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教材

举报
开通vip

小儿推拿教材.实用文档..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到达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

小儿推拿教材
.实用文档..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到达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开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缺乏,阳常有余〞。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假设治疗及时易趋康复。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假设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分,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假设能调治及时,那么好转也快,容易痊愈。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根底,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做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拟可靠。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根底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表达补泻。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拟方便。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那么能使疾病尽快痊愈。假设次数、时间、力度太过,那么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假设不及那么无济于事。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清热、消导等方法。对于治疗大寒、大热的穴位及泻法、重刺激手法等,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小儿正气。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必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章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所不同,有的手法相似,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捏法等〕。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如运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因此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的练习。手法的练习方法较多,但小儿推拿手法练习以进行人体操作为主,学龄前期以上及局部肥胖患儿可参考成人推拿的手法练习。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运法次数为多,而按法、捣法次数宜少,摩法时间较长,掐法那么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也常配合应用。在临床应用上,小儿推拿手法经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的,例如补脾经、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脾经、清肺经〔向指尖方向直推〕,揉一窝风〔用揉法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等等。捏脊法等刺激性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影响操作治疗。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随着小儿推拿的开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一、推法推法包括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四种。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边缘,或食、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宜作直线推动,不宜歪斜,同时配用适量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200-300次/分钟;用力均匀,始终如一。【临床应用】本法主用于线穴、面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操作,如推三关、推大肠、推脾经、推肺经、退六腑等。有调阴阳、和脏腑、理脾胃等作用。在某些穴位上推动的方向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穴位而定。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称分推法。【动作要领】作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根据患儿病证的寒热虚实,调节两手用力的大小。操作的频率200-300次/分钟。【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操作,如分推膻中、分推腹阴阳、分推大横纹、推坎宫、分推肩胛骨等。具有调阴阳、和脾胃、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解表等作用。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动作要领】操作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临床应用】主用于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的穴位。如旋推肺经、旋推肝经等。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动作要领】此法操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用力要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宜使皮肤向中间起皱。每分钟200-300次。【临床应用】主用于大横纹的治疗,有行痰散结等作用。二、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动作要领】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临床应用】摩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的“面〞状及“点〞状穴,如摩囟门、摩中脘、摩腹、摩脐以治疗肠胃疾患,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本法具有理气活血,消肿退热,消积导滞等作用。在某些穴位上摩法的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穴位而定,如顺时针摩、揉腹部有消食和胃通便之作用,逆时针摩、揉腹部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三、按法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动作要领】1.指按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逐渐向下按压。当按压力到达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逐渐向下按压。施力原那么同指按法。按法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到达肌体组织的深部。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不可突施暴力。【临床作用】按法同摩法一样,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四、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大约200-300次。【临床作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祛风散热,理气消积等作用。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及经穴,根据病情需要,亦可二指并揉或三指同揉,如揉二扇门以发汗解表,揉天枢、揉肚脐以调理大肠等。鱼际揉和掌揉法适用于“面〞状穴。五、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临床上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临床作用】本法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以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王等。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六、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那么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临床作用】本法主要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用于治疗疳积,故称为“捏脊〔积〕〞。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本法具有调阴阳,和脏腑,培元气,强身体,健脾胃,通经络,行气血等作用。主治先、后天缺乏的一切虚弱病症,治疗小儿积滞、疳证、厌食、腹泻、腹痛、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症。七、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动作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临床作用】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线状穴、面状穴及点状穴等小儿头面及手部特定穴的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水底捞明月、运太阳、运板门等。具有寛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清热安神等作用。八、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捣法。【动作要领】操作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时腕部要富有弹性,捣后指端立即抬起。【临床作用】本法常用于点状穴,如捣小天心等。具有镇惊安神、宁志明目及利尿清热等作用。对小儿夜啼、惊骇恐惧、惊风、斜视、癃闭、口舌生疮等病症具有一定疗效。第二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主要应用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这些穴位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特定穴临床应用时有以下特点:一是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如推三关、揉板门、掐老龙等;二是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穴位中标示的“次数〞仅作为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应用时参考,临诊时还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病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三是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或患儿体位而定先后顺序,年龄较大患儿可配合经穴使用。四是上肢特定穴位,习惯于推左手,一般不分男女。第一节头面部穴位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30-50次。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应用: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假设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2.坎宫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推眉弓。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假设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揉肾纹、清天河水等合用。3.太阳定位:眉后凹陷处。操作: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30-50次。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应用:推、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假设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假设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4.山根定位:两目内眦之中。操作:拇指甲掐,称掐山根。3-5次。作用:开窍,醒目定神。应用:掐山根主用于治疗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5.牙关定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名曰按牙关或揉牙关。5-10次。作用:开关窍。应用:临床对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多与按颊车、承浆、人中等合用。6.囟门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两手扶儿头,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本穴称揉囟门。推或揉均50-100次。作用:镇惊安神通窍、止头痛头晕。应用:推、揉囟门多用于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症。正常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之间才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7.耳后高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应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亦可治神昏烦躁等症。8.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推100-500次。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主要治疗呕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第二节躯干部穴位1.乳根定位:乳下2分。操作:中指端揉,称揉乳根。20-50次。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应用:见乳旁穴。2.乳旁定位:乳外旁开2分。操作:中指端揉,称揉乳旁。20-50次。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应用:主要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临床上多两穴配用,以食、中两指同时操作。3.胁肋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以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50-100次。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应用:本穴性开而降,多用于小儿由于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有效。假设肝脾肿大,那么需久久搓摩,非一日之功,但对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宜慎用。4.腹定位:腹部。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分推100-200次;摩5分钟。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应用: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5.脐定位: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5分钟。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应用:揉脐、摩脐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食积、肠鸣、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6.丹田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揉50-100次;摩5分钟。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应用:多用于小儿先天缺乏,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7.肚角定位: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3-5次。作用:止腹痛。应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推毕,再拿此穴。8.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3-5遍,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推100-300次,捏3-5次。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应用:捏脊法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后天缺乏的一些慢性病症。本法单用名捏脊疗法,不仅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病症,还可应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等病症。推脊柱穴从上至下,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9.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作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100-300次。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10.龟尾定位: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理大肠。应用:本穴即督脉经之长强穴,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应用,以治腹泻、便秘等症。第三节四肢部穴位1.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100-500次。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那么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应用: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缺乏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清脾经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2.肝经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肝经;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肝经宜清不宜补,假设肝虚应补时那么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3.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心经。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作用:清心经可清心泻火;补心经可养心安神。应用: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清心经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4.肺经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尖向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500次。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应用:补肺经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清肺经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5.肾经定位: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为推肾经。100-500次。作用: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可清利下焦湿热。应用:补肾经用于先天缺乏、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清肾经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6.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100-300次。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应用: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7.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100-300次。作用:清热利尿。应用:清小肠可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证。假设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假设属下焦虚寒,多尿、遗尿那么宜用补小肠。8.肾顶定位:小指顶端。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100-500次。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应用:揉肾顶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9.肾纹定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100-500次。作用:祛风明目,散瘀结。应用:揉肾纹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10.四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5次;推100-300次。作用: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应用: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效果也好。11.小横纹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掐各5次;推100-300次。作用:退热,消胀,散结。应用:推掐本穴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有一定疗效。12.掌小横纹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作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应用: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啰音,有一定的疗效。13.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操作:自拇指根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胃经;反之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100-500次。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可健脾胃,助运化。应用:清胃经多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假设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清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补胃经多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14.板门定位:手掌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100-30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应用:揉板门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5.内劳宫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作用:清热除烦,清虚热。应用:揉内劳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运内劳为运掌小横纹、揉小天心、运内劳宫的复合手法,对心、肾两经虚热最为适宜。16.内八卦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运〔即从乾卦1运至兑卦8〕,称顺运内八卦或运八卦;反之〔从兑卦8运至乾卦1〕称逆运内八卦。100-300次。作用:顺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逆运那么降气平喘。应用:主要用于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乳食内伤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17.小天心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应用:揉小天心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见小便短赤等症。掐、捣小天心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症。18.总筋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揉100-300次;掐3-5次。作用: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应用:揉总筋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配合,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19.大横纹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总筋〕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旁〔阴池、阳池〕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次。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行痰散结。应用: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合阴阳多用于痰结喘嗽,胸闷等症。20.十宣〔十王〕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操作:用掐法掐之,称掐十宣。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醒神开窍。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热作用。对惊风、高热、昏厥等,多与掐老龙、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21.老龙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醒神开窍。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用于急惊风或高热抽搐等。22.端正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操作: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掐5次;揉50次。作用:降逆止呕,升提止泻。应用:(1)揉右端正能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正功能升提,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2)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常与掐老龙、清肝经等配合。23.五指节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操作:拇指甲掐之,称掐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各掐3-5次;揉搓30-50次。作用: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应用: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清肝经、掐老龙等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症,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等合用。24.二扇门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操作:两拇指甲掐之,称掐二扇门;以一手食中指端揉之,称揉二扇门。掐5次;揉100-500次。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应用:掐、揉二扇门是发汗效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本法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等配合应用,适宜于平素体虚外感者。25.上马定位: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拇指端揉之或拇指甲掐之,称揉上马或掐上马。掐3-5次;揉100-500次。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应用:临床上用揉法为多,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漓等症。26.外劳宫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掐5次;揉100-300次。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应用:本穴性温。临床上用揉法为多,揉外劳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症。27.威灵定位: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掐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开窍醒神。应用:主要用于急惊、昏迷不醒时的急救。28.精宁定位:手背第四、第五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宁。掐5-10次。作用:行气、破结、化痰。应用: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疳积等症。用于急惊昏厥时,本法多与掐威灵配合,能加强开窍醒神的作用。29.外八卦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操作: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100-300次。作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应用:运外八卦临床上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30.一窝风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操作: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一窝风。100-300次。作用: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应用: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症,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31.膊阳池定位: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掐膊阳池或揉膊阳池。掐3-5次;揉100-300次。作用: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应用:特别对大便秘结,多揉之有显效,但大便滑泻者禁用;用于感冒头痛,或小便赤涩缺少多与其他解表、利尿法同用。32.三关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100-300次。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应用:本穴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者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缺乏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多与清肺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阴疽等症亦有疗效。33.天河水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100-300次。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应用:本穴性微凉,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34.六腑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100-300次。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应用:本穴性寒凉,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等实热证均可应用。本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效果。假设患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35.箕门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推箕门。100-300次。作用:利尿。应用:推箕门性平和,用于尿潴留多与揉丹田、按揉三阴交等合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等合用。36.百虫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操作:或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5次。作用:通经络,止抽搐。应用:按、拿百虫多用于主治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假设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刺激宜重。37.膝眼定位:膝关节两侧凹陷中。操作:用按法,称按膝眼。5次。作用:通经络、止抽搐。应用:下肢痿软、惊风抽搐。38.前承山定位:小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操作:掐或揉本穴,称掐前承山或揉前承山。掐5次;揉30次。作用:止抽搐。应用:掐揉本穴主治惊风下肢抽搐。常与拿委中、按百虫、掐解溪等合用治疗角弓反张肢抽搐。39.后承山定位:腓肠肌腹下陷中。操作:用拿法,称拿承山。5次。作用:止抽搐、通经络。应用:拿后承山主治腿痛转筋,下肢痿软。常与拿委中等配合治疗惊风抽搐,下肢痿软,腿痛转筋等。第三章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常见病疗效显著,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开展、充实起来的一门学科。他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手法与穴位作用于小儿的机体部位,以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小儿推拿适应病症广泛,操作方便,平安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据资料统计,推拿治疗儿科常见病症有50余种,本章介绍15种常见病症。小儿时期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管在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均与成人不同,且具有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二气均缺乏的特点。在小儿发病方面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故在推拿治疗上常用的也以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风池等〕、清热〔清天河水、退六府、推脊等〕、消导〔揉扳门、补脾经、揉中脘、揉天枢等〕为多;另一方面,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一日之内即可由实热证迅速转变为虚寒证〔正气暴脱〕,因此临诊时必须审慎果断,必要时进行综合治疗。小儿推拿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医者的指甲须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2〕天气寒冷时,医者先将手搓热,待其手暖时方可操作,以防刺激患儿不能很好的合作。〔3〕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空气流通,环境安静,防止风吹着凉。〔4〕医者态度和蔼,细心耐心,认真操作。〔5〕推拿顺序在临床上一般有三种方法,可根据情况灵活应用。①一般先推上肢部穴位,依次推头面、胸腹、腰背、下肢部穴位。②先推主穴,后推配穴。③先推配穴,后推主穴〔如捏脊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无论主穴、配穴,运用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应最后操作,以免刺激患儿哭闹,影响后来的操作进行和治疗效果。〔6〕推拿的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如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较长,按法和揉法常配合应用,治疗1次约10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20分钟,亦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通常每日治疗1次,高热等急性病可每日治疗2次,慢性病可隔日治疗1次。〔7〕上肢部穴位,习惯只推左侧,无男女之分;其他部位的双侧穴位,两侧均可治疗,如太阳、迎香、足三里、乳根、乳旁等。〔8〕治疗时应配合推拿介质,如滑石粉等,其目的是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又可提高治疗效果。〔9〕患儿骨折、皮肤病、出血等部位,一般不宜推拿。一、婴幼儿腹泻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寒、热、暑、湿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喜燥恶湿,湿困脾阳,使运化不健,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2.内伤乳食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喜食油腻、生冷;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缺乏,且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遇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能导致脾胃受损,使水谷不得运化,那么水反而为湿,谷反而为滞,水湿滞留,下注肠道而为腹泻。4.惊骇恐惧小儿受惊吓后,易使脾胃气机功能紊乱,惊恐伤肾,惊那么气乱,恐那么气下;脾主运化,肾司二便,假设脾肾受损,水谷滞留,下走大肠而致腹泻。现代医学认为婴儿腹泻除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其他感染有关。【临床表现】1.伤食泻腹泻腹胀,大便量多味酸臭,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伴口臭纳呆,呕吐酸馊,舌苔厚,脉滑,指纹紫红而滞。2.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薄白腻,指纹色红或青。3.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或每于食后即泻,便稀挟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肌肉消瘦,舌淡苔薄,指纹淡红,脉虚弱。4.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脉滑数。5.惊恐泻受惊后即泻,大便色青。昼那么惊惕,夜那么紧偎母怀,头发竖立无光泽,或夜间惊啼,或脉乍来乍数,山根色青,指纹青。【推拿治疗】1.伤食泻治那么:消食导滞,和中助运。处方: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2.寒湿泻治那么: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假设肠鸣腹痛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开天门、猿猴摘果等。3.脾虚泻治那么: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腹胀加运内八卦;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4.湿热泻治那么:清热利湿,调中止泻。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5.惊恐泻治那么:镇惊安神、调中止泻。处方:平肝经、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开天门、猿猴摘果、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如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生长和发育。重者还可出现精神萎靡,眼眶囟门凹陷,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呕吐频繁,饮食难进等病症,甚至危及生命,故宜抓紧时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考前须知】1.腹泻期间易食消化之食物。2.合理按时喂养。3.腹脐部及足部注意保暖,不宜吃寒凉之食品。4.蔬菜水果不宜多食,如香蕉、红薯、韭菜等要少吃。5.不要吃润肠通便之食品,如蜂蜜、香油等。【疗效评定】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病症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病症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病症加重。二、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过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症候。可单独出现,有时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单独出现便秘有两种情况:一是习惯性便秘,都与体质因素有关,如阴虚体质多血燥;阳虚体质多气弱。二是一时性便秘,其原因与饮食起居失调有关,如生活不规律,未养成按时排便习惯等。也可继发于它病出现便秘。【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气滞不行,或于热病后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津液失于输布而不能下润大肠,于是大便秘结难于排出。2.先天缺乏,身体虚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亏损。气虚那么大肠传送无力,血虚那么津少不能滋润大肠,以致大便排出困难。【临床表现】便秘可分为实秘和虚秘两类。1.实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干唇燥,烦热口臭,纳食减少,腹部胀满,小便黄少,苔黄燥,指纹色紫。2.虚秘排便时间间隔长,便秘不畅,或大便并不干硬,但努责乏力难下,面唇皓白,指爪无华,形瘦气怯,腹中冷痛,喜热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虚,指纹淡。【推拿治疗】1.实秘治那么:顺气行滞,清热通便。处方: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摩腹、按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搓摩胁肋、揉天枢。2.虚秘治那么: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处方:补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上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考前须知】1.让患儿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2.让患儿做适当的运动,以促使患儿的胃肠蠕动。3.少吃辛辣之食品。4.让患儿定时吃饭吃饱,以防饥饿发生饥饿性便秘。三、腹痛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症候。以胃脘部、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均统称为腹痛。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的病症。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以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蛔虫扰动为发病因素。【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由于 护理 卵巢癌的护理查房优质护理服务内容doc优质护理服务内容肺癌的护理常规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 不当,或气候突然变化小儿腹部为风寒冷气所侵,寒邪客于肠胃之间,寒主收引,寒凝那么气滞以致经络不通搏结肠间,气机阻滞不通那么痛。2.乳食积滞由于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食物停滞中焦气机受阻,升降失和,传化失职,而致腹痛。3.蛔虫感染由于感染蛔虫,扰动肠中,或窜行胆道,或虫多而扭结成团,阻止气机而致气滞作病。4.脾胃虚寒平素脾胃虚弱,或久病脾虚,致脾阳不振,中阳缺乏,脾不运化,寒湿滞留,气血缺乏以温养而致腹痛。【临床表现】1.寒痛腹痛急骤,哭叫不止,常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更甚,得热那么减,腹部拒按,手足欠温,小便清长,面色青白,舌淡苔白,指纹色红或隐伏不见。2.伤食痛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矢气频作,夜卧不安,腹泻或便秘,苔厚腻脉滑,指纹淡滞。3.虫痛腹痛突然发作,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有时腹部可触到蠕动之块状物,时隐时现,有便虫史,面黄肌瘦,食欲不佳,或嗜食异物,如有蛔虫窜行胆道那么痛如钻顶,或伴呕吐。4.脾胃虚寒腹痛隐隐,时作时止,痛处喜按,得温那么适,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易发腹泻,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推拿治疗】1.寒痛治那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处方: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2.伤食痛治那么:消食导滞,和中止痛。处方: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3.虫痛治那么:温中行气,安蛔止痛。处方: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可按揉肝俞、胆俞或背部压痛点。4.脾胃虚寒治那么:温补脾肾,益气止痛。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考前须知】1.在治疗期间宜注意腹部保暖,不宜受寒,不宜贪凉纳饮。2.急性婴幼儿腹痛者,要排除急腹症。四、呕吐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候,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凡食物从口中而吐,有声有物者称为呕吐。小儿哺乳后,乳汁随口角溢出,称“溢乳〞,一般不属于病态,改良喂奶方法即可。【病因病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其气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假设邪气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那么发生呕吐。呕吐的病因,可有以下的几种主要因素:1.乳食积滞由于小儿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恣食生冷肥腻等不消化的食物,积滞中脘,损伤脾胃。以致胃不受纳,脾失运化,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2.胃有积热由于乳母喜辛辣之品,乳汁蕴热,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热积胃中,或感受夏秋湿热之邪,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导致呕吐。3.脾胃虚寒先天禀赋缺乏,脾胃虚弱,易受寒客;或乳母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或小儿过食瓜果冷食;均可使寒凝胃脘,中阳不运,胃失和降,寒邪上逆那么发为呕吐。4.跌仆惊恐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感触,假设骤见异物,暴受惊恐,惊那么气乱,恐那么气下,以致气机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临床表现】1.伤食吐呕吐酸馊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不思乳食,腹痛腹胀,吐后胃部舒适,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2.胃寒吐病情缓慢,病程较长,食久方吐,吐物不消化,臭味不大,或吐清稀痰涎,呕吐时发时止,时轻时重,倦怠无力,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青。3.胃热吐食入即吐,呕吐酸臭,胃脘疼痛或闷胀不适,身热烦躁,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色紫。4.惊恐吐暴受惊恐或跌仆惊吓之后,呕吐清涎,心神烦乱,神态紧张,睡卧不安,面色青白,或惊惕哭闹,脉弦数,指纹青紫。【推拿治疗】1.伤食吐治那么:消食导滞,和中降逆。处方:补脾经、清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2.胃寒吐治那么: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处方:补脾经、揉外劳、横纹推向板门、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3.胃热吐治那么:清热和胃,降逆止呕。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4.惊恐吐治那么:镇惊止吐。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清肝经、掐心经、分手阴阳、揉小天心、推膻中、按百会。【考前须知】1.呕吐患儿应减少饮食量,宜少食多餐,每次量不宜太多。2.宜吃易消化之食物,少吃或不吃油腻荤腥之物。五、厌食厌食是指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职。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病程长者,也可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本病多见于1-6岁儿童。【病因病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儿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期偏食等情况伤损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从而产生见食不喜,肌肉消瘦,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小儿时期“脾常缺乏〞,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如过食高营养的滋补食物,以及过于溺爱,养成偏食习惯,或进食不定时生活不规律等,皆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思纳,脾胃不和的厌食症。脾与胃互为表里虽各有所司,但相互关联。如脾主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于小肠分清泌浊。两者在功能上虽各有所主,而彼此均互为影响。故饮食失调,必伤脾胃。胃阴伤那么不思进食,脾阳伤那么运化失职。【临床表现】1.脾失健运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大小便均根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2.胃阴缺乏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或拒食,皮肤枯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多见光剥,亦有光红少津者,质偏红,脉细数。3.脾胃气虚精神疲惫,面色萎黄,全身乏力,不思乳食或拒食,假设稍进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伴形体消瘦,易汗,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推拿治疗】1.脾失健运治那么:和脾助运。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摩中脘、揉脾俞、揉胃俞、肝俞。2.胃阴缺乏治那么:养胃育阴。处方:分手阴阳〔阴重阳轻〕、揉板门、补脾经、补胃经、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胃、三焦、肾俞穴。3.脾胃气虚治那么:健脾益气。处方:补脾胃、推大肠、补肾经、运内八卦、摩腹、捏脊。【考前须知】1.对厌食患儿,平素宜养成定时喂养的习惯,不宜吃零食。2.在饭前或平时嘱其不宜吃糖块或少吃甜食等。【疗效评定】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至正常。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未愈:食欲未见改善。六、疳积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疳证是指气液干涸,身体赢瘦,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开展,所以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小儿感染诸虫,也可转为疳证。现代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与疳证的临床表现相似,小儿营养不良是摄食缺乏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利用的结果。【病因病机】1.乳食伤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乃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2.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薄弱,那么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血虚衰,发育障碍。乳食积滞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故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患。此外感染虫症和某些慢性疾病也常为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2.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晄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推拿治疗】1.积滞伤脾治那么:消积导滞,调理脾胃。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2.气血两亏治那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假设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缺乏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眵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假设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本病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效果亦好。【考前须知】1.对该病患儿,要加强营养,平素宜养成定时喂养的习惯。2.进行病因治疗,如有蛔虫患儿要及时驱蛔。3.严重营养不良患儿宜中西医综合治疗。【疗效评定】疳症治愈:体重增加,接近正常健康小儿体重,各种病症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重略有增加,精神、食欲及其它病症改善。未愈:病症及体征均无变化。积滞治愈:病症消失,大便正常。好转:病症有所改善,大便根本正常。未愈:病症无变化。七、发热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但急性传染病初起时也可见到,对于年幼体弱小儿,由于得病以后容易出现兼症,应予注意。【病因病机】1.外感发热由于小儿体质偏弱,抗邪能力缺乏,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周,易为风寒外邪所侵,邪气侵袭体表,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2.阴虚内热小儿体质素弱,先天缺乏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而致肺肾缺乏,阴液亏损引起发热。3.肺胃实热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临床表现】1.外感发热发热,头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微汗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2.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3.肺胃实热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指纹深紫。【推拿治疗】1.外感发热治那么: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
本文档为【小儿推拿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在一起网络科技公司
本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公司员工20多名、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擅长网络软件设计、制作;PPT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品牌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合同范本制作
格式:doc
大小:10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8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