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海疆:是指我国大陆海岸线以外属于我的岛屿和邻海。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由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分布广泛,经过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并发生许多断层、裂隙和节理,在低纬度湿热条件下进过地表水和雨水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不断的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山水奇秀的地貌。3.丹霞地貌: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过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的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地貌。4.红层地貌:岩性松软的砂页岩经过流水沿断裂和裂隙的侵蚀形成地势低缓的丘陵地貌。5.季风:广义的季风:是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狭义的季风:指海陆...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海疆:是指我国大陆海岸线以外属于我的岛屿和邻海。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由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分布广泛,经过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并发生许多断层、裂隙和节理,在低纬度湿热条件下进过地表水和雨水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不断的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山水奇秀的地貌。3.丹霞地貌: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过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的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地貌。4.红层地貌:岩性松软的砂页岩经过流水沿断裂和裂隙的侵蚀形成地势低缓的丘陵地貌。5.季风:广义的季风:是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狭义的季风:指海陆季风,是指海陆热力性差异引起地面气压场形势随季节而转换的现象。6.平原海岸:是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等动力因素作用下,由泥沙堆积形成的。7.冲积岛:主要是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的。8.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形成的。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骨骼所构成,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9.海洋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潮汐:海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潮流: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现象。潮波系统:主要是太平洋传入潮波所形成的。10.半日潮:在一个太阳日内,出现高潮和低潮各两次,且相邻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均相同,涨潮时和落潮时也几乎相同的潮汐。全日潮:是半月内有连续二分之一以上的天数,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而在其余日子则是半日潮。混合潮: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的总称。11.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植被型:在植物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似或相近的,同时对水热条件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亚型: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群系组:在植被型和植被亚型的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相似和生境相似划分为群系组。群系:凡是建群种相同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12.气候的大陆性: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13干燥度:指植被地段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填空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中国自然地理环境2.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国土整治3.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世界大陆和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4.我国的基本疆域情况:西边:东京73°40′,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东边:东京135°5′,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交汇处东西跨经度62°,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我国陆地面960万km2,约占世界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陆地边界长2.2万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5.秦岭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也是区分南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6.玉山海拔3997米,是台湾第一高峰,是东部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是我国的最高点(8848米),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155米)7.四大高原: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黄土高原的位置:以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及山西最为集中,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1),洞庭湖(2)巢湖,太湖,洪泽湖8.我国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以山地,高原面积最广。9.内外流域分界线:大致是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情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界线。这条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10.我国五个不同量级的径流地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11.我国五大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1,洞庭湖2,太湖,巢湖,洪泽湖),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东北湖区,13沼泽类型及其分布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东北沼泽区(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14我国是中低纬度山岳冰川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山岳冰川可以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冰川。大陆型:唐古拉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帕米尔,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海洋型:喜马拉雅山东段和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以及横断山15中国近海的划分:渤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海(长江口北侧与西南侧济州岛及滞纳)东海(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南段)南海(琉球岛以南,巴士海峡以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16中国近海的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有渐趋加深之势。17中国近岸海底地貌类型:(1)大陆架(分为堆积型和侵蚀-堆积型,但以堆积型为主)(2)大陆坡,(3)海槽,(4)深海平原18中国近海海岸:平原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岛屿类型:大陆岛,冲积岛,生物岛(珊瑚岛和火山岛)19潮汐的分类:全日潮,半日潮,混合潮中国潮差分布趋势:外海潮差较小,越近岸边潮差越大,湾口潮差向湾顶递增20土壤分类原则: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基础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21冻土分为:冰潜育土,冰泥炭土,冻漠土他们的共性:是地表具有100cm深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有多边形土等冷扰动形态特征的土壤。2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以及冰川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简答题1中国所处地理位置的意义:(1)海陆兼备的环境和资源,优良的交通条件,文化(2)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3)地表经度地带性分异(4)形成大农业和景观带分异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范围广阔(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的比重(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和生物资源丰富(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3.地貌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a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海拔平均高达4000-5000米,是我国的第一级阶梯b青藏高原外围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成为我国第二级阶梯。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还有一些高大山地。C第二级阶梯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就是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D影响:交通方面:我国著名的江河发源第一第二级阶梯,自西向东流入,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水利资源:在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急流,水利资源丰富,适合于大型水利枢纽的阶梯级开发。(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的规律性,不仅构成分布格局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山脉类型分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北西走向,北东走向的山脉。(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按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五大基本类型,其中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广。3.地貌的形成因素(1)地质构造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相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导致青藏高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西部地区也因受南北向挤压力作用,在青藏高原上近东西向的山脉均有向北倾斜的逆冲断层;我国东部受太平洋对亚欧板块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和山脉。(2)气候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搬运,堆积作用的过程和强度,从而影响地貌的形成。我国东部降水充沛,河流众多,以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强劲,形成了雅丹,沙丘和戈壁等风蚀地貌;青藏高原地势高,降水少以风力和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剥蚀山地等地貌类型。(3)地表物质组成因素我国山地众多,岩浆岩和变质岩由于岩性坚硬形成崇山峻岭;基性玄武岩常构成阶梯状的熔岩台地;各类沉积岩分布广泛,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4)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兴建的工程设施对地表形态有明显的改变作用。新开挖的河道以及河道的修筑和裁弯取直等都会影响水文特使河流的搬运堆积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貌的变化。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可能导致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灾害性的地貌过程的发生。4.我国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2)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增强(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5.季节降水分配不均我国的降水特点: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降水与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关,而锋面气旋等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和区域性使我国各地降水量分配不尽相同。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八个雨区:华南春秋雨区、江南丘陵春夏多雨的近似年雨区、北方广大区域的夏雨区、西北内陆盆地少雨区、西北山地年雨区、云南高原夏秋雨区、海南热带夏秋雨区、台湾东北部冬雨区;6.外流河流的干流发源地,发源于三大阶梯的隆起带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发源于此的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第二河源带;第二阶梯的边缘隆起: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第三河源带:长白山地,山东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有钱塘江,鸭绿江,闽江7.我国现代河流的时空分布概况(1)径流的空间分配;我国各地区的河流年径流量差异较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可分为5个不停量级的径流地带: 径流地带 年降水量mm 年径流深mm 分布地区 丰水带 大于1600 大于900 广东、福建、台湾大部分地区,江西和湖南的山地等 多水带 800-1600 200-900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过渡带 400-800 50-200 黄淮海平东北西部、山西、陕西、陕西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少水带 200-400 10-50 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新疆西部、北部及西藏西部 缺水带 小于200 小于10 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2)径流的时程分配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8.我国的湖区与沼泽空间分布与气候背景的变化(一)五大湖区(1)青海湖湖区湖泊多是构造和冰川作用形成的,也有因泥石流阻塞河床而形成的堰塞湖。(2)东部平原湖区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湖区。多数是由构造陷落的基础上有河流冲淤而形成的。(3)蒙新高原湖区西部多构造湖,东部多为小型的风蚀湖,全区多为内陆咸水湖。(4)东北湖区区内的平原和山地都有湖泊分布。平原湖区因地表下沉,地势低洼使地表积水形成;山地湖一般与地址构造和火山活动有关。(5)云贵高原湖区(二)沼泽:根据有无泥炭形成和累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1)东北沼泽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区、(2)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那曲河和拉萨河中上游河滩和河谷地带。(3)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9.我国地下水的来源和补给方式(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2)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层分布区(3)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侵入岩(4)冻土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纬度较高的或地势较高的气候寒冷的冻土层。10.中国近海海底地貌类型中国近海的海底地貌大体上有西北向东南减去加深之势(1)大陆架:中国近海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黄海和渤海整个位于大陆架之上;东海约三分之二的海域在大陆架上;南海的大陆架面积有二分之一;中国近海的大陆架类型分为堆积型,侵入-堆积型,但是以堆积型为主。(2)大陆坡:主要分布在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海域。(3)海槽:东海和南海分布若干海槽。(4)深海平原:中国近海的深海平原仅位于南海海盆中。11.中国近海海岸其形成机制(1)基岩海岸定义: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和丘陵延伸直接与海面相交,又称山地海岸;又因为岸线比较曲折,有众多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又称港湾海岸。类型: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类型海岸分布:海蚀地貌类型最为典型齐全的是分布在山东半岛地区,而在杭州湾地区也分布这海蚀和海积地貌。(2)冲积海岸定义:是由于河流、海流和波浪等动力因素的作用,由泥沙堆积形成的。类型:三角洲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分布:三角洲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最典型的就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粉沙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和渤海湾以及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海岸;砂砾质海岸最典型的就是台湾的西海岸,还有一些在山海关和滦河三角洲之间的沿海地区。(3)生物海岸定义:在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生物作用而形成的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类型: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分布:红树林还拿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钦州湾和海南岛等地区;珊瑚礁海岸则主要分布在澎湖列岛和台湾的东海岸,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等地区。12.中国近海岛屿(1)大陆岛:台湾岛第一,海南岛第二(2)冲积岛:崇明岛是冲积岛,是我国第三大岛(3)海洋岛:火山岛和珊瑚岛13中国植被区系的基本特征(1)植物种类丰富(2)起源古老(3)地理成分复杂(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5)特有植物繁多14.简述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论述:1.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A纬度位置:我国处于中低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华南地区,导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小,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B海陆位置:我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由于海洋与大陆的热容量不同,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差异更加突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2)下垫面A多山的地表:我国山脉纵横交错,使东西南北区域气候大有差异。而东西向山脉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而青藏高原的突起和盆地的低谷凹下,使得气候地带性规律复杂化;可见,多山的地表使气候复杂多样化。B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而青藏高原的对冬半年西风气流有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它使西风发生分支,绕流和汇合,其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高原对于南北两侧的气流交换存在阻碍作用,使得冬季西北盆地局限在北坡而呈干冷气候,夏季高原南坡的爬坡气流造成降水丰富,而高原北坡气流受阻下层出现干热气候。高原的热力作用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夏季,高原加热作用最强,在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周围空气辐合上升,在对流层上部出现青藏高压,青藏高压的出现使高原加热作用的结果,四周冷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的势力,所以说青藏高压是夏季环流的加热机。冬季,青藏高压存档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原面上空气下层,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就加强了我国的冬季风的势力。总之,青藏高原的突起,使得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3)大气环流A冬季环流:冬季,低层大气中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压中心有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是欧亚大陆季风最强大的冷高压,它强弱的变化,主宰着我国冬季冷空气的活动,蒙古高压通常在10月份出现,在1月份最强。阿留申低压在秋季出现,夏季消失,它的强弱变化与蒙古高压相反,强盛时可引起寒潮东去,减弱时可使我国东部寒潮南下的频率增大。控制我国近地面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它以蒙古高压为源地,性质寒冷干燥。我国冬季锋面有北方的寒潮冷锋、南方的华南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锋面气旋主要在南北两个锋面上,北部为蒙古气旋和东北低压,南部为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所以我国冬季主要盛行西风气流。B夏季环流: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底压。7月份,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在太平洋东部,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脊;印度低压的出现及消长与大陆增温有关,大陆低压的出现,使气流向大陆辐合上升。夏季我国受热带太平洋气团和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而影响我国的锋面主要是极锋,极锋发生在变性基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从4月开始向北移动),锋面气旋的活动地区,夏季北强南弱,但在无锋气旋类的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半年出现在我国东部沿海。2.如何理解我国主要河流发育和地貌演化的关系?(黄河和长江)(一)黄河(1)河道特性:根据黄河的河道特性的差异,将黄河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中游分界点为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为孟津;上游几乎无支流,河床平缓,两岸为著名的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水降很大,汇集了很多支流,水量增大,这里占黄河径流总量的40%,所以中游是黄河水患治理的关键地段;孟津以下的下游河床宽坦,除了少数几条支流外,再无其他河流汇入。(2)径流变化: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产水量很少,但是沿程变化很大,所以黄河的径流主要来自上中游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3)洪水和泥沙:汛期流量大且含沙量多是黄河危害的主要因素。黄河水主要是夏秋季节的暴雨所致,暴雨中心在中游的泾、洛、渭河流域,加之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带来巨量泥沙使其洪水灾害频发。(4)根治水害,开发水利:对黄河开展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打底,大力修建分洪蓄水工程,确保黄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建立水利枢纽,发挥综合效益。(二)长江(1)水系和流域习惯上,将长江分为上中下游,河源到宜昌段为上游,宜昌到湖口段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三峡在长江上游,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九曲回肠”指的是长江的荆江段由于河床比降锐减,河道迂回曲折,江道弯曲故称为为九曲,这也是长江流域重点防洪的区域、(2)水文特征长江流域除河源区外,基本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径流量很大;其径流主要来自上中游;由于年径流比较平稳,年内分配比较均衡;长江的水能资源与很丰富,所以建成了著名的三峡大坝工程。(3)改造和利用长江丰富的水利和水能资源在解放前很少的到开发利用,现在,长江全面整修加固,兴建水利设施,灌溉农田和开挖水道,利用湖泊蓄洪排涝,同时在长江航道航运条件也有所改善。3.如何理解中国近海洋流系统与行星风系和季风系统的关系?(1)中国近海的海流系统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外来洋流系统黑潮暖流主干及其分支,另一条是近海就地形成的海流系统,包括沿岸流和季风漂流。(2)黑潮主干从吕宋岛以东的海面起源,经东海和日本海岸,其分支则进入我国近海各海区。(分为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暖流)---黑潮在台湾东北向北分出一支进入闽浙沿海的台湾暖流;台湾暖流表层受夏季风影响,夏强冬弱。--主流则沿着东北大陆坡向东北流至日本九州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流出东海返回太平洋,一支沿着九州西岸背上形成对马暖流;对马暖流是黑潮在东海的最大分支。对马暖流表现为明显的夏强冬弱,因为受季风和海水密度梯度季节变化的影响,冬季暖流因受强北风吹阻而削弱,夏季则增强。---对马暖流在流到济州岛东南部时一分为二,主流向东北流入太平洋,另一支则向西北绕过济州岛进入黄海,形成黄海暖流。(3)---南海的海流主要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漂流,冬夏两季的流向截然不同。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南海东北漂流向东北,形成西南季风漂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黑潮水和东海沿岸流流入南海,形成东北季风漂流。---沿岸流是在我国沿岸海域,由海水和河水混合形成的冲淡水性质的海流台湾暖流的前锋在长江口与黄海沿岸流混合,而东海沿岸流主要来自长江的冲淡水,其路径随季节变化。4.论述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1)地形因素地形作为土壤形成发育的一个空间条件,影响热量和水分的重新分配,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从而深刻地制约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和过程,最终影响到土壤的一系列性质而对土壤发育和演变产生影响。(2)母质因素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能直接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土壤颗粒组成,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生产能力的高低。母质对于风化和成土过程处于初级阶段的土壤,可以加速或延缓土壤形成过程。(3)气候因素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着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决定着母质母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4)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同时,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土壤动物参与了土壤中的一些有机物残体的分解和搬运,疏松了土壤和母质,从而影响着土壤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物理性质;还有一些动物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并引起土壤的化学成分改变。(5)时间因素影响和制约土壤形成的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因素作用的强弱。(6)人类活动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利用各种措施不断的对土壤施加影响,改变了土壤的自然理化状况,培育了不少高产耕作土壤。4.如何理解中国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1)水平地带性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谱构成。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性地带普,西部为干旱内陆性地带谱。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在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到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所以,土壤水平地带性在我国境内是比较完整,在亚欧大陆上也颇具特色。(2)垂直地带性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土壤类型丰富,其分布服从于垂直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谱,一方面受山地水平地带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山体的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坡度等的影响。西北内陆干旱山地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从山麓到山顶,湿润程度在一定程度内逐渐增加。东部湿润地区山地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土壤垂直地带朋友结构自下而上从暖热地区到寒冷地区的类型。中国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逐渐降低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区,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趋于简化。5.第三纪构造和气候演化的基本特点一、第三纪的构造演化与地形发育(重点)燕山运动结束之后,中国大地曾有一段时期地壳处于相对宁静的阶段。经过长期侵蚀与堆积,地势起伏逐渐缓和。直到喜马拉雅运动的出现,喜马拉雅运动有两个强烈活动期。西部的早期强烈活动发生在中始新世后期,东部的强烈活动发生在中新世。晚期的强烈活动东西部都发生在上新世,并延续到更新世早期。早期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西部的表现是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特提斯海域封闭。但早期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青藏地区并未大幅度强烈隆起,直至上新世,高原的高度仅在海拔1000米左右。西北地区受印度板块北移挤压作用的影响,地表出现强烈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在断裂构造的控制下,原先的古生代褶皱带隆起为断块山地,原先基底稳定的地块相对低陷为盆地,在地形上形成山地盆地相间分布的格局。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在北东构造线控制下,形成许多内陆与近海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南北发生分异,北部盆地以大面积下沉为主,仅有一些小规模的断陷盆地相对下沉。我国东部边缘海盆地都是喜马拉雅构造阶段的产物。中生代时期边缘海地区属亚欧大陆东缘的一部分。进入新生代,东部大陆边缘发生拉伸开裂、地壳由厚变薄的过程,形成了各边缘海。台湾在早期喜马拉雅运动表现为台湾褶皱山系的形成以及伴随着中部山地的抬升,在山地两侧都形成地槽坳陷,至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地槽褶皱隆起上升。二、自然地带的演变第三纪期间,随着构造、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变化,我国境内自然带的分布有所变动。早第三纪时期,我国自然地带分布基本上受纬度的控制。始新世时自北而南为:北方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中部亚热带干旱疏林草原带,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常绿林带。渐新世时,北方属温带湿润气候,植物由落叶成分组成,这是全球气温降低的体现,但对南方影响不大,仍保持始新世相似的植物组合。6.试述第四纪环境演变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1)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青藏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以大幅度整体隆升为特色,经过第四纪的抬升,形成地球最高的巨大高原。青藏高原上保存着两级夷平面,高夷平面山前及删减彭迪中的第三系和中新统地层为此夷平面的相关沉积;低夷平面为起伏和缓的高原面,彭迪中的山新统地层为其相关沉积。这两级夷平面的存在,表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纪时已经发生过整体断块抬升的过程,但当时抬升量不过数百米,进入第四纪以后,高原的抬升非常迅速。还有青藏高原南北测沉积的变化表明了新构造运动的强化过程,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在高原内部及周围地区凹陷沉积了巨厚的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这些沉积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天然记录。(2)现代季风的形成和温带荒漠的扩展现代季风是在青藏高原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才出现的,通过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使原来的海陆热力性对季风场发生重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隆起之后是现代季风形成且日益加强,深刻地改变了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貌。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进入西北地区,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加强以及对我国北方放入控制时间的增长液促进了干旱化的程度。当青藏高原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其与外围高度的大气的热力作用下次“高原季风”。高原北侧的下沉气流位置正好在新疆南部,甘肃,宁夏一带,导致这里出现大范围的温带荒漠。(3)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随着气候的冷暖变化,出现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现象。第四纪冰期的古冰缘现象广泛见于青藏高原,西部高山,华北部分高山等,在青藏高原的更新世晚期曾出现过与先进极地冰缘现象类似的景观。(4)黄土堆积(5)海平面变化(6)生物群与自然带的变化
本文档为【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55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6-26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