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生:李青青 指导教师:周文霞 摘要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世界建筑界的交流也 更为密切,大量建筑理论和思潮涌入,全球各地的建筑风格在中国轮番上演,这 一点对居住建筑尤为突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 建筑的个性和特征丧失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随着民族自...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硕士生:李青青 指导教师:周文霞 摘要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世界建筑界的交流也 更为密切,大量建筑理论和思潮涌入,全球各地的建筑风格在中国轮番上演,这 一点对居住建筑尤为突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 建筑的个性和特征丧失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随着民族自信心的 增强、对本土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本土建筑师设计水平的提高,国人开始对此 进行了反思,本土化的住宅设计理念也为众多的建筑师溶入其创作过程中,出现 了许多反映现阶段国人居住需求和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 该论文针对当前国内居住建筑中上出现的大量中式风格的建筑作品以及“新 中式”风格日渐兴起的趋势,结合理论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寻找 到在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让现代和传统得以更好结合的方法。 本文的第一章分析了“新中式”风格居住建筑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 现状。第二章通过分析传统中式住宅的特征以及与现阶段国人的居住需求, 进行 了新中式风格住宅兴起原因分析,明晰了新中式住宅的发展脉络,总结了新 中式 住宅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 第三章对近年来出现的新中式住宅作品的进行了整理归类,每种类型选取典 型案例,对其设计定位、创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第四章按照住宅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步骤,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出 新中式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第五章对中式住宅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 了展 望。 全文借鉴成功经验,用以探讨新中式风格住宅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 的新中式风格居住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住宅 传统中式住宅 本土化 设计方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Exploration on the"new Chinese style" Moder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Specialty: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TheoryName: Li QingqingInstructor:Zhou Wenxia Abstract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China and the world's exchanges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become more frequently, a large number of architectural theories and idea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various architectural styles from other countries dominate the market in China, which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o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City characterized local and regional features is fading, the phenomenon of city identity lost and urban individuality fad away is inevitably unfolded in front of us. With people’s increased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the raising awareness to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raising design skill of local architects, people began to reflecte on this phenominen. Many architects begain to integrate localized design theories into their creative process,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projects emerged, which reflect people’s living needs and cultural needsThis treatise aimed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style architectural projects appeared in domestic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trend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gradually rising , combined with architectural theory to study and analyze practical projects in order to find a better approach to integrate modern and the tradi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s.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people’s living needs currently, then alalyzed the reasons of riseing trends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residential buildings, clear the developing prosess of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rrent conditions of its emergenc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hapter III sorted and classified some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projects which has emerged recently, select out typical cases from each typ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its design orientation, creative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Chapter IV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residential design procedures and step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actual projects toexpore the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chapter V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prospect of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rendFrom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to explore design method, hope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design practiceKeywords: New Chines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 ; traditional house; localization; Design Metho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1绪论1 1.1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研究的目的 2 1.2.2研究的意义 2 1.3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2 1.4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3 1.4.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 1.4.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6 1.5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8 1.5.1研究方法. 8 1.5.2论文研究框架9 2“新中式”风格住宅的概念剖析和发展脉络 11 2.1“新中式”风格住宅的概念剖析11 2.1.1传统中式住宅 11 2.1.2新中式住宅. 12 2.2传统中式住宅特征分析 15 2.2.1传统中式住宅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15 2.2.2传统中式住宅的建筑形式特征分析 19 2.2.3传统中式住宅的建筑材质和色彩特征分析 23 2.3传统中式住宅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分析 24 2.3.1当代居民家庭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分析. 24 2.3.2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26 2.3.3传统中式住宅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研究. 27 2.3.4传统中式住宅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性研究. 28 2.4传统中式住宅走向“新中式”住宅. 29 2.4.1中国近 20年以来居住建筑的发展阶段 29 2.4.2新中式居住建筑兴起的主要原因探讨30 2.4.3传统中式住宅走向现代??新中式住宅. 31 2.5本章小结 32 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新中式”住宅的设计实例分析.33 3.1近期新中式住宅作品分类.33 3.1.1对传统中式住宅风格的传承复兴.33 3.1.2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传统..33 3.1.3对传统中式的重新诠释..34 3.2“新中式”风格住宅的设计实例分析.37 3.2.1北京观唐..38 3.2.2运河岸上的院子..43 3.2.3深圳万科第五园..49 3.2.4重庆万科渝园56 3.3“新中式”住宅设计实例分析总结..62 3.3.1现阶段新中式风格住宅设计的特点62 3.3.2现阶段“新中式”风格住宅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63 3.4本章小结64 4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方法初探65 4.1“新中式”风格住宅的前期策划和概念设计65 4.2“新中式”风格住宅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66 4.2.1“新中式”住宅的总体规划思路.67 4.2.2“新中式”住宅的空间处理手法.69 4.3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形式设计73 4.4新中式住宅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色彩..77 4.4.1新中式住宅中材料的运用.77 4.4.2新中式住宅中色彩的运用.78 4.5新中式风格住宅景观意境营造79 4.5.1新中式住宅的意境营造主旨79 4.5.2新中式住宅的景观营造手法81 4.6“新中式”风格住宅设计方法小结.84 4.7本章小结85 5未来中式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探讨..87 5.1多元化.87 5.2本土化.87 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生态化. 88 5.4智能化. 88 5.5本章小结 89 6结语 91 致 谢. 93 参考文献. 95 附录A:图表目录. 99 附录B:西安市居民居住需求调查. 103 附录C: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105 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近二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 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各国的建筑风格在中 国轮番上演,由此也引发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国房地产发展的 这二十余年,是中国住宅趋于西化的二十余年。带着对发达国家高度发展的经济 和文明的向往,中国人将西方的建筑艺术、居住文明照单全收,欧式、美式、地 中海式的楼盘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着,中国各大城市也在这一浪潮中大踏步的 向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图 1.1)。 随着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建筑的个性和特征丧失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展现 在了我们面前,各地原有的民族风貌与城市特色日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的千篇 一律的广厦高楼。它们要么追寻国际化而丧失个性,要么盲目模仿欧美样式而变 得不伦不类,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精神。 (a)托斯卡纳风格 (b)新古典风格 (c)法式风格 (d)意大利风格 图 1.1 时下流行的欧美设计风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人们开始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定 位。中国情结与民族自豪感契合了中国当前急需找回民族自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在这种情结的感召下, “中国风”已悄然兴起并且显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市场上 涌现出大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住宅,传统文化也被众多的建筑师纳入其设计理念。 很多建筑师开始反思我们的本土建筑,在住宅的群体布置、平面空间布局、风格 形式、以及环境营造方面进行研究,思考如何将传统的建筑文化融合到现代建筑 设计中去,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居住建筑。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是选择 简单的模仿打上传统的标记、或是全面复古来抵抗外来文化的入侵,还是向传统 探寻,找出传统与现代新的结合点?这些都值得当代建筑师进行深入思考。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地域文化有趋同的趋势,如 果不主动对地域文化进行发展和保护,就会逐步的丧失文化竞争力和创造力,建 筑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的现代住宅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必须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 化基础之上。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就是探索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住宅的设计方 法,期望通过对传统中式住宅特征分析研究,思考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关 系,以理论分析结合新中式风格住宅设计的实践案例,寻找出一套住宅与传统建 筑元素融合的方法,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启发设计。 1.2.2研究的意义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指出:“居住文化融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艺术性 于一体,住宅建筑作为居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的重要方式”。 研究在现代住宅体系中如何继承传统可以有利于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 更新机制,也能为居住建筑过去的发展历程提供解答和预见中国居住建筑未来的 发展趋势。 本文探寻传统中式住宅中的文化艺术成就与当代现代城市住宅的契合点,将 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融合,以期弥补当今城市住宅千城一面、表情淡漠、忽视人 的情感需求等遗憾,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居住 建筑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当前的住宅设计实践提供一些 现实可行的指导,在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之间提供沟通的纽带。 1.3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基于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新中式住宅的设计方法,论述在设计中如何借鉴传 统,因此研究内容主要是传统民居的特征以及当前住宅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冠以“中 国风”之名的新中式住宅。 传统民居是由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建造而成,凝聚着劳动 人民和能工巧匠丰富的、优秀的建筑创作经验和设计方法,是传统建筑遗产的重 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主要的富有特色的民居进行研究,把握其主要特征,分 析其与现代住宅的契合点。 本文的另一个研究内容是新中式居住建筑,探讨其设计方法。经过了近几十年 的发展,中国的中式住宅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设计品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近年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大量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住宅项目集中亮相,建筑界也对“中国式住宅”、“中 国式居住”等论题展开了许多的探讨。其中虽然有房地产炒作的成分,但同时也 为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探索和进步。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本 文在当前的新中式居住建筑实践项目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设计方法的 运用上进行对比分析。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邻国日本十分重视发展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在欧美现代文化处 于绝对优势的环境下一直没有放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执著,因而日本文化一直能 够稳定的继承和更新,在变化中承袭并发展了日本民族特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日本建筑师不断从日本传统文化吸取精华来指导“民 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建筑创作,其中许多杰出的建筑大师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 技术基础上,在设计中体现出独特的日本风格,如安藤忠雄、祯文彦、黑川纪章、 丹下健三等。从日本文化中提炼创造出了“灰”、 “间”、 “奥”等独特的建筑理念。 不管何种形式的表达,都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不断的利用新文化来发展扩充旧的民族传统,从而衍生出新的文化形式。丹下健 三对于建筑传统有着这样的观点: “建筑必须有某种吸引人心的东西,但即使如此, 他的基本形式、空间和外表必须是逻辑性的。在我们的时代,创造性的作品表现 为技术和人文的融合。传统的角色是一种触媒,他促成一种化学反应,但在昀终 ? 结果中却不可见。传统肯定可以参与创作,但是他本身却不再是创造性的了。” 安藤忠雄的建筑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又因其对待环境所 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常以简约的建筑形体和独 到的空间序列,并融合光、水、植物、空气等自然因素,使人们在其建筑中体验 时代精神,感悟民族气质和自然神韵。如在住吉的长屋(图 1.2)中,用精细制作 的木模板浇筑出精致的混凝土墙,将住宅与周边环境隔开,在其内部创造出传统 的人与自然界交融的居住氛围,体现了日本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原广司 结合聚落意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语汇。他的作品如坂田美术馆、大和国际等都 具有多样独特的几何形态,这些几何形体变化丰富又充满节奏和韵律感,大合唱 般的融合在建筑整体之中(图 1.4),这种和谐统一的形式也可以运用在居住建筑 ? 武云霞:日本建筑之道,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 图 1.2(a)住吉的长屋 模型 图 1.2(b)住吉的长屋内部 图 1.3(a)日本横滨人形之家 图 1.3(b)日本福冈公寓 图 1.3(c)日本某公寓 图 1.4 日本坂田美术馆局部 图 1.5 日本大和国际 我们可以从日本现代建筑中看到其内含的民族性。它并是不依靠建筑形式来 表现,传统建筑构件在大部分建筑中已经不见踪迹(图 1.3),传统的表现不再局 限于拼贴、引用,而是向传统文化、日本精神以及哲学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挖 掘。传统和现代的深度融合是当代日本建筑昀突出的特色,这种融合来自于对日 本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依赖于准确的把握日本建筑的灵魂。以日本民族独特的 审美观念为导向,传统藉由现代的手段重新焕发生机。日本当代建筑追求“民族 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吸取、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运 用现代技术材料等几个方面,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民族自身的文 化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另一邻国印度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本民族与 外来文化的大融合。现代印度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建筑 在印度大行其道,但印度建筑师从未放弃对民族特色、印度传统建筑精神的探索。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印度在借鉴传统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种表现;一是适应本土气候的设计, 地处南亚的印度气候非常炎热,建筑必须通过自身的形式来改善居住环境,创造 生活所需的宜人气候,所以遮阳的花格、开敞院落、阴影的利用、注重通风的设 计经常可见。第二种表现是运用适宜技术,使用当地材料,砖、石、土、砂岩等 印度本土材料的运用尤为广泛。第三是注重体现印度文化,常常运用传统文化元 ? 素,而类似佛教建筑空间的心灵体验在设计中也较为常用 。 当代印度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建筑师,如查尔斯?柯里亚、R?里瓦尔,B.V.多 西等。柯里亚认为对待传统的态度要从现代出发,对传统做转变的工作,建筑设 计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气候与文化条件,气候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在于强烈的日照使 人们既希望得到荫庇,又能够享有开放的、通风良好的空间。除此之外,柯里亚 还继承和发展了印度传统建筑的“漫步建筑学”手法,他设计的斋普尔博物馆(图 1.6)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理念,如传统的九宫格布局、中央的开放庭院、流通的室 内外空间、可遮阳的半室外空间等。另一名建筑师 R?里瓦尔在设计新德里 的亚运 村图 1.7时,运用了印度北部地区常见的院落组合的形式,形成了丰富的层次; 印度本土的红砂岩在这里也被大量运用。印度管理学院的设计者 B.V.多西提取传 统了廊道的特征加以改造,用一系列廊道联系相互独立的各组建筑,围合出形式 多样的院落和半开敞空间(图 1.8)。在对印度建筑传统发展历程的研究中可以看 出,印度的本土文化不断的在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重生,虽然外来文化也曾取得 过统治地位,但印度却一直能保持其自身的民族特色,在自觉抵御外来文化侵袭 的同时也完成了民族传统的现代演变。由于邻国日本和印度在文化上与中国文化 的血缘关系较近,所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来参考和借鉴。 图 1.6(a)斋普尔博物馆内庭院 图 1.6(b)斋普尔博物馆平面图 ? 邹德侬,戴路:印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1.7 新德里亚运村 图 1.8 印度管理学院廊道 1.4.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中式”居住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作品,国内建筑 界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多的探索: 一、1991 年由吴良镛院士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基本上是传统住宅 现代化的昀早的尝试。它体现了旧城整治中“有机更新”的思想,其“新四合院” 的住宅体系,使新建筑服从历史城市的肌理,倡导了一种既与传统文脉相承、又 结合现代功能与技术要求的简洁风貌,被公认为旧城更新实践的成功典范。 二、2003年底,华中科技大学《新建筑》杂志举办的“城市院落住宅”竞赛, 海内外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又在一次带动了中式传统在中国现代住宅运动中 的尝试。 三、2004 年,中国住宅市场上刮起了一阵中国风,出现了一批以中国建筑文 化为特色的别墅。如北京的易郡、观唐、运河岸上的院子、成都的清华坊、芙蓉 古镇、南京的中国人家、深圳万科第五园、苏州寒舍、杭州颐景山庄、西安群贤 庄、安徽和庄、天津唐郡等,这些带有中式住宅项目以星火燎原之势将中式居住 生活变成流行趋势,销售市场上一片火热。(见表 1.1)但评论界的并不对这种别 墅的热销感冒,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式住宅难道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 四、2005 年 9 月,由《中国建设报》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 术委员会等协助支持的中国风?中式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会议上,多位建筑界人士 应邀到场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式住宅的看法,题为《中式住宅新主张》的专栏也在 多家媒体杂志刊出,引起强烈反响。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表 1.1 中国式住宅项目一览表 五、2006年 3月, 《时代建筑》杂志以新中式住宅为主题,访谈并邀请一部分 建筑界的学术人士对此次的“中式建筑热潮”予以评论。从而引发了在建筑界的 广泛讨论,在建筑论坛 ABBS 上关于“新中式住宅”的讨论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 程度。 六、2008 年 6 月,“中式建筑与人居文化”主题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邀请到 包括冯骥才、张颐武、曾坚、孙克放、王大衡等在内的多位建筑界及文化界的专 ? 王信、陈迅:中国式住宅项目一览 2006年 3月,《时代建筑》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业人士,对于什么是中式住宅的文化内涵、设计原则等进行了探讨。 这些学术讨论活动以及建筑实践活动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传统建筑,提 高民族自信、延续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建筑师开始研究在住 区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但目前许多实践作品在设计思路以及实践范围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相关文献阅读、档案资料查询、网 络资源搜索这三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大量地阅读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理论及 实践、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博士论文。同时对资料 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制作图表,以深入分析。这些对于结论的推导起到了关键的 作用。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整理,了解现阶段的新中式住宅研究动态,获取相 关的理论成果,为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2范例分析法 将国内近期出现的新中式住宅设计中的优秀作品应用到论文中,如万科第五 园、上海九间堂、北京观唐、运河岸上的院子等优秀住宅小区范例,不仅增强建 筑设计理论的说服力,而且更具体地诠释了新中式住宅设计手法在住宅设计中的 运用。 3实地调研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调研,以获取相关的资料,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现场 调研等方法,采用摄影和测绘的方式进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现场调研中,主要采取和业主 及设计人员的访谈,以补充资料收集中的不足。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只选取了 有代表性的新中式住宅进行了调研。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2论文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 传统中式住宅 提 研究对象 第 出 一 问 新中式风格住宅 章 题 研究动态 中国当代住宅所存在的问题 溯 传统中式住宅的基本形制 源 传统中式住宅的特征分析 分 探传统中式住宅在现代生活中的适宜性 析 寻 第 问 二 题 三 现 新中式住宅的大量涌现 章 状 新中式住宅的实际案例分析 分 析 总结新中式住宅现阶段存在不足 提 前期建筑策划 出 新中 解 建筑总体规划布局 式 决住 问 第 建筑空间处理 宅 题 四 设 章 计 建筑形式设计 的 方 法 景观意境营造 展望未来中式住宅发展方向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新中式” 风格住宅的概念剖析和发展脉络 人类学家豪泽霍伊布林认为:“建筑传统就像语言或者音乐一样,是一个种族 特殊的文化遗产”。建筑主要包括:空间构图与形式、材料及色彩、结构与技术、 环境营造、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 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建筑都有其相应的形式与内容。2.1 “新中式”风格住宅的概念剖析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背后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阿尔 瓦?阿尔托曾经说过“我们的感情是因为有了记忆才能被激动。”“老的东西不 会再生,但也不会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目前我 们正在为统一而奋斗。”从早期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对传统官式建筑的借鉴,到建 国初期一系列国庆工程建筑的集体出现,再到当前新一代的建筑师对传统材料和 构造的重新诠释,都足以证明传统的魅力所在,在这里要对文中“新中式住 宅” 和“传统中式住宅”的概念加以诠释。 “新中式住宅”在本文中指的是近几年来产生的一系列以中式为题材的住宅, 这些住宅或在空间上引用了传统的院落空间,或在建筑构成上引用了当地特色的 布局形式,或在建筑细部上对传统的符号予以继承。本文中的“传统中式住宅” 主要是指传统民居,下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剖析。 2.1.1传统中式住宅 在本文中传统中式住宅是与当前的新中式住宅(现代中式住宅)比较而言,在 文中指以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是由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建造 而成,经济、实惠、简朴、大方,凝聚着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丰富的建筑创作经 验和设计手法,是传统建筑遗产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环境气候和生活习俗有较大差异,传统民居也 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大院、江南水乡民居、徽州民居、福 建土楼、云南一颗印、陕北窑洞、新疆阿以旺等多种形制(图 2.1)。本文仅选取 民居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北方合院和江南民居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特征, 探寻 与现代住宅的契合点。 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四合院 江南水乡民居 陕北窑洞 徽州民居 福建土楼 湘西民居 图 2.1 形制丰富的传统民居 2.1.2新中式住宅 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从未脱离开对“中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并在每一代 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作品。传统中式建筑的现代继承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自 20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中国建筑师从未停止反思,对传统建 筑文化的追寻、探索与拓展,一直是创作实践和学术活动的重要方向和不移的观 ? 念 。中国近代以来各时期建筑对传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如下(表 2.1)。 表 2.1 中国近代以来各时期建筑对中式传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所处时期 推动 表现特征 创作思想 代表作品 总结 和表现 力量 20 世纪 20 把延续传统建筑的 “依据旧式,采 南京中山 政府的 着眼于延 续中 ?30 年代 形式特征作为体现 采取新法”、 “酌 陵、上海 提倡、 国传统建筑的形式 “中国固 和发扬中国精神和 采古代建筑式 市政府大 建筑师 特征,致力于历史 有形式” 民族色彩的方式和 样,融合西洋之 厦、上海 受儒家 样式的延续和模 途径,文化上的国 合理方法于东 图书馆 文化的 仿,忽略了建筑的 粹主义和建筑中的 方之固有色彩 影响 功能性、技术性、 折衷主义交汇。 为一炉” 经济性等本体意义 20 世纪 50 把增强民族凝聚 “创造中国社 中国人民 新政权 丰富了民族形 ?60 年代 力、自信心,适应 会主义的建筑 大会堂、 对民族 式的手法,出现了 “民族形 人民的“喜闻乐见” 新风格” “走‘新 北京民族 意识的 对传统继承和创新 式” 作为建筑艺术的政 而中’的道路”、 文化宫等 自觉弘 的辩证思考,但对 治目标和审美目标 “既有民族性, 国庆工程 扬 传统的认知仍停留 又有时代性” 在形式层面, 20 世纪 80 改革开放之后,思 “以民族形式 贝聿铭的 建筑学 建筑实践中出现了 年代“民族 想解放、文化交流、 之形,求传统风 香山饭 术界的 多元的创作手法, 形式的震 体制改革,传统文 格之神”“借鉴 店、戴念 自觉探 凡实质上还是没有 ? 郝曙光.中国当代建筑思潮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P26 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荡” 化的现代继承思潮 后现代的经验, 慈的山东 讨,建 摆脱对表面形式的 处于震荡之中,主 摸索软硬兼施 曲阜阙里 筑师面 追求和实现对形式 流社会对其推波助 的路子”“从形 宾馆、西 临外来 的超越。 澜,也有人提出批 似到神似,从整 单商业大 文化冲 评、质疑和反对。 体到局部,处处 厦 击如何 皆可入手” 应对。 20 世纪 90 开始对建筑的自身 “弘扬传统建 北京大观 建筑学 以形式层面的继承 年代开始 问题产生关注,以 筑文化精神,绝 园酒店、 术领域 为主要创作手法, “走向交 冷静理性的态度展 不是传统形式 国家大剧 的自觉 但在理性的基础上 有了更深层次的思 融和整合” 开对中国传统建筑 的复写,而是在 院等 探讨 文化的研究,提出 设计原理、空间 考,开始了对传统 交融建筑的主张。 组合、构图关 的深层挖掘和跨文 系、手法运用、 化杂交。 意念表达等创 作观、方法论诸 方面有所启迪 和发展” 2002 年至 以高端的居住建筑 “骨子里的中 深圳万科 市场力 建筑的中国性表达 今 为突破口,从多种 国精神”“现代 第五园、 量的驱 开始呈现多样化。 方面表现“中式特 中式”“新中 北京观 动 色”. 式”。 唐、上海 九间堂 建国以来历次对中式传统的探索和继承在居住建筑中都有所体现,从上世纪 50 年代“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新而中、中而新”的创作理念,到八 十年代所提倡的“民族形式”,再到近年来以深圳万科第五园“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为代表的“新中式”住宅集体亮相(图 2.2),中国的房地产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 国内的中式住宅无论从数量还是设计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行业内也对 “中 国式住宅”、 “中国式居住”等话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虽然什么是“新中式住宅”, 业内人士众说纷纭,但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建设部外事司司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李先逵:探讨新中式住宅, 其含义我的体会是如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住宅,住宅大概是整个建筑建设 量的 70%左右,城市风貌很大部分取决于住宅的面貌,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很大, 而且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创作时有几点要引起注意,一是建筑功能布局, 是不是符合中国人居住方式、心理结构特征;第二就是居住的科技含量,能不能 提高居住的质量;第三就是体现建筑文化品格,包括小区规划到建筑造型等等。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坚指出:当前的一系列中式住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就是有中式的建筑风格理念,同时兼顾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布局设计的国际化 要素。它表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国建筑师从对国外建筑设计思潮的简 单模仿,通过博采众长和不断扬弃,在寻找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 吸纳西方现代技术精华,发展成为对建筑品牌之情感内涵、居住品位、生活功能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空间规划等元素的成熟思考和深度诉求,并渐渐把这些思考辅助与现实,创造 出了一批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建筑。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长潘祖尧先生多年来一直倡议有中国特色的住宅设 计,他表示现在的一些中式住宅项目在继承中国传统住宅设计精华上并不到位, 研究不够,只是简单的模仿,并没有在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中式住宅是 随当时的生活方式发展而来。所以新中式住宅设计,必须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考虑。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开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中 式住宅设计与开发绝对不能单纯模仿,要在变化中求发展,要创新,体现现代风 貌,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传承。完全模仿的设计是难以成功的,昀理想的是以现代 建筑为主,然后再考虑体现中国文化。在许多现代住宅设计中,已经对中国传统 家庭文化有所体现,典型的例子是现代单元住宅中除公共客厅外,内客厅的 出现, 满足了家庭成员团聚的需求,体现了内聚的生活愿望。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多义景观规划设计 中心总设计师王向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中式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 要看项目是为什么人而做,是否满足他们的使用习惯,而且要结合地域特色。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 师李炜表示:新中式风格追求的是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又结合地域文化和气侯特 点的一种建筑风格,住宅首要解决的功能问题,中式建筑要按照传统形式满足现 代人的生活模式、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习惯。而满足当地居民的 使用要求,强调住宅的适应性,这是昀重 要的。从空间、传统艺术的精髓里面吸 取元素,结合现代技术发展不断创新,把传统思维用新的手法表达出来,只有通 过这种形式创作的中式住宅,才有生命力。 经过资料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新中式风格住宅,或称现代中式住宅,是在 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吸取和提炼传统中式住宅的精髓,融会贯通,采 用现代的技术、材料和设计手法将其重新组合,运用于总体规划、功能流线、 空 间组织、建筑形式、景观意境、建筑细部等方面。 新中式风格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在对传统的充分理解之上,将其中的经典 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继承传统建筑理念的精华,以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来打造 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以扬弃和发展的态度对待传 统,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居住文化注入新的气息。 1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2 成都清华坊 北京观唐 北京易郡 苏州九龙一号 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 成都芙蓉古城 万科第五园 上海九间堂 大理山水间 图 2.2 新中式住宅 2.2 传统中式住宅特征分析 2.2.1传统中式住宅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1.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因地制宜 传统中式住宅聚落的选址注重对自然的顺应和环境的契合,追求“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风水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观有极大的影 响,其实质是一种质朴的规划观。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中国古代城镇、住宅 选择基址的基本原则。这样的选址有利于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气候。背山 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风,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 方便的水源及生活、灌溉用水,缓坡可以避免淹涝,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 气候,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取得生态平衡。譬如安徽棠樾村(图 2.3,图 2.4)的空 间格局按照风水理念进行规划,“枕山、环水、面屏”, 建立水系保证生活所需, 水口的设置结合地形和交通,同时突出宗教礼仪,注重文化建设,使得棠樾村成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高于一般农人境界又脱离于市井的世外桃源。 图 2.3 徽州棠樾 面山背水 图 2.4 徽州棠樾 整体空间序列图 2.5 徽州村落 临水而居 图 2.6 重庆洪崖洞吊脚楼 因山就势 其次在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组合中,无论是西北村落,还是江南水乡,民居建 筑群落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建筑与自然山水交融(图 2.5),与环境相互渗 透,表现出与自然共同生长的和谐美。例如四川民居的吊脚楼(图 2.6)依山而建, 建筑群随地势高低起伏,景色蔚为壮观,形成了独特的山城风貌。传统民居中 这 种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空间组合,完好的地保护了地形原貌和自然资源,体现 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 2.建筑单体空间 传统中式住宅以院为单位,在空间上是采用由外向内收缩的形式,首先是强 调墙和庭院的概念,在传统庭院中,各个房间都是紧紧围绕庭院展开,再拉上足 够高的实墙,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各空间按照一定的序列先后展开,私密 性逐渐加强,且带有明显礼制观念的痕迹。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1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7 四合院空间序列 图 2.8 江苏民居空间序列 图 2.9 四合院私密性的逐级 变化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由一些列虚实相间的庭院与房间沿着一定序列而层层深入 的建筑群组(图 2.7,图 2.8)。这种虚实相间的层层渐进充分体现了“有无相生” 的空间观念。这里可以把空间分为两类:由建筑向内围合而成的房屋内部空 间以 及由建筑外部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1)建筑内部空间 在传统中式住宅的空间构成上,由柱子、屋顶、地面以及墙、门窗共同构成 了单体建筑,传统礼制在建筑的布局上也有所体现,受礼制影响形成了以正房为 主体,厢房、倒座为附属的布局形式。正房一般划分为三个开间:中间为厅堂堂 屋,两边为长辈的卧室;厢房则是厨房、储藏间或晚辈的卧室。 (1)建筑空间的复合性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空间具有复合性。它是一种多义的模糊空间,可以满足人 们不确定的使用需求,也起到了各空间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作用,类似于现代建筑 的“灰空间”。中国传统住宅里的檐下、廊道、庭院、天井等空间都可以满足多种 生活所需。这种空间的复合性、模糊性、广含性需要通过体验才能感知。图 2.10, 图 2.11譬如南方常见的沿街骑楼,常在檐下设置带靠背的座椅供人们休息(图 2.12)。 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2.10 江南民居室内外复合空间 图 2.11 骑楼内外的复合空间 图 2.12 沿街面复合空间 (2)建筑空间组织的序列性 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组织上十分自由丰富,因为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空间, 而是变换灵活的空间群组。在空间组织方式上,建筑是由墙柱围合而成“间” ,再 由“间”围合而成院落,以间和院作为要素单元的组合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 不同序列需求进行布局。建筑之间利用门厅、连廊、檐廊、过厅等形成空间的缓 冲和过渡,构成一定的空间序列。譬如北京的四合院即是按照正统的礼制模式来 进行布局,强调尊卑、高下、主次;又如苏州园林住宅按照“乐”的布局理念, 生动灵活,虚实相生、层层渐进。 2)庭院空间 庭院空间是由单体建筑和墙共同围合而成的虚空间,具有封闭性、过渡性等 特点,又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图 2.13)。譬如北京四合院是 北方传统庭院的代表,建筑中央是围合的庭院,四周外墙不开窗,通过内院进行 通风和采光;北方多风沙,围合的外墙也起到了抵抗风沙的作用。南方的徽州民 居,其庭院多为“四水归堂”天井式,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与遮阳;而在福建 广东一带,由于气候炎热,庭院空间较小,有利于通风遮阳。 图 2.13 内向型的庭院空间 1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院落空间的功能性 传统中式住宅的院落位于各室的中央,对各个功能空间具有组织作用,是联 系门厅、厅堂、厢房等房间之间的交通空间。院落同时也具备采光、通风、排水 等物理性能,而且为住户提供了交往的场所,住户可以在这里边做家务边聊天、 儿童在一起游戏,其乐融融,充满了生活气息。院落还可以用来种植花草,养鱼 观鸟,将将自然、天光、雨水、花木融入这几尺见方的小天地中,起到陶冶情操、 美化生活、调节微气候的作用。 (2)院落空间的封闭性 传统中式住宅中院落由建筑和墙围合而成,形成了内向的、封闭的居住空间, 避免外界环境对内部的干扰,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宁静的的居住氛围。院落 的封闭性也是由于受封建宗法礼教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影响,形成了尊卑有序、对外隔绝的居 住空间。 2.2.2传统中式住宅的建筑形式特征分析 提到传统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典型的中式符号,如青砖、黛瓦、粉 墙、垂花门、坡屋顶、屋檐、角檐、飞檐等等,这些都是中式建筑构成要素。传 统中式住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本文由传统中式住宅的构件组成要素来进行传 统中式住宅的建筑形式特征分析。传统建筑单体上可以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 部分,下面选取各部分主要建筑构件进行特征提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此为 创作构思来源。 1.屋顶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形式。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创 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形成了优美的檐角和屋顶曲线,显示出建筑物的轻盈 与生机,具有鲜明的特色(图
本文档为【现代居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设计初探-硕士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