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举报
开通vip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编号:YJY-KP-1402                                               广 西 冶 金 研 究 院                     2014年7月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广西冶金研究院 法定代表:黄进文 技术职务 证书编号 签 名 项目负责人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编号:YJY-KP-1402                                               广 西 冶 金 研 究 院                     2014年7月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广西冶金研究院 法定代表:黄进文 技术职务 证书编号 签 名 项目负责人 编 写 审 核 签 发 目录 1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2 1.2 评价依据 2 1.2.1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 1.2.2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标准及规范 3 1.2.3参考设计规范 3 1.2.4职业卫生检测标准 4 1.2.5基础技术资料 5 1.3 评价目的 5 1.4 评价范围 5 1.5 评价内容 6 1.6 评价方法 6 1.6.1 职业卫生调查 6 1.6.2 职业卫生检测 6 1.6.3 职业健康检查 7 1.7 评价程序 7 1.7.1要求建设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7 1.7.2编制控制效果评价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7 1.7.3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7 1.7.4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 8 1.8 质量控制 10 2 项目概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 10 2.1 项目概况 10 2.1.1 项目地理位置 10 2.1.2 项目建设内容 11 2.1.3 主要公用设施情况 11 2.1.4 “三同时”执行情况 12 2.2 工程试运行情况 12 2.2.1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12 2.2.2 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及简要说明 16 2.2.3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 17 2.2.4 劳动组织与定员 18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18 3.1 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18 3.2 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21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21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21 4.1.1化学因素 22 4.1.2物理因素 22 4.1.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接触情况 23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3 4.2.1测定条件、时间、方法 24 4.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确定 25 4.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25 4.3.1粉尘和化学因素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26 4.3.2物理因素 29 4.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29 4.4.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 34 4.4.2粉尘检测结果 35 4.4.3物理因素 37 4.5 结果统计 39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39 5.1 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39 5.1.1 防尘设备 39 5.1.2 防毒设备 39 5.1.3 防噪声设备 40 5.1.4 防暑降温设备 40 5.1.5 工频辐射防护措施 40 5.1.6 紫外辐射的防护 40 5.2 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40 5.3 防护设施评价 42 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42 6.1 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 42 6.2 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及执行情况调查 42 6.3 防护用品评价 43 7 建筑设计卫生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43 7.1 建筑卫生学 43 7.2 辅助用室 44 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44 8.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44 8.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44 8.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45 8.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45 8.5 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45 8.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45 8.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45 8.8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46 8.9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46 8.10 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46 8.1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46 8.12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47 9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47 9.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 47 9.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7 9.3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47 9.4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48 10 结论 49 11 建议 49 11.1 职业卫生管理 50 1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50 11.3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51 11.4 作业安全管理 51 11.5 防护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52 11.6 危险化学品管理 52 11.7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53 11.8职业病危害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告知 53 11.9 其它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是由德国投资方德国SLC底盘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方柳州振豪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德方占51%,中方占49%)。 汽车安全件系统产品,特别是其中的拉杆、球铰链、连接杆、控制臂等安全件,需要非常专业的厂商生产。德国博世有限公司是汽车、商用车底盘系统的国际著名的专业生产厂家,其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转向杆、悬挂球铰链、上下控制臂转向和底盘系统以及其他底盘部件,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公司已经在中国上海建立合资公司(上海伦福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功运行多年。根据德国博世有限公司在华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在中国生产高质量且技术先进的底盘零部件,在中国开拓产品市场以替代当前所需的产品进口,并逐步向外出口产品,参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公司决定扩大合资规模,在广西柳州市另行建设新的合资企业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即本建设项目,生产车轿控制臂、悬挂球铰链、横直拉杆、连接杆等汽车安全件。 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职业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60号令,2001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2006年)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冶金研究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对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2 评价依据 1.2.1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九届人大常委会2001年10月通过,2002年5月1日施行)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002年5月12日施行)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第49号令)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2002年3月12日施行)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第63号文) 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第63号文) 7)《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年142号文) 8)《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3号令) 1.2.2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标准及规范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7)《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文) 8)《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1989) 1.2.3参考设计规范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 1993) 2)《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 - 2004)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 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 - 1999) 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1985) 7)《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 2003) 1.2.4职业卫生检测标准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 2007) 3)《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8 - 2004) 4)《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29 - 2004) 5)《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 附录A》(GB 18531-2001) 6)《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2 - 2004) 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 - 2007) 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 - 2007) 9)《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 934 - 1989) 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89.7- 2007) 1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 - 2007) 1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1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 - 2007) 1.2.5基础技术资料 1)《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编号:GXZF-KP-2012-012) 2)《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编号:GXZF-KP-2012-012) 3)《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初步设计文件》广西华蓝设计院,2012年1月。 4)《关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一期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单》(柳州市卫生局 柳卫建项发字(2012)25号) 5)《关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列入投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审核意见单》柳州市卫生局(柳卫建发字〔2012〕26号,2012年1月) 6)《关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情况说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2012年 7)项目的其他资料(试运行报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1.3 评价目的 本项目属于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3)针对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5)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1.4 评价范围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主要针对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包括项目的生产区以及辅助生产区。本次评价不包括放射性内容的评价。 1.5 评价内容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6 评价方法 根据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作出客观、真实的控制效果评价。 1.6.1 职业卫生调查 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3)职业卫生管理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职业健康教育与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1.6.2 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测定条件按目前产能满负荷生产状况;测定频率、测定点设置、检测方法及合格点判定按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执行。 1.6.3 职业健康检查 为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禁忌和职业性健康损害,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称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落实用人单位义务、实现劳动者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落实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它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减少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减少社会负担。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1.7 评价程序 1.7.1要求建设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 2)其它有关资料: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等。 1.7.2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1)对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研究。 2)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包括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概况、控制效果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方法、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等。 1.7.3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1)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2)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 3)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5)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 1.7.4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包括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检测结果数据,做出控制效果评价结论,完成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告初稿编写完毕后,经专家评审,提出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报告,完成评价工作。 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1。 1.8 质量控制 为保证评价报告的客观、公正、准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按照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文件等规定实施。 图1-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图 2 项目概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 柳州振豪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我公司一直坚持贯彻以“质量为本、诚信服务”的方针;以“客户受益是生存之本、客户成功是发展之源”的独特经营理念,给您送来成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诚于心,信于行”的经营理念。本公司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诚信、专业、敬业、勤业”为公司的经营准则。公司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一直本着“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取胜。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转向杆、悬挂球铰链、上下控制臂转向和底盘系统以及其他底盘部件,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信誉,主要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柳州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等。公司始终坚持“求实创新,持续改进,向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使顾客满意”的质量 方针,开拓进取,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地点:柳州市柳南区南环路34号 建设单位: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额25000万元人民币 企业注册类型:合资企业 2.1.1 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柳州市柳南区,柳南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9°21′—109°24′;北纬24°16′—24°21′之间。北临柳江,与柳北区和城中区隔江相望。柳江蜿蜒如带,沿柳南区北部从螃蟹岭南麓往东转折南至华丰湾,全长7.4公里。沿江有磨滩渡口、红庙码头、车渡码头和谷埠码头。东邻鱼峰区,东南依银仔山、老龙岩、牛仔山等峰林,其中境的鹅山西与郊区西鹅乡接壤,全区面积27.12平方公里。 2.1.2 项目建设内容 厂区总用地面积83397.9平方米,建筑面积32949平方米。办公楼1幢(三层,高度11.8米,3630平方米)、生产厂房(单层,高度8米,16596平方米,分为三个车间,面积分别为4760平方米、5885平方米和5885平方米)、仓库1幢(单层,高度8米,8400平方米),浴室和更衣室(单层,892平方米)、技术间(单层,912平方米,为空压机房、空调机房、变配电房等)、职工食堂(单层,912平方米)、另有货物装卸平台、门卫间、油漆库、循环冷却水间、周转箱清洗间以及杂物棚各一座。本项目建成后公司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1。 表2-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厂区用地面积 ㎡ 83397.9 2 总建筑面积 ㎡ 32949 3 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 ㎡ 29866 4 容积率 - 0.62 5 建筑系数 % 35.8 6 绿化面积 ㎡ 21543 7 绿化率 % 25.8 2.1.3 主要公用设施情况 1)供电:本项目供电来自市政电网,设公司内设变电所,配置2000kVA的干式变压二台。 2)供水:本项目水源来自市政水管网,用水量为1920m3/d。 3)压缩空气:公司内设立空压站,配置两台容积流量22.3m3/min,排气压力为0.85MPa的MM13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2.1.4 “三同时”执行情况 建设单位在本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进行了一期、二期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柳州市卫生局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柳州市卫生局卫生审查,先后出具《关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一期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单》(柳州市卫生局 柳卫建项发字(2012)25号)和《关于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列入投资计划审核意见单》(柳州市卫生局 柳卫建项发字(2012)第26号)。本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2 工程试运行情况 本项目于2013年12月完工后陆续开始试生产,目前已经达到设计产量,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良好。 2.2.1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本项目主要生产车轿控制臂、悬挂球铰链、轴向拉杆、连接杆等汽车安全件。产品方案和年产量见表2-2。 表2-2 产品方案及年产量 序号 产 品 名 称 产量(万套/年) 1 车轿控制臂 40 2 悬挂球铰链 44 3 轴向拉杆(转向杆) 180 4 连接杆 25 5 周转箱清洗 根据本公司需求 2.2.2 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及简要说明 2.2.2.1车轿控制臂生产工艺流程 1) 车轿控制臂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1 GM-HOLDEN控制臂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2)GM-HOLDEN控制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将放置在仓库的各种所需要的零件及毛坯首先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和材质等指标检测,合格后,对球销毛坯进行包括车削、滚削等金属切削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100%的涡流探伤,最后涂上防锈油入库存放。控制臂在经过进料检验后,先在磁粉探伤机上进行表面裂纹探伤,再进行油漆,然后在加工中心上进行金属切削,之后入库保存。需要进行装配时对球销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再将橡胶支承用数控压机压入控制臂的孔内,然后将球销卡圈装入防尘罩。随后在预装配圆台将球座、球销等零件装入接头完成预装,封口检测密封性等,预装圆台后进烘箱,烘过冷却后放入总装圆台,同时放入已经装好小卡圈后的防尘罩及大卡圈等零件。在总装圆台上完成力矩检测,防尘罩装入接头,装大卡圈密封检测工序。完成总装过程后对整个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的套上球销螺纹护套、装箱打包入库。 3)连接杆、拉杆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臂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2.2.2.2球铰链生产工艺流程 1) 球铰链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2 PQ35球铰链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2)PQ35球铰链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将放置在仓库的各种所需要的零件及毛坯首先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和材质等指标检测,合格后,对球销毛坯进行包括车削、滚削等金属切削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100%的涡流探伤,然后在球销表面涂上防锈油,分别入库存放。需要进行装配时对球销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清洗过程在全密闭的清洗机内完成。随后在预装配圆台将球座、球销等零件装入接头完成预装,封口检测密封性等,预装圆台后进烘箱,烘过冷却后放入总装圆台,同时放入已经装好小卡圈后的防尘罩及大卡圈等零件。在总装圆台上完成力矩检测,装防尘罩,装大卡圈密封检测工序。完成总装过程后对整个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的套上球销螺纹护套、装箱打包入库。 2.2.2.3油漆生产工艺流程 1) 油漆生产工艺流程 图2-3 油漆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2)油漆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将各类需要油漆的横接头总成、连接杆总成等零件挂上油漆流水线,由流水线输送入预脱脂槽内去除表面油污,再输送到主脱脂槽,进一步去除零件表面油污,然后进入水洗槽用水两次清洗去除零件表面的残留脱脂液,之后进入磷化槽,使零件表面附着一层磷化保护膜。磷化后的零件用水两次清洗后,由流水线送入烘箱内烘干表面水分,然后送入底漆静电喷漆房喷涂底漆,再送入烘箱中采用循环热风烘干底漆,之后送入面漆静电喷漆房进行面漆喷涂,再进入烘箱中烘干,最后将烘干后的零件从流水线上取下,放入周转箱内进入下道工序。除上、下件和补漆由人工操作外,其余均为自动化作业,前处理各道工序以及静电喷漆房均为密闭状态,配有通风排毒设备,排出的废气和水蒸气均经过环保处理装置后高空排放。 2.2.2.4周转箱清洗工艺流程 1)周转箱清洗工艺流程 图2-4 周转箱清洗工艺流程框图 2)周转箱清洗工艺流程简介 使用周转箱清洗机进行清洗,人工上下件,其余均自动完成,使用保立净清洗剂进行冲洗,清水漂洗,冲洗和漂洗水温42℃,烘干温度为70℃。 2.2.3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见表2-3。 表2-3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用量 序号 原辅料名称 单位 年用量 主要成分 1 脱脂磷化液 T 58.7 磷酸、硝酸、五水偏硅酸钠、无水焦磷酸钠、碳酸钠 2 磷化添加剂 T 0.8 亚硝酸钠 3 表调剂 T 0.25 胶体磷酸肽 4 中和剂 T 0.54 粒碱(NaOH) 5 底漆(环氧树脂漆) T 24.5 环氧树脂、乙酸乙酯、二甲苯、乙酸丁酯、丙醇二酯、甲基苯乙烯橡胶 6 面漆(双组份聚氨酯漆) T 65.7 甲苯、乙酸丁酯、甲基亚乙基乙酸酯 7 固化剂 T 10.5 脂肪族聚异氰酸酯、乙酸丁酯、甲苯 8 底漆溶剂 T 34.6 二甲苯、乙酸丁酯 9 面漆溶剂 T 34.6 乙酸丁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烯二醇-丙基乙醚 10 慢干剂 T 48.7 2-丁氧基乙酸乙酯 11 促进剂 T 114.6 亚硝酸钠 12 乳化液 T 10 脂肪酸、二乙醇胺、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 13 球销清洗液 T 2 氢氧化钾、碳酸钠、三嗪三乙醇衍生物 14 二甲苯 T 2 15 防锈油 T 1.08 基础油、石油磺酸钡、环烷酸锌、十二烯基丁二酸,邻苯二甲酸 16 磁粉探伤剂 T 20 铁粉、酸化铁粉、颜料、树脂 17 保立净清洗剂 T 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8 普通碳钢电焊条 T 0.5 2.2.4 劳动组织与定员 公司现有职工共有684人,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时间为250天。详见表2-4. 表2-4 劳动定员与生产班制 序号 部门(车间) 工种 人数 生产班制 1 横街头/球铰链/轴向拉杆/控制臂 机械设备操作工 380 每日三班 2 质保部 产品检验员 22 每日三班 3 后方工段 设备维修工 22 每日三班 4 物流部 仓库保管员 50 每日三班 5 管理部门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123 常日班 6 CCV(商用车底盘) 机加工 38 每日三班 7 CCV(商用车底盘) 油漆线 9 每日三班 8 CCV(商用车底盘) 辅助、管理 40 常日班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3.1 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项目基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80米。厂区出入口位于南环路上的围墙中间,厂前区由办公楼、集中绿地和停车位等组成,生产车间位于整个厂区的南半部,生产厂房的北面隔厂区道路为仓库,辅助用房沿厂区东侧围墙布置,由南向北为周转箱清洗间、化学品库、杂物棚等,厂内道路和绿化围绕厂区建筑物和围墙四周布置。 绿化沿基地周边围墙和建筑物四周布置,减少了道路的尘埃及噪声,保证员工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上按功能分区,物流线路清晰,厂区道路通畅。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生产和办公生活区相对独立。项目选址和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3.2 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主要生产车轿控制臂、悬挂球铰链、轴向拉杆、连接杆等汽车安全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机械设备名称、数量及布局见表3-1。 表3-1 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及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数量 设置部位 1 数控车床 台 78 横接头/球铰链/轴向拉杆/控制臂 2 加工中心 套 10 横接头/控制臂 3 钻床 台 4 横接头/球铰链 4 压机 台 26 横接头/球铰链/轴向拉杆/控制臂 5 滚丝机 台 25 横接头/球铰链/轴向拉杆/控制臂 6 铣床 台 6 横接头/球铰链/后方工段 7 普通车床 台 3 后方工段 8 磨床 台 8 后方工段 9 清洗机 台 1 轴向拉杆 10 探伤检测机(仪) 台 4 横接头/球铰链 11 数控车床 台 4 CCV车间 12 球铰链装配台 台 2 CCV车间 13 总成装配台 台 1 CCV车间 14 立式加工中心 台 1 CCV车间 15 通用铣床 台 1 CCV车间 16 热铆压机 台 1 CCV车间 17 液压机 台 2 CCV车间 18 钢管端部收口机 台 1 CCV车间 19 钢管端部加工专机 台 1 CCV车间 20 磷化油漆流水线 条 1 CCV车间 21 废气处理装置 套 1 CCV车间油漆间外 22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台 1 CCV车间油漆间内 23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台 2 空压机房 24 空调机组 套 6 空调机房 25 电焊机 台 1 周转箱清洗间 26 周转箱清洗流水线 条 1 周转箱清洗间 27 2000kVA干式变压器 台 2 变电房 整个生产厂房由西向东分别为横接头/轴向拉杆,控制臂/球铰链和CCV三个车间。 在横接头/轴向拉杆车间的东南侧是后方工段,后方工段西侧是清洗机,后方工段北侧为磁粉探伤间,在横接头/轴向拉杆车间其他部分为机加工作业为主。 控制臂/球铰链车间也以机加工为主,在南侧顶端设有落地砂轮机一台。 CCV车间在控制臂/球铰链车间的东侧,在其东南侧隔出油漆流水线。 车间地面平整防滑,易于清扫。车间设置空调系统进行总体温控,每个车间设置两台空调机组,查阅建设方提供的新风量检测报告(柳州欧萨环境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5月22日检测)数据显示,总风量为191700m3/h,新风量为31950 m3/h,横接头/轴向拉杆车间、控制臂/球铰链车间的人均新风量为76 m3/h。CCV车间人均新风量为122 m3/h,同时在车间屋顶设置了屋顶轴流风机进行总体排风,排风总量与新风量基本持平。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采取了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了物料的跑、冒、滴、漏,杜绝了无组织排放。 仓库主要存放原材料和成品,不存放化学品。原设计中最西侧的仓库现为机械加工车间。 该生产工艺布局较为合理,能够保证产量及生产效率。生产设备的布局符合GBZ1-2002的要求。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4.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4.1.1化学因素 1)氢氧化钠、碳酸钠 主要接触岗位:在球销等零件清洗时,清洗液中含有这些化学物品,劳动者作业时可能接触到。 2)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氮氧化物 主要接触岗位:在油漆前磷化过程中,脱脂磷化液、磷化添加剂表调剂、中和剂等物品中含有上述化学因素,劳动者工作时可能接触到。 3)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主要接触岗位:油漆过程中使用的底漆、面漆、油漆溶剂、固化剂、慢干剂等物品中含有这些化学物品、劳动者作业时可接触到。清洗油漆泵时使用二甲苯,劳动者作业时可能接触。 4)金属粉尘(铁尘) 主要接触岗位:在金属切削时产生。劳动者从事车削及滚丝、滚球面时可接触到。 5)电焊烟尘、二氧化氮 主要接触岗位:在维修电焊时,劳动者可接触到。 6)砂轮磨尘 主要接触岗位:使用砂轮机进行磨刀或其他金属麽削时产生。 6)此外,在本项目中使用的各类原辅材料中,还存在环氧树脂、甲基苯乙烯、甲基亚乙基乙酸酯、脂肪族聚己氰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烯二醇-丙基乙醚、2-丁氧基乙酸乙酯、胶体磷酸肽、五水偏硅酸钠、无水焦磷酸钠、石油磺酸钡、环烷酸锌、十二烯基丁二酸,邻苯二甲酸、三嗪三乙醇、二乙醇胺、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等化学因素。这类化学因素国家尚未制定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但其固有危害性确实存在,建设单位仍应当加强防范。 4.1.2物理因素 1)噪声 主要接触岗位:主要在各类机械设备、泵机和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如空压机、水泵等。劳动者从事作业时可能接触噪声。 2)高温 主要接触岗位:磷化工艺中的脱脂、磷化、浸油工序可能产生高温;产品零件进入烘箱烘干以及油漆时也可能产生高温,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 3)工频电场 主要接触岗位:静电喷漆设备和变电房设备运转时产生可能工频电场,劳动者在作业或巡检时可接触到。 4.1.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接触情况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接触情况见表4-1 表4-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接触情况 序号 岗位名称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接触 人数 1 油漆 噪声、高温、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氧化氮、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 9 2 油漆泵清洗 二甲苯 3 3 清 洗 噪声、氢氧化钠、碳酸钠 3 4 金属切削 噪声、金属粉尘 3 5 磁粉探伤 紫外辐射 3 6 电焊 电焊烟尘、电焊弧光 1 7 中央空调机房巡检 噪声 1 8 变电房巡检 工频电场 2 9 磨刀 砂轮磨尘 不确定 注:三嗪三乙醇、胶体磷酸肽、二乙醇胺、五水偏硅酸钠、无水焦磷酸钠、石油磺酸钡、环烷酸锌、十二烯基丁二酸,邻苯二甲酸、环氧树脂、甲基苯乙烯、甲基亚乙基乙酸酯、脂肪族聚己氰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烯二醇-丙基乙醚、2-丁氧基乙酸乙酯、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等国家尚未制定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但其固有危害依然存在,建设方应当做好卫生防护,保障劳动者健康。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2.1测定条件、时间、方法 4.2.1.1 测定条件、时间 按稳定生产状况检测,测定时间根据该厂生产实际以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粉尘、化学因素测定时间为三个班次,噪声、工频电场测定一个班。检测日期9月11日和9月12日。 4.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现场作业环境测定项目: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WBGT指数等。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进行现场测定。 现场作业环境取样项目: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铁尘、氢氧化钠、碳酸钠、二氧化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磷 酸等。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采集车间空气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验分析。(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见表4-2) 表4-2 测定项目和检测方法一览表 测定项目 检测依据或方法 现场采样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铁尘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 氢氧化钠、碳酸钠 《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8-2004) 二氧化氮 《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29-2004)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 甲苯、二甲苯 《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2-2004) 磷 酸 《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 附录A》(GB 18531-2001) 紫外辐射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 高 温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 934-1989) WBGT指数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 噪 声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工频电场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4.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发生源分布以及劳动者接触情况,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 4.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4.3.1粉尘和化学因素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的规定,见表4-3。 表4-3 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览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最高容许浓度MAC(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PC-TWA(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mg/m3) 氢氧化钠 2 - - 碳酸钠(纯碱) - 3 6 磷酸 - 1 3 二氧化氮 - 5 10 甲苯(皮) - 50 100 二甲苯(全部异构体) - 50 100 乙酸乙酯 - 200 300 乙酸丁酯 - 200 300 注: 1)三嗪三乙醇、胶体磷酸肽、二乙醇胺、五水偏硅酸钠、无水焦磷酸钠、石油磺酸钡、环烷酸锌、十二烯基丁二酸,邻苯二甲酸、环氧树脂、甲基苯乙烯、甲基亚乙基乙酸酯、脂肪族聚己氰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烯二醇-丙基乙醚、2-丁氧基乙酸乙酯、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等国家尚未制定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2)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3)MAC为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4)P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5)PC-STEL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6)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是PC-TWA的1.5~3倍(见表4-4)。 表4-4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mg/m3) 最大超限倍数 PC-TWA<1 1≤PC-TWA<10 10≤PC-TWA<100 PC-TWA≥100 3 2.5 2.0 1.5 4.3.2物理因素 4.3.2.1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每周(w)工作5天(d),每天工作8小时(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 每周(w)工作5天(d),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小时(h),需计算8小时(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天(d),需计算40小时(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见表4-5。 表4-5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 备注 5d/w,=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5d/w,≠8h/d 85 计算8h等效声级 ≠5d/w 85 计算40h等效声级 实际工作中,也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或计算)的等效声级,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根据表4-6确定噪声接触限值。 表4-6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 日接触时间(h) 接触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0.5 97 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制不得超过表4-7的规定: 表4-7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地点名称 卫生限值dB(A) 工效限值 噪声车间办公室 75 不得超过55 dB(A)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60 会议室 60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70 4.3.1.2工频电场 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4-8。 表4-8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频率(Hz) 电场强度(kV/m) 50 5 4.3.1.3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 8h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4-9。 表4-9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光谱分类 8h职业接触限值 辐照度(μW/cm2) 照射量(mJ/cm2) 中波紫外线(315nm~280nm) 0.26 3.7 短波紫外线(280nm~100nm) 0.13 1.8 电 焊 弧 光 0.24 3.5 4.3.1.4高温作业 1)车间作业地点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应根据实际出现的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见表4-10。 表4-10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2及以下 23 24 25 26 27 28 29~32 33及以上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10 9 8 7 6 5 4 3 2 注:柳州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为≥32℃。 2)高温作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详见表4-8。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4-11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表4-1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I II III IV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4.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4.4.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 表4-12 化学因素检测结果一览表(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 测定地点 接触 时间 检测结果(mg/m3) 结果判定 C1 C2 STEL TWA 甲苯 底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18 <18 <18 <18 达标 底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18 <18 <18 <18 底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18 <18 <18 <18 职业病危害因素 测定地点 接触 时间 检测结果(mg/m3) 结果判定 C1 C2 STEL TWA 甲苯 面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18 <18 <18 <18 达标 面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18 <18 <18 <18 面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18 <18 <18 <18 二甲苯 底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11 <11 <11 <11 达标 底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11 <11 <11 <11 底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11 <11 <11 <11 二甲苯 面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11 <11 <11 <11 达标 面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11 <11 <11 <11 面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11 <11 <11 <11 二甲苯 油漆泵清洗供漆室)(第一班) 8h <11 <11 <11 <11 达标 油漆泵清供漆室)(第二班) 8h <11 <11 <11 <11 油漆泵清供漆室)(第三班) 8h <11 <11 <11 <11 乙酸丁酯 底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38 <38 <38 <38 达标 底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38 <38 <38 <38 底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38 <38 <38 <38 乙酸丁酯 面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38 <38 <38 <38 达标 面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38 <38 <38 <38 面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38 <38 <38 <38 乙酸乙酯 底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37 <37 <37 <37 达标 底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37 <37 <37 <37 底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37 <37 <37 <37 乙酸乙酯 面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37 <37 <37 <37 达标 面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37 <37 <37 <37 面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37 <37 <37 <37 二氧化氮 底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0.09 <0.09 <0.09 <0.09 达标 底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0.09 <0.09 <0.09 <0.09 底漆喷房 (第三班) 8h <0.09 <0.09 <0.09 <0.09 二氧化氮 面漆喷漆房 (第一班) 8h 0.092 0.16 0.16 0.12 达标 面漆喷漆房 (第二班) 8h <0.09 0.12 0.12 <0.09 面漆喷漆房 (第三班) 8h 0.11 0.12 0.12 0.12 二氧化氮 清洗磷化脱脂 (第一班) 8h <0.09 0.10 0.10 <0.09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 (第二班) 8h 0.096 <0.09 0.096 <0.09 清洗磷化脱脂 (第三班) 8h <0.09 <0.09 <0.09 <0.09 二氧化氮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一班) 8h 0.18 0.30 0.30 <0.09 达标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二班) 8h 0.33 0.26 0.33 <0.09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三班) 8h 0.28 0.19 0.28 <0.09 碳酸钠 清洗磷化脱脂 (第一班) 8h 0.047 <0.03 0.047 0.031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 (第二班) 8h <0.03 <0.03 <0.03 <0.03 清洗磷化脱脂 (第三班) 8h <0.03 <0.03 <0.03 <0.03 碳酸钠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一班) 8h <0.03 <0.03 <0.03 <0.03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二班) 8h <0.03 <0.03 <0.03 <0.03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三班) 8h <0.03 <0.03 <0.03 <0.03 磷酸 清洗磷脱脂 (第一班) 8h <0.03 <0.03 <0.03 <0.03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 (第二班) 8h <0.03 <0.03 <0.03 <0.03 清洗磷化脱脂 (第三班) 8h <0.03 <0.03 <0.03 <0.03 表4-13 化学因素检测结果一览表(二) 职业病 危害因素 测定地点 接触 时间 检测结果(mg/m3) 结果判定 C1 C2 MC 氢氧化钠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一班) 8h <0.02 <0.02 <0.02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二班) 8h <0.02 <0.02 <0.02 轴向拉杆车间清洗机作业(第三班) 8h <0.02 <0.02 <0.02 氢氧化钠 清洗磷化脱脂(第一班) 8h <0.02 <0.02 <0.02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第二班) 8h <0.02 <0.02 <0.02 清洗磷化脱脂(第三班) 8h 0.12 <0.02 <0.02 4.4.2粉尘检测结果 表4-14 粉尘检测结果一览表 粉尘名称 测定地点 接触 时间 检测结果(mg/m3) 结果 判定 C1 C2 TWA 砂轮磨尘 后方工段磨刀砂轮机作业(第一班) 8h 0.03 0.33 0.2 达标 后方工段磨刀砂轮机作业(第二班) 8h 0.63 0.63 0.63 后方工段磨刀砂轮机作业(第三班) 8h 0.40 0.1 0.2 铁 尘 后方工段普通车床作业(第一班) 8h 0.03 0.2 0.1 达标 后方工段普通车床作业(第二班) 8h 0.1 0.43 0.3 后方工段普通车床作业(第三班) 8h 0.50 0.30 0.40 电焊烟尘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一班) 8h 3.70 3.40 0.89 达标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二班) 8h 2.1 1.9 0.50 周转箱清洗车间维修电焊(第三班) 8h 2.9 2.5 0.68 4.4.3物理因素 4.4.3.1噪声测定结果(见表4-15) 表4-15 噪声测定结果一览表 测定地点 检测结果dB(A) 接触时间(h) 卫生限值(Leq) 结果判定 1 2 3 均值 轴向拉杆车间(东南) 72.8 74.2 73.5 73.5 8 85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西南) 77.9 76.3 75.9 76.7 8 85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中) 70.9 70.8 71.5 71.1 8 85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东北) 66.6 67.4 68.5 67.5 8 85 达标 轴向拉杆车间(西北) 73.5 73.2 72.4 73.0 8 85 达标 后方工段(北) 75.2 73.7 74.7 74.5 8 85 达标 后方工段(南) 62.6 63.4 62.5 62.8 8 85 达标 空压机房 88.2 86.5 87.7 87.5 0.5 97 达标 中央空调机房 97.1 95.9 98.4 97.1 0.5 97 达标 周转箱清洗车间(西) 74.8 75.2 77.8 75.9 8 85 达标 周转箱清洗车间(东) 77.1 78.8 79.8 78.6 8 85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西) 79.6 77.6 77.4 78.2 8 85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中) 78.6 78.7 78.6 78.6 8 85 达标 清洗磷化脱脂(东) 76.8 77.0 76.8 76.9 8 85 达标 底漆喷漆区域 77.6 77.6 77.7 77.6 8 85 达标 面漆喷漆区域 80.8 80.2 80.7 80.6 8 85 达标 4.4.3.2工频电场测定结果(见表4-16) 表4-16 工频电场测定结果一览表 测定地点 检测结果V/m 卫生限值 结果判定 1 2 3 10kV变电所内 70 80 60 5kV/m 达标 4.2.3.3 紫外辐射检测结果(见表4-17) 表4-17 紫外辐射检测结果一览表 测定点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μW/cm2) 8h辐照度卫生限值(μW/cm2) 结果 判定 磁粉探伤机(面罩内) 紫外辐射 0.15 0.24 达标 维修电焊(面罩内) 电焊弧光 0.13 0.24 达标 4.2.3.4高温检测结果(见表4-18) 表4-18 高温检测结果一览表 测定地点 检测项目 计量 单位 检测结果 周转箱清洗 气温 ℃ 31.0 室内WBGT指数 ℃ 27.1 清洗磷化脱脂 气温 ℃ 27.6 室内WBGT指数 ℃ 25.2 相对湿度 % 60 以上所有检测数据来源于xxxxxxx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RCDC-20080650、SRCDC-20080666) 4.5 结果统计 根据检测结果,参照国家卫生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所规定的限值,各检测项目合格情况见表4-19。 表4-19 各点检测因素测定结果合格率统计 名称 测定点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 甲苯 2 2 100 二甲苯 3 3 100 乙酸乙酯 2 2 100 乙酸丁酯 2 2 100 二氧化氮 4 4 100 碳酸钠 2 2 100 磷酸 1 1 100 氢氧化钠 2 2 100 砂轮磨尘 1 1 100 铁尘 1 1 100 电焊烟尘 1 1 100 噪声 16 15 93.75 工频 1 1 100 WBGT指数 2 2 100 紫外辐射 2 2 100 合计 42 41 97.6 检测结果显示中央空调机房内噪声强度、磁粉探伤和电焊作业的紫外辐射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实际工作中劳动者进入中央空调机房巡检的时间较短,且噪声强度基本处于临界水平,可通过减少逗留时间和进入时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即可达到防护目的。电焊作业时使用防护面罩,将有效遮挡电焊弧光对劳动者眼部的影响,对磁粉探伤作业者应当配备紫外线防护防护眼镜,防止紫外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化学因素和粉尘作业点的检测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说明针对这些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基本有效。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5.1 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本项目针对不同岗位接触的有害因素情况,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施,具体如下: 5.1.1 防尘设备 对普通车床的铁尘和砂轮磨尘均未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维修电焊间单独设立在周转箱清洗间东南角的房间内,墙壁上装有排气扇,有利于焊接作业产生的烟尘扩散。 5.1.2 防毒设备 球销清洗机采取密闭作业,且配备通风排毒设备。 磷化油漆作业出上下零件和手工补漆为人工操作,其余的清洗、磷化、静电喷漆等过程均进行密闭,并安装了通风排毒设备,对手工补漆岗位,也在通风排毒系统的控制范围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经过环保处理后高空排放。 在清洗、磷化和喷漆等处设有洗眼设施。 5.1.3 防噪声设备 本项目噪声声源主要来源于设备运转,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均采用低噪声低振动型设备,同时根据设备情况分别采取基础减震、装置隔声罩、气流消声和管道软接头等综合治理措施,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对中央空调机组安装进口消声器。噪声较大的设备(空压机、空调机等)设置独立的隔声操作室,并对其加装消声、屏障、隔断等装置;同时加强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5.1.4 防暑降温设备 生产厂房设置空调系统,共6台空调机组,采取总体温控,车间温度控制在30-32℃。,风量达到每人每小时76-122m3,达到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送风系统除了进行车间空气温度调节外,保证了车间各个角落的气流调节,避免出现通风死角,同时在屋顶设有工业风扇进行排风。 周转箱清洗间未设置空调,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在车间内配备轴流风扇进行岗位送风。 5.1.5 工频辐射防护措施 本项目的工频辐射主要来自配电房变电设备,设备自带接地装置实施屏蔽。 5.1.6 紫外辐射的防护 对电焊弧光采用防护面罩,维修电焊间单独设立在周转箱清洗间东南角的房间内,防止电焊弧光对清洗作业人员的影响。 磁粉探伤配发防紫外线护目镜,并设置独立的探伤工作室,防止紫外辐射对周围工作环境的影响。 5.2 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防护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空调、通风系统实施定期维护保养。 5.3 防护设施评价 公司目前各项防护设施运行正常,本次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6.67%,且对粉尘和毒物均未超标,说明这些防护措施效果尚好。噪声和紫外辐射超标的作业点,只要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即可达到防护效果。试运行至今未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至今未发生任何职业病病人。基本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但不够完善,相关建议将在11章提出。 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6.1 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 该公司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接触不同的危害因素情况,为从事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发放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为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发放防微粒口罩,接触毒物的劳动者配备防毒口罩,酸洗岗位增发防护服和防护鞋,接触噪声的发放防噪声耳塞。全体职工发放工作服。 6.2 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查 该公司制定有劳防用品管理制度,对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和使用过程均做了相应的规定。此外,建立了监督奖惩机制,由部门和班组安全员督促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佩带,以确保劳动者对于各种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做到及时更新。目前已按照各项制度规定执行。 6.3 防护用品评价 该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制度,根据岗位的不同分别发放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用品,对于制度的落实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发放周期和数量基本能满足实际需要。 7 建筑设计卫生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7.1 建筑卫生学 本项目生产厂房为单层建筑,层高达8米,由西向东分为横接头/轴向拉杆,控制臂/球铰链和CCV三个车间,面积分别为4760m3、5885 m3和5885 m3。车间采取总体温控,车间温度控制在30-32℃。该公司于2014年3月委托柳州欧萨环境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车间新风量进行了测定(报告书编号:HAS_IHT_FX_1010692008012),检测结果:总风量为191700m3/h,新风量为31950 m3/h,新风量达到每人每小时76-122m3。 该车间屋顶设置了车间屋顶轴流风机的排气系统,排风量与新风量基本持平。办公楼、技术楼、浴室、食堂等与生产车间分隔设置。照明主要依赖人工混合照明系统,在钢结构屋面开设PC阳光板采光,为劳动者有充足的新风量和采光照明提供了保障。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基本符合建筑设计卫生要求。 7.2 辅助用室 本项目设有职工食堂、职工浴室、车间办公室等卫生辅助用室,盥洗室等卫生辅助用室,未设职工休息室,但在生产车间内设有职工休息区。辅助用室的设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8.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由公司生产准备部承担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配备了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安全、劳动保护、岗位培训、职业卫生、岗位安全培训等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等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建立了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各部门和各班组均设有车间安全员负责部门和班组的日常职业卫生工作,形成了公司、部门和班组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 8.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企业法定代表人将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内容,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依法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规章。开展了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实行岗前体检、每年一次的在岗期间及离岗体检制度。并已按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体检结果未发现有职业性损伤的员工。 尚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 8.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该公司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在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培训时说明其所从事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名称、危害性及其后果、公司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在操作中应当遵循的规程等。制定了各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将有关内容发放到车间班组。对已经制定的各项制度已严格执行。 8.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公司尚未制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因项目未进行竣工验收,尚未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 8.5 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公司劳动者上岗前进行统一的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告知本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公司将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8.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依据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制订安全、卫生及环保相关课程内容,使员工了解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化学品以及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知道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用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由公司准备部负责对新进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8.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该公司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并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8.8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该公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明确了在紧急状态下的工作程序,但尚未进行演练。部分符合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的要求,相关建议将在下一章提出。 8.9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按照国家标准,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油漆等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8.10 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该公司已经及时、如实向柳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有关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8.1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该公司将本项目有关行政部门审核、建立的职业卫生相关规章制度、劳动者健康体检资料和安全卫生培训资料归档后保存在准备部。 8.12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该公司未列出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9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9.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 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职工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知给个人。 9.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该公司职业健康检查委托柳州市工人医院实施,检查结果由本人签字确认。 2013年4月组织了油漆线作业的9名职工和1名电焊工到柳州市工人医院进行了在岗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为苯系物和电焊粉尘。查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未发现职业禁忌或者职业损害病人。未见接触酸碱、噪声和砂轮磨尘、金属粉尘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 9.3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对于职业病患者及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禁忌证的人员予以转调合理工作,但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职业病患者及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禁忌证的人员。 9.4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该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部分符合《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3号令)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建议将在下一章提出。 10 结论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氢氧化钠、碳酸钠、二氧化氮、磷酸、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铁尘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紫外辐射等有害性物理因素。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和《高毒物品目录》,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针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环境。 本次检测各化学因素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的限值。 有害物理因素检测2个紫外辐射点和1个噪声点超标。针对个别有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超标情况,电焊弧光是在面罩外测得的数据,可以通过戴防护面罩从事焊接作业来加以防护,中央空调机房噪声强度为97.1dB(A),按其每班接触30分钟,卫生限值为97dB(A)。通过减少接触时间和佩戴防护耳塞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同时要在技术上采取措施。 总体来说,本项目有害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设计布局、生产工艺、防护设备、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等多方面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虽然有个别检测点超标,但公司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一是在空调机房设有独立的隔声操作室,二是配发防噪声耳塞,三是紫外辐射防护从工作场所隔离、发放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加以解决。通过这些措施,作业场所基本能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11 建议 柳州吉诺士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操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但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确实存在的,劳动者接触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为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提出建议如下: 11.1 职业卫生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实施情况。如:劳动者必须参加结合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而设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应设立考核管理和文字培训资料,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保证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进一步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立即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患者去向、死亡人数、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己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3)进一步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患者去向、死亡人数、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己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对救援设备、器材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发生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最低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建立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日常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并妥善保管,加强档案管理。 6)本项目存在高毒物品,企业应当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列》的规定,配备工业卫生医师,或者依法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一旦发现浓(强)度超标的设备和岗位,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更换设备,确保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11.3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1)用人单位应当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分布情况以及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按规定对所有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对清洗、金属切削、磁粉探伤、空调机房巡检、磨刀岗位的员工安排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特别是加强上岗前体检,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进一步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等劳动者健康资料。坚持按时进行上岗前、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离岗时体检,避免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工人接触相应的有害因素。 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4)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将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专业工龄等信息如实提交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以确定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 11.4 作业安全管理 1)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是造成急性职业危害中毒和火灾等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侧重对新员工和特殊岗位的针对性培训,并实施考核和复训,使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应急事故。 2)建设单位应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设备检修保养时应加强对设备检修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在设备检修时应在设备开启前加强通风换气,做好防护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避免检修保养时意外事故的发生。 3)制定安全卫生检查规范,日常加强检查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通报和总结,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防止再次发生;制定符合各生产工序特点的监测监护方针和计划,以达到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以及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11.5 防护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1)对磁粉探伤岗位,设置必要的紫外辐射防护窗,配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降低紫外线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电焊作业时戴好防护面罩。对中央空调机房的噪声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技术措施,减少劳动者进入机房的工作时间,配发符合要求的防噪声耳罩。对变电房的工频辐射源采取屏蔽接地措施。 2)对砂轮机采取必要的吸尘措施,电焊作业可配备单机吸尘器,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对油漆作业的零部件下件岗位,加强个人防护。 3)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检查和更新,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修保养,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另外,应加强对操作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监督,确保人员能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防护用品,防止操作人员出现大意松懈导致的防护不到位而遭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4)用人单位必须确立负责检修保养部门和人员,制定各类防护设施的检修保养周期,记录检修情况及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做好应急处理等,并做好设备维修时、以及非正常状态下的防护措施。 11.6 危险化学品管理 本项目各项操作规程和危险化学品保管制度齐全,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化学品库内存放的油漆、稀释剂等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1月26日),危险品要分类分项分垛存放,不得超量存贮;由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加强通风。仓库周围严格控制火源,严禁烟火。 11.7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规定,在各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和化学品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并设置中文警示说明。 11.8职业病危害劳动合同告知 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劳动合同告知义务,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载入劳动合同中。 11.9 其它 1)健全和完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治方案,并落实本次评价的各项建议。 2)项目竣工验收后,30日内应向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送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球 销 上油防锈 滚丝 涡流探伤 滚球面 车全形 车孔(球销孔) 油漆 探伤 控制臂 车反平面、橡胶支承孔 球销 清洗 产品 检查装箱 装配圆台总装 烘箱 装配圆台预装 球销 上油防锈 滚丝 涡流探伤 滚球面 车全形 车反平面、割槽 横接头 探伤 车大孔 球销 清洗 检查装箱 压螺丝 装配圆台总装 烘箱 装配圆台预装 产品 挂上油漆线 静电喷底漆 烘干 前处理磷化 需油漆 零 件 手工补面漆 静电喷面漆 底漆烘干 手工补底漆 入库 零件下油漆线 装箱 面漆烘干 下件 烘干 漂洗 冲洗 吹干 上件
本文档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441K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2-01
浏览量:138