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主备人:鲁传响 辅备人:方玲 尹金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主备人:鲁传响 辅备人:方玲 尹金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 1 择。 三、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 文档 网: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析法 五、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3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教学后记: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 4 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 一、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5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教学后记: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力目标 6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1)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学准备】 示意图、文字资料 一、 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 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 7 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 8 活质量。 教学后记: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篇三: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主备人:鲁传响 辅备人:方玲 尹金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9 2.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三、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0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视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