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用消费品行业

日用消费品行业

举报
开通vip

日用消费品行业中国日用消费品行业监测报告2003年2月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中心2003年2月目录50行业总体热点综述  12003年2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一、1-2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7.5%  2二、1-2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三、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  2四、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  2五、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  22月利用外资继续大幅增长  2七、2月进出口大幅增长,贸易顺差6.82亿美元  2肥皂及合成洗涤剂  4一、行业概况  4二、行业...

日用消费品行业
中国日用消费品行业监测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2003年2月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中心2003年2月目录50行业总体热点综述  12003年2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一、1-2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7.5%  2二、1-2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三、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  2四、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  2五、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  22月利用外资继续大幅增长  2七、2月进出口大幅增长,贸易顺差6.82亿美元  2肥皂及合成洗涤剂  4一、行业概况  4二、行业结构  4三、市场状况  4四、产品情况  4五、企业  4六、行业发展环境  1七、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  1口腔清洁用品制造业  2一、行业概况  2二、主要产销数据  2三、龙头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及销售费用  2四、行业结构  2五、目标与趋势  2化妆品行业  3一、行业概况  3二、行业结构  3三、市场状况  3四、企业  3五、行业绩效  3六、行业发展环境  3七、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  3玩具制造业  6一、2003年1-2月行业运行情况  6二、行业结构  6三、产品产销情况  6四、行业热点  6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业  7一、2003年1-2月行业运行情况  7二、行业结构  7三、产品产销情况  7四、行业热点  7化妆品制造业  8一、2003年1-2月行业运行情况  8二、行业结构  8三、产品产销情况  8四、行业热点  8口腔清洁用品制造业  9一、2003年1-2月行业运行情况  9二、行业结构  9三、产品产销情况  9四、行业热点  950行业总体热点综述2003年2月,经过对50行业的监测,我们确定软饮料行业、化妆品行业、日化(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牙膏)行业、轿车行业、移动通信终端(手机)行业作为重点分析的热点行业。经过监测,我们发现若干行业热点值得关注,并在报告中有所展示。轿车行业:经过2002年的井喷式增长后,部分人士认为2003年轿车行业将趋于理性,而事实恰恰相反,今年1、2月份,轿车生产和销售同比增长均超过160%,中国轿车市场平均每10天推出一款新车型,高、中、入门级轿车价格不断下降,可以说,2002年与以往年限相比是井喷,但是与今年市场相比,仅仅是预热。具体见轿车行业重点分析报告以及月度其他行业分析报告。手机行业:今年头两个月,手机行业继续火热。从去年咸鱼翻身式的国产手机翻身仗以来,国产手机始终高调发展,从熊猫电子勇夺央视手机广告标王到TCL和波导的排名争论,国产手机成为手机行业的热点关键词。对于手机行业的认识,不能脱离的就是手机行业的产业链:移动通信服务和增值服务。所以两个行业热点更加突出:小灵通基本在全国解禁和彩信业务的迅速发展给本来已经火热的市场注入了更多的兴奋剂,彩屏手机成为市场宠儿。具体分析请见手机行业重点分析报告以及月度其他行业分析报告。家用电器板块同样热点频频,最明显的就是空调行业。去年700-1000万的库存本来已经让空调厂商病狂奔,今年1、2月来由于原料涨价导致的压缩机涨价,使得空调厂商更加苦不堪言。而空调行业从3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比往年整整推迟一个月,洗牌已成定局,从3月份开始,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空调行业,我们将继续拭目以待。小家电继续走热,以光波炉、个性冰箱为代表的产品异军突起。影视音像设备由于行业管理的严格以及国际专利纠纷导致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增大。食品饮料板块最惹人注目的仍然是资本控制下的纷纷绕绕。汇源进军乳业,娃哈哈进军方便面,食品行业、酒类企业向饮料行业渗透,可以说,泛食品饮料行业巨头正在逐步显现,正如康师傅、统一企业。而这些本来就已经是巨头的巨头未来命运如何,还要看市场的最终考验。联合利华控股太太乐和豪吉,增资和路雪,雀巢、吉百利分食好时。雀巢推出茶饮料……中国食品饮料市场的联合利华和雀巢两大外资巨头日益活跃。而更将引人注目的将是冰淇淋行业,在整体亏损的恶性价格竞争下,今年冰淇淋行业仍将继续上演四国大战:和路雪、雀巢、伊利、蒙牛都将有精彩表现。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玩具行业仍然是以出口主,以浙江、广东为主要生产基地,国际市场对行业的影响不亚于国内市场,可能受到战争因素影响。羽绒制品行业今年将重新洗牌,由于品牌的竞争和集中以及行业整体利润的下降,预计有30-40%的企业将转产,品牌也将消失。还有引人注目的是著名企业更改商标、标志、产品包装和推出新的品牌经营策略,联想集团:可能更改目前的logo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以及英文名,不再使用legend联合利华:在全球推出了和路雪全新标志上海光明:更名为光明,去掉上海两个字可口可乐:首次更改中文标识和包装设计福建兴业银行:更名为兴业银行五粮液:砍掉部分品牌,重点经营10个品牌,金六福、五粮春在其中。中粮集团:全面统一三家长城葡萄酒企业,统一品牌和产品启动,与张裕、通化的品牌较量即将拉开。2003年2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一、1-2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7.5%2003年前两个月,全国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2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2月当月完成增加值254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9.8%。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快速增长。1-2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8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20.7%。集体企业生产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完成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2.1%。重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1-2月份,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14.4%。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5.3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两大行业引领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2月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对整个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19.1%,拉动3.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作用最大的行业。从主要产品看,载波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1.6%和52.6%;移动电话机、电子计算机和微机分别增长86.2%、92.1%和8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汽车高速增长的“驱动”下,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二大行业。1-2月份,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5.6%,拉动2.7个百分点。头两个月累计生产汽车62.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62.2%;其中生产轿车24.2万辆,增长近1.4倍。上述两大行业合计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拉动工业增长约6.1个百分点。此外,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纺织、冶金、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也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大幅度增长。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增速快于上年同期18.2个百分点。从主要出口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9.3%,纺织业增长27.2%。上述三大行业合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429亿元,占全部出口的44.8%,增长36.9%。工业产品销售率稳定提高。1-2月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1%,比上年同期提高0.69个百分点。 二、1-2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利润成倍增长。一、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0.2,比上年同期提高21.8点。二、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6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0.8个百分点。2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71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成品资金296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三、企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1-2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净增利润524.7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两倍。四、企业税金总额较快增长。1-2月份,工业企业累计税金总额107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税金总额7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五、绝大多数行业利润明显增加。1-2月份,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7个盈利行业利润均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亏损行业亏损额也同比减少。近期由于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头两个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达241.7亿元,同比增长2倍,新增利润160.9亿元,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3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增利润65.7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增利润48.4亿元。此外,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还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新增利润41.4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新增利润41.4亿元。以上五个行业共新增利润357.8亿元,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68.2%。六、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1-2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26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4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七、企业应收帐款有所增长。2月末,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152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收帐款净额702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三、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今年开局,各地投资热情较高。1-2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下同)1936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从1-2月的投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类投资均快速增长。其中,1-2月,基本建设投资939亿元,同比增长27.7%;更新改造投资320亿元,增长41.8%;房地产开发投资598亿元,增长37.0%;其他投资80亿元,增长30.6%。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1-2月,工业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55.5%,高于上年同期38.6个百分点。3、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置费增长迅速。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土地购置费132亿元,同比增长64.3%;土地购置面积2700万平方米,增长78.6%。4、施工项目增加较多。1-2月,全国施工项目26881个,同比增加3926个;新开工项目4383个,增加1276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806亿元,增长19.8%。5、各项资金来源均呈快速增长态势。1-2月,累计到位资金3210亿元,同比增长58.5%,比同期投资增速高25.7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30.3%,国内贷款增长65.1%,利用外资增长49.2%,自筹资金增长60.0%。四、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今年前两个月,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实现了“开门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9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646.2亿元,增长6.6%。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1000.1亿元,增长16.6%;其他行业零售额436.8亿元,增长6.7%。消费品市场主要特点:一、节假日消费热促成市场销售红火。今年元旦、春节两节时间相对接近,因此有利于市场销售额的提高。又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更追求节日消费的情趣和质量,如:——在宾馆饭店欢聚的人数增加,使有特色的宾馆饭店的餐饮营业收入都有两位数的增长。——旅游休闲消费的较快增长,带动了商业和餐饮业销售收入的增加。据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3%和13%;所监测的119家商业企业和115家餐饮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7%和18%。——应时应季商品销售增长明显。1-2月累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饮料类销售增长29.2%,烟酒类增长21.3%,化妆品类增长22.3%,服装类增长15.8%,书报杂志类增长38.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7.9%。另外,节日花卉市场也日趋红火,正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商家旺季促销刺激了某些行业的消费,突出表现在对家电、手机和汽车的销售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1-2月累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13.7%,通讯器材类增长1倍,汽车类增长93.8%。二、药品市场因偶然事件销售加快。年初,广东部分地区流行“非典型性肺炎”,导致对部分中西药品的争购,波及地区较广。1-2月份累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西药品类销售增长12.3%,其中2月份增长17.8%。五、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3%。与上月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1-2月累计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3%。分地区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1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涨幅在0.1%至3.4%之间。其中涨幅较大的地区分别是:内蒙古(上涨3.4%)、青海(上涨2.4%)、湖北(上涨2%)。有1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地区分别是:海南(下降2%)、上海(下降1.4%)、贵州(下降1.2%)。分类别看,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1.8%,非食品价格下降0.6%。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8%。其中粮食价格下降0.6%,鲜菜价格上涨30.2%,油脂价格上涨7.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6%,水产品价格下降2.5%,鲜蛋价格下降8.8%。衣着类价格下降2.9%。其中服装价格下降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1%。其中西药价格下降5.8%,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下降2.4%,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7.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4.1%,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7.5%,通信服务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其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4.8%,文娱费价格上涨2.6%,但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其修理服务价格下降了7.6%。居住类价格上涨0.9%。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下降2.1%,租房价格上涨3.3%,水电燃料价格上涨6.1%。六、2月利用外资继续大幅增长截止2003年2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9588个,合同外资8422.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555.09亿美元。其中,2003年2月份,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43个,合同外资49.8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9.50亿美元。七、2月进出口大幅增长,贸易顺差6.82亿美元据海关初步统计,2003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090.25亿美元,同比增长44.0%,其中:出口54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进口547.94亿美元,同比增长57.1%,进出口逆差5.63亿美元。2月份当月出口244.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237.80亿美元,同比增长49.4%,进出口顺差6.82亿美元,同比减少78.8%。肥皂及合成洗涤剂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类》,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制造业包括肥皂及皂粉制造业和合成洗涤剂制造业两类。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产品,主要包括肥皂、香皂、洗衣粉、洗衣膏、液体洗涤剂等5小类产品。一、行业概况(一)主要统计数据1.企业数及固定资产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合计一、绝对数1、企业单位数(个)199833619993382000320200131020023262、资产总额(亿元)1998282.451999302.312000304.082001308.372002293.802.产品销售收入(亿元)3.1998-2002年利润总额(二)行业特点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虽然也不乏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但总的来讲,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的加工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落后的方面,但差距不大,同时,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行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近年来略有下降,1995年至2000年的产量年均增长率接近3.89%。由于行业的开发程度较高,国外的大型洗涤剂制造商基本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因此,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的主要产品积水水平与国外相当,主要产量的质量较好。目前,主要是无磷洗涤剂的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另外,在洗涤剂的花色、品种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表面活性剂新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还应加大发展力度。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属于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中国三资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53.87%;企业进入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企业是否赢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效益水平的高低。中国洗涤剂市场的发展很快,市场开放程度也很高。国内洗涤剂生产企业有相当部分是独资或合资企业,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广州宝洁公司、成都宝洁公司、北京宝洁公司、四平汉高公司、天津汉高公司、合肥联合利华公司等独资企业;香港高力公司、上海联合利华、徐州洗涤剂厂、荆沙活力28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浙江纳爱斯公司、山西南风化工集团公司、上海制皂集团公司、上海白猫集团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北京日用化学二厂、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全力集团、山东佳丽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蓝实业公司、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河南开封矛盾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在5万吨以上,这些企业已在洗涤剂市场占主导地位。二、行业结构(一)产业集中度分析1.企业集中度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2002年全行业前十位企业,即行业内3.1%的企业占据了55.4%的销售份额,而且这种集中的趋势会不断增强。年份前十位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2002186.1155.40%2.地区集中度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还不多,并且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而广大西部地区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2002年,广东、浙江、上海、安徽、江苏前五个省市的销售收入占本行业总数的78.05%;前十个省市占89.38%;广东、浙江、上海、安徽、湖北前五个省市的资产总额占本行业总数的66.97%,前十个省市占82.07%。本行业的地区集中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上海的销售收入及资产总额均名列前二位。表: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企业地区分布省份企业数量(个)所占比例(%)广东省5516.87%江苏省309.20%上海市278.28%山东省226.75%北京市195.83%湖北省175.21%河北省175.21%河南省164.91%四川省144.29%安徽省144.29%十省市合计23170.86%表: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资产总额地区分布省份资产总额(亿元)所占比例(%)广东省122.8741.82%浙江省25.348.63%上海市21.577.34%安徽省14.364.89%湖北省12.604.29%山东省11.133.79%江苏省9.513.24%四川省9.333.18%河南省7.522.56%湖南省6.902.35%十省市合计241.1382.07%表: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省份销量收入(亿元)所占比例(%)广东省143.4242.69%浙江省54.5216.23%上海市35.2110.48%安徽省15.884.73%江苏省13.173.92%山东省12.103.60%四川省9.202.74%河南省6.231.85%广西6.031.80%湖北省4.541.35%十省市合计300.2989.38%(二)行业经济类型结构中国洗涤剂行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使得众多实力雄厚的国际厂商以各种形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后,洗涤剂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三资”企业有66家,占行业总数的20.2%,但是却占据了53.9%的资产总额,55.7%的销售收入及71.1%的利润总额。总的来看,国有企业的表现最差,其企业数量是全行业的16.3%,而销售收入只是全行业的1.6%,而利润总额为负值,处于亏损状态。三资企业已成为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表: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主要指标的所有制构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其它企业合计企业数量(个)534366164326资产总额(亿元)19.097.90158.26108.55293.80产品销售收入(亿元)5.5016.23187.19127.04335.96利润总额(亿元)-0.351.0714.895.3220.94注:资料包括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全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分不同所有制的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三、市场状况(一)市场规模改革开放以来,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表观需求额为337.41亿元,比2001年增长2.78%,1995年—2002年平均每年递增约3.67%。2002年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表观需求额人民币亿元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表观需求额337.41国内生产企业销售额335.96进口额2.79出口额1.34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1998年1美元折8.2791元人民币,1999年1美元折8.2783元人民币,2000年与2001年1美元折8.2784元人民币。(二)市场份额近年来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三资企业发展很快,2002年销售额为187.19亿元,在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中占有55.72%的份额。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中,国内生产企业(不包括三资企业)销售额与三资企业销售额加进口额之比为4:6。在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市场中,三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占有55.72%的市场份额;国有、集体等国内生产企业则居次要地位,只占有44.28%的市场份额。据销售统计调查,2002年洗衣粉市场品牌占有率为:雕牌35%,奇强15%,白猫13%,立百5%,全力5%。上述五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73%,说明品牌集中度有大幅提高。(三)市场竞争特点当今中国洗涤剂市场群雄纷争,竞争空前激烈,洗涤剂广告在各种媒介中铺天盖地,各大洗涤剂生产厂商竞相推出多功能的洗涤产品以满足各地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2002年,洗涤用品行业的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努力把企业作大作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得产品的竞争能力大幅提高。行业的独资、合资企业也继续加大调整力度,在精简外方人员、实现管理曾本土化、挖潜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仍然着力主打外方品牌。为适应中国市场现状,产品档次作了微调,价格定位贴近国内品牌,以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洗涤用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的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四)行业绩效近年来,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加快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共有326家企业(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293.8亿元,从业人员7.68万人,全年产品销售收入335.96亿元,利润总额20.94亿元。它已成为轻工业中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后,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企业经过资产优化重组,组建集团公司,扩大企业规模,特别是“三资”企业的崛起,促使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迅速发展。1985年发展到200万吨,1990年又发展到258万吨,2002年再发展到407万吨。2002年产量比190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率为4.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洗涤用品需求量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给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同时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国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有利地促进了中国洗涤工业的发展,使行业的整体绩效大为提高。(五)1998-2001年工业增加值年份单位:亿元199860.68199958.9200078.36200186.12(六)1998-2002年人均劳动生产率年份单位:万元/人199822.45199923.91200029.23200137.93200243.77(七)销售利润率年份单位:%199812.90%199912.46%200013.93%200113.17%200212.90%注: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l00%四、产品情况(一)主要产品状况1.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主要包括洗衣粉、洗涤液、洗衣膏等,其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73%,25%和2%。中国合成洗涤剂已成为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洗涤用品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多样化。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液体洗涤剂在过去几年发展迅猛,洗衣粉仍是目前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洗涤用品。在洗衣粉中,原先预计较有市场前景的浓缩粉在中国发展不快,普通堆密度洗衣粉重获市场和生产商的重视。目前,洗衣粉产品将继续向有利于环保、节水、高效、温和、使用方便与节能的方向发展。随着合成洗涤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北美地区的一些水体相继发生了富营养化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此,部分欧美国家地区、日本相继控制和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应用,并陆续推出以4A沸石等为助剂的无磷洗涤剂。无磷洗涤剂也随着中国对环保问题的逐步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如沸石在最近几年需求增长较快,2002年的进口量比2001年猛增3倍,达到了11.88万吨。这说明中国无磷洗涤剂需求量增长很快。无磷洗涤剂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中国近年来合成洗涤剂的产量情况见下表:年份199019951999200020012002洗涤用品总量258.07316.20365.40382,77392.00407.00合成洗涤剂151.42239.60307.60322.00335.75350.00合成洗衣粉164.00177.33226.60235.00244.40254.00目前,中国合成洗涤剂的产量已经占到洗涤用品总量的86%,液体洗涤剂占合成洗涤剂总量的27%。在洗衣粉中无磷洗衣粉的比例在增长,预计2003年将达到洗衣粉总量的20%。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加大结构型液体洗涤剂的开发力度,重点是洗衣液、洗发香波、餐具洗涤液、沐浴液、洗手液、旅馆、酒店专用洗涤液和工业用洗涤液方面。2.肥皂在肥皂行业中,洗衣皂与香皂的比例为70%和30%。近年来中国肥皂生产产量保持平稳,在品种质量等方面有所提高。肥皂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纳爱斯公司、上海制皂公司、浙江凤凰公司等。香皂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纳爱斯公司、高露洁三笑公司、天津宝洁公司、上海利华公司等。在肥皂中,洗衣皂、复合洗衣皂的产量成逐年降低的趋势,透明皂的增长幅度较大,说明肥皂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洗衣皂中透明皂以占到50%以上。这不仅改善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预计今后肥皂市场的需求量仍报时平稳。中国历年肥皂产量见下表:年份199019951999200020012002洗涤用品总量258.07316.20365.40382,77392.00407.00肥(香)皂106.5560.2357.8060.7756.2657.00(二)2002年洗涤剂生产企业产量情况生产企业产量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77288山西省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9576上海白猫有限公司147494山东龙口春龙集团公司122032湖南丽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95422合肥利华洗涤剂有限公司93834徐州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91030山东丽波日化股份有限公司90612安徽全力集团88966广州市立白(番禺)有限公司73092开封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054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72490成都宝洁有限公司61464广州宝洁有限公司57936浙江传化化学集团有限公司56352西安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工司55628洛阳明花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27235四川明天有限责任公司53422本溪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2236贵州南风日用化工有限公司51328四川春飞日化股份有限公司51306安徽安庆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47380桂林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46826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5842芜湖邦妮洗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43656四平汉高洗涤用品有限公司40694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40242五、企业(一)企业概况近年来,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行业,经过扩大企业规模,资产优化组合,组建集团公司,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企业布点散,生产规模小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善。2002年中国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企业生产规模按销售收入分组的企业组别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个)比例(%)(亿元)比例(%)500万元以下7623.31%1.150.34%500万~1000万元5316.26%3.731.11%1000万~5000万元11334.66%26.467.88%5000万~1亿元3510.74%24.957.43%1~5亿元4212.88%74.0522.04%5~10亿元20.61%11.143.31%10亿元以上51.53%194.4857.89%总计326100.00%335.96100.00%(二)企业分组分析总的来看,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高于全部轻工业的平均水平。从企业规模来看,生产规模较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生产规模较小企业;从经济类型来看,三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从行业分类来看,洗涤剂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略高于肥皂企业。1.按所有制分组的企业分析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不同所有制企业经济效益比较资产总额(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资产利润率(%)合计293.80335.9620.937.13%国有企业19.095.50-0.35-1.83%集体企业7.9016.231.0713.54%三资企业158.26187.1914.899.41%其它企业108.55127.045.324.90%(注: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100%,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100%)2.按销售收入分组的企业分析2002年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比较资产总额(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资产利润率(%)合计293.80335.9620.947.13%10亿元以上133.57194.4822.2516.66%5~10亿元11.7111.140.040.34%1~5亿元67.7974.05-1.77-2.61%5000万~1亿元25.4724.950.361.42%1000万~5000万元31.0826.460.311.01%500万~1000万元7.853.73-0.07-0.94%500万元以下16.341.15-0.18-1.10%六、行业发展环境(一)行业政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国在《全国洗涤剂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对肥皂及皂粉、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型的洗涤剂新产品,如无磷洗涤剂,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制订了相应的政策限制或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销售,有利地促进了无磷洗涤剂的发展。同时,开发新产品,对档次较高的产品,如液体洗涤剂等,投入较大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支持民族洗涤剂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展。在营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以市场促生产,努力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七、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根据轻工部门对全国洗涤用品的规划情况,中国洗涤用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为4%左右,其中无磷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的增长速度较快。肥皂的产量将保持平稳,产品质量将提高,继续开发高脂肪酸含量的产品。行业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提高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工作。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开发符合消费这需求的多品种、高档次产品,如无磷洗衣粉、液体洗涤剂,重点是洗衣液、洗发香波、餐具洗涤液、沐浴液、洗手液、旅馆、酒店专用洗涤液和工业用洗涤液方面。预测到2005年中国洗涤用品总需求量将为450万吨,其中合成洗涤剂为390万吨,肥皂为60万吨。口腔清洁用品制造业一、行业概况世界上第一支管装牙膏诞生于189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中国的第一支管装牙膏诞生于1922年,也已有80余年的历史,但初期中国牙膏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1949年全国牙膏产量仅为2100万支,年人均牙膏的占有量为0.0047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牙膏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产量为28.07亿支,是1949年的133.6倍2001年产量为37.19亿支,是1949年的177倍。牙膏工业总产值为56.73亿元,比10年前的1992年增长了64.78%,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全国牙膏行业出口量为2.44万吨,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出口量虽少但影响力比较大。目前全国共有牙膏生产企业30余家,其中三资企业6家;原材料、包装器材、设备制造等企业约20余家。2001年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产量达4.3亿支,上海牙膏有限公司产量达1.5亿支,中华牌牙膏产量约为6亿支,广州美晨股份有限公司产量为2.9亿支,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公司冷酸灵牙膏产量达3.4亿支,天津蓝天集团有限公司牙膏产量为2.43亿支,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牙膏产量约达1亿余支。国内排前十位的牙膏生产企业牙膏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民族工业和国产品牌是中国牙膏工业和市场的主力军。国际上牙膏产量排前三位的生产企业:美国P&G公司(2001年产量约1.88亿支)、英国联合利华公司(2001年产量约6亿余支)、美国高露洁公司(2001年产量为5.2亿支),也都先后加盟到中国牙膏的生产行列与市场竞争中,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同时也生产出国际一流的牙膏产品。中国刷牙人口的覆盖面在增加,牙膏年消费量已从1949年的人均0.0047支,发展到今天的3支。牙膏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必需品,刷牙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年直线上升趋势。牙膏的发展已基本适应当前的生活需要。二、主要产销数据(一)工业总产值(二)产量年份产量200032亿支200134亿支200238亿支(三)企业数(四)销售收入(五)销售费用(六)利润总额三、龙头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及销售费用企业名称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1027687294979诚志股份有限公司79822354329广州宝洁口腔保健用品有限公司555275152453广州美晨股份有限公司508543136247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50816090125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48973446787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34117574806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32093739426柳州桂康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7146915525广州高露洁有限公司2403811318四、行业结构此行业企业数量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与华南这两个地区,其他地区的企业数量很少,而且这两个地区的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也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企业数量相差不多,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远好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为18.8亿元与2.8亿元。而所有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只有0.35亿元,利润总额也很低仅仅为49.3万元,由此看出,该行业外资企业的竞争力是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一)分地区企业分组分析地区企业数(个)销售收入(千元)销售成本(千元)销售费用(千元)利润总额(千元)工业总产值(千元)从业人数(个)华北12430441147953578157821221258155727东北130535185355981683172023096华东20154096011836111533938284315669771524831华南123759072233099578140343712442964455745289西南43714102028918312242748407076301440西北11329392741649-101368911295(二)分经济类型企业分组分析经济类型企业数(个)销售收入(千元)销售成本(千元)销售费用(千元)利润总额(千元)工业总产值(千元)从业人数(个)国有企业3351492541641634933697433769集体企业410787198457974274811104699436港澳台资38966085747891834366518614586021926433外商投资51878500110096141307628388222387113013231其他243040186206047845968026828526918322688809五、  目标与趋势按照中国口腔卫生保健的预期目标,到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的刷牙率为85%,农村为50%,但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以这样的低水平消费状况计算,按全国城市每人每年平均消费5支,农村年人均消费3支的数量计算,到2005年牙膏产量将达到40亿支左右,销售额达到70亿元,增长速度每年约4.5%。按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将达到55亿支,销售额将达到120亿元,增长速度每年约4%,出口创汇2005年为7000万美元,出口量达3万吨。中国牙膏工业总的发展趋势为:在现在牙膏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天然原料的添加,充分开发中国传统中草药在牙膏中的应用;增加花色品种,拓展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提高牙膏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加快中高档次牙膏发展的同时,发展内在质量好、包装简练、价格适中、适合广大农村和低收入消费群体使用的牙膏产品;对于在牙膏的配方中占45--55%的牙膏磨擦剂的选用,应既考虑磨擦作用,又要注意其对牙齿的保护作用,既要适应中国国情,又要考虑国产天然碳酸钙所具有的独到之处;提高牙膏的质量和档次,积极采用高档的磨擦剂(如二氧化硅、二水磷酸氢钙等);积极开发和推广牙膏新原料山梨醇、矿物胶、DN醇、SE醇、玉洁纯(MP)等;积极采用铝塑复合片材和包装,加快单一铝管的替代作用。认真贯彻执行2002年新颁布的牙膏国家标准,新的国家标准中已有相当多的条款可与国际接轨。采用现代设备和现代管理,如用连续化和电脑程序化的生产工艺及用封闭式的生产操作代替敞开式单机间歇式生产的落后局面,有条件的企业应力争采用GMP的管理。化妆品行业中国卫生部在《化妆品卫生监督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中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化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产品。结合中国和世界主要化妆品国家(地区)对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有以下几个特征,与相近产品界线明晰:⏹直接作用于人体,区别于用于物品的洗涤用品,如洗衣粉等;⏹性质缓和,区别于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不改变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区别于医学外科。目前中国市场化妆品的概念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化妆品与洗化产品(用于物品的洗涤用品和化妆品)、香化产品(用于食品、空气清新的芳香制品和化妆品)相混淆,如香皂,本应执行洗涤产品标准,有的却按照化妆品标准,相反的情况也存在。在此,本文特别强调,执行洗涤产品标准的香皂、洗衣粉以及空气清新剂等不包含在本报告化妆品范围内。世界主要生产和消费化妆品的国家(地区)化妆品分类方法比较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分类方法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普通化妆品没有详细列明种类,明确牙膏、肥皂不是化妆品分为化妆品和OTC药品。化妆品分为13类,清洁身体用的肥皂属于化妆品,洗涤衣物用肥皂除外。分为化妆品和类药品。有明确的分类方法。清洁人体用的肥皂、牙膏也属于化妆品。在化妆品和药品之间不存在亚类别,在规程的附录中详细列出了化妆品的种类。一、行业概况(一)企业数化妆品行业合计一、绝对数1、企业单位数(个)19982431999250200023820012212002250(二)资产总额(三)  销售收入(四)行业特点化妆品工业是日用化学工业的重要门类,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美化人民生活的消费品工业。近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化妆品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在中国,化妆品工业同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同市场的形势,同国民的消费水平时一脉相通的。与此同时,它自己也具备一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1999-2001年,化妆品行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增长率三年平均为6.6%。化妆品行业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科技含量较高。高效保湿、抗衰老、美白等新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3.与社会人口的关系密切。化妆品属于日用化学品,它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消费者的购买力、社会的老龄化、性别、年龄层次等都会对化妆品工业的产生影响。例如,面对中国本世纪中叶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抗衰老产品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4.地域性强。在中国,化妆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浙、上海等地,而上海地区的化妆品销售额占到全国总量的1/3。化妆品工业的产销集中度可见一斑。5.中医中药在中国的化妆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开发的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在技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原料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江苏隆力奇集团的经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实际证明了这一点。6.三资企业在整个化妆品行业中优势地位显见。2000-2002年,三资企业的资产总额平均占全行业60%的比例。二、行业结构(一)产业集中度分析1.企业集中度中国化妆品行业企业的集中度较高。据统计,中国现有化妆品企业2519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50家,5亿元以上8家。2002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行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47.97%。年份前十位行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200175.6943.92%200299.6747.97%2.地区集中度中国化妆品行业现已初步形成一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并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得倾向:沿海地区企业分布较为密集,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四省市的企业数量依次居全国前列,而资产总额的排名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北京。化妆品的销售收入的排名则有所不同,依次是广东、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总体上,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集中度表现突出。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的产销两旺,化妆品企业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占全国总值的70%左右。表:2002年化妆品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省份销量收入(亿元)所占比例广东省51.2024.64%上海市48.7123.44%江苏省31.5915.20%湖北省23.7311.42%浙江省20.8910.05%北京市15.787.59%天津市5.052.43%重庆市2.811.35%福建省1.780.86%海南省1.650.80%十省市合计203.1897.78%(二)行业经济类型结构中国人口众多,化妆品市场容量巨大,使得众多国际化妆品的知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必将更为激烈。全行业的销售额的近65%的份额为三资企业所占有,虽然其资产只有全国总额的59.8%。集体企业的资产占全国的6.7%,销售收入为占全国总值的8.1%。国有企业拥有全行业总资产的6.0%,但其产品的销售收入只有全国总值的1.3%。2002年化妆品行业主要指标的所有制构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其它企业化妆品行业合计企业数量(个)232895104250资产总额(亿元)12.1213.59121.3055.99203.00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7616.86133.1655.01207.79利润总额(亿元)0.211.057.084.4812.82注:资料包括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全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三、市场状况(一)产品产量  年份单位:亿元200013620011552002184(二)要产品状况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传统使用化妆品习惯的大国。近十几年,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行业发展史上历经坎坷,发展受挫,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个低消费水平。2002年,中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仅为16元人民币(相当于2美元),而发达国家约为35美元-70美元。中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尚未普及使用,产品档次比较低,产品品种也十分有限,美容类产品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销售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潜力,在相当一段时期销售将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美容品将是妇女消费的主流产品。目前在中国刚起步,消费群体尚未形成,因此将会保持上升的发展趋势。●护肤用品仍将是化妆品工业发展的主流产品。将有1996年城市居民化妆品消费总份额的28.5%上升到2002年的30%以上。●洗发—护发用品的需求已向中高档产品发展,仍将保持35%左右的份额。●细分市场存在广大的发展前景。例如老年化妆品、儿童化妆品和男士化妆品定位更加明确,市场也是十分广阔的。●特殊功能性化妆品初步发展,仍有较大的后劲。例如美乳、健美、除臭、防晒等
本文档为【日用消费品行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3KB
软件:Word
页数:8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2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