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学基础完整

中医学基础完整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学基础完整中医学基础广元市中医医院仲高明.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发展简况2、了解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外医药交流简况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1、中医学2、中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2、中医学的文化特征3、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4、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中医学5、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与中医学.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

中医学基础完整
中医学基础广元市中医医院仲高明.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发展简况2、了解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外医药交流简况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1、中医学2、中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2、中医学的文化特征3、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4、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中医学5、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与中医学.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基础医学隋代医家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病因和症状的论述作出了重要贡献。晋代医家王叔和著《脉经》,对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学说作出了贡献。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2、临床医学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及宋代王惟一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针灸疗法有显著的发展。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床各科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有显著的发展。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有显著的发展。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中药学南北朝时代医家著《炮炙论》、《神农本草经集注》,对中药学有显著的发展。唐代医家编著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收药物844种,图文并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分16纲、60类(目),附方11000多首。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方剂学1.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载方112首,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称之为“方书之祖”。2.晋唐医著《肘后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方剂学有显著的发展。.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方剂学也有较大发展。明清时期,方剂学从制方到方论,从分类到方歌都有很大的发展。代表作有:《医方考》、《新方八阵》、《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古今名医方论》、《普济方》等。新中国成立后,方剂学的发展更加迅猛,代表作有:《方剂大辞典》等。.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论观点(1)唯物主义生命观(2)唯物主义形神观(3)唯物主义疾病观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辩证法思想(P10)(1)生理学的辩证观点(2)病理学的辩证观点(3)诊断学的辩证观点(4)防治学的辩证观点.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整体观念的含义(2)整体观念的内容: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3)整体观念的指导意义.2.辨证论治(1)症、证、病..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2、熟悉阴阳和五行的基本概念。3、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归类划分的规律.1.阴阳的概念【内涵】(1)阴阳是指宇宙物质世界两种不同性质的气。(2)阴阳是描述相互关联事物特性的一对哲学范畴。【外延】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向外的、上升的、兴奋的……——属于阳。静态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抑制的……——属于阴。.阴阳归类举例阳天火男昼上外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阴地水女夜下内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2.阴阳的归类划分的规律(1)同一事物的阴阳二气或同一范畴的阴阳双方,其各自属性是绝对不变的---绝对性。(2)阴阳的归类划分必须在同一事物或同一范畴中---相对性。(3)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了其阴阳二气或其范畴亦随之无限---无限可分性。《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关系)(1)阴阳的互根互存(2)阴阳的对立相反(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1)阴阳的互根互存※在物质上:同属于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气是相互依存,是互根为一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例如:上下、内外、左右、寒热…….(2)阴阳的对立相反※在物质上:阴阳二气的功能特性、作用趋向对立相反。例如:阴内聚、成形;阳外趋、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其特性相反。例如:上下、内外、左右、寒热…….(3)阴阳的制约消长属于同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二气不仅相互依存、趋向相反,而且相互制约、变化消长以维持相对平衡。即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失于制约消长则该物质将发生变化,当阴阳离决,则该事物将发生质变而不复存在。阴阳消长变化属量变过程。.(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方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种变化属质的变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组织结构2.说明生理活动3.说明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用于疾病的治疗.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最早论述,见于《尚书·洪范》。五行是古人对气的直接体验。五行是物质世界中五种不同特性的气。(二)五行的属性五行是物质世界中五种(木火土金水)不同特性的气。.木曰曲直: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上炎之性。引申: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生化、乘载、收纳。金曰从革:金具有变革,发声,肃降的特性。引申:收敛、沉降、肃杀。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阴柔、滋养、寒冷。.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徴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三)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生克(2)五行相克(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4)五行相侮(反克为侮).(1)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滋生和促进的作用。【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2)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和制约的作用。【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顺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和相克一致)【原因】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使其更加虚弱。.(4)五行相侮(反克为侮)【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克,又称“反侮”。——逆五行相克次序的反克。【次序】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原因】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克。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遭其所胜一行的反侮。.(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五脏的生理功能(2)五脏的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子母相传(2)相乘相侮的传变3.用于疾病的诊断4.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2)确立治疗原则(3)制订治疗方法.第三章中医学与方法论[目的要求]了解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这几类方法在中医学的作用。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比较与分类第三节类比第四节归纳与演绎第五节分析与综合.第四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目的要求〗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一节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类四时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第二节辨证论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分辨、判别。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关于证、症、病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完整过程。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第五章《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绪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治则康复等.第二节《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目的要明确2.概念要清楚、理解3.重要内容要记忆.第二篇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容: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体质.第六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目的要求】1.熟悉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2.了解精、气、血的生成和运行3.掌握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4.熟悉气的分类,津液的输布特点5.了解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精一、精的概念: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水谷之精—由饮食化生广义五脏六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于脏腑肾精---禀受于父母,充养于水谷之精狭义: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又称生殖之精..三、精的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性机能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生殖作用)。3.生髓化血。4.滋养防御作用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藏于肾。充养于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二、精的生成.第二节气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气、阳气、五脏之气……天气、地气、山气、谷气、水谷之精气、运气、岁气、节气、四季之气、五行之气……正气、邪气、寒气、湿气…….一、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由先天之气(肾中之气)、后天之气(水谷之气)、自然之清气组成。人体之气充斥在人体各个组织结构中,弥散在有形实体周围,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气的生成(一)来源先天——源于父母之精气。后天——水谷精气+自然之清气(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1、肺为气之主。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3、肾(命门)主先天,为元气之根本。.三、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1)激发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2)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3)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4)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三、气的生理功能(二)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丢失的作用(1)固摄血液,使血行脉中不溢脉外。(2)固摄汗液,尿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其无故流失。(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三、气的生理功能(三)营养作用:指气具有营养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作用。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营养各组织器官,是各组织器官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1)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2)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促进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难经》:“气主煦之”《素问》:“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三、气的生理功能.(五)防御作用:指气有卫护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1)抵御外邪的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六)气化作用:泛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各种变化。饮食物→水谷精微与糟粕水谷之精→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转化等等.四、气的运动升、降、出、入---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气的运动:肺主宣发肃降肝胆气主升发脾气主升清,胃主降浊肺脾肾主水液运化,有升有降,……《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五、气的分类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气、阳气、五脏之气……先天之气---元气气(真气)宗气后天之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1、概念:元气是人体原始之气,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生成:主要禀受于先天——先天精气所化。充养于后天——水谷精气、自然之清气培养3、分布——元气藏于肾中(命门)、赖三焦循行达布全身。《难经》:“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一)元气.(一)元气4、生理功能(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2)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二)宗气1、概念(宗:汇聚)宗气是指聚集于胸中之气。(又称大气、动气)2、生成:肺吸入之清气+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3、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走息道,上循咽喉,“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灵枢·五味》.4、生理功能(1)贯心脉以行气血。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2)走息道,行呼吸,出声音。(二)宗气.(三)营气、卫气1、概念:营气、卫气是宗气自心肺向全身流布所分出的两种气。行于脉中,偏于内脏,具有营养作用的为营气行于脉外,偏于脉外,具有温煦、防御作用的为卫气。2、生成:肺吸入之清气+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同宗气“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3、生理功能:营气:(1)营养全身(2)化生血液《灵枢·邪客》“荣气者,分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化为血。”---属阴卫气:(1)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抗御外邪。(2)温煦作用:温煦脏腑、肌肉、皮毛。(3)调节作用:启闭汗孔,调节体温,汗液。---属阳.第三节血一、概念:血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物质。二、血的生成:在心、肝、脾、胃、肺、肾的运化下,由肾精、营气、水谷精微、津液化生而来。.“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营气者,分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精血同源”.三、血的功能(一)濡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得养——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皮毛润泽,运动自如,耳聪目明。(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充盈——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感觉灵敏。.四、血的运行(一)循行方式: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二)相关因素:1、脉道的通利,血液的充盈;①气的推动作用②气的固摄作用③气的温煦作用3、脏腑的协调①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②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辅心推动血行、布散全身。③脾主统血,脾统摄血行,使血不逸出脉外。④肝主藏血主疏泄,肝贮藏和调节血量,维持正常血运。2、气的协调.第四节津液一、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基本物质。津:其性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体表、皮肤、肌肉、孔窍、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为津。液:其性稠厚、流动性小、灌注入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者为液。.二、津液的生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吸收水谷精微(津液)——上输于脾而生成。P46.三、津液的功能(一)滋润和濡养作用津——滋润——滋润皮毛、孔窍、滋养肌肉。液——濡养——充养骨髓、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二)化生血液津液——渗入脉中——化生血液(血液成分之一)(三)运输废物皮肤——排汗膀胱——排尿.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P47----“食气入于胃……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一)运行途径:布散全身,灌溉四旁(二)相关因素1、脾、肺、肾、三焦功能的正常。2、经脉通利。3、气的蒸腾气化。.第五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精与气的关系1、生理(1)精气并称(精气)——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2)功能与属性不同——精属阴,气属(3)精能化生气——脏腑之阴精能化生阳气;(4)气能化生精——气盛则精盈;(5)气能固精2、病理(1)精亏则气衰。(2)气虚则精亏。.二、精与血的关系1.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精血同源、精血互生2.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等。.三、精与津液的关系1.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同生同化,水谷之精包含津液在内。2.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精亏则津液不足;津液亏虚可引起精亏。.四、气与血的关系--气为阳,血为阴(一)气之于血——气为血之帅血的生成、运行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1、生理(1)气能生血——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营气)为化生血液的原料。(2)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3)气能摄血——气有统摄血液循行于脉中而不溢于脉外。.2、病理(1)气虚生血不足——血虚运血无力——血瘀统摄无权——出血(3)气逆——血随气乱涌于上(血随气升)——吐血、面目红赤乱于下(血随气陷)——便血(2)气滞——行血不利——血瘀.(二)血之于气——血为气之母血为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养。1、生理(1)血能生气——血充养组织结构之气(2)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形气相合)2、病理(1)血虚→气虚(2)血脱→气脱(3)血瘀→气滞.五、气与津液的关系(一)气对津液的关系1、生理(1)气能生津——气化促使津液的生成。(2)气能行津——气的运化使津液输布排泄。(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使津液循于常道。2、病理(1)气虚化生不足——津液亏少统摄无权——津液大量流失失于布达——组织失于濡养:肌肉、关节、脏腑(2)气滞.(二)津液对气的关系1、生理津能载气——气依附于津液而存于体内2、病理气随液脱——“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六、血和津液的关系1、生理(1)津血同源——同源于水谷精气。(2)津血互化——津液渗入血中为血液重要部分,脉中部分液体渗出脉外成为津液。2、病理(1)耗血伤津——夺血者无汗。(2)津枯血燥——吐下之后——血脉空虚。.第七章脏腑[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对内脏的分类。2、掌握五脏的主要功能。3、熟悉六腑的主要功能。4、了解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5、熟悉肝、脾各自的生理特点。6、了解五脏各自的体、华、窍。7、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概述一、概念二、脏腑学说的形成三、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五、脏腑学说的特点六、脏腑学说的物质基础.一、概念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具有一定形态的组织器官。象,机体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2.脏腑学说P54: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结构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二、脏腑学说的形成(一)古代解剖知识(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三)反复的医疗实践、治疗效应的检验三、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脏腑:五脏、六腑、奇恆之腑的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二)气、血、阴、阳(物质基础)(三)脏腑之间的关系.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五脏:肝、心、脾、肺、肾。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五脏—肝、心、脾、肺、肾(1)形态:多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结构较充实的脏器。(2)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满而不实”:王冰注:“精气为满,水谷为实”(3)阴阳属性:五脏以贮藏为主,主静、属阴。.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1)形态:多指胸腹腔中中空有腔的器官。(2)功能特点:受纳、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实而不满”:王冰注:六腑受纳、传化水谷,应当是水谷充实,而不是精气盈满状态。(3)阴阳属性:六腑以通降为主,主动、属阳。.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含义:奇,异也;恒,常也。指不同于六腑的腑,它们形态似腑,中空有腔,功能似脏,贮藏精气。(2)形态:中空有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3)功能特点: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的特点。(4)阴阳属性:贮藏为主,属阴.五、脏腑学说的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五脏与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相合的统一整体。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3)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4)五脏与自然相通相类。2.脏腑是形气的统一体:其功能亦是形和气的统一(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人体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六、脏腑学说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阴、阳(阴阳气血)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阴—指物质的阴,包括精和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之精中,只有肾精有其特殊性,即肾精与肾阴并列。阳—指物质的阳,包含在气之内,是指气中活动力特别强而具有温热之性的一种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它与气同样具有推动、温煦、营养、防御、气化等作用,只是其温煦和活动力特别强而已。.第一节五脏一、心--生理功能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持、主导(掌管)血和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生理】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搏和缓有力,胸部舒畅。相关因素:---依靠A.心气、心阳的推动、温煦B.心血、心阴的营养、滋润.一、心--生理功能【病理】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血脉空虚—面色苍白无华、舌淡白、脉搏细弱无力。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血脉受阻—脉律不齐,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胸部憋闷疼痛,甚则大汗如珠,导致死亡。心阳虚--寒凝血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胸部憋闷疼痛,甚则大汗如珠,导致死亡。.一、心-----生理功能2)主神明(主管精神活动):心具有主持、掌管精神意识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生之本”。【生理】心血充足,心神得养---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记忆力强。相关因素:---依靠直接---心血、心阴---滋养心神间接---心气心阳—温煦、推动—鼓动、振奋.一、心-----生理功能【病理】※心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精神不振,思维反应迟钝,失眠、多梦、健忘。※邪扰心神,则神无所主,表现心烦不寐,甚至神昏谵语、发狂。.一、心-----生理功能1)在形体上:脉、舌、汗为与心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3)在液为汗血汗同源。2)在志为喜:喜与心密切相关。3)在自然界:“火”与心相类相通。4)在经络脏腑上:心与小肠相表里。5)在生理功能上:心为阳脏,喜动主明。.一、心--附:心包(心包络、膻中)1.形态位置心脏外面的包膜。2.生理功能保护心脏3.生理特点1)与心密切相关。2)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二、肺-----形态位置形态位置:位高,为五脏六腑之盖---“肺为华盖”肺叶质地稀疏娇嫩,不耐寒热---“肺为娇脏”.二、肺---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管呼吸)(1)主呼吸之气:肺主持呼吸,主纳自然之清气【生理】吐故纳新,参与气、宗气的生成相关因素:---依靠肺气推动作用的正常,即:A.宣发:使肺气向上、向外发散B.肃降:使肺气向下、向内布散【病理】肺气不宣,肺不肃降—咳、喘、哮.二、肺---生理功能(2)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一身之气。1)参与气的生成。2)调节全身气机运动—升降出入【生理】肺主一身之气正常--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脏腑机能正常。宗气=自然之清气+水谷精气人体之气=先天之气+自然之清气+水谷精气相关因素--依靠—肺司呼吸功能正常.二、肺---生理功能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生理】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相关因素--依靠A.肺的宣发—司汗孔的开合,在窍为鼻—使汗、水向上、向外发散B.肺的肃降--水液向内、向下布散、排泄【病理】水液停聚---痰、饮、水肿、尿少.二、肺---生理功能3)肺朝百脉(辅心行血):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由百脉输布到全身。【生理】通过肺气的宣散疏通,治理和调节血液的循行。相关因素--依靠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肺主气.二、肺---生理功能4)主宣发、肃降:肺具有向外、向上宣通、发散、向内、向下布散、肃降的功能。【生理】---协调肺主气、主行水的作用(1)宣发:①排出体内浊气、和水液②将卫气宣散输布于体表、肌肤——※温养、护卫肌肤、抗御外邪;※调节皮肤汗孔开合。.二、肺---生理功能(2)肃降①吸入自然清气②将吸入之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水液及水谷精微物质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向内、向下输布于脏腑及周身,并促进水液排出。③清肃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相关因素--依靠:肺主气的作用正常【病理】肺气不宣、肺气不降、小便不通、大便秘结.二、肺---生理功能1)在形体上:皮毛、鼻、涕为与肺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1)在体合皮,肺主皮毛,其华在毛。(2)在窍为鼻,肺开窍于鼻。(3)在液为涕2)在志为忧:忧与肺密切相关。3)在自然界:“金”与肺相类相通。4)在经络脏腑上:肺与大肠相表里。5)在生理功能上:肺为娇脏,肺气以降为顺。.三、脾---生理功能1)主运化(主管消化吸收):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及水液运化转输至全身的功能。【生理】(1)运化水谷:参与胃的腐熟消化水谷,吸收精微。上输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津液——“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液:参与水液的吸收、转输和通调的综合过程。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三、脾---生理功能1)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病理】脾失健运(1)运化水谷失常——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组织失养。(2)运化水液失常——水液输布障碍——痰饮、水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2)主升清:脾气具有向上升腾作用的趋向(1)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升腾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周身。(2)升托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生理】脾能升清---水谷精微上输---化生气血,营养周身。脾气能升---内脏固定。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病理】脾不升清---气血无源,气血两虚脾气下陷---气机下脱,内脏下垂。.三、脾---生理功能3)主统血(统摄血液):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气的固摄作用【生理】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气能统血。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病理】脾不统血---出血。.1)在形体上:肌肉、四肢、口唇、涎为与脾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1)脾在体合肌肉,脾主四肢、肌肉。(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3)脾在液为涎。2)在志为思:思与脾密切相关。3)在自然界:“土”与脾相类相通。4)在经络脏腑上:脾与胃相表里。5)在生理功能上:脾喜燥恶湿,脾气宜升.四、肝---生理功能1)主疏泄(疏通全身气机):肝气具有疏通、宣泄、升发调达全身气机的作用P56文。【生理】调畅脏腑、经络气机。①调畅情志—肝气郁结,肝郁化火②促进脾胃的运化、升清—木乘脾土,③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黄疸④调畅血脉,促进血液的运行—气滞血瘀⑤促进水液代谢—水肿,痰饮,水膨⑥疏泄调畅胞宫冲任,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不育相关因素:赖于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四、肝---生理功能【病理】肝失调达、肝气不疏、肝郁气滞、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克脾土、肝郁血瘀…….四、肝---生理功能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生理】A.贮藏血液:肝内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机体某个部分活动的需要。B.调节血量:根据人体动静情况调节外周所需的血量。相关因素:赖于肝主疏泄,和贮藏血的作用正常的正常【病理】肝血不足.肝不藏血、血随气逆、.四、肝---生理功能1)在形体上:筋(爪)、目、泪为与肝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1)肝在体合筋肝主筋,其华在爪。(2)肝在窍为目肝开窍于目。(3)肝在液为泪。2)在志为怒:怒与肝密切相关。3)在自然界:“木”与肝相类相通。4)在经络脏腑上:肝与胆相表里。5)在生理功能上:性刚,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收藏—体阴而用阳.五、肾---生理功能1.什么是肾所藏的“精”?“精”是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2.“精”的来源:①禀受于父母②充养于后天----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3.“肾精”的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的生殖机能。3.充养脑、髓。4.“天癸”的概念: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的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行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性功能的物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五、肾---生理功能1)主藏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肾贮藏人体之精(生理物质),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主司生殖的作用。【生理】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的生殖机能。3.充养脑、髓4.滋养濡润机体、脏腑相关因素:先天禀受,后天充养.五、肾---生理功能1)主藏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病理】1.肾精不足:小儿发育迟缓,五迟:立、行、齿、发、语。成人性机能减退,早衰,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2.邪入精分,精分湿热,精分热毒……。.五、肾---生理功能2)肾主水(主管水液代谢):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肾为水之下源。【生理】是全身水液转输排泄、过滤(气化)的场所。相关因素:肾的气化及肾阳的温化作用【病理】※肾虚不能主水:气化失常,水代谢障碍---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尿闭,水肿.五、肾---生理功能3)肾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归根于肾的作用。(注:肾为元气之根)【生理】肾气充足,摄纳正常,呼吸正常。相关因素:肾气充足【病理】※肾气不足,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元气虚脱,气脱于外。.五、肾---生理功能4)濡养温煦脏腑:指肾阴能濡养各脏腑之阴,肾阳能温煦各脏腑之阳的作用(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真阴和元阳、真阳)【生理】肾中元阴和元阳充足,则各脏腑之阴阳充足正常。相关因素:先天禀受,后天充养【病理】肾阴不足,则全身脏腑阴虚。肾阳不足,则全身脏腑阳虚.五、肾---生理功能1)在形体上:骨、耳、唾为与肾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1)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2)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3)肾在液为唾。2)在志为恐:“恐”与肾密切相关。3)在自然界:“水”与肾相类相通。4)在经络脏腑上:肾与膀胱相表里。5)在生理功能上:肾主封藏,为阴阳水火之宅。.五、肾---生理功能【附】命门(一)右肾为命门说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难经·三十九难》说:“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二)两肾俱称命门说元·滑寿:“命门。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尔”。明.张景岳《类经附翼》:“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赵献可:“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者,”“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水道不行;脾胃无此,则无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秘矣;心无此,则心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赵氏认为命门的功能,就是此火,主持人体一身之阳气。.(四)命门为肾间动气说明·孙一奎:“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九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考越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者,岂漫语哉!是极贵重于肾为言,谓肾间原气,人之生命,故不可不重也。…”“若谓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五)命门的生理及其功能命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2.肾与命门相通,在生理功能上是难以分割的。3.命门之中有火,即命门之火,火属阳,命门实即肾阳。4.命门为元气之根。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均与命门密切相关。.第二节六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总的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六腑的生理特征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一、胆--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中精之府、清净之府)①贮藏胆汁:“胆为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②排泄胆汁:肝的疏泄——促使胆汁排泄于小肠——助脾胃运化。2)主决断(“中正之官”)胆在精神意识思维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一、胆---病理反应(1)胆气不利①经气不和或经气厥逆:胁下胀痛,胸胁苦满…②胆汁溢泄障碍:口苦、泛酸、或身目皮肤发黄…③精神情志失调:抑郁,易惊,失眠,善太息…(2)病邪入胆①胆火上炎:+惊躁,鼻渊,头痛,耳鸣…②肝胆湿热:+黄疸…(3)胆气亏虚:易惊善恐、失眠、多梦,触事易惊,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善恐畏惧,多疑善虑….一、胆----生理特点1)与肝互为表里。2)与五行中“木”行相类相通。3)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二、胃---生理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脏腑之本”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并将饮食物在胃中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状态。(2)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通为和胃将食糜向下输送至小肠。.二、胃---病理反应1)胃不能腐熟、消化水谷:①胃中有病邪:寒、热、湿、食积②胃虚:气(中气)、阴、津。2)胃气不降,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腹胀…二、胃---生理特点1)脾与胃互为表里。2)与五行中“土”行相类相通。3)胃喜润恶燥.三、小肠---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之官”:接受由胃下传的食糜,停留一段时间,以利进一步的消化吸收(2)分清别浊精微→吸收①饮食物→食团→食糜食物残渣→大肠②吸收水液---“小肠主液”.三、小肠---病理反应病理反应①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减弱——腹痛、腹胀…②分清别浊功能减弱——便溏、便泄、小便短少…生理特点心与小肠相互为表里。.四、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1)主传导——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传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2)主通降---大肠气机以通降为顺。3)主津---大肠吸收多余水分——“大肠主津”。.四、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2、病理反应传导通降失司——大便的异常。1)外邪、饮食伤大肠风、寒、湿、热、食积——肠痈、泄泻、痢疾、便闭、痔疮…2)内伤大肠气虚、阴津亏虚、血虚津枯---便闭、便结……3、生理特点:肺与大肠相表里。.五、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1、生理功能1)藏津液而司溺——贮尿、排尿。2)气化水液而司开合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经肾与膀胱的固摄、气化作用,定时排出体外。※膀胱的气化与肾的气化密切相关。.五、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2、病理反应: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权※气虚不固——遗尿、尿失禁……※气化不利——尿闭、尿少……※膀胱虚寒(多见于肾阳虚)※膀胱湿热、膀胱积热、水热互结…小便淋沥涩痛…3、生理特点1)膀胱与肾相互为表里。2)膀胱的气化与肾(命门)密切相关。.六、三焦1、三焦的概念:(1)六腑之一:位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又称“孤府”。形态包括胸膜、腹膜、大网膜等。“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六脏五腑之外也。”(《医学正传》);其气与诸脏腑相合弥漫上下。.六、三焦(2)部位三焦:上焦——膈以上——心、肺、头面、上肢中焦——膈至脐——脾、胃、肝、胆下焦——脐以下——肾、膀胱、外阴、下肢(3)三焦辨证: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六、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2、生理功能(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①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②三焦通行元气,而元气是气机升降、气化活动的动力源泉。(2)为水液运行的通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3)三焦是对部分内脏及其部分功能的概括: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六、三焦3、病理反应:三焦气机不通畅;水液代谢异常。“凡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而水道由三焦而行,故邪初入三焦,或胸胁满闷,或小便不利,此当转其气机,虽温邪不可用凉药遏之。”(《外感温热论》)三焦闭阻,三焦湿热弥漫,湿郁三焦…….第三节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生理特点1.形态似腑(中空脏器),功能似脏(贮藏精气)。2.除胆以外,均无表里配合,五行配属关系。3.生理功能多隶属于五脏:脑、髓、骨———肾主骨生髓。脉——心主血脉、脾统血生血、肝藏血。女子胞--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一、脑(“脑为髓海”--生理功能)1)脑为髓海“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篇》“脑为髓之海,真气之所聚,针入脑则真气泄,故立死。”“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官调于内,八邪消于外。”《云笈七箴·元气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灵枢·海论》).一、脑(脑为髓海)1、生理功能1)脑为髓海。2)脑为元神之府“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主宰生命活动、产生精神活动、主管感觉和运动。.一、脑(脑为髓海)2、病理反应———髓海不足:头目昏晕,健忘……“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二、女子胞1、生理功能:1)发生月经2)孕育胎①肾中精气充盛——天癸的充盈②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③心肝脾对女子胞的作用——心主血;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 2、病理反应:痰瘀互结、湿热下注。.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六腑之间的关系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1、生理肺主宣发肃降——宣畅气机促进心肺朝百脉——肺气通向百脉血运行心主血脉供养于肺——肺得所养肺主气血脉和畅——肺能朝百脉司呼吸宣发肃降宗气具有贯心脉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保证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一)心与肺2、病理肺气亏虚——血行不畅——呼吸不利、心悸。心血亏虚——肺失宣降——咳嗽、气喘促。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瘀阻—肺失宣肃.(二)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二方面。1、生理①血液的生成心主血脾得血养健运不息心阳温养脾阳(火生土)脾化生血——血液化源充足——心有所主②血液运行心行血脾统血血行脉中不外溢——血运正常.(二)心与脾2、病理心血亏虚——脾失所养——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血虚统摄血液无权——血溢脉外心无所主心脾两虚心脾两虚: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倦怠、乏力、食少、腹胀。脾失健运.(三)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血的运行与贮藏及精神情志方面1)血的运行与贮藏1、生理:心主血肝有所藏供养于肝---肝司其职血运正常肝藏血—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运行血液2)精神情志的调节心主神明——血脉和畅——心悦神明肝主疏泄——舒畅气机——调畅情志.(三)心与肝2、病理心血虚,心无所主、肝无所藏—心肝血虚情志郁抑——气机不畅——气郁血滞情志所伤,心神不主——精神情志异常情志所伤,多化火伤阴,因而在临床上心肝阴虚、心肝火旺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四)心与肾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精与血、心肾相交等方面。1、生理:①心主血、肾藏精——精血互生②心主神明、肾藏精——精、神相互为用“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夫神精之用,为人身之大主,精以养神,神藏于精,而以气行乎其间。为其有以居之,有以藏之,而人道以立,此心肾所以为人之大主也。”(《内经博义·心肾论》)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之阴阳相交互济.(四)心与肾2、病理精血亏虚,精神不济:心慌心悸、腰膝酸软、头目昏晕空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发枯槁,不孕、闭经……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水肿、心悸…….(五)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1、生理①气的生成肺主气、司呼吸——吸入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形成宗气②津液的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赖脾主运化的资助脾主运化水液——赖肺气的宣降助输布全身.(五)肺与脾2、病理肺气亏虚,脾失健运———肺脾两虚——咳嗽、气短乏力、便溏、纳少、腹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六)肺与肝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出入方面。1、生理肺气肃降,肝气主升——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肺主宣发,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出入。.(六)肺与肝2、病理①肝升太过——肺失清肃——肝气犯肺“干咳无痰,是肝气冲肺,非肺本病。仍宜泻肝,兼泻肝气可也。”《医理信述》②肝失疏泄——肺气失宣——咳嗽、咳痰、胸胁胀满、头目胀痛……③肝火犯肺——咳痰黄稠、头目胀痛、面红目赤…….(七)肺与肾----1、生理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肺肾之阴相互滋养三方面。1)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肾为主水之脏,气化温运水液共同协调主持水液代谢2)呼吸运动肺为气之主,肺主气司呼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共同协调维持呼吸正常3)肺肾之阴相互滋养——金水相生.(七)肺与肾2、病理肺失宣降、肾失气化——水液代谢障碍(水肿、小便不利……)肺气亏虚、肾气衰竭——呼吸无力、摄纳无权(呼吸表浅,动则气喘……)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上灼肺金---潮热盗汗,颧红颊赤,口干久咳,咳血咯血,舌红少苔….(八)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对血液调节的协调关系。1、生理1)肝主流泄、脾主运化——两脏协调、促进饮食物消化吸收。2)脾生血、统血、肝藏血、调节血量——共同维持血液生成和运行。2、病理1)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不调,木旺乘土、木不疏土、土壅侮木2)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血运失常.(九)肝与肾----1、生理肝肾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肝泄肾藏的协调关系。1)肝肾同源①精血同源——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②阴阳相通——肾阴为阴之本,肝体阴用阳。2)肝泄肾藏肝主疏泄、肾主封藏—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九)肝与肾2、病理1)肾精亏虚——肝血不足,精血亏虚2)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3)藏泄失调——月经紊乱,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十)脾与肾----1、生理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充养、水液代谢相协调的关系。1)先天后天相充养肾先天促进后天——肾中精微物质充养脏腑;精微物质的产生赖肾气的气化。脾后天充养先天——脾运水谷精微充养肾精。2)协调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共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3)脾肾之阳关系密切——相互温养。.(十)脾与肾2、病理1)先后天不能相互充养——体虚,久病,生长发育不良……2)脾失运化、肾失气化——水液代谢紊乱3)脾肾阳虚——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2、心与脾5、肺与脾3、心与肝6、肺与肝8、肝与脾4、心与肾7、肺与肾9、肝与肾10、脾与肾.二、六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一)生理.二、六腑之间的关系(二)病理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大肠传导失司——便秘大肠燥结——腑气不通——胃气上逆——恶心、呕吐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司——小便不利。三焦湿阻——腑气不利——大便异常。.三、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为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1、在结构上,主要有经脉相互络属。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2、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为用3、病理方面相互影响.(一)心与小肠1、结构上: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2、生理上心火温煦,心血滋养小肠;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化生心血.(一)心与小肠3、病理上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心烦、尿频、尿急尿灼热、尿赤。小肠实热——上熏于心——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诸病源候论》“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千金要方》:“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二)肺与大肠1、结构上: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2、生理上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肺主肃降—肺与大肠气机调畅—呼吸调匀大肠传导—肺与大肠气机调畅—大便通畅.(二)肺与大肠3、病理上(1)肺病及肠:肺气虚弱—无力推动大肠传导—便秘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传导失常——大便困难(2)肠病及肺:大肠燥热内结——腑气不通——肺失肃降——胸满、气短。.(三)脾与胃1、结构上: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2、生理上:(1)纳运相合胃主受纳——为脾的运化提供了物质脾主运化——适应胃继续受纳的需要一运一纳,以保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三)脾与胃2、生理上:(2)升降相宜胃主降浊---水谷、糟粕得以下行 脾主升清---水谷精微得以上输——相反相成,清浊各走其道,以保证纳运功能正常进行。.(三)脾与胃2、生理上:(3)燥湿相济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脾得阳而运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胃得阴而安3、病理上(1)胃失受纳,脾失健运——消化功能紊(2)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腹泻。(3)脾为湿困,胃为燥扰——运化功能失常.(四)肝与胆1、结构上: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2.生理上肝主疏泄、胆汁分泌排泄正常——共助饮食物消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共同参与精神思维活动。3、病理上:肝胆同病:肝胆火旺——口苦、胁痛、急躁易怒肝胆湿热--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口苦、黄疸.(五)肾与膀胱1、结构上: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太阳膀胱属膀胱络肾。2、生理上肾中精气充足——气化正常、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排尿正常3、病理上肾中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小便不利、尿频、遗尿、尿失禁。湿热蕴结膀胱——肾的气化失常——尿频尿急、尿痛。.第八章经络【目的要求】1.熟悉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2.熟悉十二正经的循行分布规律。.《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张从正:“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李梃:“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概说一、经络学说的含义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等相互联系的学说。.二、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形成1.经络发于四肢腧穴说(1)经络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传导感应现象的归纳。①体表反应点:②传导感应现象(2)经络是
本文档为【中医学基础完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1-03-15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