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举报
开通vip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中国近代黛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徐新吾 沈剑华 汤肯堂 中国蚕 丝事业 历 史悠久 , 中国早期蚕 丝技术领先于世界 , 并向世界各 地传播 。 但到 了近代 , 西方缘 丝工业 已向工厂 化迈进 , 中 国转向西方 引进设 备技术 。 维 丝 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形成最早的行业 , 其家数 、 资本总额和 雇工人数在甲午 以 前均占有最大的比重 。 生 丝是近代中国 出 口商品 的一 大 支柱 , 并渐以 厂 丝 为主 , 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以前 , 中国生 丝 出 口 虽有 缓慢发展而在 国际市...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中国近代黛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徐新吾 沈剑华 汤肯堂 中国蚕 丝事业 历 史悠久 , 中国早期蚕 丝技术领先于世界 , 并向世界各 地传播 。 但到 了近代 , 西方缘 丝工业 已向工厂 化迈进 , 中 国转向西方 引进设 备技术 。 维 丝 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形成最早的行业 , 其家数 、 资本总额和 雇工人数在甲午 以 前均占有最大的比重 。 生 丝是近代中国 出 口商品 的一 大 支柱 , 并渐以 厂 丝 为主 , 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以前 , 中国生 丝 出 口 虽有 缓慢发展而在 国际市场上 已遭 日 丝剧烈竟争 , 所占比重 日趋下游 。 这也是 由于行业 自身生产经 营和市场结 构 的落后性所致 。 以 后就 更难 于立足 , 其 迅速败落的情况十分突 出 , 终于走向半破产和 全面破产 的道路 。 这在旧 中 国半封建丰 殖民地社会的 民族工业中具有代表性 。 本文从经济 史角度对中 国近代绰 丝 工业 的发生 、 发展与破产作 了较全 面 的探索 , 文 中论述 的绛丝 工业 系桑蚕丝 , 未步及柞蚕 丝 。 作者已 经编 写一本《中国近代缥丝工业 史》 专著 , 其中有所阐述 。 作者徐新吾 , 1 9 2 1 年生 , 上海社会科 学院 经济研究所 副研 究 员、 经济 史研究室 副主任 , 沈剑华 , 1 9 2 5 年生 , 上海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 究所特约研 究人 员; 汤肯 堂 , 1 9 1 3 年生 , 上 海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 究所特约研究人 员。 中国蚕丝事业历史悠久 , 据考古发掘实物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 可追溯到公元前三 、 四千年的新石器时 代 , 是世界蚕丝生产最早的发源地 。 长期 以来 , 中国是世界丝绸最主要的生产国家 , 古代丝绸 贸易所开辟的“丝绸之路” , 为沟通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 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蚕丝生产技术 东传至朝鲜和日本 , 西传至中近东及欧洲 。 此后中国仍是世界丝绸最基本的供应国家 , 中国蚕 丝技术亦领先于世界 。 然而 , 这种局面到了 1 8 4 0 年鸦片战争前 , 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 在 西欧 , 当时已经从封建主义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 缥丝业 (由茧缥丝 )与丝织业 (由丝织 绸 )在此之 先都早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建立了资本主义手工作坊 , 经过一个阶段 的发展 , 中国近代骤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9 ) 2 缀丝业 已开始 向机器工业生产迈进 。 西欧缥丝业的工厂化是早于和高于丝织业的 , 以意大利 的生丝产额最多 , 改革亦较早 , 1 8 0 5 年 已采用蒸汽煮茧缀丝 。 到 1 8 2 8 年 , 法国发明 共捻式 缥丝装置 , 亦开始用蒸汽机械动力 。 ¹ 在西欧的丝织业则 以法国最盛 , 从十五世纪便开 始 发 展起来 , 里昂丝绸销向全欧洲 。 虽然丝织业在整个纺织业中是工厂化最落后的部门 , 但到十 九世纪中叶左右 , 亦开始出现了织绸动力机 。 º 再从 中国的情况看 , 中国 自明清以来 , 蚕丝 事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艰涩 , 在蚕丝生产的各个环节 中, 只有织绸业从农家部分地分化 出来 , 出现独立的个体机户 , 并大致上到了清代前期 , 仅在江南的苏 、 宁、 杭等大城市里 , 产 生了商人支配生产的包买主 (帐房 , , 民间的手工工场则始终没有出现 。 更谈不上工厂机械织 绸了 。 À 至于缥丝手工业更清一色地关闭在小农家庭内部 , 茧与缥的生产尚未专业分化 , 连 独立的小作坊都没有 , 资本主义萌芽亦无由产生 。 一直到鸦片战争 后的十九世纪六 、 七十年 代 , 中国才有近代缥丝工厂 , 而丝织业的近代工场和工厂出现则更迟在二十世纪初了 , 两者均 落后于西欧达数十年 ; 甚至也落后于日本蚕丝事业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与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了 。 ¼ 在过去研究中国蚕丝史中 , 这是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对 比情况 。 鸦片战争前的明清两代 , 中国曾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丝和绸的外销十分有限 , 这也 是中国丝与绸的生产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原因之一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 商 , 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 中国虽还是世界生丝主要生产国和出口 国 , 出口 亦有较多增长 , 但已面临着日益剧烈的竞争 。 绸的出口增长则颇为缓慢 。 这是因为 , 当时西欧近代机器缥丝 工业的发展推进着丝织业的发展与产品质量的提高 , 丝织业也逐步工厂化了 , 许多大型机器 织造厂已在法国里 昂郊外建立起来 , 当时法国织绸业消纳着世界生丝消费量的半数以上 。 À 中国的织绸业则依 然故我 , 保持着个体手工业的农家生产或机户生产状态 , 虽然中国江南大 城市里机户织造的锦锻等熟货绸料 , 有着精湛的高超技艺 , 但织造进度慢 , 劳动生产率极低 , 对国际市场无论在成本价格 、 适销花色以及质量规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 。 因而中国绸缎在西 欧市场上难以行销 , 只是在东南亚 、 印度及中近东一带 , 还保有低档绸的销路 , 其产 品则主 要是村镇个体手工业生产的狭幅生货轻绸 , 高档绸的外销几乎绝迹 。 在缥丝业方面 , 鸦片战 争后 , 中国扩大了生丝的出口 , 而正因为西欧近代织绸业要求生丝原料的质量划一 , 品质稳 定 , 使 用中国小农经济生产的土丝 , 因并不去糙续断 , 且条份不匀 , 费工费时 , 亦影响绸的 质量 , 故日益不能适合法国丝织工业的要求 。 只是由于欧洲农业 中的蚕桑事业发展迟滞 , 尤 其当十九世纪五 、 六十年代欧洲蚕瘟流行时期 , 西欧近代缥丝厂许多被迫关闭 , 致使西欧织 绸业生丝原料更仰 赖于中国 , 中国土丝在湖州一带所产质量较高的“辑里丝’还能扩大 出口行 销一时 。 不过 中国小农生丝的生产 以及生丝市场交易与经营上的落后性 , 随着西欧织绸业工 厂化的前进 , 就与国外市场要求提高生丝品质的矛盾不断突出起来 , 尽管稍后已有改 良的复 摇 二上经丝出口 , 而仍不能适应客观要求 , 这就促使 中国近代缎丝工业的出现和兴起 。 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 上海与广东近代缴丝工业 的初步建立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 现的 , 其发韧时间虽已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半个多世纪 , 而肇始时也还不是一帆风顺 的。 早 在 18 59 ~ 18 6 1年 , 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为加强掠夺中国生丝原料使适合于国外市场的需求 , 便 着手引进西欧缴丝的近代机器设备 , 建立 了“纺丝局 ’ , 而以成本高经营亏损 , 几经竭撅 , 六十 年代末便已停工 。 ¾ 从此上海近代缴丝业 空白停顿了约十年 。 18 7 9 年美商旗昌洋行 再 建 立 (9 )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 86 年第 1 期 旗昌丝厂 , 经营亦不利 。 到八十年代初才算比较稳定地建立起四家缥丝厂 。 这主要是由于当 初中国江南一带的茧市场尚未形成 , 近代缥丝厂收购大量蚕茧 , 亦遭到当地土丝商的掣肘 , 且缺少烘茧设备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 说明近代工业的建立也并不是孤立地单纯引进生产设 备便可以一毗而就的。 在广东方面 , 1 8 7 4 年有越南侨商陈启源在南海县 创 立 继 昌 隆缥 丝 厂 。 ¿ 当六十年代时 , 江南蚕桑区经太平天 国起义时期遭受严重兵炙破坏 , 自 18 6 3 年起上海 白十丝出口 三万多公担显著减少为一万多公担 。 洋商转而向广东搜购 , 促使广东白_上丝 自六 十年代初期起扩大了出口 , 自三千多公担到七十年代初已达一万多公担 。陈启源利用这一有利 时机 , 结合在广东气候条件下蚕桑业可多造养蚕 , 并可使用半干茧缴丝等具体特点 , 引进法 国技术而又因地制宜 、 因陋就简地以木机 陶釜建立起近代缥丝厂 。 当时继昌隆尚未使用蒸汽 动力 , 而己利用蒸汽煮茧缥丝和采用了共捻缥丝装置 , 以定粒缀丝统一条份规格 , 是一项重 要成就 。 À 继昌隆的建厂 , 在广东当时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 , 必然遭受地方封建 势 力 的 反 对 , 而 以能妥善周旋和建厂后获致了重利 , 终于立稳了脚跟 。 到 18 8 3 年 , 广东南 海 、 顺 德 共有近代蒸汽丝厂约 20 家 , 一般均效法继昌隆因陋就简地办厂 , 估计共约有丝车 4 , 80 。部 。 约 与此同时到 18 8 2年 , 上海有四家动力蒸汽丝厂 , 完全引进意大利直缥式较先进 的 缥丝设 备 , 而规模尚小 , 共约 7 00 部丝车 。 其中旗昌与公平 、 怡和三家 , 分 别为美英洋行所办 , 而 有相当数量的华商附股 ; 公和永虽亦打着洋行招牌 , 而是土丝商兼买办黄佐卿投资经营的 , 属 于民族资本性质 。 近代嗅丝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发生和形成的行业之一 , 早于近代棉纺 织 一r. 业的出现十余年 。 以后到 18 9 4年 , 广东各地丝厂发展到 75 家 , 26 , 35 6 部丝车 ; _仁海蒸 汽动力丝J一 12 家 , 4 , 0 76 部丝车 。 但上海丝厂设备远较广东先进 , 劳动生产率 亦 高。 甲 午 以前 , 中国近代缥丝工业无论在家数 、 资本总额和雇佣工人数上 , 都是在中国近代 一 I执仁中占 有最大比重的行业 。 以后到 19 13 年 , 广东蒸汽丝厂亦已普遍 向动力蒸汽丝厂 过 渡 , Á 连同 上海又发展一批丝厂 , 全国近代缥丝厂共有 2切 家 , 丝车 8 4 , 19 7 部 , 其中最多的 还 是广东 i BZ 家 , 丝车 6 万 5 千部 , 上海 49 家 , 丝车 1 3 , 39 2 部 , 余为江苏 、 浙江 、 四川 、 rll东 等省 有少数丝 J一 、 丝车 。 自从厂丝问世 , 中国厂丝出口逐年递增 , _上丝出日相对地以至绝对地 下降 。 据海关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19 13 年在中国生丝 出口 7 . 22 万 公担中 , 厂丝 占 58 % , 土丝为 42 % 。 并且 这时在土丝出口 中 , 土经丝已占有重要地位 。 不过 , 由于日本厂丝的发展更快 , 中国在世界 生丝市场上还是 日益落后 。 如果单纯地只看中国桑蚕丝的生产 , 从 18 4。年到 19 13年第一次世 界大 战 前 , 则 生丝 ‘包括土丝与以后出现的厂丝 ) 总产量是逐年有所增长的 , 如 18 40 年为 3 . 87 万公担 , 18 7 1年 为 7 . 31 万公担 , 1 8 94 年为 9 . 69 万 公担 , 以后到 19 13 年为 15 万 公担 。 À 但是 , 由于这一 时 期 世界生丝生产与消费数量的急剧膨胀 , 如果从世界主要产丝国家的中 、 日 、 意 、 法四国产 丝总产量来考查 , 则中国产丝量的比重已从 18 7 1 ~ 18 7 5 年占 6 0 . 7 4% , 下 降 到 18 9 6一 19 00 年的 47 . 18 % , 这时 日本产丝已赶上与超出意大利 。 再后到 19 13年 日本产丝量继续跃进 , 达 议 万公担 , 与华丝产量 15 万公担已并驾齐驱 , 再以后便一直超越 中国 , 居于世界产丝国家的 第一位 。 ¾ 这还只是从总产量看间题 。 若是我们撤开总产量 中的国内消费量 , 仅只 考 察出口 量值 , 则情况更为突出。 自十九世纪中叶 以来 , 生丝的出口 , 同为中日两国对外贸易的主要 支柱 , 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国计民生均极为重要 。 当 18 7 7 年时 , 日本出口桑蚕丝一万余公担 , . 7 8 犷 中国近代缨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9 ) 4 仅为中国出口 量 3 . 4 万公担的 30 % , 价值 48 0 万美元 , 更仅为中国 2 , 53 7 万美元的 19 % , 到 1 8 9 7 年 , 数量己及中国出口量的 70 % , 而价值反为 1 01 % , 反映了日本厂丝生产 的快 速 增 长而售价更加飞速提高。 再到 1 9 0 3 年日丝出口量亦赶上了中国 ,而 出口值更为 中国的12 4 % , 再以后 日丝出口量值超越中国的差距更加拉开 , 1 9 1 3 年 日丝出口量 12 . 1 万公担 , 为中 国出口 量 7 . 2 万 公担的 168 % , 出口值 9 , 4 17 万美元 , 为 中国 4 , 8 43 万美元的 1 94 % 。 ¾ 这 些 情 况 已经显示 , 当中国生丝的生产和出「l表面上还在缓慢增长时 , 而在世界市场竞 争 中处 于劣 势 , 实际上 己经潜伏着危机了 。 中国在世界市场生丝出口 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 中日两 国 生丝在世界市场竞争的主要舞台是在美国 。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 , 美国的丝织工业崛起 , 世 界生丝市场及 撼织业 中心渐由法国移向美国 。 至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丝消费量已超过法国近一 倍 , 美国丝织业 以生产丝袜为重点 , 对生丝的品质要求更高 , 自八十年代起 , 美国市场上生丝 原料的供应便主要为 日丝所充斥 , 这不只是 日丝在质量上 占优势 , 也是 日本丝商在经营管理 和市场推销上 占有优势 , 并且还有 日本政府的多方支持 , 中国出口的厂丝亦无法与之抗衡。 据 美国官方统计 , 早在甲午以前的 18 9 1 年 , 在美国市场上 日丝行销的金额比重就远超华丝 , 为 1 0 0 : 46 . 7 ; 而到了 19 1 3 年则为 10 0 : 2 3 . 7 。 Á 中日两 国生丝在世界市场上的消长变化并不是偶 然的 , 有着各 自国家不 同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深刻原因 。 同时 , 中国生丝原有固定的国内市场 , 唯一去路是用以织造绸缎供皇室贵族达官富商以 及少数民族用为衣料等 , 还有官廷 、寺庙等用为宗教 、祭祀等各项需用 。 鸦片战争前 , 历代都 有庞大的非商品生产的官营织造 , 不过已渐趋没落 , 而农民家庭副业与“机户”织绸的商品生 产已占主要地位 。 就消费丝斤的数量而言 , 当时出口有限 , 故国内市场远大于国外市场 。 鸦 片战争后 , 随着世界市场对生丝需求量的急剧扩大 , 中国生丝出口量已与国内消费量相坍 , 如下表 : 中国桑蚕丝出口与内梢t . 比较表 生丝内销量 生丝出口量 18 40 年 33 。 27 5 一 44 18 7 1 年 39 , 3 1 33 , 7 9 1 89 4 年 4 6 。 5 7 5 0 。 32 单位 : 千公担 19 13 年 7 7 。 9 0 7 2 。 18 * 内销量中包括少数非商品生产的消费量 由于出口 渐以厂丝为主 , 而这时内销量则全部是土丝 , 因而出口值远大于内销值 , 19 13 年内销量虽略大于出口量 , 而内销值与出口值的比例则相反为 43 . 6 6 : 56 . 34 。 当时 , 中国国 内的私营织绸业仍长期停留在“农机 ”与 “机户 ” 的个体手工业阶段 , 它们仍只以土丝为原料 , 1 代织绸业也方始萌生 。 这使中国近代缥丝工业生产的厂丝 , 除了出口外销 以外 , 在 国内市场上尚无出路与回旋余地 。 中国织绸工业近代化与工厂化的落后状况 , 亦是中国近代 缥丝工业扩大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 。 从 19 1 3年到 19 2, 年 , 是中国蚕丝生产增长到了顶峰时期 , 然而也是增 长 极 为 缓慢时 期 。 其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 自 19 13年到 19 22 年是蚕丝生产低落时期 , 19 2 3年才 又 恢 复 到 191 3年飞5 万公担水平 。 当年 日本大地震 , ‘ 存丝大量被毁 , 华丝出 口 逐 增 , 19 25 起 , 总 (9 ) S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 98 6年第 1 期 产量有了增长 , 1 9 2 9 年全国桑蚕丝总产量 16 . 55 万公担 , 为历史上最高产额 , 而 仅 比 19 1 3 年增长 10 % 。 O 1 9 2 9 年就全国桑蚕丝总产量 16 . 55 万 公担的内容分析 , 比之 19 1 3 年的情况 , 亦 有若干 变化 。 按全国厂丝与土丝生产的比例看 , 1 9 1 3 年为 2 8 : 72 , 而 19 2 9 年已反 为 5 4 : 46 。 按 出 口与内销看 , 1 9 1 3 年内销量略大于外销量 , 19 2 9 年则出口 量已远超过 了内销量 , 出口 值 就 更大于内销值的一倍以上了 。 在出口 的 9. 7 万 公担 中, 厂丝占 7 。44 万 公担 , 土丝出口 仅 有 2 . 2 6 万公担了 。 但是 , 在内销丝的 6 . 85 万公担中 , 内销上丝还保持在 6 . 02 万 公担的水平 , 占绝大多数 , 而 自二十年代以降 , 由于中国近代织绸业有了微弱发展 , 厂丝亦有部分转入内 销 , 不过数量很少 , 至 1 9 2 9 年为 8 , 9 37 公担 , 占内销丝总量的 13 % , 占厂丝总产量的 10 % 。 192 9 年中国近代缥丝工厂共有 360 家 , 丝车 12 6 , 167 部 , 比 19 13 年增加约 50 % 。 在地区 分布上 , 仍以广东 、上海两地为主 , 丝车数分别占总数的 5 7 . 4 3% 与 18 . 6 9 % , 而如与 19 1 3 年比 较 , 则上海丝车增长数大于广东。 在江浙两省 (除上海外 )特别是无锡发 展 较快 , 两省共 占 1 6 . 5 3 % ; 此外四川 占4 . 95 % 川J东 占 1。 66 % ; 湖北占 0 . 74 % 。 广东地区近代缎丝厂虽然在 甲午以后已从蒸汽丝厂过渡到动力蒸汽丝厂 , 各厂亦扩大 了丝车部位 , 而一般仍沿袭早期仿 法国共捻丝车的二绪缥 , 缺少改进 , 加以广东多造收茧而质差 , 故单位丝车的产量与质量都 不如江南地区的近代缥丝厂 。 当时江南地区的丝厂 , 多采用意大利式直缥丝车的六绪缥 , 单 位丝车的产量与质量均优于广东 , 是 以江南地区的江浙两省 (包括上海 ) 虽只有丝车 4 . 4 万 多部 , 不及广东的 7 . 2 万多部 , 而我们核查 19 29 年 自上海出日的 白厂丝却超过白 !“东出 f l的 白厂’丝 。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本已处于劣势的华丝中 , 粤丝更次于江南丝 , 这亦是广东丝厂 以后 衰败更早的原因 。 四川虽也是中国蚕桑基地之一 , 而主要生产黄丝 。 黄丝除内销外 , 自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起亦有黄上丝出口 , 约在二十世纪初四川近代缴丝厂建立 , 亦有黄厂丝出 日 , 大 多数均径由上海 口岸外销 。 黄丝质量不如白丝 , 价格亦较低 。 自上海出 口的黄厂丝 , 除四川 外 , 山东和湖北亦有一部分 , 19 25 年起出口量增长较快 , 已 超 过 黄土丝的出 日 。 山东的近 代机器丝厂‘也不多 , 而特点是 日商厂 占有丝车比重较大 。 该地生产的白厂丝质量尚佳 。 一几十- 世纪初崛起的近代缀丝工业地区突出的是无 锡 , 19 13 年 只 有 6 家 , 2 , 。44 部丝车 , 19 29 年 有 46 家 , 12 , 8 62 部丝车 。 无锡地区宜于植桑 , 茧质好 , 是新兴蚕桑生产基地 。 其特点是农民 所受自缥土丝传统束缚少 。 茧商品化程度极高 , 在无锡设厂可取得就近收茧早 日开 厂生产的 优越地位 , 而出 口生丝则又迩近上海 , 故建厂与出口均有便利条件 。 19 13 年中国产丝总量 15 万公担 , 占世界主要产丝国总产量的 4 5 。 5 8 % 。 到了 J9 29 年虽 则是中国桑蚕丝生产的最高峰 , 达到 16 。 55 万公担 , 而在世界主要蚕丝国中的地位 , 更趋沦 落 , 仅 占 2 5 ‘89 % ; 而 日本产量已跃升为 42 . 34 万公担 , 竟达中国产丝量的二倍半 , 占世 界 总产量的 66 。 25 % 。 若论产值 , 则更加相去悬殊了 。 中国饲蚕收茧是在千家万户的小农家内进行的 , 自茧行兴起 , 小农家内亦可适当扩大何 蚕收茧 。 在江南 , 农民收茧后固然可以自己缥制土丝 , 而当土丝市价不利 , 或农家缀丝人手 不足为防鲜茧出蛾 , 则只有售茧于茧行 。 开设茧行者大多是具有地方封建势力的人物 , 农民每 苦于遭受盘剥 。 且地方各种捐税繁多 , 最后亦转嫁到农民头上 。 农民自缥土丝限于农时 , 只 能简单粗糙从事 , 而在出售时商品流转环节多 , 亦受着层层剥削。 不论土丝 、 厂丝 , 在出 口 中国近代缀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9 ) 6 时 , 一般均经洋行买办之手 , 土丝还要经过行栈这一中间环节 , 洋行 买办 , 丝栈商人 , 茧行 商人与金融资本相互勾结 , 可以操纵丝价 、 茧价 , 这不仅对蚕丝小生产者不利 , 也加重 了出 口成本 , 削弱 中国出 口丝的国外市场竞争能力 ; 或者按 照国外市价转而抑低国内丝茧市价 , 层 层转嫁 , 使小生产者沦于破产 。 中国农村蚕桑事业生产落后 , 小农贫困保守 , 缺少改进 , 虽 亦有改良蚕种 、 育蚕等的倡导 , 而起步迟 , 范围小 , 收效不大 。 中国近代缥丝工厂的厂主 , 在世界市场丝价起伏的过程 中 , 完全不能掌握 自己的命运 , 更加促使在这一行业滋长起投机 性 , 自二十世纪初起 , 上海“租厂制 ”盛行 , 工厂主与经营主分开 , 「一主只坐收高额租金 , 而 租厂经营者皆存“五 日京兆”之心 , 根本不会改进生产设备 , 亦不去改善经营管理 , 只是临时 集资和依赖金融业贷款 , 以侥幸心理来经营 。 中国与 日本都是引进西方缥丝生产 设 备 与 技 术的 , 但日本除对蚕桑事业不断改进外 , 对引进的设备 , 又不断加 以改善 改 革 , 1 9 0 3 年 发 明 12 绪直缥车 , 二十年代便发提为多绪立缥。 二十年代支持日本对外贸易占出 口第一 位 比 重 , 并有不断大幅度增长的 , 仍然是生丝 。 @ 而 中国即使像上海当初 引进比较先 进 的意大利 式直缥车 , 以后经半个世纪之后 , 直到二十年代末也不见有任何改进 , 在管 理上 长 期 实行 “管车 ”制 , 管车只 以压迫 二l_ 人为能事 , 一般不懂技术 , 这就终于陷入了生产技术的停滞落后 状态 。 这种租厂制不仅盛行于上海 , 广东亦大部分发展 了租厂制 。 广东丝 厂生产亦同样控制 在洋行 、 丝庄之手 。 这就使生丝生六的质量愈益没有保证 , 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更加不能立 足 。 虽然直到 19 2 9 年 , 中国缥丝业的近代化历程 已有半个多世纪 , 而其生产方 式 的进步却 很有限度 。 因为 中国近代机器缥丝工业的发展局限 , 不仅受着国际 一市场的支配和 日丝竞争的 压力 , 而且还由于国内手 仁缥丝业 的阵地相当坚固 , 其所遭遇的阻力也很大 。 中国近代机器缥丝工业与农家副业 手工缥丝以 及手 _ 〔工场缥丝是长期并行地存在着 。 在 全国桑蚕丝总产量 中 , 厂丝比重虽逐步上升 , 1 9 1 5 年已 占 30 % 以 _ L , 二十年代盘旋在 占 40 % 左右 , 二十年代末超过 了半数 , 但土丝 (农家 与手二L作场缥丝 )仍 占四 成半 以上 。 @ 就 农 民家 庭缥丝来说 , 随着近代机器缥丝工业的发展与引起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 本会逐 步 切 断 小 农在茧与丝 自给生产之间的锁链 , 排挤小农的自缥土丝 , 只是这一过程推进得十分缓慢 , 在全 国各地桑蚕区农户 自缥土丝仍维持不辍 。 这在江南有古老传统的养蚕地区最为典型 。 这是因 为 中国小农在“茧与缥”和“缥与织”的结合 _ L , 分化分解很不彻底 , 小农在出售茧或丝或绸时 , 可以按市场 比价为转移灵活掌握 。 小农白缎土丝不仅可以出售给丝绸业 , 亦可自织土绸 。 何 况还有部分土丝和经过复摇的经丝可 以直接出 日 。 蚕丝业这种自给性生产的 自然经济环扣分 解很不充分 , 显然造成了机器缥丝 一自次发展 中的障碍 。 再就农民家庭缥丝的性质与内容来看 , 在扫一南并没有商人资本的“放茧收丝 ” , 但近代就出现 一 批从事复摇出口经丝的农户 , 是在商 人资本支配下进行生产的 。 而摇经的手_ L一 _ 「场形态是很稀少的 。 以上所说的这些地区是位于 太湖南面与东南大致上属于浙江省的杭 、 嘉 、 湖一带的老蚕桑区 , 是江南蚕区的主要基地 , 占 全国茧产量约达三分之一 。 然而 , 在江南还有近代新兴的一 些蚕桑基地 , 情 况是有所不同的 , 主要是江苏省位于太湖 以北及西北地区 , 较著名的是无锡 。 无锡原来饲蚕农户甚少 , 是随着近 代早期土丝出口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 起初亦由农民蚕户的 自缥土丝出售 , 以后随着上海近 代机器缥丝厂 (包括稍后的无锡丝厂‘ ) 的兴起而更有发展 , 转而形成为一个商品茧的供应基 卜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 9 8 6年第 工期 地 , 农户 大多放弃 一了_ {_几缥 , 更某本上没有 自织二L绸的了 。 这说明了一个重要间题 , 越是有着占 老传统的蚕桑地区农户 , 其 自给性连续生产的环扣 , 越是比较难于分化分解 。 至 f 熟其他 些主 要蚕丝产 区 , 如少’ ‘东 、 四川 、 山东等地个尚况 , 亦是要加以分析的 。 “场近代机器缥丝 ; 业 鑫生以后 , 这些地区除农家家庭缥丝之外 , 与幻_ 南不同的是 , 亦新出现了作坊绎丝 片手一 }- 场缎丝 。 乞 这种手工 l7. 场大小不等 , 较多者可有数十部丝车 , 甚至更多 , 按其 “出场顺序 ” , 、_三是在中国近代机器缥丝工业产生之后 , 在产品品质上是逊于出 [--I 厂丝的 , 而内销 也 不 能 完全取代排挤农家 仁丝 。 书一乏因为它参照吸收了近代机器丝厂的先进设备 与设施 , 改革改进 J - 藻丝的木机 一与工艺 , 虽仍用足踏或手摇 , 而较农户旧式缥丝提高了生丝品质 , 而比之机器丝 厂‘则设备投资小 , 建厂易 , 生产成本亦低 。 这些地区无论近代机器缥丝厂以及农家缥丝均比 江南来说是落后的 , 这些手工工场才成为介乎近代机器缥丝与农家缥丝的中间形态而产生并 较 一长时期存在着 。 不过 , 这种手工工场或手工工厂的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 厂‘ 东的蚕丝业 仁要 集中在珠江 三角洲地区 , 当蒸汽丝厂‘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已普遍向动力蒸汽丝厂过渡 以后 , ‘它们仍然沿用的陈旧木机设备却很少改进 。 与蒸汽动力丝厂并存的是还有一 些蒸汽缀 丝或炭炉线丝的足踏手 一l几_ 曰一 ( 场 ) , 它们在外销渐被排挤后 , 主要使用次等茧缴 制 土 丝 内 销 。 臼 于广东地方是多造收茧的 , 自近代丝厂和手工工场发展后 , 茧的商品化程度颇高 , 农 家 自绰土丝日益减少 。 不过 , J“东蚕农售茧大多是通过茧市的中间人“水斗 ”转售给丝厂所设 的丝栈 , 所受把持欺凌 一与{_丘价 剥 削 也 是严重的 。 在广东各蚕区仍有少数农家使用个别足机 或者由老妇沿川古老手机缥制土丝出售给土绸业 。 À 四川近代丝厂开始于二十世纪初 , 起步 较晚 , 发展亦有限 , 它们采用的机械设备有意大利直 缥式或口本信州再缀式 , 而 即使较大的 效厂 有此亦不用动力 , 较之江南丝J一 ‘是落后的 。 而多数小厂则采 用坐缥土法与日本再续式混 介 , 即所谓改 良木车丝厂 , 实际上都还是手工工厂 ( 场 )性质 。 四川 的改 良木车丝厂亦称 乒 摇小车丝房 , ‘它们大致 _ 1几与机器丝厂’ 同时产生 , 并行发展 , 除个别情况外 , 并不向铁机丝少‘ 过渡转化 。 小车丝房生产的一个特点是由茧缥丝再经复摇 , 多数是做为仿黄厂丝出 口 外销 。 与此同时 , 一般由农家兼营副业 的足踏大车丝房 , 在小车丝房兴起后虽受排挤 , 而在四川各 地亦广泛存在着 , 它们缀制粗丝亦不续断 , 主要是内销手工织绸业 。 Á 山东的情况与四川有 类似之处 。 四 川 、 山东新出现的这些手一工工场 中规模较小者或手工作坊 , 因有许多也是农家 兼营 , ‘色们与大车丝房 一样使用或部分使用自有茧 , 生产的季节性很强 。 虽然 , 在广东 、 四 川 、 山东等这些地区蚕丝业 , 农家的连续性自给生产已 日益分离 , 茧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 农家使用 自有茧缥丝的渐趋减少 。 但是茧与缥的结合还有一个不小的残余阵地 ; 而且不论是 缀丝手 _ I一业还是织绸手工业仍在相 当程度上是 由农家经营的 , 而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 起 , 农 业与手 _ _厂业的分解是更形缓滞的 。 总之 , 中国近代机器缀丝与手工缥丝的多种形态是 长期延 续并存着 。 这说明 , 中国近代机器缴丝工业的有限发展 , 固然是受着国际 、 国内诸多因素的 制约 , 而 由于机器缥丝业本身存在着经营管理落后与技术停滞不前等问题 , 其排挤手工业生 产诸落后形态的“能量 ”十分有限 。 这些都是在旧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形成 的 鲜 明 特 点。 19 29 年前 , 中国蚕丝生产己是进展有限了 , 此后便急剧衰退 。 ” 2 9 年至 19 37 年抗战爆发 , 中国桑蚕丝生产在绝对数量上亦开始走向下坡 。 自 19 29年 中国近代缥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9 ) 8 的 1 6 . 5 5 万公担下降到 19 3 2 年的 13 . 14 万 公担 , 再下降到 19 3 4 年 的 n 万公担 , 1 9 3 6 年和 1 9 3 7 年略有 回升为 11 . 6 8 万 公担与 11 . 3 4 万公担 。 其中内销减少不多 , 外销 则 厂 丝 、 土丝 均大幅度萎缩 , 尤 以厂丝为甚 。 于是厂丝转向内销比重扩大 。 À 19 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 也迅 即波及世界的蚕丝生产 , 而以中国的蚕丝业有着内在 的病态与弱点 , 是更为软 弱的 , 因之所受打击最为深重 。 从世界蚕丝市场情 况看 , 中国原来 在半个世纪前还是世界蚕丝主要供应国家 , 至此已经一败涂地 。 据海关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 桑蚕丝出口 自 19 29 年的 9 . 7 万公担 , 锐减到 19 3 2 年的 4 万公担 , 到 19 34 年则 降 至 3 . 19 万 公 担 , 创 自 18 7 1 年 以来中国桑蚕丝出口 数量的最低点。 À 而出口值则更由于丝价的 ‘渗跌 , 从 19 29 年的 8 , 79 0 万美元 , 直线下泻为 19 32 年的 1千万美元及 19 34 年的 7 77 万美元 , 甚至不及 18 7 1年 出口值的三分之一了 。 19 36 年也仍不过 1 , 0 78 万美元 。 中国蚕丝出 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 其破败结局落到如此地步 , 实堪惊人 。 19 29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 当然亦影响到 日本 的蚕 丝业 , 不过远较中国缓和 , 19 36 年还有 1 . 14 亿美元 , 大于中国十倍强 。 19 36 年在世界主要 蚕丝国的丝产量中 , 日丝 占 7 3 . 9 1% , 华丝再降为 20 . 40 % 。 这还是由于华丝产量 中 , 有一部分 内销丝生产支撑的缘故 。 @ 桑蚕丝出日 占全国出 口 总值的比重 , 更从 19 29 年的占 13 . 52 % 再 降为 19 3 6年占 5 . 14 % 的很小的份额 了。 至此中国原来出口商品一大支柱的生丝 , 已 全 盘 没落 。 自 19 29 年以来 , 在中国生丝出口锐减的情况下, 而生丝的内销则并未减少 , 甚至在起伏 中还略有增加 , 自 19 2 9 年的 6 。 84 万公担 , 到 18 3 6 年的 7 . 97 万 公担 。 这主要是厂丝 以价格的 低落 , 许多厂家陷于亏损而进一步排挤土丝 , 使内销出现起色 , 1 9 36 年甚至大于外销甚多 。 这多少维持了一部分厂丝的销路 。 三十年代的中国近代缥丝工业是一个转入逆境的非常困难时期 , 厂丝价格的低落 , 出口的 锐减 , 使许多工厂只得停工歇业 , 一些工厂主在 出租牟利收入少 , 甚至缺少租厂者的情况下 , 把厂产出售 , 有的则将缥丝设备拆除 , 改营其他行业 。 与此同时 , 由于国外人造丝生产兴起 等原因, 在美国市场里挤代 了一部分生丝销路 , 生丝消费量 自二十年代后期的每年三十余万 公担下降到 19 37 年的 25 万公担 。 法国生丝消费量亦从五万公担减少到二万多公担 。 特 别是 日本人造丝的产销 , 更直接指向中国市场 , 并在中国提高关税税率的情况下 , 加紧扩大武装 走私 , 亦挤 占了中国蚕丝的部分内销市场 , 加重 了中国蚕丝业的困境 。 19 36 年虽有起色 , 但 全国操丝工厂仍只 185 家 , 丝车 6 5 , 9 46 部 , 比 19 29 年减少近一半 , 不过 , 各地区情况不平 衡 , 其中广东丝车减少最多 , 自 72 , 455 部减为 30 , 2 43 部 , 只及 19 29 年的 42 % , 上海 11 , 116 部 , 亦只及 48 % , 四川丝车则减少更多 。 而浙江与无锡还有增加 。 @ 当丝业不 景 气 时 , 资 本家力求把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 , 不断降低工资 , 加重劳动强度 , 任意开除工 人 , 也激起 了工 人的反抗斗争 。 在厂丝没落的同时 , 土丝亦在衰退 , 不过 19 36 年仍占总产量的 40 % 。 在土丝衰落 中亦 不平衡 , 如黄土丝的出 口便减少不多 。 这一时期 , 为挽救蚕丝业 , 各地都推行改 良工作 , 机 器丝厂为挣扎图存 , 亦有少数厂积极改进设备 , 而在逆境中已无补大局了 。 19 37 年抗日战争爆发 , 八 · 一三沪战 , _ L海租界外的丝厂大多被毁 , 随着战事的扩大 , 江 渐粤等省 的主要蚕丝区大部沦陷 , 被毁桑园 200 万亩 , 受害蚕农 26 0 万户 ; 全国 30 % 以上的蚕 ( 9 ) 今 匕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 8 6 年第 1 彻 种场和 60 % 以 卜的蚕丝厂被焚毁或破坏 。 @ 另一方面 , 当战争起后 , 日本国内 转 入战 时体 制 , 蚕丝生产与出日受到一定影响 , 上海租界的“孤岛 ”丝厂则尚能收茧丁卜一 f , 「亩一时间美国 市场上丝价有利 , 因而在 1 9 4。年之前 , 自 仁海出 口的白厂丝还能保持相当数量 , 甚且 19 3 9 至 1 9 4 0 两年较战前儿年的出「I还有所增长 。原来在 19 3 7 年日丝 与华丝在输美的金额上为 9 3 : 选 , 而在 19 3 9 年 一与 1 9 4 0 年则分别为 88 : 9 与 8 4 : 1 2 。 这种局面到 19 4 1 年无论 I;l 丝 一与华 丝 输 美 均已锐减 , 再到 1 9 4 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 , 外销基本断绝 。 À 与此同时 , 自 1牙38 年起 , 日 本帝国主义组织华 中蚕丝公司垄断把持除上海孤岛以外的江浙沦陷区全部残存妙 厂 5 3 家 , 工 万余部丝车 , 经过裁并实开 22 厂 , 7 , 0 00 部丝车 ,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共产丝仅 4 , 2 3万 公担 。 还侵 占 14 处规模较大、 设备较好的蚕种场 , 控制蚕种配给 , 掠夺大批千茧 À 。 并按照 日 木 政府规定的“国策” 限制正规化大丝厂生产 , 只准开设 20 部丝车的简陋小型厂 。 这使华丝生 产倒退 , 品质退化 。 山于华中蚕丝公司对蚕茧的统制不断加强 , 江浙蚕农为反抗统制而 自缴 七丝的比重逐年 _卜升 , 从 19 4 1 年起便超过华中蚕丝公司经营丝厂的厂‘丝护: 袱 。 广 东丝厂 在 19 39 年由占领 日军强迫部分厂‘复工 , 产品则山日军低价收购 , 19 41年后则己处于完全停顿状 态 , 只有一部分土丝继续有少量的产销 。 另一方面 , 四川 的丝业状况 , 当 19 41 年底 太 平洋 战争前 , 四川 地区仍有部分厂丝通过越南海防出 口 外销 , 数量 已很有限 。 整个战时 , 四川省 生丝生产年平均约 二万公担左右 。 较沦陷区略胜一筹 , 而山 一于国民党 ‘言僚资水对出 日生处的 统制 , 厂丝生产未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 一L丝生产占 80 % 以上 。 战时全国生丝的产量究竟有多少 , 尚无系统的统计资料 , 据国民党政府贸 一易委员会的估 计及参照华中蚕姚公司的资彩, 战时我国生丝平均年产量约 4 . 5 万公担左右 , 其中土丝 又 回 复上升 占 了6 % 。 整个蚕丝生产 , 量少质次 , 仅及战前 19 36 年产量的 37 . 5 % 。 栩 45 年 8 月抗战胜利以后 , 全国蚕桑事业因受创深重一时难以恢复 。 在国外市场 一上 , 丝 织品原料消费结构由于人造纤维与尼龙的兴起 , 亦早已发生巨大变化 。 据不完全统计 , 19 4 6 一19 4 8 年世界市场生丝的平均年消费量尚不及战前消费 最的四 分之一 , 生丝 市 场 已大 大缩 小 。 再加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大规模 内战 , 官僚资本 中国蚕丝公司对蚕丝业操纵垄断与对外 贸易的统制 , 使蚕丝业不仅更难恢复 , 而且出现继续萎缩 , 19 、6一 ] 9始 年平 均年 ) 伙最 只有 峨万 公担 , 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一 , 甚至还低于战时的平均年产量 , 而且土丝仍 占 60 % 以上 。 虽然这 一时期世界主要蚕丝国产量亦大大降低 , 但 19 48 年战败 国日本又迅速恢 复到 8 6 , 的。 公担 , 超过了中国的一倍 。 中国生丝在世界市场 _ L的比重 已微不足道 , 内销则作为投机商人 的筹码 , 随着金园券的崩溃而一败涂 地 , 中国缥丝工业终于全面破产 。 ¹ ( 本文责任编样 : 王 恩重 ) 注 : ¹ 转引自石井宽治《 日本蚕丝业史分析》 , 19 8 1 年版 。 º 波梁斯基 : 配外国经济史》 (资本主义时代 )第十二章 (中译本) , 19 6 3年版 。 » 《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民营丝织手工工场并未存在的考证” , “学术月刊》19 83 年第 9 期 。 旬 戒中 日两国维丝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 , 《历史研究》19 83 年第 6 期 。 ½ 转引石井宽洽 : 《 l_」本蚕丝业史分析》。 ¼ 黄山农 :《怡和丝厂芳 ,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经济学术资料》19 8 2 年第 10 期译 文。 中国近代缘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 ( 9 )10 ¹ À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 《社会科学 })1 9 81 年第 3 期 。 Á 据《第一次农商统计表》 _ L卷‘19 12 年广东丝厂调查表 ” 。 《支那蚕丝业研究 》日文木第 131 页 、 152 页 、344 页 , _图每缥丝同业公会档案 、《无锡缥丝工业史》等。 @ 根据《海关关册》 , 谢廷文《蚕业概论》《农声月刊》 172 期 , 曾同春《中国丝业》等综合估算。 据石井宽治 : 《 仁!本蚕丝业史分析>>; 戴礼澄编《蚕丝业泛论》 ; 《日本蚕丝绢年鉴》 ; 以及中国历年《海关关册》等编制。 ¾ 《海关关册》 , 《 日本蚕丝绢年鉴、 À 据《中蚕通讯》第二卷 , 第一 、二期 。 ¾ 同注À Á 根据《海关关册》 , 《农商统计表》 《支那蚕丝业大观》等综合估算。 ¾ 上海缥丝工业同业会档案 1 卷第 104 号等。 根据《工商半月刊》19 29 年 3~ 4 期 , 《支那蚕丝业研究》 }J文本第 146 页 , 《无锡缥丝工业史》 , 《浙江丝绸史料》下编 , 《广东省建设厅生丝检查所四周年年报》等综合整理 。 华丝产 量同注Á , 日丝产最见《日本蚕丝 绢年鉴》。 @ 参见守屋典郎 : 《日本经济史》中译本。 @ 历年厂土丝出口数根据《海关关册》 , 据 _ }二海续丝工业同业公会档案资料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 厂丝几乎全部供 应出 口 , 二十年代起始有 10 %供应内销 , 据此估算厂丝产量 , 而土丝产量系丝产量与厂丝产量的差额 。 À 参阅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四卷 , 85 页 。 À 参阅同上书 , 第二卷 , 363 ~ 3 66 页 。 ¾ 参阅乐嗣炳编 : 《中国蚕丝》 , 240 , 258 , 260 页 ;彭泽益编 :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 , 53 页 ;李本立 : 《顺德蚕丝 业的历史》 , 《广东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¾ 乐嗣炳编 : 《中国蚕丝》 , 274 ~ 276 页。 @ 尹良莹编 : 《四川蚕业改进史 ))2 场~ 220 页 ; 四川省三台县政协委员会提供资料。 @ 根据 《海关关册》 , 中国蚕丝公司编《蚕丝事业整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纲要》 , 《蚕丝价格问题研究》 , 《实业部发表世界丝产量统计》 《农报》第一卷第十期等综合估算。 据历年《海关关册》整理 , 关两按美元汇率折算 。 À 华丝同 , 日丝见 《日本蚕丝绢年鉴》 。 º 见 《海关关册 》。 @ 根据上海缥丝同业公会档案第 8 96 号 , 《无锡缥丝工业史》 , 《蚕丝价问题研究》等综合估算。 @ 参见 《十年来之中国经济》 , 中华书局 194 8年1月版C g ~ 10 页 。 ¾ 美国贸易局商务司公布之资料 , 转引自《巾蚕通讯》第 2卷第1 、 2 期 。 参见渡边辖二编 : 《华中蚕丝公司沿革史》。 @ 根据《农林部蚕丝业施政报告》 , 《中蚕通讯》第2卷第 5 、 6 期 , 中国蚕 丝公司编《蚕丝价格问题研究》 , 《海关关册》 , 《日 本蚕丝绢年鉴》等综合分析。 8 5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有限发展与全面破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87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2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0-30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