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6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举报
开通vip

第6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nullnull 第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发展史发展史1928年,英国Fleming发现并证实青霉素的 存在。1929年发表,但未引起重视。 1935年,英国Florey和Chain合作解决了浓缩,三人最终获得1945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58年,Shechan开始了半合成青霉素的时代。 1961年,Abraham发现头孢菌素C,开始了头孢菌素的研发。 20世纪80年代,广谱碳青霉烯类开始上市。null 1....

第6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nullnull 第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发展史发展史1928年,英国Fleming发现并证实青霉素的 存在。1929年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但未引起重视。 1935年,英国Florey和Chain合作解决了浓缩,三人最终获得1945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58年,Shechan开始了半合成青霉素的时代。 1961年,Abraham发现头孢菌素C,开始了头孢菌素的研发。 20世纪80年代,广谱碳青霉烯类开始上市。null 1. 化学结构与分类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为7-氨基头孢烷酸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为6-氨基青酶烷酸 B: -内酰胺环,A:噻唑环 B: -内酰胺环,A:噻嗪环一、 共性null2. 抗菌机理(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 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 PBPs),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 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 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nullnull3.作用特点 为繁殖期杀菌剂 对G+菌的作用强 对人体毒性小null 4. 有交叉过敏反应 半合成青霉素null(一)产生水解酶 : 青霉素酶,-内酰胺酶 (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陷阱机制、牵制机制 (三)靶位结构改变 (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五)增强药物外排 (六) 自溶酶缺少5.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null 二、青霉素类抗生素 (Penicillin Antibiotics) 分类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 null(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 G(Penicillin G)化学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null【体内过程】 1、吸收:不耐酸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不易透过 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 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 泄,90%经肾小管分泌; 丙磺舒可与其竞争分泌。 null 【抗菌作用】 繁殖期杀菌剂 ,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 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敏感的葡萄球菌等 2、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 菌、产气夹膜梭菌、放线杆菌等 3、G-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 百日咳鲍特菌等 4、螺旋体: 梅毒、钩端、鼠咬热螺旋体等 5、对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无效 6、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_内酰 胺酶不稳定 null【临床应用】 首选用于敏感的G+球菌、 G+杆菌、 G-菌、螺旋体所致的感染。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null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 炎 、猩红热、蜂窝组织炎、 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及败血症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 3、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疖、痈、败血症。null4、G+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炭疽病、 气性坏疽 5、G-球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敏感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淋病,百 日咳。 6、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7、放线菌病null【不良反应】 1. 变态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 表现: 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 (最严重)等 null防治: (1)询问过敏史,过敏者禁用; (2)准备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下; (3)皮试: 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 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 停药1天以上重作皮试;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null (4)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5)避免饥饿时注射; (6)专用注射器,药物新鲜配制; (7)用药后观察30min, 无反应方可离 去。 (8)一旦发生,立即抢救,肾上腺 素,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 胺药。 null赫氏反应 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 :(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 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 3. 其他 局部刺激、高血钾、高血钠等null(二)半合成青霉素 1. 口服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V(penicillinV) 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 特点: 耐酸不耐酶  可口服  抗菌谱与青霉素同——用于 轻症感染null 2. 耐酶青霉素类—— 异唑类青霉素 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 苯唑西林(oxacillin)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点: 耐酸耐酶  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 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强,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null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 特点:  耐酸——可口服; 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 寒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 胆道感染。 null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哌啦西林(azlocillin) 美洛西林(mezlocillin)null 特点:  不耐酸不耐酶 —— 口服无效,对耐 药金葡菌无效; 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 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null5.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mecillinam) 替莫西林(temocillin)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 特点: 1.对G-菌强, G+菌弱,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抑菌药,靶位为PBP2 。 3.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null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 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抗菌谱广,作用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null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 第一代:头孢噻吩 cefalothin 头孢唑啉 cefazolin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头孢拉定 cefradin 等 第二代: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等 第三代: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他定 ceftazidim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第四代:头孢匹罗 cefpirome 头孢 吡肟 cefepime 头孢利定 cefolidin 头孢噻利 cefoselis null(一)体内过程 1.吸收: 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 但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可口服 2.分布: 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 于前列腺、眼房水、胆汁,可透过血脑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主要经胆汁排泄null(二)抗菌作用 抗菌谱: 1. 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作用较强, 对G-菌含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作用弱或无效。 2. 第三代对G-菌作用较强, 对G+菌作用弱,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3.第4代对G- G+菌作用较强,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三)耐药性: 一代比一代稳定。 null(四)临床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 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 中度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 用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 致感染,一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作首选药 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 用于重症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危及生命 的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尿路感染 null(五)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罕见,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 2. 肾毒性:第一代多见 ,四代基本无。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等 3. 静脉炎或出血倾向: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防治:Vit K 4. 高钠血症:大量静脉注射钠盐 5. 其他:“醉酒样”反应、二重感染等null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小结药名 抗菌谱 酶稳定性 用途 肾毒性 G+ G- 第一代 强 弱 青霉素酶稳定 耐青霉素酶 铜绿假单胞菌 -内酰胺酶差 金葡菌感染 及厌氧菌无效 第二代 强 稍强 -内酰胺酶 产酶耐药G- 铜绿假单胞菌 稳定 杆菌感染; 降低 无效,部分对 敏感G+菌 感染 厌氧菌有效 第三代 弱 强 高度稳定 重症耐药G- 基本无毒 铜绿假单胞菌 杆菌感染 及厌氧菌有效 第四代 强 更强 更稳定 同上 无毒 大null五、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 -内酰胺环 杂环 药物分类: (一)头霉素类 (二)碳青霉烯类 (三)氧头孢烯类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五) -内酰胺酶抑制剂 null (一)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1、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 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对铜绿假单 孢菌无效; 2、用于G-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null(二)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1、抗菌谱广,作用强,对多数G+、G-菌有效, 对厌氧菌是-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者。 2、不仅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作用 3、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此酶的特异性抑 制剂西司他丁合用 4、临床用于G+、G-菌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null (三)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Latamoxef)1、抗菌谱广,作用强、持久,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 2、对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强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Azthreonam) 1、对G-杆菌高敏, G+球菌、厌氧菌耐药,为窄谱杀 菌剂 2、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用于G-需氧菌所致感染null(五) -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舒巴坦(Sulbactam)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 胺酶,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水解; 2、对质粒编码的-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 的-内酰胺酶作用弱; 3、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null 小 结(一) 1、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两类: 2、 -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的化学结构: 3、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 4、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5、何谓牵制机制? 6、青霉素类分为哪几类? 7、天然青霉素为 谱 期 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环 抑制粘肽合成酶(PBPs)导致细胞壁缺损 产生水解酶青霉素酶-内酰胺酶窄繁殖杀菌null小 结(二) 8、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病? 9、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最严重不良反应: 首选抢救药物: 10、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11、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相比的特点 12、各代头孢菌素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13、亚胺培南需与何药合用?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西司他丁
本文档为【第6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811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42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0-30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