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

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 摘 要 多动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已引起家长、学校、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保健医师及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发展下去,会逐渐演变成儿童多动症,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内涵进行诠释,目的是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后对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家庭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幼儿多动行...

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
心理学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 摘 要 多动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已引起家长、学校、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保健医师及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发展下去,会逐渐演变成儿童多动症,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内涵进行诠释,目的是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后对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家庭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基于幼儿多动行为的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干预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即利用家庭、社会、学校实行全方位的干预,以行为干预为主,饮食干预为辅,不使用药物干预。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法、集体游戏法、行为治疗法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对幼儿多动行为实行全方位的干预。笔者希望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以期能为矫正幼儿多动行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幼儿多动行为; 危害性; 成因; 矫正; 干预 1 Abstract Hyperkinetic syndrome is one common mental behavior problem of childhood. As the morbidity is increasing and it can causes extensive harm to children’s mind and body, the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s among parents, schools, child psychologists, educationalist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sychiatrists. Its core symptoms consist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e. If not corrected timely, after certain period of development, it will be evolved into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and will influenc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For this reason, the paper will do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causes and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he paper will firstly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yperkinetic behaviors of childhood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text. Then,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main factors including family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school factors, which cause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ill be stated as well. Based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the writer proposed primary strategies of intervening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hich is to intervene all-roundly through family, society and school. Th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 primary measure,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as the supplementary role, but without any medicine interventions. As for practical implement measure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group gam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other 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ntervene all-roundly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causes and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he writer hopes to contribut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Keywords: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Harmfulness, Formation Cause, Antidote, Intervention. 2 引 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幼儿(儿童)多动行为已引起世界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关注,是儿童多动症的前兆。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如家庭关系不和,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差,自尊心低,性格抑郁,警觉性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发展下去,会逐渐演成儿童多动症,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对成年后的成就、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多动儿童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缺乏毅力而学习成绩低劣,会因为无自控能力、不守规矩,而被人歧视、责备、打骂,由此长期发展下去,可发展为说谎、偷窃、斗殴及破坏行为,甚至走上少年犯罪道路,影响社会秩序与安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多动行为的遗传因素、轻微脑功能损伤、脑神经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以及患儿的认知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就其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策方面研究不是太多,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矫正对策。 1.2 目前研究的概况 多动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已引起家长、学校、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保健医师及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该症学龄儿童中的现患率国外为3-5%,国内则为1.3-13.4%,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幼儿多动行为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综合症。对于其病因的研究,生物学理论集中在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如2002年美国 3 精神健康协会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J)技术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人的症状越重,其额叶、颞叶灰质、尾状核和小脑的体积越小。对基底节的MRI研究发现,患儿左侧尾状核明显小于对侧,与正常儿童相反,且明显小于对照组。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人的额叶及 [1]颞叶功能障碍。”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额叶一基底节环路功能异常在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 [2]起重要作用。”大量脑电图(EEG)研究资料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0或6慢波增强。而近年来,多动症儿童饮食不合理、不平衡,某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铅暴露机会的增加,均是多动行为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幼儿多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成因研究方面。如华中师范大学王俊在其硕士论文《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2006)一文中,以武汉市两所小学7-12岁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共1221人(其中男生651人,女生57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Conners简明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其干预提 [3]供科学依据。大连医科大学的刘张在其硕士论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及适应行为的研究》(2009)一文中,选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分别对50例ADHD儿童和53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得出所有儿童的CBCL、CABS评分和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进 [4]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并进行各心理学因素的相关分析。此外,刘建新、廖捷的《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研究》(2006,8);静进、吴丙辰等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2007,7)等文对于幼儿多 4 动行为的成因均有研究。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于幼儿多动其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策方面研究不是太多,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矫正对策。 1.3研究方法 第一,跨学科研究方法。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为方法论基础,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 第二,文献研究方法。包括国内外关于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为本文提供研究资料。 2 幼儿多动行为概述 2.1幼儿多动行为的定义 要对幼儿多动行为进行分析,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幼儿行为进行细致而准确的界定,即多大年龄阶段的孩子属于幼儿。本文所指幼儿主要是指可以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幼儿,通常是指3岁至6岁的孩子。据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3岁至6岁的幼儿的多动行为。 所谓的幼儿多动行为,是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学 [5]家把这个问题称为“心理行为偏离”,精神科医生认为它是属于边缘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疾患。幼儿多动行为已引起世界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关注,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如家庭关系不和,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差,自尊心低,性格抑郁,警觉性低等。与之相近的概念是小儿多动症。所谓的小儿多动症,国际有关组织对其有明确的界定。即:第一,注意缺陷;第二,多动;第三,任性冲动;第四,具有认知障碍。此外,具备这些情况的孩子能否诊断为小儿多动症, 5 还需经过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才能定论。因为有许多疾患的临床表现与小儿多动症有某些相似之处。由此,我们看出,幼儿多动行为可以认为小儿多动症的前兆,它们在病症表现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如同感冒行为和感冒一样,只不过其病症没有达到小儿多动症要求的程度,因此,对于幼儿多动行为的研究和干预对于预防小儿多动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 第一,注意缺陷。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被动注意胜过主动注意,因而注意力容易被周围其他的事情吸引过去,上课时思想开小差,做事二心二意,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作业做做停停。明知想改,但不能自我控制调节。这是幼儿多动行为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小儿多动症的特征之一。 第二,多功。幼儿活动过度,上课时手脚不停,做患儿活动过度,上课时手脚不停,做小动作、惹人,不遵守课堂纪律。常把玩具拆弄坏,甚至出现危险性行为,想静也静不下来。 第三,冲动。幼儿容易激怒,对不愉快的刺激常做出过分的反应,要求必须立即满足,显得很任性。 第四,学习困难。有多动行为幼儿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活动中存在认识活动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此外,小儿多动症孩子所具有认知障碍、神经发育障碍等状况在有多动行为幼儿身上表现的状况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也会产生上述状况。一部分幼儿甚至会持续到青年,对其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下文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3 多动行为的危害性分析 6 3.1 对个人的危害 一般而言,多动幼儿之所以出现多动的状况,是因为其存在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并产生症状,这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是:“第一,大脑皮质觉醒异常,从而产生活动增加,不能集中注意力,行为难以校制。第二,体验愉快 [6]和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都下降,会使增加好的行为和减少坏的行为的方法。”如不及时纠正,在这两个基本生理缺陷的基础上,大量的异常行为将会接踵而来,如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注意力短暂、难以集中,不能主动去学习,造成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不服管教,被人歧视。很多多动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和引诱,打架斗殴,说谎骂人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2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幼儿学习成绩差、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家长常被老师叫去批评,有的家长诉说最怕的是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会”,弄得家长老羞成怒,回家后便对孩子施加责骂、棍棒教育,使孩子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出走。 3.3对幼儿园、社会的危害 在幼儿园中有多动行为的幼儿在课堂上不守秩序,扰乱、打架斗殴。让幼儿园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同学们学习也受到了影响。多动幼儿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演变成多动症,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但找不到就业机会,往往屡教不改成为犯罪的分子,影响社会治安及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总之,若处理不好,多动患儿较正常儿童 7 更易失足,而且症状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改善越缓慢者,误入歧途的这种可能性则会更大些。 4 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 针对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研究较多, 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家庭因素 幼儿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家庭的背景。首先,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幼儿多动行为的原因之一。“张世华对深圳市一所幼儿园10个班498名幼儿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多动行为的幼儿,73%的幼儿的父母不和 [7]谐。”多动幼儿父母的婚姻关系多不和谐,常常出现争吵,家庭成员间的情绪氛围很不协调。父母对患儿往往采用惩罚、管制的养育方法。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关系的儿童易出现多动症状,儿童从小缺乏尽爱,必需的情感和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常出现活动过度和注意力不集中。 其次,父母的精神病理也是导致幼儿多动行为的重要原因。科学研究发现,多动幼儿及父母存在各种精神问题,多动幼儿的父母和正常儿童的父母相比,表现有更多的歇斯底里、抑郁和精神病性症状。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和注意力不集中,3-6岁的幼儿也可产少与母亲相似的抑郁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早期母爱被剥夺的幼儿到后来也可出现坐立不安和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此外,多动幼儿的父母较正常儿童的父母及多动幼儿的养父母有更多的注意广度和冲动控制障碍,父母的症状与多动幼儿自身的症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第三,父母的不良嗜好是幼儿出现多动行为的又一原因。“据潘建平等人 8 研究得出:多动幼儿的父母较正常儿童的父母有更多的吸烟和饮酒现象。孕期母亲吸烟被认为是影响幼儿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母亲饮酒会增加幼儿发育过程中出现多动和注意问题的危险性,母亲吸毒或物质滥用也是幼儿多 [8]动行为产生的高危因素。” 4.2生理因素 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是产生幼儿多动行为的重要原因,科学研究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遗传因素。“有学者对多动幼儿的家族作遗传学调查,发现40,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有该症存在。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单卵双胎的同病率可高达51,-64,,双卵双胎的同病率为33.3,。这说明小儿多动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越来越多的家系研究和流行 [9]病学资料也支持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发病中其中重要作用。”第二,轻微脑损伤。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就提出了轻微脑损伤是幼儿的可能病因。他们通过对患儿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及神经精神方面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患儿,其母在孕期有吸烟、饮酒、病毒感染、前置胎盘等等影响胎儿发育的不良因素,患儿在出生时有新生儿窒息、产伤或低出生体重等等高危因素。第三,神经因素。“现代科学利用脑电图、CT扫描、磁共振等高新技术手段,发现多动幼儿作为整体与别的幼儿在神经解剖结构方面有不同之处:研究发现额叶区的失调与注意力缺损有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者在此区域内的代谢活动要少于正常儿童,而 [10]在感觉何感觉动作为主的区域内的代谢活动却比正常儿童要多。” 4.3社会因素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环境的污染 9 对幼儿多动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大量的铅,而现代科学表明,轻度铅中毒患儿是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必须注意防止幼儿对汽车废气的吸入。此外,多种食物的添加剂,如食用色素以及添加在多种饮料、糖果、冰棋淋、香肠等中的食品添加剂,至今仍被认为是一种导致多动症的原因。 4.4学校因素 “儿童缺乏安全感可引起多动。众多文献提示,在学校缺乏安全感的多动常伴有咬指甲现象,因此,咬指甲是多动幼儿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外在 [11]表现。”目前,在很多幼儿园,由于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可引起“情景性活动过多”和注意力不集中。如老师对多动幼儿缺乏理解,采取打骂的方法,将严重影响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发展,导致多动的发生。 5 幼儿多动行为的有效干预 上文详细分析了幼儿多动行为的形成原因,找出原因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干预对策。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多动行为的干预不能与治疗一般的多动症儿童一样,“主要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包括一般治疗、 [12]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等。”而应该侧重于利用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干预进行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以饮食干预为辅。因为这些患儿只是有多动行为,对其过多的进行药物治疗反而适得其反。实践证明,对于幼儿多动行为实行家庭、社会、学校的干预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以下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 5.1来自家庭方面的有效干预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对 10 幼儿的多动行为进行预防和资料,应该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创设健康、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一,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素质,积极对幼儿进行教育。上文研究表明,母亲在孕期的不良嗜好可能导致未来幼儿产生多动行为,因此作为一个负责母亲,应该从为下一代考虑着想,在孕期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在孩子出生以后,应该积极对其进行教育。研究发现,3-6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对其一生影响都非常大。古语云“三岁定终生”。因此,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尽量多涉猎一些文化艺术领域,并努力到达一定的水准,这样有利于与幼儿进行文化交流。此外,家长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也会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增强幼儿对文化知识、社会活动的兴趣。为了教育幼儿,家长要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环境。父母应该共同维持这个家庭,培养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争吵,为幼儿尽量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第二,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生活适应、学习行为、各项能力及心理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过于严厉的、专断型的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常常产生不满情绪,并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个性缺陷。过分娇惯的、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幼儿骄傲、不负责任、自私、任性,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过分保护的教养方式,使其幼儿往往缺乏社会性、具有依赖性强、神经质和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等不良倾向。许多专家认为,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坚持性、创造性、合作性等品质,最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多动幼儿的家长要学 11 会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想。鼓励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性和自信心。既不能过分保护,也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要考虑多动幼儿的一些自身特点,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培养多动幼儿良好适应行为的养成。 第三,给予幼儿正确的饮食。首先,应该去除或减少食品添加剂。研究表明,去除或减少食品添加剂(色素、味素、防腐剂、保鲜剂等),可明显改善幼儿多动的症状。此外,对于铅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也要警惕。其次,补充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一定的微量元素。这对于多动儿童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如95%多动儿童血镁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显示镁缺乏,经补镁治疗后幼儿 [13]多动症状明显减轻。”饮食治疗颇受某些家长和医生的推崇,但是大部分也应归功于家庭生活的改变。 5.2来自社会方面的有效干预 如前所述,污染问题、食品问题是导致幼儿多动的行为一个诱因。此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全社会的努力,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给幼儿危害,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尽量将幼儿园建在空气质量比较好的地段,使幼儿少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第二,加大对于有毒有害的食品的打击力度,严格控制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适用。 5.3来自学校方面的有效干预 学校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多动幼儿,幼儿园对其进行干预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第一,培养良好的习惯。“任何一个动作重复多次能成为习惯。因此,老 12 师要求幼儿养成一种良好行为,如避免攻击行为、在座位上保持安静、在上 [14]课时不准站立等,而且必须要求反复训练。” 第二,尽量消除多动幼儿周围的干扰因素。在座位安排上,老师尽量安排多动幼儿坐在前排;在上课时,老师应多对多动幼儿提问。课外活动时,老师应鼓励多动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劳动或游戏等。此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打骂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必要的奖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来约束幼儿的行为。 第三,实施家园合作。幼儿多动行为干预,必须要充分依托幼儿家长的大力配合,建立和谐的家园联系。为了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幼儿多动行为干预中来。教师通过加强与家长交流,不断探讨教育方法,并把幼儿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到家园双向对幼儿进行教育。 6 幼儿多动行为的矫正方法 上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有效干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描述,这些措施的提出目的是明确社会、家庭、学校在干预幼儿多动行为中所应该起到作用,只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可以说是“纲”。在现实生活中,干预幼儿多动行为还需要“目”,即矫正幼儿多动行为的具体方法。以下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常见幼儿多动行为的矫正方法进行论述。 6.1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场景,特别是从身体平衡内耳前庭功能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输入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神经功能的发育,从而增强注意力缺陷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改善脑功能使其生理和心理问题得到纠正,事实证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知觉平衡、手眼协调、自我评价和降低反抗性。”国外一些研 13 究成果表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身体运 [15]动不协调、性情绪的不稳定性和学习成绩,疗效达到83.3%一91.70%。” 案例:昊昊,男,四岁半。他刚从别的幼儿园转入我园时,表现就很特殊,任性、好动、不合群。做操时,他满操场乱跑。集体活动时,他一人在寝室玩或旁若无人地喊叫、跑东跑西、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和其他小朋友而做游戏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抵触,且对老师的制止没有反应,每天都得有专人看护。最令人不安的是他对学习不感兴趣,表现出抵触、对立等逆反心理。 针对该患儿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笔者决定对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法,利用活动时间单独进行训练。时间为一个月。采用的手段有: 第一,“小熊过桥”游戏。其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自控能力。玩法是幼儿在起点线后面对平衡木站立。游戏开始,幼儿一起念儿歌:“小竹桥,摇呀摇,我们小熊来过桥,不紧张,不害怕一二一二走上桥,抬起头,直起腰,一步一步走上桥,过了桥,拍手笑,勇敢的小熊蹦蹦跳。”念完儿歌,老师将沙包放在头上,双手侧平举,走过平衡木,到达后在自行返回。连续两个来回即为通过。通过以后笔者给其一朵小红花进行奖励。此种方式简单易学,但是也有其缺点:如受到场地的限制,次数过多可能导致患儿反感。在实践中,笔者还加入滑梯、滑板、秋千等类型的游戏变化花样,使得幼儿接受。 第二,教授患儿简单的太极拳套路。最具东方华夏文化特色的太极拳,阴阳变换、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同时采纳了道家的养生术、传统的导引术和中医的经络理论,具有健身、养性、技击等多种功效。对于促进神经功能的发育有着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患儿近一个月的教授发现,幼儿前庭功能的 14 改善,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增强,方向辨别能力有提高;本体感觉有所改善,走平衡木能力增强,对空间距离感觉提高。这种方式优势突出,无论在户内还是户外,无论是早晨、中午、下午还是其他时间,都可以来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如此好拳种如果受益于儿童岂不快哉。但是实践中发现如今的太极拳大多面向成人,对于幼儿来说普遍较难,因此,创编一些更适合儿童习练的太极拳类套路显得很有必要。 6.2集体游戏法 集体游戏法,即在一种自由、安全的环境下,治疗者陪伴儿童利用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或患儿与其他人在治疗情景中游戏的治疗方法。包括积木游戏、沙盘游戏、水戏、玩钻土、乱画游戏、角色扮演等。目的是通过游戏帮助儿童释放的不良情绪,掌握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并提高应对环境的技能。 案例: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男,五岁。其多动行为表现如下: 活动过多。集体活动时他从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而是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又跪在地上;偶然坐在椅子上一会儿,也不能安静下来,不是把两手合拢夹在两腿中间不停地晃动,就是两手按在椅子上,两脚在旁边乱踢。户外活动时,不停围着草地转圈奔跑,和几个男小朋友相互追逐边跑边尖叫。面对老师的批评能够稍加收敛,但过一会儿就又满不在乎的依然如故。 自我控制能力差。听故事时可坐在椅子上来回扭动着身体,右腿跷到左腿上晃晃悠悠。吃饭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用勺敲桌子、去盛对面小朋友碗里的菜,用手捏菜放进勺里,有时索性直接用手向嘴里扒饭。午睡时躺在床上来回翻身,两只脚在被子里不停地蹬;一会儿和邻床小朋友说笑,一会儿抓 15 别人被子和床席。 注意力较难集中。无论在学习、游戏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被试均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或不能持久,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心神不宁,听不清老师的要求。时常被新异刺激吸引而分心,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能引起他的关注,很少专心的去干某一件事。 针对该患儿这种情况,笔者尝试用游戏法对其进行矫正,矫正时间是每日下午4:00-5:00点,这正是幼儿园活动时间,该游戏是笔者在根据幼儿多动行为的特点,采用从改变认知、情感和行为入手的系列矫正游戏,要求被试所在班级全体幼儿参加,以保证被试在自然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矫正。实验者在幼儿上午8:30-10:00点的上课、中午12:00-12:30点的午睡、下午4:00-5:00点的室内外游戏这几个固定时间内,对被试进行有规律的观察和记录。当被试的多动行为发生次数趋于稳定时,停止游戏干预,并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在进行矫正。实际游戏干预时间段如下: 表1游戏干预时间统计 矫正时间 第一期矫正 暂停 第二期矫正 暂停 第三期矫正 幼儿基本 恢复正常 天数 12天 6天 6天 3天 3天 矫正的方法为幼儿系列集体游戏,具体有如《我们学做木头人》、《请你照我的话行动》、《动物聚会》等集体游戏,游戏简单易玩,游戏时间短,幼儿们普遍喜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发现游戏法对于该患儿的效果十分明显,在第一期矫正阶段,该患儿只表现出对游戏浓厚兴趣,只要让他担任游戏中的角色,如《我们学做木头人》中“新闻播音员”,他就坐得很端正,也能连贯讲述,但游戏以外还是表现出多动的行为,如听老师讲课时乱动, 16 户外活动时奔跑追逐和尖叫等等。在第二、三期矫正阶段,随着游戏干预中逐渐提高控制行为的程度以及游戏活动的密度,以及提高被试的认知水平,该幼儿多动行为有明显的减少,吮指、扭身体等行为的发生次数有了明显下降,抓饭、疯跑尖叫等行为基本上未发生,基本能够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多动行为的发生次数趋于稳定。游戏法可操作型强,对于患儿的负面影响极小,使得患儿在不知不觉中去除了自身的多动的情形,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6.3行为治疗法 这是纠正儿童日常行为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幼儿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提高幼儿的成绩。可采用下述方法: 第一,“分散学习”的办法。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每隔10分钟就让他休息片刻。学习环境尽量保持安静、舒适、单纸除了学习用励外,勿放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第二,“及时评价”的办法。当孩子能安静做功课或上课较少做小动作时,及时给予表扬,记个红星,反之,出现乱跑、乱叫、打闹等行为则记个黑叉,累积一定数量的红星后可换取某种权利或达到某种要求。这里引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方法:“对一名叫里奇的幼儿(5岁)的治疗,如果能够好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每过一小时就可以加20分,在第一次未经允许离开座位时会收到一个警告,如果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就扣除2分,如果在第一次警告后里奇离开座位的次数超过9次,他就没分了,在每天6小时的上课时间内,如 17 果累计得100分就可以得到一次参加趣味课堂的权利。经过四周的练习他的 [16]坐不住的习惯有一定的改善。” 第三,“安静调节”的办法。多动问题行为的孩子往往较烦躁、情绪不稳定,采用安静调节法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或幼儿园的小花园,让幼儿躺下,闭上眼睛,用耳朵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告诉老师听到了什么,患儿很喜欢参加这个活动,他还能告诉老师他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马路上的汽车声,最后甚至说听到了小草在长大的声音。 第四,“程序训练”的办法。用指导语训练儿童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先让儿童观察成人大声自言自语地做作业,然后让儿童在成人旁说指导语下做作业,再让儿童自己边说指导语边做作业。如做算术时说:“现在我要做算术了,要认真细心地做。第一题是什么,1+2,,让我好好想想,咽,我知道了,1+2,3,对了,我写下来。再做第二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多动幼儿的学习成绩十分有效。 以上这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指出,感觉统合训练法适用于对患儿进行单独的训练,可以提高知觉平衡、手眼协调、自我评价。集体游戏法适用于集体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患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减少幼儿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行为治疗法主要用来提高患儿的学习成绩,兼顾改善患儿的注意力。这些做法可以在实践中合并使用,可以起到“1加1大于二”的效果。 18 结 论 文章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多动的缺陷而放弃对其教育和关心。多动儿童是属于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对于有多动缺陷的儿童,对其干预越早进行,效果越好,进行干预比不进行干预的效果要好。如果不对其进行干预,有可能演变为儿童多动症,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但找不到就业机会,往往屡教不改成为犯罪的分子,影响社会治安及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家庭因素,包括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精神病理、父母的不良嗜好;其二,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神经因素;其三,社会因素;其四,学校因素。 第三,基于幼儿多动行为的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干预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即利用家庭、社会、学校实行全方位的干预,以行为干预为主,以饮食干预为辅,不使用药物干预。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法、集体游戏法、行为治疗法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对幼儿多动行为实行全方位的干预。 19 致 谢 时光茬再,岁月如梭。四年的本科生活即将结束,母校的培养和恩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没齿难忘。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我心中既有对老师和同学的惜别之情,又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在本科阶段教授我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传授了我专业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为人之道,即做人一定要坦诚,做事一定要认真。这将是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的过程中,老师倾注了无数心血,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使我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衷心地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帮助,你们的谆谆教诲、不倦指导是我在求学和成长道路上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的期望是我学习的动力,你们的关爱是我信心的源泉~同时感谢与我朝夕相处同班同学,感谢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20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27 [2] 玺莹主编.儿童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1:56-59 [3] 王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4:124-129 [4] 刘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及适应行为的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4:45-49 [5] 黄琼.如何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J].当代学前教育,2007,23(4):45 [6] 叶平枝,张彩丽. 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9,67(5):67-69 [7] 张世华.深圳市幼儿多动倾向行为特征的因子分析[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7,12(4):45 [8] 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等.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3,32(1):33-36 [9] 伏洁.儿童多动行为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34(9):758-759 [10] 桑标等.注意力缺损障碍闭[J].心理科学,2009,12(10):228 [11]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39 [12] 李英,刘爱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34 [13] 熊忠贵,石淑华,徐海青.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现状[J].国外 21 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9,21(9):76 [14] 任园春,王玉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2(9):12 [15] 任贵英,王玉凤.感觉统合训练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23(9):45 [16] 许之屏.儿童行为障碍个案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112 22
本文档为【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行为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