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举报
开通vip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1/34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____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因而环境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科学。2.环境管理学特点:①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34②环境管理学是复杂性的科学③环境管理学是新兴、正在发展的科学。三、环境管理学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①要素环境管理:水、气、土…②产业环境管理:工业、农业、服务业③区域环境管理:城市、农村、流域、开发区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区域环境管理②废弃物环境管理③企业环境管理④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①可持续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类发展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②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由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存性所决定的。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3/34《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成为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框架性文件《21世纪进程》——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辛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本理论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俺就的几个主要流派①生态学方面:认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出:生态服务指标体系②经济学方面: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问题。提出:“国民财富”指标体系③社会学方面: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衡量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真实进步指数(GPI),可持续性晴雨表④系统学方面:认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英语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⑤环境社会系统发展方面: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构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理学中的地位P421.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模型: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可称之为“环境社会系统”。人类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体现在: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上。2.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内涵及其联系物资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4/34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在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现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整个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任何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协同程度。物资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环境生产环节: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3.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①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②揭示了环境问题的是指及其产生根源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概述1.人类行为与环境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流第二个层次是价值流第三个层次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特别是人与物质流、价值流相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故简称环境行为。2.行为和行为科学概述5/34总体而言,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行为是生物体的生存方式,主要由于其生理需要和环境条件决定的。而人类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认识的现象一。二、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1.个体行为理论个体行为是个体对当前情境和其他先行原因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它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研究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有需求理论(马斯洛)、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激励理论、X—Y理论、成熟理论、挫折理论。2.群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并不是个体行为简单加和。研究群体行为理论主要有:①群体分类理论:关于群体如何构成及其性质的理论②群体竞争理论:群体之间的竞争及其对群体影响的学说③群体冲突理论:关于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从行为科学角度看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2.人类作用与环境的行为及其特点:①这一种行为必须是以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作为物质基础,不存在不产生物质流动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②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与效果,一定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征。3.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6/34①在理论方面:行为科学中有许多成熟的概念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学,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引入和发展,将会促进对人类环境行为的特点、动机、需要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理论研究,为调整和控制着些行为未提供符合行为科学规律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为环境管理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活力。②在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可以提供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从而将有助于环境管理学将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科学和逻辑的基础之上。③在应用方面:行为科学的一些具体技能在环境管理中个更为重要。第四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环境社会系统健康发展原理1.基本内涵:是指在环境管理中实际面对的系统实质是“环境社会系统“,而这一系统中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这一原理有两个基本内涵:①环境社会系统: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不可分割性,这是环境管理的根本要义。②健康发展:首先是指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其次表示了人类社会行为的价值取向。它表明这一系统将随着时间不断演化。2.主要内容①社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eg.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综合性、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环境社会系统强调人类社会子系统与自然环境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7/34③环境社会系统健康发展原理既强调环境系统的动态性,又强调人类社会的能动性,即从发展、演化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二、环境承载力原理1.基本内涵: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自然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社会承载力是判断一项人类活动是否对自然环境构成威胁或破坏的基本标准。2.基本内容①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人类活动不能够超越的界限,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自然环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②人类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然承载力。三、三生共赢原理1.内涵: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在制定处理涉及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兼顾各方的合理利益。三生共赢原理要求,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冲突时,必须寻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2.内容:三生共赢原理提出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是三种生产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三生共赢原理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应该以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3.三生共赢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①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规则,法律、标准、政策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总称。规则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的保障。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相关技术等外部条件。8/34四、界面控制原理1.界面与界面上的冲突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在各种各样界面上的冲突,原因如下①界面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书不同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汇场所。因此,来自不同事物或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影响,在界面极易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或复杂的矛盾。②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一。2.界面冲突控制原理的内容①界面活动应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中心,而不是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②界面冲突控制原理是根据对环境问题的本质特点分析、思考提出的,它的的提出使环境管理学有了区别于其他类型管理学的本质内容和具体工作领域,从而为进一步发展环境管理学,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3.界面冲突控制原理的方法学原则①正确判定界面②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③准确把握协调冲突的“度”4.界面冲突控制原理在环境管理的应用:eg.排污许可证制度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方法第一节环境管理技术支持方法的基础一、环境监测9/341.目的和任务: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2.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时序性监测分类:常规监测:环境要素监测&污染源的监测特殊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3.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方法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监测点布设及采样时间和方法的确定——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4.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1)保证内容有三方面:①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数的总量是否满足统计分析要求;采样仪器和分析仪器是否符合标准和经过校正。②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③数据处理方面的质量控制(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二、环境标准10/341.概念: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数据,更是环境管理由定性转入定量、更加科学化的标准。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总称。2.环境标准的制定:①保障人体健康是制定环境标准的首要原则②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的统一③要综合考虑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区别的要求与目标,贯彻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低功能区用低标准的原则。④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律和规划和相协调,还要与国际上的有关协定相协调。3.环境标准的应用:它是表述环境管理目标和衡量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一、实验方法主要步骤:①实验的设计②实验的实施③实验的分析二、问卷调查法设计:①问卷的结构②设计原则③设计的步骤④题型及答案设计11/34⑤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⑥问题的数量及顺序三、实地调查法步骤:①选择实地②获准进入③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④记录⑤资料分析和总结四、无干扰研究方法①文本分析法②现有数据统计分析法③历史比较分析法第三节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一、环境模拟模型是利用定量化的指标和数学模型对环境社会系统中的人类活动行为及其引起环境变化的情况进行模拟和模仿,以便科学和准确地描述环境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规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1.人类社会行为的模拟2.环境要素的模拟二、环境预测模型12/34是依据调查或检测所得到的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和手段给出未来的环境状况和发展的趋势,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1.常用的预测方法①统计分析方法②因果分析方法③类比分析方法④专家系统方法⑤物理模拟预测法2.主要的环境预测模型①趋势外推测预测模型因果关系预测模型②③灰色预测模型④专家系统预测模型⑤其他环境预测模型环境预测程序3.准备阶段①手机并分析信息阶段②预测分析阶段③④输出预测结果阶段三、环境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模型34/13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个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定量评价。1.环境指数评价模型①单因子指数评价模型②多因子指数评价模型③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四、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拟、预测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1.数学规划模型2.效用效益分析模型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一节城市环境管理1.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①城市大气环境污染②城市水环境污染③城市固体废物二、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生态型城市: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制定城市环境规划14/34①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②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③城市环境功能区划④制定环境规划方案⑤制定规划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2.城市环境质量管理①污染物浓度管理②污染物总量管理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内容①确定综合整治目标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③建立环境管理体制第二节农村环境管理一、农村环境问题及其特征1.农村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①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②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③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2.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些主要特征①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农村整体落后于城镇的表现②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15/34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3.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二、农村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农村环境管理的发展及其问题落后的具体表现:①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失②污染治理资金不足③政策扶持措施不力④缺乏合适的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管理①应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应充分认识农村环境的价值③应把城市对农村的补偿落实到实处三、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建设2.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①跳帧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②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③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16/34四、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止农药和化肥的污染①正确选用农药品种和合理施用农药②改革农药剂型和喷灌技术③实行综合防止措施④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数量和质量五、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第三节流域环境管理一、流域环境问题及其特征流域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流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②流域水量过少导致的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③流域水质污染问题2.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流域水体功能、流域行政单元、流域自然单元三个方面的冲突协调、边界控制和共同发展。二、流域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流域环境管理的发展及定义广义的流域环境管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流域环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统一安排,对状态进行及时监测并依据目标和现状的差异进行系统管理。狭义的流域环境管理:指人们为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水资源而建立的一系列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17/342.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原则为“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3.流域环境管理与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水。生态需水是与流域共工业、农业、城市生活需水相并列的一个用水单元。其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一种新的流域环境管理的思维模式,她重视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协调,放弃了传统的人类需要为中心的流域水资源观念。优先保证生态环境需水,有助于维持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三、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当前流域管理体制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建立流域管理委员会。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3.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①流域内水污染补偿②流域水资源利用补偿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4.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5.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第四节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1.区域开发行为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特征①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广、强度大18/34②长时间性③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④不确定性和风险性2.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①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②开展战略环境评价③制定环境规划④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检查和审计工作第六章一、水体废弃物的种类按其在水体中的状态或形态分为:水体颗粒物、浮游生物、溶解物质。按其危害特征分为: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性营养物质、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石油类污染物、病原体等二、水体废弃物的特征1、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排放量大2、危害性大、处理难度大、并与水资源、水灾害等的关联性高三、水体废弃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A、点源管理点源指排放水体废弃物的污染源的排放集中在一点或一个可以当做点的小范围,实际上多由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排放。废弃物浓度和总量的管理19/34废弃物最终排入自然水体后的环境影响的控制制定各种控制和激励点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节约用水的政策和管理措施B、面源管理面源,其废弃物排放一般分散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通常表现为无组织排放。建设面源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强农田、城市街道等面源本身的环境管理制定各种控制和激励面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节约用水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四、水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水体废弃物的管理机构和体制2、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3、制定流域或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4、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污申报制度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制度20/34现场检查制度跨区域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5、水污染防治措施a、一般规定b、工业水污染防治c、城镇水污染防治:集中处理d、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e、船舶水污染防治6、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7、水污染事故处理五、固体废弃物分类按组成: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形态:固体废物、半固态废物、液态(气态)废物按污染特性:危险废物、一般废物按《防治法》:城市固体废物:又称城市垃圾,它是指在城市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机关办公等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城建渣土、商业固体废物、粪便四类。工业固体废物指各个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固体与半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21/34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物危险废物六、固体废弃物主要特征1、资源和废弃物的相对性2、污染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标准3、具有潜在性、长期性、灾难性的危害特点七、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发展1、“消纳”思想:利用自然环境容量,将其置于可接受的场所,使固体废弃物与城市生活环境相隔离。2、旧“三化”原则:末端处理优化管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新“三化”原则:源头控制层级管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综合管理”理念:在“三化”原则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满足三者的可接受程度,决定管理措施的力度和广度4、循环经济理论八、固废管理与循环经济1、要推行清洁生产,改革生产流程,建立以生产过程不排放或少排放为原则的封闭原则2、要加强废物处理技术和有效利用技术的开发,从产品生产到废物处理,树立起防治公害、节约资源和便于循环利用的观念,建立起从改良产品设计,抑制废物产生以及废物处理市场在内的封闭的资源循环系统3、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市场化体制环境九、第四产业22/34废弃物处置和再生利用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产业,可称之为第四产业。没有这个中间环节,就不能建设成循环流动的链网,也就不能实现物质的环状流动。十、转变和创新固体废弃物管理方式1、注重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的实现2、延伸固体废弃物管理权限3、全社会的公众参与第七章一、企业环境管理特征1、企业作为自身环境管理的主体,决定了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但同时还要受到政府法律法规、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相关要求的外部约束。2、企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与企业的行业性质密切相关。3、企业环境管理按其目标可分为多个层次,最低层次可以是满足政府法律的要求,最高层次是通过企业环境管理创造优异的环境业绩,乃至经济利益,以及影响社会的消费方式。二、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分类1、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2、不自觉的环境管理行为3、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三、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制定企业环境政策企业环境政策是指企业对于涉及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废弃物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领域的总体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企业环境政策从企业发展战略23/34的高度全面规定了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因而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根本保证。2、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3、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设计和制造是采用生态、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减少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等过程产生的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生态破坏。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用生态的理念和方法对企业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革变和创新。5、治理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a、治理废弃物废弃物治理应当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b、开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他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c、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立足于提高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物质代谢”关系安排生产过程和产业链条,形成一种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6、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第八章第二节水资源水资源的特点24/34循环再生性与总量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功能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水资源分布及特点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配不平衡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部分河流含沙量大二、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泊减少&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突发性污染事故三、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2、树立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观念,并将其引入水资源管理3、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与水质并重管理4、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和循环再利用系统5、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第四节森林资源一、森林资源的特点1、空间分布广,生物生产力高2、结构复杂,多样性高25/343、再生能力强二、中国森林资源特点1、自然条件好,树种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多样2、森林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小,分布不均3、森林资源结构欠佳,资源生产力低,残次林多4、森林风景众多三、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引发洪水灾害3、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4、森林调节能力降低,引发气候异常5、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四、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1、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2、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B、实行森林资源有偿采伐,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客观要求。从理论上讲,凡是消费森林生态效益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付费。、利用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旅游C/2634森林旅游业可以把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办法哦好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管理于利用,既发挥了森林的生态、景观作用,又可以利用旅游收益来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更好地保护和更新森林资源。D、改革林业经营与管理的机制第五节草原资源一、草原资源的特点1.自然生态特性2、经济特性3、功能多样性4、复合性二、草原资源的环境问题1、草场退化严重2、水土流失3、珍稀动植物减少,鼠、虫害增加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草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原则1、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一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3、坚持养、用、管、建结合原则B、促进草原地区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C、因地制宜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1、多途径经营法27/342、区间资源优化3、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协作4、解决草原地区农村的能源短缺问题5、积极开展退牧还草工程第六节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作用1、直接使用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3、选择价值(潜在价值)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1、生物生境(栖息地)及其破坏2、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3、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4、过度捕杀、捕捞、偷猎等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B、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C、制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1、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2、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政策3、财税补助政策28/344、强化管理政策5、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D、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E、加强重要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迁地保护F、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第七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一、自然保护区的分类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二、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1、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2、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藏库3、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第九章一、中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1.“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中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政策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29/34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核心)三、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1、老三项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新五项制度a、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c、排放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控制制度e、限期治理制度四、中国环境投资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其特点:政府是最大的投资主体,投资目标主要是追求环境和社会效益,投资过程没有建立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问题1、投融资机制没有理顺,投资总量不足2、环保法律法规仍然需要完善,有效需求不足3、污染者付费没有具体化4、融资渠道单一五、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工作内容1、法规的制定与执行30/342、提供经济援助3、赞助自愿合作伙伴和计划4、加强环境教育六、美国环境管理主要政策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许可证制度3、排污交易制度4、增加政府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5、完善环境法律体系6、加强环境管理的研究7、开展环境教育七、美国环境管理主要特点1、通过改革行政决策的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2、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来控制污染3、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率八、欧盟环境管理主要特点1、通过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2、注意处理欧盟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直接使用原则、优先适用原则3、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十章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31/341、全球化2、综合化3、社会化4、政治化:a、在宪法和国家计划中都有环境保护的内容b、政党的“绿化”c、环境外交日益频繁二、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2、发展不足(贫穷)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3、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三、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全球环境管理问题的出现决定了必须对人类的环境行为进行全球管理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人类共同给予保护3、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安全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也需要通过共同的行为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管理四、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1、国家环境主权原则2、国际环境合作原则3、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4、预防原则五、重要国际行动32/341、《蒙特利尔议定书》:臭氧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3、《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伦敦准则》:化学物品4、《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六、中国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主张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3、应明确主要责任和治理义务4、应充分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5、应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有效参与七、中国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活动中的立场1、对国际社会为保护全球气候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应给予差别对待3、气候变化公约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4、中国提倡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扩大绿色植被来增加地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这是中国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八、中国在对臭氧层保护的国际行动中的原则立场1、《保护臭氧层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宗旨和原则是积极的,中国赞同国际社会为保护臭氧层所做出的积极努力2、应建立国际特别基金和援助机制,并确保像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33/34九、中国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行动中的原则立场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中国政府支持国际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国际法律条文的努力,希望这种努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永续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生物多样性是所在国家自然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国家都对其境内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主权3、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全社会人类都有巨大而长远的效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帮助4、国际法律条文的制定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5、在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的福利和发展十、中国对国际控制有害化学物质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和《伦敦准则》所持的原则立场34/34
本文档为【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陨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2-09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