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举报
开通vip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概括第一章:1.质点:一个物体可否当作质点,重点在于把这个物体当作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物体大就不可以当作质点,物体小就能够。例:公转的地球能够当作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可以当作质点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刹时”,一般“刹时”两个字都省略掉)。这里注意的是均匀速度与均匀速率的差别:均匀速度=位移/时间均匀速率=行程/时间均匀速度的大小≠均匀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3.加快度:avvtv0a,v同向加快、反向减速...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概括第一章:1.质点:一个物体可否当作质点,重点在于把这个物体当作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物体大就不可以当作质点,物体小就能够。例:公转的地球能够当作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可以当作质点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刹时”,一般“刹时”两个字都省略掉)。这里注意的是均匀速度与均匀速率的差别:均匀速度=位移/时间均匀速率=行程/时间均匀速度的大小≠均匀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3.加快度:avvtv0a,v同向加快、反向减速tt此中v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即a。(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t也是矢量,因此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快度a,可是我们此刻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不过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快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快度的大小;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v00的演变)(1)速度公式:vtv0at(vtat)(2)位移公式:sv0t1at2(s1at2)22(3)课本推论:vt2v022as(vt22as)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因此“知三求一”。只需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边三个公式就都能够使用。可是在用公式以前必定要先判断物体能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有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以后就刹车停止了。因此常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详细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详细状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时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识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因此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经过草图就能够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假如已知量不够,能够适合的假定一些参数,参数的假定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定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能够用到。这样参数假定的少,解答起来就方便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题,假定速度)。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公式,假如能够灵巧运用,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4)均匀速度:vv0vt(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能够用)2还有一个公式vs(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全部的运动的均匀速度t都以这么求,不仅仅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能够(例:跑操场一圈,均匀速度为0)。(5)位移:sv0vtt22.匀变速直线运动实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填空)v0vtv。(1)中间时刻的速度:vt/22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近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2)中间地点的速度:v02vt2vs/22梦梦(3)逐差相等:ss2s1s3s2snsn1aT2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快度的基来源理。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一个定值aT2。假如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经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能够求出加快度,一般还能够用公式(1)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3.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剖析假如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快度写成负值,那么公式就跟以前的所有公式如出一辙。但有时,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减速运动加快度的大小。如:汽车以a=5m/s2的加快度进行刹车。这时候也能够不把加快度写成负值,可是在代公式时得进行适合的变化。(a用大小)梦梦速度:vtv0at位移:sv0t1at22推论:v02vt22as(就是大的减去小的)v02v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s0,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0t02aa这里加快度只取大小,其实只需记着加快用“+”,减速用“-”就能够了。牛顿第二定律常常这么用。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重点的一个就是记着: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OABCDE??????常有计算:3.0712.38一般就是求加快度a,及某点的速度v。27.87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49.62.(1)逐差法求加快度77.40假如有6组数据,则图2-5(s4s5s6)(s1s2s3)a(3T)2假如有4组数据,则(s3s4)(s1s2)a(2T)2假如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能够。(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均匀速度即vnSnSn12TSOASAB比方求A点的速度,则vA2T(3)利用v-t图象求加快度a这个一定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依据描述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经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散布在直线双侧,画完后适合向两边延伸交于y轴。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快度a,求斜率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就是在直线上(必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本来的数据点。由于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均匀,比较正确。直接取数据点固然算出结果差不多,可是显然不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av2v1。t2t15.自由落体运动只需说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v00,ag(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vtgth1gt2vt22gh2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率关系3)一些题型A.对于第几秒内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h,求自由落体高度h。设总时间为t,则有h1gt21g(t1)2,求出t,再用h1gt2求得h。2212也能够设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为v1,则有hv1tgt2(这里t为1s),2v12h能够求出v1,则h2gB.经过一个高度差为h的窗户,花了时间t。求物体自由落体的地点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h。与题型A的解题思路近似。C.水龙头滴水问题梦梦这类题型的重点在于找出滴水间隔。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什么时候停止计时。如果从第一滴水滴出开始计时,到第n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间为t,则滴水间隔ttt,滴。(由于第一滴水没有算在t时间内,滴出第二滴才有一个时间间隔1出3滴有2t。)这个不要照本宣科,题目一般都是会变的。可能是上边滴出第一滴计时,下边有n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一滴后,数“0”,而后渐渐增添,数到“n”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建议:一滴一滴地去数,而后递推到n。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快度g上。水龙头与地面的高度h,假如只有一个时间间隔则g2h;(t用t、n表示即可)t2假如有两个时间间隔则2h以此类推g2(2t)6.追及相遇问题(1)物理思路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边在追。假如前面跑的快,则两者的距离愈来愈大;如果后边追的快,则两者距离愈来愈小。因此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议论剖析。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快,后边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假如追不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例:前面匀减速,后边匀速。则必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距离。相遇知足条件:s2s1L(后边走的位移s2等于前面走的位移s1加上本来的间距L,即后边比前面多走L,就追上了)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剖析,就清楚好多。这里注意的是假如是第二种状况,前面刹车,后边匀速的。不可以直接套公式,得判断究竟是在刹车停止以前追上,仍是在刹车停止以后才追上。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L=8m处招手追赶,司机立刻以2m/s2的加快度刹车,而乘客以v1的速度追赶汽车,当1)v1=5m/s(8.8s)(2)v1=10m/s(4s)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2)数学公式求解梦梦梦梦数学公式就是由s2s1L,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对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依据进行判断:假如>0,则有解,能够相遇二次次;<0,说明不可以相遇。求出t即求出相应的相遇时间。;=0,恰巧相遇一也能够将方程进行配方。(s>0)1/2a(tt0)2s0,说明没法相遇,在tt0时刻,有最小值s。1/2a(tt0)2s0,说明在tt0时刻,两者距离有最大值s,求出方程等零的解t即可获得相遇时间(刹车问题这里常常会犯错)。1/2a(tt0)20,说明在tt0时刻恰巧相遇一次。数学方法相对来讲能够解决一大多数问题,可是物理思想比较少,假如一味的套用就简单犯错。就比方上边的那道例题。介绍使用物理思想解题,别一味的套公式。把草图画出来,就简短好多了。数学的公式自然就列出来了。“追及”、“相遇”的特色“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地点。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地点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巧相同。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依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剖析,画出物体运动表示图2)依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应在方程中3)由运动表示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系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剖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知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巧追上或恰巧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能否已经停止运动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物理方法:即经过对物理情形和物理过程的剖析,找来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而后列出方程求解第三章:1.弹力产生条件:1.接触2.相互挤压(弹性形变)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点点接触,垂直于切面,即弹力过圆心,或其延伸线过圆心。绳索对他人的拉力沿着绳索缩短的方向。弹簧的弹力拉伸的状况下与绳索相同,但还能够被压缩。弹簧的弹力知足胡克定律:Fkx,这里的x是指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拉伸xll0,压缩xl0l。(即x为大的减去小的)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老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还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老是经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1)压力的方向老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老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老是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沿绳背叛受力物体)。弹力的大小(1)弹簧的弹力知足胡克定律:此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资料相关,代表形变量。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相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注:1)杆的力一般也沿着杆的方向,除了那种有滑轮的以及用杆固定物体。不然一般状况下,杆对物体的弹力也是沿着杆方向,往外弹或被往里拉(一般是被压缩往外弹)。2)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2.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f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很重要,没有必定是错的)相反。必定假如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才能用,并且只假如滑动摩擦力这个公式就能够用!注:这里的N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弹力,N不必定等于重力,牢记。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两者是等大的。只需接触面固定,那么就必定,改变压力,滑动摩擦力就改变。静摩擦力的判断相对来讲难一点。一个是用假定法,假定接触面圆滑,看物体怎么相对于接触面怎么运动。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假如没有相对运动趋向,自然就没有静摩擦力。此外一个是受力剖析,依据状态来判断,这个方法是通用的,并且相对来讲能力的要求高一点。对物体受力剖析,假如有静摩擦力,符不切合条件所说的状态,假如没有呢。静摩擦力的大小要依据物体的状态,经过受力剖析获得。静摩擦力大小千万不要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N来算。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必定”1)摩擦力不必定是阻力2)静摩擦力不必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必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必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摩擦力不必定越小越好,由于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能够作动力2.静摩擦力用二力均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定接触面圆滑,看物体能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向,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力的合成协力范围:FF2FFF211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协力的大小跟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梦梦当两个分力相等,F1F2且=120°时,协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F1F2=F,这是个特例,应当记着。当大于120°,协力小于分力;当小于120°,协力大于分力。分力夹角固定,(1)<90°,协力大小跟着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90°,分力增大,协力大小的变化不必定。考证平行四边形定章实验:注意:1)拉力要确立大小、方向;2)两次都要把节点拉到O,这样才有相同的作用成效;3)做力的图示要用相同的标度。4.力的分解力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过程,相同恪守平行四边形定章。重点是按成效分解、正交分解、以及力分解的独一性条件。正交分解:坐标系的成立一般是水平竖直,或许平行接触面垂直接触面成立坐标系。到牛顿第二定律以后,一般是沿着运动方向成立直角坐标系。成立完坐标系以后,将不在座标轴上的力进行分解,对边就是正交分解里才是这样,假如用合成的方法对边不必定就是sinsin、邻边就是cos(在,也可能是tan)。注:分力的性质与被分解力的性质相同,合成就不要求相同了5.均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所学的全部力都归纳于均衡的剖析,假如不均衡则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力学题的一搬步骤:(1)受力剖析。先剖析非接触力,一般就一个重力;再剖析接触力,先找接触,看有几个接触。再从简单的开始剖析,比方外界的拉力、推力等等。简单接触剖析完以后,再剖析接触面。一个接触面便可能存在两个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剖析必定要正确,剖析完以后,最好再检查一遍。这里假如错了,就三军淹没了!(2)成立坐标系,找角度、列方程。假如均衡的话,就列均衡方程。x轴上的一堆力协力为零,即正半轴的力=负半轴的力。y轴同理。假如不均衡,那就求出协力,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合=ma。列方程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一些力,除了在座标轴上的力,还要加上一些坐标轴上的分力。对于协力谁减去谁,就看加快度沿那个方向。加快度那个方向减去此外一个方向,则协力为正的。求出的加快度就是正的。反之,为负。3)求解对于整体法、隔绝法。假如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的作使劲的时候,用整体法很方便。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运动学必定要画草图,并把已知量标上去。这样经过草图就能够清楚看出没一段过程的已知量。“知三求一”,假如不可以求,则设一些参数。可是这个参数尽量用的范围要广。力学受力剖析,依据我说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剖析错了,就基本没戏了。一般能够自己在旁边此外画一个草图剖析,没必需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上反而有时不好表示。把所有的力的箭尾都画在重心,不然自己会混杂,画完以后标上符号比方G、F。不论是运动学仍是力学,列方程时,必定要列表达式,不要列一堆的数值方程。同时假如有几个相同的物理量,必定要划分开来。比方:v1、v2、a1、a2、F1、F2等等。不要都用v、a、F。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就是环绕一个加快度睁开的。剖析力争得加快度,用到运动。或经过运动获得加快度,剖析力。6.动向均衡剖析:就是均衡的一个扩展,经过受力剖析获得均衡。而后改变条件,问什么力怎么变。1)作图法这类状况一般就是遇到三个力均衡状况,经过受力剖析,三个力均衡能够获得一个矢量三角形。而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及变化量。进行剖析便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小方向都确立),此外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问跟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其余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2)计算法相同是受力剖析,假定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自己就有角度)。把几个力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一般就是重力),改变以后,角度变化惹起那几个力的变化。这里有一些数学知识:tansin、cotcos、sin2cos21梦梦cossin当090时,跟着的增大sin、tan变大cos、cot变小几个特别值sin00、sin901、tan00cos01、cos900第四章: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对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1)揭露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必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全部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相关3)必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必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当物体所受协力为零时,从运动成效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能够应用牛顿第必定律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露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别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露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状况和初始状态3)加快度是联系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不论是由受力状况确立运动状况,仍是由运动状况确立受力状况,都需求出加快度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力老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使劲,另一个是反作使劲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色:“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向来线上,同时出现、消逝、存在;“三不一样”指方向不一样,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样,成效不一样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常常用的方法、技巧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整体与隔绝法图解法正交分解法对于临界问题办理的基本方法是:依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剖析惹起的受力状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来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种类见错题本)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力、加快度、速度的关系(1)物体所受协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快度的方向,协力与加快度的关系,协力只需不为零,不论速度是多大,加快度都不为零2)协力与速度无必定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协力有必定联系3)速度大小怎样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协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两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添,不然速度减小对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1)轻绳①拉力的方向必定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以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行伸长④弹力可做刹时变化(2)轻杆①作使劲方向不必定沿杆的方向②各处作使劲的大小相等③轻杆不可以伸长或压缩④轻杆遇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视不计(3)轻弹簧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②弹力的大小依据的关系③弹簧的弹力不可以发生突变对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质重力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没关。依据加快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快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快度方向向下,则失重3)物体出于完整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相关的现象所有消逝:①与重力相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可以使用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附带:各方面知识遗漏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特色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随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受力剖析的次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剖析其余外力受力剖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剖析物体受力时,只剖析四周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受力剖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立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质不存在的协力或分力当成是物体遇到的力3)假如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立,可用假定法剖析4)物体的受力状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需时依据学过的知识经过计算确定(5)受力剖析外面作用看整体,相互作用要隔绝正交分解时成立坐标轴的原则1)以少分解力和简单分解力为原则,一般状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散布在座标轴上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座标轴上
本文档为【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阳光花园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22-10-2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