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倡 曾 胜  靳景玉 内容提要 :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视角 ,通过 C -D生产函数 ,得到 GDP与四种能源消费的比例关 系 ,由此计算四种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 GDP增量 ,运用 DEA 方法进行能源效率测算 ,得到以下 结论 :我国能源规模效率处在高位波动运行 ,能源总量规模投入接近能源最优规模 ,能源效率较低 是由于能源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所致 ;通过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的关系分析 ,可知降低煤炭的使用 量 ,增加石油 、电力 、天然气的使用量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验证了“能...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 倡 曾 胜  靳景玉 内容提要 :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视角 ,通过 C -D生产函数 ,得到 GDP与四种能源消费的比例关 系 ,由此计算四种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 GDP增量 ,运用 DEA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进行能源效率测算 ,得到以下 结论 :我国能源规模效率处在高位波动运行 ,能源总量规模投入接近能源最优规模 ,能源效率较低 是由于能源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所致 ;通过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的关系分析 ,可知降低煤炭的使用 量 ,增加石油 、电力 、天然气的使用量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我国 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效率将在高位波动运行 。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经济增长   DEA 一 、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 30年以来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 ,GDP 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 ,从 1978 年的 3645畅2亿元增长至 2010年的 75059畅63亿元 ,增长 近 21倍 ;同时能源消费需求也大幅度上升 ,从 1978 年的 57144万吨标准煤 ,到 2010 年的 324939 万吨 标准煤 ,增长超 5倍 ,其中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 在 1978 年的消费分别为 40400畅8 、12971畅7 、 1828畅6 、1942畅9万吨标准煤 ,在 2010年的消费分别 为 220958畅52 、61738畅41 、14297畅316 、27944畅754 万 吨标准煤 ,分别增长接近 5畅5 倍 、4畅8 倍 、7畅8 倍 、 14畅4倍(数据来源于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能源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资源 ,又是保障和 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效 率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头等 重要意义 。提高能源效率将日益成为有限能源资源 获得下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 1995年世界能源委员会出版的枟应用高技术提 高能效枠中 ,曾将“能源效率”定义为 :减少提供同等 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人们在研究能源效率时 ,又 把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效率 。能 源物理效率就是把能源作为原材料 ,经过加工转换 生产出另一种形式的能源 ,即能源投入与能源产出 之比 。而通常用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 GDP 能耗和 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来表示能源经济 效率 ,比如用能源强度 —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 量 、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强度越低 ,能源经 济效率越高 。 Hu & Wang (2006)认为能源效率的 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全要素能源效率 ,即考虑各种 投入要素相互作用的能源效率 ;二是单要素能源效 率 ,只把能源要素与产出进行比较 ,不考虑其他生产 要素 。全要素能源效率更接近实际 ,但是计算复杂 。 单要素能源效率虽然计算简单 ,却夸大了能源效率 , 而且没有考虑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 。本文基于能源 消费结构视角 ,利用 C - D 生产函数 ,得到 GDP 与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由四 种能源消费增量测算出 GDP的增量 ,运用 DEA 方 法 ,拟从全要素的角度去研究中国能源效率 ,将能源 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本文与其他文献 研究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从能源消费结构视角 ,计算 能源效率 ;二是用于效率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的产出指标 GDP增量 是四种能源消费增量的贡献所得 ,是通过一定的经 济关系和比例测算出来的 。 二 、能源效率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能源效率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各行 业能源效率的研究 ,以及各个经济体之间能源效率 —18— 枟经济学动态枠2013年第 4期 倡 曾胜 、靳景玉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重庆金融学院 ,邮政编码 :400030 ,电子邮箱 :cqzs2002@ 163 .com 。本文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JY058) 、重庆工商大学博士基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文中错误由本人负责 。 的比较研究 。如 Thomas(1985)使用 DEA 技术对 德克萨斯州的电力效率进行了计算 。 Weyman (1991)使用 DEA 方法评价了英国和威尔士 12 个 地区的电力企业的关联效率 。 Azadeh(2006) 使用 DEA 方法 ,用电力和化石燃料消费作为输入 ,经济 产量作为输出 ,对爱尔兰的化工业进行效率评价 。 Semih(2007)对土耳其制造业 20个中小企业运用 DEA 进行能源消费的效率评价 。 Ramanathan (2005)使用 DEA 方法对中东和北非的国家进行了 能源效率分析 。 Taichen(2007)利用 2001 - 2002年 的数据 ,把劳动力 、资本 、能源消费作为输入 ,GDP 作为输出运用 DEA 方法分析了 OECD与非 OECD 经济体 45个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效率和整体 经济效率 。 Hu(2007) 使用 DEA 方法研究 APEC 的经济 ,发现在完成能源节约目标的同时 ,并没降低 GDP的增长 。 在近 20多年里 ,中国的能源效率取得了较大的 改进 ,诸多学者也对其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其 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利用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效率指标对能 源效率进行了研究 。王玉潜(2003)建立能源消耗强 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 ,结果表明 ,产业 结构的调整对降低单位产出能耗的作用是负面的 ; 吴巧生等(2006)利用 25年的历史数据 ,根据能源消 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 ,对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 消耗强度变化进行研究 ,表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 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 ;宣能啸 (2004)以能源经济效率指标与能源技术效率指标为 基础 ,比较了我国与国外在能效方面的差距 ,并对我 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 ;蒋金荷(2004)从能源物理 效率 、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产品能耗出发 ,对我国能 源效率与经济结构之间进行了分析 ,认为要提高能 源效率 ,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 其二 ,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史 丹(2002)就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对外开放 、结构变化 和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认为改革开放以 来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减缓甚至下降的根本原 因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曹明(2011)将单位 GDP 作为能源经济效率 ,研究了第三产业比重 、能源价格 指数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协整关系 ;姜磊(2011)用单 位 GDP能耗作为能源效率指标 ,分析了能源效率与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的回归关系 。 其三 ,运用 DEA 方法对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 。 魏楚等(2007)对能源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进行了明确 区分和定义 ,并将资本 、劳动力和能源作为投入 , GDP作为产出 ,运用 DEA 方法进行能源效率计算 ; 史丹(2008)对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 ; 王兵(2011)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将能源 、资本 与劳动力作为投入 ,GDP 为合意产出与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为非合意产出 ,对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进行 了实证研究 ;郑宝华(2011)将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对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 从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 ,学者们从能源经济 效率 、能源物理效率以及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提高能 源效率 。本文拟按照 Hu & Wang(2006)和魏楚等 (2007)的思路 ,考虑资本 、劳动 、能源消费作为投入 , GDP作为产出 ,也拟按照曾胜(2009)的处理方法 , 利用 C -D函数 ,寻求能源消费在 GDP增长中的贡 献率 ,然后根据贡献率 ,由能源消费增量换算出 GDP增量 ,运用 DEA 进行能源消耗效率计算(用能 源消费增量的效率作为分析能源消费的效率 ① ) 。 但在以前的文献中没能将效率区分为技术效率和规 模效率 ,并且如果既是将资本 、劳动 、能源消费三要 素作为投入 ,GDP作为输出或二氧化碳作为非合意 产出 ,运用 DEA 方法所得到的效率仍然是魏楚 (2007)所述的生产率 ,或者是三要素的总体效率 ,而 并非能源消耗的效率文章将资本 、劳动 、煤炭 、石油 、 天然气 、电力消费作为解释变量 ,GDP 作为被解释 变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 DEA) ,对 1980 ~ 2010年的历史数据 进行分析 ,就能源的使用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分析 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 ,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 能源的规模效率一直处在高位波动 ;通过能源结构 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 ,发现增加煤炭消费量将降 低能源效率 ,增加石油 、电力 、天然气的消费量将提 高能源效率 。 三 、能源消费结构与 GDP增长的比例关系 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外已有 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并且基本形成共识 ———能源 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 , 曾胜(2008)也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相关关系 ,本文也基于这种因果关系的假定 。 本文在测算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 系时 ,采用刘朝明(2006)所运用的方法 。经济增长 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 ,资本用全国固定资产 投资表示 ,劳动用就业人数表示 ,能源消费用煤炭 、 石油 、天然气 、电力消费量表示 。 假定 GDP 、资本 、 —28— 劳动 、能源消费满足扩展的 C -D生产函数 ,即 : GDP = A K α L β Eγ1 E φ2 Eλ3 Eθ4 e μ (1) 其中 ,K 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L 为就业人 数 ,E1为煤炭消费量 ,E2为石油消费量 ,E3为天然 气消费量 ,E4为电力消费量 ,A ,α ,β ,γ ,φ ,λ ,θ为未 知 参数 转速和进给参数表a氧化沟运行参数高温蒸汽处理医疗废物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口腔医院集中消毒供应 ,eμ 为随机扰动项 。通过对数变换可以使之 线性化 。对(1)式两边取对数 ,有 : lnGDP = lnA + αlnK + βlnL + γlnE1 + φlnE2 + λlnE3 + θlnE4 + μ (2) 对(2)式求时间 t的导数 ,则 : dGDPdt 1GDP = α dKdt 1K + β dLdt 1L + γ dE1 dt 1E1 + φ dE2 dt 1E2 + λ dE3 dt 1E3 + θ dE4 dt 1E4 (3) 增加满足标准假设的常数项和误差项 ,(3)式变 为 : Yt = C + αKt + βLt + γE1 t + φE2 t + λE3 t + θE4 t + Ut (4) 其中 ,dGDPdt 1GDP = Yt ,dKdt 1K = Kt ,dLdt 1L = Lt , dE1dt 1E1 = E1 t ,dE 2 dt 1E2 = E2 t ,dE 3 dt 1E3 = E3 t ,dE 4 dt 1E4 = E4 t 。式(4)中 Yt 、Kt 、Lt 、E1 t 、E2 t 、E3 t 、E4 t 分别表 示经济增长率 、资本增长率 、劳动增长率 、煤炭消费 增长率 、石油消费增长率 、天然气消费增长率以及电 力消费增长率 ;α 、β 、γ 、φ 、λ 、θ分别为资本 、劳动 、煤 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对产出的弹性 ,表明资本 、劳 动力与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消费每增加 1 个百 分点 ,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将引起 GDP 依次 增加 α 、β 、γ 、φ 、λ 、θ 个百分点 ,常数 C 用来反应 Hicks中性技术进步可能的生产率 。 对(4)式进一步展开 ,有 : ΔGDPGDP = C + α ΔKK + β ΔLL + γ ΔE1 E1 + φ ΔE2 E2 + λ ΔE3E3 + θ ΔE 4 E4 + Ut (5) 即 : GDPt + 1 -GDPt GDPt = C + α Kt + 1 - Kt Kt + β Lt + 1 - LtLt + γ E 1(t + 1) - E1 tE1 t + φ E 2(t + 1) - E2 tE2 t + λ E3(t + 1) - E3 t E3 t + θ E4(t + 1) - E4 t E4 t + Ut (6) 其中 ,α Kt + 1 - KtKt ,β L t + 1 - LtLt ,γ E 1(t + 1) - E1 tE1 t , φ (E2(t + 1) - E2 tE2 t ,λ E 3(t + 1) - E3 tE3 t ,θ E 4(t + 1) - E4 tE4 t 分别 为(t + 1)期资本 、劳动 、煤炭 、石油 、天然气与电力的 增量对 GDP的增量 。 假定 ,以 t为基期 ,假设从(t + 1)期开始 ,仅有 能源消耗量的增加 ,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 ,则(6) 式可变为 : GDPt + 1 - GDPtGDPt = C + γ E 1(t + 1) - E1 tE1 t + φ E2(t + 1) - E2 tE2 t + λ E 3(t + 1) - E3 tE3 t + θ E 4(t + 1) - E4 tE4 t + Ut (7) 利用(7)式 ,可求出 (t + 1)期能源消耗增量 对(t + 1)期 GDP增量的贡献额 。 本文选取我国 30个省市(由于西藏能源消费数 据缺失太多 ,没有选取)中 1997年 ~ 2010年固定资 产投资 、就业人数 、煤炭消费量 、石油消费量 、天然气 消费量 、电力消费量与 GDP 的面板数据 ,数据来自 历年枟中国统计年鉴枠和枟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枠以及部 分地方省市统计年鉴 。按照经济增长规律 ,从一个 较长时期来看 ,经济的稳步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稳步 增长应该是同步的 ,能源消费不应该出现负增长 。 因此 ,为了能够得出能源消费增长与 GDP增长合理 的比例关系 ,将煤炭消费 、石油消费 、天然气消费 、电 力消费在一些出现负增长的年份进行平均化处理 , 同时将就业人数出现负增长的年份以及缺失数据也 进行相应的处理 。进行 Hausman检验得到的 p值 为 0畅000 ,表明拒绝随机变量模型 ,接受固定效应模 型 。因此 ,选用无个体影响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 型 ,(6)式就变为(8)式 。 yit = c + αkit + βlit + γcoalit + φoilit + λgasit + θpowerit + uit (8) 其中 ,yit = GDPi(t + 1) - GDPitGDPit ,kit = Ki(t + 1) - KitKit , lit = Li(t + 1) - LitLit ,coalit = E1i(t + 1) - E1it E1it , oilit = E2i(t + 1) - E2itE2it ,gasit = E 3i(t + 1) - E3itE3it , powerit = E4i(t + 1) - E4it E4it ,i = 1 ,2 ,⋯ ,30 ,t = 1 ,2 ,⋯ ,13 ,c 为截距项或常数项 ,uit 为随机误差项 。 首先 ,以 1997年为基期 ,利用(8)式 ,模型估计 结果如表 1所示 。 —38— 枟经济学动态枠2013年第 4期 表 1   GDP与资本 、劳动力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之 间关系的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t 值 p值 c 0 o畅 03894 倡 2 貂畅 0401 0 =畅 0532 k 0 畅 30658 倡 倡 倡 16 畅 5200 0 =畅 0000 l 0 o畅 11589 倡 1 貂畅 7893 0 =畅 0735 coal 0 o畅 26199 倡 1 貂畅 8330 0 =畅 0676 oil 0 F畅 03155 倡 倡 2 貂畅 1853 0 =畅 0295 gas 0 F畅 01504 倡 倡 2 貂畅 4030 0 =畅 0167 power 0 畅 37238 倡 倡 倡 10 畅 8815 0 =畅 0000 Adjusted R2 = 0 换畅 83754 F = 188畅 74965 DW = 1畅 96117 注 :倡表示在 10% 水平下显著 ,倡 倡 表示在 5% 水平下 显著 ,倡 倡 倡表示在 1% 水平下显著 ,下同 。 从表 1可以看出 ,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系数分别 在 1% 、5% 、10% 的显著水平下显著 ,且通过了符号 检验 ,其中 DW 值在 5% 显著水平的临界值 1畅86 < DW < 2畅14之内 ,表明不存在自相关 。 其次 ,依据(7)式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的消 耗量对 GDP的贡献为(9)式所示 。 ΔGDPGDP = 0畅03894 + 0畅26199 ΔE1 E1 + 0畅03155 ΔE2 )E2 + 0畅01504 ΔE 3 E3 + 0畅37238 ΔE 4 E4 (9) (9)式说明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消费每增 长 1个百分点 ,在其它投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 将依次增长 0畅26199个百分点 、0畅03155 个百分点 、 0畅01504个百分点 、0畅37238个百分点 。 我们利用(9)式 ,根据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 消费的增量 ,可以算出所带来的 GDP 的增量 ,将煤 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消费的增量作为投入 ,GDP 增量作为输出 ,就可以进行能源效率的测算 。 四 、能源效率的测算 (一)能源效率评价模型描述 非参数估计的 DEA(Date Envelopment Analy‐ sis数据包络)方法 ,可计算多个决策单元的技术效 率和配置效率 ,技术效率测度在给定投入要素的情 况下决策单元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基于产出导向 的) ,或者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决策单元最小化投入要 素的能力(基于投入导向的) ;配置效率测度给定投 入要素的相对价格下决策单元最优化各项投入要素 组合的能力 。由于配置效率涉及价格 ,所以一般仅 研究技术效率 ,而不考虑配置效率 ,并把技术效率作 为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 。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技术效率可定义为 实际生产线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 ,该距离越大 ,表明 生产单位的实际产出水平离生产前沿面越远 ,技术 效率水平越低 ;同时也表明如果提高生产单位的技 术效率水平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 ,生产单位的产 出水平可以提高的数量 。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 下 ,技术效率(或者叫综合技术效率)又可以进一步 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 。 纯技 术效率反映的是生产单位在规模一定(最优规模)时 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 ,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 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 。生产单位只有同时达到纯 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才是生产单位综合技术有效 。 如图 1 ,CRS是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前沿面 , VRS为规模报酬可变条件的生产前沿面 ,则综合技 术效率 TE = AC/AP = 1 - CP/AP ,P 点与 CRS 前 沿面距离越近 ,TE 就越大 ,综合技术效率也越高 ; 纯技术效率测度实际生产点 P与 VRS 前沿面的相 对距离是 :TE = AR/AP = 1 - RP/AP ,规模效率 SE = AC/AR ,显然有 TE = PTE × SE ,即综合技术效 率取决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状况 。     图 1 本文采用 VRS模型 ,其模型如下 : minθ = θ倡   LP   s畅 t畅 ∑ i = 1 n ωi Xi + S + = θXi0 ∑ i = 1 n ωi Yi - S - = Yi0 ∑ i = 1 n ωi = 1 i = 1 ,2 ,⋯ ,n   S + ≥ 0 ,S - ≥ 0 (10) 其中 θ是标量 ,表示第 i决策单元的效率值 ,一 般 θ ≤ 1 ,如果 θ= 1 ,则表示该单元是相对有效的 ,且 位于前沿线(或面)上 ;Xi 表示输入向量 ;Yi 表示输 出向量 。 (二)效率的测算 利用式(9) ,以 1980年的数据为基期数据 ,由我 国煤炭 、石油 、天然气与电力的消费增量求出 GDP 增量 ,然后以四种能源增量作为投入 ,求得的 GDP —48— 增量作为产出 ,运用模型 (10 )求出能源效率值 如表 2 。 表 2  能源消费效率值 年份 总效率 规模效率 纯技术 效率 煤炭投入 冗余比率 ② (100% ) 石油投入 冗余比率 (100% ) 天然气投 入冗余比 率 (100% ) 电力投入 冗余比率 (100% ) 1981 墘0 A畅 101 1 圹0 乙畅 101 90 C畅 06 90 媼畅 14 91 佑畅 20 89 畅 98 1982 墘0 A畅 097 0 墘畅 987 0 乙畅 098 90 C畅 38 90 媼畅 94 91 佑畅 38 90 畅 42 1983 墘0 A畅 082 0 墘畅 968 0 乙畅 085 91 X畅 5 92 媼畅 22 92 佑畅 35 91 畅 53 1984 墘0 V畅 06 0 墘畅 995 0 乙畅 060 94 C畅 05 94 媼畅 85 94 佑畅 94 94 畅 04 1985 墘0 A畅 091 0 墘畅 977 0 乙畅 093 92 C畅 10 90 媼畅 63 91 梃畅 7 90 畅 77 1986 墘0 A畅 061 0 墘畅 973 0 乙畅 063 94 C畅 89 93 媼畅 66 94 佑畅 73 93 畅 72 1987 墘0 A畅 128 0 灋畅 98 0 乙畅 131 88 C畅 93 86 媼畅 75 88 佑畅 22 86 畅 96 1988 墘0 A畅 103 0 灋畅 96 0 乙畅 107 91 C畅 07 89 媼畅 15 90 佑畅 44 89 畅 26 1989 墘0 V畅 18 0 墘畅 976 0 乙畅 184 84 C畅 52 81 媼畅 64 83 佑畅 54 81 0畅 6 1990 墘0 j畅 2 0 墘畅 993 0 乙畅 201 79 C畅 72 81 媼畅 52 82 佑畅 98 80 畅 09 1991 墘0 A畅 148 0 墘畅 983 0 乙畅 151 88 C畅 64 84 媼畅 97 87 佑畅 15 84 畅 92 1992 墘0 A畅 216 0 墘畅 976 0 乙畅 221 82 C畅 44 78 媼畅 02 80 佑畅 08 77 0畅 8 1993 墘0 A畅 201 0 墘畅 956 0 乙畅 210 83 C畅 59 78 媼畅 56 80 佑畅 42 78 畅 78 1994 墘0 A畅 447 0 墘畅 982 0 乙畅 455 54 C畅 31 54 媼畅 59 56 佑畅 09 54 畅 22 1995 墘0 A畅 507 0 墘畅 989 0 乙畅 513 56 C畅 81 48 媼畅 92 49 佑畅 98 48 畅 94 1996 墘0 A畅 294 0 墘畅 973 0 乙畅 302 78 C畅 88 69 牋畅 5 75 梃畅 1 69 畅 85 1997 墘0 A畅 675 1 圹0 乙畅 675 45 C畅 37 66 媼畅 78 78 佑畅 32 73 畅 56 1998 墘0 A畅 655 1 圹0 乙畅 655 55 C畅 32 61 媼畅 23 75 佑畅 56 77 畅 38 1999 墘0 A畅 636 0 墘畅 993 0 骀畅 64 59 C畅 68 36 媼畅 34 50 佑畅 86 36 畅 36 2000 墘0 A畅 538 0 墘畅 942 0 乙畅 571 56 C畅 01 43 媼畅 44 48 佑畅 94 43 0畅 2 2001 墘0 A畅 577 0 墘畅 979 0 乙畅 589 47 C畅 53 50 媼畅 33 53 佑畅 41 46 畅 75 2002 墘0 A畅 689 0 墘畅 977 0 乙畅 705 51 C畅 58 30 媼畅 22 38 佑畅 35 30 畅 21 2003 墘0 A畅 649 0 墘畅 961 0 乙畅 675 50 C畅 78 46 媼畅 86 40 佑畅 02 32 畅 45 2004 墘0 A畅 593 0 墘畅 906 0 乙畅 655 55 C畅 95 39 媼畅 33 34 佑畅 20 41 畅 06 2005 墘0 A畅 709 0 墘畅 925 0 乙畅 767 45 C畅 73 33 媼畅 59 41 佑畅 37 35 畅 72 2006 墘0 A畅 763 0 墘畅 956 0 乙畅 798 34 C畅 27 25 媼畅 37 25 佑畅 15 23 畅 82 2007 墘0 A畅 817 0 墘畅 933 0 乙畅 876 12 C畅 90 18 媼畅 20 22 佑畅 25 13 畅 17 2008 墘1 摀1 圹1 $0 l0 创0 �0 E 2009 墘0 V畅 91 0 墘畅 992 0 乙畅 917 35 C畅 71 17 媼畅 43 32 佑畅 23 11 畅 93 2010 墘1 摀1 圹1 $0 l0 创0 �0 E     这里我们将综合技术效率定义为总效率 。从 表 2可以看出 ,DEA 总效率值最高的年份是 2008 年 、2010年 ,其值为 1 。 1981 ~ 2010 年 ,DEA 总效 率值总体呈现波动递增趋势 ,在 1984 年总效率最 低 ,只有 0畅06 ,在 2008年与 2010年达到相对有效 。 其中 ,1981 ~ 1993 年的平均总效率值最低 ,1994 ~ 2001年有所增加 ,2002 ~ 2006 年进一步增加 ,2007 ~ 2010 年 DEA 总效率值高位波动螺旋上升 ,平均 总效率值快速增加 ,并在 2008年与 2010 年达到最 高 。能源效率总体趋势(图 2)是缓慢波动上升到快 速波动递增上升趋势 ,这与一些学者(如史丹 ,2002 ; 魏楚 ,2007 ;曾胜 ,2009)对中国能源效率的研究结论 “先上升 ,后下降” (1998年的效率值为 1 ,随后呈现 下降趋势)的趋势有差异 。其原因在于 ,在考虑能源 消费结构的情况下 ,1998年能源消费增量虽然总量 投入较少 ,但从结构上看不一定最优 ,规模效率值为 1 ,而总效率值却只有 0畅655 ,所以在这一年无法达 到效率相对有效 。     图 2   1981 ~ 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效率趋势 从总效率中分解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来看 。 技术效率在 1981年 ~ 1993年之间处于一个低水平 波动阶段 ,属于变动幅度不大 ,效率值低下 。 而从 1993年以后到 2001年 ,技术效率出现小幅增长 ,仍 然处在一个水平不高的阶段上波动 ,但在 1997年表 —58— 枟经济学动态枠2013年第 4期 现比较突出 ③ ,其技术效率值达到 0畅675 。 2001 年 以后 ,只是在 2003年 、2004年技术效率值出现小幅 回落 ,其余年份出现快速递增 ,并在 2008年与 2010 年达到技术效率值为 1 。规模效率一直处在高位波 动 ,有 5次取得规模效率值为 1 ,平均规模效率也为 0畅9744 ,表明能源消费投入总量的实际规模与最优 规模差距较小 ,而带来总效率变化的主要是技术效 率 ,总效率的趋势与技术效率的趋势基本一致 ,这也 表明总效率值的提高主要在于技术效率值的上升 。 从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四种能源增量的投 入冗余比率来看 ,总体趋势大体一致 ,波动向下 ,其 中有 9个年份天然气投入冗余比率为最高 ,是 1981 年 、1982年以及 1996 年 ~ 2001 年 ,其余年份只有 1998年电力投入冗余比率为最高外 ,就是煤炭投入 冗余比率为最高 ,这表明我国对煤炭与天然气的消 费与石油 、电力消费相比有更大的节约空间 ,而煤炭 尤为突出 。 1981 ~ 1999年 ,四种能源增量投入冗余 比率皆处在一个较高的程度 ,表明在这个阶段能源 浪费比较大 。而我国在这个阶段总体上处于能源供 大于求阶段 ,高能耗产业也发展迅速 ,能源效率处在 低水平 ,能源有较大的节约空间 ,也在情理之中 。 2000年以后 ,除了部分年份投入冗余比率出现反弹 以外 ,投入冗余比率呈现明显波动下降的趋势 ,表明 能源消费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事实上 , 在 1996年以后的 5年时间里 ,我国煤炭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滞销 ,煤炭消费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 、其它 能源消费增长率相比 ,处于低水平阶段 ,使其天然气 投入冗余比率超过了煤炭的投入冗余比率 。 2001 年以后煤炭消费增量出现快速反弹 ,就导致了在这 个阶段煤炭消费投入冗余比率快速反弹 ,又回到高 位波动 ,但是投入冗余比率比前一阶段明显降低 ,这 可能是由于受到经济转型 、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等因 素的影响 。 2007年及以后的几年 ,各种能源投入冗 余比率处在低位波动 ,并在 2008年与 2010年为 0 。 能源增量投入冗余比率 ,具有显著的“高位波动 ,随 后逐渐波动下降”的特点 ,这与总效率的“低位波动 , 随后逐渐波动上升”趋势是相符合的 。 表 3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序列 ADF 检验值 10% 显著水平 5% 显著水平 1% 显著水平 是否平稳 能源效率值(TE) 0 l畅 1220 - 2 寣畅 6242 - 2 剟畅 9705 - 3 {畅 6852 否 TE 一阶差分 - 5 晻畅 8117 - 2 寣畅 6265 - 2 剟畅 9750 - 3 {畅 6959 是 煤炭增量(CI) - 1 晻畅 9386 - 2 寣畅 6242 - 2 剟畅 9705 - 3 {畅 6852 否 CI一阶差分 - 3 晻畅 2471 - 2 寣畅 6265 - 2 剟畅 9750 - 3 {畅 6959 是 石油增量(PI) - 2 晻畅 1972 - 2 寣畅 6242 - 2 剟畅 9705 - 3 {畅 6852 否 PI 一阶差分 - 5 晻畅 1052 - 2 寣畅 6265 - 2 剟畅 9750 - 3 {畅 6959 是 天然气增量(GI) 1 l畅 0700 - 2 寣畅 6242 - 2 剟畅 9705 - 3 {畅 6852 否 GI一阶差分 - 5 晻畅 2061 - 2 寣畅 6265 - 2 剟畅 9750 - 3 {畅 6959 是 电力增量(EI) - 0 晻畅 7868 - 2 寣畅 6242 - 2 剟畅 9705 - 3 {畅 6852 否 EI一阶差分 - 7 晻畅 2987 - 2 寣畅 6265 - 2 剟畅 9750 - 3 {畅 6959 是 (11)式残差序列 - 5 晻畅 9039 - 4 寣畅 1500 - 4 剟畅 5600 - 5 {畅 4300 是 注 :本文所给出的 10% 、5% 、1% 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是 MacKinnon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 。能源效率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 电力增量单位根检验选用的是含常数项无时间趋势模型 ;(11)式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选用的是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模型 。     1981 年 ~ 1993 年 ,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在 一个较低水平 ,表明这个时期在最优规模下的产出 率较低 ,但总效率表现了缓慢提高的态势 。从我国 经济发展的实际看 ,在“六五” 、“七五”期间 ,我国的 国民经济处于调整发展期 ,在能源投入增加的情况 下 GDP产出的增加保持了缓慢 、平稳的发展态势 。 1994年 ~ 2001年 ,总效率值在技术效率值缓慢波动 增长下 ,表现为在较前一个阶段略高层次上波动 ,趋 势向上 ,并在 1997 年取得这个阶段效率最大值 0畅675 ,表明技术效率较前一时期有明显的改善 。与 此相应的 ,在“八五”期间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 段 ,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 ,在能源消费快 速增加的同时 ,GDP 产出也得到了迅猛的增加 ,能 源总效率较前两个时期有所提高 ,不过这时我国是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效率值的提高在于 GDP的快速增长 。 “九五”初期 ,我国经济表现出发 展过热的势头 ,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政府采 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使其投资减缓 ,生产萎缩 ,导致 能源消费增量骤减 ,并在 1997 年与 1998年出现煤 炭消费量负增长 ,这个阶段能源效率值有所提高 。 —68— 在“九五”后期与“十五期间” ,我国针对前期的“通货 紧缩” ,随后采取放松银根 ,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变 为适度扩张 ,继续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同时提 出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这个 期间 ,技术效率与前面几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相比 ,明显处 在一个较高水平波动 ,螺旋式上升趋势 。在“十五” 期末 ,我国提出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 “十一五”期 末单位 GDP 能耗在 “十五”期末的基础上降低 20% 。在“十一五”期间 ,全国各级政府把节能降耗 作为完成的目标之一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政策 , 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使 其在本五年计划期末实现了节能降耗的既定目标 。 (三)能源效率与四种能源增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 ,对能源效率值与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电力 四种能源增量的数据序列进行 ADF 单位根检验 , 如检验是平稳序列 ,则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协 整分析 。 对表 3中的能源总效率值(TE)以及煤炭增量 (CI)、石油增量(PI)、天然气增量(GI)、电力增量(EI)数 据序列进行 ADF单位根检验 ,其结果如表 3 。 从表 3可以看出 ,TE 、CI 、PI 、GI 、EI 数据序列 皆在一阶差分下平稳 ,所以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协整 分析 ,其关系式如(11)式 。 TE = C + φCI + ωPI + ξGI + ψEI + μ (11) 对(11)进行参数估计 ,当选择煤炭 、石油 、天然 气 、电力增量为解释变量时 ,其系数不能全部通过显 著性检验 ,通过减少解释变量进行模型参数估计 ,发 现去掉 GI以后 ,模拟估计结果系数均在 5% 、1% 下 显著 ,且拟合优度也较高 ,其 DW值在 5% 显著水平 的临界值之内 1畅65 < DW < 2畅35 ,表明不存在自相 关性 ,其结果如表 4 。 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 (11畅75 > 10)可知 ,之所以去掉 GI 以后 ,模型参数 估计结果得到改善 ,其原因在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 中与其它能源消费产生了部分共线性所致 。同时对 (11)式的残差序列进行 ADF检验 ,其结果见表 3最 后一行 ,由结果可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表明 TE与 CI 、PI 、EI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 表 4   TE与 CI 、PI 、EI之间的分析结果 C φ ω ψ Coefficient t - Statistic 0 煙畅 02109 ﹡﹡﹡ (3畅 19549) - 2 @畅 05E - 06 ﹡﹡﹡ ( - 2畅 72573) 1 珑畅 08E - 05 ﹡﹡ (2畅 45923) 2 帋畅 21E - 05 ﹡﹡ (2畅 35173) Adjusted R - squared = 0 i畅 87326 F = 49畅 23289 DW = 1畅 98924     从表 4的结果看 ,TE与 CI负相关 ,表明煤炭 消费增量增加将降低能源效率 ,其原因在于 ,近年 来 ,我国煤炭消费增量处于下降的趋势 ,而能源效率 处于上升趋势或高位波动 。由表 2可知随着煤炭投 入冗余比率的降低 ,能源总效率逐渐增加 ,说明减少 煤炭的消费将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 。从我国改革 开放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可以说能源效率低下很大 程度是由大量消费煤炭所致 。如果减少第一大高消 耗 、高污染能源煤炭的消费 ,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 展 ,能源效率必将得到提升 。 TE与 PI 、EI正相关 , 表明增加石油 、电力的消费将提高能源效率 。 将 TE与 GI进行回归模拟分析 ,显示它们之间正相 关 ,表明增加天然气的消费亦可提高能源效率 。 五 、结论与建议 1畅 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 ,能源消费的规模 效率一直处在高位波动 ,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实际规 模接近最优规模 ,能源效率低下是由于技术效率水 平较低所致 ,能源效率的提高重点在技术效率水平 的上升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 ,就可以在对能源消 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下 ,通过提高能源消费的技术 效率 ,来保障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具体在于 :一 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 方向 ;二是仍然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推 进这类企业的转型换代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从而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三是继 续实施地方 、部门以及企业的节能降耗目标政策措 施 ,约束能源消费总量的攀升 ,刺激节能技术的研 发 。同时要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加快构建节约 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 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 ,培育节能服务体系 ,并 让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 。 2畅 从能源效率同四种能源之间的关系来看 ,煤 炭与能源效率负相关 ,表明增加煤炭的消费将降低 能源效率 ,石油 、电力 、天然气与能源效率正相关 ,表 明增加这三种能源的消费将提高能源效率 。因此 , —78— 枟经济学动态枠2013年第 4期 一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 ,我们应逐渐降低煤炭的消 费量 ,这样又可以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是寻求替 代能源 ,即增加其他能源的消费量 。加大对一次性 能源传统结构的调整力度 ,通过增加对清洁能源和 新能源的投入力度替代煤炭资源的生产 、消费和消 耗 ,这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 3畅 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 ,即能源效率 有类似于经济惯性原理一样的惯性现象 ,我国能源 效率在未来一个阶段将在高位波动运行 。当我们认 识到这种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 ,将会在理论与实践 上给予指导 。在未来一个阶段能源效率的研究将再 不会是重点 。我们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影响经济 发展的情况下 ,如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策略路径 , 旨在提高能源消费的技术效率 。国家宏观政策应继 续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 展 ,在所有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攻关 ,对节能技术取得 重大突破的进行财政支持 。 注 : 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认为 ,中国将采取八 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 ,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节能减排工作 要控制增量 、调整存量 。 ②投入冗余比率 :等于实际投入量与有效情况下的投入量之 差除以实际投入量 。 ③这与以前的一些学者 ,如史丹 、魏楚 、曾胜等的研究有些差 异 ,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在统计年鉴对能源消费量没作修 订时 ,1998年能源消费总量是负增长的 ,以前的研究只考 虑能源消费总量的投入或者能源消费增量的投入 ,当然在 这一年能源消费的效率值会比相近几年的效率值要高 ,另 一方面 ,在于没有考虑能源消费结构 ,事实上 ,在“八五” 、 “九五”时期 ,除了 2000年以外煤炭的消费总量在 1996年 为最高 ,尔后 1997年 、1998年逐年下降 ,1999年又才开始 上升 ,而 1997年比 1998年下降得更多 ,所以也可能使其 1997年的总效率值比 1998年要高 。 参考文献 : 曹明 ,2011 :枟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动态分析及预测枠 ,枟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枠第 4期 。 姜磊 季民河 ,2011 :枟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与 中国能源效率 ——— —基于岭回归的分析枠 ,枟当代经济管 理枠第 5期 。 蒋金荷 ,2004 :枟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枠 , 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枠第 10期 。 李金恺 ,2009 :枟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对主流增长理论逻辑 、 认识和论证的反思枠 ,枟经济学动态枠第 9期 。 刘朝明 曾胜 刘博 ,2006 :枟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 关系分析枠 ,枟华东经济管理枠第 11期 。 史丹 ,2002 :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枠 , 枟经济研究枠第 9期 。 史丹 吴利学等 ,2008 :枟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 究枠 ,枟管理世界枠第 2期 。 王兵 张技辉 张华 ,2011 :枟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 效率实证研究枠 ,枟经济评论枠第 4期 。 王玉潜 ,2003 :枟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 用枠 ,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枠第 8期 。 魏楚 沈满洪 ,2007 :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 DEA 的 实证分析枠 ,枟管理世界枠第 8期 。 吴巧生 成金华 ,2006 :枟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 : 1980 — 2004枠 ,枟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枠第 10期 。 宣能啸 ,2004 :枟我国能效问题分析枠 ,枟中国能源枠第 9期 。 郑宝华 谢忠秋 ,2011 :枟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区域全要素生 产率研究枠 ,枟经济学动态枠第 10期 。 Azadeh ,M .A ., S .F .Ghaderi & M .Asadzadeh (2006 ) ,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Irani‐ an chemical sector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 al Conference on Energy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June 20 - 21 ,Tehran ,Iran . Chien ,Taichen & Jin - Li Hu(2007) ,“Renewable energy and macroeconomic efficiency of OECD and non - OECD economies” ,Energy Policy 35 :3606 - 3615 . Hu ,J .L .& C .H .Kao(2007) ,“Efficient energy - saving tar‐ gets for APEC economies” ,Energy Policy 35 (1) :373 - 382 . Hu ,J .L .& S .C .Wang (2006) ,“Total - factor energy effi‐ 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 , Energy Policy 34 :3206 - 3217 . Onut ,S .& S .Soner (2007) ,“Analysis of energy use and efficiency in Turkish manufacturing sector SMEs” ,Ener‐ 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8 :384 - 394 . Ramanathan ,R .,(2005) ,“A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 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ountries of the Mid‐ 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Energy 30 :2831 - 2842 . Thomas ,D .L .,R .Greefe & K .C .Grant(1985) ,“Applica‐ 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management audits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utilities” ,Public U tility Commission of Texas ,Austin ,TX . Weyman - Jones , T .G .(1991 ) ,“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regulated industry : The Area Electricity Boards of Eng‐ land and Wales” ,Energy Economics 13 :116 - 122 . (责任编辑 :钟培华) —88—
本文档为【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39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11-02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