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

举报
开通vip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施瓦茨 10土木(1)班 胡俊飞 J10220110 引言: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施瓦茨非常注重作品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她喜欢在场景中采用技术手段而非自然标准或家丁的自发性方案,她酷爱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另类材料,而且对潮流非常敏感,她的作品常常会与公众舆论相冲突,而招致同行的批评,但是,无论是赞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她是一位“始...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
解读景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大师——玛莎 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施瓦茨 10土木(1)班 胡俊飞 J10220110 引言: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施瓦茨非常注重作品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她喜欢在场景中采用技术手段而非自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或家丁的自发性方案,她酷爱鲜艳夺目的色彩和另类材料,而且对潮流非常敏感,她的作品常常会与公众舆论相冲突,而招致同行的批评,但是,无论是赞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她是一位“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景观设计新的表现形式,希望将景观设计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而值得尊重的景观大师。 关键词:玛莎?施瓦茨 设计理念 形式艺术 一、 玛莎?施瓦茨简介 1950年,施瓦茨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建筑师家庭,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她在费城艺术学院选修课程,1973年就读于密执安大学艺术系并获得学士学位。这时她开始熟悉大地艺术,由此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最初的兴趣。1974年她转入密执安大学景观设计系学习,在这期间遇到了彼得?沃克。由于两人对艺术与景观的共同追求,使施瓦茨找到了继续学习景观的意义,一年之后她获得了密执安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并于1977年进入SWA公司,在沃克手下工作。1978年,嫁给老师彼得?沃克。1990年,为了各自事业的发展,施瓦茨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二、 玛莎?施瓦茨的设计及理念 具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施瓦茨,从1992年起,成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兼职教授,也是许多大学的客座评论人。她的数量众多的个人及合作的景观作品使她成为使用特别材料以怪诞的表达方式进行设计的老手。她的作品使那些习惯了老奥姆斯特德教诲的专业人士坐立不安,也常成为恪守准则的人的众矢之的。 为什么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总是引起争议,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仅挑战景观的设计准则,也挑战景观的定义。现在我们意识到景观是一个可以拓展的词汇。J.B.Jackson提供了描述施瓦茨作品中景观的新的定义:景观是一个人造的或人 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表明了我们的身份和存在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强调。 作为施瓦茨的爱人兼同事,彼德?沃克,当代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对于施瓦茨的职业生涯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也互相影响和借鉴。“我们都把对方作为衡量的标准,每个人的意见对对方都十分重要。我们既渴望又害怕对方的评价。”沃克说,“但是我们很难在一起工作,我们的灵感无法综合,玛莎和我都不肯处于从属地位。”于是,外界的专业人士常常把施瓦茨的作品看成是沃克作品的对应物:沃克喜爱使用昂贵的材料,施瓦茨却是“低预算的皇后”;沃克的色彩柔和,而施瓦茨的色彩跳跃;植物素材是沃克设计的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对于施瓦茨来说,似乎是外围的东西;沃克的许多作品是公共机构委托的主流领域,而施瓦茨的多为边缘地带。沃克热衷极简,而施瓦茨兴趣在于波普(即POP Art艺术,它是一种现代美术思潮,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施瓦茨的设计及理论的力量还在于它混血般的特征。她的设计充满了借鉴,以及世俗的和图示化符号,并且这些是通过一个艺术家的手和眼来实现的,所以很难将其设计归入某一个主义或风格,但从其作品的形式特点入手,可以看出一些思潮和流派在其上的折射。 对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我们可以从其本质和表现形式上分别予以剖析。她用现代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其作品的本质目的是面向大众的、平民化的,出发点或本质内涵是同于现代主义的,而在形式上保留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革命精神,即对原有专业原则的超越,对景观一词的自然化联想的批判。 从施瓦茨的作品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的本质精神来看,她把园林看作是建筑印记以外的任何事物——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它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在我们身边,并不一定只是划分完整的一块土地。 三、 作品的形式手法特征 4.1、平面中几何形式的应用 “我作为艺术家的趣味常体现在几何形体的神秘品质和它们相互的关系上。”施瓦茨说。她认为直角和直线是人类创造的,当我们在园林中加入几何感的秩序也为园林中加入人的思想,几何形式清晰的界定了一个人造的和非自然的环境。如果你想在天生混乱的自然中看到或读到什么,最快的方法就是在那里加入几何感的秩序。她对几何形的应用还因为室外空间的混乱天性以及需要为人们提供在空间中定位的方法。人们在从未经历的阿米巴形或自然的形式中很容易迷失,却容易记住一个圆或方形的样子。 “在已知建成环境的性格时,在园林中应用几何形状比起由自然主义的弯弯曲曲、频繁移动和颤颤巍巍的线条所引起的迷失要更人道些。”于是,在施瓦茨的平面中,大量出现圆形、方形、直线、网格、条形铺装和椭圆形的土丘没,具有强烈的秩序感的同时,又很容易融入城市的大环境。 4.2、对基地文脉的体现 施瓦茨这种平面构图的系列化和秩序感,简化与精练,在形式上与极简主义具有相似的面孔。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她的平面常常具有与基址文脉相关的含义。使景观不仅可视,还使它因具有意义而充满生机。 例如:费姆国际游泳馆的设计方案,条形平面使人联想到游泳池中的赛道,起伏的草地象征着海浪。默斯考中心设计竞赛中,铺装借鉴美国传统被子,这个隐喻象征将无关联的碎片拼补在一起,创造一种永久的美和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被子广场也体现了旧金山地区丰富多彩的、马赛克状的人文特色。 4.3、在景观中组合非常规的现成品 施瓦茨的景观作品是日常用品和材料的集合,而且是在大多数五金商店或园林用品目录上可以找到的东西——陶土罐、彩色碎石、亮黄色的油漆、塑料植物、人工草皮。她对素材的选择来源于对波普艺术的兴趣,一开始就树立了一种使用日常用品这一反主流的艺术观念。 施瓦茨认为,传统的风景园林中人们对于技术和材料赋予了太多的重视,而缺少对于作品概念方面的关注和兴趣。风景园林要进步就必须以更开放的方式考虑材料,以增加我们的概念语言。于是,大理石、石头、植物、水体等传统的园林要素,被塑料、玻璃、弹球、人造草皮等人们熟悉的日常用品所代替。 4.4、使用廉价的材料 从环保和预算的角度考虑,施瓦茨认为用低档的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效果不再仅仅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的。此外,施瓦茨憎恶虚饰,主张设计应该诚实。对将混凝土制成石头样子的做法深恶痛绝,“这根本欺骗不了任何人,而只能显得更不够档次,而使人对这种诡计感到不快。相反,将沥青和混凝土看作本来的样子:简单、廉价和可塑性,以及它们如果被使用和维护恰当便会成为一种不错的材料的潜质,则是可能的。这是一种更现实主义的和更有希望的态度。”她说。 4.5、人造植物代替天然植物 施瓦茨认为人们没有弄清植物创造景观所承担的义务究竟有多大,即植物对于景观的创造是不是必需的。她的设计中没有植物常常意味着没有资金和养护条件。如一些屋顶花园,承重问题限制了植物的使用。还有一些客户直接提出设计要便于养护。这一点在怀特海德研究所的“分裂园”中体现得很突出,这个屋顶 花园不见阳光、没有水源、没有养护人员、低预算,这都阻碍了真的植物的使用。所以所有的植物都是塑料的,覆盖了人造草皮的钢架、绿色的碎石是花园的强烈暗示。于是人造植物在屋顶花园中“生机勃勃地成长”,同时为大楼内的工作人员休息提供了绿色设施。 4.6、传统园林要素的变形和再现 在面包圈花园、奈可园、怀特海德研究所的“分裂园”、盐湖城新监狱庭院等设计中都有法国17世纪花园的抽象和变形。尤其在“分裂园”的设计中,超现实主义和对自然的抽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分裂园”是一个25 x 35英寸的屋顶花园,也是这个微生物研究中心搜集的前卫艺术品之一。基址是9层楼上的无生气的庭院,那些乏味的瓷砖表面和四周的高墙,形成了一个黑暗的、没有亲和力的空间。这里可以被教室和生产车间同时俯瞰,车间有人口进人庭院,也是一个午餐时的休息场所。在设计中施瓦茨希望园子能表述研究所是微生物研究中心的特点,于是将花园建成一个基因叠加的象征物——来自不同文化园林的连体婴儿,一面以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为主题,一面以日本禅宗园林为主题,禅宗园林中典型的石头,法国园林中修剪的植物,被抽象变异,形成一种奇怪和陌生的搭配。 4.7、对垂直面和水平面的同等关注 施瓦茨对已存在的建筑空间野心勃勃。如特夫帕特花园的设计,这是一个建在由西萨•佩里设计的世界金融中心外的临时性景观。施瓦茨采用建筑立面的图形,经过扭转,作为另外一个层,加到建筑上去。于是人造草皮移出草地,爬上建筑立面,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墙纸方块的草皮反映了窗子的图形,统一了景观和建筑,成为建筑语汇的另一种影象。 4.8、对易忽视的城市边缘空间的重视 对于一些被许多设计师遗弃和忽略的城市边缘空间、施瓦茨也有兴趣。对她来说,这些空间对于城市景观同样显著和重要。例如:停车场、过渡和边缘地带、建筑间的剩余空间、高速公路等等。像怀特海德研究所的“分裂园”和迈阿密国际机场隔音墙等方案都对不引人注意的边缘空间作了精心的考虑。 位于迈阿密国际机场的隔音墙沿第36大街有数英里长,它隔离了机场和相邻的社区,施瓦茨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使隔音墙(机场方面必须设置,而邻近的村区并不欢迎的一样东西)变得可供欣赏。由于墙朝北,第36大街这一面总是在阴影里。所以类似于涂色和镶嵌浅浮雕的方案是不可取的。“这种限制使我们产生了用阳光激活墙体的想法、”施瓦茨说。于是在墙上凿出圆洞,并镶上彩色玻璃,阳光创造出圆圆的彩色光圈使隔音墙充满生机,还将墙体顶部做成与地形呼应的 弧线,使隔音墙与地形一块起伏,在临近机场人口时,不规则布置的圆洞变成按网格排列,形成有规律的搏动,暗示着机械的运动。 4.9、临时性景观 施瓦茨的许多作品都是临时性景观或部分地使用临时性构件。这体现了行为艺术和大地景观艺术家对她的影响,他们都将景观的建造过程看做是景观艺术的一部分,并且这种景观的稍纵即逝,使人将时间要素纳人景观的体验中,也是它特殊的审美价值体现。例如:面包圈花园中的面包圈、奈可园、特夫帕特花园、世界杯1994、雷特曼婚礼花园等等。 四、 小结 对于善变的施瓦茨,以上并不足以被称作“施瓦茨风格”,施瓦茨的风格是不可预料和难以归纳的。但是对玛莎•施瓦茨作品的深入了解揭去了原有的神秘面纱。她用现代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突破了古典艺术和巴黎美术学院的传统。她认为风景园林是一个与其他视觉艺术相关的艺术形式,景观作为文化的人工制品,应该用现代的材料建造,并且反映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价值。她的作品,在精神上是通俗平易,易于理解的。而在形式上保留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革命精神,即对原有专业原则的僭越,对景观一词的自然化联想这一倾向的批判。 大师们的作品都是学生瞻仰的对象,然而不能正确理解大师的创作意图和正确解读大师的作品将误导学生,其反作用比“非大师”更大。景观设计中,无论最终作品怎样,其设计出发点都是在解决场地中存在的问题,只是采取手段不同而已,大师们能够采取更加简洁、艺术、更具创造性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施瓦茨用最简单的元素解决了不同人对不同休息空间的需求,不但具有完美的功能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玛莎?施瓦茨,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林箐~《传统与现代之间》, ?郭春生~孟维康~《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本文档为【解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