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密菁华

心密菁华

举报
开通vip

心密菁华元音老人心密精华参禅随笔作者:元音老人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  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  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

心密菁华
元音老人心密精华参禅随笔作者:元音老人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  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  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由这个大能量产生一切。  见性之后,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假相,不执它。反过来,这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处处都是自性,处处见性,不染著,绵密保护,直至证成大道。如果见性之后,不保护,仍有染著,那末,五十阴魔现前,依前流浪六道。  做功夫,并无难处,亦无甚妙法,但莫求真,莫求玄妙,只息下一切心看,看心息下时,无心可心、无念可念时,是什么光景?还是你自己本来面目否?此是千钧一发之机,稍纵即逝,若停机伫思,便被它影子惑矣!  其实,即此前后念断、超然无著现量之景,便是你安身立命处也。这一点切莫看得寻常,更不可忽略错过!须于识得后绵密保护,使其常能如此,以一切定力、慧力、道力,八万四千功德,恒沙妙用,全由此一点中启发出来也。  行人往往因多生历劫习气深故,刹那别境现前,便又忘失了。故贵在擒得住。但此一事是极现成平常的,却不可看轻它;亦是极奇妙,不易做到的,却不可执取它。  著意,便落能所比量,心又息不下,又非是也。是以功夫有两头难:一是,下手必专一,咬定实在难;二是,末后要忘而活泼化解难。功夫要打成一片,自必要千锤百炼,使其纯熟而不死执。此事坏在容易忘失,难以纯熟,难以老实,难以灵活,其他别无妙法。  禅宗是直下见性顿悟成佛的,不是次第渐修法门。古德尝曰:“等妙二觉,犹是提草鞋汉。”禅——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赤裸裸、净洒洒的。既无相对的客观物境,亦无主观能见能闻的人,更有谁来作谁的主呢?……答云“作得主”,这不是有落处、有相对的主客了吗?这和赤裸裸的禅就不相应了。这答话在宗下说来是“伤锋犯手不剿绝”。……主人公原来不在别处,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无不是主人公之显现,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无不是主人公之妙用,有什么主不主,更有什么作不作?  一问:白天作得主么?  答:饥来吃饭困来睡。  二问:睡梦中作得主么?  答:朝阳升起月含山。  三问: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主人公在什么处?  答:太虚饮光消契阔,风摇浅碧柳丝轻。  附:元音老人诗偈选录  风摇浅碧柳丝轻,雨洗淡红桃萼嫩。  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原来是这汉。  毁誉赞谤过耳风,不识荣辱耄耋翁。  置身世故人情外,舍命一切无住中。  茶饭丰俭随缘过,斗室宴坐泯西东。  无言可向人前发,都缘经论读未通。  率履不越周行,就中坎窞须防。  任他诋毁诽谤,巍然不动称王。  心地法门诞生王,岂假气功称豪强。  心外取法求有得,徒自辛劳落空亡。  卒断暴折能所尽,绵密保任不可忘。  立定脚跟不动摇,心空无住通自降。  执着物境事偏枯,守定空寂理亦殊。  若欲不枯亦不殊,虚舟载月泛五湖。  雾失楼台,绿漫溪渡,桃源不离寻常处。境无好恶心有别,任运休将知见树。  桥跃长虹,鱼传尺素,风光本自无穷数。随缘放旷任沉浮,甘作春泥群芳护。  说尽云山海月情,唇吻未动心勿行。  玉兔怀胎蚌含月,泥牛入海木龙吟。  无情说法无可议,眼处闻声亦非奇。  穿衣吃饭寻常事,皆我神用莫狐疑。  无说有闻皆不著,随缘任运自得宜。  写满宇宙利生情,笔划未开字未形。  有法可说事边倒,无法可说万里云。  可怜一般探玄客,梦中佛事论不停。  一心不乱非难事,念念弥陀字字明。  著有不解空,昧却主人翁。  空有皆不住,即是大神通。  住空不知有,死水黑山中。  若人会此意,面向西看东。元音阿阇黎在美国法光寺的开示        目录 一,各宗各派皆是为明心见性下注脚。    1,单刀直入、直下见性:禅宗    2,从最亲切处转换:净土宗    3,三密加持、次第井然:密宗    4,适合高级知识分子修学的法门:法相宗    5,华严与天台 二,明心见性宗旨的失落是后来禅宗凋零的主要原因    1,参话头与起疑情    2,见性不难,难在放下    3,相上见性,才叫真见性    4,见性与发神通 三,印心宗的宗旨与明心见性的大力倡导    1,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心中心密法    2,归元无二,宗教息争    3,修习心密者需注意两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死坐与狂禅    4,明心见性与保任除习    5,明心见性后的归宿与圆证佛果 一,各宗各派皆是为明心见性下注脚     关于佛法,本来是无话可讲。因为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无漏智性,可惜大家不知道,于是认妄为真,不停地向外追求,所以迷失了本性。为此,释迦老子出生于世,为我们说权、说实、说圆、说顿、说大、说小,滔滔不绝,后人总集为三藏十二部经。其实所有的佛法,讲来就是一句话:都是为了明心见性下注脚。也就是说,各宗各派的修行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明心见性。     那么,什么叫佛性呢?佛性乃一切之根本,在众生身上称为自性;因为它是成佛的根本,所以又叫做佛性;同时因佛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一切事物离开我们的佛性不能成立,所以又称为法性。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叫一真法界。学佛就是要认识我们的佛性,认识宇宙生命的本质,即明心见性。佛教的宗派虽多,修来修去都归于此。所以说,方便多门,归元无二,都一样的。  1,单刀直入,直下见性:禅宗     在佛教的诸多宗派中,最直截了当的还是禅宗。因为禅宗不从外面兜圈子,它是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是非常快的。尤其宋代     比如六祖大师当初开示惠明的时候,也是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说,你一切都放下,好念头坏念头都不要想,惠明这样一切念头放下不动,良久,良久的时候,一个念头也不动,一念不生,六祖当时就指点他:“正与恁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你一念不生时,无见无闻,无觉无受时,那个是什么?那个就是你惠明的本来面目了。关于“那个”两字,佛教里有很多纷争,有人说,“那个”应是“哪个”,英文说起来是what,或者who,是谁?不是that,不是直接指“那一个”。有人就说那是问话,不是直接指示,所以禅宗的同志们常常打笔墨官司。其实这句话,你当下就会的,领会六祖指点,就是直接指示;你不会的,那就成了问话了。所以,禅宗只接上根人,中下根人就不能直接,因为你成了问话了嘛,要去参了嘛。但是祖师不是问话,而是直接指示。     我们看其他的祖师怎么指示学人的。比如灵训问归宗:“如何是佛?”归宗答,“即汝便是。”你便是佛。灵训一听之后即能领受,就能承当。还有,于岫大夫问紫玉禅师:“如何是佛?”紫玉禅师喊他:“大夫!”于岫大夫答应一声:“哎。”禅师说:“即此是。”这个就是了!你看,直接指点,多痛快。     但是问题也来了。因为直接指点太便当、太便宜了,往往学人不能承当,怀疑在心。所以这个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正悟道呢?当下可能算是悟了,但是给人一激,说那不是啊,他又怀疑了,这叫脚跟站不稳。药山禅师,就是药山惟俨,他是石头希迁的徒弟,石头希迁是六祖的徒孙,他想考考这个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悟,所以就放句话出来:“于岫大夫被紫玉山埋死了,埋下紫玉山中去了。”紫玉正好是一座山的名字,于岫听了之后就不放心了:“哦,大概我领会错了,这不是指示自我的佛性喽。”就心里不安了,赶紧跑到药山那里去问。药山禅师看他来了,心里很高兴,他想:“你来很好,可以解决问题。你要不来啊,要把你疑死了,你在心里疑惑,到死了之后都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坏了。”所以他说:“今天你来了很好呀,你问我吧。”所以这个于岫大夫就问药山禅师:“如何是佛?”药山禅师也是象紫玉禅师一样,喊他“大夫”,于岫答应“哎”,药山反问道:“是什么?”他不说即此是,而是变换一个手法,反过来问他“是什么”,叫你自肯承当。让你自己悟,是什么?!这不就等于明明告诉自己这就是佛了嘛。所以直接指示的手法也不一样,有的用反问法激发你,有的是直接告诉你,所以禅宗是最明快最好的。     还有,象龙潭智信禅师去问天皇道悟禅师,他说:“师父呀,自我到来好几年了,不蒙你师父指示法要,请老师开示法要。”龙潭转问天皇道悟:“自你到来,我时时向你指示法要,怎么说我不指示法要呀?”龙潭问:“师傅什么地方指示我?”道悟说:“你拿茶来,我接;你拿饭来,我吃;你向我和南,我向你点头,这不是指示法要吗?”啊?这是指示法要呀?龙潭低下头来沉思,师傅赶紧在旁边指示他:“嗨!会则当下会。低头沉思,就被影子所迷惑了!”龙潭当下就领会了。原来,端茶送饭、合掌行礼,这一切一切就是佛性的妙用啊!     你看,我们的佛性不在别处,就在一切作用处。所以明心见性并不难,因为我们时时刻刻不离这个自性。离开佛性,我们就不能动弹了。现在我们能够走路、能够穿衣吃饭、能够工作说话,这都是佛性的妙用。就是我们自个儿迷惑不知道,因为我们总是着外境,取外相,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其实我们的佛性时时刻刻都在放光,所以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大道啊离不开,离开了就不行了,离开人就死了,人就不能动弹了嘛;所以“可离者,非道也”,假如可以离开的那就不是大道了,就不是佛性了。所以禅师们在在处处都直接指示我们。     另外,真净克文禅师大家可能知道的,苏东坡的那个朋友佛印禅师,也是真净文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开法会交谈交谈,真净文迟到了。佛印禅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迟来了?”真净禅师就说:“我穿草鞋从你肚皮中过,所以迟了。”禅师们啊,要好朋友,交流交流,都是好的嘛。佛印说:“哦,你从我肚皮中过呀,那好,你被我一口吞掉了。”真净文禅师说:“你吞掉,你吐不出。”禅师对禅师讲话很有分量,会转的。你给我吞了,吐不出怎么办?佛印说:“好,吐不出就把你屙出。”大禅师说话有转身处,不是给你一揿就揿死了,象水上揿葫芦,一揿就翻身,活泼泼地圆转无碍。     真净文禅师有一首偈颂,就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性。他说:“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佛性是天真的,本来如此,不是父精母血合起来的身体,不是因缘合成,天生法尔如此,所以说是天真。在我们这个宇宙万有当中,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虚幻的,只有佛性是真实的、不生不灭的,所以说是佛性天真。 禅宗就是这样直接告诉我们:大家本来是佛,不用修的。佛性的作用,就在“謦咳掉臂处,穿衣吃饭时”。謦咳,就是咳嗽;掉臂,就是抬抬胳膊。手举举、脚抬抬,穿衣服吃饭,这就是佛性的妙用啊。所以禅师说:“穿衣吃饭就是神通妙用。”这一下人们就怀疑了:“什么穿衣吃饭是神通妙用啊,哪一个不会穿衣吃饭?个个都会穿衣吃饭,个个都是神通妙用啊?不是的吧。”所以他是迷惑了,他不知道。实际上,这是我们佛性的妙用。你看我们一口气不来,这个躯壳还能动吗,你还能手抬起来穿衣服吗?饭碗还能捧起来吃饭吗?不能嘛!现在能这样做,都是佛性的妙用。但因为不相信,禅师就叫我们大家参念佛是谁,念佛是哪一个?这躯壳能念吗?躯壳不能念,是我们佛性的作用啊。叫你参,就是起疑情,把身心世界都化空,这样见到你的本性,就相信了。当疑情起来,截断了妄念,内不能出,外不能入,内里的妄念翻不出来了,外面的境界拉不动你了,到那个时候,时节因缘到来,一下子一念相应,就开悟见性了。这样子开悟见性的人很多啊,这是个方法,就是在你妄念不行的时候,时节因缘就来了。     近代的虚云和尚就是参话头开悟的。他在禅堂里打禅七,打禅七要看住话头,照顾话头,时时刻刻地参“这是谁”,念头来的是谁?念头没有了,到什么地方去了?时时在“谁”上琢磨参究。所以他不动心。那时行堂给他倒水,他还是看住话头,那位老兄心粗,开水一浇浇到虚云和尚手上,手一烫,啪!杯子掉在地上,啪!一惊,就把它打开来了。所以达摩祖师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就是叫我们不要动心。我们的缘很多呀,眼睛看色、看东西是色缘,耳朵听声就是声缘,鼻子闻香臭就是香缘,舌头尝甜酸苦辣是味缘,时时刻刻在缘当中转、兜圈子。禅宗就想了这个办法,用话头使诸缘歇息下来,要看住念头动处,触机遇缘就脱开见性了。  2,从最亲切处转换:净土宗     同样,净土宗也要观照。念佛一天要念十万八千遍,为什么要念那么多?作用就在隔断妄念哪。用佛念转换你的妄念,让你的妄心转成佛心。念佛是从最亲切处转换,这是释迦佛的慈悲。不说什么玄妙,你只要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然不知不觉地把你的妄心转成佛心了,这种转换叫密密滋长。     什么叫密密滋长?就比如我们的头发指甲,你看不见它长,它就长出来了。从前赵子昂先生,即赵孟頫,他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尤善画马。他的八骏图是很出名的。他画马的时候,他专注于马的形态、神情、动作,八骏图嘛,八匹马不能都相同嘛,要各式各样的形态呀。他想深了,不知不觉他的身体变成马形了。他也不知道呀,他的夫人送一碗莲子羹来给他吃,推门一看,一吓,啪,就把碗掉在地下打碎了。赵子昂一惊:“干什么?”夫人说:“哎呀,我刚才看相公变成马形了。”“啊?我变成马形了?我在想马的动作嘛。那么我不画马了,我画佛,我画佛总想佛的样子嘛,我不就变成佛了嘛。”赵子昂他有善根啊,很聪明。我曾经看过一幅赵子昂画的佛像,穿大红衣的佛像,乾隆皇帝给他题词,是很名贵的一幅画。赵子昂先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来修行的。我们现在念佛、忆佛,将来必定做佛,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和禅宗不同,其实归宿是一样的,修到后面和禅宗走到一条路上去。净土就是禅宗。印光大师曾经写过一篇《念佛三昧摸象记》就说道:“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就是念到你念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妄心不动的时候,心还是有,问自己:这是什么?这是谁?要提撕、体究,你看,这不是参禅吗?所以念佛念到后面就会走到禅的路上去了。提撕,体究就是把它打破,要认识这念佛的是谁。这不是明心见性吗?所以净土宗其实就是禅宗,因此说净土是禅的净土,禅是净土之禅,不分家的。所谓宗宗相通,门门相摄,没有什么分别的。  3,三密加持、次第井然:密宗     密宗也是一样。密宗所称的密,并不是秘密不传、秘密不告诉人,是修法时身、口、意三密加持。身体不要动,手结印,脚跏趺而坐。手脚不动,那就是身密。口持咒不停,那就是口密。意,有的是有相的,观想,把意根摄牢;有的是无相的,就是用心念心闻,这个咒是心念不是嘴念,用耳根,用心,听自己念咒的声音,把意识摄住不动。这就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及至于后面,打开来见到本性了,就是秘密宝藏打开来了,得到种种功德的受用,这才是密。     所以净土宗同样就是密法,因为净土宗念佛的时候,也要手结法界定印不能动,口念佛号的时候也不能讲话,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佛法门分很多种,持名念佛,念阿弥陀佛;观想念佛,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观像念佛,观想自己面前一尊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或其他日轮、月轮、净土的圣境,种种观想,这不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吗?及至念到后面,象印光法师所说的,提撕,体究,参破了,见到本性了,就是秘密宝藏打开来了,这不就是密宗么?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最高深的禅--无上深妙禅。是最高深的密法,又是最高深的禅法。佛教的这些修法都是差不多的,差别在于,有的人用念佛入门,有的人是持咒入门,有的人是参禅入门。  4,适合高级知识分子修学的法门:法相宗     法相宗是佛教中最适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一个修法。因为它将各种名相分得很细密,然后再把一个个的相破掉,破相而见性,最后和禅宗合辙。     法相宗讲的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首先,遍计所执性,是指众生凡夫于妄情上,遍计依他起性之法,乃产生“实有我、实有法”的妄执性。也就是说,由于心的分别妄想,才显现了这个世界,其实什么也没有。由此妄执性所现的现象,只是妄想的影子,而不存于实理之中。这种分别计度之妄执性,是周遍于一切境的,所以称为“遍计所执性”。     其次,依他起,就是因缘合成。比如,房子是钢筋、水泥、砖瓦、木料合成的,依靠这些东西合成功的。这个桌子也是木头打出来的,木头是树锯下来的,树要有种子,种子种了下去,要有烂泥,水分、阳光才长起来。所以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靠因缘而合成的,所以叫依他起性。     既然是依它起性,那么就没有自性了。比如房子本来是没有了,只是钢筋、水泥、砖瓦、木料而已。这就是法无我了。这一切东西没有我,空的了。但是这个假相呢?假相也是空,为什么?因为一切无常,假相是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哪,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房子久了就要倒了坏了,比如我们盖成大殿,四十年之后不行了,要重修大殿了,成住坏空啊,也是不久长的嘛,空的嘛。     从这个理论上入手,不住相,破相,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圆成实性。什么叫圆成实性呢?就是宇宙万有,没有一样不是依靠我们的佛性显现的、变现的,佛性是圆满成就的真实的根本,所以叫做圆成实性。到这里也就是明心见性喽。所以法相宗不是也归到这里来了嘛,因为破相见性嘛,我证到本性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识神所变,都是假相,一切都归到我们的自性来。  5,华严与天台     另外教下还有华严宗和天台宗,在唐代影响也很大。华严宗有三观: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这和天台宗的一心三观是相似的。     天台宗三观是指空、假、中,经典依据就是《中观论》。《中观论》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成,没有自体,是“空”。但假相不无,故称“假”。空假不住,名为中道。一切事没有自体,它的假相也不久长,所以说实相无相,无相之相才是实相。“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天台宗依据这四句偈成立空、假、中三观。和其他宗派一样,三观不离一心,离开了心性,就没有一切宗。     所以佛教的宗宗门门都是互通互摄,都以明心见性、解脱成佛为宗旨。也可以说,本来没有什么宗派,为了众生的需要出来了宗派之别。因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在世时,讲教理,对机说法,说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不是个具体数字,是印度人的一个说法,就象我们中国人说成千上万,是个大体数。     因有那么多烦恼,佛也就说了这么多对治烦恼的法门。其实,佛说一切法,“如筏喻者”,就象是过河的船哪,船的作用用来渡河,渡过河之后你要上岸啊,你要离开船,不要停在船上啊。所以说法无实法,根本没有什么实法。因此《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没有实法,实实在在的法没有,对机说说的,如“拈黄叶止小儿啼”,没有实在的东西。因为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自性嘛,要什么佛法啊?大家本来是佛,只是不知道罢了,于是向外驰求啊,追求物质享受啊,造业受报,在无生死当中,冤冤枉枉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佛要出世指点我们。这里我们要知道一切法都不实在,都是借来用用的。我们要明了自己的个性,去觅一个合适的法,一门深入地修,就能成就了。 二,明心见性宗旨的失落是后来禅宗凋零的主要原因  1,话头易参,疑情难起     我们前面说了,禅宗是很好的,好就好在简洁痛快。但因为我们现在人的根基不象从前像法时代、正法时代那么好,到末法时代了,禅宗的祖师都不直接指示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指示呢?因为众生的根器不行了。禅师若为学生直指佛性,假如学生不笨,他就耍小聪明:“哦,这就是佛性呀,这个得来也不费功夫嘛,太轻易了嘛,也没什么稀奇嘛。”他把成佛当成是玄妙得不得了,他不知道平常心是道。什么叫平常心啊?就是极其稀松平常,就是无见无闻,无觉无受,一切都没有。一切都没有,但不是个断灭,非同木石。它妙就妙在这里,所以说是妙有真空,它是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但是他觉得没有什么稀奇嘛,就不珍视了嘛,把它掷于脑后,依然地着相,造业受报。这还算聪明人,愚笨的呢,你再指点他也不知道,所以宗师们一看,这样不行,于是改变手法,起用参话头的方法,这是从宋朝才改变的。     参话头要起疑情才好啊,比如参念佛是谁?这个佛号究竟是谁念的?你说我,什么是我,身体是我吗?身体假如是我,一口气不来,这个身体不能念了,所以身体不是我。那么身体不是,什么东西是我?思想是吗?思想也不是啊,为什么?思想是六尘缘影的结晶啊,是六尘的影子,所以并没有思想,思想本来没有。毗舍浮佛说“心本无生因境有”,就是我们的思想本来没有,因为有境界才有,没有境界就没有心。马克思也这样说,“物质决定意识”,我们主观的心要受客观的境支配,因为是客观的境才使得我们生心。但他晓得一面,不晓得另一方面,因为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不自心,因境故心,这个我们佛教说得很圆满。境因心起,这个境界好,景致好看,因心起。不是这个心,谁知道这个境界好看?“心无念而境寂”,心一个念头不生,这个境就没有了。就好比我们参禅参得好,起疑情,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我们落在疑情里面了,不对境生心了,所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等到翻过身来启用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所以见性不是落空,是真空妙有。“境无相而心寂”,山不过是山,水不过是水,假相不无,但不黏着。我们都是随境跑啊,心一天到晚乱啊,妄念纷飞。你不住着这些境界就行了,你的心就平安无事了。     那么到底心和境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前面我们说了,说半边即错,唯心也错,唯物也错。因为境就是心,心就是境。正如《心经》说: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就是境嘛,一切青黄赤白都是色,还有形色长短方圆,这都是我们的真空妙有的心啊。色就是空,是指现象世界无自性,是无常的,不是空无所有的空。有人讲:“色就是空,我怎么看见还是有啊?男女老少还是有,饮食起居还是有,山河大地还是有,没有空嘛?”他不知道这个空,不是指没有,这空指的是妙有真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妙有真空的真如佛性所显现变化的境象。 为什么说宇宙是心的显现呢?宇宙的产生,从无到有,包括觉、明、空、昧四个阶段,《楞严经》说得很清楚。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离开我们的佛性就没有了,可以说都是我们的佛性创造的,变现的。最初的一念灵明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不是痴子,不是木头,不是石头,不是没有知觉。但是认这个觉,抓牢这个觉,就产生妄想了,这就是“觉明为咎”,又叫觉上生明。觉上生明就是无明,无明一起,妄念就纷纷乱动,心想:“我有知觉么?没有所觉的东西啊?”于是能所分立,妄想越来越多。乱动,形成了一种力量,这就是风大。然后是其他成分也出现了,大风轮和地大摩擦,摩擦生热发火,所以一大境星云起。这个和现在的科学家所说的很一致,科学家也说这个世界初期就是大风轮,后来就是星云。各个星球旋转,呜,分开来了,地球、火星、金星、冥王星、海王星,太阳,月亮,也就出现了。你看,这都是我们佛性所创造的,离开佛性就没有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太遥远了,说起来很难理解。我们拿眼前东西来比喻就容易理解:我们要造这个大殿,先要打个图样,要有个构思,造什么形式的,还是尖顶的还是圆顶的,房间怎么布置怎么分配。画个图样子要经过大脑构思设计,还要手描,把它出来,这是什么作用啊?大脑怎么会构思啊,我一口气不来了,大脑还在,它还能设计构思吗?不能。所以设计图纸还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工人再根据这个图把房子造好,这房子造出来了,这房子不就是佛性嘛?     可是现在我们禅宗人疑情不起,难以破参,所以不出人才,弄得法卷传法。法卷就是前面写四个字“正法眼藏”,后面加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祖师,比如,临济宗祖师现在是第四十五代,第四十五代是我,我传给你第四十六代,把你的名字写上去,这个卷传给你就算是传法了。其实,师父也没有悟道,徒弟也是瞎子,所以现在禅宗不出人才。  2,见性不难,难在放下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关键是不肯放下。禅宗参话头不起疑情,就是因为众生的妄想执着多,所以不能破参见性。还有念佛的人,也讨小便宜。能一心一意念佛本来也很好,但现在的人却不是一心一意念佛,而是说些破坏宗门的话:“我们散心念佛带业往生。”你不肯放下对娑婆的执着,你不专心念佛,怎么能证入念佛三昧,怎么能往生净土呢?这些人也把净土宗也给破坏了。     假如真的明白了心性的道理,当下放下包袱,时时都见性不着相,岂不潇洒自在?可是我们平时总是患得患失啊,唉,这个事情我想得到它,得不到的时候费脑筋啊,费力气啊,去努力争取啊,争取到又怕它不久长啊,又想什么方法保住它。比如现在大陆的有钱人担心死了。他说怎么办啊,货币不稳定啦,这钞票我怎么保得住,这钞票明天不值钱了怎么办啊,是买黄金,还是买美钞啊?还是买房地产啊?在那里摇摆不定、烦恼重重,怕它失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都是这样子。假如你明白了,这都是假相,都不可得,放下,就自在了。财产嘛,金钱是流通的,你保不住的。佛经说得很清楚,你的财产啊你保不住。第一,你的子孙不肖,把家财败掉;第二,发大水把财物冲掉,没有了。第三,大火烧起来,把家产烧掉,没有了。第四,你犯了什么事,国家抄你的家,都把你的资产抄掉了;第五,发生战争了,又把你的钱弄掉了。所以财产是保不住的,不要想办法保,所以不要保财产。我们古语说“积德胜积金”,你为子孙积点德吧,你的子孙就好,你把钞票黄金积累给子孙,靠不住,你的子孙会给你败光的,因为他不知道你金钱来得的艰难,你传给他,他不知道。所以这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我们的佛性是真的。     一切法门都是为了这个事。念佛,用佛号把你的妄想打掉,把你的妄心转成佛心,叫你认识佛性。参禅也是的,在一念不起时认识它,象大慧杲祖师指示他的学生说:“当你前念已断,后念未起,当中一念不生时,你看看那是什么?”这个时候是一发千钧之际,一发千钧,稍纵即失,你要在这个时候,猛着精彩,一把擒来,你的参学事毕。假如你定机伫思,想一想,那就被影子迷惑了。大祖师都是直接指示,直接告诉你,前念已断,后念未起,当中一念不生时,那是什么?一念不生,无见无闻,无觉无受,没有东西,但是非同木石,不是木头石头,那是什么?!叫你当下见性。所以我们可以当下见性啊。  3,相上见性,才叫真见性     我们要明了,从一方面讲,佛性是无相可见的;另一方面,一切事物离开佛性就没有,一切一切宇宙万有都是我们佛性所变现的。因此我们见相就见性了,因为相离开佛性就没有啊。     佛性可以在相上见,因为性相不二。就象我们看见电灯,电灯的电也无相,你看不到,什么叫电呢?看灯亮了,哦,电来了、电来了。因此我们说明心见性没有难处,完全没必要高推圣境。有人爱说,哎呀,难啊,难啊,我们做不到,我们都是凡夫。没有的事,只要我们肯放下,当下就见了。不要到什么地方去找,因为它时时刻刻在我们面门放光。我们一切作用都是佛性的妙用。见空性只是第一步,在相上见性才叫真见性。     我们初步脱开,见到真如佛性的时候,是无相可见,那个时候只有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肉眼不能见。心地法眼,就是无眼之眼。但这不算真见性,要肉眼能见,就是相上见,才算真见性。因为佛性是可以活泼起用的,佛性不是死的呆的。所以见相就是见性,我们要时时刻刻地不着相,透过相见性,才是真解脱。     我们时时刻刻透过相见性这多少容易啊。所以我们修学佛法没有难处,因为大家本来是佛。不是说,你本不是佛,把你修成佛,不是的。我们返本还原,返朴归真,把妄念丢掉,剔除掉,真如就现前了。  4,见性与发神通     现在有些外道吹牛了:“我有妙法,你们到我这里学,给我几万块钱,我就叫你五分钟见性。”他在骗人哪,是骗人钞票。我们不要五分钟,一秒钟叫你见性,也不要你的钱。     实际上,各个人的性都在面门放光,他不认识,指点他认识不就好了嘛。但是这种人要有大善根大福报,他才能自肯承当啊。不然的话,你再指示他也不认识,他以为太便当了嘛,太不稀奇嘛,没有发神通嘛。他不知道,开悟见性和发神通是两码事,不是一回事。     你看外道都有神通的,那么外道都已开悟见性了?不是。所以发神通是禅定的事情,你只要入定,它就能发神通。为什么缘故?因为第七识是传达识,前面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时时在动,把消息传给第七识,压住第七识,第七识忙不迭地收,运往第八识里藏,第八识是个仓库,收藏起来,所以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你们现在都用电脑,电脑软件里面存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我们的第八识比电脑还厉害,过去世的种子都在里面。所以有的人在打坐用功时候,前生的事情,翻出来了:“奇怪呀,这事我没做过。”这一世没做过,这是你过去世的影子,它会翻出来,叫异熟种。你真的定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不动了、清净了,那潜意识神通,就是第八识的妙用才现前。你着相,就不可能有真神通。 神通也有好几种啊,有真有假。有的是报通,过去世是用功的,修法的,就是没发通,这一世报答你这些神通;有的是依通,依靠一种法来修,小法术一样的通;有的是妖通,妖精鬼怪;有的是鬼通,鬼神附体。这些通都不相干,都不是道通。所以我们要道通,就要先得漏尽通,心能空净了,然后你不求神通,那个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一时齐发。 三,印心宗的宗旨与明心见性的大力倡导  1,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心中心密法     大愚祖师是我们心中心密法的祖师。在庐山东林寺修净土宗般舟三昧时,他吃尽大苦,心死透,感得普贤菩萨现身,说:传你这个心中心法吧,以补救现在禅宗和净土的不足吧。因为现在禅宗参禅起不了疑情,用自力修行很难见道,还是用佛菩萨加持力来修行吧,结印、持咒,用佛菩萨加持力量容易打开来见到本性。     净土宗人要真的生到净土,单凭散心念佛是不行的,应该一心一意。若不能专心念佛,还不如用这个咒印加持。因为用咒印加持是念佛的心,念阿弥陀佛是念名号,念佛名号不及念佛心力量大。念佛心,就是我的心和佛的心,心心相印;结手印,就象是电视机上的天线一样,可以传导过去,佛与众生心心相印,加持力强,容易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传这个心中心法,它就是禅、就是密、就是净土。心中心法,也并不是新兴的法,它在唐朝就有,现在,我们能够以之补救禅宗的不足,借佛菩萨加持,证到本性。所以心中心密法,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最后还是归之于净土。  2,归元无二,宗教息争     因为佛教的宗派很多,所以我们要强调一下,大家各立门户互相诽谤这很不好。非但现在有啊,从前就已有了。在宋朝,就是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个太尉,请诸山长老在家里开个无遮大会,谈谈各宗的修证。所以请了宗下的、教下的,禅宗、天台宗、唯识宗等各宗祖师都来参加。徽宗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也青衣小帽扮成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参加他们的法会。     这个时候,华严座主就提问题了,他说:“我们教下认为,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你们宗下倡导明心见性,说可以当下见性成佛。这不符合佛说。假如你们一棒一喝能透得过我五教,我就信服你们。你们禅宗祖师很有几位在这里呀,你们哪一个来讲讲看。然后,他大喝一声,问:“这一喝,可能透得过我华严五教吗?”华严宗依据的佛经是《华严经》,华严五教,我们知道,就是小乘、始、终、顿、圆,天台化法四教是藏、通、别、圆。华严座主向禅宗发问:“请问你哪一位来?”这时候圆悟勤禅师已经年纪大了,80多岁,用眼睛看看净因成小禅师,意思是你来讲吧。     净因成禅师会意,他就说了:“好,这位师父提的问题不值得我们大师来和你讲,由我小长老来给你答复一下吧。”他说:“你华严五教就是小乘、始、终、顿、圆喽,对不对?”“对。”“我先把你们五教的教义、宗旨念一下,然后再说怎么透过。小乘是讲有喽,对不对?”“对。”小乘是讲有,有法可修,有涅槃可证。所以小乘罗汉证得有余涅槃嘛。“始教,大乘始教是讲空的。”“是的。”“终教,大乘终教是非空非有,对不对?”“对。”“顿教,大乘顿教是讲即空即有,对不对?”“对。”“大乘圆教是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这叫圆教,是不是?”“对呀,是这样的宗旨。”     小禅师就说了:“那好,我透给你看。”喝!喊一声,问大众:“你们听到没有?”众人说:“听到了。”“听到了,这就是有了,透得过你的小乘了。”过一阵子,久了,这个声音就没有了,他再问大众:“你们还听到没有?”“听不到了。”“听不到,这是空了,大乘始教透得过了。”这位小禅师又说:“现在是无,刚才是有。假如刚才没有,现在说什么无呢!刚才还有,现在又没有了。有时不有,空时不空,不是非空非有嘛?非空者,因为刚才有;非有者,因为现在无,这不是非空非有嘛?透得过你的终教了。”他又说:“说空之时,因有才说空,假如没有有说什么空呀!说有之时,因为空嘛。那么,说有之时,空在有喽,所以这不就是即空即有嘛?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嘛。”众人说:“说得对呀。那么大乘圆教呢?非空而非有。”他说:“不要住相。我一喝不做一喝用,我尽管喝,没有喝过。诸子百家,百工技艺,都可以做。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说无之时,周遍法界。因为这个相都是假的,空,不是断灭啊!你不要着相,从现象显妙用啊,所以诸子百家,百工技艺,莫不如是。“”哎,“大家说,“哎,说得很好,透得过。”徽宗皇帝在座位上说:“哎呀,真说得好,这个禅宗真是好。”     大祖师都是互相赞叹认可的,不互相争斗。现在,各个宗派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坚固了。净土宗讥讽禅宗,说禅宗不稳妥。它根本就不知道禅宗的立场。所以我们说净土宗不要讥讽禅宗,禅宗不要骂净土宗是小乘,净土宗也是大乘,因为净土宗有很多种修法呢,观想念佛、观相念佛,从有相念佛到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到实相念佛,从实相念佛证到本性。它也是大乘,一样的嘛,所以宗宗相通。自己不知道,就说这些不三不四的话,诽谤佛法,自己遭报应啊!     尤其是对密宗不理解的最多。这些人说密宗不相干,密宗都是鬼神法。其实密宗真正是圆满法,因为它是依照西藏人的根器设立起来的,西藏人普遍没有什么高的文化水平,所以一定要从最低层次第修起,要先磕大头、念百字明、做上师供、念四皈依,这样从生起次第开始修起,慢慢地修到圆满次第。如果把密宗教义都看全了,全部都了解了,就一定会赞叹。弘一大师从前就作过一篇忏悔文,忏悔自己诽谤密宗的罪过。他起初不知道密宗的好处,也说过密宗不好,密宗是鬼神法,后来看到全文,哦,深自忏悔,是自己说错了。他劝告大家,不懂密宗不要瞎批评,以免遭罪。所以现在净土宗人说禅宗不好,也一样遭罪啊。  3,修习心密者需注意两个问题:死坐与狂禅     关于明心见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的人要注意避开两条歧路:一个是死在黑山背后,偏空了。另一个是以为一悟即休,狂了。     首先“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有人问我:“哎呀,佛法空空空,我们将来都空了,一点都没有了么?”我说:“不对,不对,不对!你的空是没有了,那是顽空,我们说的空,是妙有真空。”空,并不是没有相,而是不可得。你拿不到,取不到。捕风捉影,能有所得吗?所以叫你一切放手,叫你潇洒自在,证得大道。不是说空空空,没有东西。     有人就说我们修佛法啦,不要做工作顶好啊。哎哟,我说:“不对,不对,不对。”不要做工作怎么行呢?在做工作当中正是锻炼你啊。我们成道光靠打坐不成功,你坐在山洞里做功夫,死在黑山背后怎么行呢?死水一潭不能成道。     据说玄奘法师取经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一座山上有紫气,他说:“这个山洞里面一定有长者修道。我们大家找找看。”找呀找呀找呀,因为年深月久,山洞给草呀、泥呀、石头呀、灰呀堵住了,看不出来。细细看有点影子,大概这是山洞,大家来挖。挖呀挖呀挖呀,挖出来了,里面一个人坐着打坐。玄奘法师说,让我来摸摸看,摸摸他的心口。为什么摸心口?第八识就在我们心包里,第八识是暖寿识,心脏这个地方还是热的。所以一摸,这里是热的,哦,他入灭尽定,没有死。玄奘拿引罄来敲:叮,叮,叮,叮,引他出定。慢慢这个人眼睛睁开来了,看见玄奘法师,发楞:“啊,释迦佛给我说法来了啊。”玄奘法师说:“我不是释迦佛,释迦佛已圆寂久矣。”你看,释迦佛在周昭王时候,和孔子老子同时出生的,玄奘法师是李世民时候的人,唐朝人,多少年下来了?他说:“我在这里山洞里,坐等释迦佛出生给我说法的,那晓得我错过机会了。”哎呀,哭了,错过机会了。 你看,这个定入多少年哪,他坐得好吗?好不好啊?不好。这是硬压,压住你人不动。所以光是靠打坐坐死了不行。后来玄奘法师说:“你不要哭了,大乘佛教我们震旦现在有了,是佛说的法。但你这个身体因年代太久,不能用了,还是换个躯壳吧,去投胎吧。到我们震旦,看那个黄墙头,琉璃瓦,高楼大厦的人家,你就跑去投胎好了。”“好好好,受教受教。”他走了,好,这下子是真死了,走了。玄奘本来是让他去皇宫投胎,但他投胎是投胎了,投到什么地方?投到尉迟恭家里面了。尉迟恭是当朝王爷,帮李世民打天下,封了王的,他家也是琉璃瓦、黄墙头、高楼大厦。     这一投胎一个转生啊,习气重得不得了,好色好得不得了。因他是王子嘛,横行天下,最后淘气砸了太庙,就是皇帝的宗庙,这下子可是闯了大祸,要杀头了。只是有一样,在唐朝,出家做和尚可以免杀,那么尉迟恭只好让他出家做和尚了。他还不乐意,可不出家做和尚就要杀头,没办法呀。他就想了个办法:我把我的东西带了走,我的女人我的财物都带到寺庙。就这样,前前后后装了三车,人称三车和尚。你说这样子能了生死吗?不能了生死,所以不行。要等到玄奘法师取经回来之后,给他说法,慢慢教育他,他才慢慢地把这个习气改过来,这些东西都放弃不要了。后来,他成为玄奘大师的传人,法相宗的大师。这就是窥基法师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 其次,我们要警惕狂禅。     现在有些人喜欢耍小聪明,他懂得了这个理之后:“哦,明白了,明白了,喝酒吃肉抽烟不要紧,我晓得这都是空啊。”阿弥陀佛,你能空得了吗?南北朝梁武帝时有个禅师,是和宝志公同时的,他爱吃牛肉。宝志公劝他:“你不要吃牛肉啊,你将来要遭报的。”他说:“不要紧呀,吃就是不吃。”宝志禅师说:“你将来会变成牛的。”他说:“哎,做牛就是不做牛嘛。”宝志公说:“噢,你有这么好的功夫啊?吹大气吧?”因为心不空,又吃牛肉,这禅师下一生就变成一条牛了。既然是牛,就要拉车耕田挨鞭子了:“哎呀唔,苦死了。不得了了。”宝志公看见了这条牛:“哎呀,这不是某某禅师嘛,你怎么不说啦,做牛就是不做牛。”这牛一听,懊悔来不及,赶快在树上撞,撞死了才解脱啦。     所以说吹大气没用处。很多这样的人,懂得一点道理就狂妄得不得了:“哎,不要紧,不要紧,你们不要修了,不要修了,不要用功,不要用功。”什么话!好好做功夫。真的,这番功夫有得锻炼了。我们试看六祖大师吧,六祖大师悟道之后,隐藏在打猎队伍当中十五年之久,干什么?磨练习气、除种子啊。十五年之久,还不是一天两天啊。所以现在有人动不动就说:“哎呀,师父啊,我已经明白道理了,我怎么事情上还透不过去呀?”问他:“你练几天呀?”“才三五天。”“哦,三五天就成功了?这么快啊?!”大祖师都不知多少年呢。香林澄远和尚说得更清楚:“老僧四十年不杂用心,才打成一片。”赵州和尚的那个偈子大家都知道:“赵州八十犹行脚”,行脚就是参善知识。为什么?“只为心中未悄然”,心里还不太平啊,还有东西啊。“及至遍参无一事,方知虚费草鞋钱”,到最后心中太平了,打成一片了,动静一如了,这才知道,哎呀,我本来是佛嘛,佛本来如此嘛,参禅用功,是多做的事情嘛。但是多做的事情不多做,为什么?功不唐捐。因为你的习气不这样就除不掉。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功,不用功不行啊。  4,明心见性与保任除习     指点大家见性很容易,实实在在是见相就是见性。因为相从心生,没有佛性就没有相,森罗万象就是我们自性的影子。就等于我们的这个佛性是个大镜子,大镜子现的影子,镜子总不能离开影子吧。你说我镜子里没有影子,那你不是镜子,是镜子一定有影子。你照天有天上的云彩,照地有地上的纹彩,照人现人,照狗现狗,它一定都有影子,没有影子不可能。我们的佛性,是一定现影子,一定会启用的。佛性就是真如妙体。我们常常说佛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在宗下是通称的。现在台湾有位居士把它分开来,他说:“真如妙体就是根本,佛性是启用,两回事,不是一回事。”其实你分也好,不分也好,总而言之就是这回事。从体启用,体相用三即一,一即三。你不能起用,那是罗汉,形同死人。所以罗汉也是一种生死,是另一种生死,因为不能动嘛,还是一种生死。所以我们做功夫就要明白,在事上来磨练除习。不要以为一悟就行了。     前面我们也讲了,坐在山洞里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在事上锻炼才能把习气除光。因此大慧杲祖师说:“居士们在家修行得道,力量比和尚大二十倍。”为什么?居士磨练多啊。妻子儿女烦恼多得多啊,这么大的烦恼你磨练出来,火中生莲,真了不起。但是你要磨练得起啊,被磨练倒你就完了,就成了妻子儿女的奴隶了。     这里面要非常小心。我们纵然明心见性了,不是马上就能够超脱轮回生死。因此,净土宗人常常讽刺禅宗人:“你们纵然明心见性了,生死也不了,不如我净土宗好,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万事大吉,就成道了
本文档为【心密菁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808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6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7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