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学概论 文档

史学概论 文档

举报
开通vip

史学概论 文档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 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

史学概论 文档
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 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记述内容丰富。《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5.《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这部书对后来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6、史学本体论:史学本体论也称为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其核心为社会历史观。 7、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 8、史学方法论 史学方法论是指阐释和揭示历史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从史学方法论的发展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是没有明确分界的。从史学的现状来看,科学、完整的史学研究方法体系还没有建立,这直接影响了史学方法论与史学研究方法的区分和界定。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方法论,积极吸取各派方法论的合理成分,力图克服它们的片面性。唯物史观把历史现象或历史过程,分为个别、特殊、一般这样三个层次。 9、阶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阶级分析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解释社会历史事物的方法论观点和法则。 10、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开创了思辨历史哲学的复兴。斯宾格勒用一整套文化形态理论来解释世界历史。它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文化兴衰史,历史研究对象应该是各种文化。研究世界历史,就是研究各民族历史、各地区各种文化的历史。人类文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文化,一是高级文化。 11、汤恩比《历史研究》:12卷本的《历史研究》。在此书中,汤因比用他的“文化形态史观”理论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汤因比认为历史研究的单位和范围就是文明社会。文明社会是一个整体,它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12.《七略》采用了六分法,将所辑书目按照学术性质分类编目。它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的方法。《汉书•艺文志》保存并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即把图书分作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每类之下又分为若干小类。由于当时史学还不发达,史籍数量尚少,六分法中没有独立的“史部”,史书类是附属于“六艺•春秋”类之后的。 13、善本:善本即好的版本。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二曰精本,三曰旧本。”足本,即指无缺卷、未删削之本;精本,即指精校、精审、精注之本;旧本,即指旧刻本、旧抄本。从治史的角度看,能得到古书的善本,是从众多古籍中搜集到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条件之一。 14、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又称“比较史学”。到目前为止,给历史比较分析方法下一个确切而公认的定义还很难。但是,在中国学者的表述中,大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历史比较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异同,探索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或特殊性的一种史学分析方法。 15、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又称计量史学或历史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 16、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历史心里分析方法,又称心理史学、心态史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及特征的分析,对历史现象做出解释和研究的方法。 17、口碑史料。一些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人物的亲朋故友,在他们心中保存着不少当时历史的事实情景,都不同程度地有一本历史“陈年旧帐”。这些往往都还停留在人们口头的追忆与传述。我们称为口碑史料。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口述历史”亦是口碑史料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历史老人逐渐谢世,及时收集这部分口碑史料,是史学工作者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18、民族调查资料。主要是指对于仍然处于社会历史发展比较落后阶段的民族的调查资料。研究民族学的学者通常都要做这种调查,收集大量资料。例如,郭沫若的《青铜时代》是在对彝族社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简答: 1、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在历史发展中,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辨证地存在于一起的。尽管历史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是,却都要受着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制约。与此同时,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又只能通过历史的多样性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具体的历史进程,才能够体现出来。例如,正是通过了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两次内战以及1688年的“光荣革命“等一系列的具体事件,体现出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同样,通过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也都能体现出这个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的束缚,其后新的生产关系又要求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了历史的多样性,历史的统一性也就无从谈起。 2、简述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①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即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②历史的偶然性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历史的必然要通过历史的偶然为其具体的形式来加以实现。 ③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 3、简述历史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 对于历史的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为史学界和某一位史学家,可以有所分工,有所偏重。一部分人多做些微观的认识工作,更侧重于从事辩伪、校勘、考据历史文献和历史事实的研究,而另一部分人则多做些宏观的认识工作,纵通古今,比较中外,总揽历史全局的发展,更多地着眼于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允许的,也是事实上存在的情况。但是,作为史学研究整体,这二者却必须结合起来,既不能只是考据史料,只讲微观认识一些个别的历史现象,走入“史料即史学”的泥潭。也不能只是着眼于宏观考察历史,“放空炮”。只有把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历史科学。 第二,从认识过程来看,对历史的微观考察属于感性的认识阶段,是要弄清一个个的历史现象,而对历史的宏观考察则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结果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微观考察是这个认识历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仅只有微观考察,只是弄清一个个的历史现象,还不能说已经真正地认识了历史,只有通过宏观考察,才能够使历史的表面现象得到升华、深化,才算是真正地认识了历史。 4、历史中观研究 在微观与宏观的认识历史之外,还有的学者提出了中观认识历史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以明末李自成农民战争的研究为例,它既要有微观的考察,如李自成起义时间、关于李自成的死等等,这些都需要而且也已经有人在那里进行详细的考据,至今还有不少的分歧意见。同时,它更是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研究和把握,要把李自成起义与明末当时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联系起来等等。这样才能够认清这次农民战争,揭示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某些规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微观地考察历史与宏观地考察历史二者始终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了关于李自成农民战争的中观认识。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中观研究将一组事件和历史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根据时间、空间、内容等弄清它们之间的外部联系为自己的任务。历史的中观考察,不是一般的宏观考察与微观考察的结合,二是从客观历史的特点出发,从考察的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将其与宏观考察、微观考察并列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一种类型,是历史认识活动中的一个“层次”和一个“阶段”。 5、简述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①收集、整理史料,获得证据。 一是史料的分类。史料的种类很多: 史迹遗存 、历史文献 、口碑史料和民族调查资料 。 二是史料的辨伪与考证。 三是史料与史学研究。 ②分析研究史料,形成历史认识。 尽管史料有许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它本身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因而仍然是我们能够认识、研究人类历史的唯一源泉。 历史结论一般都是从对史料的分析中得出的。无论是公认的结论还是有争议的问题,都有史料作依据。 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史论结合;2)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看看) 6、简答史学的社会功能? 1、史学对于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作用: ①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即自己国家的国情和世界的今天,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投身到人类进步事业中。 ②帮助人们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展望未来,更自觉更有信心地投身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现实活动中去。 2、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借鉴,即是拿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以之为镜,找出自己的得失,然后吸取经验教训,以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重蹈前人的失误。 3、史学的教育功能: 从广义来说,掌握、传播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现实、认识国情、面向世界,懂得历史规律,正确地展望未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获得历史借鉴,等等,都可以算是历史的教育。如果狭义地理解历史的教育功能,一般的则是指历史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伦理、品性情操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 7、唯物史观的史学方法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历史主义”: 由于历史“一度”性特点所决定,看待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的事、认识和评价生活在过去某一时空中的人物,需要确定基本依据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这个基本依据和标准就是“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史学方法论观点,历史主义大致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 一、一切社会制度和现象都是历史的产物,进行研究时,应当从产生这些制度和现象的条件出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同时发生的许多现象相互关联,并互为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任何历史现象的研究,都可能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糊涂账,甚至是一堆荒谬绝伦的错误。 二、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具体的环境之中,如果脱离这些具体环境研究历史问题,做出某种对历史的论断,无疑是缺乏科学性、站不住脚的。 三、从发展中考察一切历史现象,从动态的而不是静态角度看待和评价一切历史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发展运动着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二是这一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因此,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要树立全面的、动态的评价观,具体考察和揭示每个历史事物各个发展阶段的轨迹。 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观点,在历史研究中,历史主义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是指导探究一切历史事物、解决一切历史问题的科学法则之一。离开了历史主义,历史研究会失去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评判标准,历史学将会走入非科学化的歧途。 阶级分析: 马克思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发展。主要证明了以下几点:“一是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是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是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阶级分析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解释社会历史事物的方法论观点和法则。 阶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一是阶级分析是解开人类文明史一切关系的一把钥匙。 二是进行阶级分析必须研究各阶级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 阶级分析是指导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法则之一。 8、怎么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 意大利的新黑格尔主义史学家克罗齐(1866—1952)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认为历史与哲学的同一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当历史被提升为关于永恒的现在知识时”,历史才“表现为与哲学是一体的,哲学原不过是关于永恒的现在思想而已。”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的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是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三层含义都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使过去的历史获得了当代性。”克罗齐认为实证主义史学脱离现实,既找不到历史的真实,也无助于人们认识现实。 9、简述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 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第一代,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是第二代,60年代以后到今是第三代。 第一代年鉴学派以费弗尔和布洛赫为代表,他们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特别是社会史的方法,力图再现封建社会的结构。 第二代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有布罗代尔、拉布鲁斯、古贝尔等。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从对社会结构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数量化的人口学成为研究的突出课题。特别强调数量经济学与历史人口学的方法,致力于经济史的研究。 第三代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勒高夫、乎雷、拉杜里等。这一时期偏重于利用人类学及精神分析学的方法研究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特别注意历史人口、社会历史心理、人类生活的条件和文明史的研究。 10、历史研究方法分类 (1)方法论:历史主义、阶级分析 (2)具体方法:文献的方法(资料法)——目录运用法、版本运用法、校勘法、辨伪法、考据法 (3)分析的方法:历史比较分析、历史心理分析、历史宏观与微观分析、历史系统分析 (4)记述的方法:历史地理测量法、碳14测定法、历史统计法(经济史)、模拟法(科技史)、图标法 11、史书的辨伪八法 明代学者胡应麟通过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著成一部辨伪专书《四部正讹》,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辨别伪书的八种方法,即“辨伪八法”。 一是“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二是“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三是“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四是“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五是“核之文,以观其体” ,六是“核之事,以观其时” ,七是“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八是“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 12、史学本体论探讨的历史问题: 历史是什么?历史过程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与自然界的现象有何异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在历史上起什么作用?会不会最终消亡?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怎样认识个人和群体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有没有客观规律可循? 论述: 1、简答历史的主要特点? (1)历史的内容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人的活动 :人的存在,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首要前提。 (2)历史不可能重演 :历史现象按照时间顺序发生、发展,一去不复返,不像某些自然界的现象,可以“重复”地出现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其“再现”。 (3)历史具有复杂性 :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特质上。即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在受着客观规律支配的同时,还受着有意识的人的牵动,正是人的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4)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辨证地存在于一起的,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5)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①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历史的偶然性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③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 (6)人类社会的历史与自然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 ①自然界制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 ②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并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史的内容。 2、史学的分支 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分出许多的门类,并都能相对地成为独立的史学学科。这种史学的分科,反映了史学在其研究过程中的不断深入与细化,对于现实的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按照史学研究的对象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 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都属于通史类著作。 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创始于西汉班固的《汉书》,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如《元史》等。 二、按照史学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度,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和乡土史等。 世界史,指其研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如世界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 国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都称国别史,如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关史书。 地区史,指只涉及世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科和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 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书著。如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 三、按照历史的不同地域、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可以有各种不同学科的专史。如经济史、政治史等的研究与相关史书。 四、由对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科和书著。如以研究、阐明史学自身规律的史学理论。 以上的史学分科并不是决对的,常常是在一个分科或书著里兼有几类问题的研究与叙述,如断代的史料学、国别的专史等。 3、简述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阐述: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纷繁复杂的关系。 ① 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公元前209年秋,一对900人的戍卒走在安徽宿县大泽乡,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根据秦律,戍卒不按期到达将会斩首。这时有个名叫陈胜的戍卒,奋臂一呼,于是大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掀起了一场农民战争的巨大风暴。后来,虽然陈胜败死,然“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正像汉初贾谊概括的那样:“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一作用显然带有着许多的偶然性,如“遇雨失期”,九百戍卒中有个陈胜存在,乃至戍守渔阳的遥远,大泽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但是,恰恰是这一事件引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了秦朝灭亡。这一偶然事件背后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呢? 秦王朝是在战国时期政权纷立、战祸连连基础上建立的,其时战争的残酷犹如孟子所说:“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那时,社会经济的残破和人民生计之艰难是完全可想而知的。但是,刚刚“得离战国之苦”的秦王朝不仅不思“休养生息”,反而征用大量人力物力修阿房宫、筑骊山陵墓、建长城、伐南越、戍五岭,徭役、兵役极度的繁重,再加上它又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从而造成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其统治岌岌可危,灭亡是必然的,积怨已久的人们只需要一个时机就会“揭竿而起”,而就在这时,一队远赴内地的戍卒走到大泽乡遇大雨,不能如期到达戍守地点,面临死亡的威胁,被迫起义,秦朝灭亡的“必然”正是一系列“偶然”的具体事件得以实现的。 ②历史的偶然性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历史的必然要通过历史的偶然为其具体的形式来加以实现。但是,偶然性却不是只在那里消极地体现必然性。相反,它对必然性的实现、完成,能够也必定起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事变要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要成功,都常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其迟来与速来,却常常是与某个或某些杰出的个人的出现相联系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军事独裁者”,而拿破仑个人的军事才干和政治魄力,恰恰适合了这一需要,因而他的登台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出现,就极好地完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赋予他的历史使命。拿破仑成为“军事独裁者”这个“偶现象”无疑是大大地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进程。 也要看到历史的偶然性有时又阻碍、延缓了历史必然发展的实现。一次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或正在发展,而由于出现错误的领导或错误的举措,结果使得革命遭受挫折乃至失败,历史为之“倒退”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至于在战争中由于指挥员个人的“偶然”因素,致使战局改变,导致本来必然胜利的结局,却以败北告终的事实,就更多了。同时,某一场天灾、瘟疫等自然界的“偶然性”延缓了历史发展必然的迅速实现,也使人类历史上常有的事。凡此种种,都是历史偶然性从反面影响及于历史必然性的表现。 ③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我们在历史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些偶然的事变成功了,甚至演化成了一场改变历史面貌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本纯属“偶然”的事件,却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其结果导致法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这一天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庆日。由美国共和党领袖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契机,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最终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获胜,成了影响美国历史发展深远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样1911年10月,由于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其总部机关(汉口饿租界宝善里)秘密试制炸弹失慎爆炸的“偶然”事变,引起的武昌方面新军的提前起义,成为推翻清王朝乃至两千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先声。1919年5月1日至2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历史阶段。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从当时看,甚至对于张学良、杨虎城这样的事变发动者来说,都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乃至于带有突发性质。可正是这一事变的最后“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开创了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些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乏成功的和意义深远、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历史“偶然”,之所以能够如此,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符合了当时外国的或中国的“经济的必然”。 反之,历史上某些不符合必然性的偶然事件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一个小小插曲;有的即便暂时成功,甚至维持了几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但是,终归还是以其一败涂地而告终,历史并不因其“偶然”事变及后果而改变自己总的进程。如1915年12月发生的袁世凯复辟帝制史称“洪宪帝制”的时间与时隔不久,发生在1917年6月的“张勋复辟”事件都是如此。同样,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二世的复辟与美国南北战争以后林肯被反动分子所刺杀,未能丝毫改变英国和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亦是如此。这些都同样表现出了历史必然性的作用。 4、试论史学理论呈现的基本状态?(5个方面) 一、存在形式多样化 : 1、史论: 是史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历史叙述中插入的对历史事件的议论,这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尤其突出。这种形式,最早见于《左传》中的“君子曰”。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就是这种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 2、独立的历史评论文章: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文集、总集、文选、奏议、书信之中,都有专门评论历史的文章。如诸葛亮《诸葛亮集》中的《隆中对》、柳宗元《柳河东集》中的《封建论》等。 这些史论文章,或陈述历史形势,或纵论兴亡成败,或阐说历史环境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或论述某个皇朝存在的根据,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3、史学理论专书: 宋人范祖禹的《唐鉴》、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 。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雅斯贝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 二、多种流派并存 :由于史学研究者的世界观不同、所依据的哲学流派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史学理论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各自建有不同的史学理论体系,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自己对史学的理论看法。 18世纪初 理性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史学 、19世纪40年代后期实证主义史学 、19世纪后期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 。 三、探索的问题具有连续性 : 1、对君主评价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对治乱兴衰原因的理论探索。 3、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对“时”与“势”的论述。 另外,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何种作用;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性存在等等。 四、“寓论于史” :五、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5、史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 一、历史学理论有助于把零碎的、分散的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和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现象,往往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与一切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中介”,唯此才能从统一的整体上认识人类历史,而不至于陷入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能够局限于对一个个历史现象的了解,而不能够将其串联起来从中认识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而要想联系地看待历史,并能把各种历史现象正确地联系在一起,就只有借助于理论的功力,尤其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 二、历史学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历史现象只是认识过程的感性认识阶段。理论认识阶段需要在广大的现象基础上,经国科学的形成概念,经过严谨的判断、推理,才能完成,而理性认识阶段就不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乃不联系”;它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额整个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阶段。因为我们“认识的真正人物在于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理论的认识”。即“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三、史料的鉴别、整理需要正确科学的历史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历史上曾有人以崇尚史实即是历史学的说教,来反对理论对史学的指导地位。“乾嘉学派”对历史就专一主张训诂考据史料,不事义理分析;后来又有人提倡“史料即史学”的史学研究宗旨。但是,他忽视了前边我们所说的一个事实,即史料尤其历史文献,既然是由主体的人所记述,就难免掺杂着许多记述者的主观色彩和成分,这里除了其他一些偶然因素外,归根到底是这些记述者的阶级局限与时代局限所致。 我们鉴别史料,就需要具有理论思维,从当时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特征等方面入手,予以分析,才可以分辨真伪,寻根溯源。 6、历史计量分析方法: 定义: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又称计量史学或历史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 作用:①借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迅速地处理以往传统史学无法处理的问题,如大量的数据工作;②由于能够为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促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计量研究;③还使历史学家发现了许多传统定性研究难以发现的东西计量史学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采用了计量分析,历史学家更多地把目光转向了下层人民群众,转向了物质生活和生产领域,转向了家庭史、妇女史、社区史、人口史、城市史等专门史。 注意问题:一是历史计量分析方法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离不开价值观和理论的指导。历史研究者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思想、立场及理论模式的制约,研究成果有赖于史学理论的指导。 二是在运用历史计量方法时,要处理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因为历史定性分析往往是与历史定量分析为前提条件的。定量分析是属于微观分析方法,在确定局部或个体现象时能起到较准确的证据作用。在正确评估它的作用时,还要看到它自身带有局限性。那种认为计量分析方法是可以解决一切历史问题的唯一方法的认识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单纯依靠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历史的性质,对于历史现象作出解释是毫无疑义的。定量分析的结果只有经过定量分析的处理加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是历史计量分析方法与其他历史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同其它任何一种研究方法一样,计量分析方法在研究中总是和其他研究方法联系起来应用才能发挥作用。如: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某一朝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状况就需要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分析工作,社会阶层的划分就无法科学地确定。另外,对于所能够收集到的数据也需要进行统计分类,进行定量分析。没有定量分析,对于社会各阶层就无法给予必要的量的说明,定性也会模糊不清;必要时,对于整理出来的数据、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还需要比较分析,只有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更少片面性、随意性,才更加坚定可靠。
本文档为【史学概论 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729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3-14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