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1、 是非题:(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 1.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 2. 早在20世纪之前,我国已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并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从形式上看,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4. 英国牛津大学是欧洲最早建立的中世纪大学。 5. 《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6.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 原...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 1、 是非题:(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 1.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 2. 早在20世纪之前,我国已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并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从形式上看,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4. 英国牛津大学是欧洲最早建立的中世纪大学。 5. 《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6.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8. 教育的先进与否和水平高低最终由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实际水平决定。 9. 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10.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则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手段。 11.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中所讲的“个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个体”。 12.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13.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根本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 1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15.在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统治的社会里,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重视,但社会(或社群)的价值与尊严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6.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相互关系中的一对次要矛盾。 17. 人民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或纽带作用。 18.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起着客体作用,教师则起着主体作用。 19.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0. 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又要成为知识渊博的杂家。 21. 课程即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22. 课程即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教材知识内容。 23. 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24. 课程是由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内容体系构成的。 25. 教学与智育是一回事。 26. 讲述法中汇总阶段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27.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向师性”,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8. “名师出高徒”,这意味着教师决定学生的发展。 29.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其前提条件是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认真听讲。 30. 从影响因素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是学生接受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1. 活动与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动力。 32.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学生自身的努力。 33. 因为学生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在德育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开端的方法。 34. 教职工工作的考核,应着重于贡献和能力,以期终考查为主。 35. 班级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进行讨论,但最终只能由教师决定。 36. 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最重要、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管理方法得当及班级组织的高度成熟。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并实行。 38.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说明只有知行结合,言行一致,才是社会所需要人。 39.劳动技术教育中所讲的“劳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这种劳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重在运用知识、检验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0. 强调教育目的的政治性,并不意味着要将教育目的整个地、人为地加以政治化。政治 性只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 41. 在今天,培养劳动者不再是我国教育目的所强调的内容。 42.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自相矛盾的。 43. 人文科学、审美科学由于缺乏直接的功利价值,因此,这类学科的学习相对来讲是不 太重要的。 44. 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45. 培养学生理智的美德是智育应有的内涵之一。 46. 美育主要是通过美学的学习进行的。 47. 促进人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 48. 教育目的的表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 49. 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50. 课程的心理组织只能体现在活动课程的组织之中,学科课程的组织不可能采用心理组 织的方式加以编排。 51. 美国学者克伯屈所创立的“设计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课程组织的 方式。 52. 课程的逻辑组织并不必然排斥和反对课程的心理组织,二者既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 可能是不一致的。 53. 在课程知识的编排问题上,逻辑上简单的内容未必就是教学上简单的、易于学习的内 容。 54. 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本质上代表着科学的逻辑与教学的逻辑之间的关系。 55. 儿童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排愈应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认 知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编排应逐步加大逻辑组织的比重。 56. 课程内容只要具有科学性,就一定具有思想性。 57. 辐合型认知方式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 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 58. 少年期,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所发展,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59. 创造指的是最终生产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 60. 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如何,学习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 志。 61.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62. “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63.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情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64. 简言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过程。 65.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人,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66. 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发,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67. 教育对经济起促进作用,因此虽然教育不能直接地生产社会物质财富,但经济价值仍是最主要的教育价值。 68. 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就是教育环境。 69. 认知方式即认知风格。 70. “如果我不会做,我就教别人做。”这句话对不对? 71. 教师的权利是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行为的约束。 72.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73.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74. 只有选修课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75. 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76. 科学上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体系,与学科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教材排列顺序是一回事情。 77. 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78. 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79.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80.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81.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82. 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83. 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84. 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85.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86.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87. 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应于教育活动。 88. 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89.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90.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91. 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和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92. 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93. 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94. 《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95. 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96. 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97. 选修课开得越多越好。 98. 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99. 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100.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10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10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103.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04.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105. 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106.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107. 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108.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09.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110. 教育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111. 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112. 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113.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114. 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15. 教学评价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116.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117. “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118. 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119. 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120.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121.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22. 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3. 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24. 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25. 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26.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27. 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28. 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29. 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30. 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131.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132.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133. 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134. 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135. 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136. 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137. “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138. 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139. 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14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141. 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142. 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取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143.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144.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义、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义、行”的顺序来进行。 145.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146. 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147. 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人事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148.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149. 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150.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151.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152. 书院一经出现就成为了教学授课的场所。 153. 书院作为一种与学校类似的教育机构,它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教学方法也相似。 154.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155. 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156. 在“五经”中,《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157. 儿童一般是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识记。 158.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因素造成的。 159. 小学生应着眼于为未来作基础性构建,培养学习兴趣及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160. 整个童年期,学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矛盾。 161. 应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使其对生理的变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调适。 162. 培养学生爱好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属于智育的范围。 163. 美育即是艺术教育。 164. 培养学生养成从事体育活动所需的良好意志、道德或品德,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任务。 165. 无知即无德。 166.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167.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168.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169. 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通过申诉或诉讼保护自己。 170. “教师中心论”认为,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 171.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172. 学科之间的隔绝与封闭不利于学科自身的生长与发展,这也同样适用于学生认知的生长与发展。 173. 所谓综合课程是将各门学科知识加以拼盘与混合的产物。 174.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主要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 175. 隐性课程的实施具有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特点,因此,想要设计和开发隐性课程是不可能的。 176. 对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来说,课程活动是没有目的的。 177.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 178.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间接经验的获得受到他们直接经验的制约。 179. 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180.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 181. 教学原则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82. 说服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183. 在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方式主要有人格、环境、艺术、内容的陶冶四种。 184.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85. 自我教育法是德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 186. 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的发挥。 187. 教学工作评价主要看学生在各种考试与测验中的得分高低来进行。 答案: 1、 是非题:(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 1T 2F 3T 4F 5T 6F 7F 8T 9T 10T 11F 12F 13T 14F 15T 16F 17T 18F 19F 20T 21F 22F 23T 24F 25F 26T 27F 28F 29F 30F 31F 32T 33T 34F 35F 36F 37F 38T 39T 40T 41F 42F 43F 44T 45T 46F 47T 48F 49T 50F 51T 52T 53T 54T 55T 56F 57F 58F 59F 60T 61F 62F 63F 64T 65T 66T 67F 68F 69T 70F 71F 72T 73F 74T 75T 76F 77T 78F 79T 80T 81T 82F 83F 84T 85T 86T 87T 88T 89F 90F 91T 92F 93F 94F 95T 96T 97F 98F 99T 100T 101T 102F 103T 104T 105F 106F 107F 108T 109F 110T 111T 112T 113F 114T 115T 116F 117T 118F 119T 120F 121F 122T 123T 124T 125F 126F 127T 128T 129F 130T 131F 132F 133T 134T 135F 136T 137T 138F 139F 140F 141T 142T 143T 144F 145T 146T 147F 148F 149F 150T 151T 152F 153F 154F 155F 156T 157F 158T 159T 160F 161F 162F 163F 164T 165T 166T 167F 168F 169T 170F 171T 172T 173F 174F 175F 176F 177T 178T 179F 180F 181T 182T 183F 184T 185T 186T 187F 2、 单项选择题: 1. 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 ): A公元前136年 B公元前124年 C公元前141年 D公元前221年 2. 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A小先生制 B导生制 C转相传授 D合作教学 3.“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编撰者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韩愈 D朱熹 4.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方言学堂 5.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发生于( ): A1901 B1902 C1904 D1905 6.下列哪一个报告带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A《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B《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C《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7.以下哪一个社会开始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学人员: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原始社会 8.教育民主化产生于以下哪种社会运动: A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C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 D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9.下列哪个朝代以后,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中占据支配地位: A汉代 B元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唐代 10.我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十分不同的特点在与: A强调科技教育 B强调社会本位 C强调宗教教育 D强调个人本位 11.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12. 下列命题陈述中,与社会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的是: A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 B真正的个人是从来不存在的,个人的观念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具有超乎个人的独立存在性质 D个人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历史的结果 13. 下面所列举的情形中,导致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的是: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社会法制健全,个人的基本自由有保障 C个人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义务 D社会(或国家)对来自个体的批评持宽容的态度 14. 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 C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15、关于“民主纪律”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民主的纪律是相对于“奴性的约束”而言的 B民主的纪律维护并尊重个人的基本自由 C民主的纪律是运用民主的程序与方法,经共同协商与讨论产生的 D民主的纪律依靠外力的强制与胁迫得以维系 16.“儿童中心论”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罗夫 D卢梭 17.心理学家经过测量发现智力迟钝者的智商低于: A60 B80 C70 D90 18.已有研究表明,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4—5岁 B4岁 C3岁 D2岁 19.环境——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布鲁纳 20.我国古代阐述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21.以下陈述与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不符的是: A课程即预定的学科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B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预成性的,以固定的结果或产品形态存在 D杜威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2.以下陈述与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不符的是: A课程即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 B课程以学习者获得的“学习经验”为本位,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取 C课程是生成性的,以活动或过程形态存在 D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这种课程范式的突出代表 2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 A(德)洪堡  B(美)杰弗逊  C(美)埃利奥特  D(德)赫尔巴特 24.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最为恰当的是: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25.以下关于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6.以下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B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C教学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D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7.以下对相对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B通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 C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 D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29.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提出者是: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29.以下不是教学的作用的是: A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D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30.贯彻正面教育原则,要求教师: A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B要热情关怀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C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D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1.共产主义的道德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理想 C集体主义 D自觉纪律 32.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洛克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33.如果学生“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说明教师违背了哪条德育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正面教育原则 34.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35.对教职工的工作考核一般分为: A考德、考勤、考绩 B考勤、考绩、考能 C考勤、考绩、考识 D考勤、考绩、考学历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通过: A1985年 B1986年 C1994年 D1995年 37. 关于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就是看学生在考试或测验中的考分高低 B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不能仅就学生的考分作横向比较,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或起点水平,反映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程度 C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是否有效,与用来检测学生成绩的试卷本身编制得如何密切相关 D教学工作的结果评价严格来讲,还应包括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38. 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三三分段 B4年一贯制 C5年一贯制 D6 年一贯制 39. 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0. 1905年清政府设立(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教育部 B学部 C国子监 D大学院 41. 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A20世纪前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42. “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洛阳市 D成都市 43.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44.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45. 学科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A十一二世纪 B十三四世纪 C十七八世纪 D十八九世纪 46. 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60% B50% C40% D30% 47.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 A60 B70 C90 D80 48.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 A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49. 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50. 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C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51. 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 复制、再生产出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52. 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53.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54. 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55. 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56.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57. 教师阶段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58. 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实践性 59. 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E强调从“做”中学,从活动中、从行动中学习 60.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61. 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2.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63. 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 A5-8人 B10-15人 C越少越好 D越多越好 64.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 )部分: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65.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A任务较简单 B教学进度快 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66.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67. 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8. 在德育中,要注意“一八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9.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育 B团队教育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70.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71. 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A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道德知识和道德评价 72. 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 ),其次要抓好( ): A思想工作,学习成绩 B课堂质量,家庭作业布置 C课堂管理,学生档案管理 D课堂管理,课外活动 73. 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74. 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5. 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 A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7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对这一命题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美育对智育具有促进作用 B美与真是相通的 C儿童思维的天性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富有诗意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感受 D智育对美育具有制约作用 77. 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物质状态”、“审美状态”和“道德状态”三个不同的阶段,主张美育是沟通“物质境界”与“道德境界”的桥梁的学者是: A(中)孔子 B(德)席勒 C(中)李石岑 D(苏)苏霍姆林斯基 78. 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的教育(服务于国家或个人现实利益的满足)与“实体世界”的教育(代表着一种终极关怀或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的中介与桥梁的学者是: A(的德)席勒 B(中)蔡元培 C(中)李石岑 D(苏)苏霍姆林斯基 79. 英国学者洛克曾认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一判断讲的是: A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B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C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D体育与其它各育的综合关系 8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劳动技术教育时,曾指出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劳动”必须是一种“教育劳动”,下列关于“教育劳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与劳动者精神世界相联系、相统一的劳动 B它关注的是人在劳动中的精神生活 C它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 D它与一般的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 81.“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亚里斯多德关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C英国学者斯宾塞关于体育、智育、德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82. 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个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 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 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 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83. 以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描述与判断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反对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B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普及性教育 C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D素质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教育 84. 围绕“无知即无德”这一命题所作的下列判断中,不合理的是: A有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却道德败坏,这表明道德可以独立于知识之外 B行善必先知善,“知善”不仅仅是了解道德规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道德规范存在的理由与依据 C任何道德规范都必须接受理智的评判 D道德不可能建立在迷信、愚昧和无知的基础之上 85.下列描述中与近代学者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不符的是: A强调“忠君”和“尊孔”教育 B推崇个性的自由发展 C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 D重视美育和世界观教育 86. 在建国以来的历次中小学课程改革中,首次在中学开设劳动技术科目或职业训练科目的年份是: A1951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1年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的年份是: A1963 年 B1956年 C1951年 D1981年 88. 在我国,首次尝试按较高的和基本的教学要求,编写出适应不同地区差异的甲种本、乙种本教材的年份是: A1981年 B1983年 C1985 年 D1978年 89. 在我国,首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教育文件是: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0. 下列关于校本课程的各种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而言的 B校本课程是根据一定的学校教育哲学,有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决策的,为了满足学校自身特殊需要而开发的一种课程 C它的开发采取“研制”—“开发”—“推广”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 D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具有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91. 下列关于国家课程的各种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国家课程是由中央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组织的专家学者编制的课程 B它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 C教师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职责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加以忠实的呈现 D以开发出全国共同的、统一的课程方案为目标 9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完善教育体制,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B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C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对教育的领导权,保证教育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D完善教育体制,增强其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受教育需求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9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A延续和传播文化 B决定文化传统的特点 C整理、发展和创造文化 D创造独特的学校文化 94.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校文化的特点: A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一种表现 B整合性较强 C组织比较严密 D多层面、多类型 95. 以下哪一方面不是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特点: A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可能各不相同 B个体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 D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96. 我国中小学德育标准提出的“四有”是指: 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体质 C有理想、有精神、有文化、有纪律 D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97. 以下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是: A脑重量增加,神经系统逐渐完善 B2-3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C思维的逻辑性增强 D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各种情感产生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98. 儿童的思维发展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是处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4岁 99. 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 A华生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100.在个体发展的某个时期,对外界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这称之为个体发展的: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成熟期 D青春期 101.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倍尔 102.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D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103. 泰勒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主要的不足是: A逻辑不够清晰 B缺乏明了的结构 C不易理解和把握 D围绕预定的、固定的课程目标来组织教学或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容易压制或牺牲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104.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 A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一般要求 B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系统性 C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D以教材为本,主要强调教材的系统性 105. 以下哪一项不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执行阶段的工作: A适当地组合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和因素,使之合理利用 B学校负责人对下级给予适当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C充分重视学校中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D进行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 106. 采用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一做法,违反了教育评价的哪一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107.下面关于确定教学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依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B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概括化的含糊的表达方式 C目标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方面 D对行为的描述应可以区分出不同行为的不同特征 108. 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 A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 B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不结合其它的方法 D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 109. 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美)杜威 B(美)布鲁纳 C(英)L·斯腾豪斯 D(美)R·泰勒 110.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111. 关于形成性评价,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B它不是一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C它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学习过程的评价 D它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教学反馈,而不是等级评定 112. 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 A识字学习 B音乐学习 C绘画学习 D算术学习 113. 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A天文学习 B技术学习 C儒家经学学习 D“射”与“御”学习 114. 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明朝 D清朝 115. 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明朝 D清朝 116.“六艺”中的“礼”为( )教育内容: A艺术 B基础文化知识 C文字 D政治伦理 117.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 A态度和价值观 B技能 C知识 D行动 118.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A柏拉图 B康德 C亚里斯多德 D苏格拉底 119.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 A遗传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环境 120. 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五六岁之间 B七八岁之间 C三四岁之间 D十一二岁之间 121. 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童年期 B婴儿期 C乳儿期 D幼儿期 122. 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123. 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强调“明人伦”、“明礼” C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124. 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性的是: A严复 B龚自珍 C张之洞 D梁启超 125. 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 A梁启超 B严复 C魏源 D康有为 126.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27. 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A对班集体的培养 B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128. 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班杜拉 129.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 A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 D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说 130. 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冲动型 131. 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获得公正评价权 C获得奖学金 D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132. 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
本文档为【《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73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5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3-10-2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