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山水文化

旅游山水文化

举报
开通vip

旅游山水文化旅游山水文化 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化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神州大地美丽富饶的山山水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宝库与精神家园。在我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人们普遍观赏的审美对象,山水首先进入人们的视域,成为人们心神向往的审美客体,并形成了由深远的历史积淀与广博的文化内容相结合的山水文化。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我国山水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山水旅游景观的开发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面上看,山水是山川大河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广泛意义上讲,它的范围更广,还应...

旅游山水文化
旅游山水文化 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化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神州大地美丽富饶的山山水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宝库与精神家园。在我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人们普遍观赏的审美对象,山水首先进入人们的视域,成为人们心神向往的审美客体,并形成了由深远的历史积淀与广博的文化内容相结合的山水文化。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我国山水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山水旅游景观的开发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面上看,山水是山川大河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广泛意义上讲,它的范围更广,还应该包括花草树木,雨露云雾、溪泉烟岚等。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画语录》的一番描述概括了山水的内涵:“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在石涛这里,山川、山水泛指包括亭阁泉石在内的广义的自然景观,是自然景观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人工与造化结合的综合体。 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所谓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是指山水地貌景观比较特别,具有地质上的特殊价值。如我国近年新开发的武陵源风景游览区,具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3103座石英砂岩柱从平地、溪边、半山腰拔地而起,甚至从山峰自身分出来,粗如城堡,细似长鞭,或劲峭如峰,或如剑刺天,或列成方阵庄严肃穆,或势成峰海呼啸而来,阴晴雨雪名成趣,春夏秋冬换奇装。一位外国地质学家看后不禁慨叹:“武陵源大峰林是峰林之钰,是稀世珍宝,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所谓生态环境优良,是指自然山水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依然维持着它形成年代的地质地貌特征。所谓具有一定文化积淀,是指自然山水所在区域积存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遗存。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 1 生这样说过:“我国的名胜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风景绚美,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这包括有形的、可触摸的、占据一定空间的物质文化遗存,如名山大川上的摩崖石刻、寺庙宫观、洞舍书院;还包括无形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精神文化遗存,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绝云气,负青天,直上九万里”的自由适性精神。如此深沉厚重的文化使得人们感到在这山山水水之上有着一股浩然、无畏、奉献的正气,有着一种自由、淡泊、超然的精神。正是这股横亘于天地之间的气节,才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和所在,也是激发游人了解历史、触发心灵、唤起审美愿望的重要契机,难怪乎古人会发出“看山如看画,游山如游史”的由衷之言。所谓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是指山水所在区域能够满足人们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山水作为纯粹地理意义上的景观,进入人类的文化圈,成为审美的直接关照对象,在中外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从审美实践的发生与形成来看,人类对自然美的发现与欣赏源于劳动,是生产实践的必然结果。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一方面感谢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对电闪雷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心存恐惧,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诚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受惶恐敬畏的心理驱使,人类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自然神崇拜,包括日神、月神、山神、水神等。这些威力巨大的神灵或含泽布气,聚集群神;或兴风作浪,声振苍穹;或呼风唤雨,划缺长空;或洪水泛滥,猛兽猖獗。总之,充满着威慑力量,主宰着宇宙。人类在喃喃的祈祷声中,期望神灵护佑自己风调雨顺,家族兴旺,安居乐业。在众多自然崇拜中,对山川、河流的祭祀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形成了五岳、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五镇祭祀文化。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发,目前,这些山水 2 景区都成为极富盛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改造能力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恐惧、崇拜、敌对、疏远过渡到亲近、喜爱、愉悦。山水在人类眼中,不再是狰狞的面目,带给人类的痛苦梦魇消失了,逐渐显示出大自然独具的迷人魅力。人们开始以审美的心境关注自然,驻足山水,这种转变在我国大致始于先秦,完成于魏晋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扬之水,白石粼粼”;“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这些零星的描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人们不仅注意到山体与水体的对比、和谐,而且更注意到以山为载体的综合景观与以水为载体的综合景观间的对比和谐之美学意义。老庄的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尤其庄子追求幻化世界中的逍遥而游,人进入一种清澄缥缈、虚空无垠的宇宙中,可以尽情遨游,任意驰骋,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庄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明确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成为中国美学史上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客体进行肯定的第一人。山川大河、流泉飞瀑、森林沙漠、海浪沙滩自身的韵律美开始与主体的生命韵律形成同构关系,作为独立的物态形式,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而西方在漫长的中世纪期间,僧侣、教士一直怀着大谬不然的态度将山水自然看作魔鬼的化身,直到14世纪才开始真正对自然美产生兴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但丁被认为是自古以来只是为了远眺景色而攀登高峰的第一人。 山水游览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宗教繁盛,山水名胜广为扩展,山水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山水诗画、山水游记蓬勃发展。隋唐以后的两宋以至元明清时期,山水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山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西来的佛教和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对自然山水的开发建设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哪里有山水胜处,哪里就有佛教建筑。东晋以后,山林成了佛教第一静修之处。持教者“入深山,住兰若,岑岭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远离世俗城市的深山幽谷,风景秀丽幽静,令人流连忘返。僧众在这里参禅打坐,修身养性,使山水从世人不知变成世人向往的仙山胜水。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相继成为名扬海外的佛教名山,各个历史时期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杰作。道教 3 宣扬修道、羽化成仙,把高山峻岭作为修道的最佳场所。神仙或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随着道教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洞福文化,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并不虚无缥缈,难以到达,大多是有据可考的人间山岳,千峰叠翠,溪流萦绕,青松挺拔,景色优美。道教徒在这里结草为庐,建造用以修道、祭祀、举行宗教活动的道教宫观,道教徒的活动对山岳风景的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为山水自然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山水的文化含量,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山水文化类型。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一、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内涵 我国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在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领域,为游客提供了多层次、多形态、多角度的观赏内容和美学体验。 山水景观作为一种奇特的自然资源,其美学价值十分巨大,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它的自然天籁之美带给人们无限的审美愉悦。自然风景进入人的视域的首先是它的物理形态,包括色彩、声音、味道、形态等,具有强烈的视觉享受和感染效果。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的物理性与审美主体结合统一后,就成为特定情绪的表征。色彩与欣赏主体的这种同构关系大大增加了山水景观的旅游魅力和价值。在我国众多名山大川中,姹紫嫣红的鲜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无数游人心驰神往。云南的山茶花红似火,白如玉;井冈山的杜鹃漫山遍野,灿烂若锦;太湖邓尉山的梅花,有的洁白素净,有的浓艳如墨;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从绛红、紫红到浅红深浅各异,与青碧的河水相映,构成了碧水丹山的奇妙景象,令人目眩神迷。自然山水不仅是色彩的迷宫,也是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 天籁之音宛如优美动听的音乐,为自然山水增添了无限的活力生机和动态美,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会产生特殊的心理体验与情感升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逼真生动地描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变化,读者莫不心随其动,为之惊叹: 4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在风景区中,人们则经常会听到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泉水清流、林间鸟鸣、静夜虫语、飒飒秋风的美妙音响。如武夷山虎啸岩的语儿泉,泉水好似孩童稚嫩的童音,柔和悦耳。贵州赤水十丈洞瀑布落差70余米,跌荡之声有的如雷霆轰鸣,充满阳刚之气,有的如丝竹低弹,洋溢着阴柔之情。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再配之以“松涛阁”、“听泉亭”、“观潮台”等人文建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一幅清新、静谧而又神韵十足的自然图景跃然而出,引人遐思,又回味无穷。 欣赏自然景观是一种全身心、立体式的审美体验过程,在视觉之于景观形象、听觉之于鸟语松风之外,嗅觉的审美感受也十分重要。久居闹市的现代人一旦深入深山旷野,嗅到花草的芬香,吸到新鲜空气,会感到肺腑清净,全身透畅,情绪轻快,精神振奋,神采飞扬,获得了一种以生理快感为特征的审美体验。此外,山水景观的美学价值还表现在其多样化的审美形态上,或雄、或险、或奇、或秀、或幽、或旷,本节的后面内容将具体论述。 山水景观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还在于其巨大的艺术价值,包括造型独特、技艺精湛的亭台榭、塔廊桥等人文建筑,以及数量巨大、内涵深刻的绘画、诗文、楹联、摩崖石刻、雕塑等艺术作品。我国知名的山水景区往往都建有造型别具一格的人文建筑,与山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建筑艺术家以地形、环境为依托,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布局方面巧妙地将建筑物与周围风景相结合,无论亭台楼榭,塔廊桥殿,或是寺院宫观都努力突出自然之妙有,同时烘托出人文景观的精神内涵,陶冶人的情操,满足游者的精神需求。泰山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伴随着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历朝历代的宗教朝觐以及文人墨客的文化游历活动,修建了为数众多的寺庙、宫观、亭台、坊阁,人文景观颇丰,这构成泰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岱庙是我国古代帝王封禅的神圣场所,其主体建筑天贶殿建于北宋真宗年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殿内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瑰宝。岱顶奇观碧霞元君祠是我国名山古建筑的典范,极目远望,漂移于云海之中,朦胧虚幻,若隐若现,仿若天上宫殿。 自古以来,山水不仅是人们的游览观赏圣地,还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是他们灵感的源泉,山水因此而蒙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明朝人钟惺在《蜀 5 中名胜记》的序言中说,“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曰事,曰诗,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摩崖石刻、雕塑、绘画、诗文、楹联大量出现于山水自然中,一方面对景点起到了点题、润色、提升境界和品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又具有美感,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能够震撼心灵,再加上这些文章大多为名人佳作,其中包含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内心对美的向往、汹涌澎湃的激情,以及作者坎坷的人生历程和社会的动荡变迁。无论是诸如海南岛“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碑刻,还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保持着碑刻或摩崖石刻创作年代艺术作品的原始风貌以及时代文化特征。可以说,其艺术价值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十分巨大,文景呼应,内心容易产生共鸣。 自然山水能够名传万里,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游赏,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巨大的历史价值。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美丽的历史传说,造就了山水景观浓重的人文色彩和深沉的历史内涵。“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中唐政治家、改革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用他的一双慧眼发现诸多美景,作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在他笔下,山水不论是奇是险,是清幽是峻峭,都能让人感受到“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心移形释,与万物冥合”的意境与觉悟。心有所托,意有所归,完成了山水与人生的契合。永州本是一处荒蛮之隅,然而五代两宋以来,根据《永州八记》前往发思古之情者史不绝书,究其缘故,乃因人及景所致。因此而成为名山胜水进而成为旅游热点的山水景区还有很多,桃花源、九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而享誉盛名;天姥山、敬亭山、庐山瀑布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而名垂千古;杭州西湖、黄州赤壁因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的苏东坡而声名远扬。 我国历史悠久,古人在开发改造自然山水之际,也给山水附会了很多美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增添了自然的人文精神。这类神话传说大概有3种类型,一种是借用神话赞誉大自然的天造之美,二是以神话传说联系历史人物和自然风景的美,增加景观的吸引力。巫山12峰是长江的著名景观,相传这 12峰是西王母的12个女儿降服恶龙、开峡疏江之后幻化而成。唐代诗人刘禹锡作诗《巫山神女庙》歌咏神女的善良睿智:“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三是以传说把历史人物、自然美及人文景观美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在我国名胜古迹中非常普遍。例如辽东第一名山凤凰山著名景 6 点凤凰洞便是因当年李世民东征时,神鸟凤凰向他朝拜而得名。从中唐以来,这里就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长期以来,自然山水作为人类的生存资源和生产生活场所,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科学价值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层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名山大川的典型人文景观往往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并因此而受到特定类型旅游者的青睐,游客频频造访。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发掘了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为华夏文化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中条山南麓的西侯度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渭河、汾河流域相继形成了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其中陕西蓝田人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丁村人和许家窑人在社会组织上已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这是原始人群过渡到氏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历史的演进,距今约12000年前,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开始过渡到新时期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前,象征华夏文明曙光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开始出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做出重大贡献。此外,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三峡水库等著名山水景区都是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自然的改造、利用和科学研发,其水利价值、建筑价值赞誉海外。当然,自然山水的科学价值也十分独特,为科学研究人员考察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变、地质地貌概况、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二、神与物游的山水审美意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化,利用和改造能力日益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美学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情景交融四个重要阶段。 致用即人类以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远古渔猎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物是人类最主要的生存资源,也因此成为初民眼中最美的“风景”。他们往往对周围美丽的花草树木、清澈的河流视而不见,独独钟情于自己的狩猎对象。 崇尚动物的审美意识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以致用为目的的审美意识被儒家的比德观念取代。比德是将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精神联系起来,从道德的角度、以道德的眼光出发,寻求人与自然山水内在精 7 神上的契合之处。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儒家是伦理道德哲学,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善恶的道德属性,山水自不例外。山水与人的仁义、智慧、勇敢、包容、公正、坚强、明察具有相似性。通过比德,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建立了情感上的对应关系。这种比德意识在文人作品中大量出现,如汉代王逸《离骚经序》所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惰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侠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灵修美人;密妃佚女。长此以往,形成了中国文人墨客、知识分子一种稳定的、模式化的审美心理结构。 人们在大自然中驰骋,在山水景观中沐浴,一方面是受山水形态美的吸引,但更为重要的是山水本身所蕴涵的道德力量的感召。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都凝聚着特定的道德属性,进而成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郑板桥爱竹,以竹自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既定方式将自然性的形象特征,通过概念性的理性认识来激起伦理感情,以成为审美的感受或表现对象,即比德。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这种把自然山水景物作为人类道德、品德符号象征的比德观念也因此长期居于我国自然审美领域的统治地位,即便是到了魏晋时期,老庄的道家思想空前发展,道家的美学思想开始主张将自然景物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比德意识仍然长期影响着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方式,这种影响直到目前仍旧十分强大而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新纪元。山水审美从比德过渡到畅神阶段,进入到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山水审美阶段。这时的人们开始以一种“林泉之心”接近山水,感触自然,不再增添道德或想象的内容,不再作为生活的图景和背景,也不再作为寓意或象征。所谓“林泉之心”就是摆脱世俗功利观念,以纯粹恬淡的心境看待山水,以超凡脱俗的虚静的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山水本身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当人们去掉“尘埃之心”、“世俗心机”,用纯粹审美的态度,将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欣赏,这样才能进入体验山水自然美的境界,进入一种虚廓心灵、荡涤性情的审美心境。反之,体验到的只是山水蕴含的现实意义和道德意义。 自魏晋始,爱好林薮、纵情山水已经成为诗人文士们的风尚。尽管世局动荡,但文人士大夫对现实不断探索,他们的人格和文风都呈现出解放的趋势,追求人 8 的觉醒,文的觉醒,因而把自己的真实性情投向山水自然,留下大量谈山水审美的诗文,真正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关照对象。在审美理论方面,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指出了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大诗人谢灵运无论在朝在野,都肆意遨游。他专意描摹山川景物,工于饰绘,传神入微,如“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淸涟”,“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等都境界独辟,从此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陶渊明则以寂静清澈的心境,无为自得地欣赏自然山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描写山水自然美的佳作,其中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四字一句的骈文文体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信中有意识地将“高峰”与“清流”相对,将五色的石壁与四时的林竹相对,将“晓雾”与“夕日”、“云鸟”与“沉鳞”相对,使山水之间的一股清俊灵秀之气跳脱而出,扑面而来。 在我国山水审美历程中,情景交融、神与物游往往被视为美感享受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及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情景交融正是这种哲学观念在美学领域的反映与延伸。所谓情景交融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观赏对象的形态唤起观赏者的情感活动,在观赏时这种情感活动又消失在对象中,对象化为客观的自我。它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是感性心灵同具体物象的自由交往和自由契合。 观赏者把山水景观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寄情山水,或志在山水”。这样就超越了单纯感官性的享受和生理性的愉悦,将人的精神融合于山水景观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审美主客体共同运动,主客体合一,审美情感与审美意象同在,人不再是纯粹的主体,山水也不再是纯粹的客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正如明人唐志契所言,“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绘事微言?山水性情》)同时,时间与空间观念失去自身含义,主客体的现实与心理距离也被消解了。有限即无限,无限即有限,借有限表现无限,造化与心源合一,一切形象都成了象征世界。审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达到一种悠远无限的“游”的境界。 三、千姿百态的山水审美形态 9 华夏神州,地域辽阔,山水景观类型多样,美学风格千差万别。长江大河、高峡平湖、流泉飞瀑、崇山峻岭、翠羽丹霞、广袤大漠,无不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游者叹为观止。从地域角度而论,中国山水景观大体表现了北雄南秀的美学风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品读古代士人的作品,奇山胜水的美学意境飘然而出。具体讲,山水景观体现了雄、险、奇、秀、幽、旷六种美学风格。 雄伟壮观。雄伟壮观的景观带给观赏者一种崇高、壮美、震撼、赞叹的审美体验,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灵受到强烈的撼动和涤荡。在我国这类景观中,泰山最具代表性。泰山素有“天下之雄”的称号,“唯天为大,五岳独尊”。其实泰山的海拔高度(主峰玉皇顶)仅有1545米,在地貌分类上只属于中等山体,但相对高度却达到1360米,凌驾于齐鲁大地丘陵之上,展现了大气磅礴、拔地通天的气势。此外,泰山的山体厚重庞大,基础宽厚,增加了厚重感和稳重感,因此有“稳如泰山”的说法。自古以来,历代名人对泰山雄伟之气进行了一如既往的讴歌和赞叹。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汉武帝叹曰,泰山“高矣、极矣、大矣、壮矣”。东汉光武帝刘秀欲登泰山封禅,虎贲郎将马第伯试登之后报告道路的险状,曰:“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遥望其人,端端如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唐代大诗人杜甫青年时代“放荡齐赵间”,留下了著名的《望岳》诗。诗人从“望”字入手,通过远望、近观等不同角度烘托了泰山雄伟峭拔的气势,“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雄伟的自然风格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渲染,逐渐成为一种标志,流传在游客以及国人心中,经久不衰。 水体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同样展现了雄伟的美学效应。位于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城之间的黄河壶口瀑布号称“悬瀑”,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两岸为高山峻岭所夹,河床在水流长期冲刷下,形成宽达30米、深约50米的峡谷。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至此,倒悬倾注,飞流直下,波涛翻滚,震天撼地,形成万马奔腾之势,场面极为壮观。难怪乎有诗赞叹曰,“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惊险峻峭。这类山的外观特征是山体陡峭,坡度较大,山脊不仅高、窄而且光滑。攀登险山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带有痛感的愉快,这种感觉复杂,富于变化。观赏的对象过于险峻,使观者的抵抗力在它们的威力之下相形见绌,显得渺小微不足道。然而,随着恐惧感的解除,痛感逐渐转化为愉悦感,压抑渐次转化为振奋,游者经历了先惊后喜,化险为夷的心理体验,心灵处在动荡不已、跌宕起伏 10 的状态之中,有助于提高个体挑战自我极限的能力,升华人的道德精神。 西岳华山自古以来就享有“天下第一险山”的美誉。“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华山之险是由于花岗岩随着地壳运动上升速度较快造成的,“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山的四壁非常陡峭,没有坡度,几乎与地面成90度角,而且峰顶与谷地的落差达到千米左右。华山险峻的景点很多,有千尺幢、百尺峡上天梯、擦耳崖、苍龙岭、鸽子翻身、老君犁沟、长空栈道等,其中苍龙岭是华山最长、最险的绝径之一。岭长1500米,宽仅1米,岭脊光滑圆溜,刻有200多级石级。环顾四周,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俯瞰脚下,万丈深涧,风吼云乱。岭脊时而露出云层,时而没于烟雾,宛如一条沉浮游弋于云海之中的苍龙。“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华山的险峻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外,四川峨眉山金顶、安徽黄山天都峰、江西庐山五老峰以及辽宁凤凰山叠翠峰与箭眼峰之间的老牛背都是我国极其险峻的风景。 奇异独特。山水景观的奇异独特审美特质是大自然的天造地化,相对于常见的普遍地形地貌而言,形态千姿百态,幻怪离奇,往往出人意料,给人以惊喜的审美体验,使观赏者发出巧夺天工而又非人力所为的美的感叹。我国以“奇”为美的景观甚多,如“奇秀东南”的武夷山、“天下奇秀”的雁荡山、“奇丽岭南”的桂林山水等。然而,在诸多以“奇”称胜的山水景观中,黄山是公认的奇山,奇松、怪石、云海、奇峰是黄山的四绝。游客身临其境,无不为它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景象而倾倒、慨叹。 黄山无山不峰,无峰不石。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层出不穷。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倒扣的钵头,有的如“蓬莱仙岛”、“猴子观海”、“天狗听琴”,有的好似“武松打虎”、“丞相观棋”、“天女散花”、“苏武牧羊”、“老僧采药”。游客一路走来,一览奇峰怪石,峭壁峥嵘,莫不心旷神怡,感叹江山如此多姿,祖国山河秀美无比。“黄山奇松知多少,棵棵皆穿石罅生。”松树往往长在悬崖峭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如龙似虬,姿态各异,迎风傲雪,刚毅顽强,如闻名世界的“迎客松”。黄山号称“云雾之乡”,其云海天下叫绝,烟云如锦似缎,飘荡千山万壑。时而似千帆竞发,时而似渔舟点点,时而乱云飞渡,淹没大小岭谷,时而彩云追仙,盘旋诸峰腰际。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虚实相生,若隐若现,游人置身其中,俄而没顶及足,不可名状,俄而荡胸扑面,穿漏荡摩,好似登临仙境,使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之感。黄山神奇的景观相互映衬,动者动得突然,静者静得兀然,于动静之间,奇景幻影层出不穷。难怪著名旅游家徐霞客两登黄山之后, 11 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溢美之词。 柔美秀丽。从美学范畴上讲,秀是一种与雄相对应的审美形态,一般指山水形象的秀美、玲珑、柔和、淡雅。柔美秀丽的审美形态给人一种恬淡、安然的审美体验,主体与客体之间不仅没有对立冲突,反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审美关系。观赏者通常不会出现惊恐、忧惧、痛苦、突兀、急迫、抗争或不可遏制的激动情绪,而是产生一种平缓、亲切、轻松、明净、随和、闲适、宁静、愉悦、淡远或心平气和的快乐心境。形成这种审美形态一般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山体由茂密的植被覆盖,石土很少裸露,色彩葱茏,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草地和枝叶繁茂的林海。相比之下,南方降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自然条件更容易形成“秀”的审美形态。另一方面,秀美的山水整体线条必须缓和,山势平缓,没有悬崖峭壁,水面平静,而不是巨浪滔天,惊涛骇浪。游人至此,看到的是清澈明净的小溪中,鱼儿安详自在地游动,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安然。 我国以秀美著称的自然山水很多,著名的水景有桂林漓江山水、杭州西湖、浙江富春江,山景有四川峨眉山、福建武夷山、江西庐山等。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称得上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它有山色之青翠,也有水态之柔美,尤其是漓江一带,景色更是旖旎,好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清幽,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倒映,俨然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风景画。峨眉天下秀,景色以秀著称。远远望去,山形好似美女的两道秀眉,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盖州记》的话说,“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娥眉焉”。不仅如此,峨嵋山雨量丰沛,气候温润,植被覆盖率达到86%,植物垂直分布,品种多达3000余种,珍惜树种达100种,有“植物王国”之称。游客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植被葱茏茂密,更兼烟云缭绕,真似“云鬟凝翠,鬓黛遥妆”的少女,态媚色秀。 幽深静寂。具有幽深静寂美学特征的景观通常包括深和静两层内涵。幽深往往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形为基础,辅之以铺天盖地的高大林木为条件。这样的景点外在特征是视域较为狭窄,光量较小,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游客漫步在这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环境中,有迂回曲折之妙趣,无一览无余之直观,能够获得恬静安逸、含蓄静谧、超然尘世的审美体验。所谓“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就是生动的写照。 道教名山青城山以幽著称,号称“青城天下幽”。青城山坐落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背靠雄伟的岷山山脉,隐匿于幽深的岷江峡谷之中。山上林木葱茏,岁 12 寒不凋,群峰环抱,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古木遮天,浓荫蔽空,苔藓满壁,藤萝缠绕,修竹摇曳。整日万籁无声,偶尔树叶的婆娑,涧水的叮咚,山雀的啁啾,反而把环境映衬得更加安静,宛如一幅天然画卷,一座人间仙境。“千岩迤逦藏幽胜”。清城山的道观建筑,一处处,一座座,无不体现一个“藏”字:或藏在峡谷之中,或藏在繁枝密叶之间,在逶迤曲折的游山路上,转过一个山角,见一处茅亭;又过一个豁口,才见一座道观。它藏得幽深,似欲与尘世隔绝,静得宛若置身于虚无缥缈的空灵境界。此外,四川九寨沟,龙井茶产地龙井村一带的九溪十八涧,武夷山脉北段的九曲溪都有一番幽情别韵。 旷远宏阔。旷景是以宽阔的水面或平川为主体而构成的风景,与幽深不同,旷景的视域开阔,水面平坦,没有遮挡物,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豁达豪放、醒目壮志的审美体验。旷景因观赏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平旷和高旷两种。平旷以水面和平川得景,人与景亲近不隔,视域平面开阔,如500里滇池,烟波浩淼,平远辽阔,极目远眺,胸襟开阔。800里洞庭的宽阔更是胜过滇池,孟浩然在《临洞庭上张丞相》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登岳阳楼》诗中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状写洞庭湖空明美景的佳作,“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高旷则是以高山峰顶览胜,人与景拉开距离,视域自上而下散开,空旷开阔。如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登黄鹤楼,“唯见长江天际流”;登岱顶“一览众山小”;登香炉峰顶见“江水细如绳,湓城小如掌”,都带给人一种超拔壮阔的审美感受。 山水的天然之美往往包含了多种审美形态,各种审美形态并不孤立存在。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黄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是从总体上凸显和描述山水名胜的美学个性、风格和特色。然而,山水的美学风格实际上往往是多种审美形态的和谐统一,各种审美形态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山水画卷长廊。 四、变幻莫测的山水欣赏角度 旅游审美与其他审美活动不同,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审美场值作为特定的审美行为、经验或感受结果,经常在不同的时空与审美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作为一种特定的旅游审美活动,欣赏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既要求审美主 13 体身临其境,在自由自在的物我交流过程中,直接获取审美信息,还要注意选取恰当的观赏距离和观赏时间,全方位多层面地获取审美愉悦。 相同的审美客体,在不同的距离观赏,景象的意境则完全不同。宋代大诗人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著名绘画理论家郭熙也曾说过,“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他把山水景观的欣赏分为步步移和面面看的两种方式,但这还不足以概括山水景观的欣赏方式。根据山水审美对象的不同,我们把它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为远观和近观,动观和静观,平视、俯瞰和仰望三种方式。 远观主要适用于观赏的整体对象。远距离观赏,观赏者能看到山水的整体轮廓,或雄浑、或秀美、或险峻,领略风景的神韵。比如观赏黄山云海,只有登上“状若覆钵,旁无依附”的光明顶,才能领略到“幻来只觉都无我,奇处翻疑不是山”的韵味。同样,只有当游客拉开一定距离,遥望庐山,才会看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无比壮观气势。另外,对于依附在山上的体积庞大的对象,宜于远观,既得物之形,又得物之神。近观对象或者体积比较小巧,或者要对景物的某一个细部情节进行欣赏。比如山体的岩石构成、质理纹路,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亭台楼阁上的楹联匾额,大山深处的清泉游鱼等等。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通常是远观与近观相结合,这样既能得山水之形状、轮廓及神采,又能领略风景局部细腻的美。 观赏山水同样离不开动观和静观。自然山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步移景异,变化无穷,令人目不暇接。在游动的过程中,观赏者的心理随着景色的更新跌宕起伏,获得高峰的审美体验。比如攀登泰山,游人只有从岱宗坊出发,拾级而上,经一天门、斗母宫、经石峪至中天门,再经十八盘、五大夫松、望人松、南天门登至岱顶,才能领略到沿途的大好风光,感受那种“唯天为大”的博大胸怀。当然,动态观赏中也包含静态观赏,游览过程中对于体积较小的景观如泉水游鱼、花草树木等以静观为宜。 针对观赏对象不同,可以采取平视、俯瞰和仰望的观赏角度。这样看出的景象不是平面的,能获得一种立体感、纵深感和层次感。宋代郭熙提出“三远”说,即高远、深远、平远,相当于这三种角度。从山下仰望山顶,为高远,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从山前俯视山后,为深远,层峦叠嶂,山色晦暗叠映,给人以 14 深邃之感;从近山远望远山,为平远,山色有暗有明,给人以平和冲淡之感。三远表现了空间的三维向度,即深、宽、高。 平视即远视。观赏者的视线与地面保持平行,适宜于观赏比较开阔的景色,比如西湖,远方的景物由明变暗,空间深度的感染力特别强。仰望即高远。从山的低处往高处看,角度由近及远,光线由暗变明,适宜于观赏巍峨的高山、峭拔的山峰、高大的建筑等景色。仰视可以突出主景的高耸突兀之势,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仰视。仰观瀑布,更似江河垂天,奔腾咆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俯瞰即深远,从高处往下观望。俯瞰又有远近之分,适宜于不同的审美对象。远俯瞰指观看离视点较远的景观,如登黄鹤楼,凭栏四望,极目楚天,前有大江东去,长桥如带,后有东湖碧波,水平如镜,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近俯瞰是指观看与视点成垂直方向的景观,它适宜于观赏险峻之景,观赏者处于悬崖峭壁之顶,俯视山下的景观,更能体验到惊心动魄之感。 山水景观不同于人文景观,它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有些景观只有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气候甚至特定的时辰才能观赏到它的神韵所在。因此,审美主体不仅要注意观赏距离的选择,还要选取合适恰当的观赏时间。 季节不同,景观风韵各异。所谓“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恰,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确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王维也用诗性化的语言概括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征:“春景则雾镇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因此,游客必须选对季节,才能欣赏到特殊的美景。比如北京的香山红叶只有在秋季才层林尽染,南京玄武湖在春夏季节,树木苍翠欲滴,在湛蓝色天空的映衬下,给人一种沉醉的梦幻般的感受,吉林的树挂也只有在隆冬季节才能出现。 同一个季节不同气候下,景观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同样是洞庭湖,在阴雨天气和春和日丽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两种美学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讲得很清楚:“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达,此乐何极„„” 15 另外还有一些景观平日难得一见,只有在特殊时辰才可观赏得到。如堪称天下奇景的峨嵋山“金顶佛光”、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称号的吉林树挂以及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等。 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第三节 一、雄险幽奇的山地景观 山地是众多地貌类型的一种。从地质和地形条件看,山地因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以及岩性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形态和高度。按高度划分,山地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个级别。在我国境内,绝对高度大于5000米的为极高山;绝对高度在3500米至5000米之间的为高山;绝对高度在1000米至3500米之间的为中山;绝对高度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为低山;绝对高度小于500米的为丘陵。我国山地分布面积最广,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3%。因此,我国山地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山地景观数量巨大,而且类型众多。出现在《山海经》中的山名多达451个,其中很多都已开发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自古以来,五岳就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深远的文化底蕴而备受关注,成为山之王者。五岳所指之山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演变,但目前没有异议,公认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五岳的文化气息浓厚,是中国古人山川祭祀活动的缩影和反映,也是大一统政治文化观念在地缘上的映照。《史记》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疆内名山大川。”根据《尚书》记载,帝舜“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五载一巡狩”。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于公元前219年到泰山封禅,在封建社会,封禅是国家最为隆重的神学和政治大典。所谓“封”,即是在泰山上筑一圆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禅”,即是在泰山下小山上筑一方坛,报地之功。之所以选择泰山封禅,乃是因为泰山居五岳之首,“天高不可及于泰山”。封禅活动只有那些开创大一统王朝或有为的君主方可举行,如秦始皇、汉武帝和唐玄宗。历史上规模浩大的封禅活动形成了五岳的神圣地位,也构成了五岳文化的主体和核心。 五岳风光兼具雄险幽奇,是开展山地旅游的极佳选择。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的奇特景观前文已述及,这里不再赘述。中岳嵩山号称“中天砥柱”,位于河南 16 登封县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东西绵延约60公里。嵩山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太室山主峰高1492米,少室山主峰高1512米。明代傅梅认为,太室山“雄伟而丰腴,广阔以能容”;少室山“森削而秀丽,挺拔以自异”。峻极峰是嵩山最高峰,峰顶敞平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多悬岩,断峤重逢,北眺黄河,明灭一线,环顾群山,尽收眼底。太室山的名峰有24座之多,如万岁峰、玉柱峰等,现存名胜古迹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中岳庙以及嵩阳书院等。少室山较太室山险峻,站在少林寺自北向南望,只见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旗、鼓、剑、印、钟五座小峰。在剑锋西侧有一巨石如削,光洁耀目,好似白雪,有“少室晴雪”之美称。这里留存至今的古迹有少林寺、初祖庵、塔林、二祖庵和达摩洞,是中原地区佛教文化胜迹集中分布的地域之一,也是开展佛教旅游的重要场所。 北岳恒山坐落在山西省浑源县东南,连绵起伏150公里,横亘寨上,气势雄伟,被称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享有“五岳之雄”的美称。游览恒山,悬空寺、果老岭、北岳庙和天峰岭是不可错过的景点。悬空寺背靠翠屏山,面对天峰岭,上载危岩,下临深谷,足履峭壁,凿石为基。站在谷底向上望去,只见庙宇凌空欲飞,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在云雾缭绕的石壁上影影绰绰,时隐时现。正如明朝王湛初《游悬空寺》一诗描绘的,“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果老岭传说是当年张果老骑驴登天之处,前行便是北岳庙,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年),现建筑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复建的。周围极其险要,徐霞客对此作了形象的描述:“上负绝壁,下临楼阁,云涌殿下。回廊绕崖走,天空碑成林。”天峰岭是恒山主峰,海拔2017米,为五岳之冠。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游览后留下了“望常山之险峻,登北岳而高游”的壮美诗篇。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以气势磅礴、风光旖旎、文化丰实、佛道并存之特色誉满中外。衡山首起衡阳回雁峰,北止长沙岳麓山,横亘八百里,层峦叠峰,景色如画。景区内拥有以祝融为主峰的72峰、27山、38怪崖、25溪、38泉、9池、10潭、10条瀑布以及众多古墓塔、亭阁、庙宇、道场、牌坊、碑刻、书院等人文景观。其中祝融峰之高、藏经阁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一直被称为衡山“四绝”。如今,“麻姑仙境之幽、禹王城之古、忠烈祠之穆、大庙之雄”又被游客盛赞为衡山新“四绝”。衡山四季奇景层出不穷,春季观花海,夏 17 季看云雾,秋季望月出,冬季赏雪景。清人魏源《衡岳吟》曰:“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如飞。”一个飞字形象地衬托出衡山的特色,衡山也因此享有“五岳独秀”的美誉,成为游人争先造访的旅游胜地。 中国的宗教名山遍布华夏大地,其中佛教名山多达200余处。在众多佛教名山中,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成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青岛崂山在内的众多仙山。此外,还有以风光旖旎著称的风景名山,如浙江雁荡山、辽宁千山、江西庐山、吉林长白山,基本都已开发为消闲度假的风景览胜之地。我国西部许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适合勇于挑战自我极限者进行探险攀登,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规划,成为个性突出的山地旅游胜地。 此外,形态各异的山体岩石构成一道天然风景线,备受游客青睐。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山体常因断层发育而形成悬崖峭壁,或因大块岩体“球状风化”而形成“石蛋”等奇观;石灰岩地区则多溶洞、峰林和千姿百态的岩溶沉积物;砂砾岩因水的长期侵蚀容易发育奇峰怪石。这些个性突出的山地景观,极具观赏价值。山地的气候地形具有特殊性,自然植被保持较好,水体充足,动植物种类多,既适合消闲度假,也利于科考研究。因此,保护山地景观,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旅游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澄清碧透的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是另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其类型多样,包括江河、湖泊、海滨、流泉以及溶洞瀑布,它们与各类地貌形态组合,山水相依,风光秀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中国的大江大河大都因地势自西流向东,注入大海。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000多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500多条,数量之多,流域之广,举世罕见。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淮河、钱塘江、漓江等。江河的存在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便利,同是也是人们重要的审美客体。“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气势雄伟;万里长江穿经三峡,两岸连山,风光如画;富春江依山东去,一路山送水迎,步移景异,人称“天下独 18 绝”;开凿于隋代的京杭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运河两岸风光集粹,景观林立,苏州园林的典雅含蓄,无锡太湖的微波浩渺,宜兴洞天竹海的盎然情致,扬州烟花湖柳的分外妖娆,无不令游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水体景观的另一大类是湖泊。我国境内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两万多个,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有的地区却串联如珠,有的湖泊身居层峦叠嶂之中,有的却安居于平原之上。著名的有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浙江千岛湖、长白山天池、新疆天池以及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的美不同于跌宕起伏的江河,它更加清新秀丽,娇柔妩媚,静谧幽深。西湖苏堤柳树如烟,晴天娇媚,雨天幻奇;新疆天池湖水清澈深邃,光洁如镜,林海烟岚,苍松漫坡,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洞庭湖港汊纵横,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阳,湖光山色,风景宜人。 海滨是海水与大陆交相作用的历史印迹。波浪、潮汐、海流涌向海岸,惊涛拍岸,撼人心魄。海浪对海岸经久不衰的冲击、磨蚀形成了人力难为的美丽风景,包括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及岛礁等观赏性极高的海蚀与堆积地貌。从北向南,中国著名海滨有位于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南部海滨,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东南岸的青岛海滨,位于舟山群岛普陀岛的普陀山海滨,位于海南岛的三亚海滨等。大连海滨气候清新,景色宜人,山水相连,礁石林立,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景观极为丰富。三亚海滨石美,海美,沙更美。海边巨石光滑湿润,石块或成群簇立,或孤石突兀,充满诗情画意,极具生命的韵律感。这里的海水湾阔、沙白、水清、波平。海水轻吻着细沙,絮语低沉,波光粼粼,清风徐徐,海天一色。海岸沙滩细腻、宽阔、平坦,在沙滩上行走、奔跑,好似踩在柔软的地毯上那般舒适,细小的沙从指缝脚间流泻,那一刻仿佛沐浴在金色的天堂,无比陶醉惬意。 在各类水体旅游资源中,瀑布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我国各地较为有名的瀑布约有百余处,有的零星出现,有的则成群分布,形成瀑布群。如贵州黄果树瀑布群、江西庐山瀑布群、四川九寨沟瀑布群、云南大理苍山飞瀑群以及东北长白山瀑布群等。瀑布之美,各具特色,有的如江海翻腾,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有的悬挂崖前,如珠帘垂落,轻柔曼舞;有的绿树掩映,景色妩媚;有的层层叠叠,聚而复散,散而复聚,姿态万千;有的从洞中飞泻而下,形成“银河倒泻入冰壶”的奇景。我们以庐山瀑布为例,来体验瀑布带来的审美感受。庐山瀑布自古著称于世,气势格外壮观。人们将其与泰山青松、华山摩岭、黄山云海、峨嵋古寺并 19 称为山川绝胜。庐山瀑布众多,各处形状不同,风格各异,其中“三叠泉瀑”历来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瀑又叫水帘泉,在庐山五老峰东侧20多公里的深山峡谷之中。瀑布经由三级台阶,三折而落,落差约600多米。第三叠最短,有100多米。从“观瀑亭”往下走约千级石台阶,就到了第二叠台阶。翘首四望,三面绝壁的岩缝之间苍松参差。在西边石壁的正中壁顶有个豁口,瀑水经过仿佛江河垂天,奔腾咆哮。到达第二叠顶台阶处,变成堆珠叠玉,随风洒落,在阳光照耀下,五光十色,绚丽夺目。再经过几块巨石,珠玉飘洒为一张很宽的银帘,犹如串串明珠,玲珑剔透。这无数的滚珠溅落于崖底深潭,“漂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然后,瀑水寻石缝流泻,流经台阶边缘,又分为两大股直下第一叠绝壁而去。难怪黄宗羲费尽周折,看到三叠泉瀑时慨叹地说:“至泉下,劳悴则十倍矣。” 我国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分布遍及全国各地。长城内外,太行山麓,山东丘陵,渭河谷地,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华南各地,都有名泉分布。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全国已知温泉达2600多眼,为世界之冠。多数泉点与周围山水或人文古迹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休闲疗养胜地。全国具有旅游价值的名泉数以千计。有的以水质清洌著称,形成以茗茶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如杭州虎跑泉、镇江“天下第一泉”等;有的矿泉水适于饮用,并可作酿酒饮料,如青岛崂山矿泉水;有的温泉宜于沐浴,如陕西临潼华清池、云南安宁的“天下第一汤”、重庆的南北温泉、南京的汤山温泉、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辽宁兴城温泉、北京的小汤山温泉等;有的矿泉中含有某些稀有元素,有治病功效,如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矿泉;青藏高原地热区还有间歇喷泉、水热爆炸泉等奇观。 岩溶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改造而形成的特殊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溶洞是地下的岩溶形态,溶洞内有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堆积物形成的钟乳石、石笋、石柱、鹅管、石盾、斜塔、石幔等千姿百态的景观,旅游价值巨大。我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大中型溶洞在南方一些地区分布很集中,如贵州北部有700多条暗河,湘西有2400多个溶洞,广西桂林、阳朔一代有2000多个洞穴,云南宜良九乡有66个洞穴。很多岩溶洞穴不仅资源特色纷呈,千变万化,而且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地位。如辽宁本溪水洞现已开发地下暗河2800米,是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贵州织金洞,安顺龙宫,本溪水洞,浙江双龙洞已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逐年增多。 20 游客游览溶洞,仿佛行走在一个光怪陆离、虚无缥缈的神话世界中,能获得神秘莫测的审美体验。 三、广袤神奇的森林景观 在我国1.59亿公顷的林区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独具特色、风光秀丽的森林风景资源,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自然遗产,弥足珍贵。截至2002年底,我国各级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476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503处。分布于不同地域的森林公园,囊括了我国森林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展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自然景观,并与众多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相映成辉,像一块块瑰丽的绿色宝玉,吸引游人不断前往。吉林长白山壮观的林海雪原,湖南张家界鬼斧神工的砂岩峰林地貌,青海坎布拉奇特的丹霞地貌,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与甘肃省交界的九寨沟县境内,是岷山山脉万山丛中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九寨沟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从山间到河谷,遍布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四周重峦叠嶂,几十座山峰终年积雪不化,风光秀丽,瑰丽多彩。在植物区系上,属南北交替地带,从雪峰下至湖滨呈垂直分布。这里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也是许多动物繁殖的适宜环境,大熊猫、金丝猴等数十种珍贵动物常在湖畔林间往来栖息。青山涂墨,碧水晶莹,红叶似霞,流瀑如注,彩池溅花,珍禽欢唱,九寨沟以五彩缤纷的山、水、树和罕见的原始自然景观,聚形体美、色彩美与音响美于一身,令人心驰神往。正所谓“九寨寻诗反无诗,景色惊我半人痴。恍惚已至神仙界,不知人间何所至,” 古老而洪荒的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惟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惟一的一块绿色宝地。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 21 被誉为“华中屋脊”。它所拥有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神农架拥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属于世界稀少的和我国特有的植物30多种,有野生动物50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有20多种,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里又是地质博物馆,不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蚀遗迹,还能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地球历次造山运动的痕迹,是最具特色的地质地貌景观汇集地。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山水景区组成,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陵源漫山遍野、处处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森林覆盖率达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可以观赏到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珙桐、龙虾花等珍稀植物。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雉鸡、穿山甲、猴面鹰、红嘴相思鸟、猕猴、飞虎、大鲵等珍禽异兽出没于林中涧边。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滚的海洋,大自然威力无边的造山运动,将这里逐渐抬升为陆地、山脉、江河。随后又以鬼斧神工在这里“穿透切割”、“精雕细琢”,形成有原始生态体系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构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耸立、怪石峥嵘的独特自然景观。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3000座岩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800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这里有甲天下的御笔峰,别有洞天的宝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别有天”的黄龙洞,还有高耸入云的金鞭岩。无论是在黄狮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书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饰”的人间仙境,美在神秘,美在天然,大山、密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苍茫的画卷。 四、浩瀚无垠的大漠景观 中国沙漠总面积约71.29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个省区。著 22 名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沙漠地区容易形成风积地貌景观,即沙丘。沙丘可以具体分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是我国流动沙丘的主要分布地区,沙丘的形态种类繁多,有新月形、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纵向沙垄、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丘、穹状沙丘以及树枝状沙丘等。沙丘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连绵不断,像天一样浩渺无际,适合开展沙漠探险、观光等旅游项目。如位于罗布洼地东南的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由于覆盖在低山丘陵台地上,形成巍峨的沙山,因山体对风的折射,使高大的金字塔形沙丘大面积分布,而且还形成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的羽毛状沙垅,构成了库姆塔格沙漠的独特景观。再如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以裸露的高大流动沙丘为主体,沙漠内部的沙丘一般在50—80米高,最高达150米以上。沙丘形态复杂,包含了我国沙漠几乎所有的沙丘类型,其复合型沙垅长可达10余公里,观赏价值极高。 除沙丘外,鸣沙也是沙漠中特色鲜明的资源,极具旅游价值。我国是世界上鸣沙旅游资源分布最多的国家。著名的鸣沙包括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响沙湾,新疆伊吾鸣沙以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鸣沙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鸣沙分布非常广泛,走进沙漠,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而发出的轰鸣声,有时因风而唱,有时无风自鸣,音调悦耳动听。甘肃鸣沙山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为红、黄、绿、白、黑五色流沙堆积而成,也因鸣沙而声名远扬。史书记载,天气晴朗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吹奏乐器。位于宁夏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响沙之一。百米沙坡,倾斜60度,天气晴朗时,人从沙坡向下滑动,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得“沙坡鸣钟”之誉。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所谓“百米沙坡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正是这一景观的写照。 沙漠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品格独具特色。她苍凉粗犷,浩瀚无垠。游客亲临其境,骑驼踏沙,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落日出之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诗意境将得到最完美的体现。目前,我国沙漠景区开发逐年增多,其中开发得较好的是宁夏沙坡头。2000年被国家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经营项目较多,包括沙雕、沙疗、沙浴和沙漠球类、沙漠田径等形式多样的“沙” 23 字号体育健身竞技项目,融智慧、趣味、知识、健身为一体。此外,还有民族风情演出、黄河梨花节、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等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节庆活动,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24 25
本文档为【旅游山水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