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孟子荀子思想区别

孟子荀子思想区别

举报
开通vip

孟子荀子思想区别孟子荀子思想区别 比较孟子与荀子思想的不同 孟子和荀子都崇拜孔子,”仁”的是他们所共同遵循的。 孟子和荀子都希望人都向“善”这个目标努力,最终达到“人皆可为尧舜”的宏伟目标。有人说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孟子的“性善”说,就是使人通过改造回复到善的方向。荀子的“性恶”说,从性恶出发,用礼法在物质上多加调剂,避免人性向恶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善。孟子与荀子虽出发点不同,但最终都为了达到社会和谐共处、都肯定在道德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最终目的上可以说是 “殊途同归”,所以都归属儒家。虽然他们都归属儒家,...

孟子荀子思想区别
孟子荀子思想区别 比较孟子与荀子思想的不同 孟子和荀子都崇拜孔子,”仁”的是他们所共同遵循的。 孟子和荀子都希望人都向“善”这个目标努力,最终达到“人皆可为尧舜”的宏伟目标。有人说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孟子的“性善”说,就是使人通过改造回复到善的方向。荀子的“性恶”说,从性恶出发,用礼法在物质上多加调剂,避免人性向恶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善。孟子与荀子虽出发点不同,但最终都为了达到社会和谐共处、都肯定在道德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最终目的上可以说是 “殊途同归”,所以都归属儒家。虽然他们都归属儒家,但是思想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孟子和荀子思想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对于人性的不同看法,众所周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主张性恶论。 性善论 孟子“性善论”中的“性”主要指人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趋向,可合称为“性向”。他认为人性总的分来有两种:一即口之于味、目之于色之性,二是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之性。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是每个人都有的,良心人人固有,“四心”即良心,是孟子“性善论”立论的基点。但是,光有良心并不能说明人性便是善的,因为良心只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假若没有表现出来,便还无法断定性是善还是恶。仁、义、礼、智被孟子简称为“四端”,人生而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在人则成为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之“端”。孟子把“四心”比为四德之端,因此由“四心”所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也便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所形成的。孟子还认为修善”是性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每个人都具有四端,但这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会向“善性”的方向发展,要真正拥有“善”还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扩展。在后天的完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主观方面,首先要有从善如流的主观愿望,要以尧舜的言行举动为行动准则。要靠个人的不断努力。二是环境的影响,孟子肯定了后天环境对道德,对善性的完备具有影响和作用。生而同有的良心以及其所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再加上后天个人不断的“求知心”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便构成了孟子的性善学说。 性恶论荀子认为自然的、与生俱来的那些东西才是“性”,荀子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荀子提出“性恶论”是以口之于味,目之于色的自然属性作为立论基础的,他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的。在《性恶论》的开头,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他认为: 1、人的日常生活决定了人是恶的,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人生来就有这么些特点,如果顺着这些要求发展下去必定会产生如战争、相互残害等种种“恶”的行为,因而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而造成暴乱。 2、从仁、义、礼、智等礼仪教化的起源看,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说:古者圣王以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其礼仪,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3、从“其善伪也”这个角度出发,人的本性是恶的。荀子认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认为 “善”不是人的本性。他认为圣人之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而来。荀子以人的自然属性作为立论的基础论证了“性恶论”,但是,荀子亦十分强调后天学习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荀子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化性而起伪”的人性改造论, 在荀子看来,人性是恶的,如果顺从人各种情欲的恣意生长,其危害是无止境的,因此,必须对人性进行改造,通过不断向圣王君子高尚道德的学习,用礼仪法度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人们的行动,从而变化人性,去掉“恶性”,使大家从善,这便是“化性起伪”。 另外,荀子认为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认为后天的个人努力和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化性起伪”的基点就是承认人性是可变的,人在实际上是善是恶,取决于他所处的后天环境和主观的努力。不论是圣人还是凡愚,先天本性并无差别,差别只在于后天。人只要积极从事于伦理道德的实践,就能由恶转化为善,使先天本性与后天人为统一起来。 三、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不同 1、立论的基础不同。 孟子是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作为其“性善论”的立论基础,他认为人具有“四心”,“四心”经过发展又会成为“四端”,“四端”经过环境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便会成为“善性”。而荀子则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作为立论的基础,以人的本能为性,人因为有这些本能而相互争斗,残杀,最后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荀子便是因人的本能而得出“性恶”的结论。立论基础的不同是产生性善、性恶这两种相对立观点的根本原因 2、实践的目的不同。 (1)道德实践的目的不同。孟子主张修善的核心是“扩而充之”,找回失去的善端;而荀子则认为修善是为了除掉人的恶性,人为地去培养善心,即“化性而起伪” (2)道德实践过程的不同,孟子认为修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回善心,因而主张顺着人性扩充;荀子则认为修善的主要目的是要除掉恶性,建立善性,因此主张逆着人性去修善。” (3)培养德性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孟子强调培养道德要先自律而后推己及人,鼓励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荀子则强调道德修养一方面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及学时择人择地的重要性,同时重视礼仪规范对人的约束。 3、对后天如何对人进行教育有不同看法。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有些相似,认为对人的教育要行法治,重刑罚,从而使社会得到治理。而孟子强调的是实行仁政,认为教育人民要以礼仪教之,以助人找回失去的善端,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 4、论证方法不同。 孟子提出“性善论”,他主要是以“类”的思想进行论证的,“类”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类”相似,圣人拥有仁义礼智等诸多美德其他人也同样拥有。二是人与动物不同,人与动物共有的耳目口鼻之欲的自然属性不能作为人的本性,因此道德之性才是人的本性。而荀子则是从人人生而有之这个角度论证的,每个人都知道的便是自然之性。
本文档为【孟子荀子思想区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