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举报
开通vip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见证百年台湾建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 感谢:佚名 的投递 热度42票 浏览25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6月10日 18:01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见证百年台湾建筑 (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 目录 世纪台湾建筑与建筑师 1。西洋古典建筑实验的先锋: 野村一郎、近藤十郎 2。台湾迈向成熟华丽的建筑风格: 小野木孝治、森山松之助 3。教会建筑入境随俗融合本土: 吴威廉、罗虔益 4。牌楼厝兴起与寺庙...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见证百年台湾建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 感谢:佚名 的投递 热度42票 浏览25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6月10日 18:01 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 见证百年台湾建筑 (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 目录 世纪台湾建筑与建筑师 1。西洋古典建筑实验的先锋: 野村一郎、近藤十郎 2。台湾迈向成熟华丽的建筑风格: 小野木孝治、森山松之助 3。教会建筑入境随俗融合本土: 吴威廉、罗虔益 4。牌楼厝兴起与寺庙改筑运动: 陈应彬、叶金万、吴海桐、王益顺 5。殖民政策的执行与时代局限: 井手熏、栗山俊一 6。现代主义的茁长开花与结果 : 铃置良一 7。战后疲困时期的突破: 林庆丰、卢毓骏、关颂声 8。从国际式样转化到粗犷风格: 王大闳、张昌华 9。外来建筑师的演出与冲击: 贝聿铭、丹下健三 10。塑雕风格与精纯化的诠释: 高而潘、吴明修、黄有良 11。东方哲学的探求与本土精神的体现: 李祖原、吴增荣 12。后现代与解构的追寻 : 新一代的建筑师 13 。台湾建筑师: 高而潘建筑师事务所 吴增荣建筑师事务所 曹祖明?罗兴华建筑师事务所 林长勋建筑师事务所 宗迈建筑师事务所 三门建筑师事务所 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刘祥宏建筑师事务所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1。西洋古典建筑实验的先锋: 野村一郎、近藤十郎 野村一郎 野村一郎是台湾日治初期的主要建筑技师,台北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内的博物馆即出自他的设计,我们不能不知他的生平。牠是日本山口县人,一八七二年出生,一8九五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一九??年来台担任总督府土木局技师,后来升为营缮课长。在他于台湾的十多年生涯中,主持设计了第一次的台北火车站(公元1900年)、第一次的台湾银行(公元1903年)、第一次总督官邸(公元1900年)及台北博物馆(公元1915年)等官方大型建筑。 对于他离开台湾回日本以后的建筑生涯我们所知不多,但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内的博物馆至今仍然保存良好,可供我们细加欣赏。这座建筑物的兴建是因为儿玉源太郎总督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在日治初期颇有建树,逐渐稳固了对台湾的控制,于是后任总督祝辰巳便发起建造「儿玉总督及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并先以彩票局充当临时办公室,向民间募款筹建;馆址选在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内原清代天后宫的位置,于大正二年(公元1913年)动工,一九一五年完工,由野村一郎主持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野村一郎从东京帝大毕业的那年(明治二十八年,公元1895年),正好就是台湾割让给日本的那一年。他与著名的古建筑家关野贞同一班。在日治时期来台的建筑家当中,他的辈份最高,之后才是森山松之助、小野木孝治、近藤十郎及井手党等人。他在东大的毕业作品是一座医院 ,入口有三角形山头,两侧有尖塔,建筑细部的设计颇为简洁大方;而来台初期则先设计了台北火车站与总督官邸。 与稍后来台的近藤十郎与森山松之助的作品相比,野村的作品较为简单大方,不尚繁琐的装饰。在设计博物馆之前,他曾奉派到英国考察,这对后来博物馆的设计,可能有一些影响。 野村一郎曾担任数年之久的总督府营缮课长,不过参与设计的建筑并不多,博物馆应可视为重要代表作。当博物馆于一九一五年落成后,他就离台返日。 野村一郎可以说是日治初期十多年内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家。 1。西洋古典建筑实验的先锋: 野村一郎、近藤十郎 近藤十郎 近藤十郎在一九?四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科,受教于英籍建筑师Josiah Conder,与日本近代建筑大师辰野金吾、长野宇平治等为前后期同学。日本在一89五年领有台湾之后,就鼓励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到台湾开展事业,近藤十郎就是在这股风潮的鼓舞下,于一九?六年抵台,初时任职于总督府官房营缮课。当时营缮课隶属于土木局,里面有一些出身东京帝大的建筑技师,例如野村一郎,他当时已担任数年的营缮课长,主掌日治初年许多公共建筑的设计。近藤十郎在营缮课中即与野村一郎及小野木孝治共事,他们参加的设计工作诸如:台北火车站、总督官邸、民政长官官邸、赤(红)十字医院、彩票局、台北医事学校以及台南西市场等。 近藤十郎在总督府营缮课参加多项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大正九年(公元1920年)才升任营缮课长,直到一九二四年由井手党接任为止。近藤十郎从一九?六年抵台,至一九二四年离合返日,前后共达十七年;在日治时期于台湾任职的日本建筑师当中,大概只有井手党比他还久,可说是一位对台湾近代建筑有深远影响,并有实际贡献的建筑家。 近藤十郎于一九?六年抵达台湾之后,就任职于总督府官房营缮课,并于一九?七年负责设计台北西门市场及彩票局,当时的课长为野村一郎,同时期也可能设计大稻埕市场及台湾日日新报社。一九一?年设计第一中学(今建国中学);一九一一年设计基隆邮局;一九一六年设计台大医院旧馆,这是他最重要的杰作。之后从总督府营缮课长退休返日,于东京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一九二九年主持了东京同爱纪念病院的设计。 近藤十郎在台湾的建筑生涯可以分成前后三个阶段: 一、1908年,1916年之间,主要投入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台北西门市场是第一批任务,也很可能是他在台湾设计的第一座建筑物而台大医院旧馆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高峰作品。 二、1917年,1924年之间,他兼任行政与教育工作,曾担任台北成渊学校的校长及教师,讲授土木工程方面的课程。相对的,这时期他所设计的建筑物就较少。 三、1924年返日之后,自行开设建筑事务所,接受政府及民间所委托的设计业务,有一些医院建筑作品。 2。台湾迈向成熟华丽的建筑风格: 小野木孝治、森山松之助 小野木孝治 同样毕业于东京市大的建筑家小野木孝治,也在台湾留下了不少建筑作品。他在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毕业,毕业作品为外交部大楼,是一座四角凸起尖塔,且墙身充满横带装饰的建筑。小野木孝治于一九?四年来到台湾,任职于总督府营缮课,第一个设计作品是位于台北东城门外的赤(红)十字支部及病院。这座红砖的工楼建筑,在战后被国民 DANG充为中央党部,一百到一九九四年才被拆除。#p#分页标题#e# 接着又设计了许多座地方城市的官署,如宜兰、新竹、苗栗、南投及斗六等厅舍。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建筑式样也很保守。以宜兰厅舍来说,中轴对称的乎面,入口居中,大厅上覆尖顶,正面凸出三角形山头,与赤(红)十字病院如出一辙,似乎是小野木孝治的商标。两翼采简单作法,外墙作木板雨淋板。这批官署今天都已被改建,没有一座保留下来。 一九?九年,有一个重要的设计机会降临到小野木孝治身上,那就是总督府所属的中央研究所。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扩张势力,从未间断对台湾及南洋的调查研究,将学术研究与政策走向相互结合。总督府设中央研究所,下设农业部、林业部、工业部、卫生部等,又有化学、电气、园艺、茶业及林业等试验所,规制庞大。建筑物选址在台北医学院旁边,即今中山南路教育部的基地。 对于这座巨大的建筑,小野木孝治采用类似四合院的乎面,正面一栋入口朝向三线马路(今中山南路),后面的两座则呈乎行状,中设庭院,最东边有一座架空的拱廊连结这两座研究楼。建筑物只有两层,屋顶采用曼塞尔式(Mansafd),外观庄重而朴素,并没有太多的雕塑装饰;施工营造厂为崛内商会。 中央研究所的建筑历经近八十年后,在一九***年被拆除,原址建造了两座中央联台办公大楼。 小野木孝治在中央研究所落成之后,就被当时中国大连约满州铁路会社招聘去担任设计大连医院的建筑技师。大连医院是当时东亚设计最先进,规模也属最大的综合医院。扁了设计这座医院,小野木孝治还被派到欧美考察医院建筑六个月。 小野木孝治在台湾虽然只有短短七年,而且建筑设计风格也不崇尚花俏华丽,但是件为一位忠实的机能主义信仰者,牠的中央研究所在二十世纪初年的台湾,的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台湾迈向成熟华丽的建筑风格: 小野木孝治、森山松之助 森山松之助 在日治前期的建筑家当中,森山松之助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与小野木孝治比较起来,他引进了较为华丽的建筑风格,将台湾的西洋式建筑推向一个高峰。 森山松之助出生于日本大阪,明治三十年(公元1897年)毕业于东京帝大,受教于英籍教授Conder。后在一九?七年来到台湾,担任总督府营缮课技师。 由森山松之助所设计的建筑有台北水源地水道唧筒室(公元1908年)、台南邮便局(公元1909年)、总督官邸改建(公元1912年)、台南地方法院(公元19l2年)、专卖局(公元1913年,1922年)、台中州厅(公元1913年)、台北州厅(公元1915年)及台南州厅(公元1916年)等。他于一九二?年代初返回日本。 在小野木孝治的朴实设计风格之后,森山带给台湾最主要的是多样的圆顶式建筑。圆顶(Dome)是西洋建筑较为尊贵而高级的式样,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是现存的鼻祖;拜占庭建筑更将这种圆顶发扬光大,常在一座教堂之上出现数个圆顶。文艺复兴时,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设计)创造出大跨径的圆顶,成为各国模仿的对象。 森山松之助所设计的圆顶,属于球形的有台北水道唧筒室,属于扁球形约有台北州厅,属于多角形约有台南地方法院,而台北总督官邸、台中州厅及台南州厅则是使用曼塞尔式,前两者还用了法国式的弧形曼塞尔式,显得更优雅。另外,为强调华丽效果,森山也喜欢在二楼用双并柱。此外,在台中州厅与台北专卖局的入口亭上也用了小型圆顶。总而言之,森山为建筑造型带来了今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今天我们不容易再看到小野木孝治留在台湾的作品,但却可以欣赏到森山松之助的杰作。两位Condcr教授的高徒都来过台湾,但境遇却迥然不同。 3。基督教会建筑入境随俗融合本土: 吴威廉、罗虔益 吴威廉 马偕墓的设计者吴威廉(William Gauld,公元1861-1923年),于一89二年抵达淡水协助马偕从事宣教工作,是继马偕之后在北部基督长老教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有关牠的传教贡献与事迹,可见于基督教会的相关史料,而在岭头的台湾神学院中也有一座纪念他的建筑。 据《马偕日记》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的记载:「福建丸入港,吴威廉牧师夫妇抵达淡水。我与叶顺、柯玖上船迎接他们。」另十一月一日载:「吴牧师夫妇正在学习台语,我从旁协助他 们,也为他们聘请了一位汉文的老师救他们。每天早上都教吴牧师台语。」吴威廉的到来有如一支生力军,当马偕于一***三年准备第二次回加拿大时,行前就在吴威廉家聚会。 吴威廉来台后,因为他具备了专业的建筑知识与能力,所以从一***二年开始,北部基督长老教会的设计就大部分都落在他的肩上。从文献史料考证及淡水教会老一辈人,如柯设偕等的回忆,我们确定吴威廉设计的建筑物至少包括马偕墓(公元1901年)、姑娘楼(公元1906年,女传教士宿舍,金仁理姑娘及高哈拿姑娘使用,当时人们尊称她们为姑娘)、牧师楼(公元1909年,男传教士宿舍,吴威廉住过)、妇学堂(Womcn's school,公元1910年,为成人及已婚妇女教育之用)、北投教会(公元1912年)、台北马偕医院(公元1912午)、大稻埕教会(公元1915年)、淡水高等女学校(公元1916年,于五月竣工)、宜兰礼拜堂(公元1916年)、台北神学校(公元1918年,春天落成),及新竹教会、基隆教会、凤林教会的拜堂(公元1922年)。 至于一九二五年落成的淡水淡江中学八角塔、体育馆,以及一九二二年落成的淡水礼拜堂,则为罗虔益(Kenneth Dowie)牧师与马偕之子偕刘廉所建。 吴威廉于公元一八六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Westmunster郡,一八八?年在加拿大听到马偕的演讲之后,就立志到外邦传教;同年进多伦多大学,致力于数学研究,毕业后再进Knox college神学校;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乘福建丸从香港抵达淡水;一***五年坚守牛津学堂与女学堂,度过乙未割台的***;一***九年帮忙设计淡水英国领事馆增建约两侧回廊,后将得到的酬金一千银元奉献给桃园建礼拜堂,同年五月十八日与家眷一起返回加拿大;一九??年秋天回到淡水;一九?一年以后负责北部教会诸多事务,而他的夫人则致力于教会的音乐教学工作;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三日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享年六十三岁,葬于淡水外侨墓园。#p#分页标题#e# 吴威廉是台湾北部基督长老教会的重要宣教师之一,他的贡献不只在弘扬基督教,建筑设计方面也有杰出成就。他将全部生命都投注在台湾,在他三十二年的台湾传教生涯中,和马偕一样只回加拿大述职一次,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台湾,甚至在过世后也长眠于淡水,是当时在台湾居留时间最长的传教士。 吴威廉所设计的建筑,现存者不少,透过观察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多少可以让我们了解牠的设计特色与想法。 建材方面多用红砖,屋架多用木桁架,门窗开口多用弧形拱与半圆形拱。砌砖工匠主要聘自淡水,当地的洪泉为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知名泥水匠,淡水埔顶的洋楼多出自他的手笔,不过台北牛埔的马偕医院与神学校是否仍由洪泉一派的匠师所建,就不得而知了。 在建筑细部方面,一九?六年的姑娘楼,一九?九年的牧师楼以及一九一六年的淡水女学校,皆有较为精美的檐口或山头造型,尤其是女学校入口正面的拱圈与半圆形山头,比例美好,砌砖细部讲究,呈现极高的艺术水平。 在建筑平面安排方面,单栋建筑多采回廊式,单面或三面设回廊可收遮阳挡雨之效。群体组台式则采四合院布局,中央留设天井,如淡水女学校及台北马偕医院。 如果将吴威廉的建筑形式风格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加拿大或美国的教会建筑相比,仍可发现许多雷同之处,可说是继承了这个传统。 3。基督教会建筑入境随俗融合本土: 吴威廉、罗虔益 罗虔益 罗虔益(Kenneth W. Dowie)是北部基督长老教会继吴威廉之后的主要建筑设计者。罗虔益也是宣教师,但不具牧师身分,于一九一三年被加拿大总会派来台湾,一九二四年才回国,曾在淡江中学任教,擅长几何学与工程学。他在台湾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有一九二三年的淡江中学体育馆、一九二五年的淡江中学八角塔校舍、一九二三年的艋舺教堂。 有关罗虔益早年在加拿大的背景,我们并不清楚,建筑专业背景也不详,不过从前述三座建筑物中,我们体认到他具备了极为熟练的设计创造力,尤其是在结合西洋与台湾乡土传统建筑方面,在台湾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他的设计作品当中,现在尚存的只剩下淡江中学校园内的八角塔校舍与体育馆,透过这两座巨大建筑,我们了解到罗虔益尝试将八角形屋顶与民宅常用的硬山墙形式融入新的设计之中,不但外观造型比例优美,空间组织也深富人性尺度。他在八角塔上的庭院两边设有拱廊,可以连接到后面的体育馆,中途刚巧经过马偕墓园,曲廊转折与光线明暗转换,构成一组有机的建筑群。 4. 牌楼厝兴起与寺庙改筑运动: 陈应彬、叶金万、吴海桐、王益顺 陈应彬 日本自从一89五年统治台湾之后,为了安定人心,对台湾宗教始终采取宽松政策。一九二?年代前后,因经济景气良好,各地竞相修筑寺庙,妈祖庙的兴修与祭典活动也臻于高峰,许多寺庙特地雕制精美神舆,作迎神赛会炫耀之用,而当时的政府也曾举办神舆艺术比赛,像北港朝天宫现在就还妥善保存着数座美轮美奂的神轿。 日治后期,统治当局实行所谓的里民化运动,藉由破除迷信拆毁了许多寺庙,所幸妈祖庙大 多并未受到波及。归结起来,日人对于在台湾最受尊崇的妈祖信仰尚不敢太过于压迫,除了少数庙宇定期回湄洲祖庙谒祖之外,当时大部分的妈祖庙多从朝天宫或台南大天后宫等地分灵,因此在寺庙的建筑风格上也逐渐形成台湾本岛的传统,外观与细部雕琢都呈现出台湾的特色,尤其重视细节的装饰。庙虽小,但装饰细致,这与泉州的妈祖庙或湄洲的妈祖庙都有明显差异。在日治的五十年当中,建造台湾妈祖庙最多而且最重要的一位大木匠师是出生于板桥中和员山庄的陈应彬,我们发现牠是一位与妈祖庙有缘的匠师,而他所建的妈祖庙也已达建筑艺术的高峰,值得深入探讨。 清领台湾初期,每当大兴土木时,多向漳泉及粤东征聘良匠,但从清末光绪年间开始,台湾本地也逐渐有匠师出现,鹿港方面甚至在稍早的同治年间就已出现了彩画匠师。一89五年台湾接受日本统治之后,匠师界一度呈现青黄不接的景况一一大陆唐山的匠师逐渐减少,而日本工匠的影响却日渐加深。 北港朝天宫的修筑奠定大木匠师地位 陈应彬的祖先是福建漳州府南靖人,来台之后定居于台北盆地摆接堡的广福庄,即今天中和一带。据说牠的父亲陈井泉本身就是木匠,因此或可推证陈应彬是师承自先人。根据考证,中和的广济宫可能是他初次参加建造的寺庙建筑,但由他独立担任头手的成名作却是一九?八年主持北港朝天宫的改建,那时他四十四岁;我们相信,在此之前他应该已有不少的建筑设计作品,可惜缺乏史料可考。 一九?八年北港朝天宫的大修筑,奠定了陈应彬在台湾大木匠男的地位,从此声名大噪,也陆续在台湾南北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尤以妈祖庙最多,因此被人们视为专修妈祖庙的匠师。从一九?八年开始,到他于一九四四年过世之间,前前后后总共兴修了数十座妈祖庙,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主要作品有北港妈祖庙朝天宫(公元1908年),前殿左右门有椭圆藻井;大稻埕妈祖庙慈圣宫(公元1910年),属于移建,只作局部;朴子妈祖庙配天宫(公元1912年),前殿使用看架斗栱;贡寮澳底仁和宫(公元1913年),正殿有椭圆形藻井;丰原妈祖庙慈济宫(公元1916年),典型大木作特色较多;屏东妈祖庙慈凤宫(公元1919年),近年已遭改建;嘉义溪北六兴宫(公元1923年),正殿内有椭圆形藻井;台中旱溪乐成宫(公元1924年),使用增柱法,三开间扩为五开间;麦寮拱范宫(公元1930年),与刷的匠师对场,内有藻井;屏东东港妈祖庙(公元1933年),近年已遭改建。 陈应彬的长子陈己堂与次子陈己元也是出名的木匠,陈己堂年轻时多负责屏东一带的建庙工作,而陈己元则多负责北部的工作;两兄弟传徒数十人,日后多成为台湾寺庙建筑界的知名匠师。 我们从这十座妈祖庙中,大约可以归纳出一些建筑上的共同特色,例如庙址多位于城镇市区中,与港口或市集有密切关系;庙的屋顶较一般的关帝庙或王爷庙低,显示女神妈祖亲切的特质;石雕及木雕的艺术表现较为精细,反映出女神宫殿的特色;使用较多秀丽的椭圆形藻井,而较少用 刚阳的八角形藻井;前殿屋顶多用歇山假四垂,屋脊起翘,充满柔和曲线之美。#p#分页标题#e# 漳派特色浓厚的建筑手法 陈应彬的建筑手法师承自漳州派,虽然台湾的寺庙建筑风格在一九一?年代已开始出现漳泉混合现象,而日本人大量引进西洋及日本建筑也对台湾传统寺庙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陈应彬的作品仍多保有浓厚的漳派特色。 在庙的平面布局上,陈应彬仍遵循清代以来的妈祖庙规制,前为三川殿,辟三门,,这只符合天妃之制,若按天后等级,则应可享有五门之制。大殿亦多作三开间,中港间供奉妈祖,左右小港间配祀福德正神、水仙尊王或关帝等其它神祇,,较早期时,有些妈祖庙并不供奉太多的男性神祇,这似乎是顾及到妈祖终身末嫁的身分。如果有三殿的规模,后殿则常供奉观音。左右护室大多作为庙祝办公的地力,不过也有少数用来配祀其它神祇。此外,不另设钟鼓楼,且接将钟鼓高悬于大殿之内,也是陈应彬所建妈祖庙的特色。 在外观造型方面,陈应彬所建妈祖庙的三川殿最常使用重檐歇山式,但此派匠师却将其特称为「假四垂」,因为它只有将中港间升起成为重檐,左右小港间则仍维持单檐。这样的屋顶极富变化,屋脊多,剪黏与泥塑的装饰自然也多。 在斗栱技巧方面,陈应彬喜用充满曲线之美的蜡虎栱,与一般泉州匠师喜用关刀栱与葫芦栱不同。在前述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陈应彬所建造的妈祖庙特别喜用椭圆形藻井,这种形式的建造技术比正规八角形更为复杂,但可能是为了表现妈祖庙的女性温柔特质所致,例如著名的北港朝天宫与溪北六兴宫。 台湾还有一种说法也颇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关帝庙可占山头,但文庙及妈祖庙则只能在市区里;证之于许多实例,大部分的妈祖庙还真的都位于市区及港口附近,不过这也与妈祖主要是庇佑航海及讨海人有关。至于湄州妈祖庙之所以建在山头上,也许是为了与妈祖的事迹相符之故。综观陈应彬所建的妈祖庙,也都位于市区之中,而且是当地最主要的庙宇,市镇聚落的重心。 另外,妈祖庙的生向通常不朝正南,因为南面为王,虽然妈祖从夫人被晋封到天妃与天后,但民间建庙时一般仍以偏正南为原则,显示其谦虚的性格。而陈应彬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上加入较多的阴柔特质,庙身低而亲切,也成为日治时期台湾妈祖庙的共同特色。 4. 牌楼厝兴起与寺庙改筑运动: 陈应彬、叶金万、吴海桐、王益顺 叶金万 叶金万是一九二?年代台湾北部桃、竹、苗一带的名匠,原籍福建漳州,先祖原居住在新竹,后迁至桃园八块厝,即八德乡,家境富裕。叶金万出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公元一九二?年逝世;其师承已不可考,不过依其风格分析,可能是师承自漳派匠师由于当时桃竹苗地区的客籍匠师很少,因此闽籍匠师也经常受聘。根据现存的建筑来看,他的作品除了分布在北部之外,南部的屏东也有。他的家教甚严,子孙虽然没有承继父业,但个个出众,有的是名诗人,有的出任乡长,对地方有不少贡献。他有一个高徒徐清,是关西人,至今仍可见到他的作品。叶金万的主要作品有关西罗祠(公元1916年)、台北叶氏宗祠(公元1918年建,1960年拆除,改建于内湖)、竹东彭宅及大溪黄祠(公元1920年)、八德三元宫正殿重修及北埔姜氏宗祠新建(公元1922年)、中坜平镇集祠(公元1923年)、峨眉富兴隆圣宫(公元1928年)以及屏东宗圣公祠及大溪埔顶仁和宫(公元1929年)等。 叶金万的作品别具一格,斗栱较细,曲线多,而且瓜筒非常修长,瓜脚更是纤细,雕工精湛。邱镇邦、苏滨庭等是较常与他搭配的彩绘匠,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师。 4. 牌楼厝兴起与寺庙改筑运动: 陈应彬、叶金万、吴海桐、王益顺 吴海桐 新庄在清代是台湾北部的大埠,商船往来不绝,人文荟萃。清道光以前,新庄原是闽粤移民杂处的城市,后来因发生械斗,粤籍移民才被迫迁到桃园台地。出生于清同治年间的大木匠师吴海桐是新庄最著名的建庙师父,师承自曾文珍曾文珍曾在清光绪年间主持新庄三山国王庙「广福宫」的修建,这是一座非常精美,而且略具广东风格的建筑。当时吴海桐拜曾氏为师,跟随他学习大木技术,直到日治时期的一九二?年代,由于各地竞修大庙,吴海桐得到许多机会,作品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后来他娶了师父的女儿为妻,继承曾文珍的家业。他在寺庙改筑运动时期里较重要的作品如下:泰山岩(西元1912年)、新港奉天宫(西元19l3年)、彰化南瑶宫正殿(西元1924年)、三重先蔷宫(西元1925年,与陈应彬左右对场)、桃园景福宫前殿(西元1926年,与陈己元前后对场)、鹿港天后宫正殿(西元1936年,与王树发前后对场),以及新庄地藏庵(西元1937年,与陈应彬左右对场)。 吴海桐的作品多与人对场,因而产生了很有趣的对比,耐人寻味。他的斗栱特色介于彬司派与溪底派之间,所用的螭虎栱曲线较浑圆,外观形式饱满;重檐歇山大殿结构是他最擅长的部分,鹿港天后宫可说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4. 牌楼厝兴起与寺庙改筑运动: 陈应彬、叶金万、吴海桐、王益顺 王益顺 王益顺于西元一九一九年率溪底匠人抵台建造艋舺龙山寺,揭开二?年代台湾庙宇竞筑运动的序幕。 艋舺龙山寺在清代咸丰以后,由于三邑人的倾力支持,成为台湾北部的重要庙宇,改建工程也受到各界的瞩目。二?年代后,台湾开始显现了近代化改革成效,工商繁荣,社会富足。旧地主与知识化的新一代在经过社会的蜕变之后,逐渐形成一种新型态的士绅阶级,有的投身当时正朝气蓬勃的社会运动,有的潜心于由日本人带进来的西洋文化,更有的热中于社会公益事务。也许由于诸多力量的制衡,当时日人统治者的政策比较接近所谓的大正民主潮流,对宗教信仰活动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态度,不但不加压抑,甚至还有鼓励的趋势。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注意一个现象,二?年代的台湾虽已步入近代化,但寺庙的修建还是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究其原因当不止于宗教信仰的热情,应该还有相当程度的民族文化因素。当时一座庙的改建,动辄就要耗费数万元,甚至还经常发动全岛奉献捐建。#p#分页标题#e# 来台重修艋舺龙山寺,创造事业高峰 王益顺在一九一六年承建厦门黄培松大宅期间,正好巧遇当时来往于台厦经商的辜显荣。辜氏原为鹿港人,日治后活跃于台北商界。艋舺住民以泉州惠安、晋江及南安三邑人为主,清咸丰年间的预下郊拼,同属泉州的同安人(下郊)更是败退大稻埕。也许是因为地缘因素,同安地近厦门,民风比较开放,而偏北的三邑人,性格则比较保守。当艋舺龙山寺于一九一九年酝酿重建时,辜显荣便即刻推荐属于惠安籍的王益顺。 益顺同为了建造艋舺龙山寺,特地在惠安组织了一个工匠团,匠师都是一时之选,甚至还有来自广东的匠师,阵容整齐,在当年的台湾匠界颇爱重视。益顺司当然是福建的首席名匠,而他的侄儿王树发也颇具天赋,多负责现场管理;当益顺司于一九二?年返回中国大陆之后,树发司仍然留在台湾,继续完成鹿港天后宫。 雕花匠师杨秀兴,匠界称其为「鸡母兴」,被推崇为当年雕花匠师界的佼佼者。石匠师方面,因雕石较费时,所以人数也较多,其中蒋金辉、蒋细来、蒋连得及蒋王坤似乎是父兄或同宗关系,都是来自惠安峰前的石匠好手,据说当时年轻的他们,为了博得声名都全力以赴,现今艋舺龙山寺三川殿后付点的一对龙柱,就是蒋民兄弟所雕琢。大殿龙柱原为辛阿救所雕----辛氏原籍广东,居竹南,是龙柱名家----可惜后来连同大殿一起被炸毁。至于陶匠洪坤福,则软闻甚多,作品也遍布北台,与南部的汕头名匠何金龙斋名;洪氏手法新奇,造型生动,不过由于工资比较昂贵,所以在完成艋舺龙山寺及大龙峒保安宫之后,就比较少有接案的机会,只得以开班授徒为业,今 天活跃于北部的剪粘匠,大多是它的关系门人。 艋舺龙山寺施工期间,吸引了各地的匠师前来观摩,并进而向王氏请益,互相切磋技艺,就连当时正在木栅山上营建指南宫的首席大木匠师陈应彬,也常莅临艋舺与益顺司交换意见。两位大师相遇,自是相惜相敬,据说每次益顺司只要一听到彬司来访,就必定准备大烟招待,对彬司的「螭虎栱」造型更是赞誉有加;两位庙宇大师的契合,实在是台湾建筑史上的大事。 日本当局破格评定为乙等建筑师 艋舺龙山寺落成之后,马上就成冯各派匠师讨论模仿的对象,无论是木结构技巧或形制,都是台湾首见,藻井、平暗及网目的作法也都是首次出现;益顺司的声名从此远播全台,庙宇设计的案子也接二连三地落到他的身上。西元一九二三年,王氏受聘设计台南北门乡的南鲲鯓代天府,这座全台最大的王爷庙是由地方故老募集十四万元倡议改建,而益顺司也挟着艋舺龙山寺的盛誉,花了很多心思在南鲲鯓代天府的设计上,尤其是正殿前的圆形藻井,更是构思奇巧,堪称空前的创作。随后,他又于一九二四年接受委托设计新竹都城隍庙;一九二五年设计台北孔庙,并被待以贵宾之礼,住在耆宿陈培根家。 孔庙建造到一九二?年十二月,因捐款顿挫,财政拮据,工程遂告中止,益顺司也于年底回厦门建造南普陀寺。在他回厦门之前,莒于一九二七年因负责评审鹿港天后宫篙尺之事,在鹿港遇到施水龙匠师(施氏当时二十八岁),有意推荐他主持孔庙棂星门的建造,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而作罢。 一九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台湾建筑会在台北召开第二次总会,会后全体会员特地到台北孔庙参观,并由王氏在场解说藻井(蜘蛛结网)的技巧;日人看到满头白发的王益顺,不但将其誉为「中国的建筑家」,会长井手熏还在透过翻译与王氏交谈之后,对他的老当益壮,愈老愈见功夫感到不可思议。 王氏在台湾设计寺庙,按照当时的建筑法规,除了施工图样之外,还须附上工料分析及估价表,才能申请建筑执照,但王氏却能不受这些限制而特别被日人当局破格评定为乙等建筑师。建造艋舺龙山寺时,益顺同在艋舺认了一名十七岁的养子王世南,这名养子此后就追随在王氏身边达十年之久,颇得其真髓,而且还保存了艋舺龙山寺的设计图,因此当龙山寺于一九五五年重建大殿时,便由他负责设计。另外,艋舺青山宫也是王世南的代表作,无论结网或斗栱的技巧,都完全承袭王益顺遗风。 溪底派风格散播全台 王益顺停留在台湾的十年当中,由于南北百多问由他负责设计建造的庙宇同时施工,工匠需求量渐增,因此陆续有一些本地年轻人向他拜师学艺。一九三一年工氏过世后,跟随他而来的大部分溪底匠人都继续留在台湾从事庙宇的设计建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彰化南瑶宫,由溪底匠人于一九二二年开始进行三川殿及大殿的建造,一九三三年落成;鹿港天后宫,一九二九年由溪 底派王树发与台北新庄吴海桐匠师对场建造,一九三六年落成,三川殿有跨距四点六公尺的八角结网,正殿结构严谨,极为出色;云林麦寮拱范宫,一九三?年由溪底匠人与彬司弟子林火寅对场兴建,一九三六年落成,正殿内有典型溪底派风格的八角结网,跨距四点六公尺,主匠可能为王树发;西螺廖氏祖庙崇远堂,一九二六年重建,屋顶及纲目均延续艋舺龙山寺的作法艋舺青山宫,战后由王溢顺养子王世南重建三川殿内置八角结网,步口檐下也安置纲目世南司为王氏的传人,艋舺青山宫足以反映溪底渡台第二代于战后所建庙宇的水准。 综观一九二?年代以后,台湾庙宇的修建几乎没有不受益顺司影响的,技术的交流与形式的混合,促使传统匠派的分野日趋模糊,同时代的王益顺与陈应彬即互见所长,互为借镜,且互相影响。 5. 殖民政策的执行与时代局限: 井手熏、栗山俊一 井手熏 回顾日治时期五十年的台湾建筑发展,如果不探讨井手熏的建筑,就像要走进一个房间却缺了钥匙一样。从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到昭和十九年(西元1944年,战争结束前一年),共二十五年,可说是井手熏统治台湾建筑的朝代。 井手熏同样出身自东京帝大,他在一九一?年抵达台湾,随即承继并逐渐接收了从野村一郎、森山松之助、小野木孝治及近藤十郎以来所累积的台湾建筑掌舵权。我们从井手熏的建筑作品里看到它的贡献,但若从更宽广的历史角度来看,它的长久掌权,反而阻塞了台湾建筑界发展的管道,也压抑了其他建筑家多样化表现的机会。#p#分页标题#e# 而且似乎也是命运之神的无惰安排,井手熏接掌台湾建筑舵手职位达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在日本帝国战败的前一年病逝于台北,而他的悲剧性结束,也如预言般地宣告了台湾日治时期的落幕。 井手熏于明治十二年(西元1879年)出生于日本歧阜县,明治三十九年毕业于东京帝大建筑科,第二年进入「辰野葛西,建筑事务所----辰野金吾是日本第一代建筑家,所谓辰野式风格即由他所创。井手熏工作两年之后便进入陆军担任工兵少尉。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森山松之助在台湾担任总督府的建筑设计与监造,辰野遂将井手熏推荐给森山,于是井手熏来到台湾,开敢了他长达三十四年的台湾生涯。 来到台湾之后,井手熏便进入总督府土木部担任技师,继而担任正在建造的总督府厅舍(今总统府)的工事主任,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升任为民政部土木局营缮课长,同时到欧美访问一年多,回合后历任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市区计划委员等要职。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当 民间的台湾建筑会成立时,井手熏因众望所归被推选为百任会长,又被任命为总督府官房营缮课长,此为台湾官方建筑体制的最高职位。至此,井手熏成为台湾建筑界的第一人,也是他一生事业与地位的高峰。 井手熏的建筑可以从他在东京市大的毕业作品谈起,当时他设计了一座海边别墅,斜度很陡的屋顶与半木式构造,显示出北方建筑的特色,屋顶上凸起的三根高高烟囱,应是壁炉;整体造型高低错落有数,流露出浪漫气氛。在井手熏的前后期同学当中,很少有人以别庄住宅作为毕业作品,这是否意味着他向往异国情调?在他于一九一一年来到台湾之后,就因担任森山松之助的帮手,有机会接下幸町的日本人基督教堂(今中山南路济南教会)的设计工作,这可能是他在台湾的第一件作品;教堂于一九一六年完工,其华丽精致的哥德复兴风格显然是受到森山松之助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之后,井手熏担任营缮课长要职,有权主导总督府营缮课的许多设计案,其中高等学校(今师大)及台北帝国大学(今自大)的校舍,虽在《台湾建筑会志》等文献中上末记载是出自何人设计,但身为课长的井手熏应该曾经深入参与 ;这批折衷主义的作品是从古典的幸町教会过渡到一九二?年台北警察会馆、一九三一年教育会馆,及一九三六年公会堂的阶段性试验作品。 另外还有两座带有浓厚政策性意味的建筑,即一九三?年完成的建功神社,以及一九三四年的台北地方法院。这个设计路线颇耐人寻味,因为它的年代与前述的折衷主义路线是平行并进的,也就是说井手熏能够同时走两种设计风格路线 即折衷主义与兴亚主义而且相辅相成。 我们可以从井手熏在《台湾建筑会志》所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重视进步的技术、重视机能与空间合理化、重视都市计划与防灾的建筑思想。作为一个现代建筑家,纲筋混凝土的利用与机能的合理安排,几乎是三?年代全世界建筑思想的主流,但防灾、国防及地域风格的寻求则应有其特殊背景。 警察会馆位于今天公园路与襄阳路的交点,大约在一九六?年代拆除。本座建筑平面上最大的特点是入口设在转角,而且川堂延伸到内部,自成一种方向的梁柱系统,与房间相接处自然截出四十五度切角,即设门扇。就此点而言,虽然仍是中轴对称的平面,但已有打破古典静态空间的企图。同时期的教育会馆(今南海路美国文化中心)也有相同的平面,以街角入口的四十五度线为中轴作对称平面。 井手熏的际遇可说是近代日本建筑家的特例,他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任职长达三十多年,亲身经验了台湾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段重要时期,并且散播了它的建筑思想,影响面不但广泛而且深远。在台北市街及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内有些铜像的台座也多出自他的设计,可见他确实掌握了统治者所欲表达的社会价值取向。 一九四四年春,井手熏病逝于台湾,由于他当时的住家位于大正町(今中山北路四条通附近), 因此他的坟墓可能在林森北路的日不人公墓,该地近年已辟为公园,而它的后代是否有将它的遗骨运回日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对台湾建筑的影响力却是无法抹灭的,是二十世纪台湾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治时期台湾建筑的设计路线掌握在日本技师手中,从明治末年来台的野村一郎、森山松之助、小野木孝治、近藤十郎到井手熏,这批出身东京帝大的建筑家,都受教于英籍的Conder教授,学习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古典建筑,因此他们在台湾的建筑设计也就充分反映了这样的特色。不过,这种古典建筑特色在一九一九年台湾总督府厅舍落成之后却划下了句点,不但台湾逐渐不再建造这类华丽的建筑,日本也因为一九二三年的关东大地震而重新检讨砖造古典建筑的命运。可以说,一九二?年代末期,台湾的建筑也面临到必须作抉择的十字路口。 这时的建筑家除了必须思索建材与结构的耐震性之外,也在追寻属于新时代的建筑表情,如以纲筋混凝土或纲骨建造的房子,究竟需要呈现什么样的面貌?是日治昭和初年的台湾建筑界急欲解决的问题。当时来台的第一代日本建筑家大都已经退休返日,而另一批年轻的建筑家则在总督府营缮课长井手熏的号召下,于一九二九年成立台湾建筑会,由井手熏担任首届会长,而副会长则由栗山俊一出任。 5. 殖民政策的执行与时代局限: 井手熏、栗山俊一 粟山俊一 栗山俊一出生于明治二十年(西元1888年),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10年)毕业于东京帝大建筑科,大约在大正初年来到台湾,任职于总督府营缮课。他比井手熏年轻,在校时也晚井手熏三届,可说是东京帝大来台建筑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因此由他担任井手熏的副手,在讲求辈份的日本传统社会是相当理所当然的事。 与同时期在台湾的建筑家相比,栗山俊一最大的特点是他具备了多方面的专长,除了设计建筑之外,他还研究欧美建筑趋势,防治白蚁腐蚀木材的方法、纲筋水泥结构力学、夏天室内温度调节,甚至撰写建筑史与古迹的保护方法。#p#分页标题#e# 栗山俊一在东京帝大的毕业设计作品是一座音乐学院,建筑风格呈现英国式的古与趣味,屋顶使用接近荷兰式山墙(Dutch Gable),入口及开窗则使用半圆拱及希腊柱式的混合,很类似所谓的帕拉底欧母题(PalladioMotif)。也许是因为师承英籍Conder教授的关系,栗山的西洋古典建筑训练颇为扎实。后来他在一九二九年设计了台北邮局,虽然这是一座折衷式样建筑,但正立面仍然出现了古典柱式。 栗山俊一在三?年代的台湾建筑家当中,可能是比较浪漫的一位,与井手熏稳重内敛的庄严 性格完全相反。身为一位建筑家,栗山俊一当然对材料及纲筋结构很内行,但为什么会对台湾的古建筑感到莫大兴趣呢?是什么力量引诱他对古迹保存产生关怀之情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栗山在东京帝大的毕业作品是一座具古典形式的音乐学院,这已经显露出年轻时的他对艺术的兴趣。一九三一年,由他设计的台北新公园内放送电台落成(今二二八纪念馆),是一座融合了中国苏州一带的马头山墙与一点地中海西班牙建筑色彩的建筑,呈现出异国情调。当然,那时日本正积极入侵中国,在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政策下,建筑设计也受到波及。 除此之外,一九二?年代的台湾也弥漫着一股历史回顾的风气,一九三五年总督府举办始政四十周年博览会,一方面展示新的工商产品,另一方面也带点回顾意味,向世人介绍自己的治绩。栗山俊一可说是开创这股历史回顾风气的先河,他先发表有关清朝台湾市政使司衙门的研究与保存的文章,然后又陆续在《建筑会志》上发表有关安平热兰遮城与台南赤崁楼的研究与考古发掘成果的文章。后来,日本古建筑学者伊东忠太与藤岛亥治即便接踵来台,而任教于台北E州工业学校的千千岩助太郎也深入内山调查原住民建筑,进而掀起了回顾历史与考证史迹的风气。 兴亚式与帝冠式 在栗山俊一设计的台北放送局竣工前一年,井手熏也在值物园内设计了一座建功神社。井手熏当时担任官房营缮课长,代表官方立场,建功神社虽然是军国主义下的产物,但建筑物的细节却大量运用台湾传统木结构的特色,是日治五十年中最刻意融合本士文化的官方公共建筑。如果我们从建筑语汇上来区分,台北放送局属于与亚式,而建功神社则除了局部具有乡土味之外,却有个大圆顶,应可归类为帝国冠帽式。 环顾日治时期在台湾的日本建筑家,栗山俊一的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是多元的,他与井手熏都是昭和时期掌握台湾建筑方向的舵手,具有官方政策代言人及意识型态指标的地位。我认为栗山俊一在台湾历史的角色仍应受到重视;在建筑史学方面,他对于荷兰古城堡及刘铭传衙署的考证,皆属拓荒期的贡献;在结合地方传统的设计手法上,虽已露出曙光,可惜没来得及深化,就随着日本战败而划下了休止符。 6。現代主義的茁長開花與結果 : 鈴置良一 铃置良一(1) 一九二?年代是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辉煌时代,无论是设计思想或实践,都完成了重要的里程碑。在欧洲,德国包浩斯设计教育的实验,影响至为深远,而荷兰、奥地利与英国、法国也相继出现风格派、表现主义及分离派运动,企图在现代建筑的洪流里,寻找出另外独树一帜的路线, 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人们新的视觉经验。由于受到当时绘画界的立体派、抽象派及达达主义的影响,再加上新的建材与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九二?年代的现代建筑,不但形式多样,更是标新立异,为人类建筑史上所空前未见。 一九三?年代初期,台湾的建筑界成立台湾建筑学会,几乎政府主要营缮机构的设计技师都参加了这个组织,同时定期发行《台湾建筑会志》。任职总督府官房营缮课的井手熏与栗山俊一在一九三?年代初所设计的作品,如台北邮局、教育会馆、台北公会堂、台北警察会馆及高等法院等,大体上都采用折衷主义的设计风格。三角形山头及尖顶、圆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缓的造型,立面上水平线条逐渐加多。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平面不再遵守中轴对称的布局,入口左右两翼长度明显不同。建筑细部多采几何形体或纹样装饰,似乎是受到现代主义要求线条简洁、造型明快的影响。 井手熏与栗山俊一这两位技师的作品可归类为折衷主义,多属总督府的主要公共建筑,规模较大,地点较好,自然成为各地技师模仿的对象。 一九三?年代在台湾的日本建筑师当中,任职于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的铃置良一技师,是极为出色的建筑家,然而过去一且朱受注意。一九九八年我有机会访问了廖钦福先生,廖先生在日治时期曾任职于林促灶主持的协志商会,承包过台北电信局大楼的新建工程。协志是日治后期台湾人经营的著名营造商,而且是可与当时来台的日本清水组竞争的营造商。廖钦福先生在一九三六年起担任台北电信局的工地监造工程师,据他回忆,交通局递信部的设计人员是当时台湾要求工程品质最严格的一班人 ,他们设计的工程让很多包商都视为畏途,连日本来的清水组也不敢轻易承揽,而铃置良一即为主要的设计技师。 从《台湾建筑会志》所刊载的资料中,可以归纳出铃置良一所参加或主持的设计主要有三座 1(基隆港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厅舍(今基隆港务局):一九三? 年动工,一九三四年竣工。总督府交通局基隆筑港出张研设计监造。 2)台北电信局:一九三六年动工,一九三七年竣工。交通局递信部临时建筑系设计监造。 3)嘉义电信局:一九三七年动工,一九三九年竣工。交通局递信部庶务课营缮挂设计监造。 态度严谨,极重视工程品质 铃置良一是日治时期台湾极为优秀的一位日本建筑家,他与总督府官房营缮课的森山松之助、井手熏、栗山俊一等出身于东京市大的建筑家不同,比较重视新时代的科技潮流。他特别重视建筑的技术与设备,包括电气、空调、照明以及电影院或航空站等新登场的建筑类型。对于一九三?年代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形式建筑,铃置良一也很快地吸收,因此他设计的建筑在三?年代的台湾显得较为前卫,造型具有水平流线型的美感。#p#分页标题#e# 关于铃置良一的出身背景,据昭和十二年台湾新民报编印的《台湾人士鉴》资料记载,他于 明治二十六年(西元1893年)出生于爱知县,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毕业于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这所著名的学校特别重视建筑技术与结构,与东京帝大侧重艺术教育略为不同。毕业后放大正九年任职递信省电信电话建设局,担任技手,使他日后成玛这方面的专家。 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他受聘到台湾土地建物株式会社担任技师,这个会社设在台北,并在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社,主要业务为进口建材、房地产买卖以及营建工程。不过真正让铃置良一得以实现理想的却是于昭和四年升任为总督府交通局技师之后,被派到基隆筑港出张所服务,主持设计了基隆港合同厅舍的建筑。昭和十一年,他又转到总督府营缮课服务,担任建筑技师,与井手熏、栗山俊一等共事。 铃置良一也常撰写文章,当《台湾建筑会志》于一九二一年创立时,他就参加为止会员,并且担任编辑的工作。他在会志第八辑第四号里发表了一篇论及航空港(机场)建设的文章,从这里或可推知它的专长是交通事业的建筑。也许是因为他专研交通建筑,观念颇能与时代同步,所以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在它的建筑作品中看到当时欧美流行的建筑思潮----如现代主义及表现主义----的影响。 6。現代主義的茁長開花與結果 : 鈴置良一 铃置良一(2) 影响铃置良一的建筑家与建筑物 日治中期台湾建筑界的领航者多为东京帝大建筑科班出身,如井手熏与栗山俊一,他们对历史与理论较为注意,时有研究与评论文章发表。而铃置良一在一九二九年之前原在台湾土地建物株式会社服务,可能主持过一些规模较小的设计工作,也奠定了建筑设计方面的基础经验;一九二九年转到总督府交通局道路港湾课任技师,当时的课长为池田李苗。 铃置良一进入总督府交通局之后,第一件设计案就是基隆港合同厅舍。一九三五年,为了设计台北电信局,交通局递信部之下成立了临时建筑系,铃置良一转移到这个单位任职。一九三七年,交通局递信部庶务课之下成立营缮挂,铃置良一再度转任这个新单位,并主持嘉义电信局的设计工作。从他的工作性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专长;在他担任《台湾建筑会志》的编辑期间,除了写过航空站的规划,也写过街道照明设计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六年在台湾建筑总会上发表航空建筑演讲。 如果再造一步探讨他的建筑设计,似乎仍以构造、设备及结构为思考重点,对于建筑形式的研究着墨不多。在基隆港台同厅舍的设计说明里,他提到如何安排平面及寻求合理化;外观造型随着平面组织而生;外墙四角作成半圆形,并且不设过多的阳台,强调水平线条,使造型较明快 简洁,并称它为近世式。 上述这些设计上的手法,当然不能视为铃置良一的创造。事实上他作为一位一九三?年代的台湾建筑家,也受到同时期及稍早的井手熏和栗山俊一两位建筑家的影响。井手熏从一九一一年就到台湾总督府官房营缮课服务,一九二?年之前参与了营缮课大部分的建筑设计,与森山松之助及近藤十郎等共事,具备了西洋古典建筑的训练。一九三?年代的折衷主义与帝国冠帽式风格也多出自营缮课技师的设计,井手熏设计的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教育会馆、建功神社、台北地方法院与栗山俊一设计的台北邮局、新公园放送局等均为著名的作品。此外,作为台湾建筑界的领导人,井手熏也遵循当时日本盛行的人弦一宇皇道思想,它的建筑实际上就是日本政策的代言人,也是具体的实践者。 至于栗山俊一的台北新公园放送局,则属一座耐人寻味的建筑,融合了帝国冠帽式与中国苏州古建筑的风格。栗山在日治中期之后颇为活跃,对古迹安平热兰遮城、台南赤崁楼,以及台北市政使司衙门甚感兴趣,曾为文讨论。他于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就离开台湾,迁回东京居住, 而他设计的台北邮局则可能影响了铃置良一的基隆港台同厅舍。 铃置良一在珍珠港事变之后,从交通局递信部转到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任职,不过当时因时局已进入非常时期,因此建设量明显减少。这时日本为了南进,于是鼓励对南洋的研究,铃置良一也参加了热带住宅建筑调查委员会,不过并未见研究成果的发表,详细情形不得而知。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铃置良一随着大部分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国,而井手熏则于一九四四年病逝于台湾。 三?年代台湾近代建筑的里程碑: 基隆港务局、台北电信局与嘉义电信局 铃置良一对建筑施工的严格要求,可以从目前尚存的基隆港务局、台北电信局与嘉义电信局三座建筑物中得到验证。据曾任职协志商会的廖钦福回忆,因铃置良一在基隆港务局施工时的监工太严格,导致台北电信局招标时竟无人敢投标,几经波折,最后才由台籍包商协志得标。至于嘉义电信局,则由日本清水组负责施工,不过基础工程及假设工程则由台籍的陈海沙承包,他也是日治后期著名的台湾营造商。 从一九三?年到一九三九年整整十年间,铃置良一主持了这三座总督府交通局所属的建筑,无论就规划、设计、施工与建筑艺术各方面评析,都可视为是足以代表三?年代台湾近代建筑的里程碑。首先从平面规划来看,基隆港务局仍有封闭的中庭空间,但到了后期的嘉义电信局,则采取开放式中庭,出入口增多,形成近代建筑惯用的流动空间。事实上,嘉义电信局与邮局的平面组织,符合了包浩斯所提倡的半封闭且半开放的空间。由此观之,在三?年代的台湾,铃置良一的尝试尚且超过井手熏与栗山俊一的作品。 其次就平面机能而言,这三座建筑有个共同现象,即将楼梯走廊与办公空间明显脱离,而楼梯在端点凸出,成为外观造型上较醒目的部分。特别是楼梯成为造型元素中唯一垂直的块体,与 其他水平的窗台或窗檐形成强烈对比。铃置良一将窗台及雨遮连续成水平线条,以洗石子作成半圆状凸出壁面,特称为胴蛇腹的腰回窗台。#p#分页标题#e# 在造型方面,除了强调水平线之外,转角作成弧形,使外观呈现流线形,并且减少阳台,例如基隆港务局与台北电信局只保留一小段弧形阳台,高高挂在外墙上,形成简洁明快的工业设计美感,与一九三?年代或二?年代欧洲流行的表现主义及立体主义造型颇为相似。 虽说我们可将铃置良一道三座建筑归类于表现主义,但事实上它们还带有折衷主义与国际式样的一点特征,应是在台湾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最多现代主义精神的作品。若与同时代的日本本土、朝鲜或中国大陆的上海、广州,或香港相比,也毫不逊色。 回顾一九三?年代,世界建筑设计思潮蓬勃发展,而日本的国力也达到一个高峰,台湾的内外情势实有利于新路线的创造。铃置良一虽然任职于政府机构,并非自由开业的建筑家,但以当时台湾电信事业急速发展的需求,的确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建筑家放手演出。除了电信局外,台湾各地的邮局也陆续扩建及改建。一九三五年,日本所谓的台湾始政四十年博览会往台北新公园及西门町等场地盛大举行,出现了许多展览馆建筑,由于属于短暂的用途,所以建筑式样多采较大胆且具前卫风格的设计,不但使一般人大开眼界,也刺激了建筑界,开始思考较自由放任的设计趋向。适巧一九三五年又发生了台湾中部大地震,伤亡无数;许多民房于灾后重建,结构改采纲筋混凝土或加强砖造,外观上面也趋向自由化,因此使得中南部城镇的街屋立面也有现代主义影响的实例。 探讨台湾近代的历史建筑文化,不能只注意到出身东京帝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例如台湾总督府、台湾博物馆、台大医院或台中火车站等后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对于日治之前的通商洋楼或一九二?年代基督教传教士所建的教堂与学校也不能忽视。铃置良一所代表的是总督府官房营缮课以外的建筑技师,包括铁道部、电力株式会社、糖厂、递信部或各地方郡冲役所技师的作品也有其价值。据日治后期台湾建筑会的名单所载,地方上也有一些台湾籍技师,他们设计的建筑也值得我们去发掘与记录,而且其中还不乏较高水准的作品,也应列为保存的对象。 基隆港务局、台北电信局、嘉义电信局与邮局的形式与风格,在台湾建筑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吾人应排除万难,尽力保存,因为它们毫无疑问是台湾重要的文化资产。 7 。战后疲困时期的突破: 关颂声, 林庆丰、卢毓骏、 关颂声 1891年出生,祖籍籍广东番禺。谓颂声,字校声,号肇声,世为粤中望族,祖父普能先生习西医牙科,为中国以西法治牙之第一人、逊清威同年间,名满海内,父景贤先生与其弟景良先生, 均肄业香港英文医校,与孙中山先生同学。初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寻转清华大学,考取公费,留美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建筑系及构造系,1917年毕业,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续攻市政管理。1919年学成回国,即助理监造协和医院工程。先后任天津警察厅工程顾问、北宁路常年建筑工程师,并助理监造北平协和医院。 1921创设基泰工程建筑事务所于天津法祖界,实为当年国人执行建筑师业务的先河,仗誉空前,基泰工程建筑事务所遍设分支机构于全国各大都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颂声因拒绝任伪满洲国工程部长而遭监禁,后经营救脱险返回上海。抗战军兴,关氏追随国民政府撤退至重庆。胜利还都,重操复业。1949年以前,基泰工程司的业务曾遍及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广州、沈阳、香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5-5 , -4-4 , -3-3 , -2-2 , -1-1 , 00 当前平均分:-0.25 (12次打分) , 11 , 22 , 33 , 44 , 55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5-5 , -4-4 , -3-3 , -2-2 , -1-1 当前平均分:0.4 (15次打分) , 00 , 11 , 22 , 33 , 44 , 55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表验证码: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巴黎Nomiya 临时 , 重访世博史上名 , 宜兴市文化中心 , 2010建筑设计的 , IwamotoScott:纽 , 阿布扎比超乎想 , 港珠澳大桥香 港 , SANAA获 2010普 , 自给自足的多 功 , 中国不该是建筑 , 人之城 将人放 , 里约太阳能瀑 布 ,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登录关闭记住我 注册新用户 | 找回密码 最新报道 , 06-01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 , 05-226个月世博应该惠及6代人访南 , 05-14库哈斯:央视大楼没有隐藏特殊 , 04-01一个要创造中国建筑未来的年 , 03-11摄影师本?哈里发:我想还原一 , 01-29聚焦80岁的弗兰克?盖 , 09-24林徽因 美与智慧的绝唱 , 09-10纳粹建筑师施佩尔传奇 , 09-03让徽派建筑艺术走出国门第一 , 08-23隈研吾:微粒建筑 精彩推荐 , 巴黎Nomiya临时餐厅 , 宜兴市文化中心方案公示 DoBuilding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标题搜索 Powered by SupeSite 7.5 ? 2008-2009 DoBuilding. DoBuilding尊重任何形式的版权,如果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信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相 关内容. LinezingStat 闽ICP备08100961号
本文档为【百年台湾建筑师列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9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1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