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_省略_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_黄建伟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_省略_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_黄建伟

举报
开通vip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_省略_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_黄建伟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基于德、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 黄建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91;江西农业大学 MPA教育中心,南昌 330045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摘 要】 德国和美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从不同的基点论述过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各有所侧重; 两国学者有关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观都具有理性的特点和辩证的风格;两国学者不同的诉求反映了大学自身就有平 衡政...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_省略_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_黄建伟
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基于德、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 黄建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91;江西农业大学 MPA教育中心,南昌 330045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摘 要】 德国和美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从不同的基点论述过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各有所侧重; 两国学者有关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观都具有理性的特点和辩证的风格;两国学者不同的诉求反映了大学自身就有平 衡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的需求。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其逻辑起点主要从高等教育的 发展规律出发,而很少兼及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以高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来研究政府与大学的 关系,应是我国学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政府;大学;关系;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418( 2013) 02 - 0014 - 03 【作者简介】 黄建伟( 1977—) ,男,江西南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江 西农业大学 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西方,有关政府(国家)与大学关系的论述常 常被镶嵌在高等教育的哲学思想中,尤其是在论述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思想中更常见。为了便于研 究,本文选择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具有典型特征 的德国和美国在特定时期部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 家的有关论述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德国学者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论述 “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康德、费希特、施莱尔 马赫和洪堡等人先后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出发,对 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 统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他们的 思想主张标志着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开端。”[1]正 是这个“开端”,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思考政府与大 学的关系问题。20 世纪初期至一战前的德国,“大 学得到高度的发展,更接近自治,受到极大的尊重, 并发挥了广泛的影响”[2]。在这一时期,被称为新 康德主义者的韦伯,在其思想著作、演讲稿和报刊评 论中也零散地论及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其有关思 想也具有一定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 1.康德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康德在《系科之 争》论及学术自由时,就论证了大学的不同系科与 政府应保持有区别的合理关系。在康德看来,大学 中的“高等系科”(即神学、法学、医学)要服从于政 府权威并为政府的行为进行辩护。康德认为这些系 科的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自由地思考。“由于他们 作为政府的工具……,所以他们就必须被置于政府 的严格管理之下”,并且“政府有权决定是否批准高 等系科的学说”。而大学中的“低等系科”(即哲学) 则应服膺于真理并对政府的指令进行质疑。但康德 认为,政府不但不能视其为异己而取消之,反而应该 为保证它的生长而为其留出自由的空间。“因为要 是没有它的严格检审与批评,政府就不会清楚了解, 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又是有害的。”[3]也就是说, 哲学的存在是有助于政府达成其目的的。 2.施莱尔马赫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施莱尔马 赫对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思考体现在对国家与大学关 系的论述上。与费希特强调政府对大学的干预不 同,施莱尔马赫认为大学是学者们自由联合而成的, 具有私人的特征,是一项私人的事业。政府不应也 无权干预大学的教学与研究,但国家并不能因此放 弃对大学的责任(如为大学提供辅助设施、科研经 费、法律保障) ,因为国家是大学发展的最大受益 者。虽然大学为防止自身蜕变和背叛科学而力求独 立自主、尽可能摆脱不当干预,但作为有赖于国家庇 护的大学并不意味着对国家没有责任。“大学要能 够使国家看到大学给它带来的荣誉和力量,增加对 国家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3.洪堡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洪堡作为柏林大 学的创建者,将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 之一。大学为了为纯科学服务,“自由是必须 的”[4]。洪堡认为,国家不但要尊重大学的学术自 由,还要保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其理由是因为如果 大学在自由的环境中“达到了它们的最终目的,则 它们也满足了国家的需要,且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 上来满足的”[5],相反,如果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图随 意干预大学,大学将可能被其毁灭。因此,国家应该 把对大学的干预减小到最低限度。尽管如此,洪堡 还是看到了国家适度、合理的干预对保护大学学术 自由的必要性。因为“对自由的威胁不仅来自于国 家,而且也来自于这些机构本身,它们开始可能接受 41 江苏高教 2013 年第 2 期  了某种思想,继而动辄压抑其他不同的思想”。在 这种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国家从外部进行调控(如 由国家掌握大学教师的聘任权) ,从而防止学术偏 执,保护大学学术不被自身侵害。 4.韦伯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韦伯既主张学术 自由,也主张大学自治。在学术自由的论述方面,他 认为政府等官僚系统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是限制学术 自由实现的最重要的干预因素。要保证“大学学术 自由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有比 较清醒的认识”。国家和政府不能因为其是大学的 投资者就要学生顺从其政治观点,教师也不能利用 课堂灌输和兜售其政治见解。韦伯学术自由思想最 大特色在于:为防止大学超出学术自由限度而发生 蜕变,他在表述其思想时总是贯穿价值中立理念。 “具体来说,当学术自由受到外部强权不当干预时, 价值中立成了一道抵制防线;当学术自由变成一种 思想强制时,价值中立成为学者自我抑制界线。”[6] 在大学自治的论述方面,韦伯认为,“德国的大学卷 入传统大学自治权威和位于他们之上的国家官僚机 构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7]。他对政府政治权力支 配大学的现状深为忧虑,对政府打破惯例越过大学 而直接对教授进行任命颇有微词,他要主张的大学 自治权主要是大学对教授的任命权。 二、美国学者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论述 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提 升,美国联邦政府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介入,美国有 不少学者开始重新思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克 尔、博克、布鲁贝克、克拉克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1.克尔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克尔在论述多元 巨型大学观时提到:“几乎在任何地方,不管其来历 如何,都会出现政府权力。”[8]克尔在政府与大学关 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政府介入大学是必要的,但 为了大学不要完全丧失自治的传统,政府要选择适 当的介入手段和方式。克尔揭示了联邦政府介入大 学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不是直接控制,而是 通过提供科研经费来“影响”大学的发展。克尔认 为,联邦政府通过提供科研经费的方式使其对大学 的作用加强了,但“大学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已大 大地减弱”;导致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平衡 发展;强化了教学和科研的矛盾;模糊了教学人员和 非教学人员的界限;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尽管联 邦政府资助大学的研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克尔还 是认为,总体而言,这种政府介入的方式在某种程度 上使国家和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实现了双赢。另 外,克尔还认为,大学是一个保守机构,需要政府等 外界强大的压力才能促使其变革,使其从社会的边 缘趋近中心。 2.博克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博克将美国高等 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美国大学具有相对于欧 洲大学而言的高度的自治权:在大学的创办上,任何 团体和组织都享有这项权力;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上, 大学在教授聘任、招生、教学、科研及经费筹集和使 用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博克认为,“所谓大学自 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享有不受国家、教会 及任何其他官方或非官方法人团体和个人,如统治 者、政治家、政府官员、教派官员、宣传人员或企业主 干预的自由”[9]。当然,美国式的大学自治并不意 味着大学就可以毫无约束地游离于政府之外,因为 “绝对意义上的大学自治是不存在的,政府有必要 对大学进行适当的约束,以维护公众的利益”。当 然,政府对大学的干预也是有限度的,“政府的干预 行为,必须证明是具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是符合其他 公众利益要求的,而且政府必须是尽可能少地动用 侵犯学校学术自治权的方法来实现其合法目 标”[10]。总之,在博克看来,在政府和大学的关系方 面,“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来划定两者的界 线”。 3.布鲁贝克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布鲁贝克在 阐述学术自治的观点时论及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尽管布鲁贝克承认自治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 传统之一,也承认自治对大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但 同时,他通过阐述政府介入大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也论证了大学自治是有限度的。政府介入大学之所 以必要,是因为大学自身具有某些局限性,如散漫、 偏执保守、排斥改革,甚至侵犯学生的公民权利,因 此有必要通过外部力量来打开其自治的铁门。另 外,因为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越来越重要,其卷入社 会事务中就必须要用政治的观点来看待它。“就像 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 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11] 政府介入大学之所以必然,一是因为政府比大学强 大,所以大学自治受政府限制不可避免。二是因为 大学经费不能独立。“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 是,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首先,完全的自治必然 要求完全的经费独立。这种程度的独立是根本不可 能的。” 4.克拉克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与以上三位美 国学者相比,克拉克对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论述更加 深入和系统。克拉克用系统的观念将权力这个关键 的组织要素把政府和大学联系起来思考高等教育问 题。具体而言,克拉克在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论述方 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观点:一是政府管理大学具有 合法性基础。“无论何时,只要政府承担高等教育 的某种责任,某些公共机构必定会变成行政执行的 所有地。”[12]实际上,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政 府主要承担了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的财政责任。二 51理论探讨  是政府管理大学的模式因政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 同。“尽管世界各国的政府都会通过政治权力对大 学施加影响,然而,这种权力在各国的力量是不一样 的,依据中央集权的程度和政府垄断高等教育的程 度而定;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据影响社会各 个方面的政体的差异而定。”克拉克比较了大陆型 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这四类权力分 配模式。因政体等的差异,这四类权力分配模式在 高等教育系统中政府与大学之间呈现出了不同的关 系特征:在大陆型模式中,“所有或几乎所有的大学 和学院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在联邦制国 家,这一模式稍有变异,在中央政府之下出现了一些 全面负责高等教育的政府机构,如联邦德国的州高 等教育结构)”。在英国模式中,“高等院校不属于一 个政府部门管辖,教师也不是公务员,所以在国家和 地方都没有正式组织起来的高等教育系统。……政 府部门传统上很少享有权力,全国的协调主要由一些 学术寡头来实施”。在美国模式中,“美国高等教育模 式使官僚控制地方化。没有什么全国性的部门有重 大作用,即使负责公共教育责任的各州教育部常常也 没有什么影响”。在日本模式中,“有类似于欧洲和美 国模式的要素”,其中国立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类似欧 洲,而私立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类似美国。三是政府 (国家)控制大学是有限度的。克拉克认为要为政府 (国家)控制大学设限理由是充分的:“高等教育的主 要特征,就是说明它们为什么坚决抵抗国家控制的一 系列真正的理由。”归纳起来,其主要提供了以下两大 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大学抵抗政府(国家)控制具有多 方面的根源:学术自由的信念、高深学问复杂性的增 加、自我控制的行会心理;第二个理由是突破限度的 控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阿根廷和智利的高压事例、 苏联和东欧严格的政治控制、德国的纳粹统治都使国 家和大学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失去了发展的良好时 机。至于怎么解决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权限过大或 过于集中的问题,克拉克为我们提供了分权、多元化 和合理无序状态的思路。 三、结论与启示 总之,西方学者无论是以学术自由(德国)还是 以大学自治(美国)为基点来表达其政府与大学的 关系观,其主要阐述的是一种高等教育哲学。应该 说这种高等教育哲学已经抽象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应 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是必须的, 但不应是绝对的;政府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合理 的;大学本身就有平衡政府控制和大学自治的内在 需求。西方学者具有理性特点和辩证风格的政府与 大学的关系观是原则性和抽象性的,虽然回答了政 府该不该管大学、为什么要管大学的问题,但并没有 具体到哪一个国家政府具体怎么管大学、具体管大 学什么的问题;另外,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大学关系问 题的研究上,其逻辑起点主要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 律出发,而很少从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出发。我国 学者在研究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时,应该注意到 西方哲学家和教育家在研究该问题时存在的重要缺 陷并尽量弥补之。 要弥补西方学者研究的缺陷,我国学者在研究 该问题时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从笔者掌握的文献 看,以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为逻辑起点来研究政府 与大学的关系问题应该还有很大空间。但关键问题 是,从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出发的逻辑起点来开展 研究工作必须寻找一个十分合适的切入点,而这个 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共行 政的权力边界是最合适的研究切入点。一是因为政 府与大学关系的实质是通过权力边界的调整使政府 和大学的组织功能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是因 为政府与大学之间矛盾的化解、关系的调整的主动 权在政府;三是因为政府与大学关系矛盾的根源来 自高等教育公共行政中权力边界的模糊性;四是因 为从高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切入政府与大学 的关系研究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因此,从高 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来研究政府与 大学的关系,应是我国学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刘慧珍. 西方高等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1. 26. 76. 318. [2]刘海峰,史静寰. 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59. [3][德]康德. 论教育学[M].赵 鹏,何兆武,译.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5:62. 75. [4]陈洪捷.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39. 42. [5][德]彼得·贝格拉. 威廉·冯·洪堡传[M].袁 杰,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81 - 82. [6]何生根. 韦伯的学术自由思想及其当代反思[J]. 教育学报, 2007,(2) :79 - 80. [7][德]马克斯·韦伯.韦伯论大学[M]. 孙传钊,译. 南京: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6:40. [8][美]克拉克·克尔. 大学的功用[M]. 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 教育出版社,1993:15. 40. [9]陈学飞.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7:77. [10][美]德里克·博克. 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M].徐小洲,陈 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3. 68. [11][美]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王承绪,等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 - 35. [12][美]伯顿·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32. 134. 138. 140 - 142. 192. ( 责任编辑 邱梅生) 61 江苏高教 2013 年第 2 期 
本文档为【西方国家关于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_省略_美两国学者特定时期相关研究的综述_黄建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98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2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