的顶面与底面测试时,测区声速应按下式进行修正:υai=1.034υi(F2.5.3-3)式中:υai—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km/s。)F2.6混凝土强度的推定cF2.6.1第i个测区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fcu,i,应根据修正后的测区回弹值Rai和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vai,优先采用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推定。当无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时,经验证后可按下列公式表示的统一测强曲线进行计算:(1)粗骨料为卵石时:c1.231.95fcu,i=0.0038?(vai)?(Rai)(F2.6.1-1)(2)粗骨料为碎石时:c1.721.57fcu,i=0.008?(vai)?(Rai)(F2.6.1-2)c式中:fcu,i—第i个测区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v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声速值,精确至0.01km/s;R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回弹值,精确至0.10。F2.6.2粗骨料为卵石时,其统一测强曲线(式F2.6.1-1)的相对标准差为±15.6%,平均相对误差为±13.2%。F2.6.3粗骨料为碎石时,其统一测强曲线(式F2.6.1-2)的相对标准差为±15.6%,平均相对误差为±13.1%。cF2.6.4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可按下述方法确定:(1)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按下列公式计算:n1cmc=fcu,i(F2.6.4-1)fcu∑ni=1-13-nc22(fcu,)-n(mc)∑ifcui=1Sc=(F2.6.4-2)fcun-1c式中:fcu,i—第i个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n—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mcfcu—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平均值;Scfcu—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的标准差,精确至0.01MPa;(2)当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少于10个时,则其混凝土强度推定c值fcu,t按下列公式计算:ccfcu,t=fcu,min(F2.6.4-3)c式中:fcu,min—n个测区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MPa;(3)当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大于10个时,则其混凝土强度推定c值fcu,t按下列公式计算:cf,=mc-1.645Sc(F2.6.4-4)cutfcufcu(4)当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测区数大于10个时,但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标准差过大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或等于C30时,Sc>4.0MPafcu;当混凝c土强度等级高于C30时,ccu,t可按下列公Sfcu>5.0MPa),则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式计算:ccfcu,t=fcu,min(F2.6.4-5)c(5)当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取:fcu,t=10MPa。(6)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F2.7建立专用或地区混凝土强度曲线的基本要求F2.7.1采用中型回弹仪,并应符合附录一的各项要求。-14-F2.7.2采用低频超声波检测仪和换能器,并应符合本附录的各项要求。F2.7.3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要求,混凝土用砂、石应符合现行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F2.7.4选用本地区常用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按最佳配合比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50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块。F2.7.5试块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分别按龄期为7d、14d、28d、60d、90d、180d和365d进行立方体试块强度试验。(2)每一龄期的每组试件由3个(或6个)试块组成。(3)每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块数不应少于30块,并宜在同一天内用同条件的混凝土成型。(4)试块采用振动台成型,成型后第二天拆模。(5)如系自然养护,应将试块移至不直接受日晒雨淋处,按品字形堆放,盖上草袋并浇水养护。如用蒸汽养护,则试块静停时间和养护条件应与构件预期的相同。F2.7.6试块声时值测试,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试块声时测量,应取试块浇筑方向的侧面为测试面,宜采用黄油为耦合剂。(2)声时测量应采用对测法,在一个相对测试面上测3点(测点布置见图F2.7.6),发射和接收换能器轴线应在一轴线上,试块声时值tm为3点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块边长测量精确至1mm,测量误差不大于1%。浇筑面mm015图F2.7.6声时测量测点布置示意(3)试块的声速值应按下式计算:-15-υa=l/tm(F2.7.6)式中:υa—试块声速值(km/s);l—超声测距(mm);tm—试块平均声时值μs。F2.7.7试块回弹值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测试:(1)回弹值测量应选用不同于声时测量的另一相对侧面。将试块油污擦净放置在压力机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至30~50kN,并在此压力下,在试块相对测试面上按附录一的有关规定各测8点回弹值,剔除3个最大和最小值,将余下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作为该试块的回弹值Ra,计算精确至0.10。(2)回弹值测试完毕后卸荷,将回弹面放置在压力承压板间,以每秒6±4kN的速度连续均匀加荷至破坏。试块抗压强度值fcu,精确至0.1MPa。F2.7.8测强曲线应按下述步骤进行计算:(1)将各试块测试所得的声速值va、回弹值Ra及试块抗压强度值fcu汇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2)回归分析时,可采用下列回归方程式:bcfcu=a?(va)?(Ra)(F2.7.8-1)式中:fcu—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a—常数项系数;b、c—回归系数。相对标准差er可按下式计算:nfcu,2(i-1)∑ci=1fcu,ier=×100%(F2.7.8-2)n-1式中:er—相对标准差;fcu,i—第i个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MPa;cfcu,i—对应于i个立方体试块按F2.7.8-1式计算的强度换算值,MPa;-16-F2.7.9经上述计算,如回归方程式的误差符合:专用测强曲线,相对标准差er≤±12%;地区测强曲线,相对标准差er≤±14%。则可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作为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F2.8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曲线的验证方法F2.8.1如缺少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时,在采用本附录统一测强曲线前,应进行验证。F2.8.2测强曲线可按下列方法进行验证:(1)选用该地区常用混凝土的原材料,按最佳配合比配制强度等级为C10、C20、C30、C40、C50的混凝土,制作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块各3组,采用自然养护。(2)使用符合附录一和本附录各项要求的回弹仪和超声波检测仪。(3)按龄期为28d、60d和90d进行综合法测试和试块抗压试验。(4)根据每个试块测得的回弹值Ra、超声声速值va,按本附录F2.6.1-1、F2.6.1-2c式计算出其换算强度值fcu,i,再按公式F2.7.8-2进行计算,如er≤±15%,则可使用本附录测强曲线;如er>±15%,应另建立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F2.9结构或构件和关键控制部位混凝土强度计算汇总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计算汇总表表F2.9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第页共页c项目测区换算强度fcu(MPa)测区最小强度值构件编cf(MPa)号或关键12345678910⋯ncu,min控制部位强度平均值标准差推定强度值mu(MPa)Su(MPa)cfcufcufcu(MPa)测试:记录:计算:复核:测试日期:年月日F2.10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原始记录表。-17--附录三用回弹用回弹--取芯综合法检测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F3.1对已使用多年的混凝土桥梁结构,宜采用回弹-取芯综合法检测其混凝土强度。F3.2当采用回弹法检测桥梁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若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运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综合法检测其混凝土强度。F3.3检测时,应先按附录一的要求,在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布置测区,用回弹法检测各测区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然后根据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标准差,确定钻取芯样数量。F3.4钻取的芯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F3.4.1在按构件检测进行检测时,钻取芯样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F3.4.2在按部位检测进行检测时,钻取芯样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F3.5芯样应在结构或构件的下列部位钻取:F3.5.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F3.5.2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F3.5.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F3.5.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它钢筋。F3.6钻取的芯样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F3.7钻取芯样的主要设备及其技术要求:F3.7.1钻取芯祥及芯样加工的主要设备、仪器、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F3.7.2钻芯机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操作灵活、固定和移动方便,并应有水冷却系统。钻芯机主轴的径向跳动不应超过0.1mm,工作时噪音不应大于90dB。F3.7.3钻取芯样时宜采用内径l00mm或150mm的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薄壁钻头。钻头胎体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缺边、少角、倾斜及喇叭口变形。钻头胎体对钢体的-19-同心度偏差不得大于0.3mm,钻头的径向跳动不得大于1.5mm。F3.7.4锯切芯样用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配套使用的人造金刚石圆锯片应有足够的刚度。F3.7.5芯样宜采用补平装置(或研磨机)进行端面加工。补平装置除保证芯样的端面平整外,尚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F3.7.6探测钢筋位置的磁感仪,应适用于现场操作,其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60mm,探测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F3.8芯样钻取,应按下述规定进行:F3.8.1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应将钻机固定,以便工作时不致产生位置偏移。固定的方法应根据钻芯机构造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顶杆支撑、配重、真空吸附或膨胀螺栓等方法。F3.8.2钻芯机在未安装钻头之前,应先通电检查主轴旋转方向(三相电动机)。当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时,方可安装钻头。钻芯机主轴的旋转轴线,应调整到与被钻取芯样的混凝土表面相垂直。F3.8.3钻芯机接通水源、电源后,拨动变速钮调到所需转速。正向转动操作手柄使钻头慢慢接触混凝土表面,待钻头刃部入槽稳定后方可加压。进钻到预定深度后,反向转动操作手柄,将钻头提升到接近混凝土表面,然后停电停水。F3.8.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出口水温不宜超过30oC。F3.8.5从钻孔中取出的芯样在稍微晾干后,应标上清晰的标记。若所取芯样的高度及质量不能满足本附录第F3.9.6条的要求,则应重新钻取芯样。芯样在运送前应仔细包装,避免损坏。F3.8.6结构或构件钻芯后所留下的孔洞应及时进行修补,以保证其正常工作。F3.8.7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对钻芯机和芯样加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F3.9芯样加工及技术要求-20-F3.9.1芯祥抗压试件的高度和直径之比应在1~2的范围内。F3.9.2采用锯切机加工芯样试件时,应将芯样固定,并使锯切平面垂直于芯样轴线。锯切过程中应冷却人造金刚石圆锯片和芯样。F3.9.3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如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二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且钢筋应与芯样轴线基本垂直并不得露出端面。F3.9.4锯切后的芯样,当不能满足平整度及垂直度要求时,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端面加工。(1)在磨平机上磨平;(2)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或硫磺胶泥(或硫磺)等材料在专用补平装置上补平;(3)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mm,硫磺胶泥(或硫磺)补平厚度不宜大于1.5mm;(4)补平层应与芯样结合牢固,以使受压时补平层与芯样的结合面不提前破坏。F3.9.5试验前应对芯样的几何尺寸作如下测量:(1)平均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样中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取其二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2)芯样高度:用钢卷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1mm。(3)垂直度:用游标量角器测量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至0.1o。(4)平整度:用钢板尺或角尺紧靠在芯样端面上,一面转动钢板尺,一面用塞尺测量与芯样端面之间的缝隙。F3.9.6芯样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超过下列数值时,不得用作抗压强度试验:(1)经端面补平后的芯样高度小于0.95d(d为芯样试件平均直径),或大于2.05d时;(2)沿芯样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达2mm以上时;(3)芯样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超过0.1mm时;(4)芯样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超过2o时;-21-(5)芯样有裂缝或有其他较大缺陷时。3.10芯样抗压强度试验F3.10.1芯样试件的抗压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中对立方体试块抗压试验的规定进行。F3.10.2芯样试件宜在与被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湿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抗压试验。如结构工作条件比较干燥,芯样试件应以自然干燥状态进行试验,如结构工作条件比较潮湿,芯样试件应以潮湿状态进行试验。F3.10.3按自然干燥状态进行试验时,芯样试件在受压前应在室内自然干燥3天,按潮湿状态进行试验时,芯样试件应在20oC±5oC的清水中浸泡40~48小时,从水中取出后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F3.11芯样混凝土强度的计算F3.11.1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系指用钻芯法测得的芯样强度,换算成相应于测试龄期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值。F3.11.2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4Ffcu=α2(F3.11.2)π?dc式中:fcu-芯样试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F-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最大压力;d-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α-不同高径比的芯样试件混凝土强度换算系数,按表F3.11.2选用。芯样试件混凝土强度换算系数表F3.11.2高径比1.01.11.21.31.41.51.61.71.81.92.0(h/d)系数α1.001.041.071.101.151.151.171.191.211.221.24F3.11.3高度和直径均为100mm或150mm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值,可直接作为-22-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F3.12混凝土强度的推定F3.12.1根据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按下式计算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修正系数:n1fcor,iη=∑c(F3.12.1)ni=1fcu,i式中:η—修正系数,精确至0.01;fcor,i—第i个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cfcu,i—对应于第i个芯样部位用回弹法测得的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n—芯样的个数。F3.12.2用修正系数η将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进行修正后,即可根据附录一的有关规定,确定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23-附录四用超声回弹综合法结合取芯检测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F4.1对已使用多年的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取得混凝土实际强度值时,可从结构或构件测区钻取部分混凝土芯样,作芯样抗压强度试验,修正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结果。F4.2当桥梁结构或构件所有材料与制订的测强曲线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从结构或构件测区钻取部分混凝土芯样,作芯样抗压强度试验,修正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结果。F4.3检测时,应先按附录二的要求,在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布置测区,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各测区的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然后,根据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的标准差,确定需要钻取芯样数量。F4.4钻取的芯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F4.4.1在按构件检测进行检测时,钻取芯样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F4.4.2在按部位检测进行检测时,钻取芯样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F4.5芯样钻取应符合附录三的各项要求。如果用在桥梁结构次要构件上钻取芯样进行代替时,应对拟钻芯部位布置测区,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其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F4.6芯样的抗压试验,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计算,应按附录三的有关规定进行。F4.7混凝土强度的推定F4.7.1根据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可按下式计算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的修正系数:n1fcor,iη=∑c(F4.7.1)ni=1fcu,i式中:η-修正系数,精确至0.01;fcor,i-第i个芯样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cfcu,i-对应于第i个芯样部位用回弹法测得的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值,精确至0.1Mpa;n-芯样的个数。F4.7.2用修正系数η将测区混凝土换算强度进行修正后,即可根据附录二的有关规定,确定结构或构件或关键控制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24-附录五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电位的半电池电位法检测目前国内外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的检测主要应用半电池电位法。半电池电位法是利用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电位变化来测定钢筋锈蚀状态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钢筋/混凝土做为一个电极与在混凝土表面的铜/硫酸铜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评定钢筋的锈蚀状态。F5.1本方法适用于硬化混凝土中钢筋的半电池电位的测定,其目的是对钢筋的锈蚀状态做出适当的判定。F5.2测量装置F5.2.1参考电极(1)本方法用的参考电极为铜/硫酸铜半电池。它由一根不与铜或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一只通过毛细作用保持湿润的多孔塞、一个处在刚性管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紫铜棒构成,如图F5.2.1所示。图F5.2.1铜/硫酸铜参考电极结构图(2)铜/硫酸铜参考电极温度系数为0.9mv/℃。F5.2.2二次仪表的技术性能要求:(1)测量范围大于1V;(2)准确度优于0.5%±1mv;10(3)输入电阻大于10Ω;(4)仪器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95%。F5.2.3导线-25-2导线总长不应超过150m,一般选择截面积大于0.75mm的导线,以使在测试回路中产生的电压降不超过0.1mv。F5.2.4接触液为使铜/硫酸铜电极与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电接触,可在水中加适量的家用液态洗涤剂,对被测表面进行润湿。F5.3测试方法F5.3.1测区的选择与测点布置(1)钢筋锈蚀状况检测范围应为主要承重构件或承重构件的主要受力部位,或根据一般检查结果有迹象表明钢筋可能存在锈蚀的部位。(2)在测区上布置测试网格,网格节点为测点,网格间距可选20×20cm,30×30cm,20×10cm等,根据构件尺寸而定,测点位置距构件边缘应大于5cm,一般不宜少于20个测点。(3)当一个测区内存在相邻测点的读数超过150mv,通常应减小测点的间距。(4)测区应统一编号,注明位置,并描述外观情况。F5.3.2混凝土表面处理用钢丝刷、砂纸打磨测区混凝土表面,去除涂料、浮浆、污迹、尘土等,并将表面润湿。F5.3.3二次仪表与钢筋的电连接(1)现场检测时,铜/硫酸铜电极一般接二次仪表的正输入端,钢筋接二次仪表的负输入端。(2)局部打开混凝土,在钢筋上钻一小孔并拧上自攻螺钉,用加压型接线夹夹在钉帽上,保证有良好的电联接。若在远离钢筋连接点的测区进行测量,必须用万用表检查内部钢筋的连续性,如不连续,应重新进行钢筋的连接。(3)铜/硫酸铜参考电极与测点的接触测量前应预先将电极前端多孔塞充分浸湿,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正式测读前应再次用喷雾器将混凝土表面润湿,但应注意两个测点之间不应留有自由表面水。连接方法见图F5.3.3。-26-图F5.3.3测试系统简图F5.3.4铜/硫酸铜电极的准备饱和硫酸铜溶液由硫酸铜晶体溶解在蒸馏水中制成,当有多余的未溶解硫酸铜晶体积于溶液底部时,可认为该溶液是饱和的。电极铜棒应清洁,无明显缺陷,否则需用稀释盐酸溶液清洁铜棒,并用蒸馏水彻底冲净。硫酸铜溶液应每月更换,长时间不用,再用应更换新溶液,以保持溶液清洁。溶液应充满电极,以保证电联接。F5.3.5测量值的采集测点读数变动不超过2mv,可视为稳定。在同一测点,同一支参考电极,重复测读的差异不超过10mv;不同的电极重复测读的差异不超过20mv。若不符合稳定要求,应检查测试系统的各个环节。F5.3.6注意问题和数据的修正(1)混凝土含水量对测量值有明显影响,因此测量时构件应在自然状态,否则不能使用本指南给出的判据。(2)环境温度在22±5℃范围之外,要对铜/硫酸铜电极做温度修正。(3)各种外界因素产生的杂散电流,影响测量值,特别是靠近地面的测区。应避免各种电磁场的干扰。(4)混凝土保护层电阻对测量值产生影响,除测区表面处理要符合规定外,仪器的输入阻抗要符合技术要求。-27-F5.4测试结果的判读F5.4.1在对已处理的数据(已进行温度修正)进行判读以前,按惯例将这些数据加以负号,绘制等电位图,然后进行判读。推荐的实测数据的评判标准见表F5.4.1。F5.4.2本测试方法存在各种影响因素,混凝土含水量对测值的影响较大,为提高现场评定钢筋状态的可靠度,一般要进行现场比较性试验。F5.4.3现场比较性试验通常按已暴露钢筋的锈蚀程度不同,在它们的周围分别测出相应的锈蚀电位。比较这些钢筋的锈蚀程度和相应测值的对应关系,提高评判的可靠度。推荐的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电位的评判标准表表F5.4.1序号电位水平(mV)钢筋状态10~-200无锈蚀活动性或锈蚀活动性不确定2-200~-300有锈蚀活动性,但锈蚀状态不确定,可能坑蚀3-300~-400有锈蚀活动性,发生锈蚀概率大于90%4-400~-500有锈蚀活动性,严重锈蚀可能性极大5<-500构件存在锈蚀开裂区域①表中电位水平为采用铜-硫酸铜电极时的量测值;备注②混凝土湿度对量测值有明显影响,量测时构件应为自然状态,否则不能使用此评定标准。F5.5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试验的日期、时间、地点(2)结构物的名称及结构形式(3)测区及网格布置图(4)试验系统简图(5)环境温度(6)数据序列或矩阵和等电位图(7)对结构物钢筋锈蚀状态的评定-28-附录六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可引起并加速钢筋的锈蚀。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和滴定条法(Quantab-Strips)。滴定条法可在现场完成氯离子含量的测定。F6.1取样F6.1.1.混凝土粉末分析样品的取样部位和数量(1)分析样品的取样部位可参照钢筋锈蚀电位测试测区布置原则确定;(2)测区的数量应根据钢筋锈蚀电位检测结果以及结构的工作环境条件确定。在电位水平不同部位、工作环境条件、质量状况有明显差异的部位布置测区。(3)每一测区取粉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取粉孔可与碳化深度测量孔合并使用。(4)测区、测孔应统一编号。F6.1.2取样方法(1)使用直径20mm以上的冲击钻在混凝土表面钻孔,钻孔前应先确定钢筋位置;(2)钻孔取粉应分层收集,一般深度间隔可取3mm、5mm、10mm、15mm、20mm、25mm、50mm⋯⋯。若需指定深度处的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取粉间隔可进行调整;(3)钻孔深度使用附在钻头侧面的标尺杆控制;(4)用一硬塑料管和塑料袋收集粉末,如图F6.1.2,对每一深度应使用一个新的塑料袋收集粉末,每次采集后,钻头、硬塑料管及钻孔内都应用毛刷将残留粉末清理干净,以免不同深度粉末混杂;钻头混凝土粉末塑料袋图F6.1.2钻孔取混凝土粉末的方法-29-(5)同一测区不同孔相同深度的粉末可收集在一个塑料袋内,重量不应少于25克,若不够可增加同一测区测孔数量。不同测区测孔相同深度的粉末不应混合在一起。(6)采集粉末后,塑料袋应立即封口保存,注明测区、测孔编号及深度。F6.2滴定条法F6.2.1分析步骤(1)将采回的样品过筛,去掉其中较大的颗粒;(2)将样品置于105±5℃烘箱内烘2时后,冷却至室温;(3)称取5g样品粉末(准确度优于±0.1g)放入烧杯中;(4)缓慢加入50ml(1.0M,HNO3)并彻底搅拌直至嘶嘶声停止;(5)用石蕊试纸检查溶液是否呈酸性(石蕊试纸变红),如果不呈酸性,再加入适量硝酸;(6)加入约5g无水碳酸钠(Na2CO3);(7)用石蕊试纸检查溶液是否呈中性(石蕊试纸不变)。否则再加入少量无水碳酸钠直至溶液呈中性;(8)用过滤纸作一锥斗加入液体。(9)当纯净的溶液渗入锥头后,把滴定条插入液体中;(10)待到滴定条顶端水平黄色细条转变成蓝色,取出滴定条并顺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将其擦干;(11)读取滴定条颜色变化处的最高值,然后,在该批滴定条表中查出所对应的氯离子含量值,此值是以百万分之几(PPM)表示的。若分析过程取样5g,加硝酸50ml,则将查表所得的值除以1000即为百分比含量;(12)如果使用样品重量不是5g或使用过量的硝酸,则应按下式修正百分比含量。a×b氯离子百分比含量=(F6.2.1)10000c式中:a-查表所得的值(ppm)b-硝酸体积(ml)c-样品质量(g)F6.3试验室化学分析法F6.3.1混凝土中游离氯离子含量的测定(1)适用范围测定硬化混凝土中砂浆的游离氯离子含量。(2)所需化学药品-30-硫酸(比重1.84)、酒精(95%)、硝酸银、铬酸钾、酚酞(以上均为化学纯)、氯化钠(分析纯)。(3)试剂配制①配制浓度约5%铬酸钾指标剂--称取5克铬酸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使之出现微红,摇匀后放置12小时后,过滤并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②配置浓度约0.5%酚酞溶液--称取0.5克酚酞,溶于75毫升酒精和25毫升蒸馏水中。③配置稀硫酸溶液--以1份体积硫酸倒入20份蒸馏水中。④配置0.02N氯化钠标准溶液--把分析纯氯化纳置于瓷坩埚中加热(以玻璃棒搅拌),一直到不再有盐的爆裂声为止。冷却后称取1.2克左右(精确至0.1毫克),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氯化钠当量浓度按下式计算:WN=(F6.3.1-1)58.45式中:N-氯化钠溶液的当量浓度;W-氯化钠重(克);58.45-氯化钠的克当量⑤配置0.02N硝酸银溶液(视所测的氯离子含量,也可配成浓度略高的硝酸银溶液)--称取硝酸银3.4克左右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置于棕色瓶中保存。用移液管吸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0毫升(V1)于三角烧瓶中,加入10~20滴铬酸钾指示剂,用于配制的硝酸银溶液滴定至刚呈砖红色。记录所消耗的硝酸银毫升数(V2)。N1×V1N2=(F6.3.1-2)V2式中:N2-硝酸银溶液的当量浓度;N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1-氯化纳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消耗硝酸银溶液的毫升数。(4)试验步骤①样品处理取混凝土中的砂浆约30克,研磨至全部通过0.63毫米筛,然后置于烘箱中加热(105±5℃)2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取20克(精确至-31-0.01克),重量为G,置于三角烧瓶中并加入200毫升(V3)蒸馏水,塞紧瓶塞,剧烈振荡1-2分钟,浸泡24小时。②将上述试样过滤。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滤液20毫升(V4),置于二个三角烧瓶中,各加2滴酚酞,使溶液呈微红色,再用稀硫酸中和至无色后,加铬酸钾指示剂10-20滴,立即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呈砖红色。记录所消耗的硝酸银毫升数(V5)。(5)试验结果计算游离氯离子含量按下式计算:N2V5×0.03545P=×100%(F6.3.1-3)G?V4/V3式中:P-砂浆样品游离氯离子含量(%);N2-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G-砂浆样品重(克);V3-浸样品的水重(毫升);V4-每次滴定时提取的滤液量(毫升);V5-每次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溶液(毫升);0.03545-氯离子的毫克当量。F6.3.2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的测定(1)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中砂浆的氯离子总含量,其中包括已和水泥结合的氯离子量。(2)基本原理:用硝酸将含有氯化物的水泥全部溶解,然后在硝酸溶液中,用倭尔哈德法来测定氯化物含量。倭尔哈德法是在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在上述溶液中用铁矾作指示剂;将过量的+硝酸银用K
本文档为【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9166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0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1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5-14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