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举报
开通vip

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培训与研究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第 期 论张之洞的洋务恩想 宋富安 张之洞 一 年 , 是 甲午战争以后洋务 运动著名领袖人物 , 他在湖北创办 了一 系列近代军 事 、民用企业 , 使湖北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基 地 , 为中原腹地湖北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 对洋务运动 后期这样一位重要领袖人物 , 认真分析其洋务思想的 形成及内涵 , 对研究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 张之洞兴办洋务运动 , 始于其山西巡抚任内 。 他 提升两广总督后 , 即行筹办枪炮厂 、纺织厂 。 年调 任湖广总督 , 其...

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培训与研究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第 期 论张之洞的洋务恩想 宋富安 张之洞 一 年 , 是 甲午战争以后洋务 运动著名领袖人物 , 他在湖北创办 了一 系列近代军 事 、民用企业 , 使湖北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基 地 , 为中原腹地湖北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 对洋务运动 后期这样一位重要领袖人物 , 认真分析其洋务思想的 形成及内涵 , 对研究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 张之洞兴办洋务运动 , 始于其山西巡抚任内 。 他 提升两广总督后 , 即行筹办枪炮厂 、纺织厂 。 年调 任湖广总督 , 其洋务活动全面铺开 , 其势轰轰烈烈 , 煊口 赫一时 。 但是 , 发人深思的是 , 作为洋务运动后期风云 人物的张之洞 , 在此之前却是一个妄 自尊大的顽固派 。 他与李鸿章 、张佩伦关系极为密切 , 互唱互和 , 在朝廷 内外纠合大批御史和翰林 , 以指斥时弊相标榜 , 以不谈 洋务为清高 。 他们上疏言事 , 议论朝政 , 抨击权贵 , 弹 勃大臣 , 号称 “ 清流 ” , 实际上属于顽 固派中的开 明分 子 然而 , 引人深思的是 , 倒不在于张之洞 何以是一个 清流派 , 倒在于张之洞何以从一个清流派转为一 个洋 务派 , 何以从一个“ 以不谈洋务为高 ”的顽固分子转变 为兴办洋务为己 任的开明分子 , 这首先是与张之 洞 的 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利益至上思想分不开的 。 作为一个上层封建官僚 , 张之洞理所当然要继续 维护腐朽 的封建主 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巩 固大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 。 但是 , 自鸦片战争以来 , 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 , 打 开了中国紧闭的大 门 , 帝国主义 加 紧对 中国进行侵 略 、堂堂天朝 , 受制于小夷 , 使张之洞这个具有强烈民 族 自尊心和爱国主义 思想的封建官僚感到 屈辱和 不 安 。 世纪 年代 , 巾国边疆发主严重危机 , 浩罕 国 阿古伯侵入新疆 , 发动叛乱 , 沙俄乘机勾结阿古柏 , 大 举出兵 , 霸占伊犁 。 阿古柏叛乱被平定后 , 清政府派 崇厚出使俄国 。 昏啧的崇厚在沙俄的威胁愚弄下 , 签 定卖国条约 , 引起国内舆论大哗 , 群情激愤 , “ 街谈巷 议 , 无不以一战为快 。 ”张之洞上奏朝廷 , 要求毁弃俄 约 , 斩决崇厚 。 又如 年代中法战争期间 , 张之洞和 左宗棠力主抗战 , 反对投降 在李鸿章一味乞求和平 的失败主义气氛下 , 清军连战失利 , 法军步步进逼 , 占 领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 。 在此严峻时刻 , 张之洞推荐 七十岁老将冯子材任前线 主将 , 率粤军赶赴广西前 线 , 奋勇迎击法军 , 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 并 上书朝廷 , 希望缓期撤兵 , 以防法军再度入侵 。 再如 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 马关条约 议订时 , 张之 洞又上书 , 力阻议和 , 要求变法 , 革去积弊 , 以雪大耻 , 等等 。 在这些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 , 张之 洞始终不以个人安危趋避之 , 而是把国家民族利益放 在首位 , 鲜明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了张之洞 的爱国主义立场 。 其次 , 洋务运动 , 能够在近代中国产生 , 首先是镇 压农民起义的需要 , 当然 , 这仅仅是发端而 已 。 但是 洋务运动一经发端 , 却又 是洋务派 自己 也无法阻止 的 。 而且 ,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 , 随着洋务运动的 逐渐开展 , 洋务派的洋务 思 想也发生 了一 系列 的变 化 , 这就是从最初 的 、 单纯的镇压农 民起义的思想转 变为以镇压农民起义为主 , 以抵御外侮为辅的思想 中国国门被打开 , 外国商品 潮水般地涌进 中国市场 , 资本主义的“ 祸水 ” , 开始对 中国社会称 中国政治 、 经 济 、 思想进行了猛烈冲击 , 而且随着外国入侵的加深 , 对中国的冲击就愈亦加大 , 以致像张之洞之类的清流 派的著名少、物也竟在 世纪 年代来了一个从顽 固派到洋务派的大转变 。 张之 洞亲身经历 了中法 战 争 , 战争失败的教训 , 给张之洞 思 想以 巨大震动 。 可 以说 , 中法战争是张之 洞思 想变化发展 的 一个 转 折 点 , 是张之洞从顽固派转变为洋务派的一个分水岭 中法战争以 后 , 张之洞洋务思想渐次形成 , 它包括 两个方面 , 其一是“ 抵御外侮 ” 其二是“ 与洋商争利 ” 。 中法战争 , 使张之洞 认识到 , “ 无备则 不 能战 , 无 备则不能讲 ” , “ 备为主 , 讲为辅 ” , 否则 , 虽有辨士将不 得言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他在 孰权俄约利害间题 》中 对李鸿章大加斥责 李鸿章 “ 高勋寄重 , 发糜数百万金 钱 , 以制机器 , 而养淮军 , 正为今 日 , 若并不能一战 , 安 用重臣 ” 。他对李鸿章兴办洋务 , 豢养淮军却不为备 战表示债意 。 他指责李 , 从侧面说明张之洞举办洋务 运动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御侮思想 。 通过战争 , 张之洞也吸收了一些经验教训 , 他说 “ 开战而后 , 购械十分困难 , 种种吃亏 , 去年缴幸为之 , 岂可为训 。 ”他在 筹建枪炮厂折 中指 出 “ 窃广东地 方 , 边防海防 , 青关紧要 , 枪炮一击 , 最为 急需 ⋯ ⋯查 水路各军需用枪炮 , 概系购 自外洋 , 不但耗蚀中国财 用 , 漏厄难塞 , 且订购需时 , 运送遥远 , 办理诸多周折 , 设遇缓急 , 则洋埠禁售 , 敌船封 口 , 更有无处可购 , 无 处可运之虑 况所购之械 , 种式不一 , 精粗各别 , 弹码 各异 , 仓卒尤易误事 。 详筹时势 , 必须设厂 自筹枪炮 , 方免受制于人 , 庶为 自强 持久之计 。。 ” 张之 洞这段 话 , 说明他创办枪炮厂是因为尝到了中法战争的 “ 种 种吃亏 ” , 因此为了避免受制于人 , 亦即为抵御外国军 事上的侵略 , 经济上的封锁 , 必须 自筹枪炮 , 作为 自强 持久之计 。 不可否认 , 张之洞兴办洋务明显具有抵御 外国侵略 , 加强国防的爱国 目的 。 他曾设想 “ 海上有 战舰五十艘 , 陆有精兵三十万 , 兵 日雄 , 船 日多 , 炮台 日固 , 军械 日富 , 铁路 日通 , 则各国相视而不肯先动 。 ” 但是 , 也有人对张之洞办洋务的御侮思想提出异 议 。 他们以张之洞对 中国人 民反洋教斗争的压制 以 及残酷地屠杀 自立军起义将士等来作为例证 , 对此 , 应如何分析呢 笔者认为 , 张之洞确实对反洋教采取 压制手段 , 如他曾污蔑反洋教斗争是 “ 无故肇衅 , 上贻 君父之优 , 下召凭陵之祸 ” , 这些 , 当然应该否定 , 但不 能据此而否定张之洞对外存在抵御列强的御侮思想 。 因为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 , 对外来说 , 是抗战而不是 求战 , 是保卫和平而不是破坏和平 , 因此 , 他不希望爆 发战争 , 形成对洋务运动的干扰 。 当然 , 由于张之洞 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所认识 , 因 而他认为只要“ 衅非自我开 ” , 帝国主义列强就会遵守 万国公例 , 不会无端对中国进行侵略 , 因此 , 他对于反 洋教斗争当然就十分仇视 , 认为这正是“ 挑衅肇事 ”的 祸根 , 是帝国主义寻找侵略中国的借 口 。 这一方面反 映了张之洞存在着对帝 国主义本质的模糊认识和对 帝国主义的天真幻想 , 另一方面 , 也反映他在对外当 中还有妥胁投降的一面 。 当然 , 张之洞作为一个封建 地主阶级的上层官僚 , 阶级属性决定了他对封建社会 和大清王朝必然忠心耿耿 , 对推翻封建王朝的人民起 义必然万分仇视 , “ 欲先除之而后快 ” 。 但是 , 尽管如 此 , 我们仍然不能把他与李鸿章之类的投降卖国派相 比 。 因为在帝国主义强敌压境 ,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 情况下 , 张之洞 的爱国举动表现得十分积极 , 根本不 象李鸿章那样乞和投降 , 也不再受什么万国公例的束 缚 , 而是积极奋战 , 抗敌人侵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 张 之洞能够以 战争为训 , 通过举办洋务运动来加强 国 防 , 培育人才 , 以服务于他的爱国举动 。 他在 谨陈海 事宜折 中宣称 “ 我多一分兵威 , 则敌少一分要挟 。 ” ③ 尽管在半殖民地 、 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 妄图通过洋务 运动来达到抗敌人侵 , 抵洋御侮的 目的 , 不过是痴人 说梦而 已 , 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积极意义 , 因为 , 这总比顽固派 “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 尚权谋 , 根本之 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 , “ 以忠信为甲青 , 礼义为干槽 ” , ④以 致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手足无措 、 束手待毙的那种思想 和情形开明得多 , 进步得多 , 现实得多 。 再从另一个层次来分析 。 世纪 年代 , 洋务 派在洋务运动中 , 从单纯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转变为 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并重这一时期 , 洋务派注重 民用工业的创办 , 原因很多 , 一方面是因为在财政方 面遇到严重困难 , 而且创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 军都需要 巨额 的经费 , 另一方面 , 建立新的洋务体系 需要大量的煤铁供应 , 以及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邮电 通讯等事业的配合 , 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 、 技术人才 和 良好的后勤供应 。 同时 , 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 , 那就 是洋务派对于向西方学 习的认识也较前深入 了一大 步 。 他们觉察到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长技 ” , 除了 船坚炮利之外 , 还在于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 盾 , 而且感到仅仅兴办军事工业还达不到 “ 自强 ”的 目 的 , 要 自强必须先 “ 求富 ” 。 因此 , “ 求富 ”便成为洋务 派第二阶段洋务活动孜孜以求的 目标 。 但是 , 鸦片战 争以来 , 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尤 其是从 世纪 年代起 ,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 步加剧 , 残酷扼杀了中国 民族工业的幼芽 , 严重窒息 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 因此 , 一部分开 明的洋务派 认识到 , 要发展中国经济 , 还必须与洋商争利 , 杜绝外 耗 , 以挽回利权 。 可以说 , 张之洞是一部分开 明洋务 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 我们可以从张之洞创办 汉阳铁厂和湖北丝麻四局中看出 。 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 中 , 援引光绪 年贸 易总册进出 口数字 , 中国进 口铁制品约值银二百四十 余万两 , 而出 口 约值银十一万八千余两 , 不及进 口 二 十分之一 , 至于光绪 、 年的贸易情况更是可悲 , 年进 口值为二百一十三万两 , 年为二百八十余 万两 , 然而此两年内竟没有出 口 之铁 。 因此 , 他惊诧 “ 土货 日少 , 漏溢 日多 ’, , ⑤他总结性地提出 “ 窃以今 日 自强之端 , 首在开辟利源 , 杜绝外耗 。 ” ⑥他在 筹议海 防策折 中说 “ 自强之本 , 以操权在我为先 , 以取用不 尽为贵 , ”“ 仰人鼻息 , 实非长策 。 ’, ⑦那么开辟利源 , 杜 绝外耗的长策是什么呢 在张之洞看来 , 只有自行设 厂 , 购置机器 , 用洋法精炼 , 始足杜绝外来之铁 。 他指 出 “ 巨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 必应悉行仿造 , 虽 不尽断来源 , 亦可渐开风气 , 洋布洋米而外 , 洋铁最为 大宗 , 在我多 出一份之货 , 即少漏一分之财 , 积之 日 久 , 强弱之袭 , 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 是 以虽 当竭服之 时 , 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 至于开采铁砂 , 尤须机器 、西 法 , 始能钩深致远 , 取精出旺 。 ’, ⑧他还设想 , 不仅铁制 品 自行生产 , 一切 民生 日用的生活必需品 , 凡需从外 国进 口的 , 都应全部仿造 自制 , 将来生产发展 , 不仅方 便本省民众消费 , 还可供销其他各省 。 从此不难看 出 , 正是出于杜绝外耗和与洋商争利的动机 , 才促成 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 。 和汉阳铁厂的创办一样 , 湖北织布局就是张之洞 鉴于洋沙洋布在中国畅销无阻 , 因而认为必须创办民 族工业加以抵制而开办的 。 他认为 , 织布局生产后 , “ 各机齐开 , 一昼夜可出布二千匹 , ”“ 一可免每年三四 千万金巨款流出外洋 , 一可遏每年一千四百万余匹洋 布运入 中国 。 ’, ⑨ 年 , 他在上 拟设织布 局折 中 说 “ 自中外通商以来 , 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 , 洋药而 外 , 莫如洋布洋纱 。 洋纱缕丝且长 , 织成布幅广阔 , 较 之土布 , 一匹可抵数匹之用 。 纺纱 、 染纱 、 轧花 、提花 , 采用机器 。 一夫可抵百夫之力 , 工省价廉 , 销售甚广 ⋯ ⋯今既不能禁其不来 , 惟有购备机器 , 纺花织布 , 自 扩其土商之利 , 以 保利权 。 ” 。张之洞在考察了当时洋 务销售的情况后 , 即电涵出使英国大臣 的刘瑞芬去英 国配制机器 , 并嘱咐刘考察机器价值及建厂设局之办 法 。 无疑 , 湖北织布局 的创办是为振兴商务 , 抵制洋 销起见 , 鲜明地反映了张之洞积极兴办 民族工业 , 抵 制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洋务思想 。 事实上 , 张之洞的洋务活动确实起到 了利国利民 的历史作用 , 起到 了挽 回利权的经济后果 , 在一定程 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洋货倾销和经济侵略 , 并 引起世界的震惊 。 正如张之洞所指出的那样 “ 开织 以来 , 销售甚畅 , 获利颇丰 , ’, 。“ 江汉关进 口 的洋布已 岁少十余万 匹 。 ”据 当时报道 近年来织布局所 出棉 纱 , 棉布甚合华人之用 , 通行各省 , 购出者争先恐后 , 以故货不停留 , 利源 日广 。 ”不仅如此 , 织布局在国外 也有一定市场 , 工 年 出 口 棉纱计有 四千 四 百 一 十 三担 , 斜纹布五千九百七十匹 , 原布共七万二百余匹 。 再如汉阳铁厂 , 它的创办引起了世人注 目 。 美国驻汉 口 领事查理德对汉 阳铁厂评价很高 , 认为 它是 “ 这个 非常国家的一个非常事件 , 是汉阳行将完成的巨大钢 铁厂和兵工厂 , ⋯ ⋯这企业是迄今 日为止 , 中国以制 造武器 、钢轨 、机器为 目的的最进步的运动 。 ” 张之洞 以其毕生精力投入 洋务运动 , 凡二十余 年 , “ 在粤在鄂 皆锐意提倡织布炼铁 , 汉阳之铁政局 , 武昌之织布 、纺织 、制麻 、缎丝四局 , 规模之大 ,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之 周 , 数十年后未有能步其后尘者 。 ” 。张之洞 “ 费无量 之苦心 , 流无数之痛苦 , 株积寸 累 , 率能有所成就 , ” “ 昼接宾客 , 夜治文书 ” , “ 数夜不眠 , 了无倦色 ” , 真可 谓呕心沥血 , 弹心竭力 , 实是中国洋务运动之大功臣 , 客观上为中国走向近代化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 张之洞办理洋务运动 , 其思想动机即“ 抵御外侮 ” 和与“ 洋商争利 ” , 在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 历史条件下 , 符合近代中国的救亡主题 , 在一定程度 上捍卫了国家主权 , 维护了民族尊严 。 它有利于中国 民族工业的勃兴和壮大 ,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商品 倾销和经济侵略 , 因而 ,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 以上我们分析了张之洞办事洋务运动的两个 思 想动机 , 那么指导张之洞办理洋务运动的总思想又是 什么呢 哪就是他在 劝学篇 中系统化 、 理论化的 “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 。 中体西用 思想不仅仅是 张之洞办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 而且也是整个洋务 运动 自始至终的指导思想 。 中体西用思想的舅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 、魏 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 。 我们知道 , 世纪 年代 , 鸦 片战争爆发以来 , 林则徐 、魏源在抵抗帝国主义的入 侵以及在与帝国主义打交道过程中 , 就开始感觉到资 本主义列强船坚炮利的厉害 , 因而他们提 出“ 向西方 学习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这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思想 的最早提出 。 中体西用思想从林魏发端以来 , 为洋务 派所继承并加以发展 , 成为他们办理洋务运动的指导 方针和指导思想 。 世纪末 , 当资产 阶级改 良派变法维新达到 高 潮之际 , 张之洞于 年 月撰写成 劝学篇 》一文 , 攻击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 , 成为这一时期对抗变法维 新思想的代表作 。 全书洋洋四万余言 , 就是围绕着中 体西用这个思想而大发宏论的 。 所谓 中学就是指 四 书五经 、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 所谓西学是指西政 、 西 艺 、西史 。 在这篇文章中 , 张之 洞将中体西用思 想进 一步具体化 、 系统化 、 理论化 劝学篇 》分 内篇 、 外篇 , 文 中 , 张之洞 摆 出一副 “ 会通中西 , 权衡新旧 ”的架势 , 以 “ 旧 学 为体 , 新学为 用 , ”“ 中学治其心 , 西学应世事 ”为核心 , 一方面强 调 “ 内篇务本 , 以正人心 , ”反复 申述捍卫封建纲常 名教 和传统封建体制的重要性 和 必要性 。 张 之洞 鼓 吹 “ 我圣教行于中土数千年而无改者 , 五帝三王 , 明道垂 法 , 以君谦 。 汉唐及 明宗尚儒术 , 以教为政 我朝列 圣尤尊孔孟程朱 , 屏默异端 , 篡术经义 , 以躬行实践者 教天下 , 故凡有血气者咸知尊亲 , 盖政教相维者 , 古今 之常经 , 中西之通义 , ’, 。但是 , 另一方面 , 张之洞毕竟 比那些封建顽固思想开明得多 , 眼光远大得多 。 他认 为仅有中学仍不能 自强求富 , 只有辅以西学 , 才能应 敌制度 , 因而他又提出“ 外篇务通 , 以开风气 , ”并大讲 变法 , 新旧兼学 , 反复强调设学堂 、译西书 、练兵制器 、 兴工矿 、修铁路 ”等等西学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张之洞提倡政艺兼 学 , 但又说 “ 西艺非要 , 西政为要 , ”他所说的西政 , 内 容庞杂 , 是个大呼隆 , 它不是指西方社会立国之大经 大法 , 也不是指资本主义 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 , 而是 指西方国家实现富国强兵的某些具体政策措施 。 “ 中学治其心 , 西学应世事 , ”是张之洞 劝学篇 的核心内容 。 他既反对顽 固派的纯 国粹论 , 斥之为 “ 自塞 ” 、 “ 自陷危之 , ”又反对变革封建政体 , 斥“ 西学 为本 ”为 “ 自扰 ” 、 “ 丧其所守 ” 。 他说 “ 知听不知 中 , 谓 之失心 知中不知外 , 谓之聋警 , 夫不通西语 , 不识西 文 , 不译西书 , 人残我而不见 , 人谋我而不闻 , 人规我 而不纳 , 人吞我而不知 , 非聋著何哉 , ” 所以 , 张之洞 竭力主张在坚持传统封建体制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 , “ 择西学之可以补吾网者用之 ” , 很明显 , 张之洞把中 学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所在 , 把西学作为 自强求 富 , 甚至是保存 中学不可缺少 的手段 , 所 以 他主张 叫日学为体 , 新学为用 , 不能偏废 。 ” 张之洞思想体系极其复杂 , 他既是保守的封建大 官僚 , 又是进步的洋务运动领袖 既是顽固的封建主 义卫道士 , 又是主张向西方学 习的开 明分子 。 他写 劝学篇 》的思想动机 , 用他 自己的话来说 , 再好不过 地暴露出他复杂的思想体系 “ 自己未后 , 外患 口 巫 , 而士大夫顽固益深 。 戊戌金壬伺隙 , 邪说遂张 , 乃著 锄学篇 》上 下 卷 以 辟 之 。 大 抵会通 中西 , 权 衡新 旧 。 ” 。 世纪末年的戊戌变法思潮在中国思想产生巨 大反响 , 在当时沉闷的中国思想界起了震聋发啧的历 史作用 , 它有如一声沉响的春雷 , 一举打破了中国近 代万马齐暗的政治局面 。 康有为 、 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大大超越了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西学思想 , 它对腐 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发起了猛烈冲击 , 他们从西方 资产阶级那里借来进化论 , 民权学说和资产阶级政治 理论等思想武器 , 不仅对顽固不化的封建顽固派进行 残酷无情的猛烈抨击 , 而且对只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 义技艺而不主张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也进行 一针见血的有力批判 , 表 明了唯新派与洋务派的对 立 。 但是 , 另一方面 , 格守祖训的封建顽固派始终抱 残守缺 , 反对在 中国进行任何那怕 是一 点一滴 的变 革 , 拒绝学 习和引进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 顽 固坚持 “ 天下变 , 道亦不变 , 祖宗之法不可变 ” , 他们视维新思 想如洪水猛兽 , 异端邪说 。 于是 , 维新派与顽 固派在 思想领域里进行了一场激烈大论战 , 此时 , 打着 “ 会通 中西 , 权衡新旧 ”的旗号的张之洞 以和事佬的身份出 现 , 抛出 劝学篇 , 重谈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的老调 , 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之洞毕生举办洋务运动始终贯彻 中体西用 的 指导思想 , 所谓 中体 , 就是以清王朝为统治的封建主 义专制政体为体 , 西用就是学习和运用西方资本主义 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这个主体 , 其实质就是在维护 封建制度的根本前提下 ,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艺 , 在封 建主义的根基前提下 ,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艺 , 在封建 主义的很基上嫁按一点资本主义 , 这种指导思想仍然 是林魏“师夷长技以 制夷 ”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皮之 不存 , 毛将焉附 。 在张之洞看来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是两对互为表理的哲学范畴 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 西 用就无所寄托 , 但仅有中体 , 没有西用 , 中体就不够完 善 。 这种中体西用思 想是当时闭关 自守的旧 中国在 西方国家强迫打开国门的情况下 , 中西文化相互融合 而成的特殊形式 , 它是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 物 。 中体西用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护 “ 西学 ”这 个嫩芽的历史作用 , 张之洞将这种思想运用于指导洋 务运动 , 必然包含 “ 学 习西方 ”和 “ 变法 自强 ”两个 内 容 , 深而化之 , 就渐次形成 了张之洞 的“ 抵御外侮 ”和 “ 洋端争利 ”两个进步思想 。 ① 张文 襄公全集 , 熟权俄约利 害问题 》。 ② 张文 襄公全集 》, 筹建枪饱厂折 。 ③ 张文襄公全集 , 谨陈海事宜拆 。 ④ 筹办夷务始末 , 同治朝卷 。 ⑤⑥⑧ 张文 襄全集 , 筹设炼铁厂 折 。 ⑦ 张文 襄公全集 》, 筹议 海防策析 》。 ⑨李鼎颐 中 国土 产铜铁稀花论 , 见 陈 忠倚辑 皇朝经世文三 编 , 卷 第 页 。 ⑩ 张文 襄公全集 , 拟设织布局折 。 ⑧ 张文 襄公全集 奏议 卷 , 电犊 页 。 ⑩杨拴《五十年来 中国之工业 》。 ⑩ 《张文 襄公全集 , 劝学篇 》。 ⑥ 张文 襄公全集 , 卷 , 工 页 。 作者单位 湖北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彭雷生
本文档为【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654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11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