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_政治生活_教案1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_政治生活_教案1

举报
开通vip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_政治生活_教案1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 [教案]政治生活-前言 前 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_政治生活_教案1
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 [教案]政治生活-前言 前 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    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    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导入  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 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 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2)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又反作用于经济。 (3)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政治的实质是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斗争。 ** 阶级: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阶级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人格承担者,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为了实现和维护各自阶级、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则势必发生激烈的阶级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生活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1)阶级性是政治根本属性; (2)政治关系随社会阶级关系而变化。 现阶段,我国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原因:(1)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2)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开展的; (3)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而为了实现和维护这一利益,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管理和利益应当怎么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因(1)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格局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各政治赋予的新的内容。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S初级阶段;在这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当然是政治。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矛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反映了S现代化建设是我国S经济基础的客观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是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又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所以,……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金额义务,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如何组织、管理,通过政府执行)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体、国体、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责任)   四、学习方法及要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现实性、实践性); 2、坚持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比较分析方法; 3、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4、课前一定要预习,并在预习中归纳知识点和找出疑难问题,做好标志、记号。 5、同学们课堂上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与老师的讲析同步理解,做好重要知识点的笔记,决不能只是一架录音机,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6、希望大家课后用一定的时间复习,通过练习实践巩固知识的理解。 7、还要多关心时事(通过阅读新闻报纸、书刊和收听新闻录音等途径获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   『结束新课』 第一章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程学习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是 ( ) A.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 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答案:B [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宪法的这一规定直接表明了我国的: (1)国体 (2)国家性质 (3)民主的广泛性 (4)民主的真实性 ( ) A.(2) B.(3) C.(1)(2) D.(3)(4) 答案:C [例3]下列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 A.对一定阶级既有民主又有专政 B.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C.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 D.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答案:A [例4]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 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答案 D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国家的有关知识,要紧紧抓住国家的本质和鲜明的阶级性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政治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四)实例探究 [例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说明 ( ) A. 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我国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不能放弃的 D. 我国全民民主的国家 答案:B [例2] 下列对政治自由的理解正确地是( ) A.法律约束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民主 B.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自由以法律为前提,超越法律无自由 D.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答案:C [例3]在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表明 ( ) 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 D.要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答案:A [例4]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表明:(1)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4)既要享有权利,又要履行义务( ) (1)(2) B.(1)(2)(3) C.(1)(2)(4) D.(1)(2)(3)(4) 答案 C ★课余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3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等问题。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政治生活呢? (二)进行新课 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四)实例探究 [例1]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中,创造出公开监督、执行公示、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办法 ( ) A. 表明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表明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C. 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答案:B [例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答案:D [例3]有人说:“政治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参与不参与无所谓。”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 A.错误,政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B.错误,这样必然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 C.错误,这是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 D.正确,因为公民有自己的自由 答案:D [例4]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维护国家利益 (4)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 A.(1)(2)(3) B.(2)(3)(4) C.(1)(2)(4) D.(1)(2)(3)(4) 答案 D ★课余作业 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第二课 公民的政治参与 全章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章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新课程学习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民主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 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 ) A. 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县人大代表选举市人大代表 C. 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 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人大代表 答案:B [例2]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1)物质生活条件 (2)国家性质 (3)选民文化水平 (4)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 ) A.(1)(2) B.(1)(3) C.(1)(2)(3) D.(1)(2)(3)(4) 答案:C [例3]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 A.间接选举 B.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 D.等额选举 答案:A [例4] 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 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多少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高低 选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知识的多少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并认真行使选举权 答案 D ★课余作业 作业:比较几种不同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学生实际参与问题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民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提高参与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民主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就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为什么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就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原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21页,并说明这种方式的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思考讨论2002年铁路价格听证会材料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是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在听证会上,公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决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修正、完善。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2002年我国首次国家级价格听证会参与者,主要来自国家计委、铁道部、消费者、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几个方面。各方在春运、署运及主要节假日列车票价是否上调,如何上调问题上存在差异。票价适当上调,对于缓解客运压力,引到居民消费等有积极作用,也符合价值规律,但不可一刀切,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打工农民的利益应有所考虑。同时,票价提高,更应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作为决策者,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票价调整决策。 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说明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课堂探究,讨论如果你来组织这一听证会,应该邀请哪些人参加?如何设置会议程序?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决策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 ) A. 召开信息发布会 B. 调查研究,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C. 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D. 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答案:B [例2] 下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正确地是( ) A.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 B.要从国家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考虑 C.要考虑各方面利益,反映人民意愿 D.由专家学者论证决策即可 答案:C [例3]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依据是,公民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 )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答案:A [例4] 下列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1)有利于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 (2)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 (4)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 (1)(2)(3) B.(2)(3)(4) C.(1)(2)(4) D.(1)(2)(3)(4) 答案 D ★课余作业 比较民主决策的不同方式 方式 含义 主要方式 依据 主要目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学生实际参与问题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民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提高参与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 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民主管理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进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有重要意义。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2)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这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主要方式有,理财小组检查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质询会等。 (3)注意几个问题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说明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和作用? (1)含义: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回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这一制度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居民通过居委会反映自己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二、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公民应在本地事务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2、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青年学生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获得更多民主管理机会,以不同方式尝试参与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管理形式和主要内容,明确了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等,有重大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我国农村
本文档为【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_政治生活_教案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54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7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2-08-08
浏览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