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脑病科特色服务项目

脑病科特色服务项目

举报
开通vip

脑病科特色服务项目XXX中医院 脑病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目录 一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3 二 脑病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 1、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4 2、穴位注射…………………………………………………………… 5 3、耳 针 法…………………………………………………………… 7 4、艾 条 灸…………………………………………………………  10 5、拔 罐 法…………………………………………………………   13 6、穴位按摩法………………………………………...

脑病科特色服务项目
XXX中医院 脑病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目录 一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3 二 脑病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 1、保留灌肠的操作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4 2、穴位注射…………………………………………………………… 5 3、耳 针 法…………………………………………………………… 7 4、艾 条 灸…………………………………………………………  10 5、拔 罐 法…………………………………………………………   13 6、穴位按摩法………………………………………………………… 16 7、刮 痧 法…………………………………………………………   18 8、湿 敷 法…………………………………………………………   21 9、涂 药 法…………………………………………………………   23 10、熏 洗 法………………………………………………………  26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脑病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 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7、待10-15分钟后,取出水枕、橡胶单与治疗巾,整理床铺、环境、清理用物。 二  穴位注射 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操作方法 (1) 常用穴位:上肢取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风市、解溪、悬钟。语言蹇涩加通里、廉泉,面瘫者取颊车、地仓、太阳、翳风。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3)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凤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在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  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三、耳 针 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针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留针后应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患者有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 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软骨而又不穿透为度。留针,或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 消毒局部皮肤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 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 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 物品准备 记录 整理 起针 观察 进针行针 消毒皮肤 定穴 患者准备 四、艾 条 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物品准备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 使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记录 整理 灸毕 观察 施灸 定穴 患者准备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艾条灸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手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五、拔 罐 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五、物品准备 1、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物品准备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记录 整理 起罐 观察 拔罐 定穴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备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适时留罐 六、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病、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治疗巾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患者准备 定位 手法 观察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遵医嘱确定腠穴部位及推拿方法 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对确定的手法运用正确、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时间符合要求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记录 整理 七、刮 痧 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清新,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刮痧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治疗盘、刮具、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物品准备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记录 整理 刮毕 观察 刮治 定位 患者准备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实施刮痧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刮痧部位,保暖 清洁局部皮肤 随时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取平卧位,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蘸湿刮具在选定部位从上至下,单一方向,刮擦禁用暴力。如皮肤干涩,随时蘸湿再刮,直至皮肤红紫 八、湿 敷 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已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评估 遵医嘱配制药液、容器、敷布、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保暖 记录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敷布的湿度,并频频淋药液于敷布上 擦干局部药液,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敷于患处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整理 观察 敷药 九、涂 药 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评估 治疗盘、弯盘、遵医嘱配制中药、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中单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暴露伤口,必要时垫治疗巾,保暖 记录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整理用物 包扎 涂药 药物涂于面部,要求干湿度及薄厚适宜 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本文档为【脑病科特色服务项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27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