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一、人的称谓1.什么是“姓”“氏”?【答】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氏是后起的族号。到了秦汉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从汉代起就通称为姓了。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2.古人在什么情况下直称姓名?【答】①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一、人的称谓1.什么是“姓”“氏”?【答】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氏是后起的族号。到了秦汉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从汉代起就通称为姓了。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2.古人在什么情况下直称姓名?【答】①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③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3.古人何时取“字”?“字”存有的意义是什么?【答】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4.“号”与“名”“字”有何区别?【答】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5.哪些人死后能够追加“谥号”?【答】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6.什么是“斋名”?【答】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其人。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7.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曾用籍贯称呼的古人。【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8.你所知道的古人中有哪些用过郡望称呼的?【答】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所以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9.请举例介绍用官名、爵名、官地作为人的称谓的情况。【答】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所以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10.兼称指什么?【答】兼称指兼称官职、字和姓,也可指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如《游褒禅山记》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中“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兼称字和姓。11.古人用于对自己的“谦称”有哪些?【答】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12.古人怎样称呼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答】常用“家”“舍”等谦辞。“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13.其他自谦之词还有哪些?请简单列举。【答】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做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之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称自己的儿女为犬子、犬女。14.帝王的称呼有哪些?【答】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帝王自称:朕、寡人、孤王、不谷、孤等。15.太子、世子一般指什么人?【答】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16.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哪些?【答】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等。17.称谓前加“先”表示什么意思?【答】称谓前面加“先”,表示此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18.称谓前加“从”是对哪些人的称谓?【答】古汉语中,冠“从”字,可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兄”是指堂兄。19.古人对普通百姓有哪些称呼?【答】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0.古人怎样称呼年龄?【答】“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二、古代官职21.什么是“爵”?【答】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往往因时而异。22.丞相是怎样的一个官职?【答】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23.什么是“刺史”?【答】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在秦御史制的基础上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24.什么是“参将”?【答】“参将”俗称“参戎”,为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为中高级军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25.什么是“三省六部”?【答】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设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设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下设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26.表示举荐官职的词语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举、荐、征、辟、察、召、策等。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后汉书·孟尝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27.请列举表示官职授予、升迁的词语。【答】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28.表示官职罢免和贬谪的词语有哪些?【答】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29.表示官职的一般调动、暂代或兼职的词语有哪些?【答】表示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表示兼职的:领、加、兼等。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30.请梳理古时官员不愿就职或离职的词语。【答】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归田等。三、天文历法31.什么是“星宿”?【答】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32.怎样理解《诗经》中“七月流火”的“流火”?【答】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33.“白虹贯日”的含义是什么?【答】“虹”实际上是“晕”,是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34.“运交华盖”的意思是什么?【答】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有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35.什么是“云气”?【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36.我国对月亮的别称有哪些?【答】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它的别称可分为:①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②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③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④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⑤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⑥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⑦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⑧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⑨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37.介绍“农历”这一历法。【答】农历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38.什么是“二十四节气”?【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39.请按月份(农历)的顺序说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40.春夏秋冬四季又可称为什么?【答】又可称为“四时”,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云:“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1.什么是“社日”?【答】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乐。42.“干支”具体指什么?【答】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43.举例说明什么是“干支纪年法”。【答】“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这里“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这里“辛亥”指公元1911年。总之,“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周而复始纪年的方法。44.什么是“王公年次纪年法”?【答】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的方法。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这里指鲁僖公三十三年。45.什么是“年号纪年法”?【答】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46.纪年法除以上三种外,还有哪种方法?【答】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47.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哪三种?【答】主要有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三种。48.举例说明什么是“序数纪月法”。【答】用数字的顺序,如一月、二月、三月等来纪月,一直沿用至今。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中“德祐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49.什么是“地支纪月法”?【答】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50.举例说明什么是“时节纪月法”。【答】中国古代的一种记录月份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四季(四时)或者节气物候的特点来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指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指农历二月。51.我国古代纪日法有哪四种?【答】主要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干支月相兼用法四种。52.举例说明什么是“序数纪日法”。【答】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53.举例说明什么是“干支纪日法”。【答】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54.何谓“月相纪日法”?【答】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55.“干支月相兼用法”是怎样纪日的?【答】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56.请说明古代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现代序数纪时的对应关系。【答】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数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57.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哪两种?【答】①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58.什么是“五更”?【答】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一般是一更一鼓,19-21点对应一更,21-23点对应二更,23-1点对应三更,1-3点对应四更,3-5点对应五更。59.除“更”外,我国古代还有哪些纪时单位?【答】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就是时辰,介绍见“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四、古代地理60.请解释“中华”这一名词。【答】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61.古代的“中国”指什么?【答】“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语。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62.何谓“九州”?【答】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示儿》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63.“中原”具体指哪些地区?【答】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64.“海内”指什么?【答】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65.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六合”指什么?【答】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66.古代的“江”“河”指什么?【答】“江”与“河”常常专指长江与黄河。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受这两大水系的影响,南方的水流便都称江,如珠江、澜沧江、闽江等;北方的水流多称河,如海河、淮河等。67.南京、扬州、杭州、北京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别称?【答】南京:古称建康、建业(邺)、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维扬、广陵。杭州:临安、钱塘、武林。北京:大都、燕京、北平。68.“朔漠”指什么地区?【答】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9.“百越”在古代一般指哪些地方?【答】“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这些地方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70.“五岳”指哪五座山?【答】“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71.古代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答】我国古代的政区划分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是以下几种情况:秦汉时期是郡县二级制。秦将全国分为36郡,共辖大约一千个县;汉代出现了分封的王国,可辖数郡或一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唐宋时为道、州、县三级区划。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五、科举制度72.在官吏选拔制度中,“察举”是怎样的一种形式?【答】“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73.什么是“征辟”?【答】“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74.什么是“科举”?【答】“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75.什么是“童子试”?【答】也叫“童试”“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操童子业”就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76.什么是“乡试”?【答】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77.什么是“会试”?【答】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78.什么是“殿试”?【答】“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79.科举考试应试考中称什么?【答】应试中了的称“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80.“连中三元”指什么?【答】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就可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81.什么是“鼎甲”?【答】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82.解释“八股文”这一名词。【答】“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83.一般所说的“金榜题名”是什么意思?【答】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录取进士后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因中榜者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84.夏商周时代学校有哪些名称?【答】夏代学校称为“校”,是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殷商时代学校称为“庠”;周代称“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85.什么是“国学”“乡学”?【答】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是与国学相对而言的,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86.解释“稷下学宫”。【答】“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学者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87.什么是“太学”?【答】“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88.“书院”是一种怎样的机构?【答】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89.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名称是什么?【答】统称为“学官”,具体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90.“祭酒”的职责是什么?【答】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91.“博士”具体指什么?【答】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92.何谓“司业”?【答】“司业”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93.什么是“学政”?【答】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左忠毅公逸事》中“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94.古代的“教授”主要从事哪些事务?【答】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95.什么是“监生”?【答】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监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96.“诸生”指哪些人?【答】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六、节日风俗97.简要介绍“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答】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98.“人日”是怎样的日子?【答】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七元节。此节今天虽已消亡,但在古代却是一个大节。人日节最早的记载是汉东方朔的《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清明,则所生物育,阴则灾。”这是以天气的阴晴来预测一年的物产与人事:那一天晴,则相应的人畜两旺,阴则有灾。但岁后八日为什么与这些家禽家畜相联系呢,并且还与人相联系呢?这可能与中国远古神话的女娲造人说有关。99.“元宵节”有哪些习俗?【答】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100.请说明“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答】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继位后,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母子隐迹焚身,因此重耳规定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的105或106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767766
擅长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业余时间,收集资料,乐于分享。
格式:doc
大小:11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21-12-12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