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举报
开通vip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礴‘。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刘 绪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副教授 ) 赵福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副研究馆 员)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 现 , 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 有力的证据 , 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 认同 . 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 理想最典型的遗址 , 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 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 ,显然 ,对该遗 址西周文化遗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 义 。 以往对琉瑞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认识主 要根据两部分发掘材料 , 一是 1 9 6 2 年对居...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礴‘。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刘 绪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副教授 ) 赵福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副研究馆 员)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 现 , 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 有力的证据 , 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 认同 . 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 理想最典型的遗址 , 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 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 ,显然 ,对该遗 址西周文化遗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 义 。 以往对琉瑞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认识主 要根据两部分发掘材料 , 一是 1 9 6 2 年对居址 小规模试掘的材料 ¹ ; 二是 19 7 3年以来对包 括燕侯在内的燕国墓地的发掘材料º 。 由于 其文化面貌未能充分体现 , 因而对西周燕文 化的认识很不全面 。 19 9 5 年对琉璃河遗址的 发掘弥补了过去的缺失 » , 一大批居住址的 材料不仅使我们较全面地认识到西周时期燕 文化的面貌 , 同时也为深人探讨燕文化与其 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依初步整理得知 , 琉璃河遗址西周时期 居址遗存明显分为早晚两期 , 此点突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在陶器特征上 。 早期陶器夹砂陶占 65 % 以 上 , 泥质陶占 30 %左右 。红褐陶较多 , 约占 20 % 。纹饰中以绳纹为主 , 占 70 %以上 , 其中 交错绳纹多见 , 并有一定数 t 细绳纹和旋断 绳纹 。其次是素面陶 , 占 15 %左右 。早期陶器 . 3 4 · 种类多 , 即使同种器物亦往往有多种形态 。常 见的器物有属 、篮 、瓮 、罐 、盆 、抓等 , 还有少量 鼎 、瓶 、壶 、豆等 。这些器物的特征如下 。 幕 形态最为多样 , 大别之有三类 , 一类 与殷墟第四期无足根分档属相似 , 即《19 9 5 年琉璃河周代居址发掘简报 )}( 以下简称《简 报 ))) 所称袋足扁¼ 。此类幕体形一致 , 仅唇部 少有区别 , 多数为方唇上翻 , 与殷墟四期者近 同 ; 少数为圆唇内叠 , 呈倒勾状 , 这种特征见 于本期多种器物唇部 。绳纹一般偏粗 , 根据对 部分单位的统计 ,此类高约占全部属的 1/ 2 。 第二类是联档赢 ,这类扁的形态不完全相同 , 可分两型 , 其一是弧档 , 锥足 , 《简报 》称为 C 型 , 与中原地区西周早期流行的弧档高相类 , 唯瘪档少见 , 唇部多圆而 内叠 , 呈倒勾状 , 绳 纹多交错压印 , 锥足上的绳纹往往呈横向或 螺旋状 , 这种弧档赢多为灰褐色 。其二是弧档 近平 , 多为柱足 , 即所谓中原地区西周时期流 行的仿铜鼠 , 不过 , 这种两在中原西部尤其是 洛阳以西均饰绳纹 , 而琉璃河遗址除有绳纹 者外 (如《简报 》A 型 ) , 还常见素面者 。素面 仿铜幕多夹近似云母或蚌末的物质 (待测 定 ) , 部分器表呈银灰色 。在各类扁中这种仿 铜尾体形最小 , 与中原地区所见同类扁相 比 , 大小相若 。第二类鼠数量亦较多 。第三类是高 领扁 , 数量较少 。这类扁体形大 , 直 口或微侈 , 高领 , 高档 , 长袋足 , 实足部粗大 。多夹云母或 今 , 协 . 蚌末 , 且多呈灰褐或红褐色 , 少数为紫褐色 。 三空足分别模制后再对接在一起 , 实足后安 。 通体饰僵硬的交错绳纹 , 有的形若方格 , 口部 有一周与唇平齐的宽堆纹 。 篮 早期篮形态单一 , 多泥质灰色 , 制作 较精 。敞口 ,厚唇 , 鼓腹 。腹上多饰细绳纹并加 波折状三角划纹 , 有的在器内折沿处饰一道 旋纹 , 其特征与殷墟晚期者很难区分 。 瓮 依器体大小分为两类 , 大体瓮即《简 报》所称直领瓮 , 是最大的器物之一 , 很难复 原 。小 口 ,平唇内勾 , 直领 , 广肩 , 深腹 。肩与腹 上饰绳纹 , 折肩处饰一周附加堆纹 , 堆纹上又 压印绳纹 。相同的堆纹有时在腹部附加几周 。 小体类即《简报 》所称小 口瓮 。与多数器物相 比 , 小体瓮器体并不算小 , 乃属偏大之器 。 小 体瓮为小口 , 广肩 。多数领较高 , 侈 口 。有夹砂 和泥质之别 。夹砂者有的为圆唇 , 有的圆 唇 内益 。肩与腹上饰绳纹 , 其中大部分还加饰多 道旋纹 。泥质者比夹砂者制作精细 , 纹饰多 样 , 依肩部纹饰看有以下四种 , 其一饰绳 纹 , 其二饰旋纹 , 其三饰绳纹带和素面带 , 间以旋 纹 , 其四绳纹上加饰波折状双线划纹 , 有的将 双线内绳纹抹去 。有些小体瓮的肩部还安两 个厚三角形竖耳 。 峨 体小于瓮 , 口径与腹径之比大于瓮 。 侈口 , 卷沿 , 多为圆方唇 。饰绳纹 。 盆 与部分抓形制相同 , 若不看底则难 以区分 . 依口唇特征分为两类 , 一类侈 口 , 圆 唇内处 , 呈倒勾状 , 多为折沿 。上腹饰绳纹 , 或 加饰旋纹 , 下腹为素面 . 另一类侈口 , 方唇 , 多 为卷沿 。腹上 、下均饰绳纹 , 或在上腹加饰一 周凹状压印纹 。 抓 除与盆形体相同者外 , 还有一种腹 部较瘦 , 通体饰绳纹 , 领部饰一周附加堆纹 。 无论何种形制的欲 , 能底多为 4 或 3 个三角 形孔 , 也有的为大圆单孔 。 掀 多数体较小 , 与平底柱足扁相当 。圈 底或 . 底近平 , 柱足 。素面 , 或底部存有绳纹 , 大郁分在腹部相间贴塑 圈乳钉和扉棱各三 . 拜劝河通棋酉周燕文化的毯丛望 个 , 扉与足相对 。夹云母或蚌片 , 不少 呈银灰 色 。 颇 为数很少 , 夹砂 , 多为褐色 , 饰绳纹 。 口部与腰外多有一周堆纹 , 算托或有或无 。 壶 口甚小 , 圆方唇 , 颈较长 , 圆鼓腹 , 颈 腹间有对称环状双耳 。 口部素面 , 腹部多饰交 错绳纹 。数量少 。 豆 弧盘 , 粗把 , 素面 。形与中原地 区西 周早期者相同 , 少见 。 与早期陶器相 比 , 晚期夹砂 陶增 多 , 占 8 0 % 以上 , 泥质陶相应减少 。灰陶增加而褐陶 减少 。在纹饰中交错绳纹和旋断绳纹也 没有 早期多 。器物种类较早期单调 , 即使同类器 物 , 其形制也没有早期复杂 。主要器物的特征 如下 。 扁 早期所见的三类昂 , 晚期只有两类 , 即第一 、二类 , 第三类高领尾不见 。在一 、二类 幕中 , 又以第一类为主 , 第二类很少 。第一类 的形制基本同早期 , 唯沿面有多道旋纹 , 矮档 由分档变为弧挡 。 篮 有两种形制 , 一种为喇叭状大敞口 , 薄唇 , 瘦腹 , 高圈足 。腹部往往有两道旋纹 。 《简报》称为 A 型 . 式 , 根据墓葬陶篮的排 比 , 可知本式笼 已接近 A 型篮的最晚形态 , 与《简报 》A 型 I 式篮相比有很大变化 , 其间 尚有缺环 。另一种为敛 口笠 , 《简报》称为 B 型 。这种篮制作较精 , 特征一致 , 均为敛 口 , 鼓 腹 , 圈足较矮 。腹部多饰瓦纹 ,属仿铜陶器 。晚 期出一种器盖 , 制作亦较精细 , 盖面亦饰瓦 纹 , 直径与敛 口篮的口径相当 , 二者应相配使 用 。 瓮 数量减少 , 高领大体类不见 , 小体类 领较矮 。纹饰不及早期复杂 , 以绳纹为主 。 盆 未见完整器 , 依 口部特征来看 , 沿面 多有一或数道旋纹 。 饭 未见完整器 , 底上穿孔不同于早期 , 为中部一圆孔 , 其外围一周 (或两周 )小圆孔 或梭形孔 。 豆 数量仍不多 , 但比早期有所增加 。个 . 3 5 . 丈物 · 1 9 9 7 年 苹 4 期 体一般比早期稍大 , 盘与把分界 明显 , 把较 细 , 中部多有一道凸棱 。 上述表明 , 琉瑞河周代居址早晚两期遗 存有着较大变化 。早期遗存陶器种类繁多 , 文 化因素复杂 ,诚如《简报》所言 , 既有强烈的周 文化作风 , 如为数较多的联档赢 ;又有浓厚的 商文化气息 , 如无足根分档袋足扁 、侈口厚唇 篮等 。还有一定数t 当地土著文化成分 , 如高 领两 、小口瓮等 . 这三种因素的器物在诸多单 位共存 , 而未见一处某一种因素器物单独存 在的单位 。在器物局部特征方面 , 同一风格的 特征往往见于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上 , 如唇 部内盈呈倒勾状的作风 , 见于三种文化因素 多种器物 ;唇部上翻之两 口既见于商式分档 两 , 又见于周式联档腻 , 交错住硬的绳纹既见 于周式联档两 , 又见于土著高领扇 , 等等。反 映了时代的共性 , 说明三者为同时期文化遗 存 , 而非不同时期文化遗存之混合。由于上述 形态的联档两除在关中地区可早到商代 (即 先周文化 )之外 , 在其他地区均属周代 , 所以 琉璃河居址早期遗存属周代无疑 , 这恰与姬 姓燕国分封的史实相合 。至于早期遗存相当 于周代什么时候 , 以下三条理由证明相当于 西周早期 , 其年代上限可达周初 。 第一 , 商文化因素的器物与殷墟晚期同 类器物特征非常接近 , 若无周文化因素共存 , 则很难断定年代属商还是属周 。如方唇上翻 , 绳纹较粗的分档袋足两 ,厚唇侈口 ,绳纹上加 饰三角划纹 , 内壁近 口处有一道旋纹之篮等 , 是殷城三 、四期常见的器物 ,说明琉璃河居址 早期遗存的年代应与殷墟晚期紧密相衔 . 第二 , 土著文化因素的器物有些方面与 围坊三期文化的器物接近 , 如夹蚌末红褐陶 , 僵硬的交错绳纹 , 口外饰堆纹的尾等 。围坊三 期文化是京津地区商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 这些相同的因素表明二者有密切联系 , 在年 代上亦不会相去太远 。 · 3 6 · 第三 , 早期器物中有些器物见于本遗址 西周早期燕国墓葬中 , 而这些墓葬中还出有 年 代 较 明 确 的 青 铜 器 , 如 《简 报 》中 G llH 3 3A 型联档尾与 IM 5 3 之潇相同 ; 《简 报》中 G llT 2 6 o 3¼ 之 A 型 I 式篮与 1 M 5 2 之笠相同等½ , 而 1 M 53 和 M 52 均属西周早 期 。特别是 M 52 还出多件有 “愿侯”铭文的铜 器 , 有人曾定为康王时 ¾ , 实则还可提早 . 另 外 , 《简报》中 G n H 33 之 A 型联档毫和 陶 鼎 , 与白浮 M 3 所出陶幕和 陶鼎相同 , 白浮 M 3 亦属西周早期¿ 。 琉璃河周代居址晚期遗存的陶器远没有 早期复杂 , 文化因素单一 。有不少器物是中原 地区西周中晚期常见的器物 , 如小体平档尾 、 把上有凸棱的豆 、 敛 口瓦纹篮等 , 还有的器 物则流行于中原部分地区 , 如为数较多的无 足根袋足属 , 主要见于洛阳以东地区 。 此种 腻虽源自商文化 , 但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 中已融入了周文化的制法 , 在西周中晚期大 部分为联档 , 沿面有多道旋纹 。 其他一些器 物虽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相同 , 但亦受到后者 一定影响 , 如多孔能等 。 不难看出 , 本阶段 与中原地区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 其年代亦不 晚于西周 。 至于确切年代为何时 , 考虑到与 居址早期遗存差别较大 , 多种器物变化突然 , 二者之间当有一定缺环 。结合本遗址墓葬的 分期排比 , 我们认为居址晚期遗存的确切年 代应属西周晚期 。 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 , 制陶术自二里头文 化开始走向下坡路以来 , 周代已步入尾声 , 到 秦汉时期已基本上从人 们必备的日用器物 (如炊器 )中退出 。在这一过程中 , 周代的步伐 似乎走得更快 , 仅就器物种类而言 , 西周早期 普遍较多 (当然不多于夏商 ) , 往后则越来越 少 , 琉璃河居址陶器的演变规律亦与此相符 。 弃 心 根据以往的调查 , 琉璃河周代遗址包括 徊城 、刘李店 、董家林 、黄土坡 、立教 、庄头等 璐 . 子 . 六个彼此相邻的自然村 , 约东西长 3 . 5 、南北 宽 1 . 5 公里À 。 19 9 5 年发掘期间 , 我们再次对 该遗址进行了调查 , 从地表遗物和断面堆积 的分布来看 , 居址内涵最丰富之处位于董家 林和刘李店一带 , 即董家林古城及其以西部 分地段 , 其他地方堆积较少 。就各时期遗存而 言 , 上述西周早期遗存分布最为普遍 , 不仅在 董家林古城内大量存在 , 而且还见于刘李店 、 立教和庄头等地 。其次是西周晚期遗存 , 主要 见于董家林古城及刘李店村东一带 , 它地少 见 。此外 , 该遗址还有少量战国遗存 。墓葬比 较集中地分布在古城城外东南部黄土坡村 , 另外在古城内 、立教 、刘李店和齐家坟也有零 星发现 Á 。这些墓葬大部分属西周早期 , 西周 中晚期者相对较少 。 居址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董家林古城 , 这 是现知西周时期两座有城垣的古城之一 。该 城始建年代和使用年代的确定直接涉及到燕 国都邑的迁徙 , 是燕国历史中的大事 。对此 , 已有学者论及 。关于该城的始建年代 , 有两种 意见 , 一种认为“最迟不应晚于商末” ; 另一 种认为属西周早期。 。 19 9 5 年在解剖东北部 城垣的发掘中 , 于夯土内获得少量陶片 , 其中 特征较明显者亦属西周早期 , 如《简报》图一 二 , 7 、 1 1 , 这和过去的发现是 一致的。 。说明 城垣的始建年代不早于周初 。由于城垣被 76 城 M l 打破 , 而 76 城 M l 所出陶其与黄土坡 1 M 52 相同 , M 52 又被大家一致判定为西 周早期 , 所以该城的始建年代不晚于西周早 期 , 很可能属于周初 。可知后一种意见是正确 的 。这里还应指出的是 , 琉璃河遗址虽经多次 调查和发掘 , 但周代以前的文化遗存 ,仅在城 址 以外发现极少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和 个别灰坑 。 95 年的工作在这方面亦特别留 意 , 结果仍无新的发现 。据此推测该遗址在周 代以前除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有少量居民活 动之外 , 其他时期无人居处 。夏家店下层文化 的下限年代不晚于殷墟第一期 , 而琉璃河遗 址的X 家店下层墓早于殷墟第一期 , 这表明 . 璐月河通址西周燕文化的断认识 在相当于 殷墟第一 (或更早 ) 至四期的商时 期 , 这里当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原野 , 周初燕国 城垣的兴建第一次给这里带来繁荣 。如果认 为董家林古城始建于商代晚期 , 显然与考古 发现不符 。 关于该城的使用及废弃年代 , 有学者根 据城内西周晚期遗物的大量存在 , 认为应在 西周末年。 。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涉及到对该 城性质的认识 , 因为作为国都之都城自有其 使用和废止年代 , 可当国都迁去不再作为都 城时 , 只要城内尚有居民居住 , 城垣等设施就 可能被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 然后才彻底废弃 。 在探讨任何一座城址的使用和废弃年代时 , 这两个方面都必须考虑到 。根据琉璃河遗址 周代遗存的存在状况 , 认为董家林古城彻底 废弃于西周末年是合适的 , 因为该遗址西周 晚期遗存尚较多 , 其后突然减少甚至消失 , 只 有零星战国时期遗存 。但作为都城的废止年 代是否为西周末年 , 目前尚难论断 。我们只能 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初步推测 。 琉璃河遗址被认为是西周燕国都城的根 据主要是古城和燕侯墓地的存在 。 19 9 5 年的 发掘又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 , 在西周早期层 位中发现 了筒瓦和陶范 , 这两种遗物都不是 一般周代遗址所具有的 , 西周早期简瓦的发 现在全国没有几处 , 主要见于伴镐遗址及其 周原等地 。筒瓦的发现说明这里有规模可观 的大型宫殿式建筑 , 其拥有者应该是死后葬 在城外的燕侯 。陶范的发现说明这里还有铸 铜作坊 , 考古发现证明 , 在夏商周时期的遗址 中 , 凡有铸铜作坊者大多是都城所在 。琉璃河 遗址也应如此 。 燕都到底废止于何时 , 已获资料有以下 几点值得注意 。 第一 , 居址中西周早期遗存分布广 ,堆积 厚 , 内涵丰富 , 相对而言西周中晚期遗存较 少 。 第二 , 居址中与都城有关的重要发现如 上述简瓦和陶范等均属西周早期 , 中晚期还 . 3 7 . 丈物 · 1 9 9 7 年 第 4 期 未发现 。 第三 , 95 年在解剖东北部城垣的发掘中 于城垣蓦部发现一排水沟(G l) , 沟内出有少 t 陶片 , 时代可辨者均属西周早期 , 如《简报》 图一二 , 9 、 1 0 、 1 2 , 未见中晚期遗物 。发掘证明 此排水沟是城垣的一部分设施 , 其使用年代 为西周早期 。虽然这一发现并不能作为断定 城垣使用年代下限的证据 , 但该排水沟在西 周中晚期废而不用的原因亦应作出合理的解 释 。在以往对城垣的多处发掘中 , 发现较多西 周晚期灰坑打破城垣 , 而西周早期灰坑打破 城垣的现象很少 , 这也应有其发生的原因。排 水沟的废弃与晚期灰坑对城垣的较多打破似 有内在联系 。 第四 , 在已发现的各类墓葬中 , 西周早期 墓为数最多 , 据《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以下 简称《墓地 》)对 70 年代所掘 60 余座墓的分 期统计 , 西周早期墓占半数以上 。这与居址早 期遗存丰富 , 中晚期遗存相对较少的状况相 一致 。 第五 , 已发掘的所有出青铜礼器的墓葬 绝大多数属西周早期 , 包括燕侯墓在内。只有 个别基可晚至中期前半 , 西周晚期未见青铜 礼器基 . 以上诸点表明 , 与都城有关的发现基本 都属西周早期 , 最晚可至中期前半 , 其后缺少 类似发现 , 因此 , 我们可初步认为 , 琉璃河遗 址作为燕国都城主要属西周早期 , 其废止年 代当在早中期之交或稍晚 。这是据现有资料 作出的推测 , 是否正确有待今后的考古发现 证实 。 在对西周诸侯国遗址的考古发掘中 , 获 得诸侯及其以下各种级别墓葬的遗址为数不 多 , 过去有辛村卫国墓。 , 近年来有天马—曲村晋国墓。 、上村岭锐国墓0 、平顶山应国 墓。以及琉璃河燕国墓等 。辛村卫国墓发掘 于 3 0 年代初 , 采用探沟寻找再行发掘的方 · 3 8 · 法 , 未能大面积揭露 , 所获资料不完整 。天马 —曲村晋国墓资料丰富 , 但缺少西周早期诸侯一级(晋侯)墓葬。上村岭貌国墓属两周 之际 , 时代偏晚 。平顶山应国墓发表的资料较 少 。比较而言 , 琉璃河燕国墓地无疑是研究周 代早期丧葬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重要材料 。 琉璃河燕国墓地分南北两区 , 南区位于 京广线东侧( l 区 ) ;北区位于京广线西侧( I 区) 。南区既有大型燕侯墓 , 又有一般中小墓 , 被一致认为属姬燕墓地 。北区均为中小墓 , 未 见大型墓 , 由于设腰坑和殉狗的现象较多 , 故 有学者认为这与殷墟晚商墓多腰坑多殉狗的 情况相同 , 应为殷遗民墓 。其实 , 腰坑和殉狗 的现象并非商人专有 , 对此 已有学者指出气 腰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 比如湖北房 县七里河龙山时代墓。和甘肃永登蒋家坪马 厂类型墓@ , 这两种考古学文化与商人无关 。 二里头文化也有发现 @ 。即使商代也不仅见 于商人墓 , 如陕西长武碾子坡墓。 , 西安老牛 坡 墓。 , 山西灵石族介墓 。等 。其中碾子坡墓 被有的学者判定为先周墓。 , 且有学者认为 与辛店文化有关 À 。 西周墓葬中有腰坑和殉 狗的墓很多 , 《津西发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发表 18 2 座 西周墓 , 其中 55 座有腰坑及殉狗 , 约占总 数的 1 / 3 。《考古学报 》19 8 0 年第 4 期发表 19 6 7 年发掘的 124 座张家坡西周墓中 , 42 座 有腰坑 (狗不详 ) , 亦占总数的 1 / 3 。这类墓从 西周早期到西周晚期一直存在 , 都不可贸然 视为殷遗民 。商人墓葬确实流行腰坑和殉狗 的习俗 , 西周时期也确实有殷遗民存在 , 如何 判断是否为殷遗民 , 腰坑和殉狗仅提供了是 的可能 , 但并非唯一的标准 ,关键还要看墓葬 其他方面 , 尤其是随葬品的特征 。琉璃河遗址 北区墓的随葬品与周人墓更为相似 , 而少有 殷人墓作风 。与琉璃河遗址南区墓比较 , 很难 区分二者有多大不同 。因此 , 我们认为北 区墓 也是姬燕墓地 。 南北两区墓葬的分布都有一 定规律 , 即 各区墓又分若干小区 , 小区与小区之间有一 . , 忍 , . 璐璐河 t 址西周燕文化的靳认识 里所说的燕国公墓区是指大墓集中的小区 . 并不包括整个南区其他小区 , 其他小区墓应 属燕国邦墓 。依《墓地 》发表的墓葬分布图推 测 , 已发掘和探明的燕侯级大墓约有 6 座 , 很 可能如同晋彼两国公墓那样 , 也包括了夫人 墓在内 , 若这种推测不误 , 则约有三座是燕侯 墓 。三代燕侯的年数约当西周早期而少有不 足 。 由于这些大墓紧邻黄土坡村民舍 , 很可能 还有大墓压在民舍下 。至于大墓附近与大墓 同时的小型墓也应是陪葬墓 。与晋貌两国邦 墓相比 ,燕国邦墓较为分散 。邦墓区的各小区 应即《周礼》所谓 “私地域 ” , 为一小的家族墓 地 。小区的墓往往不属同一时期 , 有的贯穿整 个西周 ,这一点和公墓区有所不同 , 说明这些 家族的人并未因迁都而迁离此地 , 至少一部 分人如此 。 电 段空白地带 。其中北区墓因压在村庄下未发 掘 , 难分准确 , 但至少可分为 4 小区 。南区墓 也因村庄所压全貌不明 , 就发掘部分来看也 可分为 4 小区 。各类规模的墓葬在分布上有 以下规律 : 1 . 燕侯级大型墓在南区 , 而且集中于同 一小区 , 本小区与其他小区有明显分界 。 2 . 大型墓所在的小区内有少量小型墓 , 时代与大型墓相同 ,均属西周早期 。 3 . 中型墓往往与小型墓分布在 同一小 区 。 4 . 除大型墓所在的小区外 , 其他小区的 墓大多时代不一 。 以上规律也见于晋 国和截国墓地 。在天 马—曲村遗址晋国墓地中 , 晋侯夫妇大墓集中分布在遗址中部 , 独立为区 , 有少量小型 墓位于大墓墓侧 , 时代与大墓相同 。中型墓和 小型墓分布在遗址西部 , 可分很多小区 。在上 村岭貌国墓地中 , 被认为是彼国国君的墓都 位于墓地北区 , 同区还有其他规模的墓 , 其中 有的为女性 。而包括彼太子在内的中型墓和 小型墓分布在墓地南区 , 南区也可分为若干 小区 。 燕晋械三处墓地也有一定区别 , 但上述 相同之 处还是 比较清楚的 , 这应该是周代埋 葬制度的具体体现 。有了这一认识 , 并结合文 献记载 , 便能对琉璃河燕国墓地作出进一步 解释 。 根据《周礼》等文献记载 , 周代实行族葬 制 , 墓地分公墓与邦墓两类 , 有专人管理 。对 此 , 有学者曾作过探讨。 。这方面以天马—曲村遗址晋国墓地最为典型 , 独立为区的晋 侯夫妇墓地显然是晋国的一处公墓区 , 而该 遗址西部的中小墓葬区是晋国邦墓 区。 。至 于少数大墓墓侧身分不高的小型墓 , 诸多方 面表明应是大墓的陪葬墓 。上村岭貌 国墓地 北区也被认为是貌国公墓 区。 , 那么南区当 为砚国邦墓区 。对照晋 、貌墓地 , 可知集中葬 在一地的燕侯墓就是一处燕国的公墓区 。这 在考古学文化研究中 , 在对某两种文化 或两处遗址进行比较时 , 往往把此文化(或遗 址 )的墓葬材料与彼文化的居址材料相比较 。 墓葬和居址虽有内在联系 , 但毕竟是两个不 能等同的范畴 , 所得结论可能有误 。以往对琉 璃河西周燕文化的研究就存在这样的间题 . 本文拟对琉璃河遗址本身的墓葬和居址材料 作些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说明墓葬和居址关系的考古学材料主要 是陶器 。有关墓葬陶器 , 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 不少 , 无论是组合还是器物特征 , 均与周墓相 同 。在陶器组合方面 , 最常见的是扁 、篮 、旅 , 这种组合是中原地区西周早期典型的周墓组 合 , 中原周墓在西周中期发生了盆篮数目分 别增减的变化 , 而琉璃河燕墓却从西周早期 到西周晚期一直固守晶 、篮 、罐的组合不变 。 其他器物虽种类不及 中原多 , 但绝大多数见 于中原地 区 , 如豆 、瓶 ((( 墓地 》称圈足雄 ) 、壶 、 尊 、三足瓮 (《墓地》称罪 )等 。只有这里的仿铜 陶鼎在中原地 区罕见 。在器物特征方面 , 两主 要为联挡类 , 显属周系统 。虽然也有商系统无 . 3 9 , 丈物 · 1 9 9 7 年 第4 期 足根袋足两 ,但数t 很少 . 篮有敞口和敛口两 种形态 , 其中敞口笠的早期形态在中原地区 西周早期常见 , 唯晚期形态在中原少见 。敛 口 篮的特征亦与中原所见相同 。峪的形态较多 , 有些亦见于中原地区 。至于豆的特征和变化 则与中原地区完全相同 , 把由粗变细 , 中部由 无凸梭到有凸棱 , 器体一般早期较晚期稍小 。 至于瓶 、壶 、尊和三足瓮的特征则很难与中原 地区同类器区分 。由此可见 , 墓葬陶器的绝大 部分因素属周文化系统 。然而 , 居址陶器却并 非如此 , 文化因素相当复杂 , 尤其是西周早 期 , 这在前文已经提到 。与墓葬相比 , 二者有 很大不同 . 以居址和墓葬各自出土数量最多的陶两 来说 , 居址中商式分档袋足两数量很多 , 并呈 增长趋势 , 西周早期约占陶两总数的 1 /2 , 西 周晚期约占 2 /3 以上 。与此相应 ,周式联档扁 则逐渐减少 , 西周早期与袋足鼠数量相当 , 到 西周晚期仅占陶两总数 1 /4 左右 。然而在墓 葬中袋足两很少 , 依《墓地》提供的统计数据 , 西周各时期墓共出肉高 72 件 , 其中袋足两只 有 2 件 ,余均为联档两 。至于土著因素的高领 幕 , 墓葬中一件未见 。其他器物只见于遗址不 见于墓葬者很多 ,兹不赞举 。 在同一遗址同一考古学文化中 , 居址和 基葬的器物不尽相同是普追的现象 , 任何一 方面都不是该文化的全部 , 在确定文化属性 或与其他遗址的文化遗存进行比较时 , 此点 必须考虑到 。如果把琉璃河遗址墓葬材料当 作燕文化全部 , 那就看不到土著因素 , 对商文 化因素也估计不足 , 若进一步与其他遗址 比 较 , 就会出现偏差 。琉瑞河居址材料所显示的 复杂性显然不能用周文化予以概括 , 其形成 的社会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时确有三种部族 的人在此居住 , 即姬姓周人 、殷遗民和土著燕 人 。 ¹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房山县考古调查简报》, 《文物》19 6 5 年第 3 期 . º½ À 琉璐河考古工作队侧匕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 隶殉葬鑫 ) , 《考古 ) 19 74 年第 5 期 . ( 19 8 1 ~ 19 8 3 年琉璐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拥简报》, 《考古》19 8 4 年第 5 期 ; 《琉瑞河西周燕国墓地 》. 文物出版社 19 9 5 年 . » ¼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19 9 5 年琉瑞河周代居址 发拥简报》, 《文物》19 9 6年第 6 期 . ¾ 委碗《北京 、辽宁出土钥器与周初的燕》, 《考古 》 19 7 5年第 5 期 。 ¿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t 要考古收 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棒墓的新启示 》, 《考古》 19 7 6 年第 4 期 . 关于白浮 M 3 的年代 , 学术界意 见 不一有认为属西周早期 , 有认为属西周中晚 期 , 我们以为前者正确 . Á 琉瑞河考古队 70 ~ 80 年代发拥资料 , 19 9 5 年调 查得知 . 刘李店村北和齐家坟村南出土过完整的 个体不大的西周肉器 , 前者还出有西周钥戈 , 当为 墓中随算器物 . 郭仁 、 田敬东 《琉瑞河商周遗址为周初燕都说》, 《北京史论文集》第 1 辑 , 19 8 0 年 . 0 。 荣晓明 《论西周时期燕国文化遗存》 , 19 9 5 年 “北京建城 30 40 年盛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 会 , 论文 . 殷玮球先生在 95 年召开的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 会上提到 , 八十年代发掘城坦西北角时 , 于夯土中 获得西周肉片 . O 琉瑞河考古工作队《北京琉瑞河X 家店下层文化 墓葬) , 《考古》19 7 6 年第 l期 . 0 郭宝钧《俊县辛村》, 科学出版社 19 6 4 年 . 有关晋侯墓地的材料见《文物 》19 9 3 年第 3 期 、 19 94 年第 1 期 、 29 9 4 年第 8 期 、 19 9 5 年第 7 期 . 《三晋考古》第一辑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 9 4 年 . 0 0 有关位国墓地的材料见 《文物天地 》 19 92 年 第 1 期 , (华复考古 ) 19 9 2 年第 s 期 . 《文物 , 199 5年第 1期 . 《河南考古四十年》 , 河南人民 出版社 19 94 年 ; 《上村岭彼国墓地》 , 科学出版 社 19 5 9 年 。 0 有关应国墓地的材料见《考古》198 1 年第 4 期 、 198 5年第 3期 , 《考古与文物) 19 8 3年第 1期 . (华 夏考古) 19 8 8 年第 1 期 、 19 9 2 年第 3 期 , 《河南考 古三十年》,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 9 5 年。 0 胡徽盈《试谈先周文化及相关问惬》, 《中国考古学 研究 )( 二 ) . 科学出版社 19 8 6 年 。 湖北省博物馆等《房县七 里河遗址发掘的主要收 获 ) , 《江汉考古) 19 8 4 年第 3 期 . À 张学正等《谈马家窑 、 半山 、马厂类型的分期和相 纽 夸 也 月 . 互关系》, 《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文 物出版社 1 9 7 9 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 8。年秋 河南惬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 》, 《考古 》19 8 3年 第 3期 .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径渭工作队《陕西 长武砚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掘记略》, 《考古学集 刊》第 6 辑 , 胡谦盈《南那破子坡先周墓葬和西周 落葬》, 《中国考古学论丛 》, 科学出版社 19 9 3 年 。 又见注 . 。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 旦 班娜互里丝酉旦盆文鱼鲤鱼选吐 的发掘》, 《文物》198 8 年第 6 期 . À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灵石族介村商墓 》, 《文 物) 19 8 6 年第 11 期 。 @ 邹衡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 文物出版社 19 8 0 年 。 《商周考古》, 文物出版社 19 7 9 年 。 刘绪 、 罗新 《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及相关间题 》 , 《三晋考古》第一辑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 4年 。 (责任编辑 : 李给云 ) 诊. A N e w C o n s id e r a t io n o f th e Y a n C u lt u r e In t he W es te r n Z h o u D yn a s ty L iu X u a n d Z ha o F u s he n g T h e d is e o v e r y o f t he t o m b o f M a r q u is o f Y a n o f t h e e a r ly W e s te r n Z h o u d y n a s ty h a s s e r v e d t o s u p p o r t th e h yp o th e s is th a t t h e L iu lih e s it e w a s t he o r ig in a l fie f o f t h e Y a n s ta te . T h e s ite t he r e fo r e e a n be s e e n a s t h e m o s t id e a l a n d ty Pie a l s it e o f t he Y a n e u lt u r e . T h e h it h e r t o p ie t u r e o f t h e L iu lilh e s ite w a s e r e a t e d o f t w o g r o u Ps o f d a ta , t ho s e fr o m t h e tr ia l d ig g in g o f it s liv in g a r e a in 19 6 2 a n d t ho s e fr o m t h e e x e a v a t io n o f t h e Y a n e e m 合 t e r y in e lu d in g t h e t o m b o f M a r q u is of Y a n in 一9 7 3. T h e in e o m p le t e d a t a a s s u e h e a n n e v e r Pr o v id e a fu ll v ie w o f t he Y a n e u lt u r e in t he W e s t e r n Z h o u d yn a s t y . T h e 19 9 5 e x e a v a tio n o f a la r g e a m o u n t o f h o u s e s n o t o n ly e n a ble s a 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n g o f th e Y a n e u lt u r e o f t h e W e s te r n Z h o u d yn a s t y b u t e a s t s m u e h lig h t o n t he r e la t io n s h ip o f t h e Y a n e u lt u r e w it h o t h e r e u ltu r e s . 含 卜 . 4 1
本文档为【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53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17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