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4个字。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4个字。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了解《绝句》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师读:(课件出示2)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学生自由朗读。简介作者。(课件出示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设计意图】读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课件出示4)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4.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5:生字)rónɡyànyuānyānɡ融燕鸳鸯(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课件出示6)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7)融燕鸳鸯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隔——融”“怨——鸳”“央——鸯”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鸳”上面的左面不要多写一横。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  (1)迟日江山丽从第一句诗中能不能感觉到春天来了?迟日:春天的太阳。  (课件出示8:)“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什么样啊?(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指名读——范读——齐读) (2)春风花草香,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和)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我闻到了香味。)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指名读)  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  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谁想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3)泥融飞燕子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结合诗句)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  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高兴、快乐、激动)读出来!  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读! (4)沙暖睡鸳鸯。嘘——看,那是谁呀?(课件出示9: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睡着了吧?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指名读——再读!)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再读。(指名读——齐读) (4)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10:)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  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课件出示11)         绝句          绝句         杜甫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江碧鸟逾白,       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青花欲燃。       窗含西岭千秋雪,     今春看又过,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何日是归年。         七绝           五绝  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12)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绝句》)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6.自由读,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教师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13)(1)画:画一幅图画,用自己的情感认真地描绘出春天无与伦比的美丽。(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融化(rónɡróu)燕子(yānyàn)鸳(yuānyān)鸯(yānɡiānɡ)2.默写古诗《绝句》。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1.rónɡ√yàn√yuān√yānɡ√2.默写《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依偎着一双双的鸳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题 燕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散、杆”,会写“拂、集”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 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散、杆”,会写“拂、集”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燕子)。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燕子的?(2)本文写出了小燕子的什么特征?(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小燕子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吹拂聚拢形成横掠飞倦伶俐荡漾闲散纤细木杆几痕翼尖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多音字“散杆”的读音:“散”在这里读“săn”,另外还有一个读音“sàn”,组词为“分散”;“杆”在文中读“gān”,还有一个读音是“găn”,组词为“一杆枪”。5.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拂集聚形添稻掠沾倦闲纤嫩痕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凑”,翘舌音“沾”,前鼻音“沾、倦、闲、纤、痕”,后鼻音“形”。(2)学生写生字。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拂聚凑纤沾倦痕(2)熟字比较。如:彩一形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聚”——下面的部分不是“禾”。“倦”——左窄右宽,注意右下部分是横折钩,竖弯钩,不是“巳”字。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伶俐:聪明、灵活。闲散:清闲而又无管束,本文指燕子悠闲的样子。旷亮无比:形容天空空阔而明朗。波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1自然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第3自然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第4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板书:外形、赶来、飞行、停歇。)4.看图对照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设计意图: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春天里小燕子的伶俐可爱,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整体把握,抓住燕子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从燕子外形、赶来、飞行、停歇等方面想象燕子的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姿态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2.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吹拂聚拢形成横掠偶尔飞倦伶俐荡漾闲散纤细木杆几痕翼尖2.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伶俐可爱,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燕子的可爱。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1.看图学习第。(1)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2)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板书:羽毛、、尾巴、翅膀。)(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2.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1)看图,口述燕子活动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述“烂漫无比的春天”?(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讨论并板书:细雨、轻风、柔柳、青草、绿叶、鲜花)(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8)“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对比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如毛的细雨”,形容雨点很细小,这是春雨的特点。“轻风微微吹拂着”,是说春天的风轻轻地吹动象抚摸着人一样。“千条万条的柔柳”,写出了柳丝的姿态是那样的美;写出子柳丝的枝条是千万条;“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比喻句以动写静,描绘出春天里树木茂盛,花草繁多,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4)填空:(课件出示9)那么()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的图画中,为春光( )了许多生趣。(“伶俐可爱”“光彩夺目”等修饰语的运用,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板书:加入、平添、生趣)(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看图学习第3自然段。(1)看图,说说燕子是怎样飞行的。(2)指名朗读课文,哪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斜、横掠、沾、荡漾”等词语突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板书:斜、横掠、叽、沾、荡漾)(2)比较句子:(课件出示10)“燕子在天空里掠过,由这边飞到了那边。”“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把这两个个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课文中的句子除突出燕子飞行的特点之外,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阳光、稻田、柳树。这样把燕子和春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写,进一步说明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4)指导朗读这一段。4.看图学习第4自然段。(1)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2)引导学生讨论“落、痕”等几个词的用法。(“落”字写出燕子的轻巧。“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这两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讨论中随时板书:落、痕、停。)(3)指导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句子,体会使用修饰语的好处。激励学生学会使用修饰语,喜欢使用修饰语。】【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指导背诵,写作训练。(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3.请写一段话,抓住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注意使用恰当的修饰语。(课件出示11)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2燕子外形: 羽毛 翅膀 尾巴 (静)赶来: 细雨 微风 柳丝 青草 绿叶 鲜花-春光 (静)赶来 加入 平添 -生趣 (动)飞行: 斜  横掠 叽 沾 荡漾 -轻快 (动)停歇: 落 痕 停 (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习描写燕子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特点的词语,体会燕子的伶俐、可爱。在学习燕子飞行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轻快灵活,是一个飞行的能手,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抓住“斜”、“横掠”、“沾”等动词。修饰语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设计两次对比句子,看看带有大量修饰语的句子于不带修饰语句子的区别,从而体会修饰语在遣词造句中,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燕子的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写作背景】《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伶俐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1917年,靠亲友帮助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读书,毕业后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年11月,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后,长期主编《小说月报》,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并致力于翻译介绍苏联等外国文学作品。他在1921年写的《文学的统一观》,是我国最早从理论上提倡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篇论文。他在同年写的《整理中国文学的建议》,是我国最早从理论上提出运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文学遗产的论文。他撰写的80来万字的巨着《文学大纲》,可以说是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郑振铎在30年代出版的70万字的巨着《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解放前国内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专着。同时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也是我国第一本民间文学史,而且迄今尚无可以替代之书。  郑振铎在文学以外的文化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令人钦佩的。40年代主编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等都是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巨大贡献。他50年代编选的《中国古代木刻画选》《宋人画选》等,在80年代数次荣获国际最美图书奖。  解放后,郑振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10月17日,在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逝世。【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的故乡在北方,北方色玄,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汉字的“燕”是特指家燕。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食物为昆虫。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其他资料】关于描写燕子的古诗词1.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咏燕》张九龄  2.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村舍燕》杜牧  3.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燕》李中  4.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寄怀》步非烟  5.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 ——《空梁落燕泥》顾况  6.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双燕》杜甫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一圈(quānjuàn)闲散(sànsăn)木杆(ɡǎnɡān)掠过(nüèlüè)羽翼(yìjì)纤细(xiānqiān)二、先辨字,再组词。伶掠沾幅玲惊钻福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段落品析一身(  )的羽毛,一双(   )的尾巴,一对(  )的翅膀,凑成了那样(      )的小燕子。  2.这段话的描写顺序是从()到()又到(),依次写了燕子的()、()、(),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特点。思维创新大拓展四、你喜欢哪些植物呢?为什么?写出来,并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我喜欢,因为它很。参考答案一、quānsănɡānlüèyìxiān圈散杆掠翼纤二、伶伶俐掠掠过沾沾水幅一幅玲玲珑惊惊讶钻钻石福福气三、1.乌黑剪刀似轻快有力可爱的活泼2.整体部分整体羽毛尾巴翅膀可爱活泼四、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就是水仙花了,因为它清香典雅,有许多雅号,如:凌波仙子、雅蒜……是世界名花之一。水仙花开放时的样子可美了:郁郁葱葱的叶丛中,挺立着十几株叶茎。每株叶茎上端对称的绽放着一朵朵花朵。洁白的六片花瓣前后两层围着金黄色的花蕊,像一群群芭蕾少女在翩翩起舞。花蕊中心有六根蕊叶,蕊叶上沾满了点点花粉,等待着风把它传播到天涯海角。它宁静大气,不妖不艳,吐着淡淡的清香。六瓣六蕊,六六大顺,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                  课题 荷花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挨蓬”等5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挨、蓬”等5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板书:荷花)   2.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3.让我们一起到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2:荷花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3:出示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花瓣儿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多音字“挨”的读音:“挨”在这里读“āi”,另外还有一个读音,一个是“ái”,组词为“挨打”。另外读好卷舌音“花瓣儿”。4.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瓣蓬胀裂姿势仿佛微翩随蹈止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姿、随”,翘舌音“止、胀、势”,前鼻音“瓣”,后鼻音“蓬、仿”。(2)学生写生字。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瓣蹈蓬胀裂姿势仿佛(2)熟字比较。如:瓣一辨裂一烈拂一佛正一止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瓣”——左边“辛”最后一笔是撇。“势”——上宽下窄,上面是“执”。“佛”——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笔顺是横折、橫、竖折折钩、撇、竖。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6:出示词语解释)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板书: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5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荷花的美,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内容 3荷花  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美好,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不足之处:如何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放,放多少,扶,扶多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来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8)挨挨挤挤莲蓬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花瓣儿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仿佛花骨朵儿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板书:一……就……) (2)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跑去,说明了什么呢?(对荷花的喜爱)(板书:赶紧跑) 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有谁喜欢荷叶的句子,请读一读。(课件出示9)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板书:挤挤挨挨碧绿大圆盘) (3)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0)“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课件出示11)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板书:冒)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课件展示12: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课件出示13)解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14图片: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板书: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全开的呢?(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将开的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15)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4、5自然段:  (1)看到这么千姿百态的荷花,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4、5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板书: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设计意图:利用换词法、动作表演法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件展示,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词语的能力。】【设计意图:画一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现出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训练了绘画能力,实现了跨学科综合学习。】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小练笔:仿照文中第2自然段,写写你最喜欢的花的不同姿态。(课件出示16)   板书内容 3荷花闻到花香: 一……就…… 赶紧跑观赏花姿荷叶: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荷花:冒出来----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幻化荷花: 翩翩起舞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教师引导学生用换词法、表演法、想象写话法,最后课件展示图片,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不足之处: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一至3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写作背景】《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0-05-14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