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举报
开通vip

【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 四行诗》为例 击学豢2011?1 论闯一多的译诗 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刍/J,娟 l71 摘要: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翻译成为必不可缺的媒介,翻译的成功与否会 直接影响读者对原诗歌艺术价值的判断.本文以闻一多对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译诗的前两首为例,从 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原诗和译诗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考察译诗是否将原诗的诗味,诗情,诗 思最大程度表现...

【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 四行诗》为例 击学豢2011?1 论闯一多的译诗 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 刍/J,娟 l71 摘要: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翻译成为必不可缺的媒介,翻译的成功与否会 直接影响读者对原诗歌艺术价值的判断.本文以闻一多对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译诗的前两首为例,从 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原诗和译诗进行对比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目的在于考察译诗是否将原诗的诗味,诗情,诗 思最大程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 关键词:闻一多白朗宁十四行诗新诗体 1928年,《新月》杂志创刊号登载了英国女诗人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中的l0首,以及由闻一多翻译成 中文的译诗.闻一多作为”新月派”诗学主要倡导人之一,译诗抱有特定的目的,其译诗对于”新月派”诗学的 建构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闻一多译作虽然不多,但他认为应该多翻 译”西洋的古今名着”,所以特地挑选了 包括白朗宁夫人(E.B.Browning)等着名诗人的诗作.这些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对闻一多以及后来中国诗 人的诗歌创作与中国新诗理论的构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徐志摩在《新月》上赞扬闻一多的译诗,肯定了译 诗的意义: 一 多这次试验也不是轻率的,他那耐心先就不易,至少有好几首是朗然可诵的.当初槐哀得与石垒 伯爵既然能把这原种从意大利移植到英国,后来果然结成异样的花果,我们现在,在解放与建设我们的 文学的大运动中,为什么就没有希望把他从英国移植到这边来?开端都是至为细微的,什么事都得人们 一 半凭纯粹的耐心去做.为要一来宣传白夫人的情诗,二来引起我们文学界对于新诗体的注意. 西方十四行诗发源于意大利,流行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大陆,16世纪中叶传入英国.十四行诗以其完 整的结构,适中的篇幅和抒情的叙事成为英国诗歌的典范,由一系列性质相似或连续发展的诗歌内容组成,用 组诗的形式贯穿起来,以表达爱情的诗歌主题为主.十四行诗强调严谨的格律,对诗行,结构,韵式和音步都 有严格的要求.英语十四行格律诗注重节奏(rhyme),与闻一多倡导新诗格律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本文以《新月》杂志刊登的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与闻一多译诗中的前两首为例,从中英诗歌的格律特点 和诗歌内容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考察闻一多译诗的艺术特点. 一 , 音律之美 从诗歌外在形式来看,原诗与译诗诗行相同,均为十四行.英诗的每一行基本是十音节,闻的译诗除了最 后两行外,其他十行也是十二字诗行.白诗的韵脚为abba,baab,cdcd,cd,以单音节词为韵脚,闻的译诗韵脚 基本也是abba,baab,cdcdcd,以双音词押韵,所以说闻的译诗呈现了原诗作的韵脚和谐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若行云流水,将白朗宁夫人内心丰富的感情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英诗中,除韵脚外,诗行内部的韵被称为 内韵.第一行内,once和Theoritus押韵[s],第二行内,years和dear押韵【ia】,第三行内,gracious和appears押 韵【s】.每一诗行由不同的音步组成,白诗中音步为五音步,每一音步由轻重格组成,标注如下: ?徐志摩:《白朗宁夫人的情诗》,《新月》第164页,1928年第1期. l72 I,thought/”once/’howTheo/’ritus/had,sung/ Ofthe,sweet/’years/,the,dear/and,wished/for,years,/ Who,each/’onein/a,gra/cious,hand/’appears/ To,bear/a,gift/for,mortals,/,oldor/!young;/ And,as/I,usedit/inhis/an,tique/,tongue,/ I,saw,/in,gra/dual,vision/”through/my,tears,/ The,sweet,/”sadyears/the,me/lan,choly/!years,/ ,Thoseof/my,own/,life,who/by,turns/had,flung/ A,shadow/’acrossme/.,Straightway/I,was/,ware./ SO,weeping/,,howa/,mystic/’Shape/did,move/ Be,hind/me,/and,drewme/’backward/bythe,hair/ AndA,voice/,said/in,mastery,/whileI/!strove/ “,Guessnow/who,holds/,thee?”,Death”/I,said./But.,there”/ The,silver/!answer/’rang/,”Not,Death./but,Love.”/ 参学2011?1 再看看译诗的音尺,以二字或三字五音尺为基准,诵读起来节奏感非 常强,似海浪般汹涌起伏,达到听觉上的 享受: 我想起}昔年}郧位}希嫱的i诗, 唱着/流年的/歌儿/——可爱的/流年/, 渴望/中的/流年,/一个个的/宛然/ 都/手执着/颁送给/世人的/礼品/: 我/沉吟着/诗人的/古调,/我不禁/ 泪眼/发花了/,于是/我渐渐/看见/ 那温柔/凄切的/流年,/酸苦的/流年/, 我自己的/流年/,轮流/掷着/暗影/, 掠过/我的/身边./马上/我就哭起来? 载呗f知遭|奄一个秘的|摸椿| 柱背后}隹的{头往后 正在/挣扎的/当儿,/我听见/好像/ 一 |磺|谁|凝亳慷|.撩撩, “死,”/我说./”不是死,/是爱,”/~ifW. 译诗除了显示其外在形式上的节奏之外,还通过运用汉语词语之间的张力,表达情感起伏的内在变化,形 成诗歌的内在节奏.女诗人的十四行诗情感丰富,作为献给诗人丈夫罗伯特?白朗宁的私人礼物,白朗宁称 赞她不但给了他一份无价的礼物,而且给人类创造了一种独一的至宝.闻一多不仅把情感视为诗歌的”真精 神”和”灵魂”,而且还论述了诗的感情和诗美的关系.他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所以能 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 徐志摩在《新月》上称赞白朗宁夫人的诗作: ?徐志摩:《白朗宁夫人的情诗》,《新月》第162页,1928年第1期. ?闻一多:《冬夜评论》,《闻一多全集》第2卷第6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论萄)一多钓译祷173 格律最谨严的,最适宜于表现深沉的盘旋的情绪.像是山风,像是海潮,它的是圆浑的有回响的 音声,在能手中它是一双完全的弦琴,它有最激昂的高音,也有最呜咽的幽声. 白朗宁夫人的44首十四行诗,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她过去爱情的经历和对爱情的独特体验,描写了她最早对爱情的怀疑, 内心的自卑和后来爱情带给她的惊喜和欢乐,诗人反复吟唱”爱情”和”死亡”,以示爱情的巨大力量.以第一 首诗歌为例,女诗人在诗歌的开头,借用古希腊真纯乐观的诗人,表达自己获得爱情后快乐的心情,但转眼又 想起她自己的”酸苦的流年”,与古希腊诗人的”可爱的流年”形成强烈的对比,正当她为自己不幸的遭遇垂泪 伤神之际,爱情以不可阻挡的汹涌气势降临到她身上,”在背后揪住头发往后拽”,让她欲生欲死,诗人用’’’陕乐 一 悲伤一快乐”波浪形的情感变化让诗歌充满了强悍的生命力. 虽然闻一多尽力还原十四行英诗外在的结构特征,但由于中英文诗歌属于不同的语体,作为跨文化的译 者,为了传递诗歌的内在诗昧,适当的调整是译者经常采取的翻译策 略.从字面意思考察,闻一多对每一行英 诗基本上严格按照对应的意义进行直译,但对白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进行了重新整合,也对个别地方作了适 当调整.例如:白诗第一句提到的”Theoritus”,根据同期《新月》徐志摩《白朗宁的情诗》一文,徐认为白夫人提 到的那位”Theoritus是古希腊的一位诗人,该文化里最迟开的一朵鲜花,他是一个真纯乐观的诗人,在他的诗 里永远映照着和暖的阳光,回响着健康的笑声.”.闻将这位诗人译为”那位希腊诗人”,将具体的概念笼统化, 读者如果不借助注释或其他方式的解释,就较难直接领会原诗的意味,如果能直译为”希腊诗人梯奥克主德 斯”,读者更易理解其准确涵义.显然,闻氏如此译法估计更多地考虑到与第四行诗歌的韵脚”ren”与”pin”押 韵,符合格律诗的音韵之美.同样,白诗第三行中,”mortals,old,young” 特指面临死亡的人,老人和年轻人,为 了达到简约之美,闻氏译为”世人”,和本行中”礼品”形成对应的音步,这种译法堪称精妙.译诗第四行的”我 不禁”,实际上是译者的创造,目的是为了和上一行最后一个”品”字押韵,这样灵活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原诗 中最后一行的”silveranswerrang”被闻氏挪译在上一行,更明显易懂,并且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二,诗情之浓 “爱情”与”死亡”是西方诗歌的两大主题,”十四行诗”又大多以表达 爱情为主,白朗宁夫人在英国诗歌史 上尤以”十四行诗”见长. 下面是组诗第二首: II(二) BUTonlythreeinallGod’Suniverse Haveheardthiswordthouhastsaid—Himself, Theespeakingandmelistening!Andreplied 可是在上帝的全宇宙里,总共 beside只有三个人听见了你那句话—— OneofUS’’’’thatwasGod.????一andlaidthecurse Seaorklyonmyeyelid,astoamerce Mysightfromseeingthee,thatifIhaddied, Thedeateweights,placedthere,wouldhavesignified Lessabsoluteexclusion.”Nay”isworse FromGodthanfromothers,0myfriend! MencouldnotpartUSwiththeirworldlyjars NortheseaschangeHS,northetempestsbend; 除了讲话的你,听话的我,便是他一一 上帝自己!并且我们三个人之中, 还有一个答话的……那话来得可凶 诅得我一阵昏迷,一阵的眼花,… 我瞎了,看不见你了,……那一刹那 的隔绝,真比”死”还要严重. 因为上帝一声”不行比谁都厉害! 尘世的倾轧捣不毁我们的亲昵, 风雷不能屈挠我们,海洋不能更改, ??徐志摩:《白朗宁夫人的情诗》,《新月》第163,164,165页,1928年第1期. 174 Ourhandswouldtouchforallthemountain—bars AndheavenbeingrolledbetweenUSattheend. WeshouldbutVOWthefasteaforthestars 击知2011?1 我们的手伸向峻岭,互相提携, 临了,天空若滚到我们中间来, 我们为星辰起誓,还要更加激烈. 在这首诗的开篇,诗人将她绝世的爱情置于空旷博大的宇宙之中,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只有上帝和爱情的 存在,当爱情受到上帝”不行”的否定后,诗人感觉到自己生命即将枯萎,”昏迷”,”眼花”,”比死还严重”……, 死亡会接踵到来.女诗人创造了”上帝”这个代表世俗力量的意象,不同于传统信仰中拯救人类的上帝,他横 亘于她和她tl,爱的人之间,阻隔他们之间的情爱.但爱情是她的生命, 她必须坚强地去抗争,去奋斗.因此, 她立下了坚贞的誓言”风雷不能屈挠,海洋不能更改,我们的手伸向峻岭,互相提携,为星辰起誓,……风雷”, “海洋”和”峻岭”,”星辰”等诗歌意象隐喻了爱情遇到的艰难险阻,和诗人无比坚贞的信念. 闻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词将原英诗的诗情,诗骨都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但有些地方的翻译仍然值得探讨. 原英诗的题目按照字面意思应该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因为”葡萄牙人”是诗人丈夫对诗人的爱称,但 闻一多先生译为”白朗宁夫人的情诗”,如果按照严复”信达雅”的翻译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此译文恐怕值得商榷.但闻诗清 楚地表达了十四行诗的爱情主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新诗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十四行 诗体还没有大量译介引入到中国,读者对十四行诗还处于陌生的认识层面,所以,我认为闻的译法虽然消弱了 原诗的诗味,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白诗第二首中,首行首词使用的是转折词”BUT(但是)”,并使用大写字母,强调第二首与前一首诗歌结尾 意义的转折,暗示了她内心对自己获得爱情真实性的怀疑.闻的译诗只能应用相对应的转折词”可是”,失去 了原诗的强调功能.第九行的行末,”O,Myfriend!(哦,我的朋友!)”是诗人情感上的又一次转折,用”哦, 我的朋友”对”上帝”进行挑战,向爱神发誓表决.闻的译诗没有能将此情感忠实地表达出来.此诗倒数第二 行原文”AndheavenbeingrolledbetweenUSattheend.”,闻翻译为”临了,天空若滚到我们中间来”,有悖于英文 原意,该英文诗句是被动语态,大意是”最后,天空被我们征服”,表达了诗人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如果按闻 所翻译的”天空滚到我们中间来”,天空成为主宰诗人命运的主体,仍然阻隔诗人的爱情,抹去了爱情可以征服 一 切的强大力量. 总的来说,闻一多对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的翻译是成功的,无论按照严复”信达雅”的标准,还是后来傅雷 先生提出的”传神论”或者是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闻的译诗从内容和形式上讲与原英诗都比较贴近,将诗 意,诗情用合适对应的语词准确地表达出来,为中国新诗体十四行诗的建构和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对中国30年代”新月派”诗歌格律化,诗歌”三美”的主张等起到了进一步阐释的作用.当然,诗歌的 翻译具有艰巨性,不仅是语言和文化层面的转换,译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也决定着译诗的成败,所以 难免出现异议,但闻的译诗基本上把握住了原诗歌的诗味,诗情,诗思,无疑为中国新诗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3代文学专业2008级博士生/武汉大学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涂险峰
本文档为【【word】 论闻一多的译诗——以翻译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