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成语吧?我们来个...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成语吧?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很大一部分成语就出自古代典籍,比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自相矛盾》。(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释题)2.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出示)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字词。(重点指导“鬻,吾,弗”的读音。)2.学生自由诵读后,个别抽查,小组竞读。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一同读文章,疏通阅读障碍。(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2)学生练习把语气读通顺、读流畅。(3)不理解的词句圈起来,同桌互相探讨,整体把握寓言大意,4.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誉”与“誊”不同,形近易误。(2)学生在生字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方法这则寓言故事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学习文言文先要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熟读成诵。)二、细读课文,明白寓意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2.小组交流不便于理解和读不通顺的语句。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理解的句子。(1)课件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之中“之”字的意思。(2)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5.自主思考,集体交流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又会有哪些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呢?6.读了他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7.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其人弗能应也)不能够回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瞠目结舌)8.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说话内容互相矛盾的情境。)9.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三、课堂小结1.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学以致用。学生齐背诵。2.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故事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的凝练之美。[教学板书]15自相矛盾矛(利)——于物无不陷盾(坚)——物莫能陷自相矛盾(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教学反思]本文形式简洁、含义精辟。课前,我引导学生搜集与寓言有关的知识,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意思,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上,我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常识的积累,自主学会分析文言文。分析寓意时,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反复朗读和学生讨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力求让学生读出感情。16.田忌赛马[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录像,导入新课请大家观看《田忌赛马》录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场比赛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1.抽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3.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4.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课前准备的马,演示比赛的经过,说出比赛胜利的原因。)5.指名朗读,指导理解两句话。(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打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2)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又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6.假设:(1)如果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孙膑的计策能成功吗?为什么?(2)如果要进行加赛,齐威王看破了孙膑的计策,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中下中;下上中,田忌要想取胜,应该怎么办?(黑板连线)7.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认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角色朗读,升华认识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过渡语的理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2.指名角色朗读,并说说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读?有什么新的认识?)3.学生评价并朗读。(启发说出理由)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四、课外练习,巩固认识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古诗资料,请同学们听。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名叫田忌的大将特别喜欢赛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与他相关的历史故事。2.田忌和谁赛马?最后赢了吗?二、学习“赛马”部分1.找出赛马的段落。(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经常同谁赛马,大家的马脚力相差多吗?(2)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交待了赛马背景。从哪儿到哪儿写的田忌赛马取胜?(学生快速浏览交流总结:1~2自然段交待了赛马的背景;13~14自然段写田忌听取了孙膑的主意,在赛马中取胜。)2.自学这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弄懂。(1)出示学习要求:①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4自然段。②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赛马取胜的经过。田忌听取了孙膑的主意,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比赛取胜的过程。(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田忌取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②指名读13~14自然段。③另一生上台讲述田忌赛马取胜过程,教师演示课件。(4)教师适时传授写作方法:我们今后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三、质疑,推理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3: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4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比较:夸耀——夸奖。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评价——全班齐读。3.小结:谁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4.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五、总结积累1.指名总结全文,教师适时指导。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六、悬念作文。(选做)(1)田忌赢了赛马,非常高兴,正想与孙膑回家畅饮一番,忽听齐威王在背后大喊:“孙膑,慢着!”……田忌将如何应付?孙膑还能帮得上忙吗?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2)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方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竞赛中获胜吗?请同学们拿笔将第二次竞赛改写一下。[教学板书]16田忌赛马前提条件:马脚力相差不多,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赢)齐威王(输)下上上中中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教学反思]《田忌赛马》是一篇历史故事,田忌听取孙膑的主意在赛马中取胜是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为了尊重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我说:“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做统一结论,只是引导。在课上我设计了: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很兴奋,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通过这一堂课,感受到自己评价语言的匮乏、评价方式单一。如果在这方面提升一下,相信整个课堂的氛围会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好。17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2.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三、品读第1—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1.教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要求:(1)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班级汇报。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3.“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和情况危险的成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2.齐动脑,想办法。(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学生各抒自见)(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教学反思]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除此,在这节课的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围绕“探险”编一个故事,做到语句通顺,故事情节完整、内容具体。[教学重难点]习作中故事情节完整,内容做到具体、生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融入生活。课同学们,千百年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你喜欢探险吗?想不想来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探险?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探险的世界吧!二、审题指导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写的是探险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融入你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想象的内容。要描写想象中的探险经历,让读者在惊险的故事中,感受刺激的情境、受到启发。2.审重点:探险故事首先要突出一个“探”字,“探”是寻求、探索的意思。要写清楚探什么,怎么探,探的结果如何?二是要突出一个“险”字,要有意制造险象,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从而使探险经历具有传奇色彩。3.拟题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的题目可以根据探险的人物或探险的场景来拟题,也可以两者结合,想一个具有新意的题目。如,《荒岛探险记》《南极冰川历险记》《胆小鬼探险记》《鬼洞的秘密》。三、选材指导,构思点拨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探险故事,你们想写哪方面的内容?怎样选材?1.确定探险的场景。无论是写亲身经历的探险,还是想象的探险,都要选择具体的、有特点的地方。要选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地点来写,如果你对“火星”一无所知,就不要去选择火星探险来写。2.设置好险情。写想象的探险,要有意制造一些现象,可以写环境的危险,景物的奇特,也可以写野兽的凶猛。写前要列一个情节线索,把故事梗概写下来,想好在哪一部分会出现怎样的险情,是怎样排除险情的?3.突出中心,注重立意。写前要想好写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整个故事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探险,就要设置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情节。四、写法引路(一)善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险”字,可以通过描写环境的奇特来表现。我们可以根据情节设置一些奇特的景物。会吃人的草木、长着眼睛的古树、令人不寒而栗的鸟叫、四处逃窜的大蛇……如果能把这些罕见的景物写得具有特色,就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自由大胆的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化的写法。1.自由大胆的想象。编写探险故事要善于自由、大胆的想象,通过想象、幻想、夸张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故事中的食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在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时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理,符合事物的特点,使想象合情合理。2.万事万物人格化。我们所说的人格化的手法,简单的说就是把动物、植物、学习工具等一切事物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成为我们探险的伙伴、友情的见证者。让危险的陷阱或故事主人公具有人的语言和思想。五、探险故事,你说我说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敞开心扉说探险,把你构思的探险故事给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3.课文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的课文,想想他们是怎么写的,借鉴到本次习作的过程中。六、开心练笔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探险的内容进行试写,注意要把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力较好的同学还可以把自己心情的变化写出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开心点评这一节课是点评上节课交流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重点点评可借鉴的地方,从而总结经验。二、指导修改这是提高习作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改、互改,教师巡视。1.是否有中心,有重点。2.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3.事情的经过是否清楚。三、学生按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誊抄到作文本上[教学反思]想象是欲望的一种意象化表达和满足。因此成功的想象作文,必始于欲望的有效唤醒和刺激。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惊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青春初期的反叛、碰撞、迷惘、亢奋,正是生命的冒险意识的年龄表征。学生想象的饱满、自由的展开,直接决定着想象作文的成功与否。教学设计中,我先对学生进行审题和选材指导,再进行思路点拨和写法指导,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唤醒想象的表达欲望,拓宽习作思维。整节课进行下来较为流畅,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了解词语中古今义的不同;体会在不同情境下,利用时间长短来表达感情的方法。3.复习修改符号的运用。4.积累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学重难点]了解词语古今义的不同,积累名人名言。[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三篇课文,请同学们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你是如何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2.全班交流。预设:学习《自相矛盾》时,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可是,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诫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3.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看看你有什么收获。4.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二、词句段运用(一)第1小题1.(出示课本中的6组词语)学生齐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下面加点词语,第1、2、4组词语的古今义相同,其余意思不同。2.指名说说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1)吾盾之坚:指坚硬、坚固。坚固:指硬、牢固。(2)弗能应:回应。应答:回答。(3)道旁李:指路边。道路:指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4)问其故:原因、缘故。缘故:原因。(5)冀复得兔:再的意思。重复:反复。(6)守株待兔:等待。守卫:防守、保卫。3.拓展: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义意思相同或不同的词语。(1)剩余:指多余之物。余尝谓:指“我”的意思。(2)陷入:指落在(不利的境地)。陷子之盾:刺穿。(二)第2小题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下面的句子对时间的描述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2个句子)预设:对于时间长短的判断与常理不符。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明确: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你觉得长吗?为什么作者说是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呢?明确:以一种夸张、递进的手法突显出时间过得非常快。4.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仿照例子写一写。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仿佛一个世纪过去了,老师还没把我的作文看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你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写句子,体现时间过得快或时间过得慢。二、学习病文修改1.下面的材料是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2.小组交流。3.学生分析每条句子的病因。(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如,将“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2)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3)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我越看他和像”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写“于是我便马上在几何书皮上画起来。”,叶老改为“我拿起铅笔在几何课本的包书纸上画起来”。因为“画了起来”也可以理解成用圆珠笔、钢笔画,加上了“拿起铅笔”四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5)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将“象”写成“像”,叶老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4.说说你从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修改作文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三、学习日积月累1.指名朗读。读准字词。2.说说词语的意思。豆蔻(kòu)年华:是一个成语,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弱冠之年: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冠,古代仪礼。而立之年: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不惑之年:四十岁的代称,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知天命之年:五十岁。花甲之年:指人六十岁时。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的时候。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期颐(yí)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3.再读,达到熟读能诵。4.拓展积累。(1)垂髫(tiá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2)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3)束发:男子十五岁。[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对本单元的学习要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即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语句段运用板块,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古今义的不同,还通过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复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能迁移到自己习作中常常出现的错误,这一点令我很欣慰。在学习日积月累过程中,学生交流推选与年龄特点有关的称谓环节表现十分活跃,课下仍在积极背诵。我想今后应该多尝试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而不是我自己选出一些与年龄特点有关的称谓让他们积累。
本文档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精品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4-20
浏览量: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