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汇编101208

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汇编101208

举报
开通vip

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汇编1012081 程序文件汇编         YJPJ-02-011-2008 修订状态:A/0 PAGE 目 录 目录号 名 称 编号 页码 1 文件控制程序 YJPJ-02-001-2008 2 2 记录控制程序 YJPJ-02-002-2008 7 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YJPJ-02-003-2008 9 4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YJPJ-02-004-2008 13 5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YJ...

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汇编101208
1 程序文件汇编         YJPJ-02-011-2008 修订状态:A/0 PAGE 目 录 目录号 名 称 编号 页码 1 文件控制程序 YJPJ-02-001-2008 2 2 记录控制程序 YJPJ-02-002-2008 7 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YJPJ-02-003-2008 9 4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YJPJ-02-004-2008 13 5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YJPJ-02-005-2008 16 6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YJPJ-02-006-2008 20 7 不合格品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YJPJ-02-007-2008 22 8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YJPJ-02-008-2008 24 9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YJPJ-02-009-2008 26 10 采购控制程序 YJPJ-02-010-2008 30 11 协商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YJPJ-02-011-2008 34 12 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YJPJ-02-012-2008 36 13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YJPJ-02-013-2008 39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YJPJ-02-014-2008 42 15 标示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YJPJ-02-015-2008 44 16 产品撤回控制程序 YJPJ-02-016-2008 47 17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YJPJ-02-017-2008 49 18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YJPJ-02-018-2008 52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进行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再次批准、标识、回收和作废等全过程的管理,确保使用现场得到有关文件的适用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企管部负责组织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定期评审; 3.2企管部负责对公司与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各类文件的管理控制。 4、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a)管理手册,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食品安全方针和质量/食品安全目标; b)QMS/FSM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包括GB/T 19001-2008和GB/T22000-2006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公司为确保QMS/FSMS管理体系有关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c)作业指导书; d)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e)记录。 4.2文件编号 4.2.1文件编号 本公司体系文件采用如下编号方法: a、 管理手册:YJ PJ-01 b、 程序文件:YJ PJ-02-××× c、 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YJ PJ-ZY-部门代码-××× d、记录:YJ PJ-JL-部门代码-××× 其中:YJ PJ表示山西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缩写 01表示第一层次文件,即:《管理手册》 02表示第二层次文件,即:《程序文件》 部门代码表示:文件编制部门 ×××表示:编号001-999 2008表示:颁布年号 部门代码: 序号 部 门 代码 序号 部 门 代码 1 企业管理部 A 11 行政管理部 K 2 品质管理部 B 12 酿造车间 L 3 生产计划部 C 13 包装车间 M 4 采购部 D 14 动力车间 N 5 设备管理部 E 6 设备部 F 7 物资管理部 G 8 财务部 H 9 市场部 I 10 销售部 J 4.2.2编号的管理 4.2.2.1文件的编号由企管部统一编制,其它部门不得自行编号。 4.2.2.2文件修改时,其编号只修改年号、版次、其它代号和编号不变。 4.3文件封面 所有文件都应有封面,封面按如下格式。 山西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标题)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受控编号: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4.4文件版本及修订状态 为了准确识别和控制文件的实施和现行修订状态,本公司文件版次采取如下方式标注: A/(0-N)、B/(0-N)……Z/(0-N)其中:A、B……Z表示第1、2……版; (0-N)表示第0、1、2……次修改。 4.5文件页眉、页脚 本公司规定《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各种管理规定应有页眉、页脚,格式如下: 页眉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脚 第 页 共 页 4.6文件更改页 本公司规定文件中应附更改页,格式如下: 序号 章节号/页 码 修 改 条 款 修改人 批准人 更改日期 4.7文件内容 4.7.1目的:简要、准确地描述文件所控制的活动的目的。 4.7.2范围:描述文件适用的活动或范围。 4.7.3相关文件:指引用与本文件相关资料,包括程序文件、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及其它外来文件等,引用文件应列出相关文件名称。 4.7.4术语:对文件中所使用的专用名词、术语、缩写等进行的解释。 4.7.5职责:规定负责管理活动开展的部门、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7.6程序(规定):描述开展管理工作活动的步骤。包括做什么、何种情况下何时做及怎样处置措施等,可能时使用流程表示,而对管理性程序,则包括的内容为做事的准则或判别原因。 4.7.7记录:文件涉及的各项活动的记录表格等。 4.7.8文件条文及编号按本文件格式执行,最多为4层,如:6.3.4.12等,4层不够使用时可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4.7.9当条文下为选择项或并列项时,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4.8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和发布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 4.8.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企管部负责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作业指导书由各部门组织编写,分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4.8.2有关产品法律法规、标准等外来文件由品质管理部统一收集整理,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其发放范围,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4.8.3文件的发放、回收,企管部应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以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均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4.9文件的受控状况 4.9.1手册、程序文件分为“受控”、“非受控”两大类,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场所的手册、程序文件均为受控文件,企管部在文件封面上加盖“受控”印章;为了对外宣传、顾客的非现场使用以及其它目的而分发的手册,程序文件不作更改控制时,所有这样的文件属非受控文件,其封面应加盖“非受控”印章。 4.9.2公司除手册、程序文件外的其它文件,如: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均为受控文件,原则上不对外提供。 4.9.3企管部建立[有效文件清单],登记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并将[有效文件清单]发放到各部门,使用部门应获得作业所需文件。 4.10文件的更改 4.10.1手册、程序文件由企管部组织更改,填写[文件更改单],经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更改,企管部保留文件更改的记录。 4.10.2作业指导书的更改由各相应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改单],经原审批部门或主管领导审批后,报企管部备案,由各相关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更改、发放。如需其它部门或领导审批时,该部门或领导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10.3文件的更改采用换页或划改加注更改标识(0、1、2…)形式,并在《文件更改记录》中加以记录。 4.10.4所有采用换页形式更改的原文件内容必须由主管部门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 4.10.5当手册、程序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重大修改需换版时,按4.3条款执行。其版本依次从A至Z,年号为换版年份。 4.11文件的领用 企管部发放文件时,应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因破坏而重新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因丢失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失效。 4.12文件的归档、保存、作废和销毁 4.12.1文件的保存 4.12.1.1企管部负责各类文件的归档工作,办理归档案登记,实行档案管理。 4.12.1.2 所有文件都必须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4.12.1.3各部门文件由本部门统计员保管,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12.1.4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部门统计员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由企管部统一加盖红色“作废”印章,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b)因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文件,应加盖“作废保留”印章; c)对需销毁的作废文件,由企管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销毁。 4.12.2文件的借阅、复制 借阅、复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表],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借阅、复制;复制的受控文件必须由企管部登记编号。 4.13外来文件的控制 4.13.1企管部负责公司相关业务涉及的外来文件的有效,组织各部门及时识别、更新、备案; 4.13.2品质管理部负责识别和确定公司有关产品方面的外来文件,并及时到企划部备案。 4.13.3各部门负责识别和确定与本部门业务有关国家标准的最新版本,并及时到企划部备案。 4.14每年年初,企管部组织对现有QMS/FSMS体系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并更新《有效文件清单》,发放到相关部门,各部门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适时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4.5条款规定。 5、记录 有效文件清单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文件更改单 文件销毁申请单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以提供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及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同时为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提供信息。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记录管理。 3、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4、职责 4.1企管部负责记录控制归口管理。 4.2公司与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部门,应按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活动做好记录。 5、控制程序 5.1记录的分类 5.1.1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主要包括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文件控制记录、检测设备标准记录。 5.1.2质量、食品安全活动的有关记录,主要包括采购的原材料检验试验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顾客对产品质量、服务和食品安全的投诉、产品生产和检验过程记录等。 5.1.3对顾客的质量、食品安全记录:主要包括对顾客服务、沟通、顾客满意等的记录。 5.2记录的控制要求 5.2.1记录应提供符合要求,以及为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5.2.2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并能提供服务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明,清楚地证明服务满足规定要求和程序。 5.2.3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5.2.4记录采用统一表码方式予以标识,表码的编号方法执行《文件控制程序》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5.2.5企管部负责编制[记录清单],登记公司所有质量记录,明确记录部门和保存期限,企管部每年对[记录清单]进行一次评审,并重新公布。 5.3记录的填写  记录填写应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种记录的负责人签名栏不允许空白,长期保存的记录要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 5.4记录的更正  如果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记录,应采取划改的形式,在划改处划一杠,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文字及标记,加盖更改人的名章或签名及日期。 5.5记录表样更改时,更改部门应填写[文件更改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更改,更改部门应确保更改后的记录及时发放到使用现场,按要求统一实施。更改部门应及时将更改记录报企管部备案。 5.6记录的保护和保存 5.6.1记录应保持清洁,字迹清晰,依日期顺序整理好,按类、号装订成册,保持记录的连续性;记录保存资料柜必须上锁,严防丢失。 5.6.2记录储存应专室、专柜,存放地点要干燥、通风、环境适宜,并做到: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盗、防污染、防变质。 5.6.3电子光盘及多媒体记录要防磁、防光、防压、防挤、防折、防化学污染,确保记录储存符合规定要求,防止记录的损坏和变质。 5.7记录的检索 5.7.1各部门负责保管的记录应及时分类归档,并进行编号,以便检索,取存,查阅。 5.7.2记录一律不准外借。 5.7.3因工作需要查阅记录时,应办理查阅登记手续。 5.7.4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要求时,在商定期内,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提供给顾客查阅,并办理查阅登记手续。 5.8记录保存期限 5.8.1生产过程记录和对顾客的记录按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的保存期保存。 5.8.2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等保存期三年。 5.9记录的处置 5.9.1在保存期内的记录如需处理,须经主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处理。 5.9.2记录失效或超过保存期时,由保管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经主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指定地点销毁。 6、记录:记录清单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有计划地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合格,并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提高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3.1.1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3.1.2组建审核小组,并任命审核组长。 3.1.3审核内部审核报告。 3.1.4向总经理报告内部审核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3.2企管部 3.2.1负责组织和管理内部审核工作。 3.2.2负责审核组成员的提名,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3.2.3负责发放审核计划。 3.3审核组长 3.3.1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且有内审经验和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并向管理者代表负责。 3.3.2制定审核计划,协助企划部选择审核组的其他成员。 3.3.3组织制定审核工作文件,并实施审核计划。 3.3.4编制内部审核报告。 3.3.5及时向受审部门报告不合格项,判断或组织讨论各审核员提出的不合格项性质。 3.3.6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审核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 3.3.7协调受审方与审核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工作。 3.3.8主持首末次会议、并在末次会议上宣读审核结论。 3.4审核员 3.4.1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内审资格的人员担任。 3.4.2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报审核组长审定。 3.4.3向受核审方传达审核要求。 3.4.4收集与审核有关的证据、记录、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 3.4.5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4.6收集与审核有关的文件,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3.4.7向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 3.5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3.5.1指派专人(联络员)负责陪同审核组工作。 3.5.2向审核组提供所需资料,以确保审核过程有效地进行。 3.5.3根据不合格报告,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3.6受审核方联络员 3.6.1熟悉本部门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情况,审核中起联络作用。 3.6.2积极协助和配合审核组的工作。 4、审核准则 4.1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 4.2 GB/TI9001-2008、GB/T22000-2006标准。 4.3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手册。 4.4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标准。 5、控制程序 5.1审核准备 5.1.1审核组长负责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编制计划时应考虑拟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重要性及以往审核的结果,计划应明确审核的准则、范围、目的、频次和方法等,每年至少审核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当发生下述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增加审核次数。 a)组织或程序有重大变化,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 b)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出现重大问题; c)外部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前。 5.1.2审核组成员由企划部提名,管理者代表任命其中一位为审核组长,审核员的选择应与本人审核的活动无直接责任,且具备资格。 5.1.3审核组长将审核任务分配给每位审核员,审核员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在实施审核前一周,企管部将内审计划向受审核方发放。 5.1.4受审核方在收到审核通知后如认为计划审核日期不合适,应及时与审核组长联系,重新落实审核日期。 5.1.5受审核方负责人必须通知本部门有关人员,并安排“联络员”。 5.2实施审核 5.2.1首次会议 5.2.1.1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应签到。 5.2.1.2简要说明本次审核目的,范围、准则、方法和审核要求。 5.2.1.3确定末次会议时间。 5.2.1.4保留首次会议记录。 5.2.2现场审核 5.2.2.1现场收集客观证据以标准规范为衡量尺度,作出公正判断,将现场观察、记录填入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5.2.2.2记录证据:审核员对审核过程中发现情况都应详细、具体地记录在现场审核记录中,全部记录工作应在离开审核区区域前完成。 5.2.2.3记录内容应描述确切的事实:哪里见到的,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是不合格项,依据是什么,谁在现场。 5.2.2.4评议审核结果 在审核检查工作完成后和末次会议前,由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总结所有的审核结果,以确定哪些要作为不合格提出报告;审核组应确保不合格报告的内容清晰,描述准确,有证据支持,并形成记录,应按审核所依据的标准、质量手册、末次会议上请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签名确认,对于客观证据不充分,疑点多,尚未构成不合格的应列为观察项,口头向受审方提出,引起注意。必要时,审核组成员应会同受审核方领导对观察结果进行复审,所有认为不合格的观察结果都应得到受审核方领导的确认,并商定一个解决不合格项的日期,如果双方各执已见,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可报管理者代表进行仲裁。 5.2.2.5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2.3末次会议 审核结束后,审核组与受审核方领导和管理人员举行末次会议,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 末次会议内容: a)出席会议人员签到; b)重申请审核过程的目的和范围; c)报告审核过程和综合结果; d)报告不符合项; e)审核结论; f)征求受审核方对本次审核的意见,澄清受审核方提出的问题; g)保留末次会议记录。 5.3编制审核报告 5.3.1审核组长在审核末次会议前编制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有关领导和部门。 5.3.2审核报告应如实反映下列内容: a)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审核日期; b)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计划和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c)审核组成员和参加出席首、末次会议者名单; d)陈述和分析不符合项的观察结果,并填写不符合报告; e)审核结论与建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薄弱部门和系统,以及未发现问题的部门和系统,针对审核目的和审核观察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作出明确的结论。 5.4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 5.4.1责任部门针对不符合报告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保留完整的整改记录。 5.4.2内审员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并做记录。 5.4.3管理者代表将审核的情况和结果及时向总经理汇报,并提出建议,由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管理体系全面评审。 5.5内部审核所有记录由企管部保存记录。 6、记录 6.1内部审核计划 6.2内部审核检查表 6.3不符合报告 6.4不符合项分布表 6.5内部审核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产品和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过程进行分析、评审,并采取适宜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已产生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提高产品质量和体系质量,实现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和体系运行中,对已产生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 3.1品质管理部和技术部负责组织对体系和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不符合问题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营销管理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控制程序 4.1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见4.2、4.3条款的要求. 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完善确定改进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品质管理部和技术部分别通过质量、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和产品持续改进的机会,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建议,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有关部门予以实施。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的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时;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时; g)其他不符合质量、食品安全方针、目标,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时。 4.2.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2.3.1对情况b),g)企管部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 4.2.3.2对情况c)由营销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转品质管理部确认,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品质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管理部,由营销管理部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2.3.3对情况d)由审核组发出[不合格报告],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4.2.3.4对情况e)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写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品质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5当出现情况f)时,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采购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品质管理部对其下一批进货进行跟踪验证。 4.2.3.6当出现情况a)时,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品质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3预防措施 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品质管理部要及时重点分析记录: a)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如调查表、排列图等)、市场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行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时,品质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栏,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品质管理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品质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由品质管理部负责人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项]上签名确认。 4.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中,总经理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品质管理部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3重要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5、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公司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包括体系的改进、变更的需要和目标的评审。 3、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4、职责 4.1总经理 a)负责按期进行管理评审; b)评审前提出评审的重点和对评审输入的要求; c)主持评审会议,对体系运行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明确改进任务和要求,并作好总结性发言,决定改进措施; d)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2 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a)负责审查管理评审计划,汇总并提交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b)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负责审查管理评审报告; d)负责评审后的跟踪检查及报告,并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 4.3 企管部; a)负责管理评审工作的组织工作; b)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整理管理评审所需资料,控制评审的输入. c)整理并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d)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实施管理. 4.4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a)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与管辖范围有关的资料; b)根据评审计划,出席会议并事先对公司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改进重点准备好意见和建议; c)参加管理评审,负责实施管理评审所提出的涉及本部门的改进措施. 5、控制程序 5.1评审频次 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食品安全事故或顾客、相关方关于产品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三方审核时。 5.2管理评审计划 5.2.1企管部在每次评审前一个月制定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的目的; b)评审的时间和地点; c)评审的主持人及参加人员; d)评审输入要求; e)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要求; f)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5.2.2企管部负责在评审前两周将评审计划分发至每位与会者。 5.2.3与会者接到评审计划后,按评审的输入要求一周内准备完成评审资料。 5.2.4企管部收集汇总与会者准备的评审资料,按评审的输入要求前一周提交管理者代表。 5.3管理评审的输入 5.3.1管理评审输入内容通常包括: a)评审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的结果; b)顾客反馈,包括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有关信息,顾客和相关方抱怨或投诉以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 c)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包括公司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验、效能考核评比的结果;包括重大质量、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d)产品、体系和过程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特别是对顾客满意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即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顾客、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带来的变化。 g)管理体系运行状态,质量、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h)验证分析报告 i)改进的建议。 5.3.2各部门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结合部门职能管理评审前一周提交总结报告,管理者代表根据各部门总结报告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形成管理体系运行总结报告和改进建议,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4管理评审的实施 5.4.1管理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总经理主持会议,企管部负责会议的准备工作,作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 5.4.2管理者代表报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5.4.3各部门负责人报告所管辖范围内的体系运行情况。 5.4.4与会者对提交的各项报告和资料逐项分析和讨论,对体系作出评价,确定改进项目,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 5.4.5总经理作总结性发言。 5.5管理评审的输出 5.5.1评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活动的结果,是总经理对公司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乃至经营理念作出战略性决策的重要基础。 5.5.2评审的输出应反映出对输入进行比较和评价的结果,并形成评审报告,内容包括: a)体系及其过程(工作质量)有效性的改进措施,对照输出提出的业绩要求,决定改进的机会和措施; b)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改进的决定和措施; c)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确定投入或调整资源的决定和措施; d)质量食品安全方针、质量食品安全目标适宜性及改进的决定和措施; e)对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结论。 5.5.3企管部整理管理评审输出,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相关部门。 5.6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5.6.1责任部门按照管理评审报告的相关改进措施,实施相应的对策。 5.6.2企管部负责对每一项改进措施实施跟踪,直到取得相应效果。 5.6.3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解决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向总经理报告跟踪实施的情况。 5.7由管理评审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8企管部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6.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报告 会议签到表 会议记录 员工培训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并提供适宜的培训,确保其能胜任本职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人员的能力要求,人员的资格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价以及人员档案的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岗位职责和权限及任职要求,规定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3.2行政副总负责审批企管部制定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指导日常工作。 3.3企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编制,并负责公司绩效考核工作,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 3.4企管部负责组织对各岗位人员能力的评价和确认工作。 4工作程序 4.1人员安排 4.1.1企管部制定公司内部各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业务接口关系,形成各部门《岗位说明书》,报总经理审批。 4.1.2承担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核应从教育程度、接受能力的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方面进行。 4.1.3企管部按岗位任职要求规定的岗位要求选聘、使用人才。 4.2人员培训 4.2.1总则 公司应不断给员工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各种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实现质量、食品安全目标做出贡献。 4.2.2培训对象 a)各类管理人员; b)新职、提职、改职(转岗)、人员上岗前; c)从事产品生产和检验的在岗人员; d)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的人员上岗前。 4.2.3培训内容 a)有关质量、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 b)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c)产品生产技术专业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等; d)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培训。 4.2.4与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的下列人员,须经资格考核,持证上岗 a)关键和特殊工作的人员,应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b)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特殊工种和须持证上岗的工种(健康证、电工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c)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4.3培训计划 企管部每年年底征求部门培训需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4培训实施 4.4.1充分发挥三级教育的管理职能,按职责分工,层层落实,逐级管理,做好培训计划的落实工作。 4.4.2每次培训,培训实施部门应保留记录,包括签到表、培训记录、培训效果评估记录等。 4.4.3培训类型有内部培训、脱产、委外、学历教育等。 4.5培训效果评价 4.5.1评价培训有效性的方式有:理论、实作考核、业绩评定、观察、征求意见等。 4.5.2深入班组,进行抽查考试、提问等,检查培训的落实及效果。 4.5.3深入作业现场,观察职工的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4.5.4企管部建立和保持职工教育、培训经历、岗位技术认可的记录和档案,并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培训效果评估表]。 5、记录 [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记录] [培训效果评估表] [签到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HACCP计划中关键限值偏离,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下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实施有效的控制,以防止不合格的出现与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关键限值偏离、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下生产的产品的控制和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交付后产品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品质管理部负责原辅料不合格品,成品中内在质量和外观不合格品的监测和判定。 3.2品质管理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半成品不合格,设备、环境卫生微生物不合格品监测和判定。 3.3食品安全小组组员负责对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超出关键限值偏离条件下的产品进行评审和纠偏。 3.4 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的具体执行。 4、工作程序 4.1 超出关键限值的产品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4.1.1对于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条件下的产品由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若评价为潜在不安全产品则按4.1.2进行。 4.1.2对于潜在不安全产品除非以下情况可放行: a)有其他证据,如品尝和对比试验的分析表明本产品为安全产品;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若加工是在不符合条件下,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规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 否则,视情况进行重新加工或报废。 4.2不合格品的分类 4.2.1原辅料不合格:理化及卫生指标不合格,外观、包装、数量等不合格。 4.2.2半成品不合格,理化指标不合格,卫生指标不合格。 4.2.3成品不合格,理化指标不合格,卫生指标不合格,感观指标不合格,包装不合格,外观不合格。 4.2.4设备环境微生物指标不合格。 4.2.5产品交付后发现不合格。 4.2.6品质管理部巡检中发现不合格品。 4.3原辅料不合格的识别和处理。 4.3.1质检员在进货验证中发现不合格品后应予以记录,仓库管理员将其单独存放并标识为不合格,质检员进货验证记录报品质管理部负责人处理。 4.3.2处理方式可以采用让步接收,退货、换货。 4.4不合格半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化验室按检验计划,定期对麦汁、发酵液、清酒液进行取样做理化、卫生分析结果及时报相关部门,技术部根据理化指标及时调整工艺,确保半成品理化、卫生指标符合内控标准。 4.5成品不合格识别和处理 成品理化、卫生指标由生产过程通过控制和调整工艺来实现。品质管理部在成品检验中发现理化、卫生指标、包装、外观不合格,通知车间采取返工或报废方式以予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成品不合格不得出厂。 4.6设备环境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通知生产车间或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并填写记录。对本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按4.1.1要求进行处置。 4.7品质管理部巡检中发现不合格后,品质管理部下发[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品质管理部并跟踪验证整改措施。 4.8返工后的不合格品由品质管理部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并填写记录。 4.9对于已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品质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营销管理部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办法,必要时启动《产品撤回控制程序》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5、相关文件 《HACCP计划》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不合格品处置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1、目的   明确监视和测量装置现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正常运行,为企业生产和提供准确的计量数据,特制定本程序。 2、职责 2.1设备部负责生产用特种设备和流量计类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和校准工作; 2.2 品质管理部负责实验用检测和其他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 2.3各车间负责对生产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日常检查工作。 3、在用计量器具的巡查 3.1设备部和品质管理部分别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清单]并建立管理档案; 3.2压力表的日常巡查,由各车间进行,如发现有异常,立即通知设备部,发现压力表损坏,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3温度表的巡查 3.3.1各车间每天对关键温控仪表(主要指糖化系统以及灌装车间杀菌机)进行一次巡查,如遇特殊情况(如未生产、空锅、锅内液位不够、煮沸锅在煮沸)则不查,巡查时填写记录。 3.3.2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部联系,督促尽快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对以上关键仪表在失准期间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评定。 4、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抽检 4.1设备部每周对全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巡查,对巡查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做出汇总,报相关责任部门整改。 4.2品质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实验用监视和测量装置每周巡查; 4.3抽检工作由相应指定的检定人员实施,并做好检查记录。 4.4凡抽检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立即停用,并由相应管理部门联系维修、校准或检定工作,合格后方可使用。 5、校准和检定工作 5.1品质管理部负责实验用检测和其他计量设备校准和检定工作,设备部负责生产用特种设备和流量计类装置校准和检定工作,包括监视和测量装置配备和在规定有效期内完成检定和校准等,指导生产部门做好使用管理工作。 5.2凡公司自校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校准规程,定期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5.3品质管理部和设备部负责监督落实巡查、抽检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整改情况,保证记录准确真实。 5.4品质管理部和设备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准确度、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及测量活动中所引起的计量纠纷提出处理建议。 6监视和测量装置检定周期见检定证书有效期要求。 7记录 [监视和测量装置清单] [巡查工作记录]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策划,输入、输出及开发的评审、验证、确认等控制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开发新产品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新产品开发的策划、组织协调工作。 3.2生产车间负责新产品的试制。 3.3品质管理部协助技术部进行新产品的验证。 3.4营销管理部负责编制《市场 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就业的调研报告XX公司人才现状调研报告XX村综治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并提出新产品开发需求和新产品开发的确认。 3.5总经理负责审批项目建议书,下达新产品开发任务。 4、工作程序 4.1开发的策划 4.1.1开发的时机 4.1.1.1根据市场调研和社会需求,开发新品种。 4.1.1.2根据市场反馈,对老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改进。 4.1.2营销管理部负责编制《市场调研报告》,并提出新产品开发需求,技术部据此提出开发项目建议书,报总经理审批。 4.1.3总经理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开发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根据会议决定,总经理审批。 4.1.4技术部编制新产品开发实施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开发策划,策划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开发的阶段,阶段包括立项阶段,产品质量确定,制定工艺方案,小型试验,产品确认,小批量生产、试销、信息反馈、工艺调整、定型、批量生产,具体开发流程见附图。 b) 规定相应的各阶段评审,验证,确认的活动和方法。 c) 明确开发阶段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d) 对开发过程中的接口及相关文件,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作出规定。 e)开发策划的输出形成《新产品开发实施计划》,随开发的进度,在适当时对策划的输出(开发计划)给予更新。 4.1.5参加开发工作不同部门或人员,应定期进行开发信息的沟通,项目负责人对开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确保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4.2开发的输入 4.2.1技术部负责产品开发输入的确定,对开发的输入规定采用明确的文件形式,输入应包括: a)产品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啤酒的口味及内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b)有关产品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 c)试用时以前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提供情报信息。 d)开发所必需的其他条件或要求。 4.2.2开发的输入应形成文件,技术部填写开发输入清单,附有各类相关资料。 4.2.3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开发的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或解决,确保开发的输入,满足任务书的要求。 4.3开发的输出 4.3.1开发人员根据开发的输入,《项目建议书》和《新产品开发实施计划》等开展开发工作,并编制相应的开发输出文件,开发输出文件一般为:产品内控标准(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外观、包装等)验收标准、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原辅料明细、设备要求、开发总结报告等。开发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 a)满足开发输入的要求。 b)为产品生产提供必要的信息。 c)确定产品验收标准。 d)涉及产品安全、卫生、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4.3.2项目负责人对输出文件进行审核,并填写开发输出清单,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至使用部门。 4.4开发的评审 4.4.1 开发部门应根据策划的安排在适当的阶段组织开发的评审,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评审阶段主要有立项评审,产品标准和工艺方案评审,定型评审等。评审的内容包括: a)评价产品的开发是否具有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 b)识别开发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4.4.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包括与所评审的开发阶段有关部门的代表,必要时可邀请同行业专家参加。 4.4.3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开发评审报告,对评审作出结论,对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改进开发质量。 4.4.4开发部门保存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改进措施的记录。 4.5开发的验证。 4.5.1开发部门根据策划的安排在适当的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验证,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开发的输出满足开发输入。验证的方法按策划的安排进行。可用的方法有: a)小型试验,验证工艺方案可行性。 c)化验室对产品进行检验 b)品评小组对产品进行品评,发现不足,实施改进。 4.5.2根据评审通过的开发输出文件,技术部门对开发的输出进行验证。 4.5.3技术部门应认真记录验证的结果,对验证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开发的输出满足开发输入。 4.5.4项目负责人综合所有验证结果,编制开发验证报告,记录验证的结果及跟踪的措施,确保开发输入中的每一项要求的实现都有相应的验证记录。 4.5.5技术部门保存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4.6开发的确认(定型) 4.6.1营销管理部组织开发部门以会议形式进行产品确认,确认有下列几种方式: a)产品试销后,由销售部门广泛征求顾客意见,向定型会提交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评价。 b)组织同行专家、顾客代表参加的评审组,召开确认会,评审组提交项目确认报告,即对开发项目进行确认。 4.6.2确认的目的是确保开发满足规定预期的要求。 4.6.3开发部门保存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4.7开发更改的控制 4.7.1开发部门在后续的开发阶段,评审或验证过程中,识别和确定产品开发的更改。更改内容可能涉及产品质量(外观、包装、风味、风格等),工艺方案的调整。更改部门应填写开发更改单并附相关资料,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7.2当开发的更改可能对产品质量其他方面造成影响时,在更改前应将更改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更改前根据所更改的内容对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由总经理批准。 4.7.3开发部门保存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5、记录 项目建议书 产品开发任务书 新产品开发实施计划 开发输入清单 开发输出清单 开发评审报告 开发验收报告 项目确认报告 开发更改单。 新产品开发流程 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 a)规范采购作业程序,使采购作业和货款支付有所遵循; b)提高采购效率,服务生产和销售; c)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职责 2.1采购部为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物资采购的主管部门。 负责组织供方评估,保存供方质量记录,提供合格供方名单。 负责编制采购订单,签订采购合同。 负责物资处置,办理入库、让步接收、扣除或退货手续。 2.2设备部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 2.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和报批;配合采购部处理相关业务。 2.4总经理和财务副总对采购计划和合同审批。 3、定义 3.1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3.2验证: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的认定和提供。 4、工作程序 4.1 物资分类与供方控制 4.2物资分类 a)A类(A-1、A-2、A-3): A-1进口大麦、啤酒花(苦花)、酶制剂;A-2麦芽、啤酒花(香花)、酒花制品、添加剂、过滤材料、贴标胶、润滑剂、洗瓶剂、纸箱、啤酒瓶、瓶盖、商标、易拉罐、塑箱;A-3大米、煤、清洗剂。 b)B类:冷介质、封箱胶带、热缩膜、消毒剂、NaOH、轴承、阀门、标准备件、电器等物资。 c)C类:小五金、大五金、办公用品、劳保用品、记录表格、玻璃仪器、杂品、钢材、建材、油料、促销品、非标准件、工具、橡胶制品等物资。 4.3供方控制 根据供应的物资类别
本文档为【ISO9000认证程序文件汇编10120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07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7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1-11-16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