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

举报
开通vip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PAGE1PAGE8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45798247"一、编制依据PAGEREF_Toc445798247\h4HYPERLINK\l"_Toc445798248"1.沉井简介PAGEREF_Toc445798248\h4HYPERLINK\l"_Toc445798250"2.工程概况PAGEREF_Toc445798250\h5HYPERLINK\l"_Toc445798251"3.沉井所选用的材料PA...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
PAGE1PAGE8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45798247"一、编制依据PAGEREF_Toc445798247\h4HYPERLINK\l"_Toc445798248"1.沉井简介PAGEREF_Toc445798248\h4HYPERLINK\l"_Toc445798250"2.工程概况PAGEREF_Toc445798250\h5HYPERLINK\l"_Toc445798251"3.沉井所选用的材料PAGEREF_Toc445798251\h6HYPERLINK\l"_Toc445798252"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PAGEREF_Toc445798252\h6HYPERLINK\l"_Toc445798253"5.工程地质状况简介PAGEREF_Toc445798253\h6HYPERLINK\l"_Toc445798254"6.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的经验表PAGEREF_Toc445798254\h11HYPERLINK\l"_Toc445798255"7.地质条件对沉井所产生的影响因素PAGEREF_Toc445798255\h11HYPERLINK\l"_Toc445798256"二、施工部署PAGEREF_Toc445798256\h12HYPERLINK\l"_Toc445798257"1.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PAGEREF_Toc445798257\h12HYPERLINK\l"_Toc445798258"2.1.1沉井方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PAGEREF_Toc445798258\h12HYPERLINK\l"_Toc445798259"2.1.2降水方法:外排止水帷幕及井内集水井排水相结合PAGEREF_Toc445798259\h12HYPERLINK\l"_Toc445798260"2.1.3高压旋喷桩施工PAGEREF_Toc445798260\h12HYPERLINK\l"_Toc445798261"2.1.4制作与下沉方法:四节制作、三次下沉PAGEREF_Toc445798261\h13HYPERLINK\l"_Toc445798262"2.沉井工艺流程PAGEREF_Toc445798262\h14HYPERLINK\l"_Toc445798263"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PAGEREF_Toc445798263\h16HYPERLINK\l"_Toc445798264"3.1施工准备阶段PAGEREF_Toc445798264\h16HYPERLINK\l"_Toc445798265"3.3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PAGEREF_Toc445798265\h17HYPERLINK\l"_Toc445798266"3.4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PAGEREF_Toc445798266\h18HYPERLINK\l"_Toc445798267"3.5第四节沉井制作PAGEREF_Toc445798267\h18HYPERLINK\l"_Toc445798268"3.6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PAGEREF_Toc445798268\h18HYPERLINK\l"_Toc445798269"4.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PAGEREF_Toc445798269\h20HYPERLINK\l"_Toc445798270"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PAGEREF_Toc445798270\h21HYPERLINK\l"_Toc445798271"5.1劳动力组织的特点PAGEREF_Toc445798271\h21HYPERLINK\l"_Toc445798272"5.2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配备数量PAGEREF_Toc445798272\h21HYPERLINK\l"_Toc445798273"6.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PAGEREF_Toc445798273\h22HYPERLINK\l"_Toc445798274"三、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PAGEREF_Toc445798274\h23HYPERLINK\l"_Toc445798275"1.工程测量PAGEREF_Toc445798275\h23HYPERLINK\l"_Toc445798276"1.1测量工作安排PAGEREF_Toc445798276\h23HYPERLINK\l"_Toc445798277"1.2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PAGEREF_Toc445798277\h24HYPERLINK\l"_Toc445798278"2.运输路线及卸土位置平面图2.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5798278\h25HYPERLINK\l"_Toc445798279"2.2.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5798279\h26HYPERLINK\l"_Toc445798280"2.1深井布设位置与要求PAGEREF_Toc445798280\h26HYPERLINK\l"_Toc445798281"2.2深井布置的工艺流程PAGEREF_Toc445798281\h26HYPERLINK\l"_Toc445798282"2.3深井降水的进度安排PAGEREF_Toc445798282\h28HYPERLINK\l"_Toc445798283"2.4沉井内的明排水方法PAGEREF_Toc445798283\h28HYPERLINK\l"_Toc445798284"3.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PAGEREF_Toc445798284\h29HYPERLINK\l"_Toc445798285"3.1作业条件PAGEREF_Toc445798285\h29HYPERLINK\l"_Toc445798286"3.2刃脚支设形式PAGEREF_Toc445798286\h29HYPERLINK\l"_Toc445798287"3.3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和砂垫层铺设厚度测算PAGEREF_Toc445798287\h30HYPERLINK\l"_Toc445798288"3.4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PAGEREF_Toc445798288\h31HYPERLINK\l"_Toc445798289"3.5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PAGEREF_Toc445798289\h32HYPERLINK\l"_Toc445798291"3.6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工艺PAGEREF_Toc445798291\h38HYPERLINK\l"_Toc445798292"4.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PAGEREF_Toc445798292\h40HYPERLINK\l"_Toc445798293"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PAGEREF_Toc445798293\h40HYPERLINK\l"_Toc445798294"4.2沉井下沉验算PAGEREF_Toc445798294\h40HYPERLINK\l"_Toc445798295"4.3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PAGEREF_Toc445798295\h43HYPERLINK\l"_Toc445798296"4.4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PAGEREF_Toc445798296\h44HYPERLINK\l"_Toc445798302"5.沉井封底的主要方法PAGEREF_Toc445798302\h47HYPERLINK\l"_Toc445798303"5.1干封底的技术措施PAGEREF_Toc445798303\h47HYPERLINK\l"_Toc445798304"5.2沉井封底后的抗浮稳定性验算PAGEREF_Toc445798304\h49HYPERLINK\l"_Toc445798305"四、沉井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PAGEREF_Toc445798305\h50HYPERLINK\l"_Toc445798306"1.沉井质量主控项目的检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PAGEREF_Toc445798306\h50HYPERLINK\l"_Toc445798307"2.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PAGEREF_Toc445798307\h50HYPERLINK\l"_Toc445798308"3.安全施工措施PAGEREF_Toc445798308\h51HYPERLINK\l"_Toc445798309"4.沉井下沉常遇到的问题、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PAGEREF_Toc445798309\h52HYPERLINK\l"_Toc445798310"5.沉井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AGEREF_Toc445798310\h54HYPERLINK\l"_Toc445798311"6.监测措施PAGEREF_Toc445798311\h56HYPERLINK\l"_Toc445798312"7.雨季施工措施PAGEREF_Toc445798312\h56HYPERLINK\l"_Toc445798313"8.项目部质量管理措施PAGEREF_Toc445798313\h56HYPERLINK\l"_Toc445798314"9.文明施工措施PAGEREF_Toc445798314\h58HYPERLINK\l"_Toc445798315"10.施工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5798315\h58HYPERLINK\l"_Toc445798316"五、施工进度(见后附表)PAGEREF_Toc445798316\h71HYPERLINK\l"_Toc445798317"六、后附图PAGEREF_Toc445798317\h72提升泵站沉井工程施工专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编制依据1、XXXXXXXX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图纸;2、XXXX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现场全线踏勘、了解的第一手资料。4、地质地貌、水文、气候降雨量等资料5、《XXXXXXXX首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12、《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QB/BY10301-2003)13、建设部[2009]年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粤建质[2011]13号)沉井简介1.1沉井工程概况各责任主体单位概况XXXXXXXX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设计单位为XXXXXXXX,勘察单位为XXXXXXXX,监理单位为XXXXXXXX,施工总承包单位为XXXXXXXX。本工程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XXXXXXXX,施工安全监督单位为XXXXXXXX。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东面为XXXXXXXXXXXXXXXX区海田滨海湖,紧邻XXXXXXXX污水处理厂西侧,北侧为在建的XXXXXXXX车城,南面为东盛路,西侧为海帆路,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有CAST处理池、生物除臭、储泥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1F)、曝气沉砂池、中水接触池、加药间、加氯间、二次提升泵房(1F)、巴氏计量槽、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F)、工业管理楼(4F)、侯工楼(6F)及配电室、维修车间、主变配电控制室(1F)、鼓风机房(1F)等,建筑物拟采用柱下桩基础,构筑物拟采用整体筏板基础或筏板下群桩基础,基桩拟采用直径400的预应力管桩。此外,在厂区南侧市政污水检查井W28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拟铺设地下管线连接,在W28与粗格栅及进水泵之间设置两座检查井,管道深度约为现状地面下7~8m,两座检查井之间的管线施工拟采用顶管方式;拟建的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沉井位于XXXXXXXXXXXXXXXX项目的南侧,临近厂区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见附图-总平面图)。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6.5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5.0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8.5m,外壁半径9.4m,壁厚0.90m,井筒内面积约227m2。沉井总高度为17.70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11.90。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7.40m,井内挖方约25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另外在粗格栅南侧设一座顶管工作井(后期为检查井),该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5.0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4.5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5.0m,外壁半径5.7m,壁厚0.70m,井筒内面积约102m2。沉井总高度为14.50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9.75。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4.20m,井内挖方约15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在综合楼东南角(主入口西侧)设一座顶管工作井(后期为检查井),该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5.0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3.8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5.0m,外壁半径5.7m,壁厚0.70m,井筒内面积约102m2。沉井总高度为13.8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9.3。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3.50m,井内挖方约14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沉井所选用的材料(1)混凝土:1800厚封底采用C30,5.800m标高下池体采用C40补偿混凝土,抗渗等级:S8;5.800m标高以上为C30。(2)钢材:钢筋HRB335;所用的钢制件除注明外均采用Q235钢材、热轧普通型钢。(3)焊条采用E43型焊条焊接;钢制件采用E4303型焊条焊接。(4)水泥:除注明外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非早强),强度等级为42.5。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工程地质状况简介5.1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属于雷—琼喜山沉降带XXXXXXXX断陷区的东部。XXXXXXXX断陷是雷州半岛新生代局部断陷,根据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区内第四纪地层发育,厚度达数百米,经现场地质调查,地表未发现构造形迹出露,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及影响场地稳定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区域稳定性较好。5.2场地气候及气象水文条件本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该地区平均气温23℃,一月平均气温15℃,七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2.8℃;年平均降雨量1534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夏秋台风为主要自然灾害,根据XXXXXXXX气象台提供的风况资料显示,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全年最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强风向为东风和东北东风。1951~1992年间,历年XXXXXXXX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8级或8级以上的台风共32次,平均每年0.8次,最多年份有3次。其中出现10级或10级以上(24.5m/s)大风有23次,12级(36m/s)有8次,发生风速大于或等于40m/S有4次。其风向为北北风-东北东风,最大登陆强台风,极大风速为50.4m/s。综上所述,对拟建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本区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有两日涨退潮,有时出现一次大潮和一次小潮,一般在5~6月内,最大潮出现在白天,其他月份出现在夜间。海湾内潮流基本沿航道方向往复运动,最大涨潮流速为1.02m/s,一般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历史最高潮位(风暴潮)6.26m,最低潮位-2.49m,最大潮差5.13m,年平均潮差2.16~2.60m,十年一遇高潮位3.80m,五十年一遇高潮位4.75m,平均海面2.20m。5.3地形地貌勘察场地原属海湾滩涂,后经人工改造为水塘,在勘察期间场地内大部分地段经人工填土将水塘堆填平整,现地势较为平整,所有已完成钻孔的孔口地面标高为-0.21~6.02m,最大高差约为6.23m。5.4、地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分布土层主要有近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下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XXXXXXXX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的(Q1mc)地层。按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特性可划分为6个主要工程地质层,3个亚层,详见“钻孔柱状图ZK1~ZK6、ZK11、ZK13、ZK20、1~87”和“工程地质剖面图1~25”。各土层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①杂填土:黄褐色、灰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碎石砖块等组成,为新近堆填,欠压实,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层顶标高0.36~6.02m,层底标高-2.18~1.68m,厚度1.00~6.00m,平均厚度3.14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64次,标贯击数N=1~8击,平均标贯击数为3.7击。2、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②淤泥: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殖质及粉细砂颗粒,粘性一般,稍有臭味。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标高-2.18~1.68m,层底标高-4.62~0.36m,厚度0.50~4.70m,平均厚度1.98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7次,标贯击数N=1~4击,平均标贯击数为1.2击。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该层淤泥的水平渗透系数为8.69E-6cm/s,竖向渗透系数为2.30E-6cm/s,根据初步勘察时取该层原状样作室内固结试验,固结系数见下表:垂直固结系数Cv(10-4cm2/s)水平固结系数Cv(10-4cm2/s)0.05MPa0.1MPa0.2MPa0.4MPa0.05MPa0.1MPa0.2MPa0.4MPa统计个数22222222最大值2.3502.6102.8803.3204.1707.1208.7809.400最小值1.4802.2702.5103.2802.6603.2403.5804.130平均值1.9152.4402.6953.3003.4155.1806.1806.765②1细砂:灰黑色,饱和,松散,含淤泥质土,稍具粘性,级配一般,局部为淤泥质粉土或淤泥混砂。分布于73~78、85~87号钻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1.62~0.36m,层底标高-2.94~-0.74m,厚度0.90~2.60m,平均厚度1.60m,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该层细砂的水平渗透系数为7.19E-4cm/s,竖向渗透系数为6.98E-6cm/s,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次,标贯击数N=1~9击,平均标贯击数为4.8击。3、第四系下更新统XXXXXXXX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1mc)③粉质粘土:紫红色、黄红色、浅灰色,湿,可塑,局部软塑,局部含较多粉砂,粘性较差,呈粉土或粉砂状。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标高-4.62~-0.51m,层底标高-11.35~-3.00m,厚度1.00~10.05m,平均厚度2.96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01次,标贯击数N=3~13击,平均标贯击数为5.9击。④中砂:灰白色、浅灰色、黄褐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或密实,含粉细砂颗粒,砂质较纯,级配较好,局部夹杂少量薄层灰色粘土。除76、79两孔未揭露该层外,场地内其余地段均有分布,厚度普遍较大,部分钻孔未钻穿,层顶标高-8.09~-3.00m,层底标高-20.75~-4.99m,揭露厚度0.75~17.10m,平均揭露厚度6.52m,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该层中砂的渗透系数为1.17E-3cm/s~3.50E-3cm/s,平均渗透系数为2.49E-3cm/s.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98次,标贯击数N=11~38击,平均标贯击数为23.9击。④1粘土:灰色,湿,软塑~可塑,间夹薄层粉细砂,粘性较好。呈透镜体状分布1、3~17、26、31~33、35、36、38、40、42、46~54、56~58、61、64、68、77~79、ZK1、ZK2、ZK3、ZK5、ZK13、ZK20号钻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13.58~-6.66m,层底标高-20.03~-7.16m,厚度0.50~13.30m,平均厚度3.66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51次,标贯击数N=3~9击,平均标贯击数为6.1击。⑤粉质粘土:灰白色、浅灰色,湿~稍湿,可塑~硬塑,含粉细砂,粘性一般。分布于1~14、25~26、28、30~41、47~61、64、65、73、74、ZK1、ZK2、ZK5、ZK20号钻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20.03~-8.84m,层底标高-24.89~-10.59m,厚度0.70~6.70m,平均厚度3.74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69次,标贯击数N=7~26击,平均标贯击数为16.5击。⑤1中砂:浅灰色,饱和,中密,含粉细砂颗粒,局部夹杂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48、19、51号钻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13.03~-12.04m,层底标高-14.44~-13.14m,厚度0.50~2.00m,平均厚度1.2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次,标贯击数N=21.0击。⑥粉质粘土:灰白色、浅灰色,少许紫红色、红褐色,稍湿,硬塑~坚硬,含粉细砂,粘性一般,局部为粘土或粉土。除部分浅孔未钻至该层外,场地内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所有钻孔均未钻穿,已揭露该层的层顶标高为-24.89~-13.34m,最大揭露厚度33.20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84次,标贯击数N=18~45击,平均标贯击数为29.7击。⑥1细砂: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含较多粉粘粒,稍具粘性,局部呈粉土状,呈透镜体状分布于4、6、7、16、18、19、21~24、29~34、36、38、40、41、47~61、64、65、ZK1、ZK20号钻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39.69~-11.74m,层底标高-48.65~-13.34m,厚度0.80~6.10m,平均厚度2.23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8次,标贯击数N=13~44击,平均标贯击数为24.4击。与沉井相关的各层土质的特征见下图所示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的经验表依据《CECS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中对沉井井壁的摩阻力参数经验取值按《规程》中的表6.1.1参考取值由于本工程中,沉井所经土层均为中砂层,故本工程中单位摩阻力标准值取fk=12~20kpa。地质条件对沉井所产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的分析,本工程的有关地质条件对沉井工程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因素有:(1)由于eq\o\ac(○,4)中砂层较厚,结构性差,透水性较强,沉井开挖时有可能造成流砂。为此,在沉井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3)沉井的沉入深度处于eq\o\ac(○,6)粘土层体中。该层土体为粘土,湿,可塑状态,压缩性也比较高,承载强度低,因此需要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以保证沉井的稳定和控制沉降量。施工部署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设计的具体要求,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将作以下选择(以本项目最大的沉井——粗格栅为例):2.1.1沉井方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根据对拟建场地的土层特征、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的综合分析,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干燥的条件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障碍物便于发现和清除,井筒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而且封底的质量也可得到保证。2.1.2降水方法:外排止水帷幕及井内集水井排水相结合根据现场试桩实际情况,止水帷幕采用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外排止水帷幕施工顺序:距沉井外壁1.4m施打第一层桩长为24.4m的高压旋喷桩。距沉井外壁1.9m施打第二层桩长为24.4m的高压旋喷桩,第一层桩与第二层桩之间的距离直接咬合,详见外围止水帷幕剖面图。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技术,关键是选择合理可行的止水、降水方法,使降水效果满足排水下沉的技术要求。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分析,可供选择井内深井泵降水,井节随开挖随拆除。2.1.3高压旋喷桩施工⑴、测量放线:施工员根据图纸坐标等依据放出管道轴线,留出以后施工需要的工作面,确定钢板桩施工位置。⑵、定桩位:按顺序标明桩的具体桩位,洒灰线标明。⑶、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空气)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切、扰动、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逐渐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圆柱状固结体(即旋喷桩),以达到加固地基或止水防渗的目的。根据喷射方法的不同,喷射注浆可分为单管法、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本工程采用双管法。高压泥浆泵浆桶水箱搅拌机水泥仓旋喷固结体注浆管钻机喷头图1双管旋喷注浆示意图2.1.4制作与下沉方法:四节制作、三次下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设计要求,施工采用对沉井分四节制作(第四节1.2m)、三次下沉的方法。沉井分节制作与下沉的要求是:第一段刃脚向上6.5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5.0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最后一节1.2m连同顶板一起施工,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沉井工艺流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方法,沉井主要工序的工艺流程安排见下图所示:沉井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本工程模板安装采用门式脚手架搭设,每次搭设脚手架底座用10厚钢板设置。在第一节浇筑前,安装好第一节的模板及脚手架(6.5m),安装完毕后进行第一节浇筑,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时,拆除模板及脚手架,待第一节沉下后,进行第二节的模板安装及第二次脚手架搭设(6.5m+5.0m=11.5m),安装完毕后进行第二节浇筑,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时,拆除模板及脚手架,待第二节沉下后,进行第三节的模板安装及第三次脚手架搭设(6.5m+5.0m+5.0m=16.5m),安装完毕后进行第三节浇筑,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时,拆除模板及脚手架,待第三节沉下。由于随着沉井施工高度提高,每浇筑一节后,又要重新搭设脚手架,从经济效益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考虑,沉井的脚手架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一次加工成型,运用塔吊进行吊装。考虑到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在井内设置横向水平杆支撑。各项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定位、放线止水帷幕施工(高压旋喷桩)坑内深井降水基坑开挖至起沉标高-3.5m沉井刃脚垫层和垫架安装预埋预留配合第一节沉井制作砼养护及拆模井筒内挖土、排水第一次下沉安装预埋预留配合第二(三节)沉井制作砼养护及拆模井筒内挖土、排水第二(三)次下沉沉井稳定观测沉井封底封底后质量检查井内结构施工与安装沉井工程质量检验沉井施工安排流程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分阶段、按步骤组织施工,针对各阶段的工程特点与工艺要求明确分期管理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这是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安排,沉井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施工阶段:3.1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开工前后应抓紧落实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及现场准备等工作。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熟悉施工图纸与地质资料等技术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的专项施工方案。(2)平整场地至要求的标高,铺设施工道路,开挖排水沟,接通水源和电源。(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座标导点和水准引测点完成沉井的定位测量工作。为了控制沉井的位置与标高,在场内须设置沉井的轴线与标高控制点。(4)及时组织施工机具、材料及作业队伍进场,充分落实各项开工准备工作。(5)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在沉井内设置深井泵井点管,并提前进行预降水工作。(6)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委托专业施工队伍对沉井止水帷幕及底部的加固区域进行搅拌桩。(7)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基坑的找平、清表(开挖至沉井起沉标高-3.50处),为第一节沉井的制作创造条件。3.2第一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沉井工程进入了实施性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对开挖的沉井基坑测量定位和抄平,完成沉井刃脚的素混凝土垫层和支垫架工作。(2)第一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3)第一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一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4)沉井第一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其中包括完成相关的井筒内挖土和明排水工作。(5)沉井过程中的轴线与标高复核,严格控制沉井的位置与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6)加强对沉井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措施,确保沉井与周边环境的安全。3.3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待第一节沉井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开始进入第二节沉井的制作与下沉阶段。主要施工内容有:(1)根据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完成上下节沉井之间的施工缝处理工作。(2)第二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3)第二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二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4)沉井第二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其中包括井筒内的挖土、明排水及深井降水。(5)沉井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和纠偏措施,包括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与监控措施。3.4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待第二节沉井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开始进入第三节沉井的制作与下沉阶段。主要施工内容有:(1)根据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完成上下节沉井之间的施工缝处理工作。(2)第三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3)第三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三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4)沉井第三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其中包括井筒内的挖土、明排水及井筒的深井降水。(5)沉井过程中测量复核和纠偏措施,包括对周边环境监测与监控措施。(6)沉井的稳定监测,同时完成沉井封底的有关准备工作。3.5第四节沉井制作待第三节沉井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开始进入第四节沉井的制作。主要施工内容有:(1)根据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完成上下节沉井之间的施工缝处理工作。(2)第四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3)第四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四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3.6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沉井下沉至设计的底标高后,必须进行观测检查,其稳定性被确认满足设计与规范后方可进行封底和后续工序的施工。该阶段的施工内容主要有:(1)沉井底部的整平与垫层施工,同时完成井壁的清理与施工缝的处理工作。(2)底板钢筋绑扎和底板混凝土浇捣、养护。(3)测量弹线,落实井筒内的墙、柱、板等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4)完成井筒内的结构施工,为机电安装作业创造条件。(5)沉井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布置及使用施工机械,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本工程沉井各阶段所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详见下表:序机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部位功率KW1深井泵降水设备与设施2套沉井内降水202止水帷幕及基底高压旋喷桩施工设施2套止水、沉井底部地基加固303PC320挖掘机1基坑开挖、回填柴油机4电动蛙夯H-201型2土基及回填土夯实4×25砼汽车泵(R=45m)1沉井浇砼柴油机6PC300LC-75长臂挖掘机1井内挖土及垂直运输柴油机7电焊机BXI-3303施工全过程3×20KVA8插入式振动器HZ6X-508振捣砼8×1.59平板式振动器PZ-5012振捣砼2×1.510钢筋切断机GJ5-40-1(QJ40-1)1钢筋制作成型311钢筋弯曲机GJ7-45(WJ40-1)1钢筋制作成型2.812钢筋调直机GJ4-14/4(TQ4-14)1钢筋制作成型413钢筋对焊机UN1-75型1钢筋对接100KVA14潜水泵QS32×25-4型25m3/h4井内排水4×2.515高压水泵8BA-18型,1.25MPa2沉井冲泥备用2×416小型空压机(0.6MPa)2砼面凿除与清理2×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5.1劳动力组织的特点与一般工程不同,本工程为大型的沉井构筑物,工艺技术独特,专业性强,一般需要连续地快速施工,因此劳动力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深井泵降水、止水帷幕、加固地基及井内土方开挖等作业均为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需要选择具有类似工程经验的队伍组织施工。(2)根据沉井应连续施工的需要,与沉井有关的降水、挖土等劳动力应组成两班制,实行昼夜交接班作业。劳动力的投入量需要作相应的增加。(3)本工程的沉井为直径18.8m的圆形构筑物,制作的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钢筋与模板分项,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劳动力的组织应选择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熟练技工。5.2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配备数量(1)深井降水:井点打设5人,日常降水管理2人(2)旋喷桩:8人(3)钢筋工:30人(包括钢筋制作成型)(4)支模木工:25人(5)混凝土工:10人(6)泥工:5人(7)挖土工:10人(分两班作业)(8)排水工:6人(分两班作业)(9)普工:12人(分两班作业)(10)测量工:2人5.3材料计划用量表序号材料名称型号数量进场时间1钢筋φ8、φ25、φ16305t2木模板18厚900㎡3对拉螺杆1.5m/M163720条4商品混凝土C401892m³5钢管φ3.5*4.8600条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根据沉井工程的特点与分阶段组织施工的需要,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时间需要18日历天。其中主要工序为止水帷幕、地基加固,所占的施工周期较长,如采用2套设备同时作业,约需要15日历天。(2)第一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40日历天。其中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刃角基础素混凝土垫层施工2天,刃角支架1天、沉井制作15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4天左右,满足100%设计强度的要求;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需要8天。(3)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28日历天。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沉井制作15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0天左右(考虑了春节前后气温逐渐下降的因素),满足70%以上设计强度的要求;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需要7天,其中考虑了地质条件对作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4)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28日历天。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沉井制作15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0天左右,满足70%以上设计强度的要求;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需要7天,其中考虑了地质条件对作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5)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33日历天。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封底前的沉井稳定性观测7天;沉井封底6天;沉井内结构收尾20天。(6)第四节沉井制作: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25日历天。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顶部结构制作15天;沉井混凝土养护15天左右,满足85%以上设计强度的要求;拆除模板需要2天,其中考虑了地质条件对作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上述作业进度控制要求,沉井工程的施工周期约需要154日历天。如能采取相关的赶工措施,沉井的施工周期尚存在一定的压缩余地。各阶段的具体施工内容详见“2.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工程测量1.1测量工作安排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满足设计图纸与施工质量的要求,现场测量工作将按以下部署进行:(1)测量工作应抓紧在施工准备阶段开始。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座标控制点,引测工程轴线和高程控制点,为全面开展施工创造条件。(2)根据本工程沉井的施工特点,在场内建立平面主轴线控制网和水准复核点,以满足施工的需要。(3)施工前期的测量工作应由公司专业测量师负责、施工员或技术员配合完成。施工期间,现场施工员或技术员负责操平放线工作,公司专业测量师负责定期复核。(4)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的沉降观测工作。(5)根据本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好测量技术资料的保存与归档工作。1.2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1)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经纬仪和水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2)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内按4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对准其下部的标板以控制垂直度,并定期采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50mm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3)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4)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5)测量工作的管理措施: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如实记录,并制表发送给有关各部门。测量时如发现沉井有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转等情况,应立即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值班技术负责人,以便指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6)布设测量控制网:按照设计图纸的平面位置要求,设置测量控制网和水准点,进行定位放线,定出沉井的轴线、中心线和基坑轮廓线桩位,作为沉井制作和下沉定位的依据。(7)测量监控相关表格:  ①、沉井下沉观测记录表(水准控制、轴线控制);  ②、沉井下沉累计统计表;  ③、沉井下沉监控平面图;  ④、沉井下沉纠偏、纠扭计算图表;⑤、沉井下沉地下水位、涌土、砂率、沉速历时统计表。1.3土方开挖及运输行走路线开挖方式采用分层开挖,每层挖土厚度为50mm,井内挖方约2500m3,卸土位置及运输路线如图所示。附图:施工总平面图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平面示意图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剖面示意图土方开挖走向平面图运输路线及卸土位置平面图2.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技术。采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落实沉井内外的降水措施,确保沉井过程不受地下水的影响,特别要防止eq\o\ac(○,4)层土发生流砂情况。经对多种降水方案的比较与论证,我公司认为采用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可行,尤其是深井降水,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及平面布置干扰小等优点。有关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如下述:2.1深井布设位置与要求根据有关深井降水的技术参数测算,沉井内布置1口深度为20m的深井,一口深井的有效降水面积约300m2,降水深度可达到17m左右,以此保证降水效果能满足排水沉井和干封底的施工的需要。深井布设的基本要求有:(1)在沉井中心布设1口深井。(2)打设深井采用WK-1000旋挖钻机干钻法成孔,清水护壁。深井成孔的直径为700mm,井管直径为273mm,以瓜子石片加粗砂为滤料。围填沥料应做到四周均匀,下料不能过快,防止局部沥料脱空而影响降水效果。(3)根据井深和沉井区域土层的含水量,在井底0.5m以上设置一节长度为4.0m的滤管,并在自然地面以下4.0m处设置一节长度为2.0m的滤管。深井泵吸水头应放在沥水管下口处沉砂管部位,以便有效地抽取地下水。(4)深井配置一台JC100-110深井水泵,排量为每小时10吨,扬程38m。2.2深井布置的工艺流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深井的布置打设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过滤层洗井吊放井管安装护筒试抽水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正常降水封底后封井随开挖拔井管2.3深井降水的进度安排深井设置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深井泵安装并验收后即可进行预降水。为了保证坑内的降水效果,沉井前的预降水时间宜为10天左右。沉井施工期间,降水应连续进行,降水深度应控制在沉井底以下0.5-1.0m左右。降水周期应满足设计要求。2.4沉井内的明排水方法在沉井外部采用深井井点截水的同时,在沉井内部开挖明沟、集水井,采用潜水泵进行明排水,以此保证降水效果。井内明排水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沉井过程中,如发现井内土体湿陷,应在离刃脚2~3m处挖一圈排水明沟,并设3~4个集水井,其深度应比地下水位深1~1.5m。明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随沉井的挖土而不断加深。集水井内的积水由高扬程的潜水泵排至沉井外。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3.1作业条件沉井制作与下沉前,应充分落实相应的作业条件,全面完成以下几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1)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沉井施工。编制方案必须根据沉井工程的特点、地质水文情况及已有的施工设备、设施等条件,并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此保证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可行性。在方案中要重点考虑沉井制作与下沉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2)布置测量控制网。在现场要事先设置沉井中心线和标高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沉井定位放线和下沉观测的依据。(3)深井降水点的布设和搅拌桩加固地基等工作已结束,其施工质量已通过验收符合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4)根据设计要求完成了沉井基坑的开挖。基坑的开挖深度为沉井的起沉标高2.000。3.2刃脚支设形式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的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采用素混凝土垫层法。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设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垫层厚度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形式见下图示意:3.3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和砂垫层铺设厚度测算1、为了沉井不产生过量沉降,由沉井刃角脚下的混凝土垫层及砂垫层支承,混凝土垫层厚度按下式:式中:h1——素混凝土垫层厚度,C15素混凝土(m)G——第一节沉井单位长度浇筑重力(kN/m)R——砂垫层运行承载力,铺设20cm厚,一般取100Kpab——刃脚塌面宽度(m)。根据上式测算:已知沉井外壁直径为18.80m,壁厚0.90m,第一节井身高度6.5m,混凝土量约328m3;钢筋混凝土按25kN/m³因此:G=328×25/(17.9×3.14)=5500/52.12=128.8kN/m;混凝土垫层:施工中取整数0.3m,L取1.5m。2、砂垫层铺设厚度测算2、砂垫层厚度计算h2=式中:hC——砂垫层厚度(m);G——第一节沉井的单位长度的重力(kN/m);fak——砂垫层底层土层的承载力设计值一般取50-100(kN/m2);L——砼的长度(m),L=1.5m;θ——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一般取45°。需铺砂垫层的宽度:b=L+2hCtgθ=2.1m为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井身开裂,砂垫层的基底要夯压或碾压密实。3.4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钢筋工长预先编制钢筋翻样单。所有钢筋均须按翻样单进行下料加工成型。(3)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间距必须核对准确。(4)井壁内的竖向钢筋应上下垂直,绑扎牢固,其位置应按轴线尺寸校核。底部的钢筋应采用与砼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其位置准确。(5)井壁钢筋绑扎的顺序为:先立2-4根竖筋与插筋绑扎牢固,并在竖筋上划出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和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划出竖筋的分档标志,接着绑扎其它竖筋,最后再绑扎其它横筋。(6)井壁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纵横向每隔1000设带铁丝垫块或塑料垫块。(7)井壁水平筋在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预留洞口加固筋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8)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浇灌混凝土后,应对竖向伸出钢筋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位置准确。3.5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模板分项是沉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设计选型、用料、制作及现场安装等方法直接关系到沉井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根据本工程沉井施工的特点与要求,模板的工艺技术与施工方法作以下考虑:(1)模板的设计选型:井壁的内外模板全部采用胶合板,散装散拆,以方便施工,刃脚部位应采用非定型模板单独拼装、支设。平面模板选取300×1500的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的施工要求。围檩采用8号轻型槽钢按弧度分段定制。竖向龙骨采用Ø48×3.6钢管。(2)模板安装的工艺流程:位置、尺寸、标高复核与弹线→刃脚支模→井壁内模支设(配合钢筋安装)→井壁外模支设(配合完成钢筋隐检验收)→模板支撑加固→模板检查与验收。(3)定型模板的制作尺寸要准确,表面平整无凹凸,边口整齐,连接件紧固,拼缝严密。安装模板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模板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4)井壁侧模安装前,应先根据弹线位置,用Ø14短钢筋离底面50mm处焊牢在两侧的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的限位基准。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的垂直度,确保稳定性。(5)沉井的制作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的侧向压力也相应较大。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Ø16对拉螺栓紧固。对拉螺栓的纵横向间距均为500mm。对拉螺栓中间满焊100×100×3钢板止水片。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离地250mm。(6)第一节沉井制作时,井壁的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性。第二节沉井制作时,井壁外模仍按上述方法采用抛撑,井壁内模可采用井内设中心排架与水平钢管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水平钢管支撑呈辐射状,一端与中心排架连接,另一端与内模的竖向龙骨连接。(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的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预留洞孔见附图)。(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9)模板计算沉井墙壁厚度为900mm,计算时结合施工方案采用最高段6.5m计算。平面模板选取920×1800的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的施工要求。围檩采用8号轻型槽钢按弧度分段定制。竖向龙骨采用Ø48×3.6钢管。墙体的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按0.8
本文档为【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wassyy
本人从事施工专职安全员多年,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77
分类:修理服务/居民服务
上传时间:2021-12-10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