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1lmJJ JGJ 3-2010 P 备案号 J 186 -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2010 -10 -21 发布 2011-10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1lmJJ JGJ 3-2010 P 备案号 J 186 -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2010 -10 -21 发布 2011-10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JGJ 3 -201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 0 1 1 年 1 0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公 ιz 第 788 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 为]G] 3 - 2010. 自 2011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 、 、 、 、 、 、 、 4. 3. 16 、 、 、 、 、 、 6. 1. 6 、 、 、 、 8. 1. 5 、 、 、 、 10. 1. 2 、 、 、 10.2. 19 、 、 、 、 、 1 1.1. 4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G] 3 - 2002 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 年 10 月 21 日 3 前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6 年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建设标准规范制定、 修订计划 第一批 的通知 C 建标 [2006J 77 号 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 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结构 设计基本规定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5. 结构计算分析 6. 框架 结构设计 7. 剪力墙结构设计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 简体结构设计 10.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1. f昆合结构设 计 12.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3.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修改了适用范围 2. 修改、 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 3. 调整了部分结构最 大适用高度,增加了 8 度 CO.3g 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 度规定 4. 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塌设 计基本要求 5. 修改、补充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 6. 修改、 补充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 7. 调整了"强柱弱梁、强 剪弱弯"及部分构件内力调整系数 8. 修改、带充了框架、剪 力墙 含短肢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有关规定; 9. 修改、补充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规定 10. 混合结构增 加了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钢板剪力墙有关设计规定 1 1. 补充了地下室设计有关规定 12. 修改、补充了结构施工有关 规定。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4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北 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 100013 。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建国际 深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 公司 清华大学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徐培福黄小坤容柏生程嫖莹 汪大绥胡绍隆傅学怡肖从真 方鄂华钱稼茹王翠坤肖绪文 艾永祥齐五辉周建龙陈星 蒋利学李盛勇张显来赵俭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吴学敏徐永基柯长华王亚勇 樊小卿窦南华委宇王立长 左江莫庸袁金西施祖元 周定李亚明冯远方泰生 吕西林杨嗣信李景芳 5 目次 l 总则....... 2 术语和符 号….....................................................…. 2 2. 1 术 语...........................................................……. 2 2. 2 符号…........… 3 结构设计基本规 定................................................... 7 3. 1 一般规 定............................................................ 7 3.2 材 料................................…..................….......... 8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 比….......................................... 9 3.4 结构平面布 置..........................…......................... 11 3.5 结构坚向布 置…........….........……......................... 14 3.6 楼盖结 构 …........……...........................….......... 16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 求..............…..................…. 17 3.8 构件承载力设 计........……??…........….........….......... 20 3.9 抗震等 级 ......................................................... 21 3. 10 特一级构件设it规定….................…..................…. 23 3.11 结构抗震性能设 计.........................................……. 25 3.12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 求....................................... 28 4 荷载和地震作 用……........................…..................... 31 4.1 竖向荷 载 ........….......................................……. 31 4.2 风荷 载..........................….........…................... 31 4.3 地震作 用 ..........................….....................……. 33 5 结构计算分析………………………………………………… u 5. 1 一般规 定 .................…........................….......... 44 5.2 计算参 数 …...................................…??…........…. 46 5.3 计算简图处 理…........…..................…................... 46 6 5.4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 定 ..........................….......... 48 5. ; 结构弹塑性分析皮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 49 5. 6 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 应..................…........…. 51 6 框架结构设 计..............................................…........ 55 6.1 一般规 定 …........….........…........................……??55 6.2 截面设 计 …..........................................…......... 57 6.3 框架梁构造要 求.................….........…................... 62 6.4 框架柱构造要 求..............….........……??…........……. 66 6.5 钢筋的连接和锚 固..........................…................... 71 7 剪力墙结构设 计….......................……...............…….77 7.1 一般规 定 ..........................…............................ 77 7.2 截面设计及构 造................................…..........…… 79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6 8. 1 一般规 定 ..........................…............................ 96 8. 2 截面设计及构 造 ..........................….........…??…… 100 9 简体结构设 计.........….......…................................ 103 9.1 一般规 定........................….........…................... 103 9.2 框架核心筒结 构.......................…...................… 105 9.3 筒中筒结 构..................................................…. 106 10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09 10.1 ?般规 定 ….........................................………. 109 10.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 109 10. 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 构 ................................……. 118 10. 4 错层结 构 …................................................... 119 10. S 连体结 构 ................................…….........……. 119 10.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 构 ........?........................... 121 11 1.昆合结构设 计.......................….........................…. ]23 11. 1 一般规 定 ….................….........…................... 123 11. 2 结构布 置 .........................................….......... 125 11. 3 结构计 算 ..........................…...............………. 127 7 11. 4 构件设 计 .......................……….........….......... 128 12 地下室和基础设 计...................................….......... 138 12. 1 一般规 定 …......................................….......... 138 12. 2 地下室设 计................................................…… 140 12. 3 基础设 计 ……….................…......................... 141 13 高层建筑结构施 工.................…........................…. 146 13.1 一般规 定 ……........….........…..........….........…. 146 13. 2 施工测 量 ….................……...............……??…… 146 13. 3 基础施 工 ………........……...........................…. 150 13.4 垂直运 输 ......................................…??…......... 151 13.5 脚于架及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支 架..............…........................…. 152 13.6 模板工程 …….......….......…….........…….......... 153 13. 7 钢筋工 程 …........….........….......... ..........?....... 156 13.8 混凝士工 程........….........……..........…........……. 157 13.9 大体积棍凝土施 工................................….......... 160 13. 10 混合结构施 工 ........….........…..........……......... 161 13.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 工….......................….........…. 162 13. 12 施工安 全…........….........…............................ 163 13.13 绿色施 工...................................................... 164 附录 A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 …........….......... 166 附录 B 风荷载体型系数......................................……. 168 附录 C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172 附录 D 墙体稳定验算…............................................. 175 附录 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177 附录 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179 本规程用词说 明…..........................…..................…??… 191 引用标准名 录............................................................ 192 附:条文说 明…................................….........….......... 195 8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1 Tcmls ……………………………………………………… 2 2.2 Symbols …………………………………………………… 4 3 Basic Require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 …….................. 7 3. 1 Gencral Requiremcnt ………………………………………… 7 3. 2 Matcrials …………………………………………………… 8 3.3 Height and Aspcct Ratio Limitations ………………………… 9 3. 4 Structural Plan Layout …………………………………… 11 3.5 Structural Vertical Arrangcment …………………………… 14 3. 6 Diaphragm System ………………………………………… 16 3. 7 Limitations for Story Drift and Comfort ……..……………. 17 3.8 StrcI昭h Dcsign of Mcmbcrs ……………………………… 20 3. 9 Scismic Dcsign Grade of Structural Mcmbcrs ……………… 21 3. 10 Rcquircment [or Mcmbcrs of Spccial Seismic Design Gradc …………………………………………………… 23 3. 11 Pcrformancc- 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 25 3. 12 Requirement for Prcventing Structural Progrcssivc 丁ollapsc ………………………………………………… 28 4 Loads and Seismic Action ...................................…. 31 4. 1 Vertical Load ……………………………………………… 31 4. 2 Wind Load ………………………………………………… 31 七 3 Seismic 八ction …………………………………………… 33 5 Structural Analysis ............ ..............…................... 44 5. 1 GCllt'ral RC4uircrncnt ……………………………………… 44 9 5. 2 Analysis Paramct 、 rs ……………………………………… 46 5. 3 Analysis Modcling ………………………………??………..16 5.1 Sccond- rdcr Effcct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 48 5.5 Elastcrplastic Analysis and Check of Story Drift of Weak and/ or Soft Stories ………………………………………… 49 5.6 Effccts of Combinations of Loads and!or Seismic Actions …… 51 6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 .................……??…........…. 55 6. 1 Gcncral Rcquircment ……………………………………… 55 6. 2 Strength Design …………………………………………… 57 6.3 Requircment for Detailing of Frame 队、 ams ………………… 62 6.4 Requiremcnt for Detailing of Framc Columns ……………… 66 6. 5 Requirement for Spliccs and Anchorages of Reinforcement …………………………………………… 71 7 Design of Shear Wall Structure .....…….......... 77 7.1 General Requircment ……………………………………… 77 7. 2 Strength Design and Dctailing ……………………………… 79 8 Design of Frame-Shear 明r all Structure …….................. 96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 96 8. 2 Strength Dpsign and Dctailing …………………………… 100 9 Design of Tube Structure ….................................... 103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 103 9. 2 Frame- 丁ore Wall Structure ……………………………… 105 9. 3 Tube in Tube Structure …………………………………… 106 10 Design of Complicated Tall Buildings ........….......... 109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 …………………………………… 109 10. 2 Structure with Transfer Story …………………………… 109 10.3 Structurc with Outriggcrs and/or Belt Members ………… 118 10. 4 Structurc with Staggered Stories ………………………… 119 10.5 Towers Linkcd with COllncctiv Struetllrc ………………… 11 口 10. 6 Structure with Sctback and/or Cantilevcr ………………… 121 10 11 Design of Mixed Structures ……......….......... 123 11. 1 GCl陀ral R叫uiremcnt …………………………………… 123 11. 2 Structural LayoLIT and Arrangemé叽t ……………………… 125 J 1.;-l Structural Analysis ……………………………………… 127 11. 4 Design of Structural Mem lJcrs …………………………… 128 12 Design of Basement and Foundation .. 138 12. 1 主l'neral Requircment …………………………………… 138 12.2 Df' sign of BascmclJ t …………………………………..…. 140 12.; [ e~ign l f Foundation …………………………………… 141 13 Construction of Tall Building …........………….......... 146 13. 1 ;cneral ReCj llircn1 'nt …………………………………… 146 J3. 2 Survcying ……………………………………………… 146 J:-l. 3 Foundation ………??…………………………………….. 150 1:'l .4 Verlical Transportation ………………………………… 151 1:j. ;? Scaffold and Fal~ 'Work ………………………………… 152 l::l.1ë Fo汀nworks ……………………………………………… 153 13. ? Steel Rc、 inforccmenl …………………………………… 156 13. ië Concrcle.. ………………………………………………. 157 口. 9 Mas~川c 'oncrcte ……………………………………… 160 13. j Mixcd Structurc,",……………………………………… 161 13. 11 、omplicatcd Structurω ………………………………… 162 ];j. 12 l、ollstructìO/l Safcty …………………………………… 163 13. 13 ;rcen l飞 口strllrtlon …………………………………… 164 八ppe口dix A Calculation of the Accderatiυn of Floor VcrticaI Vibration ………….................…. 166 八ppcndix B Wind Prl'ssure Cocf[icients f Buildings …… 168 八ppendix C HorëzontaI Earthquake Calculatiol1 with Equi\'cdc l1t Bas l' Shear lVle寸 hod ………......... 172 Appendix D Chcck of Stability of Structural Wall ……… 175 Appcndix E LatcraI Stiffness Requirements for SlOrics 11 Adjacent to Transfer Story .................…. 177 Appendix F Design of Concrete Filled Circular Steel Tubes ..............….........….........…. 17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 19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 ............ 19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195 12 1 总则 1. 0.1 为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 包括钢和混 凝土的混合结构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 施工,制定本规程。 1. O. 2 本规程适用于 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 28m 的 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 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 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6 至 9 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 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 关规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以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 内的高层建筑结构。 1. O. 3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棍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 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 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和论证。 1. O. 4 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 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 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 性能,使整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1. O. 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l 2 术语和符号 2. J 术语 2. 1. 1 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 , high-rise building 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 28m 的住宅建筑和出!至高 度大于 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2. 1. 2 房屋高度 building height 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突出屋面的电梯 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2. 1. 3 枉架结构 frame structure 由梁和l 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 1....剪力墙结构筑hcarwall structure 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1坚向租水平作用的结构。 2. 1. 5 框架剪力墙结构 framc、 shearwall structurc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 1. 6 根柱剪力墙结构吕lab-column shearwall structure 由无梁楼板和性组成的板桩桩架与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 平作用的结构O 2. 1. 7 简体结构 tube structure 由竖向简体为主组成的'*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建筑结构c 简 体结构的简体分剪JJ 墙i 事忖J史的薄壁筒和Eti 密柱框架或壁式杠架 田 成的框简等。 框架牛衷,半简结构 franw--corewall st ruct urc 由核心简与外围的稀料:杠架组成的简体结构。 筒中筒结构 tube in t 山c structure 由核心简与外围杠简组成的简体结构c 2. 1. 10 11昆合结构 mixcd structure. hybrid structurc ? 山钢框架 框筒 、型钢混凝土桩架 框筒 、钢管混凝土桩卒 架 框简 与钢筋说凝土核心筒体所组成的共同承受水平和竖向 作用的建筑结构。 2. 1. 11 转换结构构件 structural transfcr member 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形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 F部 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析架、 转换板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梁亦称为框支梁。 2. 1. 12 转换层 transfer story 设置转换结构构件的楼层,包括水平结构构件及其以下的竖 向结构构件。 2. 1. 13 加强层 story with outriggers and/or belt membcrs 设置连接内筒与外围结构的水平伸臂结构 梁或析架 的 楼层,必要时还可沿该楼层外围结构设置带状水平析架或梁。 2. 1. 14 连体结构 towers linked with connective structureC s 除裙楼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结构。 2. 1. IS 多塔楼结构 multi-tower structure with a common po- dium 未通过结构缝分开的裙楼 t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t塔楼的 结构。 2. 1. 16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performance-basc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 以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基准的结构抗震设计。 2. 1. 17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of structure 针对不同的地震地面运动水准设定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2. 1. 18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seismic pcrformancc level吕 of structure 对结构震后损坏状况及继续使用可能性等抗震性能的界定。 3 2.2 符 可 口 材料力学性能 2 C20一一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 20N/mm 的说凝土强度 等级; Ec 一-1昆凝土弹性模量; Es 钢筋弹性模量; fck 、 fc 分别为1昆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 ,ft 分别为1昆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 一一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 fy 、 f~ 分别为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儿、 fyw 分别为剪力墙水平、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 计值。 作用和作用效应 F 一二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Ek 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凡、 k 一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此 G 可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e M 一一弯矩设计值; N 一一轴向力设计值; Sd 荷载效应或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 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Wo 基本风压; 叫 风荷载标准值; !::'Fn ?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u 一一楼层层间位移。 几何参数 凡、":一一分别为纵向受拉、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 4 距离; 人、A: 分别为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人h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A飞 梁、柱同一截面各肢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人w 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A 剪力墙截面面积; Aw ---T 形、 I 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面积; b 矩形截面宽度; b b 分别为梁、柱、剪力墙截面宽度; 、队、 h w B 建筑平面宽度、结构迎风面宽度; d 钢筋直径;桩身直径; r 偏心lfE; elJ 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的距离; e, 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地震作用时,第 i 层质心的偏 移值; h 层高;截面高度; ho 截面有效高度; H 房屋高度; H, 房屋第 1 层距室外地面的高度; 1" 非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l"" 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阳 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 E 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s 箍筋间距。 2.2.-' 系数 α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 α , G\TIJa x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 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反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5 ?z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Y -J 振型的参与系数; j YtJ,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yr:、 一竖向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只, 一永久前载 lI!力荷载 的分项系数; γw 风币2载的分项系数: Ym.: 一构f't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平p 弹埋性位移增大系数; A 剪跨比;水平地震剪力系数; λ -配箍特征但; fL" 柱轴n二比;墙肢轴压比; 队一一风荷载体型系数; jtz -风!长高度变化系数; ξ 一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p、、? 一箍筋面积配筋率: pw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Pw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其他 T 1 结构第一平动或平动为主的自振周期 基本自振周 期 ; 1 一一结构第一扭转振动或扭转振动为主的自振周期; 二场地的特征周期。 T g 6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 1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同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颁发的文件 图件 确定。 ?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 据中|叫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c 3. 1.2 抗震设计的高层混凝士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wtio,'l 设防分类标准 ? 5022:~ 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i'j 本规;f'l! 巾吁1 类建筑、乙类建筑、|对夫:建筑分别为现行同家标准 1 建筑工程抗f? 设防分类标准\\ G1-\ :10223 rtJ 特咪设防类、重点设 山壳、标准设防类的简称。 i 3. 1.3 高层建筑氓凝土结构可采用框架、剪 Jl由、框架剪力 墙、阪n 剪力墙和简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3.1. "' 内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 刑剧;江: 1 I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2 f ,~f.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将个结构丧失成 受币: J Mf载、风荷载手u地震作用的能力; JHr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山采取有效的1Jl1 1ht措施。 3.1. S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官符合下列规定: i 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什J'I' 10 刚度和承载 j 勺。J. ;:也免时间IJ 度和j民载JJMf部突变ρEfIii 构扭转坟应 i雨形成薄 ;j u-- pJ f L EV习 / .. 2 忧震设计时在具有多道防线。 3. 1. 6 向层建筑混凝土结构fr采取措施减小混凝!-.收缩、徐变、 温山峦 七、基础差异沉降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响。房屋高度不 低于[, m 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用各类建筑幕墙。 7 3. 1. 7 高层建筑的填充墙、隔墙等非结构构件宜采用各类轻质 材料,构造上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和 变形要求。 3.2 材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 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 土、钢管混凝士构件。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 C20 ,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 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宜低于 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 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 C30;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 、不 应低于 C30; 6 型钢混凝士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 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 于 C40; 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9 度时不宜高 于 C60 , 8 度时不宜高于 C70; 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 于 C6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昆凝士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有关规定。按一、 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 8 于1. 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1. 30; 3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 。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 于 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 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及钢管混凝土 的钢管宜采用 Q345 和 Q235 等级的钢材,也可采用 Q390 、 Q420 等级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材;型钢梁宜采用 Q235 和 Q345 等级的钢材。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钢筋I昆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 A 级 和 B 级。 A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 高度应符合表 3. 3. 1-1 的规定.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 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3. 3. 1-2 的规定。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宜适 当降低。 表 -1 A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m 抗震设防烈度 非抗震设计 8 度 结构体系 6 度 7 度 9 度 0.20g O. 30g ι一一? 框架 70 60 50 40 35 框架剪力墙 150 130 120 100 80 50 150 140 120 100 80 60 I~ μ在i~一伞l部部?〉阳椎支也剪力瑞 剪力墙 130 120 100 80 50 不应采用 9 续表 3.:3. H 注 表中框架不含异形牲框架z 2 部分框支剪fJ 墙结构指地面以七有部分框支剪力i凿的剪力埔结构: : 甲类建筑, 6 、 7 、 8 r支AJ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Ui.t 提高?I主后rr 合木表的 要求,白皮n才而.[~门研究g l 框架结构、扳机?剪力f需结构以及'J J支fJ1 ìiζë' : jìëi ü! t、仙JlU也结构.汗所以前1 度越过本表数值[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n 表 -2 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m t主: 1 部分框支所l 力精华的指j也函i l:~ J-.白却 1'非主yl! j J:i!,ììl~ 'j1 fJ ~出tJ1 构: 2 甲类建筑. fë 、 7 度时't'r 按本地区ë' tJjj Y.!U' :f注高寸交后伺台个去的安、j :. t; 度日.t l,ëL 专门研究: 3"j房陪同度超过去中数 阳、t. 结构设计!也有叮农依据.Jj:采取有效的Jm1.虽 措施。 钢筋混凝士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的 规定。 υ n 1 表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结构体系 lF 抗震设if L一一?仙过但lui一 一 段、 7 度1_~1主 9 度 卜- 之 杠架 V h n υ 板柱剪力墙 【 4 框架剪7] 墙、剪 J 辅 A G σ o t i 川 俨 』 4 斗 ' 相王架核心向 简巾简 3.-' 结构平面布置 3. -'. J 在高层建筑的一个弛立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宜简 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不山采用严重不规 则的平面布置c 3.-'.2 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1:1\p 3.-'.3 抗震设计的混凝士高层建筑,其平面印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 图 , L/[3 宜符合 表 的 要求; 旦司 h 「寸 严~ 1 L c 图 建筑平面示意 11 表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UH l/ ? l/b 设防烈度 nlllx 三三2.0 三三6.0 三二0.35 人 7 度 三三O. 30 乙二1. 5 白、 9 度 三二 5.0 3 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 f 不宜过大、宽度 b 不宜过小 图 , l/BrrulX 、 l/b 宜符合表 的要求; 4 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抗震设计时, 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 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 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其平面布 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 位移, 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2 倍,不应 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5 倍 B 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 A 级高 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 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 楼层平均值的1. 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4 倍。结构扭 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工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 之比, 1 A 0.9 , B 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八级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 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 于 O. 85 。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问 i! 移角不大于本主!1!.程第 条规定的限值 的 40%时. i发楼层坚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 均值的比值口J适当放松. H 不应大于1. 60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应在设 计中考虑其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 楼面宽度的 50%; 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 30%; 在扣除凹人或开涧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 2m。 仲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 12 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 要时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 配筋; 2 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暗梁; 3 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 免设置防震缝。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 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 置防震缝。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 15m 时不应小于 100mm; 超过 15m 时, 6 度、 7 度、 8 度和 9 度分别每增加高度 5m、 4m、 3m 和 2m,宜加宽 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本款1 项规定数值的 70% ,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本款1 项规定数值 的 50% ,且二者均不宜小于 100mm。 2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 构类型确定; 3 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 房屋高度确定; 4 8 、 9 度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 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 根据需要沿房屋全高在缝两侧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 抗撞墙; 5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 宽度; 6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13 伺在与t:部防晨'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7 结向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 法设置防震缝,否则应采取可靠措施。 3. -'.11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 3.4. 10 条关于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1 3. -'.12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问距宜符合表 3. 1. 12 的 规定。 最大间距 m 结构1丰系 ~ , 4:; ìJ: 杠架剪fJ 墙的伸缩缝间lIE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 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丽无保i晶!ix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汇外露时间 较长时.伸缩缝间出iJ\ëZ适当减小z :, i主 r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问距宜适 当减小U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 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 30m~40m 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 800mm~ 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j昆凝土宜在 45d 后浇筑; 4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人适 宜的外加剂; 5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3.5 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 14 和收进。结构的侧向刚度宜F大 t小,逐渐均匀变化。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对框架结构,楼层与真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 Y! pJ按式 -1 计算, Jl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 0.7. 与杆l 邻 L部主层刚度平均恒的比值不宜小于 O. 80 y , , Y4';J 一1 ~一- f I --- V"lLl, 式中: Y - 一楼层侧向刚度比: 1 lyt 、 V, el 第 i 层有l 第 i 十i 层的地震剪 ]标准fJ kN ; Ll,、 Ll" I 一 ?第 d兰和l 第i 十 l 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F的层问 位移 01 G 2 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i jJ 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 核心筒结构、筒中简结构.楼层与其相邻 t层的侧向刚度比 Y~ 可按式 -2 计算.日-本层与相邻i二层的比值不宜小于 0.9; 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 i二层层高的1. 5 倍时,该比f贞不宜小 于1. 1;对结构底部嵌罔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 50 V ,Ll i1! h 一 」」干 : .5.2-2 VH-1 Ll, h , 个 l 式中: Y~ 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八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户jJ 受剪承载力 不宜小于其相邻 t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 .不Jlv: 小于民丰rl 邻 t 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659 ;: 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 的层间受剪成载力不!但小T其相邻上-层受剪承载力的 75 ~/~。 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后H'sj 受剪承载力是J旨在所与虑的水平地庭作用 1i 1 ,'jJt. ‘ i炙层全部H二、的力格、斜撑的'主剪承载力之和。 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七、下连续贯j匾。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 I二部楼层收进部位主Ij 室外地面的高 度 H 0.2 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 H 与房屋高度 之比大于 1 尺寸且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 B 的 75% 图 3. 5. 5a、 b ; 15 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上部楼层水平尺寸 B 1 B 1. 1 倍,且水平外挑尺寸 G 不 不宜大于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 的 宜大于 4m 图 、 d 。 8 , 8 , 8 , 8 , 扣一一」一-.j ?一ι? ?一牛一叶 ?-一一ι一一叶 LU a c u 图 结构竖向收进和l 外挑示意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 部楼层质量的1. 5 倍。 不宜采用同一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 第 条和 3. 5. 3 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 符合本规程第 、 、 条要求的楼层,其对应于地 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 25 的增大系数。 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宜进行弹性 或弹塑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3.6 楼盖结构 房屋高度超过 50m 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 本规程第 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 时, 8 、 9 度抗震设计时 宜采用现浇 楼盖结构 6 、 7 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元现浇叠合层的预制板,板端搁置在梁上的长度不宜小 于 50mm。 16 2 预制板板端宜预留胡子筋,其长度不宜小于 100mm。 3 预制空,心板孔端应有堵头,堵头深度不宜小于 60mm, 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的混凝土浇灌密实。 4 楼盖的预制板板缝上缘宽度不宜小于 40mm,板缝大于 40mm 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现浇板 缝、板缝梁的j昆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昆凝土强度等级。 5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 于 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 6mm、间距不大于 200mm 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 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 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 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 100mm; 顶层楼板厚度不宜 小于 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 10 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 160mm; 作为上 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 度不宜小于 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 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0 现浇预应力;昆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 1/45~1/50 采 用,且不宜小于 150mm。 现浇预应力;昆凝土板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小主体 结构对楼板施加预应力的阻碍作用。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的水平位移应按本规程第 4 章规 定的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第 5 章规定的弹性方法计算。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 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 /:::'u/h 宜符合下列规定: 17 1 高度不大于 1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 层高之比岛屿不宜大于表 的限值。 表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L? 结构体系 l 乌.11./1, 阳在 二一一 二二一一-一一 框架 !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子剪力墙 1/1l L?一一一一旦Jifffl旦一-一一-L---UTjL 一 除框架结构外的转换层 i 2 高度不小于 2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问最大位移与 层高之比 ~u/h 不宜大于 1/500 。 3 高度在 150m~250m 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问最大 位移与层高之比 ~u/h 的限值可按本条第 1 款和第 2 款的限值线 性插入取用O it: 楼层层间放大f![ 移 DU 以楼层竖rìiJ 构ft 最大的水平位移足计算, 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ZZ设计[j才.本条规定的楼 二位移计算叮 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3.7,-' 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咽性变形验 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F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 7~9 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 O. 5 的杠架结构: 2 甲类建筑和 9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 3 采用隔震和消能i咸震设计的建筑结构; -' 房犀高度大于 150m 的结构。 2 -F罗IJ 结构宜进行弹理性变形验算: 1 本规程表 4. :-3 .1 所列高度也因 f4牛不满足本规程第 3. 5. 2~3. :J. fi 条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 2 7 度皿、目类场地和 8 度抗晨'设~jj 的乙类建筑结构; 3 板柱剪力墙结悔。 ët: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1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 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jl!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8 结构薄弱层 部位 层间弹塑性位移应符合F式规定: 二与几三二 [8 ]h p 式中ê,u 层问弹塑性忡,移: p [8 ] 层问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按表 3.7. :5采用;对 p 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 O. ,10 时,可提高 10%; 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比本规程中框架柱箍 筋最小配箍特征值大 30 时.可 提高 20% , 111.累 计提高不宜超过 23 川; h 层高O 表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21忏!~f丰系 [0" ] ?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1 习 杠架结构 1 100 框架剪 JJ菌结构、框架核心简结构、板桔剪力地结构 1 12υ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筒结构 1/120 除框架结构外的转快!三 房屋高度不小于 150m 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 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出 50009 规 定的 10 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 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 3. 7. 6 的限值。结构顶点 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 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 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 通过风洞 民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宜取O. 01~0. 02 。 表 结构顶点凤振加速度限值aUm 办 一 中 住 从 ~ 旅 一 心 在 一 有 ? 公 拥 一 刷 E αIim mls'! 馆 一 寓 一 O. 15 0.25 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 率不宜小于 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 3. 7. 7 的限 19 值。楼盖结构坚向振动加速度可按本规程附录 A 计算。 表 楼盖坚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峰值加速度限值 m/s' 人员活动环境 竖向自振频率不大于叫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 4Hz 007 0.05 住宅、办公 0.22 0.15 商场及室内连廊 注:楼盖结构竖向臼振频率为 2Hz~4Hz 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 选取。 3.8 构件承载力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γ'OSd豆Rd 3. 8. 1 - 1 地震设计状况 Sd~Rd/γ虹 -2 式中:γ。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1. 1 ,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1. 0; Sd一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 - 条的规定; Rd一一-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γ盯4 一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抗震设计时,钢筋泪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 按表 3. 8. 2 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 数1直接本规程第 1 1. 1. 7 条的规定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1.0 。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0 3.9 抗震等级 备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 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 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 I 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 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 当建筑场地为 I 类时,除6 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当建筑场地为E 、 E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 和 0.30g 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0.20;:; 和 9 度 0.40ι 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 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 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 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 9 度时, A 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 应采取更高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 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表 A 级高度的
本文档为【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1-16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