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是中国古代流传或经史典籍中记载的神化了的人物,诸如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嫦娥、姜子牙等神话形象栩栩如生,其美德和行迹在民间被广为传颂。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中也有另一类妖兽式的人物,当然是残害百姓。 目录[隐藏] 中国神话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古神表 重要神仙表 中央天宫仙位表 地上天仙表 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古代妖兽 中国神话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古神表 重要神仙表 中央天宫仙位表 地上天仙表 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古代妖...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是中国古代流传或经史典籍中记载的神化了的人物,诸如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嫦娥、姜子牙等神话形象栩栩如生,其美德和行迹在民间被广为传颂。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中也有另一类妖兽式的人物,当然是残害百姓。 目录[隐藏] 中国神话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古神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重要神仙表 中央天宫仙位表 地上天仙表 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古代妖兽 中国神话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古神表 重要神仙表 中央天宫仙位表 地上天仙表 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古代妖兽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一、中国神话的特点 1、“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 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在我国的神话天地中,姑且不说被后世改造过的神话,就是古老的原始神话,我们也看不到对大神们爱情生活的描写,见不到他们这方面的生活细节。由于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关爱情的内容极少,因而嫦娥奔月神话和后起的巫山神女传说在中国神话天地里就显得秀丽旖旎,风景这边独好了。 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主神如此,他们手下的众神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品性。在希腊 军队与特洛伊的战争中,阿喀琉斯让阿伽门农把抢来的女俘克里塞斯送还到他的父亲阿波罗的祭司的身边,因此时阿波罗神正为他的祭司的女儿被劫而用瘟疫来消灭希腊军队,阿伽门农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硬是将女俘克里塞斯留在了自己的身边,阿喀琉斯愤而带领他的军队撤出了战斗,使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很快地杀掉了还没有死于瘟疫的希腊士兵。希腊人的这次惨败只是因为一个女人,这种结果是中国人无法理解和原谅的,也是中国神话中的尚德精神所不允许的。又如,阿波罗因同玛耳绪比赛吹笛子而失败,便残酷地剥了玛耳绪的皮,并把它挂在树上;再如月神与阿波罗兄妹,因尼俄泊嘲笑了他们的母亲提坦巨人勒托只生下一子一女,并禁止忒拜妇女向勒托献祭,他们便射杀了尼俄泊众多的儿女。如此等等。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 2、“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 这种牺牲精神首先表现在古老的创世神话当中。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另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她在完成了补天、造人的大功之后,也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所以《山海经》中云有神十人,乃女娲之肠所化。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全部了解女娲化物的细节,但这则神话多多少少为我们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 后来的始祖神继承了创世神的这一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燧人氏发明火历经千辛万苦种种磨难;炎帝为发明农业种植和草药而尝尽百草,几经生死,所以《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先秦史书则言大禹为治水十年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以至于“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荀子?非相》注引《尸子》)。 不仅创世神和始祖神如此,在对我国远古神话英雄的故事传说及对英雄的讴歌中,同样也反映出一种崇尚奉献与牺牲的精神。在这些神话中,大凡是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英雄备受人们的赞颂;反之,凡是那些不利于社会前进、有碍于人类幸福的神性人物则要遭到唾弃与批判。所以为逐日而死的夸父、射日除害的后羿、救民于水患的大禹等均在人民的心目当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被大水淹死之后变成鸟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苍海的精卫,也生生世世为人们所敬重。而那些残害人类的神蛇、怪兽一般的反面人物,如果不被英雄诛灭,也会被历史文化所诛灭。 中国上古诸神所普遍体现的献身精神,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的神话英雄所不具备的。在希腊神话人物中,其开辟神话充满了血腥:宇宙最先生下了开俄斯(即混沌)、胸怀宽广的地母该亚、地狱之神塔尔塔罗斯、爱神埃罗斯。开俄斯又生了黑夜之神尼克斯和黑暗之神埃瑞波斯。尼克斯和埃瑞波斯结合后生下了太空和白昼。该亚则生了乌拉诺斯(天空)、大海、高山。这时乌拉诺斯成了主宰,他与母亲该亚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共十二位天神。后来,第一代主神乌拉诺斯被儿子克洛诺斯阉割了。克洛诺斯与妹妹瑞亚结合也生下了六男六女,宙斯是最小的一个。克洛诺斯害怕他的儿女们像他推翻父亲一样来推翻他,便将自己的所有儿女都吞进了肚子之中。在宙斯出生之前,瑞亚在地母该亚的帮助下逃到了克里特岛,上岛之后才生下了宙斯,宙斯这才幸免于难。后来宙斯联合诸神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逼他吐出了哥哥姐姐们。宙斯于是便在奥林匹斯山上建立了神性王国,自己做了至上神。这则希腊神话表明,宙斯的神界秩序是在代代天神们的血肉之躯上建立起来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杀戮还都是骨肉之戕(qiāng)。 不独希腊神话如此,巴比伦神话和北欧神话同样也都带有浓浓的血腥味。记载着巴比伦神话的《埃努玛?埃立什》说,开初,神族有两大派:一派象征着无规律的“混沌”,是从汪洋中 生出的神怪;另一派象征着有规律的“秩序”,是从汪洋中分化出来的天神。创世的过程被理解为混沌与秩序的战斗过程,最后秩序战胜了混沌,且以混沌族神怪们的尸体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北欧神话则说,天神奥定杀死了强有力的冰巨人,以他的尸体创造了世界上的万物。 3、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尚德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大神们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同时也体现在他们“保民佑民的责任感”上。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是被人们所礼拜的神,就应该尽到保民佑民的职责。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自西周以来,由于历史和政治的需要,诸子百家有意识改造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将人类理想的英雄美德都加在了他们身上。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结果,使得存留在上古神话人物身上的野性消失得干干净净,有的只是道貌岸然、冠冕堂皇。于是这些上古的神话英雄或始祖神们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由神祗摇身一变成了品德完美的人间帝王。首先,他们均以天下苍生为重,平治天下、造福人类是他们的根本职责。其中大禹就是一个典范。大禹大公无私,为天下苍生的幸福鞠躬尽瘁。其他如炎帝、黄帝、尧、舜等也莫不如此。同时,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大神们并不以天下为己有,而是举贤授能,并且素有“禅让”的美德。所以,尧年老后便把帝位传给了舜,而舜同样也将帝位传给了大禹。这种境界如此之高之美,以至于后人甚至搞不清这究竟是史实还是神话了。 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表现出了与中国神话大不相同的文化特色。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潘多拉的盒子”便是一个例子:当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后,英雄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观察星辰,发现矿石,掌握生产技术。作为天父的宙斯竟出于对人类的嫉妒,拒绝将“火”送给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的火焰中取出火种赠送给人类。宙斯发现之后就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凶狠的饿鹰啄食他的肝脏。与此同时,宙斯加紧了报复人类的步伐,他命令火神造出美丽的潘多拉——“有着一切天赋的女人”,诸神赐给她柔媚、心机、美貌,让她带着盒子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墨透斯。厄庇墨透斯留下潘多拉,打开了那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盒子,于是从盒子里飞出了痛苦、疾病、嫉妒等等,从此人间便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对此,宙斯并不满足,他又发动洪水来灭绝人类。 西方神话中的这种种行径和中国神话的补天、填海、追日、奔月、射日、治水等神话相比,真是判若天壤,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宙斯不幸成为中国上古的神王,那么他早就被打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中国上古神话中体现出的这种尚德精神,有一些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而另一些则是后天人为改造的。它是文明社会中文化的重塑与选择的结果。经过这种文化的重塑与选择,在古老的大神们身上还遗存的一点点“人性”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远远脱离社会、脱离人类、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理念化形象,于是他们原有的神性也随之削弱,他们成了人间崇拜的偶像,变成人间帝王们的典范。于是神话中的大神们最终演变成了人间的始祖,敬神变成了祖宗崇拜,神话变成了宗教崇拜。 正是这种尚德精神,使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了对“德”的要求。在我们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摆在第一位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从头做起”,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再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在后天漫长的文明社会里,无论臣废君取而代之,还是君贬臣、诛臣,往往都有从“德”方面找借口的。似乎只有这样,一个又一个杀机横生的“政变”或“贬诛”才显得名正言顺,顺理成章。这种文化的选择,甚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在我们民族的思维和习惯中,依然处处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二、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1、古神表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 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 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阳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 帝俊之子: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帝俊臣属: 羿 鲧: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 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2、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三清: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 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中央玉皇大帝(辅佐:国神)(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 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 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3、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 金童、玉女 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 游奕灵官、翊圣真君 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 天蓬元帅、天佑元帅 九天玄女、十二金钗 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 太阴星君、太阳星君 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 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 太乙雷声应元普化天尊、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 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张道陵 、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 邱弘济 、葛洪 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五感生帝:青帝灵威仰、白帝白招拒、赤帝赤飚怒、黑帝汁光计、黄帝含枢纽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 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庞煜、刘俊、荀雷吉、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生属鼠,神后元辰;丑生属牛,大吉元辰;寅生属虎,功曹元辰;卯生属兔,太冲元辰; 辰生属龙,天罡元辰;巳生属蛇,太乙元辰; 午生属马,胜光元辰;未生属羊,小吉元辰; 申生属猴,传送元辰;酉生属鸡,从魁元辰; 戌生属犬,河魁元辰;亥生属猪,登明元辰。 二十八星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木蛟、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4、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为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五大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五方龙神:青龙神广仁王、白龙神义济王、赤龙神嘉佑王、黑龙神灵泽王、黄龙神孚应王 5、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 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 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 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6、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纵横始祖--鬼谷子 文始真人--尹喜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万古丹王--魏伯阳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太平教主--于吉 役使鬼神--费长房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净明教主--许逊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扶摇子--陈抟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 北七真(即全真七子): 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 南五祖: 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 7、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城隍 土地神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厕神紫姑 石敢当 小儿神项橐 朱天大帝崇帧 茶神陆羽 花神 染织二圣梅、葛 酒神杜康 土工祖师神鲁班 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狱神皋陶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青蛙神白玉蟾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蛇王施相公(施全) 痘神张帅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 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贼神时迁 穷神 **神管仲 武穆王岳飞 周公、桃花女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8、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夔(kui):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 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 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 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 “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 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 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奇: “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 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 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 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 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西王母和桃果: 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西王母的果园中种植有“生命之树”,每3000年便长出代表长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相当于西方的苹果,是令众神得以长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肴”(ambrosia),在波斯它被称为haoma、在埃及被称为sa。它的本质是女性的经血(menstrualblood),是诸多文化传说中太母女神创造万物的神圣之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为女阴(yoni)的象征。 在道教中,桃果象征着处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体液,道士认为通过吸取这种体液可以使男子延年益寿(类似印度的Tantrism派对于女性“能力”的看法),比如经常看到的寿星捧桃图,都会描绘一位前额硕大的老年男子用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据道士的理论,寿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前额储存的女性体液的缘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阴,手指代表男性的性器,至于那些体液是怎么来的,相信诸位都明白,不赘述。这也是道教中腐败和纵欲的源头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宫廷中进行类似的表演以蒙骗那些乞求长生的君王。 嫦娥: 后羿的妻子,拥有传说中“不死的神肴”掌管生命的魔法。由于嫦娥独占了神肴,使后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抛弃丈夫独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并且只将神肴与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经,而男子则不能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绝对神兽中的No.1《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其他人物:刑天、牛头、马面、判官、狐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等。 9、古代妖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蜇人,有毒,能杀人。《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鴖: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蜇兽兽死,蜇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 会)》有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偃曝馀谈》有载 一角兽: 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文选?刘琨<进劝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人面鸮(xiao):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人马: 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九耳犬: 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尾蛇: 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龟: 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 九婴: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说始见于汉。《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 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传说中祥瑞之鸟。国有道则现。其说始见于汉。《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三足鳖: 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庚巳集》:“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大风: 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 王母使者: 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王馀鱼: 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异闻记》:“东城池有王馀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 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天狐: 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玄中记?说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天鹿: 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天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元仙: 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明?邝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羁縻州,似鹿而两头,食香草。其行如飞„„亦有五、六头者,是名元仙,敬之终吉,射之悔亡。” 木客鸟: 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异物志》:“木客鸟,大如鹊,数千百头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人俗云‘木客’。” 五足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因樨国献五足兽,状如狮子;玉钱千緍,其形如环,环重十两,上有‘天寿永吉’之字。问其使者五足兽是何变化,对曰: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于南海,左手飞于东山,右手飞于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于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落玄州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日及: 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玄中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异珍。” 毛龙: 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晋?王嘉《拾遗记?虞舜》:“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龙、鱼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牶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纳。” 化蛇: 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丹鱼: 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长居渊中。” 丹雀: 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虾: 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 尺,有两翅,其鼻如锯,戴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身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文文: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中山经》:“放皋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兽: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中》:“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 火光兽: 亦称“火鼠”。传说中兽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其说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著作中。《海内十洲记?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取其兽毛,时人号为火浣布,此是也。” 比肩兽: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 巴蛇: 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鸡: 世乐: 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骈雅?释鸟》:“重精、世乐,皆灵鸟也。” 石鸡: 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冉遗鱼: 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西山经》:“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凶。” 白泽: 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省攻占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记白泽之辞,相地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袐要,穷道尽真。” 犰狳: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东山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鸷目而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纠,见则蝀蝗为败。” 玄鱼: 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晋?王嘉《拾遗记?夏禹》:“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须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旁‘玄’字也。” 耳鼠: 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北山经》:“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吉光: 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海内十洲记?凰麟洲》:“武帝(汉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续弦胶)四两、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王十朋集注《神异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厌: 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西山经》:“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獳: 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赤鱬(ru音“如”): 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却火雀: 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弭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书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燕,其声清亮,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异,遂盛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烛炬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却尘犀: 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含利: 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文选?张衡<西京赋>》:“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 之事,则奉书而至。” 角龙: 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水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母将启谢,四视其马,化为金毛犼,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鸡: 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其说始见于晋。 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冶鸟: 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斗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分,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10、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右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右边是阿弥陀佛,左右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药师佛,左右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华严三圣: 释迦牟尼、文殊师利菩萨(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普贤菩萨(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 西方三圣: 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千手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 东方三圣: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日光遍照菩萨(药师佛的左胁侍)、月光遍照菩萨(药师佛的右胁侍)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大迦叶头陀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 探手罗汉 过江罗汉 芭蕉罗汉 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 看门罗汉 降龙罗汉 举钵罗汉 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 开心罗汉 喜庆罗汉 挖耳罗汉 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 沉思罗汉 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 美音 梵音 天鼓 叹妙 叹美 摩妙 雷音 师子 妙叹 梵响 人音 佛奴 颂德 广目 妙眼 彻听 彻视 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多闻天 金刚密迹 鬼子母神;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帝释天 持国天 大自在天 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 (大)功德天 增长天 散脂大将 婆竭龙王;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坚牢地神 广目天 菩提树神 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11、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 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 天部、紧那罗部、乾达婆部、摩呼罗迦部、夜叉部、那迦部、迦楼罗部、阿修罗部 (婆罗八部为虚构,以下诸神为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土神陀湿多、风神伐由、日神苏里耶、天帝因陀罗、道神普善、保护神毗湿奴、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火神婆由。 12、故事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魔佛老人 千面天妖 地心古龙 圣手仙王 圣手文王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颠倒老祖 穹天老祖 先天老祖 无极老祖 无为老祖 霹雳老祖 藤祖 幻仙子 清弥天诸神 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覆海大圣蛟魔王 移山大圣狮驼王 驱神大圣野象王 浑天大圣鹏魔王 通风大圣弥猴王 齐天大圣美猴王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