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家日照(杆秤)

老家日照(杆秤)

举报
开通vip

老家日照(杆秤)老家日照·海边旧事——杆秤 文/田文阁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旧时,这是大户寒门教子课孙的祖训。 那么,什么是秤花?秤,又是啥时候、谁发明的? (一) “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会计笔尖戳,得罪了保管错秤砣,得罪了掏大粪的两勺作一勺,得罪了大队书记好事没我的”。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一个顺口溜。 那时,生产队里分粮,使的是称二三百斤的大抬秤,保管一个人掌秤砣,手指头往那边稍一偏,十斤八斤就没了,这可是庄户人家两三天的口粮。 小时候,偶尔赶夹仓集,路过一个摊后,父亲总是嘱咐:这家使“鬼秤”,祖辈就耍秤杆,玩...

老家日照(杆秤)
老家日照·海边旧事——杆秤 文/田文阁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旧时,这是大户寒门教子课孙的祖训。 那么,什么是秤花?秤,又是啥时候、谁发明的? (一) “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会计笔尖戳,得罪了保管错秤砣,得罪了掏大粪的两勺作一勺,得罪了大队书记好事没我的”。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一个顺口溜。 那时,生产队里分粮,使的是称二三百斤的大抬秤,保管一个人掌秤砣,手指头往那边稍一偏,十斤八斤就没了,这可是庄户人家两三天的口粮。 小时候,偶尔赶夹仓集,路过一个摊后,父亲总是嘱咐:这家使“鬼秤”,祖辈就耍秤杆,玩八根系子――盘秤的提系、砣系、盘系,算起来一共八根。这八根系子,耍秤杆的,哪一根都能弄出点花样来,二两的盘子当一两,人家十两一斤他九两,秤星秤砣朝里朝外点点,手指头一提一按,十两顶多给八两。这些人还特会吆喝,能把湿的吆喝成干的,咸的吆喝成甜的,坑死你,还得说他好。 另说是西乡一个人赶将帅沟集,出门前在山神庙许愿,求称秤时,山神爷给挑挑秤杆,就是把八两称成一斤。结果,明明在家称好的一斤,过秤时怎么称也就七八两。这便宜没赚成,还惹了一肚子晦气。回村时埋怨山神爷:山神爷,山神爷,我求你挑挑秤杆,你怎么净拽秤砣。这,传的是南湖许家庵村。 海边的孩子都听过秤砣浮水的老呱,说是早日里一个青年赶集,过江时,天刚拢明,日头还没出来,一不小心,秤掉到水里了,他顺势一抓,没抓到,秤砣还浮在水面上,像在漂。他又伸手,一把抓住秤砣,几乎就这一瞬间,水里蹿出了一只手,就听年轻人“啊――”的一声,还没喊完整,就一头栽进水里。等捞出来,还紧攥着那个秤砣。每啦到这里,老人都叹息,年轻啊,太年轻,见世面少了,哪有秤砣落水不沉的理?这是要活人命啊!那里淹死过人,投胎时得先找个替死鬼,三年找一个。 农村还有许多秤砣的歇后语: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蚊子咬秤砣——好硬的嘴;秤砣盐咸菜——一言(盐)不尽(进);鼻子上挂秤砣——抬不起头来;老鼠偷秤砣——倒贴(盗铁),等等。 这些呱听多了,每当见了秤砣,就觉着浑身冷嗖嗖的,好像那里边有双眼在往外瞅…… (二) 1978年,十四岁,到巨峰上高中,每星期来回时走高兴或涛雒,这都是公社驻地,早晚小市,腥鱼烂虾、萝卜白菜,都得使秤称。街上有秤店,卖秤、修秤,也做秤,里面都挂一个匾,写着四个字:天下公平。 大集上还有修秤的,那个仔细,就像一个老学究。怎么看,也和耍秤杆的挂不上边。 多年后翻老书,才弄明白,这使秤的和做秤的,是两码事。 杆秤,也叫手提秤。两千多年前的夏代,古人就发明了原始天平――“权衡”。“权”,是砝码;“衡”,为杠杆。在杠杆正中设支点,一端悬被称物,另一端挂“权”,用来称轻重。这结束了先人买卖时肉眼估重量的历史,开创出一个公平交易的时代。 “权衡”一词,“权衡得失”、“权衡利弊”、“权衡轻重”这些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传说,鲁班以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死作为秤杆的标记,一颗星就是一两,十三颗星就是一斤。 也有老人这样解释:称秤时,手里提的那根绳,叫“秤毫”,约秤要明察秋毫。秤杆,叫“衡”。秤砣,分石砣、生铁砣、铜砣,叫“权”。“权”,属星宿,主雷雨之神,不风调雨顺,老百姓能安康吗?秤杆上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刻度的小星星,都上应着天上的星宿。那定盘星,是告诫世人要足斤足两。称物,先要称一下自己的良心。欺天负人,神明也不保佑。别以为缺斤少两占便宜,头顶三尺是神明,命都没神保佑了,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不该好好权衡、权衡? 据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统一度量衡,又加上“福、禄、寿”三星,成十六星,定十六两为一斤。秤花分十六等份,俗称“十六粒花”秤。“一斤十六两,半斤八两”的说法,就出自这里。 那“天下公平”四字,就是始皇帝亲笔写的――秤虽小,可以称人心;利虽高,不取无义之财。 这么说吧,秤杆上的前七颗星,是北斗七星,告诫人们用秤时心有方向,不可贪财迷钱、莫辨是非;中六颗星,是南斗六星,代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提醒大家用秤时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最后三颗星,分别是“福”、“禄”、“寿”――秤上亏心不得好,给人称东西时,少一两损福,短二两减禄,缺三两夭寿! 多给人家称几两,那就是给自己添寿、加禄、增福了…… (三) 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说:“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砣)为公道老儿。” 旧时,人们不仅把杆秤作为日常称量器具,更是一种吉祥之物,叫“当家财神”,寓意“有秤当家,家财兴发”。乡间有置办杆秤的习俗,小户人家置小秤,大户商贾大小秤都置办,很慎重,专门订制,还多把一杆红木、乌木制的秤供在正堂。这是因杆秤用处广、形像龙,镇邪。 新屋乔迁,先搬杆秤,接着扫帚畚斗,然后再是家具被褥。 儿大分家,得给置办一杆秤。凡是东邻西舍借秤使的户,日子可想而知。 过年,要用红纸卷贴在杆秤头上,求财气兴旺。 长辈还要教儿孙从小就认秤花。乡间甚至有“小孩不吃鱼籽”的忌讳,说是吃了鱼籽,长大不认秤花、不识数。 小孩子“抓周”,除算盘、斗、剪子,还得有一杆秤,取“称心如意”,盼子孙守本分、懂良知。 做生意的,碰上“跑反”、即躲土匪或战乱,宁失钱,也不失秤。 海边老呱:有一年刮龙卷风,那风大到合拢抱的树都拦腰断了。一老人冒着大风,拿把杆秤挂在大门梁上,说“秤能压千斤”。后来,他家的屋果然保住了…… 时下仍流传许多以杆秤为比喻的谚语:“上下三处是根秤,邻居八家是面镜”;“心平勿用秤”,等等。这是把杆秤灵化为一种道德了。 (四) 杆秤,分三种:钩秤,称秤时用钩,又分单钩和双钩;盘秤,秤钩处挂秤盘;戥秤,称金量银,或老参雪莲等贵重药材及香料。 过去有句俗话:家有万贯,外有戥子(戥秤)。戥秤始于宋代,最小的能称0.01克重的毛发,秤杆最短的仅3厘米,这多用细铜或牦牛骨,更高档的用象牙,那是一般秤铺制不出来的。 戥秤很小,更得准,这因多是药房配药时用,人命关天。 民间最常用的是钩秤,由秤杆、秤钩、提纽(一般双提纽)和秤砣组成。按称量多少,分小秤、中秤和大秤。小秤,称15公斤以下,杆长60~80厘米;中秤,称30~50公斤,杆长90~120厘米;大秤,称50公斤以上,杆长1.5~2米,最大的称到1390斤、秤杆2.7米。中秤和大秤有时得两三个人抬着称,也叫杠秤、抬秤。 旧时,制秤多是家传,传男不传女。也带徒,可挑剔得很――别看小小一杆秤,复杂到上百道工序,称“百工之首”,秤杆、铜皮、秤盘、砣都自己做,锯、刨、斧、锉、钻、凿子、墨斗……木匠、铁匠和扳金工、油漆工的活,得样样拔尖。 选木料:制秤多用纹路细腻的硬木,首选紫檀、花梨、苏木,吸水小,不变形,这是大户人家要的。草民百姓,多是枣木、石榴木的。不管哪种木材,都得阴干一年以上。否则,秤就可能失准。 刨秤杆:用专做精细木工的小刨刀把方木刨圆,一头粗一头细,锯截到合适尺寸,再把毛刺清干净,打滑。 定“叨口”:两人用墨斗在秤杆上弹出几条纵向等分墨线。 安“叨子”:在秤杆上找出三个“叨子”的位置,用手摇钻打出垂直的穿孔,安上三个“叨子”。 铜皮包焊:根据所需尺寸剪裁铜皮,磙圆,套在秤杆两端的头上再修剪,然后使锡焊接铜皮。 安秤盘:把盘上系绳挽结到秤杆大头最外侧的“叨子”上。 校定星:打磨好的秤杆挂上秤盘后定支点,用砝码校验,这是一个极精细的工序。当木杆平衡时,再用双脚规、也叫步弓,就是老式圆规,在木杆背面划一道印记。这道记,就叫定盘星。其余的,按此推断重量,一一刻下记号。 钉星花:用手摇钻钻出秤星孔,约1毫米深。一杆15公斤的秤,得打300多个眼。钻完秤星孔,秤匠拿专用的“快刀”和一段细铜丝,把铜丝插进去,用“快刀”将铜丝割断,在秤杆上轻敲两三下,锤实、摩平。不多会,一颗颗闪着暗光,标记两、斤、十、百的的铜星――“秤花”,就镶在了秤杆上。 相传“大秤匠”的绝活:夜晚用铜条镶一杆称30斤的双面秤星,就点一根火柴,只见他手掐细细的铜条,在秤杆上翻飞击打,旁观的还眼花缭乱时,火柴杆燃完了,大秤匠也住了手。再点灯细看,那细长润泽的紫檀秤杆上,侧面93个星、上面110个星镶得中规中距,两排铜星距离匀称准确,闪着黄灿灿的光。 秤花,最早用紫铜,后来使黄铜,这时间再长,擦一擦,铜色不变,暗红色的杆秤上,刻度和天上的星星般清晰。尔后,改成水银和锡混起来的,再后来大多使铝丝,日子一长,会氧化变黑,就看不清了。 打磨:用钢锉、油石使水把杆秤打滑,然后用木花蘸水和着石灰粉一遍遍磨除油污。风干后,用清水冲干净。 抛光:待着过色的秤杆风干透后,抛最后一次抛光,让秤杆光润,上面的刻度即“星花”更易辨识。 做秤,最难的是计算,比如称重150公斤的大秤,杆长155厘米,秤大头(秤首)直径4.5厘米,小头(秤尾)直径3.8厘米。每支秤杆大头处有三个纽绳。外纽起档5公斤至35公斤,里纽起档35公斤至150公斤。砣重2千克。钩重240~250克…… (五) 清时,朝廷专门制“法子秤”,就是标准秤,秤匠必须以此为准,还得挂在秤铺最显眼的地方,误差得在1/400以内。就是说,1斤只能偏差1克多一点。否则,就是次品。 秤,象天法地。做秤,就是做人。老秤匠收徒弟,开口就告诫:“法子秤”,要悬在心上。 就像“九佬十八匠”其它行当一样,旧时秤匠铺,秤上都会做一个自家的标记。两家做买卖,斤量起了争议,就以谁的秤是“某某记”的为准。要都不是这个“记”的,就要找一杆来当公平秤,双方都服,这是一家秤铺最场面的事,那是牌子。 民间,秤匠还被尊称为“秤官”。别看秤不大,称的是良心――100斤的东西,叨口偏差2毫米,重量就得相差七八斤。 这就来了“鬼秤”,秤做了“鬼”――在秤杆内装水银、戥盘上加坠铁,把秤钉做得“老”些,这称出来的东西就多于标准斤两;或在秤砣上做手脚,秤杆做得“嫩”些,这样,一斤秤也就只称七八两。 老话说,这是没了定盘星! “板上钉,定盘星”。会买秤的人首先会把砣放到定盘星,两头端平,此秤不假。定盘星是秤杆上的平衡基准点,零刻度,找不准就会缺斤少两,那就失了“公正”。 近代,西方度量衡“虎克定理”磅秤和台秤的传入,对杆秤冲击很大。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的命令》,确定米制为基本计量单位,全国推广,“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至此,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十六两一斤制退场。
本文档为【老家日照(杆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12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